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中考经典练习题

岳阳楼记中考经典练习题
岳阳楼记中考经典练习题

八下语文《岳阳楼记》中考试题集锦

①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ft,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z 迁容骚人,多 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②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 >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ft 岳潜形;商旅不行z 檣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 悲者矣。

③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隼,锦鳞游泳;岸芷汀兰, 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 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W 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 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 < 吾谁与归?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登斯楼也 微斯人

C ?予观夫巴陵胜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2?用现代

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1)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译文: ________ (2) 朝晖夕阴,宅象万千。

⑶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4)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5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6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7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 写岀文中〃此则岳阳楼之大

观也"中的"此"所指代的内容。(用原文回答)(3分) 答:

4. ?作者写"迁容骚人"因天宅的阴晴变而引发的不同心情,目的是反衬古仁

人—歌颂古仁人 ___________ 0

5. 用"/"下句断句(断三处,不要求加标点)。(3分)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6?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4分)

(1)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 _______ ⑵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_____________

⑶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_____________ ⑷是进亦忧,11亦忧

7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⑴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译文:—

8. 用原文的语句回答下面问题。(3分)

⑴第③段中,描写水面月光的句子是. (2)体现"古仁人之心"的句子是—

9?第②③段运用 _____________ 的写作手法,描写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表现了迁客骚人

和 的两种心情。

10.第④段中,"赶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京而乐"这句话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请糅选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3 分) B.此乐何极 南极潇湘

D.而或长烟一空或异二者之为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描写水中月影的句子是.

(1)去国怀乡( )(2)春和景明( )

10.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分)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L 选文中的栄喜洋洋者矣"是不"乐",“后天下之乐而乐”于島常"乐",说说 这励〃乐"有什么不同0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答:

氓九百多年前,作者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曾被无数仁人志 士奉为座右铭。联系社会生活,谈谈这种思想在今天所具有的现实意义。(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

答:

13/ ?(2?)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朝晖夕阴" 的 "晖"#意思是 ______________

请你写岀两句初中课rths 的含“涯”字的古诗名句,要求句中的“涯”与(甲)段中 "横无际涯"的"涯”表意相同。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去”在古汉语中有多种意思,请你为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去"选择正确的义项,将 舌号内。

去:A ?距离

◎去国怀乡(

③委而去之(

景色.气势相近,都突岀了洞庭湖 __________________ 的特点。(2分)

19. 选文第二段描绘的画面特点是 _____________ 第三段描绘的画面特点 _______________ ;如 果请你朗读第二.三两段文宇,应注意分别读岀 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 语气语调。(4分) 20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这三段文宇是为了借题发挥引出议论,阐明自己"先天下之 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与他同时代的欧阳修则在《醉翁亭记》中以"乐" 宇贯穿全篇,抒写情怀。请将下面两个句子补充完整,要求补写后的句子能分别体现这两篇 文雪号心。(每句填7个宇)(2分)

◎范仲淹口口 口口口口口。 ②欧阳修口口 口口口 口口。

翻译下列句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感极/而悲/者矣

B ?而/或长烟/一空

C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D ?先/天下之忧/而忧

(2分)

B ?离开

C ?除掉"去掉

) ②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 )

) ④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18. 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句"宅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与选文第一段所描写的洞庭湖的 21. ⑴

选段②③主要运用了 _______ 的表达方式 < 选段④的表达方式是 ___________ 0 请从选柳岀分别与"以物喜""以己悲”相照瞞向?。 〃以物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己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你如何看

待作者所追求的"古仁人之心"?

23

.

24

.

答:

第4页

26?文段中与"逬亦忧"相照应的句子是"

",与"退亦忧"相照应的句子是 “ _____________ \ ( 2 分)

27.朗读下列句子,语意停顿明显不正确的一句是(

)(2分)

A.先天下之忧/而忧 B ?然则/何时而乐耶

C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D 吾/谁与归

2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薄暮冥冥薄: _____________ 长烟一空 一 ____________________ 连月不开 开 ______________ 代岳潜形潜: _______________ 把酒临风把: ________________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尝:

谪守: _______________ 予作文以记之: ___________________ 朝晖夕阴晖 ________________

29.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① 浮 光 跃 金,静 影 沉 璧。译 文

请从选文傑岀脇舌態■ 嘗11劇语句。(2分) "迁容骚人"情感变化的原因是 ______ 和 o (2分) 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分) 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 选文第④段"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z "进"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退"指的

是 __________________ ;"古仁人"能够做到"进亦忧,退亦忧"的原因

是■

疋 登楼者面对两种不同产生了 "悲”命'喜’的感情,作者写这一内容的目的是什么? 请结合选文回答。(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只标一处)(2分)

◎前人之述备矣。②然则何时而乐耶?

36. 根据你的积累,请写出文中的"前人"描写洞庭湖景色的一个主整诗句。(2分)

答: # 答: 39 ?岳阳楼风景管理处拟在门票上印制"岳阳楼简介”,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代写一段说明性 的文宇。(3分)

40.选文中"古仁人之心"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原文填空)。联系全文看,这里的"古

仁人"与 _______________ 形成了对比。(2分)

A. 全文的中心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o

B. "是働忧,跡加中,‘进‘指"居庙堂之高’J 退〃指枚沖之远

D :黑囂驟靡者緡备本作器豔蠶罟醫蠶鬻二个人应有"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z 并以此规箴友人。

4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的先辉写照,请写出一个

②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译文:_

③ 商旅不行,檣倾楫摧。译文:

30.

31.

32.

33. 34. 41. "微斯人,吾淮与归?"是一个反问句,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42. 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44?选文抒写了“迁容强人”两种不同的览物之倩。一是“去国怀乡z忧谗畏讥”的“_____ ”的

感情(根据原文意思填写,4宇);二是“ ___________________ ”的因物而喜的感情(用原文

句子填写)(3分)

45.本文标题为《岳阳楼记》,内容上却大難写洞庭湖的景色,试分析作者的用意。

46 . 〃是进亦忧,退亦WT中的"进"和"退"分别指什么?( 2分)

47.两段写景的文宇,一阴一晴,一悲一喜,两相对照。请说说引起"登楼者"情感变化的两个原因。

48■赏析下面的句子。(3分)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49.本文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50.《岳阳楼记》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成语,譬如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

的_________ ;形容心境开阔,精神愉快的____________ 0

51.飜据上句,联系《跚亭记》《物彌记》《小石潭记》中的一篇所描写的景物特点写出下句,

偶句。

上句:岳阳楼壮美雄奇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下则链接材料与《岳阳楼记》所表现的胸怀抱负有什么内在联系?

【相关链接】: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 < 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刘ftL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答:

5乳(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粮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 < 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董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乙)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

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恰”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也矣。

嗟夫!予尝求古人仁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优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2?各用一句话说说甲乙两段文宇的主要内容。(2分)

(1)甲段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乙段的主要内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则短文虽然同是写景散文,但是写作目的却不一样。根据你的理解说说两则短文分别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甲文表达的是:

(2)乙文表达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文中表达作者宏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是:(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从(乙)段带线的句中任选一处你认为美的句子,说说这个句子美的理由。(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4、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

【甲文】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逬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B8 !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

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館粥不充,日戻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节选自《宋名臣言行录》)

译文:范仲淹两岁时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没有依靠,母亲改嫁长ft朱氏。长大后,知道出身家世,感动哭着辞别母亲,离开到南都,逬入学堂。不分日夜刻苦学习,五年以来不曾解开衣服好好睡觉,有时候发昏疲倦,就用;令水冲头洗脸,经常连顿稀粥都吃不饱,每天要到太阳过午才开始吃饭。终于博通《六经》的要领”慷慨有抱负于天下”他经常对自己说: "读书心当麻下人忧之前先忧,麻下人才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或异二者之为()②去之南都入学舍()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在甲、乙两文中都起 _____________ 的作用;但两

文采用的表达方式不同,甲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__ 的表达方式,乙主要运用了 ________ 表达方式。(3分)

4.从乙文看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大抱负的思想基础是什么?答:

55比较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1-4题(共10分)

『甲]1 (《岳阳楼记》节选)

[[乙U范文正公守邠(bin )州,暇日率僚属(部属)登楼置酒,未举觞(Shang ),见缢?(cui die丧服)数人营理葬具者。公亟(戸急迫地)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寄居在外的读书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赠(feng )敛棺椁(下葬的物品)皆所未具。公忧然(失意的样

子),即彻("iStr )宴席,厚!? ( Zhou救济)给之,使毕其事。坐容感叹有泣下者。

《范仲淹罢宴》

译文:范仲淹在邠州(大概在陕西凤翔府)任职的时候,一天有空闲率领下属登临楼阁,置办

酒席。大家还没有开始酒宴的时候,看见几个人身穿丧服,带着葬礼的物品。范公急忙命令下属

去询问情况,告知是寄居他乡的人死在邠州(陕西彬县),将要去城郊埋葬,而死者的棺材寿服

等下葬的东西都没有置备,范公得知后很忧伤,立即撤下酒席,给了岀殡的人很多钱”让他们办

完丧事。在座的人都感叹不已,有的人甚至流下眼泪。

1 ?解释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去国怀乡,忧谗畏讥()(2)而或长烟一空()

(3)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4)乃寓居士人卒于邠()

2?翻译句子(4分)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坐容感叹有泣下者。(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W]]文中的’‘古仁人"有怎样的胸標和抱负?用原文中语句回答。请再举岀一个具有这样胸襟或抱负的"古仁人"的事例。(2分)

4.从[[乙U文中摘录岀最能体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思想的有关词句。(2分)

答:

56?文章以“情嚼穿全文,既写了迁容雅人的情,又写了古仁人的情。请问:迁客驿人和古仁人的情各是什么?作者写这两种情的目的是什么?(4分)

迁客骚人的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仁人的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这两种情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7.(甲文)《岳阳楼记》

(乙文)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 以养群从之贫者,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人日食帕升,岁衣碗一匹,嫁娶丧葬<皆有赡给。聚族人仅②百口。公殁逾四十年<子孙贤令③,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选自《滝水蛊谈录》卷四)译文:范仲淹轻视财富,喜欢施舍他人钱财,尤其对待族人的人特别兗厚。他已经富贵了之后,在姑苏靠近外城的地方买了好的田地数千亩,当做义庄,用来养活跟随他的人之中贫穷的人,选岀一个备份高而且有贤能的人主管他的(资金)出纳,每个人每天吃一升米, 每年拿一批细绢做衣服,婚丧嫁娶,都给他们赡养的钱。聚隼的族人将近有一百口。范仲淹死了之后四十年,子孙贤明善良?到现在还尊奉范仲淹的规矩做法,不敢废止。 X请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2 )前人之述备矣

(3 )范文正公轻财好施(4 )岁衣鎌一匹

2.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岳阳楼记》《重修岳阳楼记》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甘肃省武威市中考题)

(三)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题目。(17分) 【甲】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光绪己卯,楼基坼①裂,及大有倾塌之势,中丞邵公命葺而修之经费未集而容②以考绩③北上。既而回岳,德化李公来湘中,命以茶厘④为修楼之资,其不敷者,劝四邑(巴陵、平江、临湘、华容)绅富足之。乃于原基之后,加筑六丈有奇,建正楼其上,左仙梅亭,右则三醉楼,皆视旧制有加。前临洞庭,为之驳岸⑤以御水,楼之左右各增施二楹,为登楼者憩息之所。其楼前雉堞⑥亦加坚筑,以固吾圉⑦焉! (节选自【清】张德容《重修岳阳楼记》) 【注】①坼(chè):分裂,裂开。②容:即张德容(1820-1888)。同治十年(1871)、光绪五年(1879)两度出任岳州知府,政声显著,曾对岳阳楼进行整体修葺。③考绩:按一定标准考核官吏的成绩。④茶厘:对茶叶经销所征的一种附加税。⑤驳岸:保护岸或堤坝不坍塌的建筑物,多用石块砌成。⑥雉堞(zhì dié):古代城墙上掩护守城人用的矮墙,也泛指城墙。 ⑦圉(yú):边境,边疆。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去国怀乡 (2)微斯人,吾谁与归 (3)加筑六丈有奇 (4)皆视旧制有加 17.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乃重修岳阳楼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械花源记》) B.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尝射于家圃(《卖油翁》) C.及大有倾塌之势已而之细柳军(《周亚夫军细柳》) D.为之驳岸以御水去以六月息者也(《北冥有鱼》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19.用“/”标示出下列语句中的停顿。(标示2处)(2分) 中丞邵公命葺而修之经费未集而容以考绩北上。 20.回答问题。(6分) (1)从【乙】段句话可以看出,清朝重修后的岳阳楼不在原址上?(用原文回答)(2分) (2)【甲】【乙】均写到了重修岳阳楼一事,但两文的侧重点各有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岳阳楼记》中考试题集锦及答案

2009-2011年全国历年中考文言文汇编:《岳阳楼记》 1.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7.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登斯楼也微斯人 B.此乐何极南极潇湘 C.予观夫巴陵胜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而或长烟一空或异二者之为 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 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译文: 9. 写出文中“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中的“此”所指代的内容。(用原文回 答) 答: 10. 作者写“迁客骚人”因天气的阴晴变而引发的不同心情,目的是反衬 古仁人, 歌颂古仁人。 2.09 (一)阅渎下面文言文,完成 9—14 题。(19 分)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②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③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 洋洋者矣。 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 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9.用“/”为第④段中划线句断句(断三处,不要求加标点)。(3 分)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 分) (1)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译文: (2) 微斯人,吾谁与归?译文: 12.用原文的语句回答下面问题。(3 分) (1)第③段中,描写水面月光的句子是__ ;描写水中月影的句子是___ 。 (2)体现“古仁人之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第②③段运用____________的写作手法,描写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表现了迁客骚人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的两种心情。 14.第④段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 分) 答: 3. (一)阅读甲、乙两选文,回答 7~9 题。(10 分)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4 分) (1)先天下之忧而忧先:(2)微斯人,吾谁与归归:8.翻译选文中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句子。(2 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译文: 4. 09 四川巴中市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 23—28 题。(20 分)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岳阳楼记》中考训练题及答案

《岳阳楼记》中考训练题及答案 训练题(一) 1、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 A.增其旧制(规模) B.朝晖夕阴(日光) C.去国怀乡(国都) D.南极潇湘(到极点) 2、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 A.锦鳞.游泳(美丽的鱼) B.宠辱偕.忘(一起) C.薄暮冥冥 ..(昏暗) D.日星隐曜.(太阳)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C) 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则.有去国怀乡 B.属予作文以.记之巻石底以.出 C.处江湖之.远马之.千里者 D.或.异二者之为一食或.进粟一石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C) A.或异二者之为.捕鱼为.业 B.乃.重修岳阳楼乃.不知有汉 C.以.其境过清不以.物喜 D.先天下之忧而.忧而.伯乐不常有 5、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 ..的一项(D) A.文中景物一暗一明,触发了“迁客骚人”一悲一喜两种截然不同的感情。 B.“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 C.“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本文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乐以忘忧的思想感情。 6、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 ..的一项(C) A.“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居庙堂之高”,“退”指“处江湖之远”。 B.本文在语言上骈散结合,叙议结合,文质兼美,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C.作者在文段中虽未谈及自己,但隐含着他与滕子京都不属于“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一类的人。 D.范仲淹在友人重修岳阳楼之际,作此文借以表达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7、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 ..的一项(B)

中考题:岳阳楼记专练(有答案)

《岳阳楼记》中考题专练 一、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习题。 岳阳楼记 范仲淹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现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⑥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对文中加点的词浯;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胜状:胜景,好景色。 B.横无际涯:宽阔无边。 C.南极潇湘:潇水和湘水的南边极远。 D.骚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世称诗人为骚人。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的“之”意为“的”,下面句中加点的“之”字不是“的”的意思的一项是(a)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前人之述备矣 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14.对第一段文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这段文字简要记述了滕子京重修岳阳楼以及作者写作本文的缘由。 B.“越明年”的意思是“到了第二年”。

《岳阳楼记》中考比较阅读试题汇编

《岳阳楼记》中考比较阅读试题汇编 一、2006南京【古文阅读】 〔甲〕嗟夫!….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上①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②廉肚耳,肤当去奢省费,轻徭③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④,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①〔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②〔不暇〕顾不上。③〔徭〕古时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 ④〔升平〕太平。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分) ①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②自是.数年之后() 8.下列句子与成语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不求.甚解 B.然则何时而乐.耶怏怏不乐. C.或请重法以禁之.鸿鹄之.志 D.故.不暇廉耻耳温故.知新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句: (2)安用重法邪? 译句: 10.用文中的句子回答下列各题。(3分) (1)甲文表达了作者“,”的忧乐观。(1分) (2)乙文中唐太宗认为防止盗窃的三种办法是“,, ”。(1分) ”。(用甲文中的语句回答)(1分) 答案:7. (2分)(1)他的(2)这(每小题1分) 8. (2分)B 9. (4分)(1)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2分)(2)何必要用严厉的刑罚呢?(2分)

10. (3分)(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分)(2)去奢省费,轻摇薄赋,选用廉吏((1分)(3) 居庙堂之高则优其民((1分) 二、2006日照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8~11题。 【甲文】 嗟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①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饘粥不充②,日昃③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节选自《宋名臣言行录》) 注:①再适,改嫁。②饘(zhān)粥,稠粥;不充,不足,此指喝不上。③昃(zè),太阳偏西。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或异二者之为.()②去.之南都入学舍() 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 ②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10.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在甲、乙两文中都 起的作用;但两文采用的表达方式不同,甲文主要运用了的表达方式,乙主要运用了表达方式。(3分) 11.从乙文看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伟大抱负的思想基础是什么? (3分) 8.答案:①为:心理活动,心情;②去:离开,离家。 9.答案:①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②有时夜里昏沉困倦,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 10.答案:揭示主题(点明文章中心)议论记叙

岳阳楼记中考试题集锦及答案精选

《岳阳楼记》中考试题集锦及答) 精选 (案.

2 3 4

①百废具兴()②去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国怀乡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③春和景明 ( ) ④不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以物喜 ()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24.翻译句子。(4 分)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译文: 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②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文: 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25.用原文填空。(4 分) 9.请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2 分)①“前人之述备矣”中的“前人之述”具体(1)去国怀乡 ()(2) 指。春和景明 ()②文中“古仁人之心”10.请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画横线的 指

。句子。( 1 分) 26.下面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2 分)忧其君 A.文章第一段叙事,目的在于歌颂滕子译文: 京的功绩。 11.选文中的“其喜洋洋者矣”是不是B.全文的中心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一种“乐”,“后天下之乐而乐”于是悲”。一种“乐”,说说这两种“乐”有什么 C.文章第三、四段的最后一句,描写了不同。(2 分)登楼者睹物生情悲喜不同的两种心情。答: D.与“进亦忧”照应的语句是“处江湖6.09 吉林省之远则忧其君”。(一)文言文阅读(15 分)阅读下文,5.09 年辽宁本溪市(一)文言文阅回答问题。(10 分)读。(10 分)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属予作文以记之。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予观夫巴

岳阳楼记经典练习题附答案

八下语文《岳阳楼记》中考试题集锦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②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③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登斯楼也微斯人 B.此乐何极南极潇湘 C.予观夫巴陵胜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而或长烟一空或异二者之为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译文: (2)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3)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4)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译文: (5)去国怀乡,忧谗畏讥。译文: (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译文: (7)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译文: 3. 写出文中“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中的“此”所指代的内容。(用原文回答)(3分) 答: 4. 作者写“迁客骚人”因天气的阴晴变而引发的不同心情,目的是反衬古仁人,歌颂古仁人。 5.用“/”下句断句(断三处,不要求加标点)。(3分)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6.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4分) (1)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_______ ⑵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_______ (3)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__________ ⑷是进亦忧,退亦忧__________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译文: (2)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译文: 8.用原文的语句回答下面问题。(3分) (1)第③段中,描写水面月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描写水中月影的句子是_______ ___。 (2)体现“古仁人之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②③段运用____________的写作手法,描写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表现了迁客骚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两种心情。 10.第④段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分)答: 9.请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岳阳楼记》阅读题中考汇编(答案)

《岳阳楼记》阅读题中考汇编(答案) (一)课文第一、二段 1.请概括第1段的内容要点: 答案:滕子京谪守的时间、政绩(重修的背景)和作者作记的缘由。 2.表明滕子京的政绩的文字是:“,。” 答案: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3.第2段描写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①照应文题;②为下文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作铺垫。 4.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与选文第一段所描写的洞庭湖的景色、气势相近,都突出了洞庭湖的、特点。(2分)答案:壮阔、浩渺 5.“前人之述”指的是“”。作者不详细写岳阳楼景象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①“前人之述备矣”,不用多写;②本文的主要目的不是写景,而是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进而引出自己的胸襟和伟大抱负。 6.作者写“迁客骚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目的是什么?(2分) 答案:为了引出古代仁人志士“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高尚情操,从而表达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抱负。(2分) (二)课文第三、四段 1.两个画面景物的特点分别是、,如果请你朗读第二、三两段文字,应注意分别读出和的语气语调(或“给人的感受”或“抒发的情”)。(都用四字回答) 答案:阴晦萧索、晴朗明丽悲凉低沉、喜悦昂扬 2.两段写景的文字,一阴一晴,一悲一喜,两相对照。请说说引起“登楼者”情感变化的两个原因。(2分) ①;②。 答案:个人的遭遇(以己悲) 外物的触发(以物喜) 3.这两段运用____________的写作手法,描写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表现了迁客骚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两种心情。(3分) 答案:对比悲喜(每空l分,共3分) 4.作者写不同景色产生不同感情的目的是什么?(2分) 答案:①是为了引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博大胸襟)”的思想感情。② 表明作者希望像“古仁人”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伟大抱负)”。 5.《岳阳楼记》虽然表现了登楼者的两种不同的情感,但是产生的原因相同,请用自己的话说说登楼者产生悲喜之情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1)景物的变化;(2)他们是容易因外物的变化、个人得失而引起心理变化的人。(答成“以物喜,以己悲”或者“因为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不得分。)6.赏析:(1)“阴风怒.号”,赏析加点字。 答案:“怒”以拟人的手法写出了风势之大,声音之响。 (2)“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赏析句子。(3分)

《岳阳楼记》历年中考题汇编(一)

《岳阳楼记》历年中考题汇编(一) 一、2004玉溪市 四、阅读下面文言选段,完成11——15题。(10分) [甲]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明景和,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记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11.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哀转久绝消失群响毕绝消失 B.属引凄异延续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一类 C.至若春和景明和暧地利不如人和和顺 D.把酒临风面对临溪而渔靠近答[ ] 12.下列句子加点的“则”字与“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中的“则”字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入则无法家拂士如果B.诚如是,则霸业可成也那么 C.(驴)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可是D.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就答[ ] 1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译文: 14.甲选区文第2段和乙选文2段中的景物描写分别渲染了什么样的气氛? 甲选文第2段: 乙选文第2段: 15.结合具体语境,说说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的妙处。 (1)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答: (1分) (2)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答:(1分) 一.11.A 12.D13.沙洲上的白鸥时而展翅高飞,时而聚集在一起,五光十色的鱼儿在水里游来游去。14.渲染了一种凄凉萧杀的气氛。渲染了一种恬静、畅快、明朗的气氛。15.(1)“飞”形象一写出了瀑布从天而降,落下深谷的气势。 (2)“怒”以拟人的手法写出了风势之大,声音之响。 二.2004年临沂市 (一)《岳阳楼记》选段,回答10-13题。(8分)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鉴物之情,得无异乎?

《岳阳楼记》历年中考题汇编

《岳阳楼记》历年中考题汇编(一) 一、2004玉溪市 四、阅读下面文言选段,完成11——15题。(10分) [甲]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明景和,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记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11.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哀转久绝消失群响毕绝消失 B.属引凄异延续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一类 C.至若春和景明和暧地利不如人和和顺 D.把酒临风面对临溪而渔靠近答[ ] 12.下列句子加点的“则”字与“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中的“则”字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入则无法家拂士如果 B.诚如是,则霸业可成也那么 C.(驴)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可是 D.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就答[ ] 1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译文: 14.甲选区文第2段和乙选文2段中的景物描写分别渲染了什么样的气氛? 甲选文第2段: 乙选文第2段: 15.结合具体语境,说说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的妙处。 (1)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答:(1分) (2)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答:(1分) 一.11.A 12.D 13.沙洲上的白鸥时而展翅高飞,时而聚集在一起,五光十色的鱼儿在水里游来游去。14.渲染了一种凄凉萧杀的气氛。渲染了一种恬静、畅快、明朗的气氛。15.(1)“飞”形象一写出了瀑布从天而降,落下深谷的气势。 (2)“怒”以拟人的手法写出了风势之大,声音之响。 二.2004年临沂市 (一)《岳阳楼记》选段,回答10-13题。(8分)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岳阳楼记》中考经典练习题

八下语文《岳阳楼记》中考试题集锦 ①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 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②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 檣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贝U 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 悲者矣。 ③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 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 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 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登斯楼也 微斯人 C ?予观夫巴陵胜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1)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写出文中“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中的“此”所指代的内容。 (用原文回答)(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作者写“迁客骚人”因天气的阴晴变而引发的不同心情,目的是反衬古仁 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歌颂古仁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用“/”下句断句(断三处,不要求加标点)。(3分)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 6. 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4分) (1)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 _________ ⑵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_____________ ⑶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______________ ⑷是进亦忧,退亦忧 _____________ 7.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译文: 8. 用原文的语句回答下面问题。(3分) (1) 第③段中,描写水面月光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 ;描写水中月影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 。 (2) 体现“古仁人之心”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②③段运用 的写作手法,描写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表现了迁客骚人 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 ■勺两种心情。 10. 第④段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2分) 答: )(3 分) B ?此乐何极 南极潇湘 D ?而或长烟一空或异二者之为

2019年《岳阳楼记》中考试题汇编

2019年《岳阳楼记》中考试题汇编 编辑整理:十河中心中学刘兵舰 一、课文默写 (1)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 (福建省)(2)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洞庭湖波光月影之美的句子是“,。”(宜宾市) (3)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把孟子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思想进一步发展为“,。”(怀化市) (4)我们的党和国家立党为公,勤政为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员干部要有“,”的政治情怀。(范仲淹《岳阳楼记》)(随州市) (5)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表达其政治理想及远大抱负的句子是:“,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参考答案』(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2)浮光跃金静影沉璧(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每空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岳阳楼记》选文,完成第1~4题。(13分)(内江市)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岳阳楼记》各地历年中考真题选编

《岳阳楼记》各地历年中考真题选编 一、(2019年甘肃省天水市中考题) 阅读《岳阳楼记》,完成第16-19题。(15分)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4分) (1)属予作文以记之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连月不开 (4)春和景明 17.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寥寥几笔就描绘出洞庭湖壮阔浩渺的景象。 B.“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是作者对滕子京虽遭贬谪却政绩显著的充分肯定。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句,表明古仁人已无悲喜之情,心中唯有天下。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岳阳楼记》中考试题

《岳阳楼记》各地中考试题集锦一 一.2020四川自贡市(课改卷)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2—15题。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在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12.对文中加点的词浯;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胜状:胜景,好景色。 B.横无际涯:宽阔无边。 C.南极潇湘:潇水和湘水的南边极远。 D.骚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世称诗人为骚人。 13.“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的“之”意为“的”,下面句中加点的“之”字不是“的”的意思的一项是()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前人之述备矣 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14.对第一段文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简要记述了滕子京重修岳阳楼以及作者写作本文的缘由。 B.“越明年”的意思是“到了第二年”。 C.“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写滕子京虽为“谪守”亦政绩显著。 D.“属予作文以记之”中的“予”即范仲淹的朋友滕子京。 15.对第二段文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详细描写了洞庭湖及其周围的景色。 B.“前人之述备矣”是对“岳阳楼之大观”的小结,简洁不繁。 C.“然则”轻轻—转,引出“迁客骚人”可能有的不同的情怀。 D.“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句反问,引出下文的写景抒情。 16.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译文: ②夫战,勇气也。译文: 一.12—15.CADA16.①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里)。②作战,是靠勇气的。(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4分,一小题2分。 二.2006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8~21题。(13分)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选自《岳阳楼记》)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选自《醉翁亭记》) 18.解释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每题1分,共4分) (1)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日出而林霏开: (4)佳木秀而繁阴: 19.请从(甲)(乙)两段选文中各找出一个成语或常用的四字词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甲) (乙)

岳阳楼记中考题专练

岳阳楼记中考题专练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岳阳楼记》中考题专练 一、(2006北京课标B ) 阅读《岳阳楼记》选段,完成第11—15题。 ①若夫淫雨露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 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圆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悲者矣。 ○ 2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僧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③嗟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 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1.下列加点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樯倾.楫摧 倾.家荡产 B .忧.谗畏讥 乐以忘忧. C .去国怀.乡 触目伤怀. D .或异.二者之为 神情异. 常 1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 (1)山岳潜形 潜:—— (2)薄暮冥冥 薄:—— (3)把酒临风 把:—— (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尝:—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 微斯人,吾谁与归?

14.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 选文第③段“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进”指的是:,“退”指的是:;“古仁人”能够做到“进亦忧,退亦忧”的原因是:。 15.登楼者面对两种不同景色产生了“悲”和“喜”的感情,作者写这一内容的目的是什么?请结合选文回答。(2分) .‘ 答案: 11.D 12.(1)隐没 (2)迫近 (3)持、执 (4)曾经 13.(1)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2)(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14.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5.写登楼者以物喜、以已悲的感情,是为了引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感情,也表明作者希望像“古仁人”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三、(2006重庆)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1—15题。 嗟夫!予尝求古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范仲淹《岳阳楼记》) 1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3分)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中考题及答案

小石潭记【江苏省苏州市】阅读《小石潭记》中的两段文字,完成6~9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6.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相同?()(2分) A.潭中鱼可百许头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B.全石以为底自以为不如(《邹忌讽齐王纳谏》) C.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 D.皆若空游无所依貌若甚戚者(《捕蛇者说》) 7.下面哪一个句子中的加线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现象?()(2分) A.日光下彻 B.腰白玉之环(《送东阳马生序》) C.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D.尉果笞广(《陈涉世家》) 8.阅读第一段,说说“伐竹取道”对表现人物心理和小石潭特点的作用。(2分) 9.在节选的语段中,哪些地方能让你感受到小石潭“水尤清洌”的特点?请结合有关语句作简要说明。(2分) 【答案】6.D 7.C 8.①表明作者被悦耳水声吸引,产生一探究竟的愿望,突出其内心之“乐”;②表明小石潭无路可通、人迹罕至,侧面写出其环境幽僻的特点。 9.写小石潭“全石以为底”,说明水清澈见底;写鱼在水中的情景,如“皆若空游无所依”等让人感觉不到水的存在,说明了水的清澈透明。 【辽宁省锦州市】二(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第12—15题。(12分) 【甲】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几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乙】观第五泄①记(节选) 袁宏远 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疾趋,度石罅②,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③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④如虹,忽卷掣折⑤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游人坐欹⑥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

《岳阳楼记》《范仲淹救灾》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题)

阅读选文,完成7~10题。(14分)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嘻!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 皇佑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是时范文正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为术甚备,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又新敖仓吏舍,日役千夫。 监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文正乃自条叙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者,日无虑数万人。荒政之施,莫此为大。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岁饥发司农之粟,募民兴利,近岁遂着为令。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生之美泽也。 (选自《梦溪笔谈》,有删改)【注释】①殍殣(piáo jǐn):饿死的人。②募民存饷:指招募灾民服役,使服役者有饭吃。③敖仓:粮仓。④晏然:安宁的样子。 7.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是时范文正领浙西问今是何世(《桃花源记》) B.为术甚备世人甚爱牡丹(《爱莲说》) C.及公私兴造宫妇左右莫不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D.发司农之粟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答案7.B

【解析】7.此題考查一词多义。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A.代词,这/判断动词,是;C.暗地,私自/形容词作动词,偏爱;D.发放/指被任用;B.都是“很,非常‘十分”的意思。所以答案选B。 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5分) (1)又新作敖仓吏舍,日役千夫。 (2)两浙惟杭州晏然,民不流徒,皆公之惠也。 【答案8.(1)(他)又重新建选粮仓和官舍,每天役使上千人。 (2)两浙地区只有杭州秩序安宁,民众没有流亡迁移的,(这)都是范公(救灾)的恩惠。 【解析】8.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汪意以下关键词语的意思:“作”,新建;“日”,每天:“惟”,只;“晏然”,安宁;“徒”,迁移;“惠”,恩惠。 点晴:翻译文言句子是文言文的一个重要考点。翻译句子要把握的原则:1.语句通顺,成分完整。(注意翻译省略主语宾语时要补充完整,并添加括号。)2.落实字词,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方法是:吃透课内文言文,反复诵读,熟练握,再适当拓展。 9.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