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建筑节能与技术》课程标准

33《建筑节能与技术》课程标准
33《建筑节能与技术》课程标准

《建筑节能与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建筑节能与技术课程代码:0804126 学分:3.5 学时数:63 适用专业:建筑设计技术

一、前言

1.课程性质

该课程是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学习本课程,其所达到的目标为:引导学生了解我们要创造并控制的建筑物理环境(热环境、光环境、声环境)有什么特点,和哪些因素有最重要的关联。学生在充分掌握了建筑物理环境这样一个研究对象的特性的基础上才能合理地运用现有技术,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能力打下基础,使该专业培养的学生成为重视人-环境-自然之间关系的具有综合知识的现代建筑设计师,对学生今后从事设计工程应用工作都十分重要。先修课程:画法几何与建筑制图、建筑初步、中外建筑史、建筑材料与构造

2.设计思路

该课程是依据建筑设计人员工作岗位具体要求而设置的,其总体设计思路是:了解建筑物理环境(热环境、光环境、声环境)的特点和关联因素。以大量的图片和实例,通过归纳分析,推理计算,讲解建筑节能设计的技术和方法,让学生能够完成实际工作岗位需要进行的建筑节能设计和计算。由于新的建筑作品和节能技术不断涌现,要求授课教师不断汲取新的信息来补充,用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总体分为两个阶段:

①教师授课阶段

②分组选择主题,搜集整理资料,交流汇报阶段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目的就是探讨外部热环境要素的特性、室内热环境的形成原因与特性,以及人对环境的要求,以及如何通过建筑的手段去实现、创造良好的室内物理环境,同时,节约建筑能耗。本课程是一门反映人-建筑-自然环境三者之间关系的科学。通过学习这门科学,我们要完成这样的任务:了解人和生产过程需要什么样的建筑环境;了解该环境形成特征和影响因素;掌握改变或控制物理环境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1.总体目标

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现代建筑的节能技术的发展和特点有全面地理解和掌握;

2.具体目标

知识目标

①掌握建筑热工计算的原理和方法;

②掌握建筑声学、光学的相关知识与理论;

技能目标

①加深对建筑技术的认识能力;

②学会从建筑热环境、声环境、光环境的关联因素出发,进行建筑节能设计的能力。

素质目标

利用所学到的知识、综合解决研究和设计工作中遇到的建筑节能技术问题。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

第一阶段课程内容组织:

第一阶段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建筑物理环境的相关因素,以建筑热工学为主讲解建筑保温、隔热、日照等节能技术的原理与运用,结合实例和设计案例,介绍建筑光环境和声环境的设计原理和处理方法。

第二阶段课程内容组织:

通过完成设定的设计任务,训练学生的建筑热环境与建筑节能设计方法和表达手段;

通过调查测绘学校内主要建筑在夏季防热设计方面优缺点,并完成调研报告;对学生进行初步科研训练。

按照分组,各个小组通过整理材料、选择主题、汇报交流,逐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善于表达、团队合作的职业素质。

表1

四、实施建议

1. 教学组织形式与实施建议

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教学的侧重点是以节能理论和节能技术为载体,教给学生认识建筑节能技术的关联因素,把握实用的节能设计手法,在实践工作中建筑节能技术的运营积累知识和技能。

课程教学采用了以理论为主的讲授方式,强调学习过程中的职业素质养成。在相关的训练过程中,注意在细节上督促和规范学生职业素质。

2. 教材选用与编写建议

本课程所用教材以自编讲义为主。自编讲义参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年出版的《建筑物理》(第三版),并搜集大量的实例图纸和实例图片,制作多媒体演示材料。内容选取要科学、符合该门课程的工作逻辑、形成系列,同时反映新技术、新工艺的可操作性。

3.考核评价建议

①考核方式

本门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有两种方式:平时成绩、节能设计成绩。本课程平时成绩占30%,节能设计成绩占70%。其中最终考试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节能设计成绩综合而成。平时成绩以各小组成员在汇报交流中中的表现,对严谨求实、有序工作、善于表达、团队合作等职业素质进行综合评价;节能设计成绩是针对各个学生的论文和设计作业,从设计合理性、结构层次、学术论述等进行综合评价。

②成绩评定

本课程考核成绩采用百分制。最终考核成绩由“节能设计成绩×70%+平时成绩×30%”综合而成。

4.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

①以教材及其设计作品作为课程讲授及学生学习的项目载体,进行做中教、教中学。

②提供专业资讯信息,提供国内外优秀设计图例等材料,充分利用大学图书馆藏书的优势,学生可以使用学术杂志作为本课程的参考资料。

③提供建筑论坛及教学网页,提供课余学习讨论环境。

5.教学条件配置建议

本课程是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涉及的专业知识比较复杂,为满足本课程的实施,教学基本条件如下:

①主讲教师须熟悉现代建筑作品与设计思想,涉猎相关的大量书籍;

②需要配备多媒体教室及其节能设计软件,以供教学和学生交流汇报之用。

执笔人:审核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