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态空间分析法

状态空间分析法
状态空间分析法

第9章 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与综合

?重点与难点

—、基本概念

1. 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 (1)状态空间概念 状态

反映系统运动状况,并可用以确定系统未来行为的信息集合。

状态变量

确定系统状态的一组独立(数目最少)变量,它对于确定系统的运动

状态是必需的,也是充分的。

状态向量 以状态变量为元素构成的向量。

状态空间 以状态变量为坐标所张成的空间。系统某时刻的状态可用状态空间上

的点来表示。

状态方程

状态变量的一阶导数与状态变量、输入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一般是 关于系统的一阶微分(或差分)方程组。

输出方程输出变量与状态变量、输入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

状态方程与输出方程合称为状态空间描述或状态空间表达式。线性定常系统状态空 间表达式一般用矩阵形式表示:

x y

(2) 状态空间表达式的建立。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可以由系统微分方程、 传递函数等其他形式的数学模型导出。

(3) 状态空间表达式的线性变换及规范化。描述某一系统的状态变量个数(维数) 是

确定的,但状态变量的选择并不唯一。某一状态向量经任意满秩线性变换后,仍可作 为状态向量来描述系统。状态变量选择不同,状态空间表达式形式也不一样。利用线性 变换的目的在于使系统矩阵 A 规范化,以便于揭示系统特性,利于分析计算。满秩线性 变换不改变系统的固有特性。

根据矩阵A 的特征根及相应的独立特征向量情况,可将矩阵 A 化为三种规范形式:

对角形、约当形和模式矩阵。

(4) 线性定常系统状态方程解。状态转移矩阵

Bu

Du

(9.1)

Ax Cx 结构

图、

(t )(即矩阵指数e At )及其性质:

x(k) 1

UkT ))

Dkk)G(T)u(k)

(9.8)

i . (0) I

ii . (t) A (t) (t)A

iii . (t 1 t 2 ) (t 1 ) ( t 2) (t 2)(t 1)

iv. 1

(t) ( t) v.

[(t)]k

(kt)

vi. exp(At) exp(Bt) exp[( A B)t] (AB B

vii .

exp(P 1APt) P 1

exo( At)P (P 非奇异) 求状态转移矩阵 (t)的常用方法:

拉氏变换法

(t) L[(sl

A)1]

级数展开法

At ,

", 1 A 2 2 1"k,k e I

At A t

A t k!

齐次状态方程求解

x(t) (t)x(0)

非齐次状态方程式(9.1)求解

t

x(t) (t)x(0)

0 (t )Bu( )d

(5) 传递函数矩阵及其实现

传递函数矩阵G(s):输出向量拉氏变换式与输入向量拉氏变换式之间的传递关系

1

G(s) C(sl A) 1B D

(9.6)

传递函数矩阵的实现:已知传递函数矩阵 G(s),找一个系统{代B,C, D }使式(9.6) 成立,则将系统{A, B,C,D }称为G(s)的一个实现。当系统阶数等于传递函数矩阵阶数 时,称该系统为 G(s)的最小实现。

传递函数矩阵的实现并不唯一。实现的常用标准形式有可控标准形实现、可观测标 准形实现、对角形实现和约当形实现等。

(6) 线性定常连续系统的离散化及其求解

对式(9.1)表示的线性定常数连续系统进行离散化,导出的系统离散状态空间描述 为 其中

(T)

(t)tT

T

(9.2)

(9.3)

(9.4)

(9.5)

G仃)0 ( )Bd

离散状态方程式(9.1)的解为

k 1

x(k) k(T)x(0) k1i仃)G(T)u(i) (9.9)

i 0

2.线性系统的可控性与可观测性

(1)系统的(状态)可控性。设系统状态方程为x Ax Bu,若在有限时间间隔

t [t o,t f]内存在无约束的分段连续控制函数U(t),能使系统从任意初始状态X(t o )转移到任意的终止状态x(t f ),则称系统是状态完全可控的,简称可控。

线性定常连续系统可控性常用判据:

2 n 1

1)rank[B AB A B A B] n (9.10)

2)当A为对角矩阵且特征根互异时,输入矩阵B中无全零行(当矩阵A有相同特征根时不适用)。

当A为约当矩阵且相同特征根分布在一个约当块内时,输入矩阵中与约当块最后一

行对应的行中不全为零,且输入矩阵中与相异特征根对应的行不全为零(当相同特征根

分布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约当块时不适用)。

1

3)(Si A) B的行向量线性无关。

4)单输入系统{A, B}为可控标准形。

5)

单输入单输出系统,当由状态空间表达式导出的传递函数没有零极点对消时,系统可控、可观测(对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不适用)。

连续系统状态方程离散化后的可控性:连续系统不可控,离散化的系统一定不可控;

连续系统可控,离散化后的系统不一定可控(与采样周期的选择有关)。

(2 )系统输出可控性。设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为式( 9.1),若在有限时间间隔

t [t o,t f]内,存在无约束的分段连续控制函数u(t),能使系统从任意初始输出y(t。)转移到最终内测量到的输出y(tj,则称系统是输出完全可控的,简称输出可控。

输出可控性判据为

rank[CB CAB CA n 1B D] q(C阵的行数)

状态可控性与输出可控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其间没有必然联系。

单输入单输出系统,若输出不可控,则系统或不可控或不可观测。

(3)系统状态可观测性。已知输出U(t)及有限时间间隔t [t0,t f]内测量到的输出

y(t),若能唯一确定初始状态x(t。),则称系统是完全可观测的,简称可观测。

常用可观测性判据:

x(k) 1UkT))Dkk)G(T)u(k) (9.8)

1)ran k[C T A T C T(A T)n1C T] n (9.11)

2)当A为对角矩阵且有相异特征值时,输出矩阵无全零列(A阵有相同特征值时不适用)。

当A为约当阵且相同特征值分布在一个约当块时,输出矩阵中与约当块最前一列对应的列不全为零,输出矩阵中与相异特征值对应的列不全为零(相同特征值分布在两个或更多个约当块时不适用)。

1

3)C(sl A)的列向量线性无关。

4)单输出系统{A,C}为可观测标准形。

连续系统离散化后的可观测性:连续系统不可观测,离散化后一定不可观测;连续系统可观测,离散化后不一定可观测(与采样周期的选择有关)。

对偶原理:线性系统S1{A,B,C}与S2{A T,C T,B T}互为对偶系统。若系统S,可控,则S2可观测;若系统S1可观测,则S2可控。

(4)线性定常系统的规范分解。从可控性、可观测性出发,状态变量可分解为可控

可观测X c o、可控不可观测X co、不可控可观测X co和不可控不可观测X co四类。以此对应将状态空间划分为四个子空间,系统也对应分解为四个子系统,这称为系统的规范分解。研究规范分解能更明显地提示系统结构特性和传递特性。

3.线性定常系统的状态反馈与状态观测器

(1)状态反馈与极点配置。用状态反馈实现闭环极点任意配置的充要条件是被控系统可控。

状态反馈不改变系统的零点,只改变系统的极点。

在引入状态反馈后,系统可控性不变,但其可观测性不一定与原系统一致。单输入无零点系统在引入状态反馈后不会出现零极点对消,故其可观测性与原系统保持一致。

(2)输出反馈(到状态微分处)与极点配置。用输出反馈实现闭环极点任意配置的充要条件是被控系统可观测。

输出反馈不改变系统的零点。

在引入输出反馈后不改变系统的可观测性,但其可控性不一定与原系统保持一致。

(3)输出到输入参考点的常值增益反馈可以配置的闭环极点数为min{n,p q 1},式中p rankB,q rankC,故一般情况下不能像输出到状态微分处反馈那样任意配置

系统闭环极点。

(4)状态观测器及其设计。若被控系统{ A,B,C}可观测,则其状态可用形如

X(A HC)? Bu Hy

(9.1

2)

的全维状态观测器给出估值。矩阵H按任意配置极点的需要来选择,以决定状态误差衰

减的速率。

分离定理:若被控系统可控可观测,当用状态观测器估值形成状态反馈时,其系统的极点配置和观测器设计可分别独立进行。即矩阵K与H的设计可分别独立进行。

4.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分析

(1 )李雅普诺夫意义下的稳定性:

平衡状态:在无外部激励的条件下,系统能维持在某个状态而不变化,即x x违0

则称x e为一个平衡状态。

零状态是线性系统的平衡状态,且当系统矩阵非奇异时,零状态是唯一的平衡状态。

李雅普诺夫稳定性:若要求||x(t o) X e || 0,存在(,t o) 0,只要||X(t°) X e || (t,t o),上述条件更可满足,则称系统在X e处稳定。

(2 )李雅普诺夫第二法(直接法):

标量函数V(x)(如二次型函数)的定号性:正定、正半定、负定、负半定、不定。

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定理:设系统状态方程为x f(x,t),其平衡状态满足f (0,t) 0,并设在原点邻域存在V(x,t)对x的连续一阶偏导数,则有

定理1:若V(x,t)正定,V(x,t)负定,则原点是渐近稳定的。

定理2:若V(x,t)正定,V(x,t)负半定,V[x(t;x°,t0),t]在非零状态不恒为零,则原点是渐近稳定的。

定理3:若V(x,t)正定,V(x,t)负半定,V[x(t;x°,t0),t]在非零状态存在恒为零,则原点是李雅普诺夫意义下稳定的。

定理4:若V(x,t)正定,V(x,t)正定,则原点是不稳定的。

当平衡状态不在原点时,可通过坐标变换将其置于原点上,坐标变换不改变系统的

固有性质。

(3)线性定常连续系统的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分析。设系统状态方程为x Ax,A为

非奇异矩阵,故原点是唯一平衡状态。取二次型函数V(x)作为可能的李雅普诺夫函数,

V(x) x T Px

则V(x) x T Qx X T(A T P AP)x

系统渐近稳定的充要条件是:给定一正定实对称矩阵Q,有唯一的正定实对称矩阵P,

A T P AP Q成立。x T Px是系统的一个李雅普诺夫函数。

线性定常离散系统x(k 1) x(k),零平衡状态x e 0渐近稳定的充要条件是:

任意给定一个正定实对称矩阵Q,存在一个正定实对称矩阵P,满足李雅普诺夫方程。

T P P Q

纯量函数V[x(k)] x T(k)Px(k)是该离散系统的一个李雅普诺夫函数。如果沿系统任一状态轨迹运动(x(k) 0除外),其V[x(k)] x T(k)Qx(k)工0,则Q可取正半定矩阵。

二、基本要求1.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

( 1)正确理解状态空间有关概念。

( 2)熟练掌握建立元件、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的方法。

( 3)掌握状态空间表达式向可控、可观测标准形、对角形、约当形等规范形式变换的基本方法。

( 4)熟练掌握系统实现的常用方法。

(5)熟练掌握依状态空间表达式{A,B,C,D}求系统传递矩阵G(s)的方法。

( 6)熟练掌握线性系统状态方程求解方法。特别要掌握状态转移矩阵(t) 的性质及

求取方法。

2.线性系统的可控性和可观测性

( 1)正确理解可控性、可观测性的基本概念。

( 2)熟练掌握判定系统可控、可观测性的充要条件及有关方法。

( 3)理解可控性、可观测性与系统传递函数的关系。

( 4)理解线性系统规范分解的作用和意义,了解规范分解的一般方法。3.线性定常系统的状态反馈与状态观测器

( 1)正确理解利用状态反馈任意配置系统极点的有关概念,熟练掌握按系统指标要求确定状态反馈矩阵K 的方法。

( 2)正确理解利用输出反馈任意配置系统极点的有关概念,熟练掌握指标要求确定输出反馈矩阵H 的方法。

( 3)正确理解分离定理,熟练掌握依状态观测器要求设计观测器的方法,并会用之构成状态反馈控制系统。

4.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分析

( 1)正确理解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的有关概念。

( 2)初步掌握寻求系统李雅普诺夫函数判定系统稳定性的方法。三、重点与难点

1. 重点

( 1)状态转移矩阵的定义;矩阵指数的求取;状态方程的解。

( 2)系统能控性和能观测性定义的理解;系统能控性和能观测性的判别。

( 3)状态反馈的设计。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