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系列课件之大气组成及各成分的作用
合集下载
高一地理必修一地球上的大气(人教版)课件

热成层
位于中间层之上,该层的气温 随高度升高而迅速升高。
大气层与地球生命的关系
提供氧气
大气中的氧气是人类和生物呼 吸所必需的。
调节温度
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如水汽、二 氧化碳等能够吸收和重新辐射 热量,调节地球表面的温度。
保护作用
大气中的臭氧层能够吸收紫外 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 外线的伤害。
提供水汽
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
01
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污染物等成分对大气的热力状况产
生影响。
大气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
02
大气的热力状况、气候变化等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重要影
响,制约着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人类活动对大气的改善
03
通过采取节能减排、发展可再生能源等措施,人类可以改善大
气的热力状况,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
水汽
大气中水汽的含量虽然很 少,但它是天气变化的重 要因素。
气溶胶粒子
包括固体和液体粒子,如 烟、雾、尘等。
大气的垂直分层
01
02
03
04
对流层
贴近地面的最低层,是大气的 最活跃层,天气现象几乎都发
生在此层。
平流层
位于对流层之上,该层的气流 比较平稳,几乎没有上下对流
。
中间层
位于平流层之上,该层的气温 随高度升高而迅速降低。
高一地理必修一地球上的大气(人教版)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 大气的热力状况 • 气压系统和风 • 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 人类活动对大气的的影响 • 专题研究:全球气候变化
01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大气的组成
01
02
03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ppt课件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一、大气的组成
1 大气的组成成分及作用
【思考】 1.低层大气的主要组成成分? 2.什么是干洁空气? 3.干洁空气的成分及其与生活的关系? 4.水汽和杂质的时空分布规律?
一、大气的组成
1 大气的组成成分及作用
组成成分
作用
氮气 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干 洁
氧气
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参与有机物的燃烧、腐败和分解过程
探究三 乘机注意事项,认识高层大气
作为中国机长,请结合“大气垂直 分层示意图”及电影情节③,探究飞机 在起飞、巡航、下降过程中需注意的事 项,并分析原因?
电影情节③
课堂小结
大气 的组 成与 垂直 分层
大气的 组成
大气的 垂直分层
干洁空气 水汽 杂质
高层大气 平流层 对流层
作用
温度变化 特 运动状况 点 天气现象
空间分布:陆地>海上 城市>乡村
时间分布:冬季>夏季
水汽和杂质因时因地而异
一、大气的组成
2 人类活动对大气组成成分的影响
材料一:2016年4月20日,新华社在人民网发表了题为 《青藏高原冰川持续融化消退》的文章。文章说在过 去约30年间,青藏高原及其相邻地区的冰川面积由5.3 万平方千米缩减至4.5万平方千米,退缩了15%。
高
[问题驱动1]为什么在飞机起飞前,空乘人员要提醒
层 大
乘客关闭信号设备?
气
[问题驱动2]飞机和手机接收的信号来自哪个大气层? 50-55km
[问题驱动3]高层大气在哪里?
0
[问题驱动4]高层大气的温度是怎么变化的?
[问题驱动5]高层大气中有哪些景观?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一、大气的组成
1 大气的组成成分及作用
【思考】 1.低层大气的主要组成成分? 2.什么是干洁空气? 3.干洁空气的成分及其与生活的关系? 4.水汽和杂质的时空分布规律?
一、大气的组成
1 大气的组成成分及作用
组成成分
作用
氮气 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干 洁
氧气
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参与有机物的燃烧、腐败和分解过程
探究三 乘机注意事项,认识高层大气
作为中国机长,请结合“大气垂直 分层示意图”及电影情节③,探究飞机 在起飞、巡航、下降过程中需注意的事 项,并分析原因?
电影情节③
课堂小结
大气 的组 成与 垂直 分层
大气的 组成
大气的 垂直分层
干洁空气 水汽 杂质
高层大气 平流层 对流层
作用
温度变化 特 运动状况 点 天气现象
空间分布:陆地>海上 城市>乡村
时间分布:冬季>夏季
水汽和杂质因时因地而异
一、大气的组成
2 人类活动对大气组成成分的影响
材料一:2016年4月20日,新华社在人民网发表了题为 《青藏高原冰川持续融化消退》的文章。文章说在过 去约30年间,青藏高原及其相邻地区的冰川面积由5.3 万平方千米缩减至4.5万平方千米,退缩了15%。
高
[问题驱动1]为什么在飞机起飞前,空乘人员要提醒
层 大
乘客关闭信号设备?
气
[问题驱动2]飞机和手机接收的信号来自哪个大气层? 50-55km
[问题驱动3]高层大气在哪里?
0
[问题驱动4]高层大气的温度是怎么变化的?
[问题驱动5]高层大气中有哪些景观?
高中新教材地理课件必修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常见天气系统类型及特点
锋面系统
冷、暖气团相遇时,其交界面称为锋面,由锋面产生的天气系统称为锋面系统。 根据冷、暖气团的主次地位不同,分为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三类。锋面系统常 带来降水、大风等天气。
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
气旋是中心气压比四周低的水平旋涡,反气旋是中心气压比四周高的水平旋涡。 气旋常出现阴雨天气,反气旋是晴朗天气。在北半球,气旋区域内空气作逆时针 方向流动,反气旋区域内空气作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则相反。
太阳辐射的能量分布不均,导致地球不同纬 度地区的气候差异和季节变化。
地面辐射与大气辐射原理
地面辐射是指地球表面向外发射 的电磁辐射,其波长和强度受地 表温度、发射率和大气状况的影
响。
大气辐射是指大气层内各种气体 分子和微粒向外发射的电磁辐射
,包括长波辐射和短波辐射。
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之间存在复 杂的相互作用,如地面辐射被大 气吸收后再向各个方向发射,形
高中新教材地理课件必修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汇报人:XX 20XX-01-20
目录
• 大气组成与性质 • 大气热力作用原理及应用 • 大气运动基本规律与现象解释 • 气候变化趋势、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 • 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影响及治理措施
01
大气组成与性质
大气主要成分及作用
氧
约占21%,是维持生命活动所必 需的元素。
城市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汽车尾 气排放成为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 一。
建筑施工扬尘
城市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扬尘, 对大气环境造成一定污染。
治理大气污染策略和措施
工业污染治理
加强工业污染治理,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和设 备,减少工业废气排放。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人教版地理必修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PPT(23页)

特点: •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 (-6°C)/1000M
高度(千米)
0
对流层
-100 -50 0 50 100 温度(℃)
对流层的厚度:
随纬度变化
高纬度地区: 8—9千米 中纬度地区:10—12千米
低纬度地区: 17—18千米
随季节变化
夏季较厚 冬季较薄
对流层
最有利于逆温发生的条件是平静而晴朗的夜晚 日出前后的逆温层最厚,日出后地面温度升高,逆温层慢慢消失 夏季夜短,逆温层较薄,消失较快;冬季夜长,逆温层较厚,消失较慢
2、平流逆温:
• 伦敦多雾的原因分析。
当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却的地面、水面或气层之上时,底层空
气因受下垫面的影响而迅速降温,上层空气因距离较远,降温
对流层
• 特点:
•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对流运动显著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平流层
平流层
臭氧层
特点: • 气温随高度增高。
——该层大气主要靠臭氧吸收大量紫外线而增温。
平流运动为主
——上热下冷,大气稳定,不易形成对流,以平 流运动为主,利于飞行
高层大气
电
离
高层大气
层
特点: 气压很低,密度很小。
——2000~3000千米的高空为地球大气的上界。
较慢,于是产生逆温。逆温的强弱,主要由暖空气和地面的温
差决定。温差越大,逆温越强。冬半年,在中纬度的沿海地区,
因为那里海陆的温差显著,当海上暖空气流到大陆上时,常常
出现平流逆温。
• 暖空气平流到冷的地面或冷的水面上,会发生接触 冷却的作用,越近地面降温越多。
暖空气 较冷空气
——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 (-6°C)/1000M
高度(千米)
0
对流层
-100 -50 0 50 100 温度(℃)
对流层的厚度:
随纬度变化
高纬度地区: 8—9千米 中纬度地区:10—12千米
低纬度地区: 17—18千米
随季节变化
夏季较厚 冬季较薄
对流层
最有利于逆温发生的条件是平静而晴朗的夜晚 日出前后的逆温层最厚,日出后地面温度升高,逆温层慢慢消失 夏季夜短,逆温层较薄,消失较快;冬季夜长,逆温层较厚,消失较慢
2、平流逆温:
• 伦敦多雾的原因分析。
当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却的地面、水面或气层之上时,底层空
气因受下垫面的影响而迅速降温,上层空气因距离较远,降温
对流层
• 特点:
•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对流运动显著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平流层
平流层
臭氧层
特点: • 气温随高度增高。
——该层大气主要靠臭氧吸收大量紫外线而增温。
平流运动为主
——上热下冷,大气稳定,不易形成对流,以平 流运动为主,利于飞行
高层大气
电
离
高层大气
层
特点: 气压很低,密度很小。
——2000~3000千米的高空为地球大气的上界。
较慢,于是产生逆温。逆温的强弱,主要由暖空气和地面的温
差决定。温差越大,逆温越强。冬半年,在中纬度的沿海地区,
因为那里海陆的温差显著,当海上暖空气流到大陆上时,常常
出现平流逆温。
• 暖空气平流到冷的地面或冷的水面上,会发生接触 冷却的作用,越近地面降温越多。
暖空气 较冷空气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讲述课件

VS
保护措施
为了保护臭氧层,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包括减少使用氟利昂等ODS物质、控制 工业排放、加强国际合作等。同时,需要 加强公众宣传,提高人们对臭氧层保护的 意识。
CHAPTER 05
电离层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电离层是指从对流层顶部延伸至500公里高度以上的大气层,该区域内的气体分子受到太阳辐射和宇 宙线的作用,被电离成自由电子层内产生的气象现象包括云、雨、雪、雾等。其中,云和降水是影响我们 日常生活的主要气象现象。
影响
对流层内的气象现象对人类生活和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例如,降水为地球 提供水资源,但过多的降水可能导致洪涝等灾害。
对流层内主要活动
01
02
03
空气上升
在对流层内,暖空气上升 至较冷的环境,形成云和 降水。
主要成分及其作用
主要成分:氮、氧、氩是大气的主要成 分,其中氮约占78%,氧约占21%,氩 及其他气体约占1%。
氩气:对红外线和紫外线有吸取作用, 可保护地球表面的生物免受宇宙射线的 伤害。
氮气:是植物生长的重要氮源,同时也 是合成许多有机物的原料。
作用
氧气:为生物呼吸提供必要的氧气,同 时也是燃烧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 层讲述课件
目 录
• 大气的基本概念与组成 • 对流层 • 平流层 • 臭氧层 • 电离层
CHAPTER 01
大气的基本概念与组成
大气的定义与性质
大气的定义
大气是指地球表面上的气体圈, 主要由氮、氧、氩、二氧化碳等 组成。
大气的性质
大气具有温度、压力、密度、折 射率等物理性质,以及化学组成 和成分比例等化学性质。
平流层内主要活动
高一地理大气环境5(与“大气”有关优秀PPT文档)

第9页,共10页。
5、为什么晴朗的正午天空呈蓝色? 因为波长较短的蓝色光容易被散射。
6、在晚秋至早春,为什么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第1页,共10页。
一.大气的组成成分及其作用
干洁空气——N2 、O2、CO2、O3等
吸收紫外线,被誉为地 球生命的保护伞
水汽——产生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 固体杂质——充当凝结核作用
成云致雨的 必要条件
第2页,共10页。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云层越厚,云量越多,反射越强。
1.划分依据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9、要想夜晚气温较高,则白天和晚上的天气应各怎样? 纬度低→太阳高度大→经过的大气路程短→大气削弱少,且光能集中→得到的太阳辐射强。
第3页,共10页。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1、对高流度层每增气加温1随00高米度,气的温增降加低而0递.6℃减;,即递0.减6 ℃率/为100多米少?
2、假如我们在泰山脚下测得某时气温为15℃,我们知道6泰山的高度为
天空呈蔚蓝色,日出前、日落后可视物及在没有太阳直射的地 方能看清物体,都是因为散射的缘故。
吸收作用、反射作用、散射作用哪些具有选择性?
第6页,共10页。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来自太阳 辐射短波辐射,其余均为 长波辐射
射向宇宙空间
大气反射 散射
地 面 吸 收
大
气
大
辐 大气吸收 射
气 吸 收
大气逆辐射
大气上界
——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
——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
2.大气的垂直分布 O3—— 吸收紫外线,CO2、H2O ——吸收红外线。
人造烟幕能增强大气逆辐射,加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天空呈蔚蓝色,日出前、日落后可视物及在没有太阳直射的地方能看清物体,都是因为散射的缘故。
5、为什么晴朗的正午天空呈蓝色? 因为波长较短的蓝色光容易被散射。
6、在晚秋至早春,为什么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第1页,共10页。
一.大气的组成成分及其作用
干洁空气——N2 、O2、CO2、O3等
吸收紫外线,被誉为地 球生命的保护伞
水汽——产生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 固体杂质——充当凝结核作用
成云致雨的 必要条件
第2页,共10页。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云层越厚,云量越多,反射越强。
1.划分依据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9、要想夜晚气温较高,则白天和晚上的天气应各怎样? 纬度低→太阳高度大→经过的大气路程短→大气削弱少,且光能集中→得到的太阳辐射强。
第3页,共10页。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1、对高流度层每增气加温1随00高米度,气的温增降加低而0递.6℃减;,即递0.减6 ℃率/为100多米少?
2、假如我们在泰山脚下测得某时气温为15℃,我们知道6泰山的高度为
天空呈蔚蓝色,日出前、日落后可视物及在没有太阳直射的地 方能看清物体,都是因为散射的缘故。
吸收作用、反射作用、散射作用哪些具有选择性?
第6页,共10页。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来自太阳 辐射短波辐射,其余均为 长波辐射
射向宇宙空间
大气反射 散射
地 面 吸 收
大
气
大
辐 大气吸收 射
气 吸 收
大气逆辐射
大气上界
——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
——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
2.大气的垂直分布 O3—— 吸收紫外线,CO2、H2O ——吸收红外线。
人造烟幕能增强大气逆辐射,加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天空呈蔚蓝色,日出前、日落后可视物及在没有太阳直射的地方能看清物体,都是因为散射的缘故。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ppt课件

辐射名称
辐射类型
大气辐射
长波辐射
大气逆辐射
④
__________ 长波辐射
辐射方向 射向宇宙空间
射向地面
作用
大__气__逆__辐__射__在一定 程度上补偿了地面 辐射损失的热量, 对地面起到了 _____保__温___作用
[易混易错·理一理]
1.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大气吸收的热量主要为长波辐射,对 短波辐射吸收很少。因此,地面长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热量主要的、直接的来源。 2.青藏高原所处的纬度较低,海拔较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大气对太阳辐射 的削弱作用弱,因此太阳辐射强。但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热量的能力小,通过大气逆辐射 返还地面的热量少,造成青藏高原地表热量散失多,温度较低。 3.大气逆辐射白天比晚上强 大气逆辐射在白天和夜晚都存在,而且白天比晚上还要强烈,最强时为大气温度最高时, 即午后2时(14时)左右。
分子散射(有选择性)
的黄昏,天空仍然明亮
___吸__收_____
对流层大气中的水 汽和二氧化碳等
平流层大气中的臭 氧
水汽和二氧化碳等主要吸 平流层中的气温随高度
收___红__外__线___
的增加而上升;地面生
臭氧主要吸收
物免遭过多紫外线的侵
_____紫__外__线_(有选择性) 害
2.大气的受热过程
行轨道所在的大气层( )
A.气温在-50 ℃到20 ℃之间
B.气温随高度增加平稳下降
C.最低气温约为-80 ℃
D.最高气温约为40 ℃
核心精讲] .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
2.大气的垂直分层
[训练突破] 角度 大气的垂直分层 无动力翼装飞行是指运动员穿戴着拥有双翼的飞行服装和降落伞设备,从飞机、热气球、悬崖绝壁、高 楼大厦等高处一跃而下,用肢体动作来掌控滑翔方向,用身体进行无动力空中飞行的运动,在到达安全极 限的高度后,打开降落伞平稳着陆。无动力翼装飞行进入理想飞行状态后,飞行时速通常可达到200千米/ 时,翼装飞行的滑翔比约3∶1,即在每下降1米的同时前进约3米。据此完成1~2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课件

C.二氧化碳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D.臭氧能大量吸收红外线
(3)在大气成分中,既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又对地面
具有保温作用的是( C )
A.氮
B.臭氧
C.二氧化碳 D.氧
解析:第(1)题,臭氧能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 多紫外线伤害,主要分布于平流层。第(2)题,干洁空气由氮、 氧、二氧化碳、臭氧等组成。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的重要原料,对地面有保温作用;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光线中 的紫外线;水汽和杂质的含量很少,却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同时也会影响地面和大气的温度。第(3)题,二氧化碳既是植 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又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杂质 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
材料一 据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统计,2018年2月下旬,北 冰洋的冰层面积降至有记录以来的历史最低点,比正常值少 了约10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减少了一个埃及的面积。一些科 学家认为,人们可能低估了全球变暖的趋势。
材料二 美国环保局发现,臭氧总量每耗减1%,地面紫外线 会增加1.5%—2%。他们预测,如果氯氟碳化物等消耗臭氧的 物质的生产和消费不加限制,到2075年,地球臭氧总量将比 1985年再耗减25%。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目标素养
1.运用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分析大气不同层次的特点、成因 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综合思维 2.观察天气变化,体验大气组成对天气变化的影响,培养地理 实践力 3.通过对大气组成的学习,认识大气的物质组成以及人类活动 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树立人地协调观
知识概览
一、大气的组成 1.低层大气组成
A.约占干洁空气成分的99%
B.占大气成分的99%
C.是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 D.在其他天体上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