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分析与评价讲解

合集下载

水资源评价

水资源评价

1~什么是水资源评价为什么要进行水资源评价(1)水资源评价一般是针对某一特定区域,在水资源调查的基础上,研究特定区域内的降水、蒸发、径流诸要素的变化规律和转化关系,阐明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数量、质量及其时空分布特点,开展需水量调查和可供水量的计算,进行水资源供需分析,寻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最优方案,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服务。

(2)水资源评价是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科学地评价本地区水资源的状况,是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前提;水资源评价是水资源规划的依据,合理的水资源评价,对正确了解规划区水资源系统状况、科学制定规划方案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水资源评价是保护和管理水资源的基础,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与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的政策等的制定等一系列的根本依据就是水资源评价结果。

2~水资源评价分区的目的是什么如何进行水资源分区(1)水资源评价分区的目的是把区内错综复杂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根据不同的分析要求,选用相应的特征指标,通过划区进行分区概化,使分区单元的自然地理、气候、水文和社会经济、水利设施等各方面条件基本一致,便于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进行开发利用。

(2)尽可能保持流域、水系的完整性;供水系统一致,同一供水系统划在一个区域内;边界条件清楚,区域基本封闭,有一定的水文测验或调查资料可供计算和验证;基本上能反映水资源条件在地区上的差别,自然地理条件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基本相似的区域划归一区;尽量照顾行政区划的完整性,按以上原则逐级分区,就全国而言,先按流域和水系划分一级区,再根据水文和水文地质特征及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划分二级或三级区。

3~水资源评价在水资源规划、管理中有何作用水资源评价是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水资源评价是水资源规划的依据,对正确了解规划区水资源系统状况、科学制定规划方案有十分重要作用,水资源评价对水资源规划具有指导意义,是保护和管理水资源的基础。

4~降水资料的收集与审查:资料收集:在分析计算降水量之前,应尽可能多地占有资料,这样才能得到比较可靠的分析成果。

水资源评价与管理公式汇总

水资源评价与管理公式汇总

水资源评价与管理公式汇总水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对于评价和管理水资源的有效性,可以使用一系列的公式来进行量化分析。

本文将对水资源评价和管理常用的公式进行汇总,并解释其具体含义和应用,旨在为水资源评价和管理工作提供指导。

一、水资源量评价公式1. 水资源可利用量公式水资源可利用量 = 自然水量 - 净水损失 - 环境流量其中,自然水量指的是水源地总供水量,净水损失是指在输送和利用过程中的水量损失,环境流量是根据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而设定的固定水量。

2.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数公式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数 = 净水可利用量 / 水资源需求量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数反映了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性,其数值越高,表示水资源利用越有效。

3. 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公式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 = 水资源利用量 / 水资源可利用量该公式用于评价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数值越大表示开发利用越充分。

二、水资源质量评价公式1. 水质综合评价指数公式水质综合评价指数= w1 × I1 + w2 × I2 + ... + wn × In 其中,w为权重,I为单项指标,n为评价指标的个数。

该公式将多个水质评价指标综合考虑,得出一个综合评价指数,用于衡量水质的优劣程度。

2. 水质污染指数公式水质污染指数= ∑(Ci × Pi)其中,Ci为每种污染物的浓度,Pi为该污染物的污染因子。

三、水资源管理公式1. 水资源需求量预测公式水资源需求量 = 人口× 人均用水量该公式用于预测未来一定时期内的水资源需求量,通过人口和人均用水量两个因素来计算。

2. 水资源发布量公式水资源发布量 = 水源地总供水量 - 自用用水量水资源发布量用于评价供水系统的可靠性和供水水平,为供水管理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水资源评价与管理公式的运用可以为水资源管理工作提供指导和决策依据。

通过对水资源量、水资源质量和水资源需求等方面的公式计算,可以全面了解水资源的现状和未来趋势,制定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措施,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地下水资源评价(全套教学课件)

地下水资源评价(全套教学课件)

06
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
典型地区地下水资源评价案例分析
典型地区选择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区,如华 北平原、长江三角洲等,进行
地下水资源评价案例分析。
评价结果
根据评价结果,分析地下水资 源的数量、质量、开发利用潜 力及存在的问题。
评价方法
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如水文地 质勘察、地下水动态监测、数 值模拟等,对地下水资源进行 评价。
05
地下水资源保护与管理
地下水资源保护的措施与手段
立法保护
制定严格的地下水资源保护法律, 明确规定开采、使用和污染地下
水的行为将受到的法律制裁。
规划管理
制定科学的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 规划,合理安排开采布局和开采 强度,避免过度开采和滥用水资
源。
污染控制
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地下水污染源, 包括工业废水、农业化肥和农药、 城市污水等,防止对地下水造成
检测方法
包括化学分析、光谱分析、色谱分析、 电导率测量等,用于测定地下水中的 各种成分。
地下水水质的评价与分析
评价方法
根据地下水水质指标与标准的对 比,评估地下水的水质等级和安
全性。
分析方法
对地下水水质数据的统计分析,识 别主要污染源和污染途径,预测地 下水水质的变化趋势。
结果应用
根据地下水水质评价结果,制定相 应的保护和管理措施,包括水源地 的保护、污染源的控制、地下水资 源的可持续利用等。
案例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分享实践操 作的经验和心得,提高地下水资源评 价的能力和水平。
THANKS
感谢观看
和谐性原则要求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协调,维护生态平衡。
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问题
现状

[VIP专享]水资源评价总结

[VIP专享]水资源评价总结

一、水资源基本含义:水资源可以理解为人类长期生存生活和生产活动中所需要的各种水,既包括数量和质量含义,又包括其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狭义上的水资源是指人类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直接利用的淡水。

广义上的水资源是指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直接或间接使用的各种水和水中物质,在社会生活和生产中具有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水都可称为水资源。

二、水资源特性:资源循环流动性、储量的有限性、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利用的多样性、利害两重性三、水循环:意义:水循环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物质循环之一,通过形态的变化,水在地球上起到输送热量和调节气候的作用,对于地球环境的形成、演化和人类生存都有着重大的作用和影响。

水的不断循环和更新为淡水资源不断再生提供条件,为人类和生物的生存提供基本的物质基础。

过程:太阳辐射能,蒸发成水蒸气,遇冷凝结而降水,地面径流和地下径流。

这种水的蒸发、降水、径流的循环叫自然界水文循环。

分类:大循环是指水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之间的循环过程小循环是指陆地或海洋本身的水单独进行循环的过程。

四、水量平衡:地球上任一区域在一定时间内,进入的水量与输出水量之差等于该区域内的蓄水变化量,这一关系成为水量平衡,它是质量守恒定律在水文循环中的特定表现形式。

五、全球水资源问题:1水量短缺严重,供需矛盾尖锐2水源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突出。

六、中国水资源问题:1水资源开发过度,生态破坏严重2城市供水集中,供需矛盾尖锐3地下水过量开采,环境地质问题突出4水资源开发利用缺乏统筹规划和有效管理七、水资源评价包括水资源数量评价、水资源质量评价、水资源利用评价、综合评价。

八、九、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定义、目的和意义定义:是指在一定范围内不同时期的可供水量与需水量的供求关系分析目的:测算供水量和用水量,制定水资源长期供求计划和水资源开源节流的总体规划,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对淡水资源的需求。

1.供需现状和存在的问题2预测未来,了解水资源余缺的时空分布3针对水资源供需矛盾,要采取严格管理以实现供需平衡。

水资源评价的主要内容

水资源评价的主要内容

水资源评价的主要内容水资源评价是对某一地区的水资源进行综合考察和评估的过程。

它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内容,综合分析了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利用等多个指标,从而达到对水资源状况的全面了解。

水资源评价在水资源管理和保护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水资源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水资源的量化评价是水资源评价的基础。

通过对水资源的流量、水位、蓄水量等指标的测量和分析,可以准确地了解水资源的数量情况。

同时,还需要考虑水资源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等因素,以便更好地把握水资源的供需情况。

其次,水资源的质量评价是水资源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

水资源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对水资源的质量进行评价非常重要。

通过对水样的采集和分析,可以评估水中的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指标,如 pH 值、溶解氧、悬浮物、氨氮、病原微生物等,从而判断水资源的健康状况。

再次,水资源的分布评价考察了水资源在空间上的分布情况。

不同地区的水资源分布存在差异,有些地区水资源丰富,而有些地区水资源匮乏。

水资源的分布评价可以帮助人们了解水资源的分布规律,从而更好地规划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此外,水资源的利用评价是对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评估。

水资源的利用方式和效率直接影响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水资源的利用评价可以评估不同行业对水资源的利用情况,提出合理的水资源利用建议,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综上所述,水资源评价是对水资源进行全面评估的过程,包括水资源的量化评价、质量评价、分布评价和利用评价。

水资源评价的结果可以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指导,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只有通过科学的水资源评价,才能更好地保护水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促进人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水资源评价演示文稿

第二章水资源评价演示文稿

5.0~14.9
大雨
25.0~49.9
15.0~29.9
暴雨
50.0~99.9
30.0~69.9
大暴雨 100.0~249.0
70.0~139.9
特大暴雨 250.0以上
140.0以上
各类雪的降水量标准
种类
小雪
24小时降水量/mm 2.5以下
12小时降水量/mm 1.0以下
中雪 2.6~5.0 1.1~3.0
➢ 干旱指数:反映气候干旱程度的指标,通常定义为年水面 蒸发量E0和年降水量P的比值。
第三十二页,共一百三十二页。
水面蒸发E0,mm
(1)水面蒸发测定方法 ➢ 影响因素:温度、湿度、风速、日照、气压等。
➢ 我国水文和气象部门采用的水面蒸发器有:E-601 型蒸发器、口 径为 80cm带套盆的蒸发器、口径为 20cm 的蒸发皿、以及水面面 积为 20m2和100m2的大型蒸发池。
➢ E-601 型蒸发器是口径为 60cm 的埋在地表下的带套盆的蒸发器, 其内盆面积 300cm2。这种蒸发器稳定性较好,是目前水文部门观 测水面蒸发普遍采用的标准仪器。
第三十三页,共一百三十二页。
第三十四页,共一百三十二页。
20m水面蒸发器
国家标准GB/T 21327-2007《水面蒸发器》中规
方法:图解适线法,P-III型曲线。
第二十三页,共一百三十二页。
③ 降水量参数(P、Cv)等值线图绘制
了解研究区域降水成因,水汽来源,季风,地形等。一句话: 了解情况,掌握规律。
选用合适比例尺的带有地形等高线的地形图。
分析代表站年降水量统计参数P、Cv的点绘。
勾绘等值线。原则:主要站为控制、一般站为依据、参考站 作参考。

水资源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分析

水资源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分析

水资源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一、水资源安全评价的内涵水资源安全是指一个国家或区域在某一具体历史发展阶段下,以可以预见的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为依据,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以维护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为条件,水资源能够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水资源的供需达到平衡。

二'水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一)水资源安全的影响因素对于我们赖以生存的水资源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影响水资源安全的主要因素包括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两个方面,通过对水资源安全定义及内涵的分析,可得出影响水资源安全大小的主要因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

1.水资源系统本身特性及开发利用程度水资源系统是水资源安全的主体。

水资源既有量的含义,也有质的含义。

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开发利用程度是水资源安全最直接的影响因素。

自然条件的不同导致水资源在数量上和时空分布规律上不同,在质量上也有所差异。

喀斯特发育的强弱程度、岩层的构造和性质直接影响了地下含水层赋存状态、水位埋藏、地下河发育程度,另外由于人为因素对喀斯特水资源有不同程度的污染,人们对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有限,使喀斯特流域可开采的水资源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

2.人类活动能力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水资源安全的主体是人,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率以及人均耗水量、排污量对水资源安全影响较大,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影响需水量的增长速度;经济结构的变化影响不同部门之间的用水比例;经济发展过程中所排放的各类污染物,有可能污染水体并造成有效水资源量的减少;经济积累中用于扩大供水能力和加大污水处理回用比例的投资额的大小,既影响其他经济部门的投资比例,也直接关系到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的格局。

3.科技进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被人类历史发展所证明了的。

不同的科技水平下,单位水资源创造的经济效益是不同的,生产过程中造成的污染物排放量也不同。

科技通过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重复利用率、污水处理率等提高水资源安全。

科学技术能促进经济的增长,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处理成本,改善人类生存环境。

水资源评价总结(共5篇)

水资源评价总结(共5篇)

水资源评价总结(共5篇)第一篇:水资源评价总结一、水资源基本含义:水资源可以理解为人类长期生存生活和生产活动中所需要的各种水,既包括数量和质量含义,又包括其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狭义上的水资源是指人类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直接利用的淡水。

广义上的水资源是指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直接或间接使用的各种水和水中物质,在社会生活和生产中具有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水都可称为水资源。

二、水资源特性:资源循环流动性、储量的有限性、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利用的多样性、利害两重性三、水循环:意义:水循环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物质循环之一,通过形态的变化,水在地球上起到输送热量和调节气候的作用,对于地球环境的形成、演化和人类生存都有着重大的作用和影响。

水的不断循环和更新为淡水资源不断再生提供条件,为人类和生物的生存提供基本的物质基础。

过程:太阳辐射能,蒸发成水蒸气,遇冷凝结而降水,地面径流和地下径流。

这种水的蒸发、降水、径流的循环叫自然界水文循环。

分类:大循环是指水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之间的循环过程小循环是指陆地或海洋本身的水单独进行循环的过程。

四、水量平衡:地球上任一区域在一定时间内,进入的水量与输出水量之差等于该区域内的蓄水变化量,这一关系成为水量平衡,它是质量守恒定律在水文循环中的特定表现形式。

五、全球水资源问题:1水量短缺严重,供需矛盾尖锐2水源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突出。

六、中国水资源问题:1水资源开发过度,生态破坏严重2城市供水集中,供需矛盾尖锐3地下水过量开采,环境地质问题突出4水资源开发利用缺乏统筹规划和有效管理七、水资源评价包括水资源数量评价、水资源质量评价、水资源利用评价、综合评价。

八、九、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定义、目的和意义定义:是指在一定范围内不同时期的可供水量与需水量的供求关系分析目的:测算供水量和用水量,制定水资源长期供求计划和水资源开源节流的总体规划,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对淡水资源的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资源分析与评价》 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平原区地下水资源评价

学 院 : 专业班级 : 学 号 : 姓 名 : 设计时间 : 水资源分析与评价课程设计

2 目录 前言………………………………………………………..2

第一章 自然地理及地质……………………………….2 第一节 自然地理………………………………………….2 第二节 地质条件概况………………………………………4 第二章 水文地质条件………………………………….6

第一节 地下水类型及其特征…………………………………6 第二节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7 第三节 地下水的动态特征…………………………………..8 第三章 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9

第一节 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9 第二节 地下水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10 第四章 地下水资源评价……………………………..10

第一节 地下水水量评价…………………………………...10 第二节 地下水水质评价.......................................................16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20

[前言]: 水资源分析与评价课程设计

3 中文摘要:本课程设计对迁安市地下水资源量和地下水可开采量进行评价。得到地下水资源量为9193万m³/a,地下水开采量为7903万m³/a,超采量为1287万m³/a。针对评价情况对迁安市地下水资源的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字]:平原区 地下水资源 水均衡法 评价

第一章 自然地理及地质状况 第一节 自然地理 一、交通位置 迁安市位于河北省唐山市东北部,地处“京津唐金三角”区内,属于低山丘陵区,地势总体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并以阶梯状自河谷平原区向四周逐级升高,地处海滦河流域,境内有河流16条,总长311km。 二、地形地貌 迁安市属于低山丘陵区,中不覆盖有较厚第四季沉积物的低洼地区为迁安盆地。为更好地与以往的工作成果进行对比,这次调查将迁安市划分为低山、丘陵和平原三个地貌区。 迁安市地市总体西北高、东南低,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并以阶梯状自中间平原区向四周分四级升高。迁安市总面积为1208km²。其中,低山区面积264km²,占总面积的21.9%;丘陵区面积409km²,占总面积的33.8%;平原区面积535 km²,占总水资源分析与评价课程设计 4 面积的44.3%;全市山丘区总面积为673 km²,占全市总面积的55.7%。 (一)构造剥蚀低山、丘陵区 低山、求领悟主要分布在迁安市的西部、北部和东部,中间有基岩残山零星分布。自卑不吴官营——马兰峪——印子峪一线以西。相对高差100米左右;北部及东部的混合岩、片麻岩分布区相对高差较小,一般50——100米。 (二)平原区

(1) 滦河河床、漫滩和阶地 流经本区的滦河为摆动频繁的游荡性河流,发育了典型的辫状河床。河床言行多为卵石、圆砾、粗砂,渗透性良好。 (2) 青龙河漫滩和阶地 青龙河大部分刘静基岩山区。青龙河漫滩较发育,顺河床两岸展布,岩性以砂、卵石为主,部分河漫滩具二元结构。

第二节 地质条件概况 迁安市位于燕山隆起带余脉的南侧,渤海沉降带唐山拗陷区的东北部边缘地带。不同次序的构造较为发育,特别是变质岩区,断裂纵横交织,交错复杂,其构造特点以燕山初期表现突出,其构造性质多为压扭性,扭压性断裂,大雨3km以上的断裂带有6条。 一、含水层类型 水资源分析与评价课程设计 5 根据迁安市地形地貌和地层岩性的分布特征,将迁安市地下水类型分为基岩构造——风化裂隙水和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又分为孔隙潜水和孔隙微压水。孔隙潜水又可以细分为河漫滩及Ⅰ级阶地潜水、滦河Ⅱ级阶地上部孔隙潜水和山前斜地的孔隙潜水。 二、各水层的分布规律及特征 基岩裂隙水主要分布在盆地四周基岩山区,由于该区大部分为太古界变质岩系地层,裂隙不发育,主要为风化裂隙潜水,局部有构造裂隙承压水。风化裂隙水富水性不均匀各地段水位。水量随季节变化较大。。片麻岩、混合岩分布的沟谷中,偶见涌水量很小的裂隙下降泉,无供水意义,仅能作为当地居民生活用水。 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赋存于滦河河漫滩及Ⅰ、Ⅱ级阶地地层中,由于地层岩性、厚度、所处位置及分布面积的差异,致使富水性大不相同。 在河漫滩及Ⅰ级阶地,含水层主要由卵砾石组成,磨圆度较好,分选性较差,卵石中充填多量粗砂及砾石。含水层厚度9.02~21.22m,平均厚度13.97m,水位埋深5~13m,富水性极强,单井出水量在110~475m3/h之间,单位涌水量为115.96~820.44m3/h·m,渗透系数269~1405m/d。 在滦河Ⅱ级阶地上部,含水层主要由粉细砂组成,含水层厚度一般5~30m,富水性差,民用井平均单井出水量15m3/h左水资源分析与评价课程设计 6 右,单位涌水量小于4m3/h·m;在滦河Ⅱ级阶地下部,含水层主要由圆砾石组成,厚度16~30m,圆砾中混有大量的砂类土,部分呈半胶结状,一般富水性中等,据抽水试验资料,单位涌水量29.9~74.74m3/h·m,渗透系数7.05~239.5 m/d。在含水层顶部有一层稳定的粘土层,厚10~20m,将其与上部粉细砂潜水含水层隔开,具有承压水性质。 残坡积孔隙水分布于山前斜地和低山丘陵的冲沟内的全新统洪积残积和坡积砂、砂砾石含水层中,含水层厚度小于10m,薄而不稳定,分布面积小,富水性差,一般无供水意义。

第二章 水文地质条件 第一节 地下水类型及其特征 地下水的储藏盒富水程度受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和补给方式的制约、根据迁安市地形地貌和地层岩性分布特征,将迁安市地下水类型分为基岩构造——风化裂隙水和第四系松散盐类孔隙水。 一、 基岩构造——风化裂隙水 基岩风化裂隙水主要分布于北部、西部和东南部的低山丘陵区。在山间河谷开阔地段,分布有第四纪松散盐类裂隙水。含水层主要由冲击物质而成,言行主要为块石、砾石、砂砾石。特点是富水性不均匀,各地段水位、水量随季节变化较大。 水资源分析与评价课程设计 7 二、 平原区第四系松散盐类孔隙水 (一) 孔隙潜水 分布于山前斜地,以及滦河、青龙河等河流的漫滩。 1. 河漫滩及Ⅰ级阶地潜水 河漫滩及Ⅰ级阶地潜水富水性很强。该地段富水性与距滦河出山口远近、含水层颗粒粗细、渗透性强度有关,大致以西里铺为界,将滦河分为两个区,北区富水性极强,南区相对较弱。 2. 滦河Ⅱ级阶地上部孔隙潜水 富水性差,但含水层分布面积大。 (二) 孔隙微承压水 该含水层的圆砾中混有多量砂类土,部分呈稍胶结状,一般富水性极强。滦河河漫滩和Ⅰ级阶地卵石含水层之间无明显的隔水层,水力联系密切。含水层分布遍及整个盆地,在盆地周围与山前冲洪积物或基岩相接。

第二节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 1. 基岩构造——风化裂隙水补径排条件:基岩裂隙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随地形由高到低向下游径流。排泄方式主要以地下水径流的形式补给山前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少量是以人工开采和以泉的形式排泄。 2. 河漫滩及Ⅰ级阶地潜水其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含水层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有:大气降水入渗补给,河水渗漏补给,Ⅱ级水资源分析与评价课程设计 8 阶地上部潜水径向补给。其中以河水渗漏补给和大气降水入渗补给为主。 3. 滦河Ⅱ级阶地上部孔隙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含水层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入渗补给,低山丘陵区的裂隙水对其也有一定的补给作用。地下水排泄方式主要以地下水径流形式向河流Ⅰ级阶地和河漫滩排泄,或以下降泉的形式直接补给河水,其次是人工开采。 4. 孔隙微承压水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是用过盆地北部卵石层间接接受河水补给,其次接受山区的侧向径流补给。在滦河西岸Ⅱ级阶地上,地下水流向主要是自西向东流动。滦河东岸的边界多被隔水的混合岩或片麻岩组成的低山丘陵所环绕,故地下水主要由东北至西南,向滦河方向径流。

第三节 地下水的动态特征 地下水位动态: (一)地下水位年内动态 上更新统冲洪积圆砾含水层中孔隙微承压水水位动态较稳定,主要受降水和人工开采因素的影响,表现为降水——开采型。 滦河Ⅱ级阶地上部孔隙潜水主要受降水影响,表现为降水型动态特征,水位变化受降水控制。 水资源分析与评价课程设计 9 河漫滩及Ⅰ级阶地孔隙潜水水位动态受河水流量、降水和开采共同控制,其中以河水为主,表现为河流与降水混合型特征。 (三) 地下水位年际动态 据迁安盆地1993年末至2003年末10年间的地下水位动态监测资料,盆地内地下水位多年呈下降趋势,变差值一般1——7m,其中,迁安盆地东南部的沙河子和西南部的驿南府一带变差较小,小于1m;最大变差值出现在小营——潘营一带,最大值为7.61m。

第三章 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地下水开发利用的现状 在2008年完成160个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基础上,2009年迁安市克服了资金不足、施工难度逐步增大等现实困难,投资2136万元完成了32个村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使老百姓喝上了安全水、放心水,实现了农民生活用水自来水化,全部安装了智能卡水表,既保证了农民饮水安全,又提高了自身节水意识。投资292.6万元,发展管灌、大棚滴灌等节水灌溉面积12896亩,节水灌溉面积达45万亩,年可节水1000多万立方米 迁安市对工业企业耗水大户安装智能磁卡水表和水资源远程监控系统,该系统采用无线传输的方式,将企业用水的瞬时流量和累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