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技术方案

测量技术方案
测量技术方案

盐田国际行政办公大楼测量技术方案

一、工程概述

盐田国际行政办公大楼位于明珠立交道路系统南侧,东临进港大道,南为盐田三期码头检查场,西面为保税区货场,本工程地下两层,地上主楼25层,副楼5层,总用地面积24050.51平方米,其中,主楼建筑面积为33292.9平方米,副楼建筑面积为12747.88平方米的矩形框筒结构建筑。

二、现场情况

经现场实地踏勘,施工现场大型深基坑开挖形成,边坡进行了喷锚支护技术处理,现场四周通视良好,为施工方便,将平面及高程控制点布置在现场附近位置,并对控制点位每月定期进行观测,以防止位移影响测量精度。

三、编制依据

1.执行技术标准

a.《盐田国际行政办公大楼》施工图纸;

b.业主提供的测量原始点位报告;

c.《技术条件书》;

d.《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e.《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9)。2.施工测量流程

3.施工测量基本要求

施工测量的基本要求是按设计图纸的要求,把建筑物的平面和高程置放到施工场地上去,施工测量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是质量控制和技术指导有效手段。

四、测量所采用的仪器设备

1.SET230R、SET2110、SET2110II型全站仪3台,标准精度为(2″);

2.DSZ2、DS05型精密水准仪2台;

3.DZJ2型激光垂准仪1台,标准精度为(2″)。

五、工程坐标及高程应用

应业主要求,本工程平面坐标系统统一采用盐田港施工坐标和行

政大楼相对标高盐田理论深度基准面高程系统。

1.深圳独立坐标系与盐田港施工坐标系的换算公式为:

A=X*cosa+Y*sina-116971.665

B=X*sina+Y*cosa-69332.579

其中a=50.00084079

A、B坐标系为盐田港施工坐标系

2高程系统统一采用盐田理论深度基准面,与黄海高程的换算关系为:

盐田理论深度基准面高程=黄海高程+0.58M。

下表为业主提供的平面控制点和水准高程

六、平面控制测量

1.根据业主提供该测区已有等级控制点水产所、YT02、鱼头山作为本次平面控制的起算数据,对提供坐标按规范要求进行方向值,边长等各项要素检测,对检测成果数据进行精度分析,成果符合规范要求后,再按施工现场的条件情况布设一条以YT02点为起点,水产所为后视,鱼头山为方向检查的一级闭合导线。

2.导线布设的原则:

我公司在布设导线时严格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由高级到低级、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

3.导线点选取和布设:

导线点应选在稳定,安全,通视条件良好,易于保护,长期保存,便于使用的地方,根据以上原则和施工现场情况,我公司选取了办公

大楼基坑四方,共布设6点的一级闭合导线。

导线路线图如下:

导线点的埋设是在各控制点选好之后,用电钻在水泥路面和钢筋砼结构井盖钻孔,将不锈钢钉嵌入钻孔内作标心,用水泥填实后作为控制点,做好控制点标志布设点之记,以便查找控制点的位置。

4.导线测量

控制点布设好之后,按一级闭合导线进行导线测量,根据本工程的施工精度要求和相关规定,为了保证导线的施测精度,我公司采用

了精度较高2″级SET230R型全站仪,对所设导线进行了控制测量,导线边长的观测采用SET230R的往返观测,每次观测二次读数,每条边往返共观测四次读数,考虑到仪器本身的误差,外界环镜的影响以及仪器操作者误差等因素,我公司采用以下措施来提高测量精度,顺时针转动仪器对方向,仪器按时送检。

导线水平角观测,使用SET230R型全站仪,采用方向观测法,按一级导线的测角精度进行角度测量,观测时,将全站仪安置于控制点上严格对中整平,同时,在相邻控制点上安置设带有觇板的反射棱镜,并严格对中整平后,用正倒镜按方向观测法测定两个测回,每一测回的起始度盘配置读数由下式确定。

δ=180/n

δ为起始配度盘读数,n为测回数

5.一级导线精度及限差:

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方向观测法的各项限差

垂直角观测的测回数与限差

6.导线测量内业计算

外业结束后,我公司对外业测量成果进行了计算整理,首先对边长进行了温度气压和加常数及投影面、斜距的改正然后开始平差计算,导线平差采用严密平差软件进行平差,经计算导线平面精度良好,完全满足施工的要求,具体精度见表:

一级导线精度统计表

七、高程控制测量

1.高程系统采用行政大楼相对标高盐田理论深度基准面,与黄海高程的换算关系为:

盐田理论深度基准面高程=黄海高程+0.58米。

2.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为保证办公大楼建筑的高程控制和竖向施工的精度要求,在施工场区内建立高程控制网,以此作为保证施工高程控制的首要条件。

根据业主提供的水准点,按四等水准精度要求施测,点位沿用一级导线点位,编号沿用一级导线点编号。

3.高程控制网的施测技术要求按四等水准的观测要求。

四等水准测量的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视线高度要求

四等水准测量的测站观测限差

4.水准测量

我公司于2005年4月21日进行了水准测量,首先用IV-91对盐港10进行了检查,符合规范要求后,以盐港10为起算点,依次经I-1至I-6,然后闭合到盐港10,组成了一个水准闭合环线,按四等水准测量要求用DSZ2自动安平水准仪实施了水准测量。观测顺序为后-前-前-后。

水准路线图如下:

5.水准测量内业计算

水准测量的内业计算采用严密平差软件进行平差,经计算高程闭合差为:5.5mm 允许±25.3mm,全长为1.6km ,精度良好,完全满足施工要求。

八、重要分项施工测量实施方案

1.±0以下实施方法:

(1)建立矩形控制网

由于施工现场场地较为平坦,为准确确定办公大楼主副楼位置,

保证精度,同时避开施工对柱、墙、板的影响,又能保证进度,拟采用建筑大楼基坑平台上做矩形控制网的方法进行施工测量,定位前必须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总平面设计图》上的红线点坐标,对各控制点距离和角度进行复核,确保各点的准确性,再根据《总平面设计图》上各建筑物角点坐标以及建筑物轴线基础图提供的建筑物各轴线之间的尺寸计算出建筑大楼基坑矩形控制网纵轴2-1、2-5、2-8、1-4、1-10和横轴线2-L、1-E、1-B、2-A0各控制点的坐标,然后根据导线点及建筑物基坑平台矩形控制网上各控制点的坐标换算出各控制轴线的放样数据,作好轴线数据标注。

经过反复计算、复核、确认以上数据无误后,在控制点I-1设站,后视I-2,检查I-4,采用极坐标法进行施放各点,测出矩形控制网上各控制点坐标,再将仪器置在控制点上进行相关点的距离和角度校核,待各点的精度在达到定位要求后,埋设轴线固定标桩,用标桩将位置确定,建立建筑物基坑平台控制网,经自检、复核,再经甲方监理复核认可后,再根据定位图,采用直角坐标法定出各主轴及细部轴线,作为施工放样依据。

(2)高程基准点

采用高程传递法,施测方法是先从地面水准点向坑内引测三个基准水准点,具体做法在坑边埋一吊杆,从杆顶挂下一根钢尺,在钢尺

下段吊一重锤,重锤的重量与检定钢尺所用拉力相同,先在地面安置水准仪,读出水准控制点I-4上立的水准尺的读数a和钢尺上的读数b,然后搬仪器到坑内,用同样的方法读出钢尺读数。

c和±0以下所设基准点上的水准尺读数d

基准点的高程计算: H基准=H

+a-(c-b)-d(钢尺头0m读数在上)

1-4

(3)测设基槽轴线交点位置

把全站仪安置在基坑平台矩形控制网上任何一轴线点上,对准对面相应轴线点上,然后将目镜看基坑底定出该轴线点,钉上木桩,两边木桩作标记,依此方法定出其余所有轴线,各轴线相交用木桩做出标记,此标记要经常用仪器复核,以便以后施工校准。

(4)撒出基槽开挖边界白灰线

在轴线两端,根据木桩上标定出的基槽,在开挖边界标志上拉通线,并沿此线撒白灰线。

(5)基槽开挖深度的控制

根据基轴线测设出墙边宽度线,并根据已知土质情况和设计开挖深度确定挖土放坡,基础开挖放坡线是根据土质资料,施工形式而定,人工挖土和机械挖土放坡不同深度在5m以内的基槽和管沟边的允许最大见下表:

a基槽开挖前要严格按照图纸的实际尺寸,根据已经投引过的轴线用钢尺量出尺寸并撒上白灰线,并要专职的技术人员检验后方可开挖。

b在基槽开挖的整个过程中安排专职的测工现场跟踪,以便及时的补撒灰线,确保开挖的质量。

C在基槽开挖的整个过程中要随时安排人员随开挖的进度,随时用水准仪控制开挖的标高,要请甲方监理检验复查,并做详细的原始数据记录,以便归档。

(6)基础垫层标高的控制和弹线

a 弹水平控制线

用木桩或钢筋打入已经压实的土质基础上,用红色标记来控制垫层标高。

b在垫层上弹线

根据木桩或仪器所投放的点等标志,在垫层上用线弹出墙边线或基础边线。

C当用机械开挖时,为防机械碰撞控制点,应把控制点尽量的投引到机械不易碰撞的位置,同时四周要用红白油漆的钢筋围护。

(7)柱墙、梁板定位

根据前面所设控制网轴线,用全站仪标出此轴线,然后用钢尺分出其它轴线和墙柱边线,根据主轴线和墙柱边线就可依据图上尺寸,实行梁板定位,定位之后要请专职的测量人员复检,严禁一次成形,同时要上报甲方、监理给于检验,并做详细的记录。

2.±0以上实施方法

(1)首层竖向传递定位

a.竖向传递点位布置图

b.竖向传递预留孔大样图

(2)基线控制点的布设

主楼是根据轴线(1-E、1-B、1-9、1-2)四条轴相距1米处设(I-1′、I-2′、I-3′、I-4′)等四个控制点。

(3)竖向传递点的精度要求

a.光学垂准仪的技术指标及其特点:

本工程采用垂准精度为1/30000-1/40000的垂准仪向“天顶”投点,此种垂准仪具有精度高以外,而且使用方便快捷,而操作起来又简易,适合于高层测量施工。

b. 竖向传递点的方法和步骤

○1在基准点上安放专用标分划板;

○2对基准点进行光学对中和整平;

○3进行竖向投点将基准点传递到施工所需测量或控制垂直度的平面上。

○4接收点位用度划分板,投点完后,且固定不移动。以便后面仪器架设使用。

c.根据前面向上传递出的基准线控制点,我们安置全站仪,测出所需控制基线,据此基线和轴线的关系,用钢尺分出轴线和边线,且用墨线弹上,以固定梁、板具体位置。

(4)高程标高控制

我们选用几个基准水准点向上用检验过的钢尺传递水平标高,至少四个点,此水平基点必须用该建筑物以处一个稳定的水准点校核,方可向上传递作标记,并要安置水准仪在几个基准点的中间对几个基准点的复测、检验。以每层混凝土浇筑完毕,据此标记测出每层的施工标高,并且要把该施工标高点准确的投影到建筑物内部各个墙或柱,并且做明显的标记,以便准确控制各楼层的标高。

3.变形观测及塔吊基座的沉降观测

(1)布设变形观测网及塔吊基座的沉降观测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结合平面高程控制网,选取若干个控制点设于柱或墙靠光线明亮的一方,一般根据实际情况埋设高度在设计标高+0.05m且在一条轴线或中心线上。

如下图所示,利用20-25mm的钢筋,一端弯成90゜角,顶部加工呈球状,另一端制成燕尾形或弯成钩状埋入墙内。如下图

施工测量技术方案

二、施工测量方案 二、工程简况 北京XX科研实验大楼工程位于北京市XX区XX路XX号,的处三环以外。建筑场的面积1761m2首层面积1809m2,总建筑面积29052m2,分主楼和裙房(裙房主要为的下环形车道>,主楼的下二层,的上十六层,结构形式为全现浇框架一简体结构。建筑物檐高 59.65m,总高度为65.40m,室内外高差450mm, 士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51.70m。u19ra4UycT 主楼:基础为平板筏基,埋深-10.75m, C15 砼垫层100mm 厚, 底板1500mm 厚。一层、二层、三层外轴线尺寸为41.16X 43.96m, 四至十六层外轴线尺寸为41.16X 35.90m,内设四部电梯,两座楼 梯。u19ra4UycT 裙房即的下环形车道,为旋转式坡道分上下层,共两座,坡度为 1=9.12%,旋转外墙外半径10.46m,内墙内半径为5.74m,底板厚 250mm,顶板厚250mm,墙厚260mm,出口设防倒塌棚架。u19ra4uycT 2.控制点的布置及施测 2.1从场的的实际情况看,场的四周离建筑物在10m 以上,故对布设控制点无影响。由于汽车坡道后期施工(待主体结构完工后>、南侧场的做临设及材料堆放用,所以南北向控制点集中布设在北侧原有混凝土的面上,南侧只布设远向复核控制点,施工场的不受影响,东西向控制点布设在西侧,东侧设复核控点。u19ra4uycT 2.2布设的控制点均引向四周永久建筑物或马路上,且要求通视,采用正倒镜分中法投测轴线时或后视时均在观测范围之内。u19ra4uycT 2.3根据甲方要求和测绘院提供的红线点形成四边形进行控制。 2.4根据施工设计,对楼层进行网状控制,兼顾士0.000 以上施工, 设置控制轴线1、6轴,B(A轴用于的下>、F轴(G轴用于的下>及北侧汽车坡道过圆心的南北向、东西向为控制轴。u19ra4uycT 2.5根据测绘院提供的BM1、BM2(西侧〉及BM3(北侧>三点高程控制点数据(具体数据详见测绘成果资料>向建筑物四周引测固定高程控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方案图文完整版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方案图 文完整版 目录 (一)施工工艺流程 (2) 1、基础工程 (2) 2、结构工程 (2) 3、装修工程 (3)

1、测量设备 根据本工程特点和精确度要求,距离控制采用钢尺,轴线投测用经纬仪,高程测量用水准仪,主轴线垂直度控制用经纬仪。主要技术参数见下页表: 主要测量设备 2、平面控制 本工程平面控制采用正交线法。 根据总平面图位置,在施工现场用木桩定几条正交线,各点距建筑物12米,采用木桩打入土中,在周围用砼浇注,并做好标志。然后根据各正交线交出控制点,并在各控制点上架设经纬仪(J2),用方向法测出各点的方向值,根据方向值误差改正各桩点,做为楼层放样的依据。

3、控制及楼层放样 采用外控法,在基础完后到±0.00处,在建筑物外各控制点上分别架设经纬仪,将各点分别引测到建筑物上,用红油漆或墨线标出各楼引点。依据各引点,采用正倒镜法,确定建筑物内各控制点,根据各点及方向,采用直角坐标法,确定各轴线位置。 测量控制流程图

4、标高传递 在一层主体完成后,将±0.00引 测到外墙,用钢卷尺配合水准仪向上 传递楼层标高,但每层都必须从± 0.00向上传递,以减少累计误差。 所使用的测量仪器需送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检定合格后,方能使用。卷尺需进行尺长、拉力、温度、倾斜改正。 5、沉降观测 本工程沉降观测从±0.00开始观测。 每栋楼现场埋设水准基点2个,距建筑物20~30米的稳定区域内(沉降区以外),其中1个深埋点,1个浅埋点。 观测点采用Ф20钢筋制作。高度 埋设于0.4米~0.5米之间。 沉降观测采用水准仪及钢水准尺 观测,做到人员、仪器、观测线路三 固定。建筑物每增加一层荷载观测一次。沉降观测过程中,如出现裂缝或不均匀沉降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向业主汇报,并进行一日或数日一次的加密观测。

工程测量专项施工方案

第一节、测量工程施工方案 一、测量部署 (一)、测量目标:测量放线做到工程的定位准确,平面几何形状及尺寸正确,层高标高正确,竖向垂直,满足顺利施工的需要。 (二)、先建立一级控制导线,再测设二级导线并加密控制网,建立高控制网。 (三)、测量放线的要求是:“快、准、严、高”即放线快、点线准、要求严、标准高。 二、测量工艺及施工准备 (一)、操作工艺: 1 、平面尺寸定位放线施工流程: 2、高程控制放线施工流程: (二)、施工前技术准备工作:

1 、熟悉施工图纸、测量内容。 2 、熟悉测量方案、掌握必要的施工方法。 (三)、测量仪器及误差估计 1、电子全站仪: 电子全站仪是一种先进的多功能测量仪器,它集测角、测距、放样等功能于一身,并能直接计算出坐标和高程。GTS-102N全站仪,测角误差为±20”,测距误差为±(1/500)mm。根据场地范围,测距长度不得超过250m, 建筑物的定位误差要求小于5cm,全站仪满足技术要求。 2 、水准仪DSZ2 水准仪是用来测量高程和计算高差的测量仪器,本工程高程控制采用水准仪DSZ2 水准测量仪施测,每公里往返高差为±2mm,满足本工程水准测量技术要求。在施工过程中,采用水准仪进行抄平,测设标高。 各测量仪器使用范围:

(四)、测量人员配备 测量人员: 3人,此三人负责整个建筑物的的投点验线及现场测量管理工作 测量放线工:2人,此二人负责弹线等辅助工作。 三、平面定位控制 (一)定位测量方案 1、定位依据的选择 根据我单位同类工程定位经验,本工程以建设单位提供的两个城市导线点Q2、S2为依据使用全站仪在施工现场测设一条闭合导线,作为一级控制;再以此精密导线为依据测设二级导线控制网。 2、作业依据 放线依据:本工程的起算导线点为建设单位提供的城市导线点。 定位条件:根据最终施工总平面图,选取一点和一方向作为定位条件。校核:根据甲方所确定的放线依据和设计图纸确定的定位条件使用全站仪来校核导线点的坐标是否正确,同时确认定位条件是否满足四周边界尺寸不矛盾、且唯一。 3、建立平面控制网 一级导线控制网:根据甲方提供的定位依据选择易于通视和保护的控制

施工测量方案及技术措施

施工测量方案及技术措施 1、测量准备工作流程 编制测量方案→配置并检校测量仪器→建立施工首级控制网→提供控制测量成果→复核设计坐标及标高→计算施测点位的坐标及标高。 2、建立首级施工测量控制网 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控制点位、工程特点和现场实际情况,按《工程测量规范》要求,建立二级导线平面控制网和四等水准线路,将控制测量成果以图、表形式提交监理审核,作为施工放样或加密控制的依据。 3、施工平面控制 导线(网)布设选点时,根据本工程平面形状,利用设计单位提供的点位,将导线布设成环形网,导线边长尽可能相等,且不宜相距太近,一般80~100;相邻点之间通视良好,避开障碍物及高压线强电磁场干扰;为保证施工期点位不被破坏,采用埋筋设点。 导线(网)测角使用全站仪,方向观测法一测回,2C值变动不大于18″,边长使用全站仪测距,单程观测正、倒镜各一测回,一测回读数较差≤5。正、倒镜两测回较差≤7。考虑气象参数变化对短边的改正值变化影响较小,可以不计。故在全站仪的气象参数的输入,一般以作业当天开始测定的参数为准,中间可不变动。 4、高程控制 首级高程控制网布设成环形网。当加密时,宜布设成附合路线或结点网。水准点选择在土质坚硬、便于长期保存和使用方便的地点,并埋设水准石,作好编号。根据本工程特点,首级高程控制布设为四等水准线路,高程测量采用水准测量。本工程高程测量采用S3水准仪及双面水准尺逐点往返进行观测。每站观测时,采用中丝法读尺,读尺顺序为:后视黑面标尺,前视黑面标尺;前视红面标尺,后视红面标尺。为提高读数精度,前后视的距离不大于40。 5、内业计算 检查外业观测成果符合规范要求后,对首级导线(网)进行简易平差。内业计算中数字取值精度为:观测方向值及各项修正数1″,边长观测值及各项修正数0.001,函数位数7位,边长与坐标0.001,方位角1″。对首级高程控制线

第一节--测量定位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第一节测量定位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本工程测量放样精度要求很高,通过高精度的测量, 保证平面位置、垂直度及标高的正确。特别是结构柱梁结点较多且设计要求严格,测量放线作为工程开工的头道工序且始终贯穿于整个工程的各个施工阶段,其正确与否是尤为重要的。为指导工程施工,确保工程质量,我们认为测量工作应采取从整体到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程序进行。 建立施工方格控制网,必须从整个施工过程考虑,从桩基、挖土施工过程中的定位轴线均能应用所建立的施工控制网。 由于挖土施工对工程控制网的影响较大,除了经常复测校核外,最好随着施工的进行,将控制网延伸到施工影响区域之外,同时结合现场等周围环境实际情况,设立和布置轴线控制网点。 一、建筑施工测量的基本准则和特点 建筑施工测量的基本准则 建筑施工测量的特点

二、工程测量总体思路及主要内容 测量总体思路 本工程基础、主体结构测量分平面控制、高程控制、局部控制三部分,测量应遵循“由整体到局部”的原则,其总体思路为: 测量的主要内容和重难点 三、施工平面总控制网测量 施工控制测量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布点原则。针对本

工程的具体情况,本工程平面控制网分二级测设,首级为平面总控制网,二级控制网为建筑物轴线控制网。 施工平面总控制网布设 考虑到规划放线以及与周边市政设施的施工衔接,决定采用甲方提供的一个杭州市导线点的坐标以及一个已知的坐标方位角作为起算依据。根据现场施工条件并顾及施工期间点位的利用情况布设点位J1~J12。首级施工平面总控制网布设形式如图。 平面总控制网的桩点应按照永久标志进行埋设,力求稳固可靠。控制点埋设应有三至五天的稳定期后才能开始观测。控制点埋设示意见详见下图。 施工首级平面总控制网的观测方法及技术要求 首级施工平面总控制网按照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四等网的技术要求进行观测。满足建筑的设计要求及相关的国家规范规定的技术要求。 导线平均边长156~190米,水平角度和边长用徕卡SET-500全站仪(仪器精度指标:0.5″,±(1mm+1ppm.D)),及其配套的光学觇牌观测。外业观测水平角4测回(左、右角各2测回),左右角平均值之和与360°的较差小于4″。水平角观测遇到长短边需要调焦时,应采用盘左长边调焦,盘右长边不调焦,盘右短边调焦,盘左短边不调焦的观测顺序进行观测。边长往返观测4测回(往、返测距各2测回),一测回读数较差≤5mm,测距往返较差≤2(a+b?D),同时测定用于边长改正的气压和温度。导线网用平差软件进行严密平差计算,平差后的精度达到下表中的精度要求。 四、施工高程总控制网测量 施工高程总控制网的观测方法及技术要求 为使首级施工高程总控制网具有较好的内符合精度,高程水准点共布设 S1~S12个点,控制网布设为闭合水准路线。高程水准点位采用平面总控制网所

工程测量放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一、编制依据 1、《工程测量专业质量手册》 2、《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 3、《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 4、---------------住宅楼建筑施工图纸 5、----------------住宅楼施工组织设计 6、业主提供的工程测量定位及工程水准测量成果 7、公司施工技术管理规定 二、工程概况 2.1、设计概况 本工程为--------------------------住宅楼,位于----市----路南一里----化学纤维研究所,为一栋32层综合楼,设有一层地下室,2~3层为办公用房,4~32层住宅。总建筑面积27359.98m2,室地坪标高±0.000标高相当于黄海高程75.70m。 本建筑为丙类建筑,主体工程结构为框剪结构,地震作用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抗震措施6度,抗震等级三级。 本工程基础采用静压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PHC),静压桩基的桩端持力层为圆砾层,承台面标高分别为-5.50m, -7.00m、-8.00m。 2 .2 现场自然条件 该工程施工场地供电、供水方便,进场道路狭窄,容易造成交通拥堵,交通极其不便,施工场地较狭小,施工管理较困难。

2.3水文情况 场地主要存在两层地下水,第一层地下水主要存在素填土○1层中和淤泥质粘土○2,属上层滞水。主要由大气降雨及地表水渗补给,以排泄和渗透形式向低洼冲沟排泄,水量不大,迳流不畅快,水位及水量随季节变化,没有形成统一稳定的水位。初见水位标高73.00~74.00m 三、施工前的准备 1、人员准备: 本工程设测量管理员 2 名负责本工程与测量有关的工作,测量员2名负责施工过程中的测量放线工作。 2、技术准备: 根据工程任务的要求,收集分析勘测、设计及施工等相关资料。包括:①、城市规划部门测绘成果;②、工程勘察报告;③、施工设计图纸与有关的变更文件;④、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⑤、施工场地地下管网及其它构筑物的成果图。○5熟悉首层建筑平面图、基础平面图、有关大样图、总平面图及与定位测量有关的技术资料。○6根据建筑图与结构图校核各部位的尺寸,了解建筑物的平面布置情况,主要轴线,建筑物长、宽,结构特点及解建筑物的建筑坐标、设计高程,在总平面图上的位置,建筑物周围主要建筑物的相互关系和轴线尺寸。 3、检测仪器、鉴定钢卷尺 为了保证测设精度,使用的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塔尺、钢卷尺必须由专业鉴定部门进行鉴定,鉴定合格后投入使用。施工中注意钢卷尺的维护保养,每使用后要用棉纱上黄油,在运输和存放中均不得

施工测量方案

施工组织设计文件 南川区泽京·第三大道(A地块)26#楼 施 工 测 量 方 案 编制:马翼 审核:何涛 重庆建工第二建设有限公司 二〇一八年三月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1.1工程简介 (3) 1.2项目概况 (3) 第二章编制依据 (4) 第三章施工准备 (4) 第四章人员及仪器配置 (5) 4.1人员组织 (5) 4.2仪器配置 (5) 第五章场区平面控制网的测设 (5) 5.1 场区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及要求 (5) 5.2 施工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6) 5.3 高程控制网的建立 (7) 第六章施工测量控制方法 (8) 6.1轴线及高程点放样程序 (8) 6.2基础测量放线 (9) 6.3主体结构测量放线 (10) 第七章施工测量质量控制 (13) 7.1质量过程控制 (13) 7.2质量保证体系 (13) 7.3质量标准 (14) 第八章安全文明施工 (14)

第一章工程概况 1.1工程简介 1.2项目概况 本工程由两栋高层(-2F/31F)、部分地下车库(-2F)和商业(-2F/2F)组成,结构类型为框架剪力墙结构,本工程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本建筑设计耐火等级为一级。

第二章编制依据 1.施工主合同; 2.设计图纸; 3.相关规范、规程: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8-2009);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16); 《建筑物变形测量规范》JGJ8-2016。 第三章施工准备 施工测量准备工作是保证施工测量全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包括图纸的审核,测量定位依据点的交接与校核,测量仪器的检定与校核,测量方案的编制与数据准备,施工场地测量等工作。 1.施测前踏勘现场,熟悉图纸,特别是基础平面图、总平面图及定位测量的相关资料,核对各建筑物的各部位尺寸,建筑物的定位坐标及设计高程,建筑物周边环境等,根据现场条件及工程内部结构特征确定轴线控制网形式。 2.检查各建筑的平面位置、标高是否有矛盾,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向业主、监理反馈,及时解决。 3.对所有进场的仪器设备及人员进行初步调配,并对所有进场的测量仪器重新进行送检检定,检定合格并有相关的检验合格证书后方可投入使用。

某工程施工测量方案

目录 1编制依据 (1) 2工程概况 (1) 3施工部署 (1) 3.1施测程序 (1) 3.2施工测量组织工作 (1) 4施工测量的基本要求 (2) 4.1施测原则 (2) 4.2准备工作 (2) 4.3测量的基本要求 (3) 5工程定位与控制网测设 (3) 5.1工程定位 (3) 5.2平面控制网测设 (4) 5.3高程控制网的布设 (4) 6基础测量 (6) 6.1基础平面轴线投测方法 (6) 6.2士0.000以下部分标高控制 (6) 7主体结构施工测量 (7) 7.1平面控制网的测设 (7) 7.2激光经纬仪选型 (7) 7.3基准线竖向投测方法及技术要求 (8) 7.4标高竖向传递 (8) 8工程重点部位的测量控制方法 (9) 8.1建筑物大角铅直度的控制 (9) 8.2墙、柱施工精度测量控制方法 (9) 8.3门、窗洞口测量控制方法 (9) 8.4电梯井施工测量控制方法 (9) 9质量保证措施 (10) 10施测安全及仪器管理 (10)

1编制依据 1.1由设计有限公司设计的《创业者家园A区5#住宅楼施工图纸》 1.2《创业者家园A区施工组织设计》 1.3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第四分院提供的《测量成果报告书》 1.4土建工程施工涉及的有效国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和规程: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建筑施工测量手册》 2工程概况 2.1本工程位于西二旗东北旺北路南侧,建筑面积10636.0m2,地下面积1047.0mm2;地上十层,地下一层,东西长88.40m,南北进深12.6m,檐口高度29.2m,层高2.8m,墙厚200cm。地下室设有消防水池,人防区和非人防区,风机房、四个集水坑。 2.2 ±0.000m相当于绝对标高46.10m,室内外高差为0.60m;建筑楼面标高与结构楼面标高相差0.07m,建筑做法为70mm厚。 2.3全现浇钢筋混凝土墙、板结构形式,外墙外侧粘贴40mm厚聚苯板保温;在一层至二层外墙外侧镶贴面砖,以上部位为装饰涂料。 3施工部署 3.1施测程序 准备工作测量作业自检报验 合格合格进入下道工序 3.2施工测量组织工作 由项目技术部专业测量人员成立测量小组,根据北京市测绘研究院给定的坐标点和高程控制点进行工程定位、建立轴线控制网。按规定程序检查验收,对施测组全体人员进行

地铁施工测量技术方案

第15章施工测量 施工测量是标定和检查施工中线方向、测设坡度和放样建筑物,测量是施工的导向,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地铁工程施工测量的施测环境和条件复杂,要求的施测精度又相当高,必须精心施测和进行成果整理,工程测量成果必须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 15.1 施工测量技术要求 1、施工测量按招标文件和施工图纸、《城市测量规范》CJJ8、《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及《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的有关规定执行。 2、对甲方提供的控制点进行检测,符合精度要求后再进行工程的施工测量。 3、对整个工程场区按施工需要布设精密导线平面控制网(如采用原有控制网作为场区控制网时,要先复核检查,符合精度要求后方能取用)。 4、场区内按施工需要布设高程控制网,并应采用城市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其路线高程闭合差应在±8L mm(L为线路长度,以km计)之内。 5、北京地铁工程隧道开挖的贯通中误差规定为:横向±50mm、竖向±25mm,极限误差为中误差的2倍,即纵向贯通误差限差为L/5000(L为贯通距离, 以km计)。 北京地铁工程平面与高程贯通误差分配表15-1 15.2 施工测量特点 1、车站包括主体结构、出入口、换乘通道和风道。采用明、暗挖相结合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复杂,工序转换快,地下施测条件差,测量工作量大。 2、地面导线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由地面传递到地下,必须保证精度,且要布设形成检测条件并经常复测控制点。 3、对于车站主体结构,净宽尺寸在建筑限界之外,还应考虑如下的加宽量:50mm综合施工误差+H/150钻孔灌注桩施工误差及水平位移。 4、车站钢管柱的位置,其测设允许误差为±3mm。钢管柱安装过程应检测其垂直度,安装

建筑工程测量方案97180

一、工程建设概况 二、编制依据 (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2)《经纬仪检定规程》(JJG414-2011) (3)《水准仪检定规程》(JJG425-2003) (4)《钢尺检定规程》(JGJ4-2015) (5)《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6)《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16) (7)测绘单位提供的定位点 (8)总平面定位图 三、编制说明 为了保证建筑物轴线及梁、柱等位置的准确性,确保建筑物的垂直度和楼层高度,确保测量工作的高效率,高精度,本工程的测量工作必须严格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的要求,遵循先整体、后局部,先控制、后细部的原则进行测量控制。

高程控制网采用分级布网的原则,先高精度、后低精度。首级控制采用国家四等水准测量,闭合水准线路,作为工程测量的依据;沉降观测水准基点联测采用国家二等水准测量,闭合水准线路,作为沉降观测的依据;沉降观测采用国家三等水准测量,符合水准线路。 四、本工程测量的技术特征 本工程为高层建筑,最高楼层为34层,所以建筑物垂直度的控制是至关重要的。本工程占地面积大,而基坑周边场地狭窄,标高高差大,给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及控制点的保护造成较大困难。 五、施工准备 1、人员培训 施工前,由项目总工组织项目部技术工程师、测量人员认真学习测量规范、规程,熟悉各种位置的测量、测设方法。并对本工程的测量进行交底,明确测量要求,并对本工程的各部位测量工作作出具体的安排。测量作业的要求如下: (1)严格执行审核原始数据的正确性,坚持测量工作步步校核,坚持自检、互检、交叉检的制度,合格后由技术工程师验线。 (2)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工作程序。 (3)测量记录要及时,数字正确、内容完整、字体工整、清楚、原始依据正确。 (4)测量结果现场标识要统一、明确,确保不让现场任何相关人员误解。 (5)测量计算的基本要求:依据准确、计算有序、方法科学、步步校核、结果可靠,记录中数字的位数反映观测的精度。 (6)测量人员必须明确为工程服务的目的,对按图施工和工程进度负责。工作必须紧密配合施工,发扬团结协作、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测量人员必须要虚心学习、及时总结经验,发扬开创进取的创新精神。 2、职责划分 (1)测量小组负责从测绘单位接收导线控制点(具体见总平面定位图)。施工现场控制网的建立、楼层控制线投测、标高引测、沉降观测及其它重要部位的施工测量;测量工程师还负责对项目计量器具的管理、日常维护及检测。 (2)施工员根据测量小组给定的楼层控制轴线放出柱、墙体的控制线,梁的位置线和预留、预埋位置线。 (3)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对轴线控制网进行复核,项目质检员负责对施工员所施测的梁柱边线、控制线进行详细复核。 (4)每楼层施工测量放线完毕,项目内部复核完成后,由测量工程师完善相关测量记录后进行报验。

工程测量施工方案

安徽长三角电商建材产业园 工 程 测 量 施 工 方 案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湖北中梅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2016年8月21日

目录 一、编制依据 二、工程概况 三、施工准备 四、场区平面控制网的测设 五、高程控制网的建立 六、±0.000 以下施工测量 七、±0.000 以上施工测量 八、测量技术资料编制、管理 九、设备配置 十、质量控制 十一、安全文明施工

一、编制依据 (一)、《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13) (二)、安徽长三角电商建材产业园厂房施工图纸 (三)、安徽长三角电商建材产业园厂房施工组织设计 根据以上规范关于混凝土结构的工程设计施工验收对施工测量精度的有关要求,本着“技术先进,确保质量”的原则,制定本施工测量方案,确保圆满完成本工程的施工测量任务。 二、工程概况 该工程为安徽长三角电商建材产业园1#、3#厂房。1#、3#厂房相同均为总长216m,宽60m,基础埋深不大于-3.0米,建筑檐口标高10米,建筑总高度12.0米,工程结构类型为轻钢结构,单层门式厂房,耐火等级二级,屋面防水等级为Ⅱ级,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建筑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12.000m.基础为混凝土结构。 三、施工准备 施工测量准备工作是保证施工测量全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包括图纸的审核,测量定位依据点的交接与校核,测量仪器的检定与校核,测量方案的编制与数据准备,施工场地测量等; 1、检查各专业图的平面位置、标高是否有矛盾,预留洞口是否有冲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人员反映,及时解决。 2、对所有进场的仪器设备及人员进行初步调配,并对所有进场的仪器设备重新进行检定; 3、复印预定人员的上岗证书,由主任工程师进行技术交底。 4、根据图纸条件及工程内部结构特征确定轴线控制网形式。

施工测量技术方案及技术措施

施工测量技术方案及技术措施 1.1施工测量 本工程建筑规模大,测量工作尤为重要,为了确保施工进度和精度,提高施测效率,充分体现科学施工的精神,在测量工作中,我们将全面推行数字测量控制,为施工过程、施工质量提供控制依据。 1.1.2基本要求 1、工程开工前,对建设单位提供的基本水准点进行全面复查,复查结果报业主及监理。将控制桩引测到基坑周围的地面或围墙、建筑物上,并加以保护。 2、测量放线工作由专职施工员负责,并上报阶段测量工作。以保证整体工程施工的准确。 3、放线采用轴线交会法和极坐标法两种,放出主轴线的位置控制线,进行轴线控制和定位。 1.1.3仪器的注意事项 1、测量仪器由项目部办公室进行保管,使用时按规定手续进行领用登记。 2、领时对仪器及其附件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应及时提出。检查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仪器有无碰撞伤痕、损坏、附件是否齐全适用。 ——各轴转动是否灵活,有无杂音。各操作螺旋是否有效,校正螺丝有无松动或丢失。水准仪气泡是否稳定、有无裂缝。自动安平仪器的灵敏件是否有效。 ——物镜、目镜有无擦痕,物像和十字线是否清晰。 ——经纬仪读数系统的光路是否清晰。度盘和分微尺刻划是否清

楚、有无行差。 ——光电仪器应检查电源、电线是否配套、齐全。 1.1.4操作要求: ——仪器安置后必须有专人看护,不得离开,并应注意上方是否会有坠物。一切操作均应手轻、心细、稳重。调平螺旋应尽量保持等高。制动螺旋应松紧适当,不可过紧。微动螺旋在微动卡中间一段移动,以保持微动效用。 ——操作中应避免用手触及物镜、目镜。 ——烈日下或零星小雨时应打伞遮挡。 ——仪器迁站应将望远镜直立,各部制动螺旋微微旋紧,光电仪器要断电并检查连接螺旋是否旋紧。迁站时,脚架合拢后,测量仪器置于胸前,一手携脚架于肋下,一手紧握其底座,持仪器行走时,要稳步行走。 ——仪器运输时不可倒放,更要注意防振、防潮,严禁在自行车货价上带仪器。 ——仪器应存放在通风、干燥、常温的室内。仪器不得靠近火炉或暖气。 1.1.5钢尺、水准尺和标杆的使用 ——钢尺:钢尺性脆易折,使用时要严禁人踩车辗,遇有扭结打环,应解开后再拉尺,收尺时不得逆转。钢尺受潮易锈,遇水后应用布擦净;较长时间存放时,要涂机油或凡士林油。钢尺尺面刻划和注记易受磨损和锈蚀,量距时要尽量避免拖地而行。 ——水准尺与标杆:水准尺与标杆均应由测量工认真扶好,使其竖直,切不可将尺自立或靠立。塔尺抽出时要检查接口是否准确。水准尺应注意防水、防潮和防变形,尺面刻画与漆皮应精心保护,以保持其鲜明、清晰。铝制尺、杆严禁触及电力线。 1.2 施工平面控制网的测设 1.2控制网的测设 (1)控制网的布设原则:在原有桩基控制网的基础上新控制网拟为与建筑物主要轴线平行的矩形形式设置。各楼均采用矩形控制;控制网对每个施工段进行覆盖,且保证每个区段均有相应的控制桩点,作为对细部放样的控制依据。 (2)控制网的测设:根据红线及原有控制的校测结果,选取精度较好的、主要的、关键点位作为测控的起始依据,用全站仪坐标测量方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方案设计

目录 1编制依据 1 2工程概况 1 3施工部署 2 3.1施测程序2 3.2施工测量组织工作2 4施工测量的基本要求2 4.1施测原则2 4.2准备工作3 4.3测量的基本要求 4 5工程定位与控制网测设 4 5.1工程定位4 5.2平面控制网测设 4 5.3高程控制网的布设6 6基础测量8 6.1基础平面轴线投测方法8 6.2士0.000以下部分标高控制9 7主体结构施工测量10 7.1平面控制网的测设10 7.2激光经纬仪选型11 7.3基准线竖向投测方法及技术要求11 7.4标高竖向传递13 8工程重点部位的测量控制方法13 8.1 建筑物大角铅直度的控制13 8.2墙、柱施工精度测量控制方法14 8.3 门、窗洞口测量控制方法14 8.4 电梯井施工测量控制方法14 9质量保证措施15 10施测安全及仪器管理16 1编制依据 1.1由北京市中天建中设计有限公司设计的《创业者家园A区5#住宅楼施工图纸》 1.2《创业者家园A区5#楼施工组织设计》 1.3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第四分院提供的《测量成果报告书》 1.4土建工程施工涉及的有效国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和规程: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建筑施工测量手册》 2工程概况 2.1本工程位于西二旗东北旺北路南侧,建筑面积10636.0m2,地下面积1047.0mm2;地上十层,地下一层,东西长88.40m,南北进深12.6m,檐口高度29.2m,层高2.8m,墙厚200cm。地下室设有消防水池,人防区和非人防区,风机房、四个集水坑。 2.2 ±0.000m相当于绝对标高46.10m,室内外高差为0.60m;建筑楼面标高与结构楼面标高相差0.07m,建筑做法为70mm厚。 2.3全现浇钢筋混凝土墙、板结构形式,外墙外侧粘贴40mm厚聚苯板保温;在一层至二层外

工程测量放线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世园会周边区域(城区西区)环境综合提升工程一标段 测量放线施工方案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江苏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2018年月日

目录 一、编制依据 (2) 二、工程概况 (2) 三、施工准备 (3) 四、基础工程测量 (4) 五、基础以上工程测量 (5) 六、验线工作 (7) 七、施工测量质量保证措施 (7) 八、施工测量质量保证措施 (9)

1、编制依据 (1)世园会周边区域(城区西区)环境综合提升工程一标段施工图。 (2)《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DB11/T446-2015 2、工程概况 2.1、总体概况 世园会周边区域(城区西区)环境综合提升工程一标段改造工程各部门地块部建筑立面、配套设施、绿化部分及围墙围栏部分;三里河路城市道路、景观绿化、围墙围栏及配套设施;周边城市道路,景观绿化、围墙围栏部分及配套设施;庆园街城市道路、景观绿化、围墙围栏及配套设施。 2.2、改造容 本工程包括十个地块和一条商业街的改造提升。城市道路局部破损的沥青路面、铺装路面需要修复,损坏面积达 80% 以上的路面需要重新铺设;城市道路景观绿化和住宅小区景观绿化缺失严重的部分需要补植;城市道路边及住宅小区凌乱的架空电线需要梳理;城市道路及住宅小区的配电箱需要做遮挡美化处理;城市道路两侧的市政设施和小区的公共设施需要美化处理;道路两侧的围墙、围栏需要翻新处理;破损严重的沿街商铺的建筑立面翻新处理;沿街商铺的广告牌的位置和尺寸需要统一处理;沿街建筑立面需要翻新处理;小区的建筑立面及防盗护栏需要翻新处理;住宅小区需要考虑增设机动车停车位和非机动车停车棚。

3、施工准备 3.1测量组织工作 现场设置5名测量员,组长:祁佳炜;负责在施工测量前,根据施工布置和设计图纸制定施工全过程的测量放线方案,准备好测量手续,要求测量记录原始、真实、及时、有效。 3.2测量仪器 3.3起始点依据、校测与建筑物平面控制网布设: 3.3.1红线桩校核: 为了保证建筑物平面定位依据可靠,对测绘院给定的红线桩及放线成果进行校对,使用前进行其业细致的业核算,核算与外业校测,其允许偏差

工程施工测量方案详解

第一章施工测量方案 一.施工测量平面控制网的测设 考虑该工程的实际情况,拟对本工程的±0.000以下采用外控法,对±0.000以上采用内控法,根据当地城市导线点,一次性建立统一的平面施工控制网。 1、布网原则 (1)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 (2)控制点要选在拘束度不大、安全、易保护的位置,通视条 件良好,分布均匀。 2、施工控制网的测设 (1)控制点引测 根据当地城市规划坐标点在场区内引测不少于3个控制点,要求埋深1.5米,用混凝土浇注并以木桩上面钉子做标记,并测定高程作为工程定位放线依据,精度限差要求如下表: (2)控制网布设 依据场内导线控制点,沿距建筑物开挖线约1 米远位置测设各轴线方向控制基准点,并埋设外控基准点,要求埋深0.5m,并

浇注混凝土稳固。 (3)内控制基准点布设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对主体部分采用内控法,用激光垂准仪竖向投测,设放线点时要注意尽量避开砼墙柱。保证每个施工段纵横向均不少于2个点,且夹角为90度,测量孔布置相见附图。1#楼1单元X方向设在1A-8轴上,距1A-A轴和1A-M轴均为1米;Y方向设在距1A-K轴1米处,距1A-1轴和1A-13轴均为1米;2单元X方向设在距1B-13轴1米处,距1B-A 轴和1B-M轴均为1米;Y方向设在距1B-K轴1米处,距1B-1轴和1B-20轴均为1米。2#楼X方向设在2-11轴上,距2-B 轴和2-R轴均为1米;Y方向设在距2-Q轴1米处,距2-1轴和2-22轴均为1米。 (4)内控基准点埋设方法 依据施工前布设控制网基准点将内控点埋设在首层位置。基准点的埋设采用10cm×10cm钢板,钢针刻划十字线,钢板通过锚爪与顶板钢板焊牢。基准点周围严禁堆放杂物,向上每层在相应位置留洞,以便于基准点的竖向投测。 (5)控制网加密和施工放线

施工测量方案

**********工程施工测量方案 **********公司 ****年**月**日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目录 一、测量质量控制 ------------------------------------------ 1 二、测量质量标准 ------------------------------------------ 1 三、技术准备工作 ------------------------------------------ 1 四、平面控制网的建立 -------------------------------------- 3 五、高程控制网的建立 -------------------------------------- 4 六、测量仪器管理 ------------------------------------------ 4

施工测量方案 一、测量质量控制 1、进场后依据给出的坐标点,在现场设立导线控制点,然后通过全站仪将轴线交点投测,再使用经纬仪转动角度布设轴线加密控制网进行定位。为保证顺利放线,轴线控制点要与全站仪投测的轴网互相校核。 2、依据给定的高程点定出本工程的高程控制点。轴线及高程控制网建立完成后,请监理验线,合格后作为下一道工序的放线依据。用全站仪投测,数据由测量组依据图纸进行计算,结论在规范允许误差内进行放线施工,保证施工质量。 3、控制测量放线的要求是:“快、准、严、高”即放线快、点线准、要求严、标准高。 二、测量质量标准 1、根据业主的要求、设计图纸和测量规程的规定,使工程的定位准确,相互间几何尺寸正确,满足顺利施工的需要,达到合同规定的各项质量目标。 2、本工程场区平面控制网采用一级导线网,测设精度:测角中误差±5"边长相应误差1/40000;建筑物平面图控制网测设要求采用二级平面控制网测设精度:测角中误差±12",边长相应误差 1/15000。高程控制网采用三等水准要求进行测设,水准闭合差±4mm。基础放线总长允许误差±15mm。轴线竖向投测允许误差3mm。 三、技术准备工作 1、技术准备 1.1、进入现场的测量器具要有在计量检定周期的审定; 1.2、校核定位桩,红线桩,水准点;

项目施工测量方案(00001)

施工测量方案 一、编制依据 1 、由北京中鼎纪元设计公司设计的鄂尔多斯市东胜康巴什新区神华康城C5 地块83# 、87# 、89# 楼图纸。 2 、《鄂尔多斯市东胜康巴什新区神华康城C5 地块83# 、87# 、89# 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3 、土建工程施工涉及的有效国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和规程:《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93 )《建筑施工测量手册》 二、工程概况 工程概况:本标段工程由C5 地块83# 、87# 、89#组成,分别为 6943m 2、7144 m 2、5062 m 2,层数为9 层、11 层、16 层。 三、控制点的布置及施测 1 、从场地的实际情况看,场地局部位置较宽敞,故对布设控制点无影响,根据根据设计院提供的总平面图内坐标点形成四边形进行控制,将控制点引测至场内,南北向控制点集中布设在南北侧围档上,东西向控制点布设在东侧昨时房屋墙上,西侧设复核控点布置在西侧围栏上。 2 、控制点的布设要求通视,采用正倒镜分中法投测轴线时或后视时均在观测范围之内。 3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对楼层进行网状控制,设置控制轴线1 轴,A 轴为控制轴线。 4 、高程控制点数据: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引测高程控制点向拟建建筑物四周引测固定高程控制点,东侧两个,南侧一个,距离基坑至少5m ,埋于土层0.5m 以下或设于周围相对固定的建筑物上。 5 、控制点放样采用极坐标法,为便于复测,控制点的布置均成直线型。

6 、水准点按四等水准测量要求施测。 7、所有控制点必须设专人保护,定期巡视,并且每月复核一次,使用前必须进行校核。 四.轴线及各控制线的放样 地面控制点布设完后,转角处线采用2〃级电子经纬仪进行复测。各控制线间距离采用全站仪检测,经校核无误后进行施测,各工艺施测程序见第五项(轴线及高程点放样程序)。 4.1 基础施工轴线控制,直接采用基坑外控制桩两点通视直线投测法,向基础平台投测轴线(采用三点成一线及转直角复测),再按投测控制线引放其它细部施工控制线,且每次控制轴线的放样必须独立施测两次,经校核无误后方可使用。 4.2 基础施工(即± 0.000 以下)采用悬吊钢尺法将标高导人护坡桩上,且基坑四周不低于4 点(83#楼因长度较长,应不少于6 点),校核无误后方可引测其它控制标高点,必须两点以上后视且两后视点标高差在规定范围之内。 4.3 ± 0.000 以上施工,采用正倒镜分中法投测其它细部轴线。 4.4 ± 0.000 以上高程传递,采用钢尺直接丈量法,若竖直方向有突出部分,不便于拉尺时,也同样采用悬吊钢尺法。每层高度上至少设两个以上水准点,两次导入误差必须符合规范要求,否则独立施测两次。每层均采用首层统一高程点向上传递,不得逐层向上丈量,且层层校核。± 0.000 以上结构采用横向多次砼浇筑施工,在固定的竖向钢筋上抄测结构0.500mm 控制点,以供结构施工标高控制,且必须校核无误。 4.5 各层平面放出的细部小线,特别是剪力墙的控制线必须校核无误,以便检查结构浇筑质量和以后的进一步施工。 4.6 二次结构施工以原有控制轴线为准,引放其它墙体、门窗洞口尺寸。外窗洞口,采用经纬仪投测,以贯通控制线于外立面上,窗洞口标高的各层50

工程测量专项施工方案(DOC)

目录 第一章编制根据 (2) 第二章工程概况 (2) 第三章项目测量工作的重要性 (3) 第四章测量程序 (3) 第一节本工程施工测设的特点 (4) 第二节施工测量的准备 (4) 第三节工程定位 (5) 第四节平面控制网测设 (5) 第五节高程控制网的布设 (7) 第五章基础测量 (7) 第六章主体结构施工测量 (8) 第一节平面控制网的测设 (8) 第二节垂直度控制 (9) 第三节标高控制: (9) 第四节标高传递注意事项 (9) 第七章工程重要部位的测量控制方法 (9) 第一节建筑物大角垂直度的控制 (9) 第二节墙、柱施工精度测量控制方法 (10) 第三节电梯井施工测量控制方法 (10) 第八章竣工测量与变形观测 (10) 第一节建筑物自身的沉降观测 (10) 第九章测量复核措施及资料的整理 (12) 第十章施工测量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12) 第一节主要仪器的配备情况 (12) 第二节施工测量管理人员组成 (13) 第三节仪器保养和使用制度 (13) 第四节测量管理制度 (14)

第一章编制根据 1、规划局和建设单位提供的坐标控制点和水准控制点; 2、本工程设计施工图;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4、《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 5、《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1) 7、《工程测量基本术语标准(GB/T50228-96)》 第二章工程概况 1、 XXXX工程,位于XXXX地。 本工程由4栋小高层、2栋多层和一层地下车库组成,总建筑面积共约35138.1m2,其中14#楼9层(-1+9+1F)建筑面积为8585.8 m2,15#、22#和24#楼11层(-1+11+1F)建筑面积均为3763.6㎡,23#楼5层(-1+5+1F)建筑面积为2278.7 m2,24#楼5层(-1+5+1F)建筑面积为3436.0㎡。最大建筑物高度15#、22#、24#楼均为36.35m。基础形式均为独立基础加墙下条基,结构形式为框—剪结构和框架结构。一层地下车库及一层商业用房建均为一体独栋建筑面积9546.8 m2。地下车库为框剪结构、外围为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 2、本工程各栋楼标高

测量施工技术方案

测量施工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核:

目录 一、编制依据 (2) 二、工程概况 (2) 三、施工准备 (2) 1. 人员配备 (3) 2. 测量设备的配备 (3) 3. 了解设计意图,认真熟悉与审核图纸 (4) 四、施工控制测量 (4) 五、大桥高程控制测量 (4) 六、桥梁施工放样 (5) 1. 孔桩定位测量 (5) 2. 承台测量控制 (5) 3. 墩身测量控制 (6) 4. 盖梁测量控制 (6) 5. 桥梁支座及支座垫石施工定位放线 (6) 6. 支座垫石及支座顶面标高控制 (6) 七、何家坪特大桥主墩施工定位测量 (6) 1.承台基坑开挖放样 (6) 2. 主塔施工测量 (7) 3. 主梁施工测量控制 (7) 4. 主梁中轴线测量控制 (8) 5. 现浇段施工测量控制 (8) 八、主桥桥塔施工过程中的变形测量 (9) 九、路基施工测量控制 (10) 十、竣工测量 (11) 十一、施工测量的质量保证措施 (12)

巫奉高速A10合同段施工测量实施方案 一、编制依据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 F80/1-2004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二、工程概况 本合同段是国家重点公路杭州至兰州线重庆巫山至奉节段中的一段,本合同段路线总体走向由东向西,起点位于重庆巫山县两坪乡溪沟村何家坪附近,经枞树坪、老屋里、丁家咀,止于重庆巫山县龙井乡桂花村岳家岭隧道进口附近,起讫桩号为K22+500~YK24+907(ZK24+924),路线全长2.407km。其中桥梁共5座(特大桥1座,大桥4座)总长1865.52m。路基主线左线路基分四段,总长846.86m;右线路基分五段,总长549.48m; 本合同段平曲线有2个,竖曲线有3个。主线整体式路基宽度24.5m,行车道宽2×(2×3.75m),中间带宽3.0 m。主线分离式路基宽度12.25m,行车道宽2×3.75m。 本合同段中何家坪特大桥主桥为(58+84+180)m三跨一联独塔双索面预应力混凝土边主梁斜拉桥。桥址区属构造溶蚀、剥蚀深切谷地斜坡地貌区,地表为缓陡相间的折线型斜坡。主塔为花瓶型,由塔座、塔墩、下塔柱、中塔柱、上塔柱、上横梁、中横梁、下横梁组成,塔顶高程为481.214m,承台以上塔柱总高151.2m塔柱采用空心矩形截面,顺桥向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