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原理及应用课程标准

bim原理及应用课程标准
bim原理及应用课程标准

《BIM原理及应用》课程标准

课程学时:32

课程学分:2

课程类型:理实一体课程

1. 课程的定位与设计思路

课程的定位

本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建筑工程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课程。是研究各种建筑设备基本知识的课程,是建筑类专业的重要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将来从事工程监理、建筑工程的施工、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建筑工程造价打下坚实基础,并能为学生将来自我学习、终身学习,拓展空间。

本课程应在学生在校学习的第三学期开设,学生应在学习之前应具备《建筑制图与识图》、《建筑CAD》、《房屋构造》、《建筑材料》、《建筑力学与结构》等专业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毕业实习及设计、将来就业等打下基础。本课程是一门专业性强、涵盖多个专业内容难度中等的课程,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对基本实践技能的掌握。

课程的设计思路

1.坚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进行课程设计

结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本课程将密切相关的实训项目纳入课程教学体系进行教学。同时根据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制定本课程对基本操作技能、专业技能和专业综合应用能力训练的实践教学计划,统筹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坚持把职业核心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坚持重点培养职业能力的课程设计理念。

2.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课程教学设计,坚持走工学结合之路

通过对企业的走访、行业社会问卷调查及与行业专家座谈等形式调研,我们对原专业课程体系的内容进行分析,进行知识内容分解,并按能力指标要求对原相关知识系统进行重构,把建筑设备课程内容进行解构。同时在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的背景下,我们将知识模块的能力目标和学习内容,按照教学规律,在学习领域框架内,构建小型学习单元,设计学习情境。

3.坚持按体现高职教育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的要求进行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中体现职业性要求。密切结合行业企业的生产工作任务要求,分析构建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其符合工作岗位的要求。

体现实践性要求。课程内容设置是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手段,教学内容的设置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教学要求以应用为目的,以够用为度,同时要加强针对性和实践性,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中实行工学交替,开展项目法教学、工作任务驱动教学,结合工程实际进行教学情景设计。

2.课程学习目标

(一)课程工作任务目标

掌握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建筑详图、建筑材料建筑及结构相关制图规范的基本技术要求。

(二)职业能力目标

1.具有按照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建筑模型进行施工的能力;

2.具有根据建筑模型计算施工进度、判断模型碰撞的能力;

3.课程内容、要求及过程评价

根据专业课程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确定课程内容和要求,说明学生应获得的知识、能力与素质。

表1-1 课程内容、要求及过程评价

4.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采用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各项目教学采用的具体教学方法手段见表1-2。

表1-2 项目教学方法手段

5.考核与评价

(一)教学评价

1、教学过程:本课程教学的实施主要是以真实工程为载体,通过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培养学生识读施工图的能力,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实践,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2、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演示法等。

3、对教师的要求:教师应具有建筑制图与识图、建筑设计、结构设计等专业方面的理论知识;具有专业的实践经验。

4、对学生的要求:学生应具有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应具有建筑制图和流体力学、传热学等的基本知识。

(二)考核要求

1、在职业岗位分析基础上,结合岗位职业能力考核标准,制定考核标准和细则,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考核。

2、建立过程考评与期末考评相结合的方法,强调过程考评的重要性。过程考评占60%,其中包括平时成绩,到课率,作业,期末考评占40%。

3、考核评价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项目考核

项目化考核评价是从知识、技能、态度三方面考核,教师依据学生提交的成果、作业、平常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价。

根据项目化考核可得出课程考核成绩,见表1-3。

表1-3 课程考核成绩表

综合考核

综合考核主要从理论知识(20%)、专业技能(80%)等方面进行评价。

本课程从项目考核及综合考核两个方面进行考核,汇总得出课程整体成绩,见表1-4。

表1-4 课程整体成绩表

6.教材和资源

教材编写

(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和课程教学的设计思想。

(2)教材应将本专业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项目,按完成工作项目的需要组织教材内容,每部分内容都以典型的工程案例为背景。

(3)教材应图文并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建筑设备的认识和理解。教材表达必须精炼、准确、科学。

(4)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要将本专业新规范及时地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建议选用《建筑信息模型(BIM)Revit Architecture 2016操作教程》刘孟良主编,中南大学出版社

教学资源

(1)注重实训指导书和实训教材的开发和应用。

(2)注重课程资源和现代化教学网站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3)建立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的考核方法及标准。

(4)产学合作开发实验实训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本行业生产企业的资源,进行产学合作,实现“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的育人理念,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同时为学生的就业创造机会。

(5)开放专业实验室及实训基地,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7建议和说明

教学建议

《BIM原理及应用》是一门学时少,内容多,涉及面宽,与实际紧密联系的课程。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建议:

1.本课程教学形式以实操为主,对讲授内容应与实操相结合。

2.日常的面授辅导应着重于操作手法及绘图技巧为主。面授时,最好能采用Revit2016进行实操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3.由于BIM技术发展迅猛,在讲解Revit2016软件的教学中,要注意结合实际工程施工图纸案例进行教学。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寻找新科技、新技术,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调动。

2.注意网络资源开发利用,如“模拟识图”、“在线答疑”、“模块考核”、“任务单质疑”等,让学生置身于网络学习平台中,积极自主地完成该课程的学习,为提高学生的施工员岗位的基本职业能力提供有效途径。

3.搭建产学合作平台,充分利用本行业的企业资源,满足学生实训和顶岗实习的需要,并在合作中适时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和教学内容的调整。

4.积极利用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字图书馆、校园网、各大网站等网络资源,使教学内容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通过职业指导教师的指导或辅导,使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拓展成为可能。

其他说明

(1)本课程标准适用于高职高专学生。

(2)本课程标准的执行配套设施:计算机机房等。

(3)本课程标准的执行需要教师具有专业的综合能力。

(4)本课程标准的可操作性,适合小班上课(一般不超过60人)。

制定人:蒋晟华制定时间:2018 年 1 月30 日

审核人:审核时间:201 年月日

附件三:广东省华立技师学院

课程标准审核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