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图案形式美的法则

第三节 图案形式美的法则
第三节 图案形式美的法则

第三节图案形式美的法则

本章知识点:作为造型艺术的一种,图案也有着共同美的规律和自身美的法则,图案设计更强调的是种共

性的美,概括出些体现形式美的法则。

学习目标:通过对本节法则的学习,掌握理解构成图案美感的因素,并加以总结和运用。

“审美形式就是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事物的灵魂。”——(英)鲍山葵(Bernard Bosanquet)《美学三讲》(上海译文出版社)

什么是形式美?形式美是指形式本身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是一种美的存在,它具有相对独立性和自身内在的发展规律。古往今来,很多哲学家对形式美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这是个极富争议性的话题,如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美是和谐的比例”。亚里士多德则认为美的主要形式是“秩序、匀称与明确”。曾列汗诺夫则把形式美看的“至关重要”,他说,“谁要认为可以为了思想而牺牲形式,

他就不是个艺术家,即使他从前是个艺术家。”

(图3-35达芙妮品牌广告)

(图3-36 民族服饰中的图案)

正所谓“环肥燕瘦”各有所爱,人们对“美”的认定,会受到时代、社会、教育、地域、年龄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形式美体现的是形式本身所包含的内容

与某种意味。其构成因素主要包括形状、声音本身。这些因素按照一定的规律组合起来,构成美的形式被人感知,形成人的审美对象,而这些规律是人们在长期审美实践的过程中认知、总结和掌握的。形式美的内容具有朦胧、隐匿、概括、宽泛、间接、不确定等特点。形式美涉及社会生活、自然中各种因素有规律的组合。对形式美的探讨几乎是艺术各门类的共同课题。

“我们的天性中必定有一种审美和爱美的最根本最普遍的倾向”——(美)乔治.桑塔耶纳图案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对审美的追求与探寻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图案设计更离不开对美的追求,审美的诸法则也成为重要的章节内容。这些法则由于研究的角度不同而有不同的提法,下面具体介绍这些法则的含义和在图案设计中的运用。

一、关于和谐——美感的基础(图3-37 百合春天楼盘广告)

(图3-38 百合春天楼盘广告)在《礼记﹒乐记》中有云:“其声和以柔”,就是指艺术作品的一切组成部分有机地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协调,也就是相接近的因素的调和统一。和谐是产生美感的基础。生活中的经验告诉我们,和谐是一种让人觉得舒服的心理感受,在我们的身边,到处呈现出和谐的魅力:大海中的海水的波纹、树枝上树叶的外型、山坡上的梯田的线条等等。

在图案设计作品中,和谐是以形、色等诸方面体现出来的。在具体运用中,画面的元素出现的种类越少、越接近(包括形状、大小、方向、、色彩、肌理等),呈现和谐性会越大。但过分的统一会减弱视觉的冲击力,出现平滞、后退的效果,所以审美中有了对比的产生。除了社会的审美价值取向会影响到个人的判断以外,专业的训练的积累也是一个主导因素。

二、关于对称

对称又称对等、均齐,是事物中相同或相似形式因素之间相称的组合关系所构成的均衡。它有左右对称和上下对称等表现,基本形式完全对称和相似对称两

种。它是平衡法则的特殊表现形式,也是形式美的核心。古希腊美学家曾指出:“身体美确实在于各部分间的比例对称”,自然事物中大量体现了对称美,不仅人体、动物身体是对称的,植物的叶子果实等也是对称的,更有趣的是,据说雄鸟在择偶时常常以羽毛色彩对称而受青睐。可以说人类在形式美方面是最先发现和运用了对称美的原理,这在人类的早期艺术创作中体现得非常明显。在许多造型艺术设计领域,都大量使用着对称:造型的对称、图案的对称、我们住的房子、穿的衣服、用的器具都是对称的,对称给我们视觉带来了秩序,也带来了平衡,同时在制作工艺上,也为复制与生产提供了便利。

(图3-40 对称的中国民族服饰)

(图3-39 民间阿福泥塑)

(图3-41 卧室的对美)

(图3-42 北方建筑对称形式)三、关于对比

对比是指把艺术作品中所描述的事物和对象的性质(形状、面积、色彩、大小、位置、方向、肌理等)及性格方面的对立因素十分突出的表现出来。它有助于更鲜明地刻画事物和形象的特点,给作品带来强烈的视觉

效果,使人印象加深,这是图案作品中不可或缺的表现手段。在对比的运用中,量的把握或者面积的把握往往会显得至关重要,这也是图案设计学

习中对“度”的把握的难点。

(图3-43 太极八卦图)

(图3-44 民间神兽图案色彩对比)

(图3-45 紫砂壶的虚实对比)

(图3-46

四、关于均衡

均衡又称平衡,物理上的均衡体现了力学原理,是指平衡器两端承受的重量相等。人类对造型的感知通过眼睛的观察获得,不可避免地夹杂了人的生理因素,我们所感知的实际上是一种心理平衡。

人们在观赏一样东西时,视线总是从一边向另一边流动,假如左右两边同样吸引人,人的注意力就会像钟摆一样来回摇摆,而如果能在这个视觉的流动线的某个位置上,将此中心能够加以强调和标定,使视点在这个位置上做一定停留,让观者在心理上产生平衡的瞬间,会产生更为理想的效果。

(图3-47 日本高桥善丸平面作品)

(3-48 均衡法则)

(3-49 均衡法则李倩)

(3-50 均衡法则陈婷婷)

(图3-51 元代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局部))

五、节奏与韵律法则

(一)、节奏

节奏原为音乐、诗歌中的术语。音乐构成的基本要素之一。指各种音响有一定规律的长短强弱的交替组合。例如,1/2拍就是强弱拍,如我们常听到的“嘭恰”,1/3拍是强弱弱,如“嘭恰恰”,把这些节拍按照一定的快慢节奏组合在一起便形成乐曲。(二)、韵律

韵律,原指诗歌中的声韵和格律,主要包括:音的高低、轻重、长短组合等。韵律增加了诗歌音乐性的节奏感。不同语种的诗歌,由于语言结构不同,韵律的规则也就不同。图案的不同造型、布局和色彩变化也和音乐一样,给人不同节奏和韵律的美感。节奏体现着形状和色彩有规律地、连续不断地交替和重复,可以是大小、快慢、轻重、曲直以及各种内在感觉上的变化所带来的秩序感与运动感。韵律存在于自然界的万物之中,是一种和谐美的规律,如动物皮毛的条纹、植物叶子的大小及叶脉的分布等,这些不同形状的物体有规律地排列,形成了一种和谐统一的效果,体现了画面形、色、线等形式的一致性。在此,我们可以看到艺术门类之间的语言不同,而艺术形式规律确是相通的。

(图3-52 均衡法则在学生作业中的体现)

(图3-53 陆东成二方连续中的节奏)

(3-54 梁会图案设计)

(图3-55 马婷婷图案设计)

六、数理法则

我国古代山水画中所谓“丈山、尺树、寸马、分人”,体现了各种景物之间的比例关系。我国装饰艺术中广泛运用的“九宫格”就是以直线为结构,以八卦为宫,四方八位加入中央,合为九宫,其实“九宫格”是基于道家之说。中国所谓“增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则太短”说的也是比例关系。人体的整体形象往往是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和布局决定的,失调的比例会产生不舒适感。什么样的比例才富有美感呢?法国建筑家柯尔毕塞根据人体结构的比例与数学原理创立了黄金比,亦称黄金分割,其数学公式为“短边:长边=长边:长短两边之和,以数学计算其短边与长边是1:1.618),因为它体现了人类形态比例的最基本的恒定参照比值,而广泛地运用在生活中的许多设计中,如国旗、明信片、报纸、邮票等。这些宇宙间的数量规律的掌握也正是图案设计的重要特点。我们掌握运用数理关系法则,并在图案设计中反复实践,形成最优

美的设计作品。

(图3-56 运用九宫格原理的羌族刺绣图)

(3-58明清家具样式)

(3-59 黄金分割的做法)

(3-60 建筑中的比例与布局)七、秩序法则

所谓秩序,是指一种整齐而有条理的状况,其中“秩”侧重于有条理、不混乱;“序”则侧重于有先后,不颠倒之意。在校园生活中,无论是春游,打饭或是做操都会形成一种秩序。中文中“井然有序”所描绘的境界是我们大多数时候的追求。

同样在图案中也非常强调视觉上的秩序感,因为大部分造型活动都包含了

非常“复杂”的信息,如果将所有的信息都处理在同一个层面上,视觉上会显得

非常杂乱,观者也会“不知所云”,所以将所要表达的信息按照主次进行排列,引导视觉流向,最终形成丰富有序的局面是设计的一个基本原则。人长期生活在无序的环境中是不安和痛苦的,视觉上有秩序感,心理上才会舒服,容易带来愉悦感,受众乐于驻留观赏。

(图3-61 图案设计作品)

(图3-62 图案设计作品)

图案与装饰教案

装饰与图案 教案

装饰与图案 目录第一章图案与装饰概述一、艺术的共性与特性 . 、图案装饰的实用性与装饰性 .三、图案装饰的适应性 四、图案装饰设计的原则 五、图案装饰的种类 六、图案装饰的历史演变概况 第二章:图案装饰的形式美法则与构成形式 一、变化与统一 _ 、对称与均衡 .三、对比与调和 四、节奏与韵律 五、安定与比例 六、动感与静感 七、渐变与突变 八、统觉与错觉 第三章:图案装饰的基础训练 一、图案装饰的写生 二、图案装饰的变形 1. 图案装饰变形的目的与要求 2. 图案装饰变形的方法 3. 图案装饰的题材 三、装饰图案的组织 1. 装饰图案构图的意义和特点 2. 装饰图案构图的要点 四、图案纹样的组织形式 1. 单独纹样 2. 适合纹样 3. 连续纹样 第四章:图案装饰的技法训练 一、平涂法 二、撇丝的表现方法 三、干擦法 四、平涂与彩色铅笔相结合的方法 五、点彩法 六、色彩构成法 七、拼贴法 八、勾线法 九、刮色法 十、喷绘法

十一、肌理表现法 课时:1学时 课题:第一章图案与装饰概述 (1)理解装饰图案的概念和类别; 目的要求: (2)理解装饰图案的艺术特征; (3)掌握装饰图案设计与工艺制作原理。 教学内容: 装饰图案的概念、类别、特征。装饰图案是艺术特征以描绘对象为媒介,不受光感,透视、对 象自身结构的限制。设计者根据创意和对物象的感受,追求表现艺术的形式美,而非自然的再现,采用夸张、变化、象征、寓意等抽象的艺术语言,遵循装饰图案是形式美法则,以适合设计特有的需要,变形换色,概括加强,平面化的表现,追求秩序的美感,理想化的景象,与工艺相结合。 重点难点:重点:装饰图案的概念和类别,装饰图案的艺术特征。 难点:掌握装饰图案与工艺 教学方法及手段:课堂讲授 复习提问题: 1、装饰图案适应的范围 2、装饰图案与绘画的区别 参考作业: 1、临摹传统图案一幅(题材不限),规格20X2OCm

分析基础图案中的形式美法则

分析基础图案中的形式美法则 图案是实用美术、装饰美术、建筑美术、工业美术等方面关于形式、色彩、结构的预想设计,是在工艺、材料、用途、经济、美观、牢固等条件制约下制成图样、模型、装饰纹样等方案的通称。 形式美法则是人类在创造美的形式、美的过程中对美的形式规律的经验总结和抽象概括。主要包括:对称均衡、单纯齐一、调和对比、比例、节奏韵律和多样统一。 标签:图案形式美法则 1 图案的分类 由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标准不同,所以图案的分类也不同。现从以下三方面来加以区分: 1.1 从外形分,即从占有空间位置的形式划分,图案可分为平面图案与立体图案两大类。平面图案,如花布设计稿、书籍封面设计稿、广告设计稿等。立体图案,如建筑模型等。 1.2 从用途分,可分为实用的与玩赏的两大类。实用图案指衣的设施、器材设计,如衣服、炊具、建筑物、车辆、电视机、家具称之为综合图案。食、住、行、用等方面文具等的设计。玩赏的图案,主要指用眼观赏、用手玩的器物、装饰物,如玉器、壁挂、玩具等的设计。 1.3 从理论研究与实践的角度分,可分为基础图案与工艺图案。基础图案以研究图案的形式美、造型、构成、施色、制作技法的一般规律为主旨,它不受生产条件的严格制约。工艺图案指染织、编结、陶瓷、装饰图案等,它受到生产条件的严格制约。二者的关系是:基础图案是工艺图案的基础;工艺图案则是基础图案的应用。 平面图案与立体图案也各具要素,现分述如下; 平面图案:由纹样、构成、色彩、肌理所组成。任何平面图案都超不出此范围。但某些平面图案并不一定包括全部要素,如一块有色的地毯可以没有纹样。 立体图案:由形态、装饰、色彩和肌理所组成。 探讨形式美法则,是所有设计学科共通的课题。在日常生活中,美是每一个人追求的精神享受。当接触任何一件有存在价值的事物时,它必定具备合乎逻辑的内容和形式。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们所处经济地位、文化素质、思想习俗、生活理想、价值观念等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审美观念。然而单从形式条件来评价某

形式美的六大法则

形式美的六大法则 形式美是一种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审美对象,它是指构成事物的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色彩、形状、线条、声音等)及其组合规律(如整齐一律、节奏与韵律等)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性。 形式美的构成因素一般划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构成形式美的感性质料,一部分是构成形式美的感性质料之间的组合规律,或称构成规律、形式美法则。 形式美法则是人类在创造美的形式、美的过程中对美的形式规律的经验总结和抽象概括。主要包括:对称与均衡、齐一与参差、调和与对比、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变化与统一。 对称与均衡 视觉形态的平衡关系,可以分为以静感和以动感为主导的平衡形式两种。对称是以形象和色彩在不同位置上的相同来求得统一。均衡是图案在不同位置上量与力在视觉心理上的平衡,求得内在的统一。对称(绝对的统一)主要是指在形状,重量,面积上,位置上的统一平衡。均衡(变化的统一)是指量等形不等,是视觉心理上的平衡,稳定力学上的不平衡。均奇与平衡是图案形象的外貌状态,一般以固定的中心向不同的方向发展的等形等量或者等量不等形的表现。所谓固定的中心就是依据中轴线出现的形式,这种形式在视觉上保持平衡,产生安定的效果。均奇与对称是同义词,均奇是等量等形,对称有时等量不等形。 齐一与参差

人类对形式美的认识和创造、运用,是逐步从简单发展到复杂的。参差与齐一是最简单的形式美。“参差齐一”是指按“一生一”的结构构成的形式规律。“参差”是指在形式中有较明显的异和对立的因素,如差异色调等。“齐一”是一种整齐划一的美,即形式是以特定形式因素组成一个单元,按照一个统一规律反复重复组成的。按照“参差齐一”法则构成的形式能够给人以次序感受、条理感。 调和与对比 对比是含有两个以上不同造型因素才能显示出来,是求得变化的最好方法,须依整体需要,可轻微,可显著,可简可繁。调和是构成美的对象在内部关系中无论质和量都相辅相成,互为需要,其矛盾形成秩序的动态,是一种变化的美。在图案中是指形与形之间和色与色之间的关系趋于一致,和谐,形成有秩序,有条理,相互联系着,密切结合的统一体。称为调和。调和出现趋于一致的关系,呈现出平静,稳当,单纯的感觉,其缺乏灵巧活泼感,故对比应运用变化的原理,用形象的差异性加以处理,使调和的形象有变化,形成对比调和,但对比不能过分脱离统一调和的原则,否则会使画面过于刺激,而失去统一。 比例与尺度 比例是部分与部分或部分与全体之间的数量关系。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生活活动中一直运用着比例关系,并以人体自身的尺度为中心,根据自身活动的方便总结出各种尺度标准,体现于衣食住行的器用和工具的制造中。恰当的比例则有一种谐调的美感,成为形式美法则的重要内容。美的比例与尺度是平面构图中一切视觉单位的大小,以及各单位间编排组合的重要因素。

《图案基础》教案 第二课 图案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图案基础》教案:第二课图案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掌握图案构成的形式美法则,并能熟练应用。 [教学重点] 图案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各图案构成形式美法则之间的综合应用 [教具] 图案样画、课件等 图案是一门装饰性、规律性极强的艺术.注重外在形式的美,这种规律性与形式美是人类千百年来通过观察自然界客观存在的美的形象,总结归纳提炼而成的,我们称之为形式美据则。它是我们表现不同图案内容,取得完美装饰效果的共同原则。 一、变化与统一 自然界的物种是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每个物种在各式各样的形态变化中均存在着一种统一的形式和内在的联系。如叶子的形状有成千上万种.但它们大多被统一在一种扁平的形态中,同一种叶子在相同的外形与颜色中又有着细微的个体差异与变化;

蝴蝶有变幻奇丽的色彩和多样的形状,但它们都拥有特征统一的外形;

人类具有区别于其他物种的固有特征,而每一种族又有各自的体形.相貌和肤色特点。每个人面目各异,但形态结构却是统一的,人还可以通过服饰和动作的一致性实现群体的统一。宇宙中不同种类的物体都有其共同的特征与个体变化。变化与统一的形式法则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切物种中。

变化与统一的形式法则是一切事物存在的规律,它来源于自然.也是图案构成法则中最基本的原则。 变化即多样性、差异性;统一即同一性,一致性。图案的变化是追求各部分的区别和不同,图案的统一是追求各部分的联系和一致。变化是指图案不同的构成因素:大小、方圆、长短,粗细、冷暖、明暗、动静.疏密等;一是指这些因素之间的台理秩序和恰当关系。

变化与统一是相互矛盾、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二者缺一不可。变化要在统一之中,多样性要建立在整体陛之上。统一是变化的基础.变化则相对于统一而存在。只有统一而无变化,图案会显得单调、呆板、缺乏生气;变化过多而无统一,图案易杂乱无章.缺少和谐美。 图案的变化与统一主要体现在造型、色彩及处理手法等方面。 造型的变化是指形态因素在大小、长短、粗细、曲直等方面的区别与对比,统一则是将这些对比因素做秩序化的组台或形式上的协调。 这是两幅表现同一种植物的图案作品,左边所示的图案轻柔、纤巧,用线松软、自然;右边所示的图案厚重、饱满,用线严谨,刚挺。它们分别以不同的语言奠定了各自的风格基调,构成了花、叶、茎造型形式的统一,而在各自统一的形式中.花、叶、茎又有大小、方向及形态的多样性变化,使图案效果看起来丰富而和谐。 色彩的变化主要指颜色在色相、明度、纯度及冷暖上的区别·色彩的统一则是强调画面要有一个总的色调,使各种颜色有一个和谐的搭配,这一点将在后面的内容中详细讲解。 处理手法是实现图案变化与统一的重要途径,图案可以通过统一的处理手法,使多变的内容达到协调。

3-4次装饰图案设计发展和形式美

第 4 次课教学整体设计

教学过程(教学设计实施步骤及时间分配)步骤1:复习巩固、检查课后搜集的资料(10分钟) 回答下列问题:不同历史时期的图案特征? 步骤2:本节课学习任务(5分钟) 一件优秀的工艺美术作品,不但要有深刻而生动的内容,而且要具有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内容与形式的辩证统一关系,是我们进行图案设计必须运用的重要法则。因此,研究探讨图案的形式规律是很必要的。 人们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总结了许多关于图案艺术的形式法则和规律。这些法则和规律是表现图案内容的方法,是图案完美形式的一些共同原则。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不断发展变化,反映在图案上的法则也是在不断的丰富。因此,我们在图案创作的艺术实践中,应结合图案的实用要求和具体内容,结合不同材料和制作条件,去学习和运用这些法则,并使其在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中得到不断的发展。 步骤3: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使学生装饰图案装饰图案的形式美法则。(95分钟) 一、变化与统一 变化与统一的法则,是适用于一切造型艺术表现一个普通的原则。它反映着事物的对立统一规律,也是构成图案形式美的最基本的法则。例如一套设计成功的茶具或餐具,图形不一,大小不一,为什么我们感到它的形象有变化而又协调,让人看起来就知道是一套呢?这就是设计者很好地运用了变化与统一的法则的结果。变化与统一的法则就是在对比中求调和。工艺图案中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和要求,如:内容的主次,构图的虚实、聚散;形体的大小、方圆、厚薄、高低;线条的粗细曲直,长短、刚柔;色彩的明暗、冷暖、深浅;工艺材料的轻重、软硬以及质感的光滑与粗糙等等,都是互相矛盾的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找到统一的因素,使变化得到和谐。 变化是一种对比关系。相互对比的形,色线等,给人以多样化和动的感觉,处理好了会感到生动活泼、强烈新鲜、富有生气。但是过分“变化”容易使人感到松散,杂乱无章。“统一”是规律化,就是图案各部分的造型、色彩、结构等有相同的或类似的因素,把各个变化的局部,统一在整体的有机联系之中。如同花布统一变化在色彩的组合上;又如同一套家具,

装饰图案总结

“苏丝”纹样设计理念 运用中国古典的莲花的纹样,利用西方的塑形手法,进行变形,将莲花进行渐变和弯曲,用同类色系进行填充颜色,从而达到一种空灵美感。将“苏丝”比作莲花,表现其高贵典雅的特点。两只蝴蝶绕其飞舞,表现其吸引国内国外顾客。 “山西吉祥物”设计理念 将“山西”这两个字进行人物化和卡通化,将“山”字作为吉祥物的头发,将“西”字作为人物的脸部表情,吉祥物张开双手,表示热烈欢迎人们来山西游乐,从而达到一种欢快的人物形象。 装饰图案小结 对于装饰的理解我们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装饰通过自身所具有的形象性、形式美、色彩美等视觉特征对其主体的特性、性质、功能及价值等方面进行标明或加强,此时装饰处于从属地位,要求它必须与所装饰的客体有机地结合,从而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二是装饰超越了“物品上的文采”这一概念,从装饰主体中独立而出,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博大的精神象征和赋涵文化的存在方式等内容而自成一体。如神秘莫测的古老图腾。 装饰是人类的本能,是人类的行为,人类从诞生起就从未停止过对形式的探索与追求。这不仅仅是因为装饰在物质层面给人们带来的享受和益处,更是因为其在精神层面能为人们带来愉悦与慰藉。 装饰与装饰图案是一中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关系。装饰通过装饰图案进行表征被装饰物的性格与属性,而装饰图案又不能脱离装饰而独立存在。装饰可以是一种行为过程或是艺术化的成果,而装饰图案则是这种行为过程所采用的手段和方式,或是成果的表现形式。两者虽有区别,但其最终的目标是要到达被装饰物的“审美传达”。 装饰图案的表现具有一定得规律,具有形式美法则:统一与变化、节奏与韵律、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层次。装饰的造型原理来源于点线面构成,装饰通过一定得变形手法和构图手法来体现图案的艺术魅力。其中变形手法有:概括简化法、添加法、夸张法、抽象几何法、叠透法、打散重构法、共行法、拼贴法。构图手法有:平视构图、焦点透视构图、散点透视构图、连

图案的形式美法则

简论图案中的形式美法则 刘婷 (西安市艺术学校陕西西安710048) 【摘要】图案的形式美法则是图案的构成规律和构成原理相结合而形成的法则,是人类千百年来通过观察自然界客观存在的美的形象,总结归纳提炼而成的。包括变化与统一;条理与反复;对称与平衡;对比与调和;节奏与韵律等。这些法则运用得当,则会使图案取得完美的装饰效果。 【关键词】图案;形式;形式美法则 图案是一门装饰性、规律性极强的艺术,注重外在形式的美,这种规律性与形式美是人类千百年来通过观察自然界客观存在的美的形象,总结归纳提炼而成的,我们称之为形式美法则。它是我们表现不同图案内容,取得完美装饰效果的共同原则。艺术的形式与形式美问题,在图案美学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形式和内容是一个整体,没有无形式的内容,也没有无内容的形式,内容依赖形式得到表现,形式在内容的前提下存在,形式美法则即是图案的构成法则。 图案的形式美法则是图案的构成规律和构成原理相结合而形成。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主要有变化统一、对称均衡、比例权衡、节奏韵律。 总体上说,图案的基本法则就是统一与变化的协调,是对立统一辨证法在艺术创造上的应用。 一、变化与统一 变化是指相异的形、色、质等图案因素并置在一起,造成的显著对比的效果。如构图中的宾与主,虚与实;位置的上与下、前与后;形的大与小、方与圆;数量的多与少、繁与简;色彩的明与暗、冷与暖;质地的粗与细、软与硬等等。 变化富于动感。图案形、色、质等诸构成因素的变化,给人以生动活泼,新鲜强烈,丰富多彩的感觉。但是,当其处理不当则易杂乱,松散而失去美感。 统一是指图案各组成部分间的内在联系。具体的讲即是通过图案各部分相同或类似的形、色、质等构成因素,将图案各变化的局部,组织整体的有机联系叫统一。 统一富有静感。图案的形、色、质等诸构成因素的统一,给人以调和安定,庄重严肃,有条不紊的感觉。但是,过分的统一,也易单调,乏味而失去美感。

第三章装饰图案的形式美法则

教案首页 课序:3 (2学时) 课题:第三章装饰图案的形式美法则 目的要求:(1)理解装饰图案的形式美法则变化与统一 (2)理解装饰图案的形式美法则对称与均衡 (3)理解装饰图案的形式美法则对比与调和 (4)理解装饰图案的形式美法则节奏与韵律 (5)了解装饰图案的形式美法则安定与比例 (6)了解装饰图案的形式美法则渐变与突变 (7)了解装饰图案的形式美法则统觉与错觉 教学内容: 任何造型艺术都有共同的美的规律和自身美的法则。装饰图案它既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又不是自然的真实再现,它既有与其他绘画形式一致的追求,还注重形式的美、外在的美、强调形式的表现,为了深入学习这们课,使我们能够创作出更加动人,完美的图案,有必要研究图案的形式美法则。 重点难点:重点:图案变化与统一,对称与平衡,条理与反复,对比与调和。 难点:图案动感与静感,节奏与韵律,对比与对照。 教学方法及手段:课堂讲授和范画说明 复习提问题:不同历史时期的图案特征 作业题目:临摹唐代图案作品,体会它的时代特征 预习内容:图案美的法则

第三章装饰图案的形式美法则 一件优秀的工艺美术作品,不但要有深刻而生动的内容,而且要具有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内容与形式的辩证统一关系,是我们进行图案设计必须运用的重要法则。因此,研究探讨图案的形式规律是很必要的。 人们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总结了许多关于图案艺术的形式法则和规律。这些法则和规律是表现图案内容的方法,是图案完美形式的一些共同原则。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不断发展变化,反映在图案上的法则也是在不断的丰富。因此,我们在图案创作的艺术实践中,应结合图案的实用要求和具体内容,结合不同材料和制作条件,去学习和运用这些法则,并使其在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中得到不断的发展。 一、变化与统一 变化与统一的法则,是适用于一切造型艺术表现一个普通的原则。它反映着事物的对立统一规律,也是构成图案形式美的最基本的法则。例如一套设计成功的茶具或餐具,图形不一,大小不一,为什么我们感到它的形象有变化而又协调,让人看起来就知道是一套呢?这就是设计者很好地运用了变化与统一的法则的结果。变化与统一的法则就是在对比中求调和。工艺图案中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和要求,如:内容的主次,构图的虚实、聚散;形体的大小、方圆、厚薄、高低;线条的粗细曲直,长短、刚柔;色彩的明暗、冷暖、深浅;工艺材料的轻重、软硬以及质感的光滑与粗糙等等,都是互相矛盾的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找到统一的因素,使变化得到和谐。 变化是一种对比关系。相互对比的形,色线等,给人以多样化和动的感觉,处理好了会感到生动活泼、强烈新鲜、富有生气。但是过分“变化”容易使人感到松散,杂乱无章。“统一”是规律化,就是图案各部分的造型、色彩、结构等有相同的或类似的因素,把各个变化的局部,统一在整体的有机联系之中。如同花布统一变化在色彩的组合上;又如同一套家具, 由于造型风格的一致,色调纹样的一致,材料处理的一致,从而取得统一的效果。所以统一是一种协调关系,它可使图案调和,稳重,有条不紊,有静的感觉。但是过分统一容易呆板、生硬、单调、乏味。 变化与统一的法则,变化的一方总是复杂一些,多样一些;统一的一方总是

中式烹调师中级模拟试题(有答案)

中式烹调师——中级 1、初步熟处理分飞炟、水、滚、煨、炸、()、上色等几种常用的工艺方法。 A.出水 B.煮 C.焖 D.泡油 2、以下关于煨笋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姜件、葱条 B.只用精盐煨 C.需要烹绍酒 D.最好煨5分钟 3、以下不属于鸡蛋在浆、粉中所起作用的选项是()。 A.使原料均匀加热 B.致嫩滑 C.调色 D.入味 4、陶瓷的发明与使用对烹调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但是以下选项中()的说法不对。 A.进一步扩大食物来源。 B.促进宴席的出现和完善。 C.以水为传热介质的烹调方法,如煮、蒸等陆续出现。 D.为后来酿造工艺的诞生提供了基本条件。 5、以下各点中,()不属于粤菜工艺上的特点。 A.选料广博奇杂精细,鸟兽蛇虫均可入馔 B.五滋六味,调味基础,因材施味,味型鲜明,惯用酱汁,浓淡相宜。 C.烹调方法灵活运用,创新品种层出不穷 D.烹调技艺以为为主,博采中外为我所用。 6、装饰造型是热菜造型的()之一 A.成形结果 B.实现途径 C.造型方法 D.表现形式 7、在进行食品雕刻时应该做到() A.落刀准确、韧而不重、勤于磨刀、干净利落、灵而不浮 B.仔细推敲、灵而不浮、轻快有力、韧而不重、干净利落 C.落刀准确、轻快有力、灵而不活、韧而不重、干净利落 D.韧而不重、慎重用刀、轻快有力、灵而不活、仔细推敲 8、配菜的基本方法分为()等几种。 A.配散单菜配菜和陪宴席菜配菜 B.热菜配菜和冷菜配菜 C.荤菜配菜和素菜配菜 D.热菜配菜、冷菜配菜和半制成品配菜 9、粤菜的五柳料是指()等五种腌制原料。 A.酸姜、瓜英、红姜、白姜、酸荞头 B.锦菜、瓜英、红姜、白姜、酸荞头 C.锦菜、瓜英、红姜、黄姜、酸荞头

第三节 图案形式美的法则

第三节图案形式美的法则 本章知识点:作为造型艺术的一种,图案也有着共同美的规律和自身美的法则,图案设计更强调的是种共 性的美,概括出些体现形式美的法则。 学习目标:通过对本节法则的学习,掌握理解构成图案美感的因素,并加以总结和运用。 “审美形式就是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事物的灵魂。”——(英)鲍山葵(Bernard Bosanquet)《美学三讲》(上海译文出版社) 什么是形式美?形式美是指形式本身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是一种美的存在,它具有相对独立性和自身内在的发展规律。古往今来,很多哲学家对形式美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这是个极富争议性的话题,如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美是和谐的比例”。亚里士多德则认为美的主要形式是“秩序、匀称与明确”。曾列汗诺夫则把形式美看的“至关重要”,他说,“谁要认为可以为了思想而牺牲形式, 他就不是个艺术家,即使他从前是个艺术家。” (图3-35达芙妮品牌广告) (图3-36 民族服饰中的图案) 正所谓“环肥燕瘦”各有所爱,人们对“美”的认定,会受到时代、社会、教育、地域、年龄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形式美体现的是形式本身所包含的内容

与某种意味。其构成因素主要包括形状、声音本身。这些因素按照一定的规律组合起来,构成美的形式被人感知,形成人的审美对象,而这些规律是人们在长期审美实践的过程中认知、总结和掌握的。形式美的内容具有朦胧、隐匿、概括、宽泛、间接、不确定等特点。形式美涉及社会生活、自然中各种因素有规律的组合。对形式美的探讨几乎是艺术各门类的共同课题。 “我们的天性中必定有一种审美和爱美的最根本最普遍的倾向”——(美)乔治.桑塔耶纳图案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对审美的追求与探寻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图案设计更离不开对美的追求,审美的诸法则也成为重要的章节内容。这些法则由于研究的角度不同而有不同的提法,下面具体介绍这些法则的含义和在图案设计中的运用。 一、关于和谐——美感的基础(图3-37 百合春天楼盘广告) (图3-38 百合春天楼盘广告)在《礼记﹒乐记》中有云:“其声和以柔”,就是指艺术作品的一切组成部分有机地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协调,也就是相接近的因素的调和统一。和谐是产生美感的基础。生活中的经验告诉我们,和谐是一种让人觉得舒服的心理感受,在我们的身边,到处呈现出和谐的魅力:大海中的海水的波纹、树枝上树叶的外型、山坡上的梯田的线条等等。 在图案设计作品中,和谐是以形、色等诸方面体现出来的。在具体运用中,画面的元素出现的种类越少、越接近(包括形状、大小、方向、、色彩、肌理等),呈现和谐性会越大。但过分的统一会减弱视觉的冲击力,出现平滞、后退的效果,所以审美中有了对比的产生。除了社会的审美价值取向会影响到个人的判断以外,专业的训练的积累也是一个主导因素。 二、关于对称 对称又称对等、均齐,是事物中相同或相似形式因素之间相称的组合关系所构成的均衡。它有左右对称和上下对称等表现,基本形式完全对称和相似对称两

装饰图案设计

装饰图案设计 目录第一章装饰图案的概念 一、艺术的共性与特性 二、图案的实用性与装饰性 三、图案的适应性 四、图案设计的原则 五、图案的装饰种类 第二章装饰图案的历史演变概况 第三章:装饰图案的形式美法则 一、变化与统一 二、对称与均衡 三、对比与调和 四、节奏与韵律 五、安定与比例 六、动感与静感 七、渐变与突变 八、统觉与错觉 第四章:装饰图案的写生 一、图案写生的步骤及要求 二、写生方法 第五章:图案的变化 一、图案变化的目的与要求 二、图案变化的方法 (1)省略法 (2)夸张法 (3)添加法 (4)变形法 (5)巧合法 (6)寓意法

(7)求全法 (8)拟人法 3、图案题材的变化 (1)植物变化 (2)花卉变化 (3)、动物变化 (4)风景变化 (5)人物变化 (6)文字变化 第六章:装饰图案的组织 一、平面图案的构图 1、图案构图的意义和特点 2、平面图案构图的要点 二、平面图案纹样的组织形式 1、单独纹样 (1)对称式 (2)均衡式 2、适合纹样 (1)形体适合 (2)角隅适合 (3)边缘适合 3、连续纹样 (1)二方连续 (2)四方连续 三、装饰织物图案的表现技法 1、点的表现方法 2、线的表现方法 3、面的表现方法 4、晕染的表现方法 5、退晕的表现方法

6、撇丝的表现方法 7、干笔的表现方法 8、喷绘的表现方法 9、综合表现方法 ?教案首页 课序:1(2学时) 课题: 第一章装饰图案的概述 目的要求:(1)理解装饰图案的概念和类别; (2)理解装饰图案的艺术特征; (3)掌握装饰图案设计与工艺制作原理。 教学内容: 装饰图案的概念、类别、特征。装饰图案是艺术特征以描绘对象为媒介,不受光感,透视、对象自身结构的限制。设计者根据创意和对物象的感受,追求表现艺术的形式美,而非自然的再现,采用夸张、变化、象征、寓意等抽象的艺术语言,遵循装饰图案是形式美法则,以适合设计特有的需要,变形换色,概括加强,平面化的表现,追求秩序的美感,理想化的景象,与工艺相结合。 重点难点:重点:装饰图案的概念和类别,装饰图案的艺术特征。 难点:掌握装饰图案与工艺 教学方法及手段:课堂讲授 复习提问题: 1、装饰图案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