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处理(金属和塑料).(DOC)
钢或铁件塑料件表面处理方法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钢或铁件表面处理方法
●喷漆TNT 7#黑N1
●电泳
●电镀
1.意大利标准:
1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2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2.国标:
表面镀覆例如: Fe/;
注释:Fe:基体金属;
Ep:电镀;
Zn5:镀层厚度;
c1A→光亮锌→8小时无白色生成物
c1B→漂白锌→24小时无白色生成物
c2C→彩锌→72小时无白色生成物
c2D→军绿锌→96小时无白色生成物
例:Fe/;
Fe/Ep.(Cr)25b;
3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塑料件表面处理
●抛光
●抛光+皮纹(如K50)
●皮纹(如K50)
●压花PP071
●喷砂
4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金属表面处理工艺及流程

金属表面处理工艺金属表面处理方法(一)金属表面处理方法金属表面在各种热处理、机械加工、运输及保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被氧化,产生一层厚薄不均的氧化层。
同时,也容易受到各种油类污染和吸附一些其他的杂质。
油污及某些吸附物,较薄的氧化层可先后用溶剂清洗、化学处理和机械处理,或直接用化学处理。
对于严重氧化的金属表面,氧化层较厚,就不能直接用溶剂清洗和化学处理,而最好先进行机械处理。
通常经过处理后的金属表面具有高度活性,更容易再度受到灰尘、湿气等的污染。
为此,处理后的金属表面应尽可能快地进行胶接。
经不同处理后的金属保管期如下:(1)湿法喷砂处理的铝合金,72h ;(2)铬酸—硫酸处理的铝合金,6h ;(3)阳极化处理的铝合金,30天;(4)硫酸处理的不锈钢,20天;(5)喷砂处理的钢,4h ;(6)湿法喷砂处理的黄铜,8h 。
一、铝及铝合金表面处理方法[方法1]脱脂处理。
用脱脂棉沾湿溶剂进行擦拭,除去油污后,再以清洁的棉布擦拭几次即可。
常用溶剂为:三氯乙烯、醋酸乙酯、丙酮、丁酮和汽油等。
[方法2]脱脂后于下述溶液中化学处理:浓硫酸 27.3 重铬酸钾 7.5 水65。
2在60—65°C 浸渍10-30min 后取出用水冲洗,晾干或在80°C 以下烘干;或者在下述溶液中洗后再晾干:磷酸 10 正丁醇 3 水20此方法适用于酚醛-尼龙胶等,效果良好.[方法3]脱脂后于下述溶液中化学处理:氟化氢铵 3—3。
5 氧化铬20—26 磷酸钠 2—2.5 浓硫酸 50—60硼酸 0.4—0.6 水 1000在25-40°C 浸渍4.5-6min ,即进行水洗、干燥。
本方法胶接强度较高,处理后4h 内胶接,适用于环氧胶和环氧-丁腈胶胶接。
[方法4]脱脂后于下述溶液中化学处理:磷酸7。
5 氧化铬 7。
5 酒精 5.0 甲醛(36—38%) 80在15-30°C 浸渍10—15min ,然后在60-80°C 下水洗、干燥。
一种提高金属与塑料粘合力的方法与流程

一种提高金属与塑料粘合力的方法与流程提高金属与塑料粘合力的方法与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 表面处理:首先,将金属和塑料的表面进行清洁,以去除任何油脂、污垢等污染物。
可以使用酒精、丙酮等溶剂进行清洗。
2. 增加粘接面积:使用机械或化学方法,将金属和塑料的粘接面积增大,提高接触面积。
例如,可以在金属表面切割槽口、增加纹路,或者在塑料表面进行微处理,使其形成粗糙的表面。
3. 表面活性处理:将金属表面进行活化处理,以提高其与塑料之间的粘接力。
可以采用物理或化学活化方法,例如通过喷砂、氧化处理、表面铬酸化等手段。
4. 使用粘接剂:选择合适的粘接剂,根据金属和塑料的性质,选择适合的胶水、胶带或粘合剂。
可根据具体要求选择对应的粘接剂,如环氧树脂胶水、聚氨酯胶水等,确保其具有良好的粘接性能。
5. 接头设计:根据金属和塑料的结构和应用需求,设计合适的接头形式和结构,以增加粘接强度。
例如,采用榫卯式接头、对接式接头等。
6. 粘接工艺:在粘接前,根据粘接剂的要求,按照其使用说明进行配比、混合、搅拌等操作。
然后,将粘接剂均匀地涂于金属和塑料的粘接面上,确保涂层厚度均匀。
7. 粘接加压和固化:将金属和塑料粘接在一起后,施加适当的压力,使其完全密合,并排除胶水中的气泡。
然后,根据粘接剂的固化需求,进行恰当的固化时间和条件,例如放置在恒温箱中。
8. 质量检验:在粘接完成后,进行粘接质量的检验。
可以使用拉伸试验、剪切试验、撕裂试验等方法,来测试粘接强度是否符合要求。
注意事项:1. 在选择粘接剂和粘接工艺时,应根据具体材料和要求进行合理选择,建议进行试验,以确保粘接强度满足需求。
2. 在进行粘接过程中,确保工作环境清洁,并避免金属和塑料表面再次受到污染。
3. 在固化过程中,按照粘接剂要求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
4. 根据具体工艺、材料和粘接需求,可能需要其他额外的步骤或工艺控制。
建议在实施前进行充分的实验验证和技术评估。
常见的表面处理工艺整理-over

常见的表面处理工艺整理一. 常用材料的表面处理工艺常用基体材料可进行的表面处理种类大致如下:碳钢、低合金钢等——电镀、化学氧化(即发蓝)、磷化、化学镀、热浸镀、喷漆、喷粉等。
不锈钢——电镀等。
铜及铜合金——电镀、钝化、化学氧化、喷漆、喷粉。
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并着色、化学氧化、电镀、化学镀、喷漆、喷粉等。
锌基合金——电镀、化学镀、钝化、喷漆、喷粉。
塑料——喷漆,部分材料可电镀。
二.表面处理分类表面处理是一门涉及多种学科的工业技术。
按照使用介质可分为:1.模具内表面处理三.主要零件的常用处理工艺三.喷涂拉丝电镀处理工艺在手机上的应用一. 表面喷涂+UV图 1.1表面喷涂是应用最为广泛的表面工艺之一,主要为了提高表面的硬度和表面耐磨性。
UV 具有以下优点:1. 固化速度快 2. 极高的硬度3. 耐磨性好附着力好3. 提高表面光泽度。
缺点:成本高。
UV小常识:UV涂料是什么?UV涂料就是紫外光固化涂料,本身无色透明,此种涂料利用紫外光作为固化能源。
因为涂料中含有活性单体和化学双键,当接触到紫外光时,发生瞬间交联反应,迅速固化干燥。
UV按照透明度可分为10个级(1—10削)。
如图:1.2图 1.2如上图所示:等级越高透明度和光泽度越低,反之,则越高。
我们通常使用最广泛的为5级。
所以在未注明使用等级时,默认为5级。
二.拉丝处理图2.1拉丝处理在数码产品上应用很广,主要起装饰作用。
精细的拉丝处理能提现产品的数码感。
在手机行业里,索尼爱立信在04年下旬推出两款直板手机(K508c和K700c)里大量运用了拉丝处理。
图2.2为索尼爱立信的直板手机K700c,该手机在正面显示屏周围的装饰件和北面电池盖的装饰件上都运用了拉丝处理。
体现了很强的数码感。
图2.2三.电镀处理电镀资料.do c图 3.1电镀(electroplating)被定义为一中電沉渍过程(electrodepos- ition process),是利用电极(electrode)通过电流,使金属附着于物体表面上,其目的是在改变物体表面特性。
塑胶产品表面处理

扫描式旳优点
1,善长打印细小文字。 2,绘图数据由电脑控制,合用于少批量生产。 也可在每一种产品上分别打印文字或符号。
3,以划线或细小文字为主进行打印时,可采 用高速打印。
4,与屏蔽式相比较,可打印旳面积较大
扫描式旳缺陷
遇到粗体字或涂布图形时,打印所需旳时间 较长。
屏蔽式激光印字旳机理
使用屏蔽式激光机时,必须事先将要印刷旳 图案、文字制作在模板,然后使激光透过模 板,根据其投影进行雕刻旳措施。
特点:
1,因为不使用油墨与溶剂,也不需要进行清洗或表面处理,故 不需要周围设备、保管设备、废溶剂等处理设备,成本低。
2,因为使用激光进行打印,所以可描绘出精致旳图案与细小文 字。但不合用于涂布或粗体字。
3,尤其是扫描式,因为受电脑旳控制,可自由描绘,并可针对 每一种产品旳不同文字进行自动打印。
4,色彩与清楚度会受激光种类(波长)与印字材料旳组合所影 响,可印刷旳颜色也是有限旳。因为其印刷原理与黑白印刷相 同,所以无法进行多色或彩色印刷。
曲面印刷旳原理
曲面印刷是先将油墨放入雕刻有文字或图案 凹版内,随即将文字或图案复印到橡胶上, 再利用橡胶将文字或图案转印至塑料成型品 表面,最终经过热处理或紫外线光照射等措 施使油墨固化。
曲面印刷工艺:
成型品旳脱脂 成型品旳表面处理(必要时) 印刷 油墨旳固化处理 涂布过多等后处理(必要时)
注:有些厂商采用强制干燥旳方法,只要3~6小时即可完毕完 全硬化,缩短了时间
UV涂料
定义:
UV就是紫外线(Ultra-Violet Ray)旳英文 简称. 工业用旳UV波长以200nm 到450 nm为其应用范围. 用UV 来照射"UV 照射 可硬化旳材料" 而使它硬化旳制程, 我们称 之为"UV Curing Process"
注塑件、钣金件表面处理方法

注塑件、钣金件外表处理方法空调器的外观件主要有钣金件和塑料件。
金属材料和塑料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与周围环境接触以及受光、热和氧气的作用,金属外表会发生化学腐蚀或电化学腐蚀。
高分子材料会发生光老化或热老化,使材料外表变质、耗损以致被破坏。
为保证这些金属和塑料部件有一定的寿命,并且具有漂亮的外观,必须对金属和塑料材料进展外表防护和装饰。
一、金件外表处理与涂装空调器的外观钣金件主要使用冷轧钢板和电镀锌钢板,涂装方式有阴极电泳和静电喷粉,也有直接采用预涂钢板〔彩涂板〕,其主要工艺特性及应用见下表:二、料外表装潢及应用空调器使用的塑料外观件比较多,采用的外表处理及修饰装潢的方法有多种,我公司目前使用三、其它外观装饰件的应用1贴膜:采用一些透明的塑料片材,用丝印印刷所需的图案、用热压定型所需的形状,冲裁所需的外形,背部加贴双面的不干胶,粘贴在显示座上,粘贴后外表有明显交接的痕迹。
材料多采用PVC、PC、PET,要求粘贴的位平整、粘贴胶最窄超过8mm,允许有一定的圆弧面,细微的球面〔个人不建议采用,如必须那么建议采用模内覆膜〕,贴膜要求粘贴强度要好、耐温、防潮、防老化。
2模内覆膜:此工艺是将印刷好、定型好、冲裁好的塑料膜片放到要进展注塑成型加工的显示座上一起成型,成型后膜片与显示座熔接一起,外表看不到有交接的痕迹,可以将外观制作得比较漂亮,也可以成型一些比较复杂的外表。
3魔术镜:如今家电上采用较多的构造,是一种采用透明的塑料板材,如PMMA板、PC板的反面上进展真空溅镀金属膜,形成镜子的效果,由于金属膜比较薄,光线可以通过,一般情况看不到背部的物景,只有镜子的效果,所以在空调控制器上安装一块魔术镜,控制器不显示时,在面板上那么只看到是一块镜子,当控制器显示时,显示的内容那么明晰可见,却以看不到其它多余的东西。
D、外观的外表处理对材料应用、本钱控制影响较大。
4铝材的装饰应用:一般有板材、型材、冲压、压铸的方式,对外观零件,不管是用任何方式,通常都是需要再做外表氧化处理的,在外表氧化上可以是无色阳极氧化膜,也可以选用着色阳极氧化膜,做出更多的外观色彩来。
金属件常用表面处理方法

金属件常用表面处理方法自行车常用的表面处理方式分类 1.涂装,包含电泳涂装、静电涂装、手工涂装、静电粉末涂装及流化床粉末涂装等;2.电镀,常用的有普通镀锌(台资企业叫UCP,有蓝锌与白锌)、彩色镀锌、镀铬(又叫CP,有亮面与雾面之分);3. 化学镀,主要用于塑料件,先在工件表面化学镀一层铜或镍,然后再进行后续的电镀,最后一层大多为镀铬;4. 阳极氧化、电解着色或染色,主要是针对有色金属之铝合金,以及现在新兴起的镁合金,处理后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可以是金属本色,也可以染成不同的颜色,由于具有坚硬耐磨,耐腐蚀性优良的特点,一般外边不在涂装油漆或粉末;5. 抛光、磨花、拉丝,也是针对铝合金的一种处理方式,通过机械(手工或震动抛光)或化学的(三酸或两酸化学抛光或电化学抛光)处理方式,使得铝合金表面微观变得平整,达到不同级别的平滑光亮效果,然后喷透明漆,或继续在抛光的工件表面磨花或拉丝等处理后改变外观效果再进行涂装;6. 防锈磷化与发黑处理,不具有装饰性,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工件的防锈性能,主要用在花鼓、轴承的处理;7. 达克罗处理,又叫达克锈处理或锌铬膜,即片状锌基铬盐防护涂层,是国际上金属表面处理的一种高新技术,一种防锈性能很好的涂装方式,达克罗不用电沉积方法而将工件直接浸入达克罗处理液中,或用刷涂、静电喷涂法使处理液粘附于工件表面,然后经烧结而成的含锌、铝及铬元素的无机转化膜。
主要用在小零件的防锈处理上,如螺丝螺帽等,也可应用在链条、支撑、泥除脚、车首竖杆、货架、停车架ED电著处理意思金属表面电着色一般来说,电镀的成膜物质是金属,电泳的成膜物质是树脂. 非金属(如塑料)可以电泳,但要求先电镀,再电泳,因为塑料的耐温较低,对电泳漆的选择就要多注意了BED电泳, -----电泳的成膜物质是树脂AP 镀珍珠镍SIL银喷塑金属镀覆表示方法机体材料/镀覆 . 镀覆层镀覆层镀覆层 . 后处理化学处理表示方法机体材料/ 处理 . 处理名处理特 . 后处理(颜色)三亿文库3y.uu456.表面处理表示方法及选择表面处理;零件或构件在工作过程中,由于其表面的磨损、腐蚀和;成了十分惊人的经济损失,因而我们技术工作者用物理;另外通过表面处理还可以充分发挥材料的潜力和节约能;今天在这里介绍常用金属的镀覆、化学、电化学处理层;1、金属镀覆和化学处理表面方法用的各种符号;1)基体材料表示符号(常用基体材料);材料名称符号铁、铜Fe铜、铜合金Cu铝、铝合金A;镁、镁合金Mg钛表面处理零件或构件在工作过程中,由于其表面的磨损、腐蚀和疲劳造成了十分惊人的经济损失,因而我们技术工作者用物理、化学、机械等方法来改变零构件表面的组织成分,即表面处理,获得要求的性能,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或延长其寿命。
塑料表面处理方法

经水洗后在60°C 以下干燥。
[方法4]
在下述溶液中于20°C 下浸渍3min :
氧化铬 16.6 硝酸钠 20 冰醋酸 105 水 100
用冷水冲洗,蒸馏水洗净,在40°C 以下干燥。
[方法5]
在下述溶液中于60-70°C 浸渍3min:
塑料可分为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两大类。在通常情况下,热固性塑料要比热塑性塑料容易胶接。但它们的表面能量均低于玻璃、陶瓷、金属等亲水性材料,而且它们表面常会粘附脱模剂或逸出增塑剂,因此不易为胶粘剂所浸润,从而影响胶接强度。因此,一般均需对塑料进行表面处理。由于塑料的品种众多,各种性能差别很大,因此表面处理的方法也就很不相同。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塑料表面处理方法。
重铬酸钠 10 硫酸镁 5 硫酸锰 5 水 80
用冷水冲洗,蒸馏水洗净,在70°C 以下干燥。
[方法6]
脱脂后在下述沸腾溶液中浸渍20min:
重铬酸钠 1.5 硫酸铵 3 氨水(d=0.88) 0.3 水 93.7
用温水冲洗,蒸馏水洗净,干燥。
[方法7]
在30°C 以下氟氢化铵10%的溶液中阳极化至电流密度低于0.45A/m2 (一个电极面板),交流电压90-120V
[方法5]
本方法适用于尼龙。
脱脂溶剂:丙酮、无水乙醇、醋酸乙酯、丁酮,在表面涂一层10%的尼龙-苯酚溶液,在60-70°C保持10-5min,然后用溶剂擦净(或者再在表面涂一层间苯二酚-甲醛底胶),立即胶接。
[方法6]
本方法适用于涤纶薄膜。
脱脂溶剂:丙酮、无水乙醇。
脱脂后,在80°C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浸渍5min,然后在氯化亚锡溶液中浸渍5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面处理第一章金属件表面处理金属工件表面(Surface)是工件内部材料与周围环境的交界面,通常表面的定义是指深几个mμ(6μ的厚度,并且包含许多不同的薄层所构成,10-m)到几十个m如图1.1所示。
它所承受外界的各种作用和因而受到的影响及产生的反应,例如对光和热的反射及吸收,受外力作用所产生的摩擦及破坏现象等,都与内部材料有很大的差别。
随着科技的展进,材料被应用的范围日趋广泛且复杂,对材料性质的要求也较以往严苛,尤其适用在高温,潮湿、强酸,接触面为高速相对运动或辐射的恶劣环境下,工件材料表面的抵抗能力成为产品功能(Function)表现和使用寿命长短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此,对工件表面除了美观要求之外,尚有耐磨耗,防锈,防腐蚀,耐高温,或绝缘性等不同的要求,因而表面处理早已成为机械、航天、电子等产业之产品制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
污染物图1.1 工件表面的结构表面处理是指用于改善工件表面的状态和其机械、物理或化学性质的方法。
一般经过铸造等机械加工法制造的产品,大都需要对其全部或部分的表面再进一步实施清洁、硬化、研磨、抛光、涂漆或电镀等处理,以增进其表面的各种特性、光滑度和美观等。
表面处理的目的及应用例可归纳如下:1. 增加表面的硬度、耐磨耗、抗疲劳等机械性质,应用于模具、活塞、汽缸、工具机、滑轨、轴、齿轮等。
2. 增加表面对氧化及腐蚀的抵抗能力,应用于化工机械、兽医器具、汽车钣金等。
3. 增加表面之耐热、热传导、热反射等特性,应用于散热板、航天发动机零件等。
4. 改善表面粗糙度及摩擦作用,应用于机械零组件之滑动面、轴与轴承、刀具、工具等。
氧化層母材5.改变表面之导电及电阻的性质,应用于电子零件、内存、半导体组件等。
6.改变表面对光的反射,选择性吸收、耐候等特性,应用于反射镜、汽机车零件等。
7.增进表面的干净、光泽、颜色、美观等,应用于各类型民生用品、运动器材、装饰品等。
1.1 表面前处理目的在为后续加工步骤做必要的准备,或为了增进产品外表的干净及美观,包含表面清洁和表面机械处理。
表面清洁是指利用各种溶剂或超音波等方式,将工件表面附着的油污、碎屑、各种杂物及氧化或腐蚀的生成物等,加以去除以得到工件材料之真正表面层。
表面机械处理则是以喷砂、研磨或电解抛光等方法,除了可达到清洗效果外,尚可更进一步使工件表面光滑,增加其光泽及附着能力。
1.1.1 表面清洗(Surface cleaning)经过一般加工后之工件的表面常附着有污物,例如油、脂、蜡、碳粒、其它金属颗粒、粉尘或砂粒等。
此外在工件表面上之氧化层等生成物,则又是另一形式的异物。
以上两者在后续加工,尤其是在进行下一步骤的表面处理前,都必须被清除干净。
表面清洁的方法有:1.清洁剂清洁法(Detergent cleaning)使用含有界面活化剂(又称综合清洁剂)或碱性清洁剂的溶液,加温后,对工件浸没(Immersion)其中或对工件喷洒(Spray)以产生洗净效果。
接着可用有机溶剂,如汽油、三氯乙烯等进一步去除残留的污物。
对于紧附表面的污物,则可适用乳液清洁剂加以清除。
水或水蒸气的洗涤,也是常见的表面清洁方法。
2.电解清洁法(Electrolytic cleaning)工件浸没于电解水液中,通以电流,藉溶液中水分子电解产生氢气或氧气的上升搅拌作用,洗净污物。
通常用于需要特别清洁的表面,如电镀、油渍等的前置处理。
3.超音波清洁法(Ultrasonic cleaning)利用超音波的振动能量特性,迫使液体剧烈的摩擦工件面,可完全清洁复杂面或细小工件的部份,甚至包括凹部或裂缝内部的污物。
4.酸性清洁法(Acid cleaning)以有机酸、矿物酸等酸性清洁液,进行酸洗或蚀刻工件表面的氧化层(生锈层)、腐蚀生成物,或高温加工时产生氧化物的硬化层等。
1.1.2 表面机械处理藉由机械力或电力的作用,不仅可以清除工件表面上的污物、锈蚀、毛边等,而且还可增进表面光滑度极附着能力,以利电镀或其它的表面处理。
1.喷砂(Sand blast)利用喷砂机将硅、氧化铝、金属颗粒或玻璃球等磨料经喷嘴以高速吹向工件表面,利用磨料颗粒撞击时的力量去除污物及铲平表面的粗糙凸起部份。
2.研磨及抛光(Abrasion and Polishing)研磨是利用研磨布轮固定在研磨机上,和研磨机一起以高速旋转。
研磨布轮上涂以研磨剂或使用不同号数的砂纸,其磨料颗粒的细度视需要而定,当与工件表面接触时,产生摩擦作用,达成清洁磨平的功能,如图1.2所示。
抛光则是在研磨之后进行,将工件表面研磨成更为平滑光亮,使用的介质为抛光剂,更细颗粒的磨料和润滑剂结合而成。
3.电解抛光(Electrolytic Polishing)电解抛光是利用电化学原理,其作用过程和电镀刚好相反。
装设方式为在酸性电解液中,将准备被抛光物当做阳极,阴极可使用铅、石墨或不锈钢等。
电解抛光戏缓慢的自表面上的凸起粗糙部份之多于材料去除而得到一致性的表面,使表面变得极为平滑、友光泽。
电解抛光尚有下列的优点:可用于表面有凹凸部份而机械磨光困难完成者,可使表面不会积存杂物,不会有应力产生且不受温度的影响,且表面形成钝态,抗锈蚀能力变佳,适用于不锈钢等金属加工。
图1.2 研磨工作1.2 表面硬化处理目的在增进工件表面的硬度,耐磨耗及抗疲劳等机械性质,但并不影响内部材料(又称为心部)的特性或改变工件的尺寸及外型之加工。
使用的方法有从表面渗透碳、氮等元素,藉由其扩散来改变表面层的化学成分;或利用火焰、高周波等产生热并对工件表面层进行淬火处理改变其组织而不改变其化学成分;或以机械力的珠击方式使表面产生压缩残留应力等,来达成工件表面硬化之目的。
1.2.1 表面渗透法表面渗透法是指经过适当的程序,把某些元素渗透扩散到工件的表面层因而改变其化学成分,然后是需要再配合适当的处理步骤(如淬火)使表面层硬化的方法。
这是一种属于化学方法的表面硬化处理。
被用来做渗透的元素有碳(C)、氮(N)、硫(S)及硼(B)等,故此方法即是以所渗透的元素加以分类。
利用表面渗透法处理钢材工件,可以改善材料表面层的硬度及耐磨耗性,而心部仍保有原来的韧性,可以抵抗冲击力的作用,使工件能兼顾韧性及耐磨耗的要求。
1.渗碳(Carburizing)在高温的环境下,将碳元素从原先含碳量较低的钢材工件表面渗入,经过一段时间后,自表面到其下某依预定深度材料的含碳量会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再将整个工件作淬火处理,则含碳量低的心部仍为低硬度并保有原来之韧性,但是含碳量较高的表面层之硬度会变高。
渗透层愈靠近表面的含碳量愈高,随着深度的增加,其含碳量逐渐减少。
故当实施淬火后,硬度分布值也跟着不同,硬度HRC50以上的材料距离工件表面之深度称为有效渗透深度,其值从小于0.5到1.5mm ,如图1.3所示。
一般产生高碳的表面硬度为HRC55到65,在热处理期间工件会发生扭曲现象。
渗碳的方法有:(1) 固体渗碳(Pack carburizing):以渗碳剂(木炭为主)将工件包围,密封于容器内,加热到580~9500C 并保持一段适当的时间候即可将容器取出炉外,待冷却后取出工件。
(2) 液体渗碳(Liquid carburizing):将工件浸入氢氧化钠(NaCN)为主的溶融盐浴中,当温度在7000C 以上时,以渗碳反应为主。
在9000C 以上时则产生渗碳反应。
(3) 气体渗碳(Gas carburizing):把4CH ,83H C ,104H C 等气体以适当比例空气混合后,通过1000~11000C 得镍(Ni)触媒产生吸热型控制炉气,再经添加4CH 之增碳作用,即可进行渗碳反应。
(4) 真空渗碳(Vacuum carburizing):利用真空热处理炉,在减压状态下使用上述之渗碳性气体实施渗碳。
因其渗碳效果良好,工件仍可保持辉面,操作简单、省时、省能源、低污染,目前已成为许多重要零件实施渗碳时所采用的方法。
图1.3 低碳钢渗碳后含碳量分布2.氮化法(Nitriding)用于特殊钢的表面硬化法,和渗碳不同之处为硬化不是经淬火而得,且实施的温度较低。
在不含水的氨气(NH3)中方入含有铝(Al)或铬(Cr)的合金钢,加热温度至500~5500C,保持长时间,使合金钢表面形成硬度很高又具耐腐蚀性的氮化层,且完成后不再做其它热处理故变形很小。
特别是经氮化处理后,在工件表面会形成很大的残留硬力,可增进其耐疲劳性。
氮化的方式有:(1)使用氨气(NH3)的气体氮化(2)使用溶融氰化物(如NaCN,KCN,NaCNO,KCNO等)的盐浴氮化。
当使用NaCN,在温度较低时(约C0700以下),以产生氮化反应为主。
(3)使用氨气(NH3)和还原性气体(含CO)之混合气体的气体软氮化法。
(4)在低真空时,利用辉光放电(Glow discharge)以产生氮离子进行氮化的离子氮化。
3.渗碳氮化法(Carbonitriding)同时对工件表面层渗入碳和氮的方法,实施温度在A1点(C0727)以上,渗碳氮化的方法有:(1)气体渗碳氮化:使用气体渗碳炉,并在原来的炉气中添加氨气(NH3)进行作业。
渗碳氮化层的组成,随工件母材、炉气成分、处理的温度和时间而有所不同。
例如处理温度愈高则愈接近单纯渗碳处理,即氮气的影响愈小。
反之,若温度愈低则愈接近纯氮化处理。
(2)液体渗碳氮化:在前面叙述之液体渗碳处理时,若处理温度较高则形成渗碳为主的反应;若处理温度在CC00900700之间,则NaCN分解出来的碳和~氮会同时渗透进入工件表面,就成为渗碳氮化了。
4.渗硫法(Sulfurizing)将硫(S)渗透扩散到工件表面层,使生成硫化物时,可降低表面层之摩擦系数,用来改善耐磨耗性。
渗硫处理是在其它加工及调质处理后才实施。
通常使用液体盐浴法。
5.渗硼(Metallic cementation)法将硼(B)渗透扩散到工件表面层,使生成硼化物时,可得到良好的耐磨耗性、耐蚀性、耐热性等。
特点为硼化物本身的硬度很高,不需再实施淬火,故不必考虑工件变形或破坏的问题。
渗硼的方式有利用固体的硼粉末、液体的溶融硼砂、电解的溶融浴和气体的B2H6。
6.金属渗透法(Metallic cementation)将金属元素等渗透扩散到工件表面,使生成物硬质合金层,以提高其耐磨耗性、耐蚀性、耐热性等。
依所要求特性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渗透元素,如铝(Al)、铬(Cr)、硼(B)。
常用的方法是将含有该金属粉末渗透剂和要处理的工件一起放入容器中,加热至适当温度,并保持一段时间进行渗透处理。
此法又称为扩散被覆法(Diffusion coating)。
1.2.2 表面淬硬法表面淬硬法是指经由适当的加热过程,使钢材工件表面层的温度升高以至变态成沃斯田铁组织后,立刻进行急速冷却之淬火作用而得到麻田散铁组织的硬化表面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