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与预后关系

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与预后关系
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与预后关系

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与预后关系

目的探究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检测在直肠癌转移和复发中的意义,并对其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评价。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120例,以淋巴结细胞角蛋白(CK20)表达为研究对象,对淋巴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经随访,观察患者的5年生存率与CK20阳性率的关系。结果本组共收入120例直肠癌患者,获取淋巴结1974枚,淋巴结中CK20 阳性表达率为19.96%,48例直肠癌患者的淋巴结中发现表达CK20的细胞,阳性率为40%。在8项相关临床病理因素中,仅淋巴管浸润与CK20表达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存在淋巴管浸润的患者CK20表达阳性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CK20表达阴性的72例患者中,5年生存率为77.8%(56/72),而存在微转移的48例患者中,5年生存率仅为45.83%(22/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直肠癌患者来说,存在淋巴结微转移的患者与不存在微转移的患者来比,术后5年生存率明显降低,根据患者淋巴结的转移情况选择具体的手术方法和术后综合治疗手段,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标签: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预后

隨着疾病谱的改变,大肠癌尤其是直肠癌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而且,由于其转移率较高,所以手术治疗后仍有很大的转移和复发率,限制着患者的5年生存率,使其成为预后比较凶险的肿瘤之一[1]。淋巴转移是直肠癌远处转移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在术中对患者取癌周淋巴结进行组织切片检查肿瘤细胞对手术术式以及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普通的HE染色不能检测淋巴结微转移的情况,而能早期发现淋巴结转移的情况又对患者预后具有决定性的作用[2],因此,我组以CK20为研究对象,对淋巴结微转移检测在直肠癌预后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探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3年1月~2008年1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120例,患者直肠癌的诊断均按照第七版《外科学》关于直肠癌的诊断标准[3],患者主要有排便习惯改变、里急后重、腹痛、腹胀,大便带血等症状,根据内镜、影像学等手段进行确诊。患者中男67例,女53例,年龄34~78岁,平均(63±8.5)岁,病理TNM分期Ⅰ期和Ⅱ期,患者由同一手术组医生进行直肠癌根治性手术,术中共取淋巴结1974枚。

1.2 方法120例患者术中共取1974枚淋巴结,然后将淋巴结进行蜡块包埋,进行连续切片,切片数4张,取其中1张进行HE染色,然后其他三张进行免疫组化染色,HE染色结果由两位不同的病理科医师进行结果的判定[4],本组直肠癌癌周淋巴结HE染色结果均为阴性,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为阳性。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本组应用SP法对标本进行免疫组化分析,应用DAKO公司生产的CK20兔单克隆抗体试剂盒由美国Zymed公司提供,操作步骤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5]。

结直肠癌TNM分期系统(2010年第七版)

结直肠癌TNM分期系统(2010年第七版) (采用2010年国际抗癌联盟/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UICC/AJCC)TNM分期标准) 原发肿瘤(T) T x原发肿瘤无法评价 T0 无原发肿瘤证据 Tis 原位癌:局限于上皮内或侵犯黏膜固有层 T1肿瘤侵犯黏膜下层 T2肿瘤侵犯固有肌层 T3肿瘤穿透固有肌层到达浆膜下层,或侵犯无腹膜覆盖的结直肠旁组织 T4a肿瘤穿透腹膜脏层 T4b肿瘤直接侵犯或粘连于其他器官或结构 区域淋巴结(N) N x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价 N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有1-3枚区域淋巴结转移 N1a有1枚区域淋巴结转移 N1b 有2-3枚区域淋巴结转移 N1c浆膜下、肠系膜、无腹膜覆盖结肠/直肠周围组织内有肿瘤种植(TD, tumor deposit),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2有4枚以上区域淋巴结转移 N2a 4-6枚区域淋巴结转移 N2b 7枚及更多区域淋巴结转移 远处转移(M) M0无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 M1a远处转移局限于单个器官或部位(如肝,肺,卵巢,非区域淋巴结) M1b远处转移分布于一个以上的器官/部位或腹膜转移

解剖分期/预后组别 期别T N M Dukes MAC 0 Tis N0M0-- ⅠT1N0M0 A A T2N0M0 A B1 ⅡA T3N0M0 B B2 ⅡB T4a N0M0 B B2 ⅡC T4b N0M0 B B3 ⅢA T1-2N1/N1c M0 C C1 T1N2a M0 C C1 ⅢB T3-4a N1/N1c M0 C C2 T2-3N2a M0 C C1/C2 T1-2N2b M0 C C1 ⅢC T4a N2a M0 C C2 T3-4a N2b M0 C C2 T4b N1-2M0 C C3 ⅣA 任何T 任何N M1a-- ⅣB 任何T 任何N M1b- - 注:1.cTNM是临床分期,pTNM是病理分期;前缀y用于接受新辅助(术前)治疗后的肿瘤分期(如ypTNM),病理学完全缓解的患者分期为ypT0N0cM0,可能类似于0期或1期。前缀r用于经治疗获得一段无瘤间期后复发的患者(rTNM)。Dukes B期包括预后较好(T3N0M0)和预后较差(T4N0M0)两类患者,Dukes C期也同样(任何TN1M0和任何TN2M0)。MAC是改良Astler-Coller分期。 2.Tis包括肿瘤细胞局限于腺体基底膜(上皮内)或黏膜固有层(黏膜内),未穿过黏膜肌层到达黏膜下层。 3.T4的直接侵犯包括穿透浆膜侵犯其他肠段,并得到镜下诊断的证实(如盲肠癌侵犯乙状结肠),或者位于腹膜后或腹膜下肠管的肿瘤,穿破肠壁固有基层后直接侵犯其他的脏器或结构,例如降结肠后壁的肿瘤侵犯左肾或侧腹壁,或者中下段直肠癌侵犯前列腺、精囊腺、宫颈或阴道。 4.肿瘤肉眼上与其他器官或结构粘连则分期为cT4b。但是,若显微镜下该粘连处未见肿瘤存在则分期为pT3。V 和L亚分期用于表明是否存在血管和淋巴管浸润,而PN则用以表示神经浸润(可以是部位特异性的)

结直肠癌最新分期

) 第八版TNM分期(结直肠癌 分(远处转移)结直肠癌新版本分期的改变不大,主要的是肿瘤种植的定义及M 期有所改变,具体描述如下。同时提供简单记忆方法供同行参考。 )原发肿瘤(T原发肿瘤无法评价Tx 无原发肿瘤证据T0 Tis 原位癌:局限于上皮内或侵犯黏膜固有层T1 肿瘤侵犯黏膜下层T2 肿瘤侵犯固有肌层T3 肿瘤穿透固有肌层到达浆膜下层,或侵犯无腹膜覆盖的结直肠旁组织肿瘤穿透腹膜脏层T4a 肿瘤直接侵犯或粘连于其他器官或结构T4b )区域淋巴结(N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价Nx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N0 枚区域淋巴结转移有1-3N1 1枚区域淋巴结转移N1a 有枚区域淋巴结转移N1b 有2-3TD,tumor 直肠周围组织内有肿瘤种植(肠系膜、N1c 浆膜下、无腹膜覆盖结肠/),无区域淋巴结转移deposit枚以上区域淋巴结转移有N2 4word 编辑版. 枚区域淋巴结转移N2a 4-6N2b 7枚及更多区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M)M0 无远处转移M1 有远处转移卵巢,非区域淋巴结),但没有腹膜转移 M1a 远处转移局限于单个器官(如肝,肺,M1b 远处转移分布于一个以上的器官M1c 腹膜转移有或没有其他器官转移预后组别/解剖分期

注:用于接受新辅助(术前)治疗后的肿瘤分pTNM是临床分期,是病理分期;前缀y1. cTNM 期。前1,可能类似于ypTNM),病理学完全缓解的患者分期为ypT0N0cM00期或期(如期包括预后较好rTNMr缀用于经治疗获得一段无瘤间期后复发的患者()。Dukes B word 编辑版. 和任何期也同样(任何Dukes CTN1M0T3N0M0)和预后较差(T4N0M0)两类患者,(Astler-Coller 分期。TN2M0)。MAC是改良,未穿过黏膜肌层到达黏膜内)上皮内)或黏膜固有层(2. Tis包括肿 瘤细胞局限于腺体基底膜(黏膜下层。如盲肠癌侵犯乙状结的直接侵犯包括穿透浆膜侵犯其他肠段,并得到镜下诊断的证实(3. T4,或者位于腹膜后或腹膜下肠管的肿瘤,穿破肠壁固有基层后 直接侵犯其他的脏器或结肠)构,例如降结肠后壁的肿瘤侵犯左肾或侧腹壁,或者中下段直肠癌 侵犯前列腺、精囊腺、宫颈或阴道。。但是,若显微镜下该粘连处未见肿瘤cT4b4. 肿瘤肉眼上与其他器官或结构粘连则分期为则用以表示PN和L亚分期用于表明是否存在血管和淋巴管浸润,而存在则分期为pT3。V神经浸润(可以是部位特异性的)。结直肠周围淋巴引是宏观或微观不连续的散落在远离原发肿瘤部位、卫星播撒)肿瘤种植5. (流区域脂肪组织内的癌症结节,且组织学证据不支持残余淋巴结或可辨认的血管或神经结或淋巴管(V1/2)弹力或其他染色可辨认出血 管壁,应归类为静脉侵犯构。如果苏木精-伊红、。肿瘤种植的存在不病变应列为神经周围侵犯(Pn1)。同样,如果可辨认出神经结构,(L1)侵犯的分层,如果有肿瘤种植,所有区域淋巴结病但改变了淋 巴结(N)T分层,会改变的原发肿瘤。N1c理检查是阴性的则认为记忆较困难,本人提供一个比较简单的记忆方法,供大家IIIC、IIIB、鉴于很多同行对IIIAT+NN2b=2+1=3; 分期等于N1=1, N2a=2,;为参考。首先规定T1-T4a1-4 ,T4b=4+1=5IIIC期。为IIIC=6-7。例如T3N2b3+3=6,为,,数值之和。IIIA=2-3IIIB=4-5 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word 编辑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