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具的作用(完整资料).doc

学具的作用(完整资料).doc
学具的作用(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发挥学具的作用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儿童的智慧出于手尖上”教育陶行知也说过:“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动手即动脑,动脑即动手,二者并驾齐驱,相辅相成,恰恰正是这二者成为学生培养创新思维的有效方法与途径。因此加强直观教学和实际操作活动已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的趋势。由于操作活动的需要,学具伴随着教材进入了课堂,成为儿童学习数学知识的工具之一。有时候多媒体制作得再好,再逼真学生也只是“雾里看花”,还不如学生自己去动手摸一摸,折一折,摆一摆,画一画……感受得那么真切,所以不管多媒体怎样发展,它都不可能取代学具在数学课堂上的地位.学具的使用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在动手操作中引发兴趣。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必须多组织学生动手操作,以“动”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产生更多的新问题、新想法、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先让学生用13根小棒摆一摆自己喜欢的图形,看能摆多少个这样的图形,这是孩子们非常愿意做的事情,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他们马上兴致盎然,有的孩子是用3根小棒摆的三角形、小花,摆了4个这样的图形,还余1根;有的孩子是用4根小棒摆的正方形,摆了3个这样的图形还余1根;还有的孩子是用5根小棒摆的房子,摆了2个这样的图形,还余2根……,课堂气氛十分活跃。然后让学生继续添加小棒,用14根,15根,16根,17根18根,19根,20根,21根……来摆,使学生在操作当中逐步感知余数的变化规律,产生

的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没等我来得及问有的孩子就提出了问题:“为什么余下了根数始终是这几个数呢?”,我趁机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们,让他们在小组活动中明白了“有余数的除法”当中的一些奥妙。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总是与学习材料直接相关的,运用生动的语言,适当的直观教学手段对学生常常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发展兴趣。

二.在动手操作中探究、创新。

心理学研究表明:直观、形象、新奇的东西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总是与学习材料直接相关的。运用生动的语言,借助形象的学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产生很多奇妙的遐想,摩擦出创新思维的火花。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的课堂练习中,我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给你一个硬币,请你找出它的圆心,画出它的直径,量出直径的长度。为了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我启发学生自己选择多种学具,设计多种测量方法。比一比谁的方法多,谁的方法好。

学生汇报:“我用直尺测量,最长的一条线段就是它的直径;直径的中点就是圆心。”另一学生提出:“我有一种更快的方法:把硬币放在直尺边沿上,再用两个三角板的直角边在硬币的两边一夹,就可得出直径的长度。把硬币跟两边三角板的两个触点用线段连接起来,就是它的直径,再找出中点就是圆心。”有的说:“我先在硬币的外面画一个正方形,再画正方形的对角线找到它的圆心,通过圆心画出直径,最后用尺子量出直径的长度。”还有的说:“我先用笔把硬币的轮廓画下来,再剪成一个圆,再对折,既能找到它的直径,又能找到它的圆心。用尺子可以量出它的长度。”等等这一系列的方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上教学过程是学生自行探究的过程,也是学生发现、探索、创造的过程。

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运用学具采用多种测量方法解决同一问题,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的落实,而且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在创造的空间里自由的翱翔。

三.在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经进入了我们的课堂,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要关注学生的个体经验,在学生的原有经验与学习内容之间架设桥梁(直观的操作学具就是这些桥梁当中最为美丽的一道风景),内化间接经验,最终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例如在教学《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时,

⑴师:第一行摆OO,第二行是第一行的3倍,怎么摆?

学生摆:第二行OOOOOO

算式:2×3=6(个),2的3倍是6。

⑵根据上面已摆好的学具,可以提出什么有关倍数的问题?(第二行的个数是第一行的几倍?)

算式:6÷2=3。

⑶现在请拿掉第一行的2个O,留下第二行的6个O,它是第一行的3倍,第一行应摆几个O?请大家摆一摆.

算式: 6÷3=2 (个).

小组讨论:为什么在第一行摆两个,你是怎样想的?

生汇报:把第二行O的个数平均分成3份,每份的个数就是第一行O 的个数.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如2×3=6),有两个逆运算题,既: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如6÷2=3)与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如6÷3=2).它们是一组相互关联的整体.把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

放在这一组相关联的整体中学习,就比较容易理解.通过摆圆片,化抽象为具体,促使了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充分发挥潜能。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看;教师问,学生答”的被动的学习局面。在学生智力的最近发展区引导启发学生探索,让学生在运用学具的操作中积极思维,体会到了成功带来的喜悦.

总之,由于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处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度阶段,因此,教师要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在教学中处理好形象与抽象的关系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意识的贯穿始终。通过学具的操作,在动中学,在兴趣盎然的氛围中学。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经分析、综合、抽象等思维活动,完成了形象直观向抽象概括的转化,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动态的操作活动为学生的思维提供了直观的支持,有利于激发思维活动,擦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同时也让孩子体验到了成功带来的愉悦,体现了“做数学”的理念。对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