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审计实例分析

信息系统审计实例分析
信息系统审计实例分析

浅谈信息系统审计的内容和策略.

浅谈信息系统审计的内容和策略 摘要:伴随着科技进步和企业管理理念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组织更加依赖于信息技术。与此同时,对信息系统审计的研究和实践也正不断发生着变化。笔者认为,信息系统审计有其自身的特点,是审计的新领域,与传统审计相对独立,应从组织的整体风险控制、价值实现以及整个审计体系的角度来重新认识。 关键词:信息系统信息技术审计内容策略 伴随着科技进步和企业管理理念的发展,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网络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技术在社会各行业的管理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无论是企事业单位,还是政府公共服务机构,都越来越依赖于信息系统。信息系统的可靠性、有效性和效率性影响着组织的正常运转。 与此同时,对信息系统审计的研究和实践也正不断发生着变化。从计算机辅助审计到面向系统数据的审计,再到对应用系统的审计,信息系统的审计范围和领域不断扩大。目前,对信息系统审计的认识受到较多传统审计的影响,不少研究人员认为信息系统条审计是传统审计的补充和延伸,是为传统审计提供支撑和服务的。但笔者认为,信息系统审计有其自身的特点,是审计的新领域,对信息系统审计的认识和研究要从企业整体风险控制、价值实现以及整个审计体系的角度来重新认识。 一、信息系统审计的内容 从信息系统在组织中所处地位以及信息系统的开发、运行和维护过程分析,信息系统审计应包括对IT治理结构审计等9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1.对IT治理结构与实施的审计。信息技术过去被认为仅仅是企业组织战略的强化器,而现在被认为是组织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管理层的关注。通过有效使用安全、可靠的信息和适用的技术,IT治理有助于企业获得成功。因此,在对信息系统审计中,审计人员应首先关注组织的IT治理机构,判断组织是否做到了IT 与业务的融合,并保持目标一致。

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审计

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审计 来源:CIO时代网 一、引言 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信息的安全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防病毒产品、防火墙、入侵检测、漏洞扫描等安全产品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这些信息安全产品都是为了防御外部的入侵和窃取。随着对网络安全的认识和技术的发展,发现由于内部人员造成的泄密或入侵事件占了很大的比例,所以防止内部的非法违规行为应该与抵御外部的入侵同样地受到重视,要做到这点就需要在网络中实现对网络资源的使用进行审计。 在当今的网络中各种审计系统已经有了初步的应用,例如:数据库审计、应用程序审计以及网络信息审计等,但是,随着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功能相对单一的审计产品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且对审计信息的综合分析和综合管理能力远远不够。功能完整、管理统一,跨地区、跨网段、集中管理才是综合审计系统最终的发展目标。 本文对涉密信息系统中安全审计系统的概念、内容、实现原理、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做出了讨论。 二、什么是安全审计 国内通常对计算机信息安全的认识是要保证计算机信息系统中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可控性、可用性和不可否认性(抗抵赖),简称“五性”。安全审计是这“五性”的重要保障之一,它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中的所有网络资源(包括数据库、主机、操作系统、安全设备等)进行安全审计,记录所有发生的事件,提供给系统管理员作为系统维护以及安全防范的依据。安全审计如同银行的监控系统,不论是什么人进出银行,都进行如实登记,并且每个人在银行中的行动,乃至一个茶杯的挪动都被如实的记录,一旦有突发事件可以快速的查阅进出记录和行为记录,确定问题所在,以便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近几年,涉密系统规模不断扩大,系统中使用的设备也逐渐增多,每种设备都带有自己的审计模块,另外还有专门针对某一种网络应用设计的审计系统,如:操作系统的审计、数据库审计系统、网络安全审计系统、应用程序审计系统等,但是都无法做到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全面的安全审计,另外审计数据格式不统一、审计分析规则无法统一定制也给系统的全面综合审计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如果在当前的系统条件下希望全面掌握信息系统的运行情况,就需要对每种设备的审计模块熟练操作,并且结合多种专用审计产品才能够做到。 为了能够方便地对整个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审计,就需要设计综合的安全审计系统。它的目标是通过数据挖掘和数据仓库等技术,实现在不同网络环境中对网络设备、终端、数据资源等进行监控和管理,在必要时通过多种途径向管理员发出警告或自动采取排错措施,并且能够对历史审计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追踪。主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对潜在的攻击者起到震慑和警告的作用; 2. 对于已经发生的系统破坏行为提供有效的追究证据; 3. 为系统管理员提供有价值的系统使用日志,从而帮助系统管理员及时发现系统入侵行为或潜在的系统漏洞; 4. 为系统管理员提供系统的统计日志,使系统管理员能够发现系统性能上的不足或需要改进和加强的地方。 三、涉密信息系统安全审计包括的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定义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是指由计算机及其相关的和配套的设备、设施(含网络)构成的,按照一定的应用目标和规则对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传输、检索等处理的人机系统。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以下简称“涉密信息系统”)在《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暂行规定》中定义为:采集、存储、处理、传递、输出国家秘密信息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所以针对涉密信息系统的安全审计的内容就应该

审计管理信息系统解决方案

审计管理信息系统解决方案

一、企业目前在审计管理上面临的问题 随着集团型企业的不断发展,内部审计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完善企业内部自我约束机制,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目前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从机构设置、工作重点、审计范围、规范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如下: 资源压力,效率低下 目前,大多数集团型企业面临多种审计需求,工作量巨大,审计工作面临多组织、多地域问题,难以组织协调,无法兴盛统一的资源和计划管理。 标准、方法不一致 集团型企业分子公司、分支机构审计方式不统一,存在一个组织,多种方法的问题。审计标准不统一,风险难以被有效控制。业务的不断变化,而审计业务没有创新和改变,难以应对变化。 审计能力不能持续提升 审计过程中,不能有效地获取、积累、沉淀知识,各组织审计知识不能有效共享,导致审计人员能力不能得到很好的提升。 审计绩效及监督体制不完善 企业没有有效的审计绩效考核方案,审计发现问题后,没有有效的监督整改机制。 风险意识薄弱

审计方式以事后审计为主,大多为“补救式”管理,审计质量提升不明显,导致没有有效的进行风险预警。 二、审计管理信息系统的概述 北京慧点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慧点科技)的审计管理信息系统,为集团型企业的审计部门借助信息化手段,助力内部审计业务和管理全面提升提供了保障。慧点科技的审计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帮助审计部门更好地履行内部审计职能,并且在实施审计项目、进行审计管理的过程中,对相关的审计业务操作与各类管理信息进行过程留痕,使客户能够更加方便的对审计过程中的各类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实现审计知识的积累,为审计项目实施和审计工作流程管理提供支持工具。 慧点审计管理信息系统按照集团型企业审计工作特点量身定制,建立了审计计划管理、审计资源管理、审计作业管理、审计业务分析等功能模块,功能和整合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不仅实现了集团型企业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为审计业务发展所需要的“治理结构”、“人力资源”、“工作实务”、“绩效评估及质量保证”、“技术”、“沟通和汇报”、“知识管理”等七个要素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三、审计管理信息系统架构说明 慧点管理信息系统分为多个层次,包括信息门户与展现层、业务系统应用层、应用支撑与工具层、基础设施层等4个层面,身份和授权管理贯穿于各个层面, 如下图所示:

信息系统审计重点及应对措施

信息系统审计是一个通过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对信息系统是否能够保护资产的安全、维护数据的完整、使被审计单位的目标得以有效地实现、使组织的资源得到高效地使用等方面作出判断的过程。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审计机关要想完成“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审计目标,担负起社会经济运行的“免疫系统”作用,就必须加快信息系统审计的步伐。为此,笔者认为,审计机关要开展好信息系统审计,就必须把握重点,加强组织,制定措施,积极推进。 一、开展信息系统审计应把握的重点 1、信息系统审计的目标和内容 信息系统审计目标:信息系统审计不仅要对系统信息的合法性、公允性进行审计,还要对信息系统的硬件和软件,以及整个信息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内部控制的健全性与有效性等方面进行审计,指出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内部管理和控制上的薄弱环节,提高其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和真实性,有效地防止利用信息技术随意篡改系统信息或破坏磁介质上的数据等舞弊行为的发生。因此,信息系统审计目标不仅仅在于应用计算机进行审计(即传统EDI 审计或计算机辅助审计),更重要的是要对信息系统本身的安全性、稳定性及其实现组织目标的有效性进行实时的检查、评价和改造。 信息系统审计内容:主要包括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审计、一般控制审计和应用控制审计三个方面。 2、信息系统审计的职能和方式 为了实现审计目标,保证和咨询应成为对信息系统进行审计的两大基本职能。“保证”即“系统可靠性保证”,就是通过对信息系统运行过程、商业连续性能力、维护状况进行评价,合理保证信息系统安全、稳定、有效,它是信息系统审计最基本的职能。“咨询”是指审计人员能够向信息系统的高层管理者以及使用者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以达到改善经营和为组织增加价值的目的。 信息系统审计组织方式:一种是将信息系统审计作为常规项目审计的一部分,是为整个审计项目的总体目标服务的。检查信息系统本身及其内部控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为数据审计服务,最终通过审计数据得出审计结论,即数据审计、信息系统审计和系统内控审计“三位一体”的结合方式。另一种是独立立项的信息系统审计,直接针对信息系统进行审计,将信息系统本身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作为审计目标。现阶段开展的信息系统审计以第一种方式为主。 3、信息系统审计的依据和原则

简述信息系统审计的主要内容--(出自第七单元)

第1页(共3页) 管理学作业答题纸 管理信息系统作业02(第5-8单元)答题纸 学籍号:姓名:分数: 学习中心:专业:____________ 本次作业满分为100分。请将每道题的答案写在对应题目下方的横线上。 题目1 [50 分] 答:内部控制制度审计:为了保证信息系统能够安全可靠地运行,严格内部控制 制度十分必要,它可以保证数据功能所产生的信息具有正确性、完整性、及时性 和有效性。 应用程序审计:计算机应用程序审计是信息系统审计的重要内容,这是因为企业 处理经济业务的目的、原则和方法都体现在计算机程序之中,他们是否执行国家 的方针政策,是否执行财经纪律和制度也往往在应用程序中体现出来。 数据文件审计:数据文件审计包括由打印机打印出来的数据文件和存储在各种介 质之上的数据文件的审计,包括会计凭证、会计帐本和会计报表,需要通过信息 技术进行测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测试信息系统数据文件安全控制的有效性; 测试信息系统数据文件安全控制的可靠性; 测试信息系统数据文件安全控制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处理系统综合审计:对信息系统中的硬件功能、输入数据、程序和文件4个因素 进行综合的审计,以确定其可靠性和准确性。 系统开发审计: 指对信息系统开发过程进行审计。包括两个目的:一是要检查开发的方法和程序 是否科学合理,是否受到恰当的控制;

第2页(共3页)二是要检查开发过程中产生的系统资料和凭证是否符合规范。 题目2 [50 分] 答:(1) 模块 通常是指用一个名字就可以调用的一段程序语句为物理模块。 在模块结构图中,用长方形框表示一个模块,长方形中间标上能反映模块处理功 能的模块名字。 模块名通常由一个动词和一个作为宾语的名词组成。 (2) 调用 模块间用箭头线联接,箭尾表示调用模块,箭头表示被调用模块。箭尾菱形表示 有条件调用,弧形箭头表示循环调用。 调用关系有:直接调用、条件调用(判断调用)和循环调用(重复调用)。(3) 数据 模块之间数据的传递,使用与调用箭头平行的带空心圆的箭头表示,并在旁边标 上数据名。箭头方向表示数据传送方向。 (4) 控制信息 为了指导程序下一步的执行,模块间有时还必须传送某些控制信息,例如,数据 输入完成后给出的结束标志。 控制信息与数据的主要区别是前者只反映数据的某种状态,不必进行处理。在模 块结构图中,用带实心圆点的箭头表示控制信息。 其中专业理论知识内容包括:保安理论知识、消防业务知识、职业道德、法律常识、保安礼仪、救护知识。作技能训练内容包括:岗位操作指引、勤务技能、消防技能、军事技能。 二.培训的及要求培训目的 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

信息系统审计国内研究综述

信息系统审计国内研究综述

信息系统审计国内研究综述 摘要:系统地回顾了1999年―2011年国内关于信息系统审计相关文献,并从国外信息系统审计的理论与发展、信息系统审计基础理论研究、信息系统审计应用研究这三个方面对信息系统审计文献进行了述评,最后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信息系统审计研究的启示。 关键词: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审计;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 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1)16-0048-02 我国对信息系统审计的研究是随着审计事业的恢复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早在20世纪90年代,学术界就开始了这一领域的探索和研究,并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就研究内容来说,国内对于信息系统审计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研究国外信息系统审计的理论与发展、信息系统审计基础理论研究、信息系统审计应用研究三类。 1 研究国外信息系统审计的理论与发展 我国的信息系统审计研究相对于国外起步较晚,最初阶

段主要是翻译和介绍国外的研究,并对我国的信息系统审计建设作一些指导性的建议。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成果: 胡晓明等(2006)系统地研究了COBIT4.0标准产生的背景、整体框架以及核心内容,并把它与COBIT3rd版本进行了简要对比,就如何以COBIT4.0为蓝本,整合商业目标与IT目标,指导IT治理实践作了一定的分析。他认为实施COBIT标准,从IT治理的角度为企业管理层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有助于实现IT治理目标与商业目标的战略统一。 胡克瑾等(2008)建立了COBIT4.1中IT过程的通用描述模型,再分别定量考察过程模型的五个元素,得出过程的成熟度。通过对成熟度的汇总分析,得出对组织IT治理总体现状的认识,并明确了改进方向;再通过敏感性分析和回溯分析。帮助管理层选择IT治理改进方案,细化行动细则。 王会金,刘国城(2009)在阐述COBIT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在中观经济主体信息系统重大错报风险评估中的 应用,并从规范审计行为的角度研究了其在完善当前我国信息系统审计准则方面的指导作用。 2 信息系统审计基础理论研究 2.1 关于信息系统审计、计算机审计

信息系统安全审计管理制度

信息系统安全审计管理制度 第一章工作职责安排 第一条安全审计员职责 1.制定信息安全审计的范围和曰程; 2.管理详尽的审计过程; 3.分析审计结果并提出对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改进意见; 4.召开审计启动会议和审计总结会议; 5.向主管领导汇报审计的结果及建议; 6.为相关人员提供审计培训。 第二条评审员甶审计负责人指派,协助主评审员进行评审,其职责是: 1.准备审计清单; 2.实施审计过程; 3.完成审计拫告; 4.提交纠正和预防措施建议; 5.审查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执行情况。 第三条受审员来自相关部门 1.配合评审员的审计工作; 2.落实纠正和预防措施; 3.提交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报告。 第二章审计计划的制订 第四条审计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

1.审计的目的; 2.审计的范围; 3.审计的准则; 4.审计的时间; 5.主要参与人员及分工情况。 第五条制定审计计划应考虑以下因素: 1.每年应进行至少一次涵盖所有部门的审计; 2.当进行巨大变更后(如架抅、业务方向等),需要进行一次涵盖所有部门的审计。 第三草安全审计实施 第六条审计的准备 1 .评审员需事先了解审计范围相关的安全策略、标准和程序; 2.准备审计清单,其内容主要包括: (1)需要访问的人员和调查的问题; (2)需要查看的文档和记录(包括日志); (3)需要现场查看的安全控制措施。 第七条在进行实际审计前,召开启动会议,其内容主要包括: 1,评审员与受审员一起确认审计计划和所采用的审计方式,如在审计的内容上有异议,受审员应提出声明(例如:限制可访问的人员、可调查的系统等); 2.向受审员说明审计通过抽查的方式来进行。

审计部管理信息系统——项目概要

审计部管理信息系统—— 项目概要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项目概要 项目名称:审计管理信息系统 1. 项目背景 全行审计系统拥有八个审计分部、38个总审计室和123个审计办事处,审计人员3300余名,每年完成审计项目近4000个。但是,长期以来,审计工作成果包括审计底稿、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审计报告等一直都以纸介质形式分散保存在各级审计机构,对于审计项目、审计人员、审计机构的管理也没有相应科技手段的支持,不利于审计整体优势的发挥、审计成果的有效再利用。为改变这种局面,我部提出开发“审计管理信息系统”。目前,我部正在会同信息技术管理部进行该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计划明年3月份进入项目的正式立项与开发实施。 2. 项目目标 加强审计工作信息化管理,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全行审计人员、审计机构、审计项目、审计成果等信息的综合管理和利用。 3. 需求概述 系统功能需求覆盖了大部分审计日常管理业务和部分现场审计业务,系统主要包括七个子功能:底稿及问题台帐录入、审计机构

管理、审计人员管理、审计项目管理、审计成果管理、查询及分析、系统管理。 4. 与相关系统关系 无。 5. 设备配置概述 初步计划,38个一级分行各安装一台PC服务器,总行两台PC服务器。 6. 投资概算 资本性支出-固定资产:750万,费用230万。 7. 项目计划概述 可行性研究阶段:年月日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专家论证,申请立项。 系统开发阶段年月日完成系统开发。 系统测试阶段:年月日完成系统测试。 系统试运行阶段:年月日完成试运行及推广。 系统验收阶段:年月日完成验收。

信息系统审计事项和信息系统审计案例报告

信息系统审计事项和信息系统审计案例报告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信息系统审计事项 附件2 信息系统审计案例报告(模板)

一、案例摘要 简要说明本案例的基本信息,具体包括: (一)案例名称,所属审计项目名称,审计实施单位和主要审计人员,审计实施的时间; (二)本案例所包括的各具体信息系统审计事项名称及所属审计事项类别; (三)本案例所采用的信息系统审计技术和方法简要描述; (四)审计发现和建议的简要描述。 二、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基本情况 (一)描述被审计单位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相关情况; (二)描述与本案例相关的被审计单位主要信息系统的总体情况,分析被审计单位对这些信息系统的业务依赖程度; (三)描述与本案例相关的被审计单位主要信息系统的组织管理、系统运行、业务流程、电子数据等方面情况。 三、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控制情况 描述与本案例相关的被审计单位主要信息系统的控制情况,包括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情况。 四、信息系统审计总体目标 详细说明本信息系统审计项目的总体审计目标。 五、审计重点内容及审计事项 描述本信息系统审计项目的重点关注内容,按照附件1中关于审计事项的分类,划分本信息系统审计项目所实施的审计事项。 针对每一审计事项,详细说明以下方面的内容:

(一)具体审计目标。 本审计事项的具体审计目标。 (二)审计测试过程。 1.详细说明在审计准备阶段需要调查了解的信息内容,调阅的资料名称,分析的管理或业务流程,编制的审计底稿等; 2.详细说明在审计实施阶段对关键控制点的分析,选择的测试技术和方法,测试的实施过程以及测试得出的初步结论等; 3.在以上说明中,要着重介绍审计测试技术、方法以及自动化工具的使用,并要对所涉及的技术、方法、工具的适用性与效果进行分析。 (三)审计发现问题和建议。 六、对案例的自我分析与评价 (一)描述本案例(或所属信息系统审计项目)的特点和价值所在; (二)对该案例中各具体审计事项内容和目标的理解; (三)信息系统审计中所使用技术、方法和工具的经验总结。

浅析信息系统审计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浅析信息系统审计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经营发展对于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强,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网络时代,由于大型管理信息系统的普遍使用,对信息系统安全和稳定性的控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信息系统审计也就应运而生。本文分析了我国信息系统审计的发展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了加快信息系统审计发展步伐的建议。 关键词:信息系统审计现状问题建议 一.信息系统审计概述 1.信息系统审计的定义 信息系统(Information system)是由计算机硬件、网络和通讯设备、计算机软件、信息资源、信息用户和规章制度组成的以处理信息流为目的的人机一体化系统。信息系统审计就是对信息系统进行审计,是信息系统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信息系统从规划、开发、实施到维护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全面审查与评价,在此过程中,信息系统审计人员应对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实现组织目标的有效性做出判断,并向企业的管理者报告。 2.信息系统审计与传统审计的区别 (1)审计主体的不同 传统审计的主体主要是注册会计师,而信息系统审计的主体是IT审计师,也就是说不仅要具备传统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知识,还要懂得信息系统得到专业知识。(2)审计对象不同 传统审计主要是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结果以及现金流量进行审计,而信息系统审计是对被审计单位的信息系统从规划、开发、实施到维护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审计。 (3)审计报告使用者不同 传统的财务报告使用者包括股东,公司债权人,证劵监管机构等预期使用者,以便他们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而信息系统审计报告的使用者是企业管理者,是便于企业管理者了解公司信息系统中的安全漏洞,保障企业信息安全。 3.信息系统审计的目标 审计本质上是根据审计目标对收集的审计证据进行分析评价并得出结论的过程。

审计管理系统(OA)常见使用问题解答

审计管理系统(OA)常见使用问题解答 (2006-5-18) Ⅰ.审计人员 1)问:点击公文标题后,页面显示“正在打开公文”,然后一会就消失了, 没有反应是什么原因? 答:可能本地电脑上安装了“上网助手”之类的工具,把弹出的公文窗口阻止了,请关闭该工具,重试。 2)问:审计管理系统无法打开公文,总是弹出错误提示窗口 “Error?number?…”请问遇到这类问题怎么解决? 答: 这种情况需要注意下列原因: (1)客户端IE浏览器的设置是否正确; (2)windows操作系统登录的用户不能为中文,否则有可能导致无法正常打开公文; (3)建议使用office 2000版本, 查看本机是否存在一些上网助手。3)问:为什么在公文办理时,点击打开一个Word文件(或接着再打开另 外一个本地Word文件),Word的菜单项或工具栏内容少了很多? 答:是因为审计管理系统在使用Word时,对其进行了二次开发以便各种控制需要,把部分不允许使用的功能禁止了。但不对正常的使用产生影响,如在没有打开OA系统内的公文时打开了Word程序,则菜单和工具栏都恢复了原样。在极个别情况下,如果没有恢复,请咨询热线电话,服务人员会很快协助解决此问题。 4)问:公文处理单上的各个区域与公文有什么关系? 答:公文处理单的区域与公文的各类要素是一一对应的,公文程序通过读取处理单上的各个区域内容,在公文套模版的时候把公文各要素(公文标题、发文字号等)填充到正文的相应位置,所以处理单上正文不应该包括公文各基本要素,而只需要正文内容,否则在套模版的时候就会有重复项。

5)问:当某公文不想阅读时,怎么让其不再在待阅列表中出现? 答:在待阅公文界面中有个控件按钮“免读”,选择某个待阅公文,点击免读即可。 6)问:在出差期间,需要本人办理的公文怎么处理? 答:有两种方法:个人办文权限转移和通过委托部门文书管理员 (1)个人办文权限转移 选择“办文权限转移”,选择被委托人和委托开始时间以及委托结束时间,点击“保存”完成个人授权。点击“高级”会弹出如下页面,可以在整个机关选择被委托人员,选择人员后点击“保存”来完成办文权限转移。 提示:委托办理功能的范围为本人所在的部门。 (2)部门文书管理员 以部门文书管理员的身份登录系统,在审计管理区—〉部门文书管理—〉办文权限转移?,出现本部门所有人员列表:选择委托人和被委托人,填写委托开始时间和委托结束时间,然后点击“保存”来完成部门内人员办文权限的转移。 7)问:待阅公文很多,如何让其分类保存? 答:待阅公文(列表)是已入库公文中,由机关文书分发给你的必需看的文件集合。每个用户在公文管理中都有一个“个人文件夹”,用户根据个人需要在个人文件夹中新建类别组,在已阅公文界面中,选择某个公文点击复制,然后选择要把该公文放在哪个分组里即可,以后可以按照个人分类进行查找已阅过的公文。 8)问:为什么公文列表中点击标题后,不能打开相应公文,同时弹出对话 框错误信息? 答:一般情况下先确认是否满足如下条件:? (1)操作系统登录时,登录名不能是中文字,必须是英文或拼音,且最好有密码。如果是中文名称,需要新建一个英文用户,建议以后就用此新建的用户登录。 (2)在“internet选项”中,确认“受信任站点”和“安全站点”的列表中是否有您的OA系统的域名或IP。

关于信息系统审计内容、程序及方法的探讨

关于信息系统审计内容、程序及方法的探讨 随着信息系统在企业内部的广泛应用,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业务操作方法等都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也对内部审计的传统理念和技术手段带来了多方面的冲击。在这样的环境压力下,内部审计只有适时地开展信息系统审计理论的研究及应用,才能有效地规避审计风险,发挥内部审计作用,提高审计质量。 标签:信息系统;审计内容;审计方法 1 信息系统审计的内容及程序 为了实现信息系统审计目的,信息系统审计内容应包括:系统开发审计、应用程序审计、数据文件审计、内部控制系统审计等内容。 1.1 系统开发审计。由于系统开发审计是对信息系统开发过程所进行一种事前审计,因此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参与开发,一方面要在检查开发活动是否受到适当的控制,系统开发的方法是否科学、合理,系统开发过程中是否产生了必要的系统文档以及这些文档资料是否符合规范的过程中指出现有措施的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另一方面还要在系统开发过程中选择关键控制点对开发工作本身进行测试和评价,保证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行以后的数据处理结果正确、完整,系统运行效率达到设计目的。 1.2 应用程序审计。实践证明程序是差错和舞弊最容易发生的地方,因此应用程序审计是计算机信息系统审计中最困难的任务之一,也是对信息系统做出公正评价的关键。 在应用程序审计过程中内部审计人员可以选择计算机辅助审计与手工审计相结合的审计方法,通过对应用程序的直接审查或通过数据在程序上的运行进行间接的测试,实现对程序控制系统的健全性,程序运算和逻辑的合法、有效、正确、可靠性测试的目的。 对程序控制健全性的审计主要内容包括:对程序输入控制的审计,程序处理控制的审计,程序输出控制的审计。重点应审查输入程序是否能够保证只有经过授权批准的业务才能完整、准确地输入计算机;对输入计算机的正确业务能否进行被完整的处理,对不正确的业务能否检查处理并拒绝处理;经计算机处理的业务是否能够连续、完整、正确地输出。 在对程序合法性审查中,我们应重点审查程序中是否含有非法编码,因为非法编码通常是指为了舞弊而设计的编码,他们在满足某种条件下执行产生非法结果。例如:程序员如果在对物资采购计划程序中添加遇到某类物资计划自动锁定某供应商为指定供货厂商的程序,将会给比价采购带来干扰。此外审计人员还要审查程序编码是否有错误,这些错误包括程序语法和逻辑错误。这些错误的存在也会给系统带来处理错误,例如错误计算成本、利润等,都将给企业的经营决策

信息系统审计(IT审计)操作流程(精)

信息系统审计(IT审计操作流程 一、审计计划阶段 计划阶段是整个审计过程的起点。其主要工作包括: (1了解被审系统基本情况 了解被审系统基本情况是实施任何信息系统审计的必经程序,对基本情况的了解有助于审计组织对系统的组成、环境、运行年限、控制等有初步印象,以决定是否对该系统进行审计,明确审计的难度,所需时间以及人员配备情况等。 了解了基本情况,审计组织就可以大致判断系统的复杂性、管理层对审计的态度、内部控制的状况、以前审计的状况、审计难点与重点,以决定是否对其进行审计。 (2初步评价被审单位系统的内部控制及外部控制 传统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为防止舞弊和差错而形成的以内部稽核和相互牵制为核心的工作制度。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以Internet为代表的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企业信息系统进一步向深层次发展,这些变革无疑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效益,但同时也给内部控制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加强内部控制制度是信息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有力保证。依据控制对象的范围和环境,信息系统内控制度的审计内容包括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两类。 一般控制是系统运行环境方而的控制,指对信息系统构成要素(人、机器、文件的控制。它已为应用程序的正常运行提供外围保障,影响到计算机应用的成败及应用控制的强弱。主要包括:组织控制、操作控制、硬件及系统软件控制和系统安全控制。 应用控制是对信息系统中具体的数据处理活动所进行的控制,是具体的应用系统中用来预测、检测和更正错误和处置不法行为的控制措施,信息系统的应用控制主要体现在输入控制、处理控制和输出控制。应用控制具有特殊性,不同的应用系

统有着不同的处理方式和处理环节,因而有着不同的控制问题和不同的控制要求,但是一般可把它划分为:输入控制、处理控制和输出控制。 通过对信息系统组织机构控制,系统开发与维护控制,安全性控制,硬件、软件资源控制,输入控制,处理控制,输出控制等方而的审计分析,建立内部控制强弱评价的指标系统及评价模型,审计人员通过交互式人机对话,输入各评价指标的评分,内控制审计评价系统则可以进行多级综合审计评价。通过内控制度的审计,实现对系统的预防性控制,检测性控制和纠正性控制。 (3识别重要性 为了有效实现审计目标,合理使用审计资源,在制定审计计划时,信息系统审计人员应对系统重要性进行适当评估。对重要性的评估一般需要运用专业判断。考虑重要性水平时要根据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或公用标准,系统的服务对象及业务性质,内控的初评结果。重要性的判断离不开特定环境,审计人员必须根据具体的信息系统环境确定重要性。重要性具有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的特征。越是重要的子系统,就越需要获取充分的审计证据,以支持审计结论或意见。 (4编制审计计划 经过以上程序,为编制审计计划提供了良好准备,审计人员就可以据以编制总体及具体审计计划。 总体计划包括:被审单位基本情况;审计目的、审计范围及策略;重要问题及重要审计领域;工作进度及时间;审计小组成员分工;重要性确定及风险评估等。 具体计划包括:具体审计目标;审计程序;执行人员及时间限制等。 二、审计实施阶段 做好上诉材料的充分的准备,便可进行审计实施,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对信息系统计划开发阶段的审计

信息系统审计指南(COBIT-中文版)

COBIT信息技术审计指南(34个控制目标) 计划和组织(选择3/6/11) 1 定义战略性的信息技术规划(PO1)PO域 控制的IT过程: 定义战略性的IT规划 满足的业务需求: 既要谋求信息技术机遇和IT业务需求的最佳平衡,又要确保其进一步地完成 实现路线: 在定期从事的战略规划编制过程中,要逐渐形成长期的计划,长期的计划应定期地转化成设置清晰并具体到短期目的的操作计划 需要考虑的事项: 企业的业务发展战略 IT如何支持业务目标的明确定义 技术解决方案和当前基础设施的详细清单 追踪技术市场 适时的可行性研究和现实性检查 已有系统的评估 在风险、进入市场的时机、质量方面,企业所处的位置 需要高级管理层出钱、支持和必不可少的检查 信息规范 IT资源 P 效果 * 人员 S 效率 * 应用 保密 * 技术 完整 * 设施 可用 * 数据 遵从 可靠 1.1 作为机构长期和短期计划一部分的IT 高级管理层对开发和实施履行机构任务和目标的长期和短期的计划负责。在这一方面,高级管理层应 确保IT有关事项以及机遇被适当地评估,并将结果反映到机构的长期和短期计划之中。IT的长期、短期 计划应被开发,确保IT的运用同机构的使命与业务发展战略相结合。 1.2 IT 长期计划 IT管理层和业务过程的所有者要对有规律地开发支持机构总体使命和目的实现的IT长期计划负责。计划编制的方法应包括寻求来自受IT战略计划影响的相关内外部利害关系人引入的机制。相应地,管理层应执行一个长期计划的编制过程,

采用一种结构化的方法,并建立一个标准的计划结构。 1.3 IT 长期计划编制——方法与结构 对于长期计划的编制过程来讲,IT管理层和业务过程的所有者应建立并采用一种结构化的方法。这样可以制定出高质量的计划,含盖什么、谁、怎样、什么时间和为什么等基本的问题。IT计划的编制过程应考虑风险评估的结果,包括业务、环境、技术和人力资源的风险。计划编制期间,需要考虑和充分投入的方面包括:机构的模式及其变化、地理的分布、技术的发展、成本、法律法规的要求、第三方或市场的要求、规划远景、业务过程再造、员工的安置、自行开发或者外包、数据、应用系统和技术体系结构。已做出选择的好处应被明确地确定下来。IT 长期和短期计划应使绩效指标和目标合并在一起。计划本身还应参考其它的计划,比如机构的质量计划和信息风险管理计划。 1.4 IT 长期计划的变更 IT管理层和业务过程所有者应确保及时、准确地修改IT长期计划的过程的到位,以适应机构长期计划的变化和IT环境的变化。管理层应建立一个IT长期和短期计划开发和维护所需要的政策。 1.5 IT 功能的短期计划编制 IT管理层和业务过程的所有者应确保IT长期计划有规律地转换成IT短期计划。这样的短期计划应确保适当的IT功能资源以与IT长期计划内容相一致的基础上来分配。短期计划应定期地进行再评估,并被作为适应正在变化的业务和IT环境所必须的事项而改进。可行性研究的及时执行应确保短期计划的实行是被充分地启动的。 1.6 IT 计划的交流 管理层应确保IT长期和短期计划同业务过程所有者以及跨越机构的其他相关部门人员的充分沟通。 1.7 IT 计划的监控和评估 管理层应建立一个流程,获取和报告来自业务过程所有者和用户有关长期和短期计划的质量及有效性的反馈。获取的反馈应予以评估,并在将来的IT计划编制中加以考虑。 1.8 现有系统的评估 在开发或变更战略规划或长期计划、IT计划之前,IT管理层应按照业务自动化的程度、功能性、稳定性、复杂性、成本、优势和劣势,评估现有信息系统,以确定现有系统支持机构业务需求的程度。 对高级和详细的控制目标进行审计: 获得了解: 访谈:

《审计信息管理系统》使用介绍

《审计信息管理系统》使用说明 第一章概述 欢迎使用《审计信息管理系统》,本文介绍《审计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方法。本系统是针对XXX市审计局日常行政办公、信息管理和设计的应用系统,充分考虑了XXX市审计局的办公内容、行文流程、组织结构等相关内容,给用户提供丰富、完整、方便的功能,正确处理企业日常工作中的各种常规事务,如收文、发文、信息管理、信访管理、档案管理等,通过对各种办公过程的流程化分析、图形表示、自动控制行文流转过程,提高办公效率,保证日常工作高效、规范的进行,实现无纸化办公。 本系统主要以审计项目的实施与管理为核心,同时提供人事管理和各科室之间的信息交换功能,方便领导和各科室成员迅速掌握当前工作的内容和工作进度。 本系统使用了高度安全的Lotus Notes/Domino R5作为开发平台,能适应用户在不同环境和条件下的需求,有着极为可靠的安全性。本系统有广泛的适用性。它是标准的工作流办公自动化软件,稍加改进即可与其他企事业单位自身组织机构相配置,用户单位无需更改现有组织机构,可快速部署整个系统,迅速从中获得效率提升。 第二章主界面 一、启动审计信息管理系统 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启动,操作员单击[开始]→[程序]→[Lotus 应用程序]→[Lotus Notes],系统会出现一对话框(如图2-1),输入正确的口令,系统就会进入审计信息管理系统主界面。 图2-1

如果操作员要选择其它的人员的ID(即以其他人员的身份登录,前提是直到其他人员的密码),操作员可单击[取消],系统会弹出(如图2-2)的对话框,操作员从中挑选需要的ID,再输入正确的口令,系统就以他的身份进入审计信息管理系统主界面。 图2-2 二、主界面的操作 打开Lotus Notes,《审计信息管理系统》的主界面(如图2-3)自动作为缺省首页出现。主界面上有8个标题,分别是打开以下8个功能模块的链接:人事管理、文件审批、审批进度、审计档案、综合查询、流转定稿、电子邮件和文档模板。 图2-3 退出办公自动化系统,用户只需单[退出]即可。

信息安全审计报告

涉密计算机安全保密审计报告 审计对象:xx计算机审计日期:xxxx年xx月xx日审计小组人员组成:姓名:xx 部门:xxx 姓名:xxx 部门:xxx 审计主要内容清单: 1. 安全策略检查 2. 外部环境检查 3. 管理人员检查 审计记录 篇二:审计报告格式 审计报告格式 一、引言 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信息的安全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防病毒产品、防火墙、 入侵检测、漏洞扫描等安全产品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这些信息安全产品都是为了防御 外部的入侵和窃取。随着对网络安全的认识和技术的发展,发现由于内部人员造成的泄密或 入侵事件占了很大的比例,所以防止内部的非法违规行为应该与抵御外部的入侵同样地受到 重视,要做到这点就需要在网络中实现对网络资源的使用进行审计。 在当今的网络中各种审计系统已经有了初步的应用,例如:数据库审计、应用程序审计 以及网络信息审计等,但是,随着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功能相对单一的审计产品有一定的 局限性,并且对审计信息的综合分析和综合管理能力远远不够。功能完整、管理统一,跨地 区、跨网段、集中管理才是综合审计系统最终的发展目标。 本文对涉密信息系统中安全审计系统的概念、内容、实现原理、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 的发展方向做出了讨论。 二、什么是安全审计 国内通常对计算机信息安全的认识是要保证计算机信息系统中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 可控性、可用性和不可否认性(抗抵赖),简称“五性”。安全审计是这“五性”的重要保障之 一,它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中的所有网络资源(包括数据库、主机、操作系统、安全设备等)进 行安全审计,记录所有发生的事件,提供给系统管理员作为系统维护以及安全防范的依据。 安全审计如同银行的监控系统,不论是什么人进出银行,都进行如实登记,并且每个人在银 行中的行动,乃至一个茶杯的挪动都被如实的记录,一旦有突发事件可以快速的查阅进出记 录和行为记录,确定问题所在,以便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近几年,涉密系统规模不断扩大,系统中使用的设备也逐渐增多,每种设备都带有自己 的审计模块,另外还有专门针对某一种网络应用设计的审计系统,如:操作系统的审计、数 据库审计系统、网络安全审计系统、应用程序审计系统等,但是都无法做到对计算机信息系 统全面的安全审计,另外审计数据格式不统一、审计分析规则无法统一定制也给系统的全面 综合审计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如果在当前的系统条件下希望全面掌握信息系统的运行情况, 就需要对每种设备的审计模块熟练操作,并且结合多种专用审计产品才能够做到。 为了能够方便地对整个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审计,就需要设计综合的安全审计系统。它 的目标是通过数据挖掘和数据仓库等技术,实现在不同网络环境中对网络设备、终端、数据 资源等进行监控和管理,在必要时通过多种途径向管理员发 出警告或自动采取排错措施,并且能够对历史审计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追踪。主要作 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对潜在的攻击者起到震慑和警告的作用; 2. 对于已经发生的系统破坏行为提供有效的追究证据; 3. 为系统管理员提供有价值的系统使用日志,从而帮助系统管理员及时发现系统入侵行 为或潜在的系统漏洞; 4. 为系统管理员提供系统的统计日志,使系统管理员能够发现系统性能上的不足或需要 改进和加强的地方。

浅谈信息系统审计的内容和策略

浅谈信息系统审计的内容和策略 摘要:伴随着科技进步和企业管理理念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组织更加依赖于信息技术。与此同时,对信息系统审计的研究和实践也正不断发生着变化。笔者认为,信息系统审计有其自身的特点,是审计的新领域,与传统审计相对独立,应从组织的整体风险控制、价值实现以及整个审计体系的角度来重新认识。 关键词:信息系统信息技术审计内容策略 伴随着科技进步和企业管理理念的发展,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网络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技术在社会各行业的管理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无论是企事业单位,还是政府公共服务机构,都越来越依赖于信息系统。信息系统的可靠性、有效性和效率性影响着组织的正常运转。 与此同时,对信息系统审计的研究和实践也正不断发生着变化。从计算机辅助审计到面向系统数据的审计,再到对应用系统的审计,信息系统的审计范围和领域不断扩大。目前,对信息系统审计的认识受到较多传统审计的影响,不少研究人员认为信息系统条审计是传统审计的补充和延伸,是为传统审计提供支撑和服务的。但笔者认为,信息系统审计有其自身的特点,是审计的新领域,对信息系统审计的认识和研究要从企业整体风险控制、价值实现以及整个审计体系的角度来重新认识。 一、信息系统审计的内容 从信息系统在组织中所处地位以及信息系统的开发、运行和维护过程分析,信息系统审计应包括对IT治理结构审计等9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1.对IT治理结构与实施的审计。信息技术过去被认为仅仅是企业组织战略的强化器,而现在被认为是组织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管理层的关注。通过有效使用安全、可靠的信息和适用的技术,IT治理有助于企业获得成功。因此,在对信息系统审计中,审计人员应首先关注组织的IT治理机构,判断组织是否做到了IT与业务的融合,并保持目标一致。 2.对系统开发过程的审计。传统的系统开发生命周期法(SDLC)仍是目前大多数系统开发的首选方式。审计人员的职责是参与全过程的监督和评价。 3.对系统和运行的审计。信息系统的运行承担了计算机系统软件、硬件的日常支持工作。

信息系统审计

信息系统审计 电子数据处理系统发展分为三阶段:数据的单项处理阶段(1953-1965)、数据的综合处理阶段(1965-1970)、数据的系统处理阶段(1970年以后),对传统审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对审计线索的影响:传统的审计线索缺失;EDP下:数据处理、存储电子化,不可见,难辨真伪。(2)对审计方法和技术的影响:技术方法复杂化;EDP下:利用计算机——审计技术变得复杂化(3)对审计人员的影响:知识构成要求发生变化;EDP下:会计、审计、计算机等知识和技能(4)对审计准则的影响:信息化下审计准则与标准的缺失;EDP下:在原有审计准则的基础上,建立一系列新的准则(5)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内部控制方式发生改变:传统方式下:强调对业务活动及会计活动使用授权批准和职责分工等控制程序来保证。EDP下:数据处理根据既定的指令程序自动进行,信息的处理和存储高度集中于计算机,控制依赖于计算机信息系统,控制方式发生改变。 2、信息系统审计的定义:指根据公认的标准和指导规范,对信息系统从计划、研发、实施到运行维护各个环节进行审查评价,对信息系统及其业务应用的完整、效能、效率、安全性进行监测、评估和控制的过程,以确认预定的业务目标得以实现,并提出一系列改进建议的管理活动。 3、信息系统审计的特点(1)审计范围的广泛性(2)审计线索的隐蔽性、易逝性(3)审计取证的动态性(4)审计技术的复杂性:首先,由于不同被审单位的信息系统所配备的计算机设备各式各样,各个机器的功能各异,所配备的系统软件也各不相同。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必然要和计算机的硬件和系统软件打交道,各种机型功能不一,配备的系统软件各异,必然增加了审计技术的复杂性,其次,由于不同被审单位的业务规模和性质不同,所采用的数据处理及存储方式也不同,不同的数据处理,存储方式,审计所采用的方法、技术也不同。此外,不同被审单位其应用软甲你的开发方式、软件开发的程序设计语言也不尽相同,不同开发方式以及用不同的程序设计语言开发的应用软件,其审计方法与技术也不一样。 4、信息系统审计的目标:(1)保护资产的完整性:信息系统的资产包括硬件、软件、设备、人员、数据文件、系统档案等;(2)保证数据的准确性:数据准确性是指数据能满足规定的条件,防止粗无信息的输入和输出,一级非授权状态下的修改信息所造成的无效操作和错误后果;(3)提高系统的有效性:系统的有效性表明系统能否获得预期的目标;(4)提高系统的效率性:系统效率是指系统达到预定目标所消耗的资源,一个效率高的信息系统能够以尽量少的资源达到需要的目标;(5)保证信息系统的合规性合法性:信息系统及其运用必须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5、信息系统审计的主要内容:内部控制系统审计内部控制系统包括一般控制系统(包含组织控制、系统开发控制、系统安全控制、硬件和系统软件控制等方面)应用控制系统(输入、处理、输出);系统开发审计;应用程序审计(决定了数据处理的合规性、正确性目的:一是测试应用控制系统的符合性;二是通过检查程序运行和逻辑的正确性达到实质性测试目的。测试应用控制的符合性是指对嵌入应用程序中的控制措施进行测试,看它们是否按设计要求在运行和起作用);数据文件审计(目的:一是数据文件进行实质性测试;而是通过数据文件的审计,测试一般控制或应用控制的复合型,但数据文件审计主要是为了实质性测试) 6、基本方法:绕过信息系统审计:基于黑箱(Black box)原理,审计人员不审查系统内的程序和文件,只审查I/O数据及其管理制度。优点:审计技术简单、较少干扰被审系统。缺点:审计结果不太可靠、要求I/O联系紧密 通过信息系统审计:基于黑箱(Black box)原理,审计人员不审查系统内的程序和文件,只审查I/O数据及其管理制度。优点:审计技术简单、较少干扰被审系统。缺点:审计结果不太可靠、要求I/O联系紧密。 7、步骤:准备阶段(明确审计任务、组成信息系统小组、了解被审系统的基本情况、制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