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套作高产高效栽培模式
间作套种什么意思 棚室蔬菜较好的间作套作形式

间作套种什么意思棚室蔬菜较好的间作套作形式间作套种什么意思呢?间作套种也可称为立体农业,是指在同一土地上按照一定的行、株距和占地的宽窄比例种植不同种类的农作物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
今天我们列举几种棚室蔬菜较好的间作套作形式。
一、间作套种什么意思两种或两种以上农作物同时隔行、隔畦或隔株有规律地栽培在同一棚室内叫间作。
在某种农作物栽培之前或栽培后期隔行、隔畦或隔株栽培在同一棚室里,共生期较短者称其为套作。
其实间作与套作没有本质区别,都是争取充分利用阳光、地力、空间和时间的高产高效栽培措施。
但又不是任何间作、套作都能高产高效。
在栽培方面要注意选择适宜播种和定植期,适当扩大行距和缩小株距,用合理的整枝、吊秧、施肥和灌水技术,并注意副作及时罢园,尽量减少两种或两种以上农作物之间的矛盾,发扬其互助互利的一面。
二、棚室蔬菜较好的间作套作形式棚室蔬菜较好的间作、套作形式举例如下:1、主副行间作大棚和日光温室黄瓜可以主副行间作,在75~85厘米宽的高畦上同时定植两行,畦上行距45厘米,主行株距18厘米,副行株距36厘米,当副行结3-4个瓜时摘心,副行收完瓜拔秧,能明显增加早期产量和产值,又不妨碍主行生长和结瓜;棚室番茄采取高秧品种与矮秧品种隔行间作,也互不影响,还有利通风透光,但矮秧品种株距要小些,以密保产。
2、春黄瓜与辣椒间作大棚春黄瓜与辣椒间作在辽宁南部很成功。
在两行黄瓜中间同时定植一行辣椒,前期重点管理黄瓜,在黄瓜拔秧后加强辣椒的肥水管理,一直栽培到秋季,辣椒能形成两个产量高峰。
3、日光温室韭菜与黄瓜套作冬茬韭菜割第二刀后,即春节前后,按春黄瓜株行距在韭菜行间定植黄瓜苗,两者共生20天左右,收完三刀韭菜刨掉韭根,既能收三刀韭菜又不影响春黄瓜生育。
4、日光温室果菜套作绿叶菜日光温室春季果菜定植前,在畦沟或垄沟里条播或撒播小白菜、茼蒿或小茴香等生长速度快的绿叶菜。
在黄瓜刚开园、番茄等开始坐果时采收绿叶菜,能增加栽培效益。
7种胡萝卜间套作种植模式

7种胡萝卜间套作种植模式摘要介绍了7种生产中已经成功应用的胡萝卜间套作种植模式,以便广大农户在生产中参考应用。
关键词胡萝卜;间套作;种植模式在生产中如果因地制宜制定合理的胡萝卜间套作种植模式,可以充分利用耕地,创造合理的田间群体结构,有效地利用光能和地力、时间和空间,提高经济效益。
现将生产中大面积应用的胡萝卜间套作种植模式介绍如下。
1 胡萝卜—青菜—马铃薯—甜瓜间套种模式1.1 茬口安排长江、淮河流域,胡萝卜于8月初晴天畦栽撒播,畦宽3 m,苗距13 cm,11月中旬采收。
越冬青菜10月上旬撒播育苗,11月中旬在胡萝卜采后随即东西方向挖畦,选择壮苗进行低沟套种,行距20 cm,株距16~18 cm,春节前后上市,2月底采收完毕。
春马铃薯于2月上旬温室催芽,3月上旬地膜栽培,每畦3垄,垄宽60 cm,垄高15~20 cm,单垄单行种植,株距20 cm,5月下旬采收。
3月上旬马铃薯播后,在甜瓜预留的60 cm的空幅间撒播小青菜,4月下旬采收。
甜瓜于3月20日左右选晴天进行营养钵薄膜育苗,4月下旬(5 cm地温15 ℃以上)待苗龄30~35 d、有3~4片真叶时选择晴天地膜移栽定植,每畦2行,行距1.2 m左右,株距40 cm,6月下旬采收,7月下旬采收完毕。
1.2 品种选择胡萝卜选用优质高产、耐热抗病、质脆味甜的郑参丰收红等品种,需种量为7.5 kg/hm2左右。
春小青菜选用优质、高产、抗病的上海小叶青等矮箕种,需种量为5.25 kg/hm2;冬青菜选用优质、高产、抗病、耐寒的矮杂2号等,需种量为2.25 kg/hm2。
春马铃薯选用早熟、优质、高产、抗病的东农303或豫马铃薯五号、豫马铃薯六号等,以脱毒种薯为好;春播催芽切块,需种薯2 100 kg/hm2。
甜瓜选用优质、高产、抗病、耐贮运的雪美、翠蜜等一代杂交厚皮种,需种量为750 g/hm2。
2 洋葱—辣椒—胡萝卜间套种模式2.1 茬口安排甘肃地区的茬口安排:洋葱于10月初用小拱棚育苗,12月下旬至翌年1月上旬挖穴定植,株行距(20~25)cm×(30~35)cm,5月收获。
大力推广作物间套种技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大力推广作物间套种技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物间套种技术是一种在农田种植多种作物的农业种植方式。
通过合理选择和搭配不同作物,可以达到增加农田利用率、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
作物间套种技术已经在许多地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作物间套种技术可以增加农田的利用效率。
传统的农业种植方式往往只是种植一种作物,而作物间套种技术则是在同一块土地上同时种植多种作物。
通过合理选择不同的作物,可以利用农田的阳光、空间和土壤资源,使农田的利用效率得到最大化。
将大豆与玉米进行套种,可以使土壤充分利用,提高农田的综合生产能力。
作物间套种技术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不同作物的生长特点和生命周期不同,选择合适的作物进行套种,可以使农田的生长季节得到最大利用。
将早熟作物与晚熟作物进行套种,可以延长农田的利用时间,增加农作物的产量。
不同作物之间还可以起到互补作用,例如玉米的秧苗期需要大量光照,而大豆的长势较强,可以为玉米提供适宜的光照,从而提高玉米的产量。
作物间套种技术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
传统的农业种植方式往往只依赖单一作物的产出来获取收入,而作物间套种可以通过增加作物的品种和数量来提高农民的收入。
将小麦与豌豆套种,不仅可以增加小麦的产量,还可以通过销售豌豆增加农民的收入。
一些高附加值的作物,如山楂、核桃等可以与主要粮食作物进行套种,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收入。
作物间套种技术还可以改善农田生态环境。
传统的农业种植方式往往会导致农田的土壤退化、植物病虫害的发生等问题,而作物间套种可以通过改变农田生物多样性和作物的搭配,有效地控制农田的病虫害发生,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维护农田的生态平衡。
作物间套种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农业种植方式,能够提高农田利用效率、农作物产量和农民收入,同时改善农田生态环境。
大力推广作物间套种技术对于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应加大对这种种植方式的宣传力度,引导农民积极采用,并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和培训,以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作物间作套种

农作物间作套种
农作物间作套种是一种在同一块土地上,按照一定的行间距和时间顺序,同时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作物的种植方式。
这种种植方式有以下优点:
1. 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不同作物的生长习性和对光照、水分、养分等的需求不同。
通过间作套种,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空间和资源,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和效益。
2. 提高土壤肥力:不同作物的根系分布深度和范围不同,间作套种可以使土壤中的养分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减少养分的浪费和损失。
同时,不同作物还可以互相提供庇荫和保护,有利于土壤保持水分和防止杂草生长。
3. 增加生物多样性:间作套种可以增加农田的生物多样性,吸引更多的有益昆虫和鸟类,有助于控制害虫和病害的发生,减少农药的使用,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4. 提高经济效益:合理的间作套种可以提高农作物的总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的收入。
同时,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5. 改善生态环境:间作套种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和保持土壤肥力,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
同时,还可以增加农田的植被覆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对环境保护具有积极意义。
总之,农作物间作套种是一种科学、高效的种植方式,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和作物特点,选择适合的间作套种组合,以达到最佳的种植效果。
农作物种植模式与布局优化

农作物种植模式与布局优化农作物种植模式与布局优化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浪费、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
在当前农业发展中,我们需要充分发挥农作物间套作的优势,采用高效的种植模式和布局,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农作物间套作的优势1.提高土地利用率:间套作模式能够在同一土地上种植多种作物,充分利用土壤、阳光、水分等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
2.增加作物产量:间套作有助于提高作物产量,一方面是由于作物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是由于合理的种植布局有利于作物生长。
3.减少病虫害发生:间套作有助于降低单一作物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因为不同作物之间的病虫害相互制约。
4.降低农业生产成本:间套作模式减少了农药、化肥的使用,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
5.保护生态环境:间套作模式有利于提高生物多样性,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自我调节能力,保护生态环境。
二、农作物高效间套作实用技术与种植模式1.合理选择作物组合:根据作物生长习性、土壤条件、气候特点等因素,合理选择作物组合,使之达到最佳的生产效益。
2.科学规划种植密度:根据作物的生长需求,科学规划种植密度,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产量。
3.创新灌溉施肥技术:针对不同作物,创新灌溉施肥技术,提高水分和养分的利用效率。
4.病虫害绿色防控:采取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多种手段,实现病虫害的绿色防控。
5.种植模式图解:通过绘制种植模式图,直观地展示间套作布局,便于农民实际操作。
三、农作物种植布局优化策略1.遵循生态学原理:根据地形、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以及作物生长习性,遵循生态学原理进行种植布局。
2.优化产业结构: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产品,提高农民收入。
3.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加大对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力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4.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在种植布局中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之,农作物种植模式与布局优化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一年三熟间作套种立体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支持 单位 漯河市乐农种业有限公司
经营范围 小麦等农作物种子 地 址: 漯河市沙北黄河路西段 900 号
董事长 柏志安 电 话: 0395- 3150628 3128288
立体种植 模式化栽培技术是通过间作套种 提高复种指数 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 实现集约化 经营的高产高效模式 近几年来 随着生产条件的 改善和科学技术的普及 立体高效栽培模式发展 迅速 面积不断扩大 类型日趋增多 内容更加丰 富 效益持续增长 已成为我地区合理利用农业资 源 实现农业高产 高效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 部分 为此 我们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 现总结 分析如下
不同作物对光照强度的要求不同 有的喜光 有 的喜阴 如甘薯是喜温作物 马铃薯则是喜凉作物 比较耐阴 还有长日照和短日照之分 如小麦是长日
照作物 而玉米则是短日照作物 又是喜光作物 因 此 通过空间 时间 土壤资源及作物品种特性的互 补作用 将两者搭配种植 彼此能适应复合群体内部 的特殊环境 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木栓层后再播种 如果购种晚已到播种季节 可用
0. 3 0. 5 mg/ kg浓度的赤霉素溶液浸种30 mi n 后
播种 促使出苗快 出苗齐
整地前 施优质农家肥 3000 kg/ 667m2 磷肥
50 kg/ 667m2 硫酸钾40 kg/ 667m2 尿素20 kg/ 667m2
同时施呋喃丹2 kg/ 667m2防治地下害虫 然后整地
选用丰抗系列 郑白系列中晚熟品种 玉米收获 后 亩施优质农家肥 2000 kg 复合肥 25 kg 整地后 按行距 50 cm起高畦 每埂点播1 行白菜 株距 50 cm 苗期及时浇水和间定苗 莲座和包心期每亩分别追 施尿素 15 kg 和 20 kg 包心后至收获前 一般不 再追肥浇水 使包心紧密 对蚜虫和菜青虫选用杀 灭菊酯 抑太保等高效低毒农药防治 对霜霉病 软 腐病等病害选用甲基托布津 杀毒矾 农用链霉素 等防治
蓖麻间套作高效栽培模式

蓖麻间套作高效栽培模式田间管理间作套种是我国农民的传统经验,是农业生产上的一项增产措施。
由于不同作物根系生长特点不同,对土壤、水分、养分、空气等需求不同,为土壤遗留下的残茬和分泌物也有差异。
蓖麻根系扎得深,分布广,吸收能力比较强,间作的其他作物扎根浅,分布集中,吸收能力相对较差。
所以种植蓖麻采取间作套种,可以利用不同层次土壤养分,既有益于间作蓖麻的生长,又能够培肥地力。
本文将介绍几种适宜全国不同地区蓖麻间作套种的成功模式。
1.蓖麻—豆类间作栽培蓖麻与豆类套种是最为适宜的模式之一。
豆类因有根瘤菌,可固定空气中游离氮素,除供当年吸收利用外,还有一部分留于土壤中,很少和蓖麻争夺养分。
蓖麻茎叶中含有毒素,茎、叶散发出一股特异的气味,有的害虫闻到这种气味就避而远之。
试验证明,蓖麻与黑豆间作,对防除大豆蚜虫和大豆食心虫有明显效果,单株蚜虫头数比清种下降61.5%。
类似的间套作作物还有蓖麻-红豆间套作、蓖麻-花芸豆间作、蓖麻-蚕豆间套作等。
在宁夏蓖麻产区的栽培实践证明,红豆套种蓖麻,红豆产量每667平方米可达107.9千克,蓖麻产量219.3千克,投入产出比为1∶6.6,比单种蓖麻每667平方米净增产值317元。
2.蓖麻—小麦—平菇间套种栽培在春小麦种植区可以采用蓖麻—小麦—平菇间作套种的栽培模式提高经济效益。
蓖麻种植前期苗小、株行距大,可在其空当种植小麦。
7月中旬以后,小麦已经收获,蓖麻已长大,垄间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非常适合栽培平菇。
此时,在收获小麦后的垄上,隔垄栽培平菇,空垄是为采收蓖麻及平菇时方便作业。
在准备栽培平菇的垄上挖一个深20厘米,宽20-25厘米的垄沟,将培养料铺入垄沟内,在料面均匀撒上菌种,用种量为1.0-1.5千克/平方米,稍压实后,在料面上覆盖约2厘米厚散土,为防止出菇后菇体带土,可在上面撒一层锯末或麦秸。
蓖麻田套种平菇表现出了明显的生态效益。
平菇是异养性生物,不存在与蓖麻争光、争二氧化碳的矛盾。
大豆—玉米间套作主要模式及栽培技术探讨

042023.12大豆—玉米间套作主要模式及栽培技术探讨郝丹丹(葫芦岛市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辽宁 葫芦岛125000)大豆和玉米是农业生产中两种重要的农作物,种植面积广,但我国耕地面积有限,大豆和玉米种植比例不平衡,间套作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升土壤利用效率,促进农作物生长的更加稳定,还可以提升玉米和大豆的产量和品质。
1 大豆—玉米间套作栽培模式的优势1.1 有利于大豆和玉米生长大豆和玉米的高度相差较大,可以利用的光能高度不同,可以提升光照的利用率,提高光合作用能效,玉米植株较高,叶片可以减少水分蒸发,还可以降低紫外线对大豆植株的损伤,促进大豆和玉米更好地生长。
1.2 有利于土壤增肥保墒 大豆根部有一种根瘤菌,可以将空气中的氮元素转换为有机物,提升土壤肥力,让大豆和玉米可以吸收更多的养分,促进大豆和玉米生长,还可以减少肥料的使用,降低种植成本。
玉米叶片繁茂且较大,可以接纳更多的雨水,玉米叶片还可以阻挡水分蒸发,具有较好的保水性能,提升土壤中水分的利用率,更好地为大豆和玉米提供水分。
1.3 提升经济效益大豆—玉米间套作可以节约土地资源,大豆植株和玉米植株的高度和栽种位置不同,两种农作物可以互补,可以进行间套作,这种模式可以保障大豆和玉米都有充足的生长空间,两者还可以为对方提供养分。
合理控制大豆和玉米之间的距离,可以获得更多的种植收益,提升农作物的经济效益。
1.4 减少病虫害发生在实际的大豆—玉米间套作的种植中,可以进行合理的轮作,可以有效降低大豆和玉米病虫害的发生概率,促进其健康生长,提高产量。
2 大豆—玉米间套作的主要种植模式大豆—玉米间套作要充分利用光能,最适合的种植行的走向是南北走向,农作物可以获得最多的光能,才可以更快地生长,获得较高的产量。
2.1 夏大豆—春玉米套作夏大豆一春玉米套作是最常见的,传统的套作以167厘米和200厘米的对开带为主,近年来主要推广宽窄行分带种植、缩株距、扩行距等技术,带宽不变,春玉米行距40厘米,播种两行,株距20厘米左右,行宽130~160厘米,播种深度5厘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余两季不足” ,特别适合间套作种植 。但随着水资源的限制 , 以 及制 种 米效 益 的提 升 ,间套作 种 植 面积 日益 下 降 ,农 田
生物 多 样性 极 其 简单 ,光热 资 源浪 费 严重 。因此 ,改造 或创 造 新 型 间套 作 模 式 ,发 展节 水 高效 间作模 式 将是 该 地 区农 业
减产 、 不 增 加 任 何 水 肥 投 入
张 福 锁 老 师 对 问 的 前 提 下 , 亩 增 收 豌 豆
套 作 小 组 近 年 工 作进 展
1 5 0 ~ 2 5 0 k g ,全 生 育期 灌 水 与单 作玉 米相 同 , 约4 4 0 m3 , 单 方 水 效益 显 著 提 高 , 同时 还利 用豌 豆 固氮和 活化 磷素
科 间作体系的产量优势 , 特 别是有关小麦 / 玉米 , 蚕豆/ 玉米 和小 麦 / 大 豆 的地 下 部 相互 关 系与 养 分 资 源高 效利 用 的生 理
基础 , 获得 了一些 可喜 的进 展 。
豌豆 玉米 间 作是 在 集
成 地 膜 玉 米 高 产 栽 培 的基 础 上 ,在 玉 米 宽 行 间 插 入 2 ~ 4行 针 叶豌 豆 ,在 玉米 不
可持 续 发展 的一 条新 思 路 。
: 0 意 : 由 于间套 作 种植 涉 及两 种 作 物, 在 品种 搭 配 、 接茬播种 、 化肥 施 用 、 病 虫 防治 等 方面 更 复杂 , 更 容易 造 成 品种 产量 和
品质波 动 。
1 9 9 9年 以来 ,本 课 题组 以间 作 中作 物种 间 相互 作 用为 切 人点 , 通 过 大 量 的 田 间小 区试 验 , 室 内模 拟 试 验 , 土 培 和 水 培 试 验 ,系 统研 究 了主 要 的 几种 豆科 一非 豆科 和禾 本 科 一禾 本
特性 培肥 土壤肥 力 。
小麦 / 玉米 间 作 是上 世 纪 8 0年代 甘 肃 河 西走 廊 最 主
要种植模式 , 曾创造全国粮 食单产冠军县一 临泽 , 也是全
国率先大面积实现“ 吨粮田” 的商品粮基地 。 但随着水资源 的限制 , 以及制种玉米效益 的提升 , 目前 间套作种植面积 日益萎缩。
长 ; 警景 :问作 套 种是 我 国传 统 农业 的精 髓 ,也 是 增加 农 田生 物 多样 性 的有 效 措施 。 由于这 种措 施 具 有 大 幅度 提 高 农 田生 态 系统 生 产力 的特 点 ,随着 人 口增 加 和 耕地 面积 的减 少 ,在 我 国 、乃 至世 界范 围 内的农 业 生 产 中问作 套 种 愈 来 愈 受 到广 泛 的重 视 。河两 走 廊 光照 丰 富 ,热量 资 源属 “ 一 季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