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籽粒氮磷钾含量
主要农作物吸收养分的数量和比例

主要农作物吸收养分的数量和比例作物养分吸收量在有的资料中也称为作物养分需要量或消耗量,是指每生产100千克主产品(如籽粒、块茎、块根、果实等)作物吸收的养分千克数。
一般由地上部茎叶和籽粒产量,乘以其中的氮、磷、钾养分含量得出。
作物成熟后大部分氮、磷养分集中在籽粒中,而80%以上的钾集中在秸秆中。
地下部分(根)的数量和养分含量往往没有计算在内(甘薯等除外)。
养分的表示方法,氮均以元素氮(N)表示,而磷、钾则有不同。
在多数资料中,磷、钾以氧化物(P2O5和K2O)表示,而近年的资料中也有以元素磷、钾(P和K)表示的。
这一点要请读者注意,不同来源的资料,为了相互比较或平均,有时需要进行换算。
换算的系数为:P2O5x0.436=PPx2.29=P2O5K2Ox0.83=KKx1.20=K2O作物吸收养分的数量因作物种类不同而不同。
同一种作物,不同品种间吸收养分也有差异。
养分的吸收量还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如土壤、施肥、灌溉等。
同一种作物同一种养分的吸收量,因外界条件不同,相差可达一倍以上。
形成100千克主产品吸收氮、磷、钾的大致数量(千克) 作物收获物氮(N)磷(P2O5)钾(K2O)水稻籽粒(风干重)1.60~2.600.80~1.301.80~3.20 小麦籽粒(风干重)2.80~3.201.00~1.302.00~4.00 春玉米籽粒(风干重)3.50~4.001.20~1.404.50~5.50夏玉米籽粒(风干重)2.50~2.701.10~1.403.20~3.80甘薯薯块(鲜重)0.35~0.420.15~0.180.55~0.62马铃薯薯块(鲜重)0.35~0.550.20~0.221.06~1.20 甘蔗茎(鲜重)1.60~2.300.80~1.502.00~2.70甜菜块根(鲜重)0.40~0.450.14~0.160.55~0.60棉花皮棉7.00~8.004.00~6.007.00~15.00黄麻秆(风干重)1.50~2.500.65~0.953.80~4.80油菜籽粒(风干重)6.80~7.802.40~2.605.50~7.00 大豆籽粒(风干重)5.00~5.551.50~1.802.00~2.50 花生荚果(风干重)4.00~6.400.90~1.102.00~3.40 烟草叶(干重)2.40~3.401.20~1.604.80~5.80茶叶(鲜重)1.20~1.400.20~0.230.33~0.43桑叶(鲜重)1.70~2.100.70~0.850.90~1.22温州蜜柑果实(鲜重)0.600.110.40桃(白凤)果实(鲜重)0.480.200.76梨(20世纪)果实(鲜重)0.470.230.48苹果(国光)果实(鲜重)0.300.080.32葡萄(玫瑰香)果实(鲜重)0.600.300.72大白菜叶球(鲜重)0.190.090.34甘兰叶球(鲜重)0.300.100.22菠菜叶(鲜重)0.250.080.53芹菜茎叶(鲜重)0.200.090.39番茄果实(鲜重)0.350.090.39茄子果实(鲜重)0.320.090.45甜椒果实(鲜重)0.520.110.64黄瓜果实(鲜重)0.270.130.35冬瓜果实(鲜重)0.140.050.21架芸豆荚果(鲜重)1.000.220.59大葱茎叶(鲜重)0.180.060.11大蒜鳞茎(鲜重)0.510.130.18胡萝卜根(鲜重)0.240.080.57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出各类作物吸收氮磷钾养分的一些规律。
玉米整个生育周期关键数据

玉米整个生育周期关键数据、及动态影响一、温度1、在5-10厘米深的土壤中,温度恒定在10-12度时可以播种;温度在25-35度时玉米种最适合发芽;温度在18-20度时最适合苗期生长。
2、日均温度在18度时开始拔节;在20-23度时最适合拔节;温度在低于15度时停止拔节。
3、日均温度在26-27度时玉米开始开花,温度在高于38度和低于18度时会出现雌雄开花不协调,造成秃尖和缺粒。
4、灌浆期要求温度保持在20-24度,温度低于16度时不利于灌浆,温度高于25度时会出现高温逼熟,千粒重降低而减产。
5、土温在20-24度时最适合根的生长,低于4.5度或超过35度要停止生长或生长缓慢。
二、光照玉米属短日照作物,在8-12小时光照条件下可促进生长发育。
在12-14小时光照有抑制作用。
雌穗在蓝、紫、白光下发育快,在红橙光中发育迟缓。
雄穗在绿光中表现极度迟缓。
三、水分抽穗前后15天是玉米的水分临界期需水最多。
在苗期是玉米一生中最抗旱的时期。
玉米的需水规律苗期需水较少,占一生的18%~19%穗期需水较多,占一生的37%~38%花粒期需水最多,占一生的43%~44%抽雄、吐丝期需水强度最大四、养分玉米一生需要的营养是N、P、K分别为3.5公斤、1.7公斤、3.0公斤在前几年专家推荐的施肥比例为N:P:K=1:0.5:0.8现在推荐的施肥比例:N:P:K=1:0.5:1另在禾本科植物中玉米对Zn肥的需求最多五、叶与幼穗分化的关系玉米的器官一、根1、初生根:又叫胚根,种子根。
是玉米出苗后2-3周内吸收养分和水分的重要器官。
2、次生根:又叫地下节根。
当玉米幼苗长出2-3片叶时,在着生第一片完全叶的节间基部开始产生次生根。
一般4-7层,是玉米的主体根系,是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主要器官,还具有固定植株的作用。
3、气生根:又称支持根或地上节根。
玉米在拔节至抽雄前,在靠近地表的茎节上,可自下而上环生出2-3层或更多层支持根。
该根起吸收养分和水分的作用,且防止茎杆倒伏的作用。
常见作物需肥特点及施肥技术

常见作物需肥规律及施肥技术(一)大田作物1、小麦需肥规律:一般每生产100kg小麦籽粒,需吸收纯氮 3.00kg,磷(P205)1.00-1.50kg,钾(K20)2.00-4.00kg,氮、磷、钾比例约为3:1:3。
根据小麦的生长发育规律和营养特点,应重施底肥,一般应占总施肥量的60%-80%,追肥占40%-20%为宜。
施肥技术:1)底肥:小麦的底肥应以农家肥为主,配合施用化肥。
一般每亩施农家肥2000-3000kg 的基础上,再施22-18-8或24-14-7的复混肥40-50kg2)追肥:对于底肥不足,播种比较晚分蘖少的三类麦田,要及早追肥,一般都要采取春肥冬施的措施,结合浇冻水追肥,可在小雪前后施肥,每亩追施28-6-6配方肥20-25kg;对于底肥施的比较足、分蘖多的一、二类麦田,要根据长势及群体情况可在小麦起身、拔节期酌情追肥。
每亩可用28-6-6的配方肥10-15kg,并配合浇水。
3)根外追肥:后期小麦仍需要一定的养分,这时小麦根系己老化,可采取叶面喷肥的方法来给小麦补充养分。
对抽穗到乳熟期如叶色发黄,有脱肥早衰现象的麦田,每亩可以喷施1%的尿素液50升左右,7-10天喷一次,连喷两次。
对于叶色浓绿,有贪青晚熟趋势的麦田,每亩可喷施0.2%浓度的磷酸二氢钾溶液50升,防止干热风,增加粒重。
小麦施肥指标2、玉米需肥规律:每生产100kg玉米约需从土壤中吸收2.22-4.24kg氮,平均量为2.57kg;磷(P2O5)1-1.5kg;钾(K2O)1.52-4.00kg,平均量为2.14千克,产量愈高氮磷钾吸收就愈多。
玉米对氮肥很敏感,在配施农家肥和磷肥的基础上,在每亩施3-10kg尿素的范围内,1kg尿素可增产6-11kg玉米籽粒。
玉米需磷较少,但不能缺,三叶期缺了磷,将导致以后的空秆秃顶。
玉米又是喜锌作物,施用锌肥,增产在15%左右。
施肥技术:玉米施肥原则是以有机肥为基础,重施氮肥、适施磷肥、增施钾肥、配施微肥。
学习内容每形成100kg经济产量吸收氮磷钾的数量

课后练习
4. 除氮、磷、钾三要素需要按比例供应外, 其他营养元素,包括 微量元素也要有针对 性的进行补充,以保证土壤养分的全面协 调供应。
学习内容
不同作物吸收 N、P2O5、
K2O 数量各不相同
学习内容
同一作物的不同生育时期,吸收N、P2O5、K2O 的数量各不相同;同一种作物,不同品种间吸收
养分数量也有差异
学习内容
作物吸收养分的数量还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如 土壤、施肥、灌溉等影响
学习内容
每形成100kg经济产量吸收氮、磷、钾的数量(kg)
0.90~1.10
2.00~3.40
苹果( 果实(鲜重)
0.30
0.08
0.32
国光)
葡萄(玫 果实(鲜重)
0.60
0.30
0.72
瑰香)
大白菜 叶球(鲜重)
0.19
0.09
0.34
胡萝卜
根(鲜重)
0.24
0.08
0.57
学习内容
粮食作物每形成100kg籽粒, 吸收氮(N)、磷(P2O5) 和钾(K2O)的比例大致为
注意!
除氮、磷、钾三要素需要按 比例供应外,其他营养元素 ,包括微量元素,也要有针 对性的进行补充,以保住土 壤养分的全面协调供应。
课后练习
填空题 1.粮食作物每形成100kg籽粒,吸收氮(N)、 磷( P2O5 )和钾(K2O)的比例大致为
3:1:1 。 2.薯类作物对钾的吸收量明显高于氮(是氮的 1.5~2倍),为喜 钾 作物。油料作物需 磷 量 较高。 3.大豆、花生等豆科植物,需要的多数氮素 可由根瘤提供,因而要注意 磷 、 钾 营养 的供应。
学习内容
作物与养分的关系:
玉米氮磷钾最佳施肥量及肥料利用率研究

玉米氮磷钾最佳施肥量及肥料利用率研究陆裕珍;罗大贤;唐正平;杨祖芳;李锦琴;袁剑彪;郭章群【摘要】为龙里县施肥分区和肥料配方提供理论依据,进行了氮磷钾"3414"肥效试验,获得了试验相关参数,即:土壤供肥量N 9.00kg/667 m2,P2O5 3.01 kg/667 m2,K2O 7.49 kg/667 m2;肥料利用率:N 30.71%,P2O5 7.47%,K2O 18.87%,建立玉米氮、磷、钾三要素肥效回归方程,得出当地玉米的最佳施肥量为667 m2施N 10.46 kg,P2O5 7.88 kg,K2O 8.89 kg,在此配方组合下能够获得最佳产量,为560.8kg/667 m2。
【期刊名称】《农技服务》【年(卷),期】2011(028)008【总页数】2页(P1141-1142)【关键词】玉米;“3414”试验;最佳施肥量;肥料利用率【作者】陆裕珍;罗大贤;唐正平;杨祖芳;李锦琴;袁剑彪;郭章群【作者单位】贵州省龙里县农村工作局,贵州龙里551200;贵州省龙里县哪旁乡农业服务中心;贵州省龙里县羊场镇农业服务中心;贵州省龙里县农村工作局,贵州龙里551200;贵州省龙里县洗马镇农业服务中心;贵州省龙里县洗马镇农业服务中心;贵州省龙里县洗马镇农业服务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3通过氮磷钾“3414”肥效试验,探索龙里县玉米作物的最佳施肥量、施肥比例、施肥时期等相关技术指标,以获取土壤供肥能力、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参数,建立玉米配方施肥数学模型,以期为龙里县施肥分区和肥料配方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概况试验地位于龙里县洗马镇牛场村,地理坐标107°05'28.83″E、26°45'22.92″N,海拔1180m,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231mm,年平均气温15.7℃,无霜期280d左右,地块面积3100m2,土壤肥力中上,宜耕性好。
作物栽培

1.颖花根活量:水稻结实期根活量与颖花量的比值称为颖花根活量。
反应抽穗期至成熟期根系对群体质量促进程度的指标。
2.水稻开始发生分蘖的最小叶龄在第四叶期。
主茎叶片与分蘖的同伸关系:即n对n-3的同生关系,当主茎第4/0叶抽出,第1/0叶腋内伸出第一分蘖的第一叶。
3.水稻品种的“三性”感光性、感温性和基本营养生长性。
4.水稻产量构成要素: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与千粒重;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和粒重;玉米产量构成要素: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百粒重。
油菜产量构成因素:单位面积上的角果数、每果粒数、粒重。
5.水稻壮秧的形态特征:叶宽苗健,扁蒲白根,生长整齐,适当秧龄等,6.水稻壮秧的生理特征:光合能力强,碳氮比适中,束缚水含量较高,移栽后发根力和抗逆性强等。
7.高产水稻氮磷钾的吸收比例1:0.45:1.2;7.水稻高产群体质量指标:1 产量形成期较高的光合生产量2 适宜的叶面积指数和较高的总颖花量3 较高的单茎茎鞘重4 较高的粒叶比和良好的叶系配置5 较高的根活量6 茎蘖成穗率较高且穗数适宜。
8.水稻叶龄调控的原则:水稻叶龄调控的总原则是控叶扩库。
其技术上是控制叶的无效生长和低效生长,促进库的形成和生长,达到在控制适宜叶面积指数基础上,提高库和源强度。
以结实期的库和源质量目标为依据,在生长前期,凡有利于增加库而不直接增加结实期叶面积的叶龄期,应予适当促进;凡叶的生长旺于库的生长,或只有叶的生长而无库的分化生长的叶龄期,应予有力控制;在生长中心由叶转向库,叶片生长开始逐渐变小的叶龄期,应予积极促进。
9.水稻晒田的生理生态作用:1.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更新土壤环境,控制与减少无效分蘖发生,促进生长中心从蘖向穗的转移,对培育大穗身份有利;2.调整植株长相,促进根系发育,促进无效分蘖死亡,使叶和节间变短,秆壁变厚,植株抗倒力增加;3.改善植株碳代谢和氮代谢,是茎鞘中同化物储存量增加;4.可提高分蘖成穗率,增加穗粒数和结实率。
玉米和小麦有效施肥的探讨

玉米和小麦有效施肥的探讨作者:刘淑玲来源:《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1年第01期玉米和小麦是黑龙江省重要禾谷类类作物,也是农村粮食生产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玉米和小麦是高产作物,需肥量较大,对中微量元素肥料也很敏感,必须针对其需肥特点合理施肥才能满足它们整个生育期对养分的需要,从而获得最佳经济效益。
1玉米需肥特点玉米在一生中吸收的氮最多,钾次之,磷最少。
每生产100公斤玉米籽粒,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氮2.5~3.0公斤,五氧化二磷1.1~1.4公斤,氧化钾3.2~5.5公斤,其比例为1,0.4:1.3,在不同的生育阶段,玉米对氮磷钾的吸收是不同的。
研究表明,玉米苗期对氮的吸收量较少,只占总氮量的2.14%;拔节孕穗期吸收量最多,占总量的32.20%;抽穗开花期吸收量占总量的18.95%;籽粒形成阶段,吸收量占总量的46.7%。
玉米对磷的吸收,苗期吸收量占总量的1.12%,拔节孕穗期吸收量占总量的45.04%,抽穗受精和籽粒形成阶段,吸收量占总量的53.84%。
2玉米施肥原则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氮肥为主,磷、钾肥为辅;穗肥为主,粒肥为辅。
有机肥、全部磷钾肥和1/3氮肥作基肥施入。
3玉米施肥技术3.1基肥在中等肥力地块一般每公顷用腐熟的有机肥15-30吨、磷酸二铵每公顷用量150~200公斤,结合翻地施入土下。
3.2种肥土壤肥力低,基肥用量少或不施基肥的玉米,施用种肥增产明显。
一般尿素用量为每公顷75-100公斤;磷酸二铵每公顷用量150-250公斤,硫酸钾150公斤或氮、磷复合肥作种肥每公顷用量450公斤。
3.3追肥追肥一般施用尿素,每公顷施用总量100~200公斤。
3.3.1苗肥。
高产田苗肥氮素用量占总追肥量的30%,中产田追肥较多,苗肥占40%,低产田地力基础差,采用重追苗肥,约占60%。
3.3.2穗肥。
一般在大喇叭口期追施。
穗肥氮素用量占总追肥量的50%,中产田占60%,低产田占40%。
玉米需肥规律及科学施肥技术

• 7.2.4 钙素失调症及其防治方法
• 1.钙素失调症 • 玉米植株生长不良, 矮小, 叶缘有时呈白色锯齿状不规则破裂, 茎
顶端呈弯钩状, 新叶尖端及叶片前端叶缘焦枯, 不能正常伸展, 老 叶尖端也出现棕色焦枯, 新根少, 根系短, 呈黄褐色, 缺乏生机。 图7 -4 所示为玉米缺钙症。
• 7.2.6 硫素失调症及其防治方法
• 1.硫素失调症 • 玉米缺硫, 全株黄绿色, 新叶黄于老叶, 叶缘呈紫色, 茎生长受阻
, 开花迟, 结果或结荚少。 图7 -6 所示为玉米缺硫症。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7.2 玉米营养诊断与防治方法
• 2.防治方法 • ①增施有机肥, 提高土壤供硫能力。 • ②合理选用含硫化肥, 如硫酸铵、过磷酸钙、硫酸钾等。 • ③适当施用硫黄及石膏等硫肥。
• (2) 田间管理措施 • ①控制氮肥用量。 目前, 生产上缺钾症的发生, 相当大程度上是由
氮肥施用过量引起的, 在供钾能力较低或缺钾的土壤上确定氮肥用 量时, 尤其要考虑土壤的供钾水平, 当钾肥施用得不到充分保证时 , 更要严格控制氮肥的用量。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7.2 玉米营养诊断与防治方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7.2 玉米营养诊断与防治方法
• ( 3) 改善土壤环境 • 缺镁症多发生在有机质贫瘠的酸性土壤上。 因此, 土壤环境改善对
防止缺镁发生有明显作用。 施用石灰, 尤其是镁石灰或间接施用白 云石粉, 既可中和土壤酸度, 又能提高土壤供镁能力。 增施有机肥 能改良土壤理化性状, 促进作物根系生长, 增加对镁的吸收, 防止 缺镁症发生。
学习目标
1. 了解幼儿日常交谈的主要特点及指导要求。 2. 掌握语言区角的环境布置与材料投放要求,能科学地开展语言区角活 动的指导。 3. 学会设计听说游戏的玩法,并能评析幼儿园听说游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米籽粒不饱满,片面的讲,跟钾肥有关系,但也跟硼有关系;如果全面讲,那跟大中微量元素都有关系。
要玉米籽粒饱满,请先根据土壤中各种元素的含量和玉米所需要的各元素量来确定配方施肥,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那就要看你的玉米的长势了,看看是不是氮肥过多了贪长了还是土地的本身是不是没有;劲;了。
、
籽粒不饱满你可以追氮的时候加点磷酸二氢钾。
主要是籽粒成熟期,水分不足引起的,磷钾肥充足会好些。
尿素46% -- --
磷二-- 52% 34%
硝酸钾13% -- 46%
通过公式可求得3:1:1的肥料
尿素3.26份磷酸二氢钾1 份硝酸钾0.45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