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渭《墨葡萄图》赏析
徐渭《墨葡萄图》赏析

徐渭《墨葡萄图》赏析第一篇:徐渭《墨葡萄图》赏析浅谈徐渭徐渭(1521—1593年),字文清,后更字文长,号天池,晚又号青藤道人、田水月等,浙江山阴(今绍兴)人。
明文学家、戏曲家、书画家。
传世著名作品有《墨葡萄图》轴、《山水人物花鸟》册、《牡丹蕉石图》轴,以及晚年所作《墨花》九段卷等。
徐渭的作品主要是水墨写意花卉,在继承沈周、陈淳写意技巧上,笔墨更为自由活泼,纵横驰骋,淋漓满纸、不受任何拘束,加上题句,以表达他心中的愤懑,对世态的讽刺,并真正发挥了中国画笔墨纸张特殊效果而创立了水墨大写意画法,因此被誉为中国大写意花鸟花派的创派始祖。
主要艺术特色表现在:内容上的文人画物质和形式上的水墨大写意技法。
文人画物质突出体现在作品的主体化和个性化方面,徐渭擅长绘文人所熟悉和喜爱的四君子、荷花、芭蕉等,尤喜以花木在凄风苦雨中的姿态,来象征他人生的苦痛。
牡丹属宝贵花,色彩绚烂,但他却常以水墨绘之,不着意刻画花卉的自然生趣,而是从主观出发,有意改其本性,从而借题发挥,直抒胸襟,抒写自己的怀才不遇。
横溢雄阔的才情、变幻莫测的意境、高旷脱俗的情趣。
诗书画的三结合也是其文人画的特质。
徐渭的水墨写意法,不仅将技巧升华到新的高度,还强化了文人画特色。
他笔下的形象,以寥寥几笔,倾倒墨汁的淋漓水墨,浑然天成地传达出物象的神韵,将写意法演变为大写意法,真正达到了“逸品”和文人画所标榜的“逸笔草草,不求形似”。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此诗出自明代著名画家徐渭的《墨葡萄图》的题画诗,作为徐渭的代表杰作,《墨葡萄图》成为研究徐渭不得不提的一幅重要作品。
徐渭把水墨花卉大写意推向颠峰并开宗立派。
从《墨葡萄图》中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大师的艺术精神之所在。
《墨葡萄图》,纸本,水墨,纯以水墨写葡萄,以饱含水分的泼墨写意法。
点画葡萄枝叶,水墨酣畅。
老藤错落低垂,串串葡萄倒挂枝头,晶莹欲滴,茂叶以大块水墨点成信笔挥洒,任乎性情,意趣横生,风格疏放,作画状物不拘形似,仅略得其意,重在寄兴遣怀。
徐渭《题葡萄图》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题葡萄图徐渭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注释】:①徐渭(1521~1593),明代杰出的书画家、文学家。
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晚年号青藤道士。
性情放纵,屡试不第。
【翻译】:半生落魄已然成了半旬老翁,独立在书斋中听着呼啸的晚风。
笔底有明珠却没有地方可以卖,只能闲置在慌乱的野藤中。
【赏析】:徐渭满腹文才,却似明珠复土无人识得,只落得怀才不遇,仕途失意,一生坎坷,如今年已五旬,还颠沛流离……想到这里,不由悲从中来。
这悲凉凄切的诗句,徐渭从心底里发出了世道不公,壮志难酬的时代感叹!“明珠”就是指葡萄,作者借葡萄画无处卖,抒发了自己无人赏识,壮志未酬的无限感慨和年老力衰,孤苦伶仃的凄凉之情。
【阅读训练】: 1)诗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联系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
2)作者选取的“明珠”这一意象意蕴丰富,请结合全诗内容分析鉴赏。
【参考答案】:解析(1)分析诗歌形象要注重分析诗歌所描写的事物的特征,把握住诗中的关键词句,如头两句中的“落魄”“啸晚风”,直接写出了诗人形象,后两句中的“无处卖”“闲抛闲掷”,则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自己的不得志。
此外,还要注意结合诗歌下面的小注,做到知人论世。
答案(1)这是一位落魄潦倒但又狂放不羁的诗人形象。
第一句中的“落魄”一词写出其潦倒不得志,“独立”“晚风”写出其晚年寂寞孤苦,“书斋”“啸”字则写出诗人恃才傲物、狂放不羁的个性。
解析(2)解题时要注意“明珠”所用到的手法,再结合诗人生平怀才不遇的境况,可以得知诗人用“明珠”来喻己。
回答时先解释“明珠”的内涵,再回答出诗人情感即可。
(比喻性意象)答案(2)诗中的“明珠”用比喻手法,表面上是比喻所画的葡萄,实际上喻指诗人的才识;这样的“明珠”却无处可卖,蕴含着诗人激愤、苦痛、狂傲的情感,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不平之情。
最新《题葡萄图》赏析

《题葡萄图》赏析作题葡萄图徐渭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一、徐渭其人徐渭,初字文清,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青藤居士,或署田水月,山阴(今浙江省绍兴)人。
天资聪颖,二十岁考取山阴秀才,然而后来连应八次乡试都名落孙山,终身不得志于功名,“不得志与有司”。
青年时还充满积极用世的进取精神,“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孜孜于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追求之中,并一度style='LETTER-SPACING: 0px; LINE-HEIGHT: 26px'>被兵部右侍郎兼佥都御史胡宗宪看中,于嘉靖37年(1558年)招至任浙、闽总督幕僚军师,徐渭对当时军事、政治和经济事务多有筹划,并参预过东南沿海的抗倭斗争。
他在诗文中热情地歌颂了抗倭爱国的英雄,曾为胡宗宪草《献白鹿表》,得到明世宗的极大赏识。
本以为能施展抱负,但后来胡宗宪被弹劾为严嵩同党,被逮自杀,徐渭深受刺激,一度发狂,精神失常,蓄意自杀,竟然先后九次自杀,自杀方式听之令人毛骨悚然,用利斧击破头颅,“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又曾“以利锥锥入两耳,深入寸许,竟不得死”。
还怀疑其继室张氏不贞,居然杀死张氏,因之下狱,度过七年牢狱生活。
后为好友张元忭(明翰林修撰)营救出狱。
出狱后已53岁,这时他才真正抛开仕途,四处游历,开始著书立说,写诗作画。
晚年更是潦倒不堪,穷困交加。
常“忍饥月下独徘徊”,杜门谢客,其中只在张元汴去世时,去张家吊唁以外,几乎闭门不出,最后在“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的境遇中结束了一生。
死前身边唯有一狗与之相伴,床上连一铺席子都没有,凄凄惨惨。
命运的困蹇更激发了他的抑郁之气,加上天生不羁的艺术秉性,“放浪曲蘖,恣情山水”,一泄自己内心的情感,悲剧的一生造就了艺术的奇人。
徐渭平素生活狂放,对权势不妩媚。
当官的来求画,连一个字也难以得到。
在当世凡前来求画者,须值徐渭经济匮乏时,这时若有上门求画者投以金帛,顷刻即能得之。
徐渭《墨葡萄图》赏析

浅谈徐渭徐渭(1521—1593年),字文清,后更字文长,号天池,晚又号青藤道人、田水月等,浙江山阴(今绍兴)人。
明文学家、戏曲家、书画家。
传世著名作品有《墨葡萄图》轴、《山水人物花鸟》册、《牡丹蕉石图》轴,以及晚年所作《墨花》九段卷等。
徐渭的作品主要是水墨写意花卉,在继承沈周、陈淳写意技巧上,笔墨更为自由活泼,纵横驰骋,淋漓满纸、不受任何拘束,加上题句,以表达他心中的愤懑,对世态的讽刺,并真正发挥了中国画笔墨纸张特殊效果而创立了水墨大写意画法,因此被誉为中国大写意花鸟花派的创派始祖。
主要艺术特色表现在:内容上的文人画物质和形式上的水墨大写意技法。
文人画物质突出体现在作品的主体化和个性化方面,徐渭擅长绘文人所熟悉和喜爱的四君子、荷花、芭蕉等,尤喜以花木在凄风苦雨中的姿态,来象征他人生的苦痛。
牡丹属宝贵花,色彩绚烂,但他却常以水墨绘之,不着意刻画花卉的自然生趣,而是从主观出发,有意改其本性,从而借题发挥,直抒胸襟,抒写自己的怀才不遇。
横溢雄阔的才情、变幻莫测的意境、高旷脱俗的情趣。
诗书画的三结合也是其文人画的特质。
徐渭的水墨写意法,不仅将技巧升华到新的高度,还强化了文人画特色。
他笔下的形象,以寥寥几笔,倾倒墨汁的淋漓水墨,浑然天成地传达出物象的神韵,将写意法演变为大写意法,真正达到了“逸品”和文人画所标榜的“逸笔草草,不求形似”。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此诗出自明代著名画家徐渭的《墨葡萄图》的题画诗,作为徐渭的代表杰作,《墨葡萄图》成为研究徐渭不得不提的一幅重要作品。
徐渭把水墨花卉大写意推向颠峰并开宗立派。
从《墨葡萄图》中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大师的艺术精神之所在。
《墨葡萄图》,纸本,水墨,纯以水墨写葡萄,以饱含水分的泼墨写意法。
徐渭《墨葡萄图》探析

(7):55-58. [2] 李昌菊.油画民族化再探索一1949至1966年中国油画的重要实
践匕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3] 邱东联.中国现代油画赏玩2]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6:
65-70. [4] 钮毅.百余年中国油画发展及其民族化:现代化探索研究3]江淮
1生平际遇 徐渭(1521—1593)出生于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的一个官吏家庭,汉族,初 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青藤老人、青藤道士、山阴布衣等,是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 家、戏曲家、军事家(图1)。纵观徐渭一生,坎坷一路相伴。徐渭在幼年时丧父,家道 中落,婚姻也不尽如人意,多次参加科举未中,晚年只能靠卖画维持生活。从《墨葡 萄图》(图2)中的题诗“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 掷野藤中”可以看出,其晚年生活十分艰苦,充满无奈。 2•师承传统 明中后期,社会风气不良,一些知识分子不再参加科举考试,而是追求诗文书 画、戏曲小说等的创作。王阳明倡导的“夫学贵得之心”的“心学”,为一些追求个性 解放的读书人的思想注入了新的血液,并推动了 一大批成就卓越、个性分明的知识 分子的产生。徐渭深受心学的影响,后又向王阳明弟子季本和王畿学习,进而形成 了独特的绘画思想。就与同时代人的交往而言,徐渭与吴县的陈淳、谢时臣,同乡的 陈鹤、刘雪儒,仁和的沈仕、鄞县的沈明臣等人不仅有来往,而且深受他们的影响,特 别是陈淳、谢时臣、陈鹤三人给他的影响最大同时,徐渭又受吴门画派沈周的影 响,将山水画中的文人趣味和技法引入花鸟画创作。通过学习与继承传统,徐渭把 这些技法融会贯通,形成了独特的绘画风格。徐渭以水墨写意花卉著称于世,形成 了集洗练的形象、飘逸的笔法、抒发性灵的意境于一身的写意花鸟画风格(图3、4、 5)。
徐渭《墨葡萄图》赏析

徐渭《墨葡萄图》鉴赏艺文学院文化产业管理刘丽200907283徐渭(1521—1593年),字文长,号天池、青藤等,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明代文学家、戏曲家、书画家。
传世著名作品有《墨葡萄图》轴、《山水人物花鸟》册、《牡丹蕉石图》轴,以及晚年所作《墨花》九段卷等。
徐渭的作品主要是水墨写意花卉,在继承沈周、陈淳写意技巧上,笔墨更为自由活泼,纵横驰骋,淋漓满纸、不受任何拘束,加上题句,以表达他心中的愤懑,对世态的讽刺,并真正发挥了中国画笔墨纸张特殊效果而创立了水墨大写意画法,因此被誉为中国大写意花鸟花派的创派始祖。
主要艺术特色表现在:内容上的文人画物质和形式上的水墨大写意技法。
文人画物质突出体现在作品的主体化和个性化方面,徐渭擅长绘文人所熟悉和喜爱的四君子、荷花、芭蕉等,尤喜以花木在凄风苦雨中的姿态,来象征他人生的苦痛。
牡丹属宝贵花,色彩绚烂,但他却常以水墨绘之,不着意刻画花卉的自然生趣,而是从主观出发,有意改其本性,从而借题发挥,直抒胸襟,抒写自己的怀才不遇。
横溢雄阔的才情、变幻莫测的意境、高旷脱俗的情趣。
诗书画的三结合也是其文人画的特质。
徐渭的水墨写意法,不仅将技巧升华到新的高度,还强化了文人画特色。
他笔下的形象,以寥寥几笔,倾倒墨汁的淋漓水墨,浑然天成地传达出物象的神韵,将写意法演变为大写意法,真正达到了“逸品”和文人画所标榜的“逸笔草草,不求形似”。
徐渭的《墨葡萄图》,“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
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诗句给这幅传世名画笼罩上了一层伤感的色彩,画家徐渭身世坎坷,为人狂放不羁,其画喜用泼墨勾染,水墨淋漓,以其特有的风格,开创了一代画风。
《墨葡萄图》,纸本,水墨,此图纯以水墨写葡萄,以饱含水分的泼墨写意法。
老藤错落低垂,串串葡萄倒挂枝头,晶莹欲滴,茂叶以大块水墨点成,信笔挥洒,任乎性情,意趣横生,风格疏放,作画状物不拘形似,仅略得其意,重在寄兴遣怀,从这个角度来看,徐渭的《墨葡萄图》可以看做是中国文人画趋于放泼的一种典型。
“明珠”有价,“葡萄”无价--徐渭《墨葡萄图》赏析

从画面 的笔墨上看 ,徐渭 的用 笔 自由奔放 ,再加上 才华横溢 的文学素养 ,不仅提升 了画面 的精神 内涵 ,更 增强 了文人画特 色。从《墨葡萄图》中我们不难看出 ,毛 笔在他 的手中信手挥洒 ,犹如一个将 军在 千军万马 中厮 杀 ,一会儿大开大合 ,一会儿又密不透风 ,整个 画面墨色 变化丰富 ,浑然天成。徐渭把写意画推 向一个 大写意时 代 ,创 立 了水 墨 大 写 意 画 法 ,因 此 他 也 被 誉 为 中 国 大 写 意 花 乌 画 的创 派始 祖 。
从 画 面 的 构 图 上 看 ,整 幅 画 面 错 落 有 致 ,相 得 益 彰 。 只 见 一株 老 藤从 画面 的右 上 方斜 插 而 下 ,直 至 画面 的 左 侧 ,把 画 面 构 图 一 分 为 二 ,在 老 藤 的 下 方 分 别 悬 挂 着 两 处 葡 萄 ,一 处 略 多 ,在 片 片 叶 子 间若 隐若 现 地 挂 满 枝 头 ,在 墨 色 的 斑 驳 中 画 面 形 成 一 种 稳 定 的 三 角 形 构 图 :在 葡 萄 略 少 的 一 处 ,从 老 枝 上 伸 展 出一 段 嫩 枝 ,紧贴 着左侧 ,以“S”形垂落 ,打破 了画面的呆板 生硬。
责任编辑 :任一娟 email:ryj666@sohu com
铁 梅 说 叠 /
029.徐渭《墨葡萄图》:“中国的梵高”一生潦倒半世疯癫

029.徐渭《墨葡萄图》:“中国的梵高”一生潦倒半世疯癫本期主要画作【作品】《墨葡萄图》【作者】徐渭【年代】明代【材质】纸本水墨大家好,我是徐骥。
今天我要介绍的这位画家,他的身世实在是闻者伤心,听者落泪。
如果你问我这么多艺术家里,谁最可怜,那非他莫属。
到底是谁呢?他就是明代大画家——徐渭。
很多朋友可能不认识徐渭,我这么跟你说吧,徐渭被比作“中国的梵高”,不过徐渭的命运可能比梵高还要更坎坷些。
接下来我就给你讲讲他的人生。
徐渭是浙江人,文武兼备。
他画画习字、更喜欢作诗写文,他的《南词叙录》是中国第一部关于“南戏”的戏曲理论书。
在“武”的方面,徐渭曾担任过浙江总督胡宗宪的军师幕僚,痛打猖獗一时的倭寇势力。
徐渭受世人敬仰的还是他的画作。
他涉猎很广,山水、花鸟、人物无一不精,他以笔法简练奔放、率性自由而闻名,他的“泼墨大写意”绘画吸粉无数,更对后世诸如扬州八怪、石涛、八大山人等一大批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徐渭是中国写意画史上一位绕不开的人物,要说后世对他的画有多喜欢?我给你举例说明。
清代大画家郑板桥曾经专门刻了一方印,自称“青藤门下走狗”,(青藤是徐渭的号),以表崇拜之心。
齐白石看到徐渭的作品之后说:“青藤、八大山人、石涛三人的画是我真心佩服的,恨不得自己早生三百年,为各位铺纸磨墨,如果他们嫌弃我,我就赖在门口不走,这不也算是人生的一件快事嘛。
”是的,连郑板桥和齐白石都如此坦言,你就能知道大家对徐渭是有多么的敬仰。
可悲剧的是,就是这样一位被大师们争相推崇的人物,他的人生竟是百般凄惨。
徐渭本人有一句诗,叫做:“天下事苦无尽头,到苦处休言苦极。
”他为何而苦?听我接着往下讲。
徐渭是乡里的神童,可父母离开的很早,所以他性格非常孤僻,加上排斥八股文,每次考试都不按套路出牌,年近四十了仍然没能中举。
幸好浙江总督胡宗宪赏识徐渭,把他招致麾下,可好景不长,胡宗宪被人陷害,徐渭悲痛之余更担心自己会不会也难逃厄运,他终日惶恐,精神慢慢有些失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渭《墨葡萄图》赏析-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浅谈徐渭
徐渭(1521—1593年),字文清,后更字文长,号天池,晚又号青藤道人、田水月等,浙江山阴(今绍兴)人。
明文学家、戏曲家、书画家。
传世着名作品有《墨葡萄图》轴、《山水人物花鸟》册、《牡丹蕉石图》轴,以及晚年所作《墨花》九段卷等。
徐渭的作品主要是水墨写意花卉,在继承沈周、陈淳写意技巧上,笔墨更为自由活泼,纵横驰骋,淋漓满纸、不受任何拘束,加上题句,以表达他心中的愤懑,对世态的讽刺,并真正发挥了中国画笔墨纸张特殊效果而创立了水墨大写意画法,因此被誉为中国大写意花鸟花派的创派始祖。
主要艺术特色表现在:内容上的文人画物质和形式上的水墨大写意技法。
文人画物质突出体现在作品的主体化和个性化方面,徐渭擅长绘文人所熟悉和喜爱的四君子、荷花、芭蕉等,尤喜以花木在凄风苦雨中的姿态,来象征他人生的苦痛。
牡丹属宝贵花,色彩绚烂,但他却常以水墨绘之,不着意刻画花卉的自然生趣,而是从主观出发,有意改其本性,从而借题发挥,直抒胸襟,抒写自己的怀才不遇。
横溢雄阔的才情、变幻莫测的意境、高旷脱俗的情趣。
诗书画的三结合也是其文人画的特质。
徐渭的水墨写意法,不仅将技巧升华到新的高度,还强化了文人画特色。
他笔下的形象,以寥寥几笔,倾倒墨汁的淋漓水墨,浑然天成地传达出物象的神韵,将写意法演变为大写意法,真正达到了“逸品”和文人画所标榜的“逸笔草草,不求形似”。
半生落魄已成翁,
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
闲抛闲掷野藤中。
此诗出自明代着名画家徐渭的《墨葡萄图》的题画诗,作为徐渭的代表杰作,《墨葡萄图》成为研究徐渭不得不提的一幅重要作品。
徐渭把水墨花卉大写意推向颠峰并开宗立派。
从《墨葡萄图》中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大师的艺术精神之所在。
《墨葡萄图》,纸本,水墨,纯以水墨写葡萄,以饱含水分的泼墨写意法。
点画葡萄枝叶,水墨酣畅。
老藤错落低垂,串串葡萄倒挂枝头,晶莹欲滴,茂叶以大块水墨点成信笔挥洒,任乎性情,意趣横生,风格疏放,作画状物不拘形似,仅略得其意,重在寄兴遣怀。
随意涂抹点染,倒挂枝头,形象生动。
画藤条纷披错落,向下低垂。
葡萄珠的晶莹透彻之感,显得淋漓酣畅。
用笔似草书之飞动,淋漓恣纵,诗画与书法在图中得到恰如其分的结合。
茂盛的叶子风格疏放,不法语形似,代表了徐渭大写意花卉的风格,也是明代写意花卉高水平的杰作。
画中的物象不是十分逼真,这正是徐渭的创意所在。
他不机械地复写客观世界,也不拘于陈法,提出“不求形似求生韵”的艺术主张,将技法升华到全新高度,且是以“笔”在“意”先来完成作品,追求“舍形而悦影”,以放纵简逸的寥寥数笔,就浑然天成地传达出物象的神韵。
其精神境界则真正达到了文人画所标榜的“逸笔草草,不求形似”逸品观。
恰如清戴熙在跋徐渭《杂花卷》中所云:“争势飘举矣,却善控驭;墨气淋漓矣,却不澡漏。
至其才情之雄阔,意境之变化。
一气鼓铸,而万有牢笼,真腕存造化者,开拓心脑,推倒豪杰,可为田水月。
《墨葡萄图》作为绘画史上杰出的佳作,充分代表了徐渭作品的特点。
从题画诗“半生落魄已成翁”(古人称六十岁左右的人为翁),可以看出,这幅作品应作于徐渭出狱后的几年间。
徐渭天才卓异,但一生坎坷,出生日就丧父,此后灾难接踵而至,长兄经商失败,不久弃世,妻子早亡,八次应乡试未中。
后又因恐受胡宗宪的连累,于嘉靖四十四年(时年四十四岁),自书墓志铭,并雇工匠做好棺木,蓄意自杀。
曾用利斧击破自己头颅,血流满面,头骨皆折,不死;后又用锤子击碎自己的肾囊,仍不死。
如此"九死辄九生,丝断复丝续"。
那时,他的精神状态已接近疯狂,最后终因疑心继室张氏不贞,失手将她打死,被捕下狱,监禁了六年。
出狱后佯狂益甚,贫病交加,数千卷书籍变卖殆尽,七十三岁时,结束了"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的悲惨一生。
《墨葡萄图》上的题诗,正是徐渭才情满腹而不得施展,历经劫难,心中愤懑悲歌的不平之鸣!
整体构图较为工整,是写实风格,但笔墨极为桀骜不羁,有一气呵成之感,仔细观察局部更是能强烈的感受到画家的癫狂之气,完全没有条理,又是典型的热抽象之极,体现了情绪与动作美。
作者通过整体的构图形成了整体的意境,将热抽象与写实风格较好的融合到了一起,完成了这幅佳作。
作者将水墨葡萄与自己的身世感慨结合为一,一种饱经患难、抱负难酬的无可奈何的愤恨与抗争,尽情抒泄于笔墨之中。
中国古代佯狂的艺术家不少,可真正如荷兰的梵高那样发疯,生时寂寞后并为后人顶礼膜拜的大家实在不多——徐渭就是这样一个“可怜”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