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怎样写反思二级培训讲稿

教师怎样写反思二级培训讲稿
教师怎样写反思二级培训讲稿

《教师怎样写反思》二次培训讲稿

时间:2014.3.21

对于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来说,我们必须认识到:教师只有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不断地反思,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的实施进行审视、修正、强化、否定等,再进行思维加工且从中去粗取精,然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方法与手段等进行调整和重组,才能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真正的提高。

教育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方式,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因此,如何写好教学反思成了我们一线教师关注的话题。

一、教育反思的概念

教育反思,即教师自觉地以自己的教育实践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动、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分析和总结。

换言之,反思即指教师对自己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剖析、解读的过程,其本质是一种理论和实践的沟通,它反映一个人对其身心状况的认知。反思不仅是个人的思想需要,而且是一种高尚的精神活动,是精神产品的再生产,它包括引起思维的怀疑、困惑及心智上的困顿,还包括寻找、搜索和探索的活动,求得解决疑难,处理困惑的方法。

教育反思是一个内涵相当丰富的概念。它不仅指反思课堂教学行为,也指反思课前的教学计划与课后的教学评价;它不仅指反思总结教师自身的教学行为,也指反思总结其他教师的教学行为。一句话,可以指对所有教学行动的回忆、思考、分析、检讨和评价。而如今,我们目前的反思处于一种什么状态呢?

二、教育反思中存在的问题和现状:

1.反思流于形式,敷衍应付

流于形式,为了应付检查才勉强完成。浮于表面的教学反思的实际价值根本没有得到切实的体现。再加上小学的教学任务普遍繁重,教师想进行高水平的教学反思也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2.概念不清晰

许多教师把反思当成了小结来完成。

3.零散而不系统

教学反思的内容方面比较分散、零碎,缺乏系统性。一些老师常常是这次反思某一个问题,下次反思就换成了另一个问题,结果是每个问题都是泛泛而谈,也没有解决问题的措施与策略,也就没有进行具体的实施,反思成了一句空话。

4.没有真正认识到反思是一种教育的研究工作

教学实践中,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对教师来说都是一种成长。教学工作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性,“教而不研——浅”,反思是结合教与研、时间与理论的有效途径。把教学实践中的感性认识上升至理性认识,再来指导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升自我的教学思想与教学行为,就可以避免教学的盲目性,增强教学的有效性。可惜很多教师没有真正认识到反思是一种教育的研究工作。

5.误认为教学反思只是个体行为

大多数教师的反思活动是通过教师个体来实现的。其实不然,事实上,反思还可分为集体反思、对话反思和个人反思等。教师单独进行,只是单纯的内省反思活动,难以深入,容易陷于自己的思维定势而跳不出来。因此,教师还应该加强与同事的交流对话,尝试进行集体反思,探索多样化的反思方法——同伴互助。

三、教育反思的时代价值

反思是教师理解、评价教学实践的一种手段,是对教什么和如何教的问题进行理性的和具有伦理性的选择,是对经验的重新组织和重新建构。

教师为了实现有效的教学,课前都要对一切课进行精心“预设”,但在课堂实施时会出现多种结果:

第一,事先的预设比较顺利地“生成”了;

第二,出现“预设未生成”的尴尬局面;

第三,虽然教学出现了“意外”,但教师通过巧妙引导,获得了“非预设生成”的意外收获。

如果教师课后能对这些结果和过程及时进行记录、整理和分析,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就能对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获得规律性认识,从而提高教学的自我监控能力。长此以往,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会不断提高,后续教学行为会越来越合理,学生的“主动生成”会不断取代“被动接受”,教师的研究意识和能力会不断得到提升。从以上这三点可以看出教育教学反思在课堂中的意义,也体现了它的时代价值。

四、教育反思的内容及形式

(一)教育反思的内容:教育教学反思的内容是什么?如何写好教育教学反思?简单地教育教学反思就是研究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在教中学,在学中教。其内容不在多,贵在精,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记录:(从理论上看)

1.记录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优点

记录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就是记得意之处,将课堂上感觉特好的成功点记录下来。如教学中引起师生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上一些精彩的“镜头”,师生对答、学生争论、智慧碰撞、情感交融等等高潮和亮点;教学思想方法和教学原则运用的感触;教法改革和临时应变的教学措施;感受最深的教材改进和创造性处理等。将这些记下来,可供以后教育教学时参考,并不

断改进和完善。

还可以记录,教育教学中突出重点、分散难点的方法;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目的,引起与学共振效应的途径;设计合理,条理分明的板书;课堂教学中临时出现的问题以及处理得当的具体措施;先进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中的渗透与应用;教育学、心理学原理在课堂中应用的感悟;教学方法的革新;学法指导的技巧等。只有详尽地记录这些优点,才能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借鉴使用,并不断总结、改善,推旧出新,教育教学才能接近完美。

2.写教育教学中不足、失败之处

写教育教学中不足、失败之处就是记失误之处,侧重于审视自己课堂教学的失误,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对策。如问题情境的创设有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学习活动的组织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有没有流于形式,有没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否浓厚等。可以是大的问题,也可以是小的问题。教师通过反思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教学时应吸取的教训,同时找到针对问题的解决办法和教学的新思路,写出改进的策略和“二度设计”的新方案。即使一个教学经验再丰富,课堂教学近乎于完美的教师,在一节课的某些环节上还是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和败笔之处。能认真冷静地对整个教学过程加以剖析,回顾探究寻找到解决的策略,对今后的再教学积累深层次经验,无疑会有锦上添花之妙用。

3.记录整理学生的创新思维

记录整理学生的创新思维就是记录学生的见解。常言道,教学,学生的一些独到见解犹如智慧的火花在闪烁,不仅对其他学生有启发,对我们教师教学也有开拓思维的良好作用。如课堂上学生的独特见解、精彩回答、对文本的独特理解、源于学生精神世界的独特感受,都是丰富的可贵的课程资源,也都是教师可利用的宝贵教学资料。对于新课程要有新理念。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直强调“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在这个理念的引领下,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灵光”显现,教师应该适时肯定他们的独特见解,进一步推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用激励的方式、方法促进其发散性思维的形成。这些独到的见解可以对课堂教学补充和完善,也可以拓宽教师的视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4.记录课堂中的突发事件和记学生的问题和建议

学生在学习中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也必然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是个别的,有些是普遍的,也有一些是教师意想不到的,还有一些是富有创新的,可能教师一时都难以解答。这些问题应及时记录下来,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对症下药,实施补救措施。一方面可以丰富自己的教学思维和教学经验,另一方面也能促进自身的教研水平。同时,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着教学民主的精神,对学生的教学建议也应该做必要的记载。课堂中,师生、生生互动导致一些突发事件,在寻找解决的方法时,偶然出现的瞬间灵感(即使是不能成功解决的方法)也要及时记录,利用课后深刻反思,否则就会不了了之,使教学思路得不到拓展。

5.课后重写“教学设计”

回顾一节课的全部进程,探索出哪些教学规律;教法、学法上有何创新;启发学生思维有何新招;重点及难点的突破与分散是否得当;课堂训练设置是否有层次感、有梯度;教学是否

面向全体学生;知识点是否通过迁移训练得到强化等。再次梳理之后进行必要的分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本节内容时应该如何去做,写出新的教学设计,把自己的教学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与高度。

1.记下精彩。在课堂教学中的精彩之处应该在备课中批注、勾画。这些记号可以用固定的色彩做上醒目的标记,并在旁批上做上点评,这样不但可以为下次备课提供捷径,还可以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进行资源共享。

如:有时精彩的导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特别活跃;有时恰当地运用了某种成功的教学方法;有时教师灵机一动,有了解决问题的妙想;有时教学效果超越了预先设计的目标,引起了学生超乎寻常的共鸣;有时课堂教学中的某一应变措施特别得当;有时开展探究合作活动取得意外的成功;有时某些教育思想得到了有效的渗透;有时备课未曾考虑到,而在课堂上突然闪现出灵感的火花。成功的教学,体现教师创造性的教学思维,准确地把握教材内容,合理地挖掘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这些闪光点又是提升我们自身教学能力的有效资源,如果能及时的进行教研整合,可以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2.记下败笔。有成功,就有失败。失败并不可怕,但须及时发现并总结,避免下次重蹈覆辙。对课堂教学中的败笔进行回顾、梳理,并探究剖析其根源,有利于教师自身快速成长、迅速成熟。俗话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活动,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有时教材内容处理得不妥;有时教学方法选取用不佳;有时师生间的教学活动不够协调;有时教学效果不太理想;有时教学中出现了一个看似很小却无从下手的问题,使自己处于尴尬的境地;有时学生活动组织的不够严谨;有时活动的内容没有价值等等。如果教师在每堂课后都能仔细查找教学中的不足和失误,对课堂活动失败的原因认真地剖析,多积累“案例”,同时对症下药寻找解决“方案”,就会收到“吃一堑,长一智”的效果。

3.记课堂生成。在课堂上学生表现如何,学生的讨论有哪些精彩的成果,课堂上生成了哪些有价值的问题,教师的下次备课提供可借鉴的素材,使备课中的“备学生”有据可依。

4.记下灵感。在课堂教学中,随着师生思维火花的碰撞,有时教师会从学生那里得到灵感,甚至产生顿悟。这里一定要将这些“智慧的火花”记录下来。

5.记下规律。课堂教学中教师总会有所感悟,应该及时地将这些感悟记下来,从中发现点滴的教学规律,并思考提炼出实用而有所创新的课堂教学方法。

(二)教育反思的形式

教学反思一般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反思。

课前反思——是与文本的再一次对话,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学生的发展水平对自己备课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手段进行检查,并预测教学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怎样处理这些问题,同时还要预测可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在以往的教学经验中,教师大多关注教学后的反思,忽视或不做教学前的反思.其实教师在教学前对自己的教案及设计思路进行反思,不仅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设计的再次查缺补漏,吸收和内化的过程,更是教师关注学生,体现教学以学生为本这一理念的过程。

课中反思——是教师在课堂上密切注意学生的反应,随时准备有效地处置课堂上出现的突发事件,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教学机智,实际教学机智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精心的准备、长期的观察和积累而获得的。在此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渠道,如果没有沟通,你永远也不可能了解学生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是怎样想的,也就不可能通过观察而积累起丰富的教学机智。

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达到的效果,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设计思路和方法,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课后反思——可以分阶段进行,如每天课后反思自己的成功之处,不足之处;第二天批改作业后反思自己的教学在什么地方还不太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与自己第一次反思的差距等;每个单元教学后根据检测情况反思学生的掌握情况,下一步如何改进或补救;学期末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总结,提出一些经验和问题,重新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定位。

这种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在课堂教学实践后及时反思,不仅能使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学生,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而且是将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的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认识能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

五、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反思习惯和能力的培养:

(一)习惯的培养

(1)问题意识的培养

一篇高质量的教育反思,首先要选择好切入点。而切入点就是在稍纵即逝的现象中捕捉问题。因此,教师在进行教育反思活动时,首先要学会做一个有心人,经常琢磨,学会在貌似没有问题之处发现问题,培养自己的问题意识。

例如:教育教学过后,教师需要静下心来思考:

1.教学目标是否符合新课程的目标要求?

2.我的课堂中是否关注了每一个学生?学生是否在进行高效、优质的学习?

3.在教学中还存在什么问题?怎样去解决这些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如何调整教学计划,怎样的策略与措施更有效”,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

4.“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情况”,“出现这些情况后如何处理”等。

或许,老师们刚开始写反思日记时,是强迫自己进行的,但经过了一段时间后,就会慢慢

增强对问题的敏锐性,善于发现问题,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

(2)批判性思维习惯的养成

在我国,大多教师习惯于专家怎么说自己就怎么想,领导怎么安排自己就怎么做,缺乏批判性的思考。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载体,教育反思虽然始于某一现象或问题,但并不意味着只是就事论事的思维活动。它要求教师以研究主体的眼光审视教学过程,不能一味地认同他人的观点和认识,要彻底摆脱指令性课程下作为课程依附者和消极执行者的被动角色。同时,作为研究的教育反思,它具有持续性、不间断性、批判性和系统性的特点;它让教师在实践中能够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讨论问题”的思维习惯,使教师批判和研究的意识贯穿到日常具体的教学工作中。通过反思,教师形成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提升自己理性分析问题的能力,实现由“经验型”向“研究型”、“学术型”和“创作型”角色的转变。

(3)教学实践合理性的追求

教育反思能让教师学会发现问题、分析探讨问题、解决处理问题的方法;引领教师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养成自己的问题意识、批判性思维习惯,培养教师综合的教育智慧和能力;提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空间,让教师成为教育的思想者、研究者、实践者创造者。

教育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飞跃,是让自己从“教书匠”提升为“专家型教师”的重要路径,只有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提升,教学研究才能从形式走向内容,教师的研究才能从个体带动群体,教师的研究就会真实、平时并扎实起来。

教育教学反思应贯穿于教师的整个教育教学生涯,而不是某一阶段的特殊任务。它不单单是教学经验、教训的总结,它是伴随整个教学过程的监控、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就一节课而言,教学反思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而不应只是课后才做的事。也就是,时时是反思之时,处处是反思之地。

(二)根据其在教学过程不同阶段的表现形式的不同,教师教学反思能力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计划与准备。课前,明确所教课程的内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学生的发展水平、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以及教学方法与手段,并预测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可能产生的教学效果。

2.课堂的组织与管理。在课堂密切注视学生的反应,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随时准备有效地处置课堂上出现的突发事件。

3.教材的呈现。这个过程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一个核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进程、教学方法、学生的参与及反应等随时保持有意识的反省,并能根据这些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使之达到最佳效果。

4.言语和非言语的沟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言语和非言语的沟通是

很重要的,教师在这方面应努力以自己积极的态度去感染学生,以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并保持其对师生之间交流的敏感性和批判性。一旦发现沟通过程中的问题立刻设法纠正。

5.评估学生的进步。教师教学的效果最终要落实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他们能力的发展速度与水平上。因此,教学监控能力水平高的教师必然会认真地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采用各种方法评估学生的进步程度,以便于改进自己的教学。

6.反省与评价。在一堂课或一个阶段的课上完后,教学监控能力高的教师会对自己已经上过的课的情况进行回顾和评价,分析自己的教学是否适合于学生的实际水平,是否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等。相反,教学监控能力差的教师一般就不会认真地考虑这些问题,不考虑学生是否能接受,不反思自己教学的得与失。

反思只是载体,但它却承载着有效教学和教师的专业成长,它更承载着一线教师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体验成功和幸福。

六、怎样记课后反思?

(很多老师均乐于撰写课后反思,所以我们把课后反思,提出来单独讲)在进行以上记录时,可以采取以下形式:①勾画圈点。直接在备课教案上进行圈点勾画并进行批注,能够起到醒目的提示作用。②旁批。许多教师都习惯在备课本上留出一点空间作旁批,旁批能够起到及时的修正、强调作用。③课后集中的记录。如果教学设计有大的调整或上课过程中有

精彩的片段,可以及时地集中记下,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借鉴。如果上课后有需要及时补充的环节也可记下,抽时间给学生查漏补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