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学习对教师的要求心得体会

探究性学习对教师的要求心得体会
探究性学习对教师的要求心得体会

探究性学习对教师的要求心得体会

赵天浩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校教育最重要的目的是帮助每一个学生获得最好的智力发展。对于教学而言,作为结果的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了解获得知识的过程。应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智力思考,让他们进行自己的探究活动。“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发展而教”已成为教学的根本出发点。这种主体性教学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和需要出发,最大限度地适应学生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地、独立地、创造性地学习。“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通过尝试、体验、实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学习活动。它是着眼于发挥学生的潜能,着眼于发挥学生的个性的教学。探究性学习注重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了学生的体验实践,更注重了学习方法的掌握和主体精神的培养,是在“为学生发展而教”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新课堂教学模式,较好地体现了主体性教学思想。因此,它不仅能促进学生主体发展,而且也能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主要方式。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途径。现在教育理论摒弃在教学中只注重结论不注重过程,要求在数学教学中把得到结论的全部思维过程展现出来,并在这全

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参与意识,使学生不但学到知识而且提高能力。课堂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学生的参与情况,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这是现代数学教学的趋势。为此,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应充分让学生"动"起来。这个

“动”并不仅仅在于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还在于课堂形式以及教师的教学方式都应当为学生的参与和探究性学习而不断变化,正因为这样,数学课堂对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探究性学习对教师的要求

(一)作为数学教师要明确自己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一个教育者。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是组织者、点播者,因此学生的参与意识与我们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和对学生的培养有着直接的关系,现在的教师不能仅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者,因严守“师道尊严”的观念而无法摆脱“教”为中心的思想,与学生在心理上有一定的距离。相反,应是一个明智的辅导员,在不同的时间情况下,扮演不同的角色,可以是示范者、评论者、欣赏者也可以是顾问和朋友,传统的课堂,教师是绝对的“教”者,学生是绝对的“学”者,课堂上学生参与活动机会少,大部分时间处于被动状态,学生的主动性很难发挥,忽视了作为共同活动体的交互作用和创生能力。而《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数学学习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因而课堂上只有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才会认真学、主动学,才会真正进入乐学境界,变

“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培养学生的创新欲。

根据《课标》精神,教师是“用教科书”,而不是“教教科书”更不是对教材的亦步亦趋,教师要力争做到“用好教材”、“超越教材”。新的教科书有的章节如果创造性地使用,会提高教学的开放性、探索性,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为学生创造自由发挥的有效空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上《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这一节时,我打破传统的讲、练、评的框框,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性学习,自已编写题目,课堂上小组讨论、交流、展示。学生在课前参与和课堂讨论的积极性都非常高,编题时,学生善于思考、分析、变通、独创。提出的问题有创新的见解,具有创新意识、敏锐的洞察力。

(三)创造轻松的课堂学习环境

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较适宜的“气候”和“土壤”。在数学教学中,应转变过去提倡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并重的模式,实现由“教”向“学”过渡,创造适宜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活跃的课堂气氛,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心理学家指出:人在情绪低落的时候,想象力只有平时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少。因此只有在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能以宽容友好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师生之间应

该建立亲和的对话平台,沟通对话渠道,让学生觉得老师不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垄断者,更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一锤定音,而是可以和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可以聆听学生的见解,并能适时的给以赞同表扬或指正他们的观点。学生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不应该仅仅是学习活动的接受者,而应该充分体现主体地位的作用,积极参与到一个新知识的思维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爱因斯坦说过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首先在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的给以启发,教学生如何去动脑,如何去思考,但不是在教师的思维圈子中顺着教师的思路走。如不这样,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就会妨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削弱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引发学生开动脑筋在新旧知识的联结处想;在知识的疑难处想;在.思维干扰处想。对于学生思维的结果,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说出计算的原理;说出概念的形成;说出公式的推导;说出解题的思路。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对学生中独特的想法不要轻易的否定,鼓励学生标新立异。这样每个学生都能深刻理解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使学生不仅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达到思有源、思有序、思有获、思有创的目的,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创设探究学习氛围,使学生的自主参与探究性学习

数学课堂教学必须是学生自主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的教学,它不能离开学生仅仅热衷于灌输现成的结论性知识的教学,而是通过“分析、分类、传达、实验、解释、数学推理、测量、观察、预测”[3]程序,从而达到发展自己的目的。我们在学习二次函数y=ax2+bx+c利用图像判断a, b ,c,△和其他一些代数式的值的符号时,通过画图、比较、归纳得出判断c的符号方法后,教师在黒板上写上:y=2x2-x,y=2x2+x,y=-2x2+x,y=-2x2-x这四个二次函数并说:“请同学们寻找出一种比较简便的方法来判断b 的符号。”学生热情高涨,纷纷画出草图,课堂充满活力,学生学习激情被激发起来。教师巡视时发现,有一个学习小组的四个学生画了一张纸的二次函数草图,不停地摆弄着这些图形:“用左手来判断行吗?”他们对画出的草图逐个用手去比划后说:“将左手放平,大拇指与其余四指垂直,大拇指指向直角坐标原点,四指指向抛物线开口方向,手背向人时b>0;手心向人时,b<0。”我请这个学习小组的一位同学上讲台来介绍探索的过程和判断b 的符号的方法,受到学生热烈的欢迎。在接下来的相互交流中,该小组学生为了表现自己,进行耐心地解说,帮助其他同学掌握他们发现的结论,学生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发展欲。课堂充满了学生的热情而不只是教师的热情。在确认这种方法后,他们把这个共同探究的成果取名为“左手法则”,积极主动去寻找有关习题进行巩固和编制习题。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整个人沉醉于学习之中,是知识的发现者,也是知识的应用者,他们对于获得

的知识记忆深刻,也会自觉地复习或讨论已往知识,为进一步探索、学习作准备。知识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中获得和巩固。

(五)教师要学会反思

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

要求教师学会反思,即强调教师从反思入手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教师在自我进修、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用教育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促进自身能力的发展。

对于教师来说,反思是一个积极的思维活动过程,同时也是积极的行为改进过程;让教师自己承担起学习和能力提高的责任,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具有学习的主动权和自主权。这又是一个不断的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激励、自我强化的过程。

反思是教师成长和自我发展的基础,教师从经验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这正是反思的理论支点。教师从自己的实际教育教学活动出发,发现分析其中的问题,并通过教师之间的合作讨论来探索改进教育教学的途径。这是充分发挥了教师自我导向学习和自主改革教学的积极性的有效途径

二、探究性学习对学生的要求

(一)学生要积极参与探究性学习

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是自主探究性学习最主要的特征。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没有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自主探究性教学主张教师必须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尽可能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始终鼓励学生自主地操作、尝试、交流、讨论、质疑、解惑、获取,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做的过程放给学生。尽可能多给予学生自主地、创造地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形成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

(二)探究性学习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探究学习不仅需要一定的知识为基础,而且要求学习者

.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