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备课素材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本文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则寓言故事,也是一则文言文。讲有一个宋朝的种田人,因为在自己田里捡到一只触木桩而死的野兔,就整日坐在木桩旁守着,等候兔子再一次撞死。因而被本国人耻笑。告诉我们不能白日做梦,不劳无获的道理。

【写作背景】

本文出自先秦韩非《韩非子·五蠹》:“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柱,折颈而死。”这是一则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兔子自己撞死在树墩子上,这是生活中的偶然现象。宋国那个农夫却把它误认为是经常发生的必然现象,最后落得个田园荒芜,一无所获。不靠自己勤勤恳恳的劳动,而想靠碰好运过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我们一定不要做“守株待兔”式的蠢人。

【作者介绍】

韩非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卒于秦王政十四年(约前281年—前233年),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韩非与李斯同师苟卿。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法术思想,同时又吸取了他以前的法家学说,成为法家的集大成者。多次上书韩王变法图强,不见用,乃发愤著书立说,以求闻达。秦王政慕其名,遗书韩王强邀其出使秦国。在秦遭李斯、姚贾诬害,死狱中。比较各国变法得失,提出“以法为主”,法、术、势结合的理论,集法家思想大成。今存《韩非子》五十五篇。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寓言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它事物。该词最早见于《庄子》,在春秋战国时代兴起,后来成为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寓言的特点有:

1.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较短小,语言精辟简练,结构简单却极富表现力。

2.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性。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主题思想大多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

3.故事情节的虚构性,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

4.常用手法:比喻、夸张、象征、拟人等

5.“寓”是“寄托”的意思,即把作者的思想寄寓在一个故事里,让人从中领悟到一定的道理。

【其他资料】

关于寓言的成语:

守株待兔、掩耳盗铃、叶公好龙、亡羊补牢、狐假虎威、

刻舟求剑、自相矛盾、井底之蛙、滥竽充数、买椟还珠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宋(sònɡ shònɡ) 冀( jì yì ) 颈(jǐn jǐnɡ )

释(sì shì) 守(shǒu shuǒ) 触( chù cù )

二、比一比,组词语。

宋( ) 释( ) 颈( ) 待( )

守( ) 彩( ) 劲( ) 诗( )

三、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因释其耒而守株。

2.冀复得兔。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兔走.触株()②因释.其耒而守株()

③冀.复得兔()④而身.为宋国笑()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B、为人谋而不忠乎

C、始悟为山市

D、此何遽不为福乎

3.翻译文中画“”的句子。

4.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

思维创新大拓展

五、如果你是种田人的朋友,你会怎么劝说他?

参考答案

一、

sònɡ jì jǐnɡ shì shǒu chù

宋冀颈释守触

二、

宋(宋朝) 释(解释) 颈(颈项) 待(等待)

守(守门) 彩(彩色) 劲(劲头) 诗(诗人)

三、

1.因此,种田人就放下手中的农具,守在树桩子旁边。

2.种田人满脑子想的都是,再有一只兔子撞死在树桩上,自己白捡个大兔子。

四、

1.①跑②放下③希望④自己

2. A

3.兔子是不会再得到了,自己却被宋国人所耻笑。

4. 因为“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只是一个偶然现象。

五、

赶紧去种田吧。你的田地都荒芜了,再不种田,来年你吃什么?兔子撞死的事情,是百年难得一遇的稀奇事,不可能经常发生,靠等兔子过日子,是极其愚蠢的行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