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总体设计说明

第一篇总体设计

一、初步设计预审意见的执行情况

依据初步设计评审意见,全线采用高速公路标准,设计速度为10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为33.5米。

根据初步设计预审意见,路线起点路段方案采用初步设计推荐的东线方案一(按小于2%路线纵坡改建江鹤高速公路);石猫山段方案采用初步设计优化后的东线方案(部分拆迁厂房);棠下镇过境段采用中线方案;桃源镇过境段采用推荐的东线方案;杨梅镇段采用中线方案;高明区过境段考虑高明的总体规划和地方政府的意见最终采用南线方案;将军山隧道段采用隧道段的东线方案;蚬岗镇路段采用避绕规划的西线方案;终点考虑拆迁西电东送高压线实施难度较大,拆迁费用较高,纵面采用了下穿广肇高速公路的方案。其余路段,采用初步设计提出的推荐线方案。

①根据专家审查意见并结合地形情况,施工图阶段对全线路线平纵面进行了优化,改善了平纵线形,减少高填深挖和土石方工程。

②根据审查意见对桥梁布孔进行优化,适当增加了通道和涵洞数量,对有的桥梁在桥孔布设不影响桥孔泄洪的前提下,进行了缩短桥梁长度。

③根据初步设计预审意见,A合同段设置了莲花山、杜阮、棠下、昆东、桃源、龙口、杨梅、人和、潭塱、刘村、富佛等11处互通式立交。在施工图阶段对各立交进行了优化,其中杜阮互通和棠下互通立交对平交口结合地方政府规划进行了调整,昆东互通立交采用方案三,取消了交织增加行车的安全性;桃源互通结合规划的广珠铁路对方案进行了调整,采用单喇叭环型平交口+跨线桥方案;潭塱采用苜蓿叶+定向匝道方案。

二、公路平面总体设计

1、项目特点及总体设计原则

本项目是珠江三角洲干线公路网总体布局规划的外环公路的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国家重点公路太原至澳门公路的重要路段,在路网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根据本项目的特点并结合项目所处的地位,按“安全、环保、舒适、和谐”的设计理念,力求遵照“安全性、服务社会、尊重地区特性、尊重自然、整体协调”的原则,设计中从路线、路基路面、桥梁、隧道、立交、不良地质、环境保护等各专业角度重点把握了以下总体设计思路和设计原则:

(1) 本项目是国家重点公路太澳线的重要路段,总体路线设计符合沿线经济发展规划、市镇及路网规划。路线紧密地结合沿线地形、地物及自然条件布设,线形舒适顺畅,路线及沿线大型构造物、互通式立交等布设合理,路网的整体效益明显。

(2) 本项目是珠江三角洲外环公路的组成部分,在区域道路网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预测的远景交通量大,在“民本思想”的指导下,道路的安全性作为最重要和最基本的要求贯穿到勘察设计的各个专业之中。

(3) 坚持“以人为本”,项目为区域经济服务思想,树立尊重自然,最大限度保护自然的思想,坚持“四少”原则(少拆迁,少占好田,少围塘,少分割地块) ,确保项目所在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投资增加不多的情况下,设计中尽可能满足地方的合理要求。

(4) 在工程投资控制范围内,测设中本着实事求是态度,从大局出发,正确协调处理国家、业主(投资者)、地方三方之间的利益关系,确保提出的路线方案既要满足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和路线技术指标的要求,又要满足地方经济、水利、路网规划、占地、拆迁等方面的要求。

(5) 本项目工程规模大,工程造价高。为控制和节省工程造价,减少后期运营成本,设计中正确处理技术先进与经济合理两者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力求在技术先进的条件下的经济合理,在经济合理基础上的技术先进,把控制工程造价观念渗透到了各项设计之中。

(6) 注重环境保护和景观设计。选定路线方案时进行多层次的方案比较,并把对环境的破坏及可恢复的程度列为主要比较条件。尽量使公路线形、桥涵、隧道、立交和沿线设施等与自然景观相协调,尽可能避免高填深挖,少拆迁建筑物,少占良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尽量减少线外工程,降低实施协调难度,最终选出一条“安全可靠、利于环保、景观优美”的路线方案。

(7) 测设中加强了总体方案的研究和具体线位的优化设计。在技术可行的前提下,优先选择投资省、运营效益好的路线方案。尽量降低填挖高度,合理确定软土路基的最大填土高度,力求填挖平衡。在满足环评的前提下,合理确定高填、深挖的控制指标,并注意与可能的桥涵、隧道方案的比选。

(8) 认真进行高填路堤与桥梁、深挖路堑与隧道的比选。合理确定路基填料、边坡坡率、

排水沟尺寸与型式,控制路基高度、合理确定道路交叉的上跨、下穿关系,在环境与技术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宜采取低路堤和浅路堑方案,减少高填深挖。

(9) 路面设计根据使用要求及气候、水文、土质等自然条件,密切结合当地实践经验,进行路基路面综合设计,并遵循因地制宜、合理选材、方便施工、利于养护的原则,使设计具有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使用安全并与自然气候相适应。

(10) 对构造物的结构形式,如特大桥、大桥、互通式立交、隧道等方案优化,在保证结构安全、适用、美观的前提下,力求经济。

(11) 互通立体交叉设计是根据其功能要求和远景直行、分流及合流交通量的分布情况,综合地方规划、现场条件、技术特征、投资成本、经济效益、美学效果及远期发展等因素,在多方案比较的基础上合理选定互通式立交和分离式立交型式。

(12) 科学运用综合勘探手段,确保地质资料的准确。既要避免因外业基础资料掌握不准,设计偏于保守而带来的浪费,又要避免由于地质资料深度不够造成的设计失误,引起变更,或在运营阶段留下隐患,增加费用。

(13) 外业期间全面地调查了项目所在区域和周边的各种筑路材料,在满足材料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采用质高价廉、运输方便、运距短的材料。

(14) 本项目地处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土地资源宝贵。遵照交通部关于在公路建设中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要求,在满足边坡稳定和服务设施功能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公路永久占地和临时用地数量,少占高产粮田。

(15) 积极采用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和新工艺,减少工程量和降低工程造价。

2、起终点衔接

先行工程试验段起点位于江门市篷江区杜阮镇的莲花山附近,接江鹤高速公路一期工程,起点K0+000。终点位于高要市蚬岗镇的富佛村附近,设富佛枢纽互通立交与广肇高速公路相接,与B合同段顺接,设计终点K74+336.652。路线全长74.3公里。

3、路线设计

在初步设计路线线位的基础上,结合地形、地物、工程地质,合理运用技术标准,妥善处理桥位与被交公路、水利、环境等各种因素,优化线位,尽量使线形与地形地物条件相协调,尽量避免高填深挖。丘陵区沿线地形地质条件较复杂,地貌起伏变化较大,路线平纵设计时注重考虑填挖平衡。城镇区域选线采用曲线绕避地表建筑物和规划,并尽量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以提高该路的使用质量和服务水平。总体设计时还从安全、经济、可行考虑,处理好深挖与高填的均衡,减少弃方数量保护环境,进行桥梁与高挡墙的比较。

4、路基综合排水设计

由于沿线地形较复杂,在路基综合排水系统设计方面,主要从保证路基、坡面稳定和减少水土流失,以及尽量减少对沿线环境影响角度出发,设置了路侧排水沟、边沟、截水沟、急流槽及通道、桥涵等构造物,使路面、坡面雨水迅速排出路基范围。

5、桥梁、涵洞设计

(1)大、中桥

特大、大、中桥桥位服从路线总体设计,对交角较小的河流,路线设计时,考虑尽量减少桥长,以节省投资,对于宽浅的河滩,在进行详细水文计算后,保证安全可靠的前提下,适当压缩河道,以缩短桥长。

(2)小桥涵

为了确保路基稳定和排水畅通,小桥涵布设以逢沟设涵为基本原则。个别支沟具有合并条件的,进行适当合并,对于与路线交叉角度过小的支沟,或同一沟与路线两次交叉者进行改沟处理,并注意涵洞进出口与排水沟、边沟等的衔接。

6、路线交叉

①互通式立交

根据初步设计批复意见,主线设11处互通。在主线平纵面设计时,考虑了立交设置位置的技术要求,并根据交通量大小采用相应立交型式。立交布设时结合相应位置地形地物情况,注意立交匝道与地形、与匝道收费站及养管设施之间的总体协调。

②分离式立交、通道、天桥

为方便与满足沿线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根据被交路等级和地形条件,分别设置了分离式立交、通道和天桥等。结构型式的采用本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方便施工的原则,选用钢筋混凝土空心板、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等。

8、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

全线设置了完善的交通安全管理设施,设有7个匝道收费站, 1处服务区,1处停车区以及1个主线收费站。

9、做好公路建设的环境保护工作。路线设计力求做到平、纵、横三者的良好组合,使填挖平衡,避免深挖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10、贯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充分吸收同类型高等级公路的建设经验,尽量降低工程造价。

三、施工注意事项

1、挖方路段注意防护工程的土石方超挖,应一次完成开挖,避免二次刷坡造成的不必要的浪费。

2、为了保证填方路段的压实度,路基碾压时应以超压方式进行,超压宽度

0.5~1.0m。

3、涵洞进出口附近施工弃渣应注意清理疏通,避免雨季产生堵塞等次生灾害而危及涵洞和路基安全。

4、路基、桥梁等施工应注意预留交通设施、通讯管线等的位置,注意预埋各种构件。

道路设计说明书

设计总说明 一、工程概况 道路所经区域整体地势较为平坦,原为xxx的取土场,结束后填埋,为杂填土,填埋年限约3年黄褐色,湿,局部饱水,松散、多孔隙、成份混杂,以粘性为主,含砂、砖块、碎石、钙质结核、植物根系、建筑垃圾等,局部夹青灰色淤泥质土。该层层底埋深0.50-7.80米,层厚0.50-7.80米,平均层厚4.42米。 本次设计内容有道路工程、排水工程、给水工程、照明工程、交通工程(标线部分及交叉口预埋信号管道)、绿化工程。 二、设计依据 三、设计技术标准 1、道路等级:参照城市支路 2、设计车速:30km/h 3、交通等级:轻交通 4、路面结构设计年限:沥青混凝土路面10年 5、道路标准荷载:BZZ-100 四、道路设计 1、道路平面设计 道路平面线型:依据xxx规划》定线,整体南北走向。 2、道路纵断面设计 道路最大纵坡为0.685%,最小凹形竖曲线R=7500米。 3、道路横断面设计 xxx路道路红线标准宽20米,双向两条机动车道,道路横断面采用一块板形式:3米人行道+14米车行道+3米人行道(3米+14米+3米=20米),详见标准横断面及管线综合图。车行道路面采用直线型路拱,横坡采用1.5%双面坡控制;人行道采用直线路拱,采用1.5%单面坡。 4、路基、路面设计 (1)路基 ①路基处治 该路基为杂填土软弱路基,路面结构层下回填0.5米厚天然级配砂砾石垫层,压实度不低于95%,垫层顶部铺设土工格栅,垫层下3米范围(杂填土不足3米时挖至原状土层)内杂填土进行挖除,并用强夯夯实,压实度(重型标准)≥90%;然后素土分层回填压实,压实度)≥91%;与原状土衔接处开挖台阶再进行填筑,台阶宽度不小于2m。 ②路基填挖交界处理 ③路基填料 路基填料不得使用淤泥、腐殖土,或含杂草、树根等及含水饱和的湿土,透水性不良的土应控制其含水量在最佳含水量±2%之内,路床顶面横坡应与路拱横坡一致。 路基填料最小强度要求

道路设计说明书

云南省有色地质局综合经营公司厂区道路改造工程 一阶段施工图设计说明 第一篇总说明 一、测设主要依据 1、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9; 2、部颁《公路工程名词术语》JTJ002-87; 3、部颁《公路自然区划标准》JTJ003-86; 4、部颁《公路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5、部颁《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J/T006-98; 6、部颁《公路桥位勘测设计规范》JTJ062-91; 7、部颁《公路水文勘测设计规范》JTG C30-2002; 8、部颁《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9、部颁《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 10、部颁《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11、部颁《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 12、部颁《公路排水设计技术规范》JTJ018-96; 13、部颁《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14、部颁《公路砖石与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022-85; 15、部颁《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 16、部颁《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17、《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编制办法》JTG B06-2007; 18、《公路工程预算定额》JTG/TB06-02-2007; 19、《公路工程机械台班费用定额》JTG/TB06-03-2007 20、《公路建设项目用地指标》建标[1999]278号; 21、《公路基本建设工程交通工程概(预)算编制的规定》公社设字[2000]285号; 24、其他相关规范、手册。 二、主要技术指标 1、公路等级:四级及以下; 2、设计速度:10公里/小时; 3、路基宽度:6米(8米); 4、平曲线极限最小半径:6米,一般最小半径30米; 5、最大纵坡:10%,最大合成纵坡一般路段10%,最大超高横坡度:8%; 6、最小缓和段长度:10米,最小平曲线长:20米; 7、最小坡长:一般路段60米,困难路段40米; 8、两平曲线间直线段最小长度: 两同向曲线间一般最小长度:40米,特殊路段极限最小长度30米,两反向曲线间一般最小长度:20米,特殊路段极限最小长度15米(平曲线间直线段长度是按《路线设计规范》 7.2.2条的规定执行,对于特殊路段,按《规范》“设计速度小于等于40km/h的可参照执行” 的规定执行的); 9、路面类型:沥青混凝土路面。 10、设计汽车荷载:公路-II级; 11、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g):0.15。 三、路线走向及工程概况 本项目路线全长约1.0112公里,总面积约7596.56平方米。本路线共分为3段路基宽,进场道路K0+000—K0+262.26为8.0米,生活区道路长约588.2米、新修道路为6.0米、改造道路宽约4.5米,厂区场地及道路长160.74米、宽约15.5米路基宽。沥青混凝土路面。 第二篇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说明 一、主要依据 1、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2、部颁《公路工程名词术语》JTJ002-87; 3、部颁《公路水文勘测设计规范》JTG C30-2002;

公路总体设计说明

第一篇总体设计 一、初步设计预审意见的执行情况 依据初步设计评审意见,全线采用高速公路标准,设计速度为10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为33.5米。 根据初步设计预审意见,路线起点路段方案采用初步设计推荐的东线方案一(按小于2%路线纵坡改建江鹤高速公路);石猫山段方案采用初步设计优化后的东线方案(部分拆迁厂房);棠下镇过境段采用中线方案;桃源镇过境段采用推荐的东线方案;杨梅镇段采用中线方案;高明区过境段考虑高明的总体规划和地方政府的意见最终采用南线方案;将军山隧道段采用隧道段的东线方案;蚬岗镇路段采用避绕规划的西线方案;终点考虑拆迁西电东送高压线实施难度较大,拆迁费用较高,纵面采用了下穿广肇高速公路的方案。其余路段,采用初步设计提出的推荐线方案。 ①根据专家审查意见并结合地形情况,施工图阶段对全线路线平纵面进行了优化,改善了平纵线形,减少高填深挖和土石方工程。 ②根据审查意见对桥梁布孔进行优化,适当增加了通道和涵洞数量,对有的桥梁在桥孔布设不影响桥孔泄洪的前提下,进行了缩短桥梁长度。 ③根据初步设计预审意见,A合同段设置了莲花山、杜阮、棠下、昆东、桃源、龙口、杨梅、人和、潭塱、刘村、富佛等11处互通式立交。在施工图阶段对各立交进行了优化,其中杜阮互通和棠下互通立交对平交口结合地方政府规划进行了调整,昆东互通立交采用方案三,取消了交织增加行车的安全性;桃源互通结合规划的广珠铁路对方案进行了调整,采用单喇叭环型平交口+跨线桥方案;潭塱采用苜蓿叶+定向匝道方案。 二、公路平面总体设计 1、项目特点及总体设计原则

本项目是珠江三角洲干线公路网总体布局规划的外环公路的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国家重点公路太原至澳门公路的重要路段,在路网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根据本项目的特点并结合项目所处的地位,按“安全、环保、舒适、和谐”的设计理念,力求遵照“安全性、服务社会、尊重地区特性、尊重自然、整体协调”的原则,设计中从路线、路基路面、桥梁、隧道、立交、不良地质、环境保护等各专业角度重点把握了以下总体设计思路和设计原则: (1) 本项目是国家重点公路太澳线的重要路段,总体路线设计符合沿线经济发展规划、市镇及路网规划。路线紧密地结合沿线地形、地物及自然条件布设,线形舒适顺畅,路线及沿线大型构造物、互通式立交等布设合理,路网的整体效益明显。 (2) 本项目是珠江三角洲外环公路的组成部分,在区域道路网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预测的远景交通量大,在“民本思想”的指导下,道路的安全性作为最重要和最基本的要求贯穿到勘察设计的各个专业之中。 (3) 坚持“以人为本”,项目为区域经济服务思想,树立尊重自然,最大限度保护自然的思想,坚持“四少”原则(少拆迁,少占好田,少围塘,少分割地块) ,确保项目所在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投资增加不多的情况下,设计中尽可能满足地方的合理要求。 (4) 在工程投资控制范围内,测设中本着实事求是态度,从大局出发,正确协调处理国家、业主(投资者)、地方三方之间的利益关系,确保提出的路线方案既要满足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和路线技术指标的要求,又要满足地方经济、水利、路网规划、占地、拆迁等方面的要求。 (5) 本项目工程规模大,工程造价高。为控制和节省工程造价,减少后期运营成本,设计中正确处理技术先进与经济合理两者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力求在技术先进的条件下的经济合理,在经济合理基础上的技术先进,把控制工程造价观念渗透到了各项设计之中。

公路项目初步设计总说明

一、概述 202省道是安徽省中西部地区重要的干线公路,北起宿州市萧县境内,途经淮北市、濉溪县、涡阳县、阜阳市、阜南县等多座城市,至阜南地理城镇南洪河桥入河南境,是沿线城市、乡镇交通出行的重要载体,在省、市、县各级路网中均占有重要地位。本项目是202省道阜阳市颍泉路段,北起与2010年颍泉段大修工程终点相接处(K180+000),南接阜阳市涡阳路(K191+618),是宁洛高速接线和阜阳市重要的出口公路。长期以来,202省道一直是安徽省一条重要的南北向交通干线公路,承担着主要的过境交通量,并发挥着集散公路的作用。202省道运营数十年来,由于交通量的成倍增长,重车、超重车的超常行驶,尽管每年都进行中修养护,各路段还是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损情况,路面断板、破碎、错台、沉陷等病害较为严重,降低了道路的使用性能,根据检测报告显示,该路段断板率评定等级为次。目前,由于交通量激增,过境交通和城市交通混合,道路路面损坏严重等原因,道路服务水平较低,实际通行速度偏低;不能充分发挥公路快速通道的功能。这种现状已远远不能适应安徽省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也不能满足地方人民加快致富的愿望。本项目的实施,为阜阳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在皖北乃至整个安徽省经济建设中将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任务依据 202省道颍泉段路面改善工程按照基本建设管理程序要求,由业主(阜阳市公路管理局)组织勘察设计招标,我院中标获得项目勘察设计任务。根据中标通知书、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进行本项目设计。 (二)技术标准 根据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批复意见,本项目建设采用如下标准: 1.公路等级:维持原设计等级(接近一级公路标准)。 2.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 3.路基、路面: (1)、K180+000~K182+829段为分离式路基,路面宽10.5m(0.5m左侧路缘带+2×3.75m行车道+2.5m硬路肩),土路肩宽1.5m,路基全宽13.5m。 (2)K182+829~K191+618段为整体式路基,路面宽23m(2×0.5m路缘带+2×2×3.75m行车道+2×2.5m硬路肩+2m中间带),路基宽26m(23m路面+2×1.5m土路肩)。 4.汽车荷载等级:新建桥涵采用公路-I级。 5.技术指标依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等相关规范执行。 (三)测设经过 1.外业勘测 我院收到中标通知书后,随即开始技术装备、技术资料、仪器设备及参加人员等出发前的全面准备工作,组织技术人员熟悉研究有关资料。编写了《勘测设计大纲》、《勘测设计技术指导书》。随后组织力量,通过对该项目前期工可的进一步深入研究,精心准备,多方收集资料,再通过实地踏勘、调查及工程数量的计算,对路线及桥梁的方案进行了论证,由于本工程属于路面改善工程,且老路线形已能满足一级公路标准,本次初步设计根据老路现状,结合项目沿线的城镇规划布局、对外交通组成状况、地形地质条件等因素,路线方案采用了完全利用老路线形的方案。 2.内业设计 在勘察资料收集齐全,设计方案审定的基础上,按照招标文件的体要求全面开放内业设计,于2011年7月29日完成项目初步设计文件编制工作。 2011年8月1日,安徽省公路管理局在合肥市主持召开了本项目初步设计审查会,形成专家组审查意见。我院根据专家组审查意见,对初步设计进行修改。 (四)路线起终点、中间控制点、全长、沿线主要城镇、河流、公路及铁路等 本项目设计起点位于202省道K180+000处,与2010年颍泉段大修工程终点相接,终点位于阜阳市临沂商城东门,终点桩号为K191+618,设计路线全长11.618公里,大致走向为由北向南。 中间控制点有京九铁路、茨淮新河大桥、漯阜铁路、抱龙桥、阜阳临沂商城等。 本项目沿线主要乡镇有颍泉区伍明镇、周棚街道办事处、阜阳循环经济园。 路线与K180+600处下穿京九铁路、K185+195处下穿漯阜铁路(复线)、K186+428处与漯阜铁路平交。考虑本项目为路面改善工程,因此本次设计仍维持原交叉方式;考虑远期道路、铁路营运安全,建议K186+428处与漯阜铁路平交改建为立交。 沿线主要河流为茨淮新河、阜涡河、济河。 直接相关公路为202省道、024县道插周路、028县道邵安路。 本项目终点向南15公里即为阜阳飞机场,向南5公里即为阜阳火车站。 (五)批复意见及专家意见执行情况 1、批复意见及执行情况 安徽省公路管理局对本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关于S202颍泉段路面改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皖路计【2011】55号)执行情况如下: (1)、批复意见:路线起于S202桩号K180+000处,沿老路经茨淮新河大桥,终于S202与阜阳市区涡阳路相接处(桩号K191+500处),全长11.5公里。 执行情况:本次设计路线起终点及走向严格按照批复执行,由于前期工可阶段为养护桩号,本次设计为实际现场测量桩号,实际测量起点桩号为K180+000,终点桩号为K191+618,实际设计全长为11.618公里,比批复长0.118公里。 (2)、批复意见:原则同意路面类型采用报告中提出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建议下阶段就沥青路面结构及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处理方案进行方案比选。 执行情况:初步设计已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并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处理方案进行了方案比选。 (3)、批复意见:进一步加强对全线桥梁涵洞调查,依据调查结果合理确定是否加以利用。 执行情况:初步设计已对全线桥梁涵洞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根据现场调查结果确定了改建及利用方案。 (4)、批复意见:本项目投资估算约1亿元。 执行情况:本次初步设计对工程量进行了细化,重新对材料单价进行了调查,最终得到总投资概算11499.9213万元。 2、专家意见及执行情况 2011年8月1日,安徽省公路管理局在合肥市主持召开了本项目初步设计审查会,形成专家组审查意见。专家具体意见及执行情况如下:

道路设计说明

道路设计说明 1、设计依据及技术标准 1.1采用的规范、规程和验收标准及依据 1.1.1采用的设计规范、规程 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2)《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 3)《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 4)《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 5)《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 6)《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2013); 7)《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 8)《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 9)《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10)《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 1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 12)《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 13)《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 1.1.2采用的施工规范、规程和工程验收标准 1)《城镇道路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 3)《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G/TF20-2015); 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 1.1.3设计依据 1、业主与我公司的签订的设计委托合同; 2、规划部门关于本片区道路的设计红线; 3、本道路1:500地形图及片区总体控制方案; 4、相邻已设计道路施工图资料。 1.2主要技术标准 2、设计概要 2.1工程概况 本项项目所在地点为火车站周边,市政道路含垭路、A线、B等道路。其中包含道路、排水、照明、绿化以及其他市政管线工程,本册图纸及说明为道路部分。 由于近年来车流量不断增加,汽车轴载日益重型化,本道路现状路面出现了较多破损,水泥路面存在较多裂缝、错台、掉角、碎板、磨耗层脱落等病害,沥青路面老化严重。通过实施本道路的改造,能大幅提高本道路的交通服务水平,满足城市交通迅猛发展的迫切需求,同时快速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和品位。

三级公路设计说明

1 绪论 1.1 地理位置图 (略,详细情况见路线设计图) 1.2 路线及工程概况 本路线是山岭重丘区的一条三级公路,路线设计技术指标为:路基宽度为7.5米,双向车道,无中央分隔带,土路肩为2 ⨯0.5米,行车道为2 ⨯3.250米。设计速度为30Km/h,路线总长1981.451米,起点桩号K0+000.00,终点桩号为K1+1981.451。设计路线共设置了6个平曲线,半径分别为350m 210m 250m 337m 75m 58.460m,弯道处均设置缓和曲线,本次纵断面设计设置了8个变坡点,5个凸形竖曲线, 3个凹形竖曲线,半径依次为1800、4700、18000、2500、2500 3000、1400、1000米。 1.3 线自然地理特征 市地处东北腹地长白山脉,向松嫩平原过渡地带的松花江畔,三面临水、四周环山。东经125〃40′~127〃56′,北纬42〃31′~44〃40′。东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西临市、市,北与省接壤,南与市、市毗邻。总面积27120平方公里。其中,市区3636平方公里。 市的气候类型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少雨干燥,夏季温热多雨,秋季凉爽多晴,冬季漫长而寒冷。全区年平均气温3℃-5℃,气温受地形影响,由西、西北向东、东南气温逐渐降低。一月份平均气温最低,一般在零下18℃-20℃,七月平均气温最高,一般在21℃-23℃,极端最高气温36.6℃。山区无霜期120天,平原区可达130-140天。全年降雨量约700毫米左右。全区日照时数2400-2600小时,全年总辐射量为1150千卡/平方毫米。 1.4 研究主要容 本毕业设计的任务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白河—露水河三级公路的设计工作,具体容包括整理分析、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公路排水规划设计及设计文件的编制和图纸绘制。 1.4.1资料整理与分析 设计资料是设计的客观依据,必须认真客观地分析。首先要对设计任务书提供的各种资料加以理解和必要的记忆,明确对设计的影响,在头脑中对工程要求、自然条件、材料供应情况和施工条件等,构成一幅明晰的画面;其次要对资料进行分析、概

道路设计说明

道路工程设计总说明一、工程概况 省道S366线(珠海大道一期)改建工程(南湾立交至珠海大桥段)辅道工程位于珠海市香洲区南屏镇,道路设计起点接南湾立交,设计终点接珠海大桥东侧桥头。道路左侧辅道设计范围ZK10+750~ZK18+642.085,左侧辅道设计长度7892.085m;右侧辅道设计范围YK10+750~YK18+760.681,右侧辅道设计长度8010.681m。 二、道路设计采用的规范和标准 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2.《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 3.《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 50-2001) 4.《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 75-97) 5.《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6.《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7.《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 8.《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9.《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10.《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 1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12. 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DBJ 15-38-2005) 13. 建设部颁《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4.3.) 三、技术标准与设计技术指标 1. 道路设计等级: 主车道:城市快速路,设计车速80km/h 辅道:城市次干道,设计车速40km/h 2. 道路用地红线:140m(含主线) 3. 辅道设计荷载: 道路:BZZ-100kN双轮组单轴,设计基准期内累计标准轴载轴数:15x106(n)桥梁:公路-Ⅰ级汽车荷载 4. 辅道设计基准期: 新建水泥砼路面:30年 桥涵结构:100年 5. 辅道设计纵坡: 道路左幅:0%~2.936% 道路右幅:0%~2.898% 6. 辅道设计横坡:1.5% 四、道路现状综述 道路拟建场地位于珠海市香洲区南屏镇,起点接珠海大道南湾立交,沿线经过南屏工业园、南屏中学、南屏立交、广生村、洪湾涌、广昌村、均昌村,终点至珠海大桥东。项目为省道S366线(珠海大道)现状主线两侧的辅道,所处路线与现状主线一致,沿主线线路进行,沿线主要地貌为低丘陵地带、山间冲淤平原、河口湾等类型,平原区地势较平坦,微向海倾斜,地面高程-0.39~4.81m左右,地势总体相对平坦开阔,起伏不大。 五、工程地质条件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主要为: ①填筑土:褐黄色、灰褐色,在行车道上的钻孔BLK160~BLK166等钻孔,其顶部30~40cm为现状路面结构,路面结构以下为碎石、细砂、粗砾砂和花岗岩风化土等堆填,松散~经压实。其余在路两侧预留带内的钻孔没有原路面混凝土层,填土成分为碎石、细砂、粗砂和花岗岩坡残积土,未经压实,强度较低,且不均匀 ②海陆交互相沉积层:以淤泥为主的软弱土层,具有埋深浅、厚度变化较大,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 1工程概况 本项目为城区部分沥青道路路面切块维修工程是路网中的城市次干道,以集散交通功能为主,兼有服务功能。道路现有水泥混凝土路面存在裂缝、断板等病害现象,局部路段水泥混凝土路面破损严重。 为了缓解镇区道路的交通压力,改善镇区的环境,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对本项目的实施具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改造完成后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有利于改善城区的交通环境和人民生活环境。 本次设计为修补现有水泥混凝土路面后加铺沥青混凝土路面。 1.1 设计依据 1)建设单位提供的道路1:1000测量地形图; 2)建设单位提供的本工程其他相关资料; 1.2 技术标准 1)道路等级:城市次干道; 2)计算行车速度:30km∕h: 3)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 4)设计交通量等级:轻交通; 5)设计标准轴载:BZZ-1∞: 6)车行道路面结构设计年限:IO年; 7)道路交通量达到饱和时的设计年限:15年 8)抗震设防等级:按地震烈度7度设防,地震峰值加速度0∙15g,反应谱特征周期0∙40s0 1.3 采用技术规范、标准和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 1)《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50162-1992) 2)《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 3)《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4)《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I93-2012) 5)《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 6)《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I94∙2013) 7)《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9)《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年版) 10)《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GfrD32-2012) 11)《预拌砂浆应用技术规程》(JGJfT223-2010) 1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lO∙2006) 13)《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 14)《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l∙2OO8) 15)《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268-2∞8 16)《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8 17)《接地装置安装》03D501-4 18)《地下通信线缆敷设》05X101-2 19)《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373-2006 20)《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21)以及其他相关专业规范和有1关技术标准 2设计思路和原则 我公司在接到项目任务后,组织进行了现场踏勘、现场调查,结合建设单位提出的意见完成了本次设计。 2.1 设计基本思路 根据对本项目的理解,本工程有其技术改造有自身的特点: 1)设计必须适应道路的使用要求; 2)设计必须具有•定的适应性,适合道路的实际情况和当地的具体条件,如道路的设计、大修历史、材料供应、经济发展水平、道路的使用环境等: 3)设计需解决水泥路面的病害问题,重点解决复合路面方案的反射裂缝控制; 4)设计要维修改造道路排水、交通安全设施,保证道路的正常服务功能; 2.2 设计遵循原则 I)道路路面平整、整洁、密水、耐久,路基路面排水、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必须与现行的交通荷

道路设计二级公路设计说明书

道路设计二级公路设计说明书(全套)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1地区概况 1.2沿线地理特征 第二章路线设计 2.1公路等级确定 2.2路线方案确定 2.3平面线形设计 2.4纵断面线形设计 2.5平、纵面线形的组合设计 第三章路基、路面设计 3.1设计原则 3.2路基横断面 3.3路基设计与防护 3.4路面设计 3.5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第四章涵洞与通道设计 4.1路线交叉设计 4.2涵洞和通道设计 环境保护 5.1设计原则 5.2绿化设计 第六章小结 6.1小结 6.2设计中的不足 6.3思考 附录:主要参考资料

第一章绪论 1。1 该公路修建意义 本公路的修建将给当地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带动沿线旅游业的发展,对当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沿线地理特征 该地区属于公路自然区划ⅠⅤ4区,漳州位于北纬23.6度到25度之间,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温度21℃。198 5年最高日气温36.3℃,最低1。6℃。无霜期达330天以上,年日照2000—2300小时;年积温7701。5℃.年降雨量1000—1700毫米,雨季集中在三至六月。年平均风力二级。漳州每年六至九月常有台风袭来,最大风力达12级,台风常来暴雨或大暴雨,造成洪涝灾害。但在高温季节,台风也有助于降低气温和解除旱象。 漳州气候条件优越,位处南、北23。5纬度(回归线)附近,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的地方并不多,如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和澳大利亚的大沙漠,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印度、巴基斯坦和缅甸,属于热风季风气候,西半球的智利属高山气候,而漳州则是少数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的地区之一。它整修地形依山面海,呈倾斜状和台阶状,山势走向由西北向东南,西北有武夷山脉和戴云山脉挡住寒流入侵,东南面临开阔的大海,温湿气流源源而来,构成了一个得天独厚的堠??域性气候。 第二篇路线设计 2.1交通量计算及公路等级确定 2。1。1 道路等级的确定 道路等级的确定应根据公路网的规划和远景交通量,从全局出发,结合公路的使用任务和性质综合确定. 2。1。2交通量计算及公路等级的选用 公路等级为二级,二车道,日交通量为712辆/昼夜,设计年限n=20年。 2.2路线方案设计 2.2。1.相关指标和原则 1):选线原则 以平面线形为主,合理解决避让、穿越、趋就等问题.

公路路线设计说明

路线说明 1、概述 1.1路线走向及主要控制点 1)路线走向、主要控制点 推荐方案路线起点设置在虎周公路(S323)黄家棚村处,远期规划与点军区已规划东岳二路相交,与站前一路顺接。本项目起点近期能与虎周公路相接,保证畅通,远期又能与规划的路网衔接,保证了远期发展。路线往西北展线,经过黄家棚村、石堰村,天王寺村,根据路网规划,结合宜昌市规划局、公路局及业主的相关意见,本项目终点定在天王寺村处。路线全长7.016km。 主要控制点为:路线起点(虎周省道S323黄家棚处)、三湾养老基地项目规划用地图、路线终点(天王寺村村道)、东岳二路交叉口。 2)沿线主要河流、城镇、公路项目所在区域地处长江流域,与路线相关的主要河流:桥边河及其支流。本项目部分线位位于宜昌市点军区城区内,路线布设主要受该区的城市规划影响。与本项目相关及交叉的公路有:虎周省道S323、东岳二路等。 1.2任务依据 1、《宜昌市点军区黄新公路新建工程勘察设计合同》(2012年11月); 2、上海林同炎李国豪土建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编制的《宜昌市点军区黄新公路新建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2012年12月); 3、交通部颁布的有关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及强制性条文等; 4、宜昌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本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宜发改审批【2013】11号); 5、建设单位、专家现场踏勘的指导意见。 1.3总体设计思路 1.3.1项目特点分析 (1)项目区人文旅游资源丰富,环保和景观要求高本项目所在地宜昌市位于湖北西(南)部,地处长江中上游结合部,渝鄂湘三省市交汇 地,上控巴蜀、下引荆襄,以三峡门户、川鄂咽喉著称,战略地位十分显要,是鄂西湘北渝 东区域的经济中心。在长江经济带中,宜昌东接武汉,西连重庆,是东部发达的经济科技与西部丰富资源的结合部,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由中线进入西部的起点,是西部大开发的东大门,也是湖北大三角战略的一个重要支撑点,历来是重要的商品物质集散地。 路线经过的桥边镇东北部的天王寺村护珠园地段,深藏着10多个瀑布,这里大小水潭 串连串,瀑布一个接一个,可谓山清水秀,风景奇特。 本项目在路线、路基、互通、桥梁构造物方案选择上更要充分考虑环保与景观要求以及与周围环境的整体协调,使这条带状构造物较好地融入点军美丽的风景之中。 (2)路线受城市规划影响较大,路线方案布置选择余地较小本项目路线方案的确定以点军区的城市总体规划布局为依据。因路线起已明确与虎周省 道S323相接,且沿线需满足点军区的相关规划要求,故本项目路线方案布置选择余地较小。 (3)沿线重大建筑物等地面附着物与路线方案关联多,勘察设计现场调查与协调工作量大,本项目沿线分布大量的220kv及380KV高压线走廊及电塔,这些电塔对本项目的建设方案有重大的影响。 1.3.2总体设计原则 根据项目特点及上述设计指导思想,提出本项目总体设计原则如下:1)贯彻技术可行、

公路工程设计说明书 毕业设计 精品

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 专业: 班级: 姓名: 指导老师: 目录

第二章选线及平面线形设计 (3) 2.1、选线的一般原则 (3) 2.2、沿线地形分析 (3) 2.3、平面线形设计 (4) 2.3.1、平面线形设计一般原则 (4) 2.3.2、平面线形设计的一般要求 (4) 2.2.3、平面线形 (4) 2.3.4、定直线及转角 (6) 2.4、曲线要素的计算 (6) 2.5、提交成果 (18) 第三章纵断面设计 (18) 3.1、纵断面设计的一般原则 (18) 3.2、线形组合设计原则 (18) 3.3、设计方法及步骤 (18) 3.3.1、拉坡前的准备工作 (19) 3.3.2、标注控制点位置 (19) 3.3.3、试坡 (19) 3.3.4、调整 (19) 3.3.5、核对 (19) 3.3.6、定坡 (19) 3.4、计算竖曲线要素 (19) 3.5、提交成果 (29) 第四章横断面设计 (29) 4.1、横断面设计的一般原则 (29) 4.2、横断面设计 (30) 4.2.1、横断面布置方案 (30) 4.2.2、超高加宽设计及设计计算书 (30) 4.3、提交成果 (46) 第五章土石方数量计算及调配 (4) 5.1、土石方数量计算 (46) 5.2、路基土石方调配 (46) 5.2.1、土石方调配原则 (47) 5.2.2、调配方法 (47) 5.3、提交成果 (47)

第一章绪论 1.1、毕业设计的主要内容及要求 1、毕业设计内容包括:公路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公路路面结构层组合设计、厚度计算及验算、小桥涵设计、公路工程预算设计、中英文摘要、原版专业外文资料翻译等。 2、首先用纸上定线的方法确定道路走向并进行线形设计和曲线要素的计算,得到平面设计图。 3、根据地面线高程及技术标准的要求进行纵断面设计,即纵断面拉坡、平纵线形组合设计、竖曲线设计及曲线要素计算,设计高程和填挖计算、纵断面绘制等。 4、根据地形图进行路线横断面设计和路基设计,填写路基设计表、土石方调配计算表。 5、进行路基防护与加固、路基路面排水设施设计和小桥涵设计。 6、根据交通量和设计弯沉值进行路面结构层的组合设计及厚度确定。 7、进行概预算编制。 8、编写中英文摘要,翻译3000单词量以上的专业原版外文资料。 1.2、毕业设计的主要完成成果 1、设计文件部分 (1)、设计说明书。 (2)、公路平面设计图。 (3)、公路纵断面设计图。 (4)、公路横断面设计图及路基标准横断面图。 (5)、公路路基设计表。 (6)、路基土石方计算及调配表。 (7)、公路路面结构设计图。 (8)、小桥涵设计图。 (9)、公路工程预算文件。 (10)、其他。 2、计算书部分 (1)、公路平面、纵断面、横断面设计计算书。 (2)、路面结构设计计算书。 1.3、设计要求 1.施工图设计准确、线条清晰、图面整洁,装订成册(图幅尺寸:420×297mm)。 2.计算书整齐清晰、计算全面、准确。 3.按时完成设计任务 1.4、设计资料

道路设计说明

道路设计说明 1 概述 xxxx改造位于xxxx,以下说明为道路工程设计说明。 2 主要设计依据及规范、标准 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2.《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 3.《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 4.《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17) 5.《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40-2004 6.《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 7.《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GB50647-2011) 8.《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 10.《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GB 51038-2015) 11.《路面标线涂料》(JT/T280-2004)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 3 设计概要 3.1 平面设计 本项目道路为巷道,巷道宽度为3-8/11.5m,主要服务周边小区居民日常使用。 3.2 纵断面设计 本项目在不改变路面纵坡的情况下进行路面整治。 3.3横断面设计 按照规划中对道路断面用地红线的控制要求,并综合考虑满足城市道路行人、交通功能、管线布置、周边现状、征地拆迁等因素,合理布置断面。4 道路设计 4.1 路面设计 道路面结构设计 a、设计依据 依据道路等级对路面的要求及《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等相关规范,以安全舒适、经济合理为原则,以全寿命周期成本为设计理念,结合道路路面施工和养护经验进行路面结构厚度的计算。 b、技术标准 1、交通等级:中交通;路面设计标准轴载:双轮组单轴荷载100kN; 2、设计年限:沥青混凝土路面为15年,水泥混凝土路面为20年。 c、路面结构方案 本工程为改造路面,道路面结构层采用先浇筑混凝土路面然后再进行沥青加铺路面,具体结构层如下: 加铺沥青结构层:厚度6cm 6cm厚4%SBS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16C) (抗车辙剂掺量为0.4%) 满铺土工布 粘层沥青(PC-3)用量1L/平方米 (路面缝贴宽100cm自粘式玻纤格栅) 混凝土行车道路面结构:厚度35cm 20cm厚C35水泥混凝土面层(弯拉强度4.5Mpa) 15cm厚6%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高速公路设计说明

高速公路设计说明 1. 引言 本文档旨在提供关于高速公路设计的说明和指导。高速公路的设计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路线选择、路段规划、交通安全等方面的要素。本文档将介绍一些设计时需要注意的重要事项和建议。 2. 路线选择 在进行高速公路设计时,选择合适的路线是至关重要的。考虑以下因素可以帮助做出明智的选择: - 土地利用:选择通过不会对重要生态系统或农业资源造成过多破坏的区域。 - 地形:避免陡峭的山地或容易受到自然灾害影响的区域。 - 交通需求:考虑区域内的交通状况和人口流动,确保新建高速公路能够提供合适的交通容量。 - 环境影响:评估设计方案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对空气质量、水资源和野生生物等的影响。 3. 路段规划 高速公路的路段规划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 路段长度:根据交通需求和路况情况,将路段划分为合适的 长度,方便车辆行驶和安全管理。 - 出入口设置:合理设置出入口,确保交通流畅,同时考虑安 全性。 - 路面标识:设置适当的标识和标线,提供行车指引和交通安 全提示。 - 绿化和景观设计:在合适的位置设置绿化带和景观,美化环境,提高公路周边的生态价值。 4. 交通安全 高速公路设计应注重交通安全: - 路面设计:采用合适的路面材料和施工工艺,提供良好的车 辆行驶条件。 - 护栏和隔离带:设置合适的护栏和隔离带,确保车辆不越线 并减少事故风险。 - 照明设施:合理设置照明设施,提供夜间行车的照明条件。 - 交通信号:合理设置交通信号和标志,提供交通管理和指引。 5. 总结

高速公路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土地利用、地形条件、交通需求和环境影响等因素。合理的路线选择和路段规划能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交通安全是设计的重要目标,应在路面设计、护栏设置、照明设施和交通信号等方面予以重视。 以上是高速公路设计的一些说明和建议,希望能对设计工作有所帮助。

山区二级公路初步设计总说明

山区二级公路初步设计总说明

总说明书第一章概述 1.1项目背景 S324安化县东坪至梅城公路是省道S324浏阳立头岭至溆浦县两江中的一段,也是我省 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实施方案中的项目。目前,安化县的县城东坪镇往梅城镇现有 的公路走向为从黄沙坪起,沿X046线至茅园、田庄,在从农民村上县道X042至陈王、青田, 至栗林乡,在河山上G207到达梅城镇,总里程约80km,耗时约2.5小时,交通极为不便。该 公路的建设对于优化区域干线公路网络,改善安化县交通条件,推动当地旅游和矿产资源开 发利用,促进安化县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地地理位置图 安化国省道网现状图 1.2任务依据 1)安化县东坪至梅城公路勘测设计招标文件及中标通知书。 2)《安化县东坪至梅城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3)工可批复。 4)各专项评估报告。 5)交通部颁布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6)建设部部颁有关规范、规程及《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 7)初测初勘资料。 7)业主以及各级政府意见。 1.3设计标准 本项目按二级标准建设,设计荷载公路—Ⅱ级,设计速度40km/h,路基宽度8.5m, S225 S217 东坪镇 梅城 平口镇新化县 宁 乡 二广高速 G536 ()() 马溆高速 高速 G207 G

起点平面位置图 本项目起点段S324的走向为:毛元、吉祥、东坪大桥、柘溪。符合S324的总体走向。 1.6.3路线终点: (1)K线:梅城镇邓家桥,与S224(原S217线K3+950)相连; (2)B线:城镇共兴村,与G207(K2401+300处)相连。 终点平面位置图本项目终点段S324的走向为:仙溪、梅城、邓家桥、栗林。符合S324的总体走向。 1.6.3中间控制点:田庄、陈王、青田、栗林。 沿线主要城镇有:田庄乡、陈王乡(并入江南镇)、栗林乡(并入梅城镇)。 主要公路:有G536、X046、X042、G207、S224 河流:沿线大多为山区溪流型小型沟谷,无大的河流经过,主要河流为资江支流思贤溪、麻溪、洢水。 铁路:路线所在区域有规划中的安张衡铁路通过,但与本项目不交叉。 1.4工可阶段的情况 2013年8月20日,湖南省发改委对本项目进行了批复,批复的技术标准为时速40km/h,路基宽度为8.5m,路线长度为61.52km,单位造价为996万/km,总造价为6.1256亿元。 在初步设计外业验收过程中,经过比较发现造价差异较大,以及地方政府对起终点方案进行优化,经报厅领导及有关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对本项目路线起终点和桥隧宽度等进行调整。 工可调整的主要内容: (1)起点方案调整。起点由黄沙坪调整至吉祥村。目的:①G536安化城区至黄沙坪段(路基12m,路面10m)为安化著名的黑茶产业带,沿线黑茶商铺林立,已经完全街道化,同时又无加宽改造的空间,现有交通已趋于饱和,交通压力大。为缓解G536东坪至黄沙坪段的交通压力,起点由黄沙坪调整至吉祥;②为安化东坪镇城区东扩打通交通通道。③吉祥村起点能促进吉祥附近地块的升值,能有效的缓解安化县政府的资金压力,促进本项目的顺利实施。

公路平面总体设计图S2说明书

说明 一、初步设计批复意见执行情况 1、本项目交通部交公路发[2004]637号《关于重庆绕城公路南段两阶段初步设计批复》同意的高速公路标准,计算行车速度采用120Km/h,路基宽度34.5米(其后本路段特指K100+820~K106+155段路线)。 2、设计采用批复中同意的路线方案、路基断面型式、路面结构、桥型布置、隧道设计方案,以及互通式立交的总体布局方案。根据实际地形、地质等情况,其位置作了适当的调整,以保证道路能较好地满足其使用功能,充分发挥道路的枢纽、快速通道的作用,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降低工程造价。 二、公路平面总体设计 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和交通部《批复》精神,本项目采用高速公路技术标准,计算行车速度120公里/小时,双向六车道及部省级勘察设计示范工程。 1、总体设计原则 首先勘察设计示范中应按照“安全、舒适、环保、和谐”的总原则,灵活运用技术标准和各项指标,提出有针对性的具体措施,包括路基边坡形式、防护、绿化,路基边沟、截水沟形式,跨线构造物、枢纽互通立交的结构物形式等,应从根本上避免千篇一律、生搬硬套。勘察设计示范应遵循下列几项原则: 第一、以人为本、安全至上的原则 公路建设项目主要是以人为服务对象的。因此“以人为本”应贯穿设计和建设过程的主轴线。在工程设计中把安全放在首位,线形指标采用上,根据沿线地形采用不同的技术标准;同时应确保相邻路线的平纵面指标线形连续。通过采取一切有效方法和措施,保证公路设施自身安全,运行车辆安全及行人等的安全。 第二、人与自然相和谐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原则 根据项目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特征,气候气象特征及社会环境特征,建立和维护人与自然的相对平衡关系。在进行路线平纵面设计时,使线形尽可能地顺应地形,减少开挖面,同时考虑适当放缓边坡,尽可能少地设置圬工砌体,采用隐蔽、宽浅或矩形边沟、截水沟,减少视觉污染,使路基边坡、防护工程融入自然,将重庆绕城公路建成环保之路、景观之路、生态之路。 第三、可持续发展,节约资源的原则。 路线方案总体设计应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远近结合,综合利用的原则。 本项目除部分隧道和森林公园路段为非耕地外,其他路段基本上为水田、旱地或经济林地。因而在路线布设时,尽可能少占水田而走坡地。同时注意弃土场的设置,也应尽可能不占水田,原则上有互通式立交的合同段,应尽可能将废方弃于互通式立交匝道间的空地上。 第四、整体统一、协调性原则 作为重庆绕城公路,沿线经济组团、乡镇较多,且与放射状高速公路形成的枢纽互通式立交3座,与地方交通形成一般互通式立交3座。沿线经济相对较发达,地方公路较密,因而横向跨线构造物较多,并且部分路段地形较复杂,工程艰巨,因而,在进行路线方案研究时,尽可能地将公路路线的平纵面线形、路基宽度、桥梁、隧道、路线交叉、沿线设施等与沿途地形、地貌、生态特征及其自然景观统一考虑,使重庆绕城公路与沿线的自然景观统协调一致。 第五、质量第一,让公众满意的原则 产品质量是生命、是灵魂。路线跨越长江、3处设隧道,工程宏大,更应重视质量,路线和重大工程多作方案研究,加强外业勘察资料的收集、设计方案的工地核对,方案确定后的细化设计、审核等每一道工序都认真负责,加强设计后期服务的环节,使设计产品做到:实体质量、功能质量、外观质量相结合,结构安全、经久耐用、外表美观。 第六、合理运用标准指标,树立设计创作的理念。 根据本项目的特点,在正确理解和执行标准规范的基础上,分段采用不同技术指标,切忌照抄照搬,树立设计创作理念,变设计工作为设计创作,变设计产品为设计作品。 第七、坚持系统论和全寿命周期成本的原则 在项目设计过程中,在确保设计产品的质量、安全条件下,对技术复杂、处治困难的方案,须进行科学试验研究,适当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等,以使设计项目达到最佳技术经济效益,使项目的全寿命周期成本降至最低,设计更加合理。 示范工作主要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坚持“六个坚持和六个树立”的新理念,重点突出以下亮点: 生态绿化:分路段与沿线自然的“田园风光”和峰林景观(保护区段)相协调;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