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调查

手足口病调查问卷

讨论 3.1 手足口病是由柯萨奇病毒A16型及EV71等肠道病毒所致,本病自1981年我国首次于上海报道以来,已在全国许多省市相继流行。它的传染 源是病人和健康带病毒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高峰集中在夏秋季。据测,病人粪便排毒3~5 周,咽喉排毒1~2 周,而且在出现症状前数天其血液、鼻咽分泌物和粪便中均存在病毒, 因而在潜伏期就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本次流行来势凶猛,首例病儿在小二班,为校外子女,每天乘坐接送专车来园, 两天后发病的6 名孩子中,有3名(2个大班孩子) 与其乘坐同一辆专车; 4名与其在同一个班,从而引发3个班同时发病,给快速控制疾病的传播造成了一定困难。 3.2 幼儿园对小儿常见传染病的管理目标是阻止疾病传播、控制跨班流行。当时我们拟定该病的传染期为发病前3周至病后两周,通过空气及唾液传播,并据此采取了相应的管理措施。但是,由于本园位于校园生活区,幼儿被家长接出后习惯在园内逗留,相互交往较密切,因而幼儿离园后的有效隔离很难控制。这可能是导致疾病跨班流行的主要原因。 3.3 手足口病至今尚无特殊的预防方法,由于幼儿园是本病流行 的主要场所,所以做好晨检,及时发现并隔离病儿,平日做好日常用品、食具、玩具以及便器的消毒对防止传播是非常重要的。 省督导组通过全面详实的督导调研后,对平邑县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给予了肯定,认为平邑县政府高度重视手足口病防控工作,认真加强组织领导,及时召开全 县会议,进行周密安排部署,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调、全社会共同参与” 的群防群控工作机制,有效促进了全县手足口病防控措施的落实,各有关单位 积极行动、全面动员、强化措施、扎实推进,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为遏制手足口病疫情的传播蔓延发挥了积极作用。省督导组在肯定平邑县对手 足口病防控工作取得成效的同时,也对下一步落实措施、建立机制、群防群控、严谨救治等工作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县卫生局党委书记、局长姚友海在听取了省督导组的反馈意见后表示,决心以 省里的这次督导为契机,以各位领导和专家指出的问题为整改突破口,进一步 加强领导,高度重视,认真组织,积极协调,发挥群防群控优势,完善各项措施,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等各项工作,为防止疫情的传播,保护儿童 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发挥积极的作用。 时至5月22日为止,我街道共发生4例手足口病疫情,患者均为1~4岁的儿童,居住于街道的文昌、善国、荆泉3个社区,呈点状分布。已经及时有效地 采取了治疗和隔离措施。 二、手足口病的特征和传播方式: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 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通常是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手掌或脚掌部、臀部或膝盖出现米粒 大小的疱疹,疼痛感明显,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部分患儿可伴有 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疼等症状。

手足口病个案调查表(普通)

附件1 手足口病个案调查表 编号:调查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一般情况 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年月日(阴/阳历) 职业①散居儿童②幼托儿童③学生④其他 工作单位(就读学校或托幼机构) 家长姓名 家庭住址省市地市县区乡(镇、街办)村(居)号家庭电话: 二、发病及就诊情况 1.发病日期年月日 2.初诊日期年月日; 初诊单位单位级别:①省级②市级③县级④乡级⑤村级初步诊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住院治疗(是/否),如住院,则: 所住医院____________________ , 入院日期年月日,入院诊断。 出院日期年月日,出院诊断。 病程天。 4.预后:痊愈/好转/未愈/死亡/其他;后遗症(有,;无) 5.病例分类①重症②普通 三、临床情况 (一)临床症状如有请打“√” 1.发热(有,℃/ 无); 2.皮疹(有,主要部位: / 无) 3.口腔炎:口腔粘膜上出现红色溃疡型疱疹是□否□ 4.呼吸系统:流涕□咳嗽□咽痛□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消化系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其他:_______________ 神经系统:头痛□喷射状呕吐□精神异常□嗜睡□意识障碍□昏迷□惊厥□ 心血管系统:心律失常:有□无□ (二)体征 1.颈项强直:有□无□;巴氏症:有□无□; 克氏症:有□无□;布氏症:有□无□ 2.腱反射:正常□亢进□减弱□; 肌张力:正常□亢进□减弱□ (三)辅助检查 1.血象:有,无。有则:WBC(×104/L),N( %),L( %) 2.脑脊液:压力( Pa),外观(正常/异常),细胞记数(个), 1

手足口病防控知识

手足口病防控知识 一、认识手足口病 1.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均为本病的传染源。肠道病毒主要经粪-口和/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泡疹液而感染。 2.病人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 具、床上用品、内衣以及医疗器具等可造成本病传播。 二、一般病例表现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预后良好,无后遗症。 三、落实预防控制措施 1、设立疫情报告员,建立疫情报告制度。 2、开展晨检、午检及全日观察。 3、疫情报告 4、个人卫生、环境卫生、物品消毒 5、向幼儿及家长宣传预防知识 ●疫情报告员 (一)学校疫情报告人的设置要求 1、工作认真负责,责任心强; 2、了解传染病防控相关知识,专(兼)职卫生保健人员优先考虑; 3、必须为学校或者托幼机构的在编人员。 (二)学校疫情报告人职责 1、在校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单位传染病疫情和疑似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 2、协助本单位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发现及报告相关工作制度及工作流程; 3、定期对全校(托幼机构)学生的出勤、健康情况进行巡查; 4、负责指导全校(托幼机构)学生的晨检工作。 各类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应当建立由学生到教师、到学校疫情报告人、到学校(托幼机构)领导的传染病疫情发现、信息登记与报告制度。 ●开展晨检、午检、全日观察

小儿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对策

小儿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对策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对策。方法:选择我辖区内手足口病发病患儿的家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随机表法分为2组,150例研究组(手足口病综合防治干预)和150例对照组(不接受手足口病综合防治干预)。以发放调查表的形式,评价研究组和对照组干预前及干预后对手足口病的认知情况。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干预前对手足口病的认知情况评分无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干预后对手足口病的认知情况评分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对重点人群进行疾病教育,了解疾病的传播途径,配合防治知识的宣传可以明显增加家长对手足口病的认知程度。 标签:小儿;手足口病;预防 手足口病是柯萨奇病毒A16、肠道病毒71等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1]。截至2014年我国已经报道手足口病病例220万余例,而且感染者多为5岁以下婴幼儿。因此本次研究拟在对手足口病患儿家长进行综合防治干预,并且将干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择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我辖区内手足口病发病患儿的家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文化程度为本科、大专、高中、初中、小学。按随机表法分为2组,150例研究组和150例对照组。研究组家长平均(28.6±8.7)岁,男性79人,女性71人;对照组平家长平均(29.6±9.2)岁,男性75人,女性75人;2组人员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研究方法 社区随访医生对研究组家长进行手足口病综合防治干预,干预时间为2周,对照组不接受干预。手足口病综合防治干预方法有以下几点: 1.2.1 普及知识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为粪口传播,因此医务人员要告诫患儿家长不喝生水、生食。发现幼儿园、社区、居住地附近出现可疑手足口病患儿后,让子女避免与其接触。在手足口病发病高峰时期,减少外出活动,避免去拥挤、空气流动性差的活动场所。家长为幼童换尿布前后要洗手,污物及时丢弃,奶瓶、奶嘴、餐具定期更换、清洗。保持居住环境整洁,勤换衣被。 1.2.2 幼儿园的培训手足口病患者多为2~5岁婴幼儿,社区传染病访视医生发现辖区内手足口病患儿后,及时打电话给患儿就读的幼儿园,加强对幼儿园老师的宣传,在幼儿园走廊张贴漫画,讲述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老师上课时告诉小朋友外出回家、饭前便后用洗手液洗手;老师每日对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是我国法定报告管理的丙类传染病。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少数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 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手足口病常出现暴发或流行,为指导各地做好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制定本指南。 一、目的 (一)指导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疫情报告与监测。 (二)指导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学监测。 (三)指导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开展重点场所及公众预防控制工作。 二、疾病概述 (一)病原学。 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包括柯萨奇病毒A组(Coxasckievirus A, CVA)的 2、4、5、7、9、10、16 型等,B组(Coxasckievirus B, CVB)的 1、2、3、4、5 型等;肠道病毒 71 型(Human Enterovirus 71, EV71);埃可病毒(Echovirus, ECHO等。其中以 EV71及CVA16型较为常见。 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75%酒精和5%来苏不能将其灭活,对乙醚、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对紫外线和干燥敏感,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以及56C 30分钟可以灭活病毒。病毒在 4C可存活1年,-20 C可长期保存,在外环境中可长期存活。 (二)流行病学。 1?传染源。人是人肠道病毒的唯一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隐性感染者难以鉴别和发现。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 传染性最强。 2?传播途径。肠道病毒可经胃肠道(粪-口途径)传播,也可经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传播,亦可因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粘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传播。尚不能明确是否可经水或食物传播。 3. 易感性。人对人肠道病毒普遍易感。不同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尤以3岁及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后均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产生的中和抗体可在体内存留较长时间,对同血清型病毒产生比较牢固的免疫力,但不同血清型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安全教育

城关第三小学(第十五周)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安全教育 老师们、同学们: 由于近期气候比较反常,手足口等传染性疾病容易爆发和流行。近期,我县少数镇(办)出现个别疑似手足口病例。为确保我校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营造健康和谐安全的育人环境,现就讲一讲有关手足口病的防治,希望全体师生做到以下要求: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食物、口鼻飞沫及接触传播,因此预防上主要应做到: 1、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病从口入。进入夏季早晚气温的温差较大,是传染病、过敏性疾病等各类病症的多发季节。秋冬季少年儿童最容易患上的传染病有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水痘、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 2、避免与患儿接触,幼托机构发现病人,要采取隔离措施;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3、平时应加强体质锻炼,远离空气流通不畅、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经常开窗通风,多喝水,多运动,提高自身免疫力,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并告知家长这是常见的传染病,是“可防、可控、可治、不可怕”的,不需要有恐慌心理,一旦发现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4、调理脾胃,及早治疗食积。 5、被污染的日用品及食具等应消毒,患儿粪便及排泄

物用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衣物置阳光下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 6、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7、家长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8、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要保持良好通风。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要清洗消毒。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时,工作人员应戴手套,清扫后应立即洗手。 2016年6月3日

[学校和有关行政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学校和幼儿园手足口病晨检工作要点

l学校要建立健全晨检工作制度。晨检工作在学校主要领导的主持下,成立领导机构,负责工作布置、检查或抽查、现场处置、考核、材料收集和整理 l学校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由班主任教师负责每天早晨对本班学生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应当及时告知学校医务人员进行排查诊断。 l托幼机构应由医务人员亲自晨检,认真查问和登记,杜绝遗漏可疑病例。 l学校医务人员接报后要及时初步诊断和处理,需要送医院治疗的由班主任及时与家长联系。 。 l在非流行爆发期间 由各班班主任每天上报学生的出勤情况,对因病缺课的学生要进行详细的询问,掌握学生的健康状况,并及时上报给卫生室,由校医统一登记并按要求上报。 l在流行病爆发期间

发现有所流行传染病征候群的患病师生,由校医立即通知学生家长、报告学校,及时送医院诊治或在家休息治疗,有需要应立即进行隔离观察。并实行日报和零告报制度。 晨检要求 ?晨检时应认真、细心,通过观察、询问等方式了解掌握学生的情况; ?每日晨检情况要做好记载,特别对异常情况更要做好详细的记录内容包括为学生姓名、性别、年龄、家庭住址、联系电话,异常情况纪要等;并及时上报给卫生室,由校医统一登记并按要求上报 托幼机构晨检内容 ü一摸,幼儿有无发热现象,可疑者测量体温; ü二看,一般情况下,观察幼儿精神状态、面色等,传染病的早期表现,咽部、皮肤有无皮疹等; ü三问,个别幼儿饮食、睡眠、大小便情况; ü四查,有无携带不安全的物品,发现问题迅速处理。

l学校放假期间 学生自查身体,如有异常,应及时与班主任联系,由班主任统一处理,如有突发疫情,应立即与学校行政值班联系,由行政值班教师上报给属地教育行政部门,如无特殊,在开学前统一报卫生室登记。

手足口病家长告知书

尊敬的家长: 您好!每年春夏季是儿童手足口病的多发季节,现向各位家长简单介绍手足口病的一般知识: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引起此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每年4-7月为高发季节,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最易感染,以5岁及以下儿童多见,患儿以发热、食欲不振、精神差和咽痛起病,1-2天后出现口腔疱疹,疼痛明显,和/或手掌、脚掌及臀部出现红色皮疹,可伴有咳嗽、流涕、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本病7至10天可自愈,少数患儿由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易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因此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 为保证儿童身体健康,请家长配合学校共同做好以下预防工作: 1、家长要建立主动防范传染病的意识。成年人可能会带菌传染导致儿童发病,所以请家长尽量不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来自疫区的亲朋好友;工作或外出归来接触儿童之前先洗手、再接触儿童,谨防成为病菌的传播者。 2、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外出归来及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勤换衣、勤剪指甲。喝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饭剩菜要加热后再食用。引导孩子不挑食、全面补充各种营养素,养成早睡的习惯,适当晒晒太阳、锻炼身体,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3、要经常对孩子居住的房间进行通风换气。尽量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机会。注意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卫生,家庭成员的衣服、被褥要在阳光下曝晒。 5、配合教育孩子,身体不适应及时告诉老师。如您的孩子在家出现类似异常情况,请及时通知本班教师。每天早晨起床后,家长也可以检查一下孩子的

幼儿园防手足口病案例

案例名称:家园配合预防手足口病 背景:冬春交替,又到了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的高发时期,因此对孩子进行卫生教育向家长进行相关预防幼儿传染病宣传指导就成了非常重要的工作。为了引起家长的重视和积极的配合,我们进行了多途径、多形式的宣传指导工作。 实录一: 总部小五班因为手足口病关班了。我们马上告知了家长这件事情,并且向家长发放了告家长书,帮助家长了解手足口病的特征、对孩子产生的危害、传播途径以及对观察和预防的方法。家长都表示要好好重视观察、采取措施避免孩子传染手足口病。 实录二:我们有一个班级qq群,我们每周会在群里发关于如何预防幼儿传染病的文章,尽量选择图文并茂的形式,这样家长有兴趣看也容易看懂。每天对于缺勤的孩子及时的和家长进行联系沟通,了解孩子缺勤的原因。 实录三:周末放学的时候,我们提醒孩子们让家长把被子带回家洗晒,大多数家长都带回去了。有几个家长说上星期拿过了,今天就不拿了。我耐心地提醒他们:“最近传染病高发,天气转暖,孩子出汗多,被子吸收了汗液容易滋生细菌,及时洗晒被子能减少病菌感染,同时孩子睡觉也会更舒服。”听了我的话,家长们都把被子带回家去。 反思:幼儿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家庭的重视,也离不开家园之间的合作。面对幼儿传染病有的家长会过分紧张;有的家长觉得无所谓,只是小毛病而已也不一定会传染到;还有的家长不知道如何应当。只有让家长正确认识、才能正确对待。我们采取宣教专栏、QQ群、家园交流个别沟通等形式随时做好家长咨询与宣教工作,加强对家长进行预防手足口病知识的宣传力度,帮助家长们进一步认识了手足口病,加强家长配合幼儿园共同预防手足口病的意识,充分认识到了家园配合共同预防手足口病的重要性,为孩子的身心健康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储备。

《手足口病聚集性和暴发疫情处置工作规范》版

卫生部等3部门关于印发县级医院骨干医师培训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卫办医管发〔2012〕76号 二〇一二年六月六日

手足口病聚集性和暴发疫情处置工作规范 (2012版) 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开展未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的手足口病聚 / 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聚集性或暴发疫情报告,或在主动搜索或进行网络直报信息审核时,发现聚集性或暴发疫情时,应当及时调查核实并做好记录。

经核实确认的暴发疫情,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有关规定,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相关信息的报告。 第四条发生聚集性疫情,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 化,当出现重症病例早期识别指征时(参见《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专家共识(2011年版)》),应当立即前往重症病例救治定点医院就诊,同时应当尽量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住院患儿应当在指定区域内接受治疗,防止与其他患儿发生交叉感染。

第七条出现聚集性和暴发疫情的托幼机构应当加强晨午检和缺课追因等工作,对患儿使用过的玩具、用具、餐具等物品和活动场所的物体表面进行消毒。 第八条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出现聚集性和暴发疫情的托幼机构,应当进行风险评估,提出关班或关园 附表: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调查主要信息登记表

附表 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调查主要信息登记表 一、集体单位或社区基本信息 1.单位或社区名称及地点: 1.病例数个,发病时间:年月日至年月日 分布于个年级个班,年龄范围岁至岁 病例临床类型:①普通例②重症例③危重例④死亡例

幼儿园手足口疫情调查报告模板

关于***************幼儿园手足口病疫情调查报告 2013年*月*日9:30,疫情室人员通过网络监控发现:*********幼儿园小班呼伦贝尔班一周内报告手足口病病例2例,20**年4月1日2例,中心领导高度重视,立即安排人员到现场调查核实。4月2日10:00急传科专业人员抵达市********幼儿园进行调查处理。现将初步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幼儿园位于******号,园所建筑面积*****平米,户外场地*****平米。幼儿园现开设****个班级,每班教室面积***平米,平均***名幼儿,并实施两教一保,现在园幼儿***人,在职教职员工***人。幼儿园配有84消毒液,臭氧消毒机,紫外线灯管,消毒柜等物资设施。 二、发病情况 20**年4月1日全园共发生手足口病2例,罹患率为0.60%,至调查结束,无新发病例或重症病例。 三、流行病学调查 1、首发病例:*****,2岁,家住*************小区。3月30日发病,4月1日到**传染病医院就诊,主要症状为手心出红色疱疹,口腔有疱疹,无发热,现住院隔离治疗。 2、诊疗情况:2例患儿中均不发热,主要表现为:手心、脚心出暗红色疱疹及丘疹,1例口腔有溃疡。均住院隔离治疗,无危重病例。2例患儿皆为临床诊断病例。

3、时间分布:4月1日2例。 4、班级分布:小班呼伦贝尔班2例,其他班级无病例。 6、人群分布:2例手足口病病例中1例为2岁,1例为3岁,1例男性,1例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1。 四、幼儿园已采取的措施 1、4月1日,班主任随访获知班级2例幼儿感染手足口病,班主任及时把这一情况上报给幼儿园领导,幼儿园领导立即召开会议,制定防控措施,并将发病情况上报给*******同时在园门口公示栏内公告加强手足口病预防。幼儿园在公示栏中宣传手足口病的防治知识,建议各位家长密切观察孩子的身体状况,保障孩子健康。 2、园内一直落实各项消毒措施,从4月1日开始,各项措施进一步加强,教室内物表、玩具每天用84消毒,学生学习、生活场所白天每天开窗通风,使用臭氧消毒机进行消毒,并做好记录。 3、幼儿园决定小班呼伦贝尔班停课放假10天。加强晨间、午检、离园前的排查,同时时刻追查缺课幼儿的原因,并由主班老师随访(电话联系)。 五、发病原因 幼儿可能在外环境中感染手足口病,处于潜伏期内,学生通过密切生活接触,导致传播。 六、结论 根据《2012手足口病防控方案-**卫办通[2012]**号》的标准:聚集性病例:1 周内,同一托幼机构或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

一起幼儿园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案例1

一起幼儿园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案例总结 2011年7月16-19号,888区辖区内红黄蓝幼儿园连续出现6例手足口临床诊断病例集,接到疫情报告后,88区卫生监督所、88疾病控制中心、88区卫生局相关部门立即组织人员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处理,根据现场调查情况,采取紧急措施,控制事态发展,事件调查处理经过如下: 1基本情况 红黄蓝幼儿园位于88区88办事处二药市场31路终点站对面。 该幼儿园建筑面积约为1000多平米,全园共95名幼儿,12名教师,共有6个班级。其中大班16人、中一班20人、中二班20人、小班13人、托幼班14人、学前班12人。发病幼儿为学前班、小班和中班,大班和托幼班迄今为止未发现有发病患儿。 2 流行病学调查 2.1首发病例经疾控中心人员调查核实;该园迄今为止发病患者共6人,首发病例88,2岁,红黄蓝幼儿园学前班,居住于西湖区河西办事处二道街楼3号。患者于2011年7月16日上午,母亲给孩子洗手时发现双手和脚有散在红点,孩子无发热等症状,未引起重视,未诊治。7月17日入园时,经园医晨检发现,疑似手足口病,家长带孩子到市传染病医院门诊检查。市传染病院门诊,诊断为临床手足口病病例—轻症,收住院治疗。截止7月19日陆续共有6名患儿符合临床诊断病例,临床表现相似,未出现死亡病例。 2.2流行时间该疫情流行时间2011年7月16日至7月23日 2.3疫情分布 7例患儿分布于中大班二人、中二半一人、中三班1人、小班一人、学前班一人、托幼班一人。 2.4人群分布发病人群中,男性4名,女性3名,年龄分布为最小1岁,最大4岁,符合手足口病的好发年龄。 2.5末例病例原入托幼儿88,居住88区88办事处天龙街21号,7月18日至今由于个人原因未入园学习,于7月22日发病,仅有手足口皮疹无发热等

幼儿园手足口病预防保健知识

幼儿园手足口病预防保健知识 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知识问答 1.什么是手口足病?这是一种发生在小年龄托班小班(4岁以内)幼儿多见的空气传播的传染病一般传染病,年长儿及成人也感染,但一般症状较轻,或为无症状的隐性感染。在托幼机构内容易发生流行。 此病主要表现为口腔炎及位于手足之皮疹,手足口病的临床上首先表现为口痛、厌食及低热(38度),亦可不发热。口腔内可见散发性小疱疹或溃疡,位于舌、颊粘膜及硬腭处。四肢,尤以手足部可见斑丘疹或疱疹,数量多少不定。病程短,多于1 周左右痊愈。皮疹发展很快,痊愈后不留疤,不痒不痛,不流脓,成簇状出现个别患者可引起肺炎、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致命性并发症 2.手足口病通过哪些途径传播?可通过鼻涕、唾液、粪便、共用玩具等传染。人群间的密切接触,既通过直接接触病人或无症状带菌者的鼻和咽喉分泌物及粪便而感染,也可通过飞沫传播。 3.手足口病的潜伏期是多少?一般为3~6天,平均4天。 4.手足口病患儿多久可来幼儿园?病程通常一周左右,愈后良好,到幼儿的疱疹全部干燥结痂,到医院取得医生的痊愈证明即可返园。 5.接触过手足口病患儿的幼儿要医学观察多久?7天(5~10天) 6.发生手足口病如何护理?手口足病没有特效药,对症治疗有发烧进行退热,服用板兰根冲剂,清热解毒口服液,桂林西瓜霜口腔治疗溃疡。幼儿穿宽松透气的鞋袜,多洗手保持清洁,饮食上可以吃些绿豆薏苡仁粥,或是山药米仁赤豆粥,起到清热利湿健脾利湿的作用。 手足口病的预防办法有那些? 1.注意环境和个人卫生可以减少感染机会。尤其是小孩子,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要舔手、咬指甲。从公共场所回家后要洗手、洗脸、换衣服。饭前便后肥皂流动水洗手。 2.在疾病流行时,请大家尽量减少带孩子去公共场所和人群密集的地方,以减少感染机会 3.居室要经常开窗通风,彻底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清洁。总之:幼儿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不要挑食偏食,多吃蔬菜水果。勤洗手,多运动多户外活

《手足口病聚集性和暴发疫情处置工作规范》(2012版)

手足口病聚集性和暴发疫情处置工作规范 (2012版) 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开展未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的手足口病聚集性和暴发疫情处置工作。 第一条聚集性疫情是指一周内,同一托幼机构或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以上,但不足10例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班级(或宿舍)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个自然村/居委会发生3例及以上,但不足5例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家庭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第二条暴发疫情是指一周内,同一托幼机构或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个自然村/居委会发生5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第三条医疗机构、托幼机构和小学等单位发现手足口病聚集性或暴发疫情时,应当在24小时内向当地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聚集性或暴发疫情报告,或在主动搜索或进行网络直报信息审核时,发现聚集性或暴发疫情时,应当及时调查核实并做好记录。

经核实确认的暴发疫情,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有关规定,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相关信息的报告。 第四条发生聚集性疫情,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在24小时内开展调查处置。 第五条发生暴发疫情,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立即对首发病例或指示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开展病例搜索,时间为自首发病例发病前一周至调查之日,并填写《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调查主要信息登记表》(见附表),上报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每起暴发疫情至少采集5例病例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 第六条医疗机构根据患儿病情,要求患儿居家或住院治疗。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等负责本辖区居家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的随访工作,指导居家治疗患儿的家长或监护人密切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当出现重症病例早期识别指征时(参见《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专家共识(2011年版)》),应当立即前往重症病例救治定点医院就诊,同时应当尽量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住院患儿应当在指定区域内接受治疗,防止与其他患儿发生交叉感染。

手足口病预防知识宣传单

手足口病预防知识宣传单 贵家长:您们好! 当前,正值手足口病流行季节。为做好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保障广大儿童的身体健康,现将手足口病的防治知识介绍给你们,请您做好家庭疾病防控工作。 一、手足口病常识 1、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20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夏秋季节多发,以6岁以下儿童多见。临床上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疱疹等表现为主,极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脑膜炎、脑炎、肺水肿等并发症死亡。 2、什么人可以传播手足口病?手足口病病人、感染病毒后还未发病的人、不发病但带病毒的人均可以传播手足口病。 3、手足口病是怎样传播的?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带毒的唾液、疱疹液和被病人污染的手、毛巾、玩具、餐饮具、被褥、衣服等都可以造成本病的传播。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造成传播。带毒的咽喉分泌物、唾液可局限性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4、哪些人群容易感染手足口病? 儿童普遍易感,6岁以下儿童发病最多,尤以3岁及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 5、一般情况下,感染了病毒后多长时间发病? 一般感染病毒后2-10天发病,平均3-5天,病程一般为7-10天。 6、手足口病发生后,主要有哪些症状? ①该病一般突然发病,大约一半人有发烧症状。 ②发病当天或第2天出疹,1-2天出齐,是玫瑰色疹子,1天后有部分皮疹变成疱疹。一般常见于手掌、脚掌和臀部。 ③皮疹出现的同时或1-2天后,在唇边、舌边和两腮粘膜上出现疱疹,患儿咀嚼疼痛,流口水。 ④部分患儿还出现咳嗽、流涕、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 ⑤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病情凶险,可致死亡或留有后遗症。 二、怎样预防手足口病? 1. 本病流行期间尽量不要带儿童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最好呆在家中不要外出,不要与外人接触。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2. 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3、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消毒,并妥善处理污物; 4、家长外出回家后,应先搞好个人卫生,进行洗手、消毒。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版)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年版)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感染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5岁以下儿童多发。手足口病是全球性疾病,我国各地全年均有发生,发病率为37.01/10万~205.06/10万,近年报告病死率在6.46/10万~51.00/10万之间。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手足口病的临床管理,降低重症手足口病病死率,有效推进手足口病诊疗工作,根据手足口病诊疗新进展制定本指南。《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版)》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专家共识》同时废止。 一、病原学 肠道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主要致病血清型包括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CV)A组4~7、9、10、16型和B组1~3、5型,埃可病毒(Echovirus)的部分血清型和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A71,EV-A71)等,其中以CV-A16和EV-A71最为常见,重症及死亡病例多由EV-A71所致。近年部分地区CV-A6、CV-A10有增多趋势。肠道病毒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力。 二、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患儿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手足口病隐性感染率高。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可通过感染者的粪便、咽喉分泌物、唾液和疱疹液等广泛传播。 (二)传播途径 密切接触是手足口病重要的传播方式,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还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亦可感染。 (三)易感人群 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 三、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 (一)发病机制 肠道病毒感染人体后,主要与咽部和肠道上皮细胞表面相应的病毒受体结合,其中EV-A71和CV-A16的主要病毒受体为人类清道夫受体B2 (Human scavenger receptor class B2,SCARB2)和P选择素糖蛋白配体-1(P-selectin glycoprotein ligand-1,PSGL-1)等。病毒和受体结合后经细胞内吞作用进入细胞,病毒基因组在细胞浆内脱衣壳、转录、组装成病毒颗粒。肠道病毒主要在扁桃体、咽部和肠道的淋巴结大量复制后释放入血液,可进一步播散到皮肤及黏膜、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脏、肝脏、胰脏、肾上腺等,引起相应组织和器官发生一系列炎症反应,导致相应的临床表现。少数病例因神经系统受累导致血管舒缩功能紊乱及

幼儿园手足口病调查报告

关于mou幼儿园聚集性手足口病疫情的调查报告 2012年5月30日9时,区疾控中心疫情监测发现mou幼儿园近日连续出现5名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例,为核实疫情区疾控中心流调人员立即赴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置,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mou区mou幼儿园是一所位于mou镇mou路mou号的民办幼儿园。全园共有17个班级,幼儿610名,其中托班1个、小班6个、中班5个、大班5个。教职员工50名。园内有一幢三层教学楼。园内设施一般,卫生环境一般。该园为所有幼儿统一提供开水、点心及午餐,午餐在教室中食用。每个班级都有独立卫生间。各班室内通风良好。 该园设有1名专职保健老师,联系方式:*******。 二、流行病学调查情况 1、首发病例 经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首发病例张某某,该园托班幼儿,男,3岁。该患儿于20日起出现不适,并未引起家长及保健老师的注意,20 -22日正常到园学习,期间患儿并未得到隔离,园内也未采取相应的消毒措施。至5月23日病情加重,遂带至上海市儿童医学中心就诊,被诊断为手足口病确诊病例,并给予抗病毒治疗。患儿在发病前一周内无类似症状患者接触史,无外出史。目前,患儿病情已好转,正处于居家隔离观察中。 2、发病情况 经现场病例搜索,自5月20日至今,该园共出现手足口确诊病例6例。全部为托班幼儿,其中男生4例,女生2例。发病的时间分布为:5月20日1例,5月26日1例,5月27日2例,5月28日1例及5月29日1例。发病的托班中共有幼儿33人(17男15女),罹患率为16.9%。 目前,所有幼儿病情稳定,均处于居家隔离中。 三、本次疫情定性及传播危险因素分析 根据现场情况,流调人员初步判定:该班出现的手足口病聚集性发病是由首发病例在发病后的两天中依旧到园学习,未得到有效隔离,与其他幼儿在园内密切接触,造成其他幼儿的感染,从而导致疫情传播。从目前该班疫情来看,继发病例与首发病例存在着流行病学关联,在一个最长潜伏期内还有继发病例出现的可能。 经流调人员现场调查,发现该幼儿园内幼儿众多,而软硬件配置相对缺乏,存在着致使疫情扩散的危险因素,具体分析如下: 1、保健老师师资力量短缺,晨检工作压力大,质量得不到保证。对于一所拥有600余名幼儿的幼儿园,只配备了1名专职的保健老师,给园内的卫生保健工作带来困难,尤其以晨检为甚。晨检时保健老师的工作量过大,致使晨检质量下降,不能及时有效的将传染源隔离在园外。

个案流调表

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表 [请参考使用导语] 为了更好地预防控制艾滋病,防止感染更多的人以及救助更多的感染者或病人,我们可能需要问您一些很隐私的问题,但我们会注意保密,这些结果只用于防病,其他人不会知道您说过什么,希望您能如实回答我们的问题。

《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表》填写说明 1.报表编号:网络报告系统自动生成。 2.确认(替代策略)检测报告单编号:由确认(替代策略)检测单位自行编号。 3.实足年龄:如出生日期不详,则必须填写患者实足年龄数值,并在相应的年龄单位“岁、 月、天”的位置前划“√”,只划其中一项。 4.现住址:填写发现的艾滋病感染者或确诊为艾滋病病人目前实际居住的详细地址,能 够随访到,可以是家庭住址,也可以是寄居的宾旅馆,但如填写的是非长期住址,还应询问其迁移动向或其他更长期居住的现住址,并记录于备注中。 5.否有HIV阳性的配偶/固定性伴:配偶/性伴包括阳性者的配偶、同居者或与阳性者有 过多次性行为的人。根据情况在相应的内容前划“√”。 6.主要死因:按公安、医院等有关部门确定的死亡原因填写,如无上述依据。按调查了 解的状态填写。 7.确认(复检)阳性日期:根据情况填写一个即可,确认试验阳性可只填写确认阳性检 测阳性日期。 8.艾滋病确诊日期:病人被首次诊断为艾滋病的日期。 高危行为和危险因素 (一)吸毒史 9.是否有吸毒史:包括口吸、鼻吸和静脉或肌肉注射毒品史。 10.首次吸毒时间:如果患者记不清楚,应询问其吸毒的大概年限,再推算其开始吸毒的 年份。 11.吸毒方式:注射是指将毒品溶解或稀释后注射入静脉或肌肉等体内。 12.首次注射毒品时间:了解患者首次注射毒品的时间。如果患者已记不清楚,应询问其 吸毒的大概年限后推算。 13.共有共用注射器史:共用注射器是指注射毒品时使用他人用过未经合格消毒的任何注 射器具或其接触血液的部件以及其他用于溶解、过滤毒品和冲洗注射器具的容器。14.最多和几个人共用过注射器:指自注射毒品以来共用过注射器的总人数(不含本人)。 如得到回答,应争取追问到共用过注射器人的姓名、地址和电话等,以便于进一步进行流行病学追踪和调查。 (二)性接触史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讲座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婴幼儿常见传染病。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主要是柯萨奇病毒A组4、5、7、9、10、16型和B组2、5、13型,肠道病毒71型。人群对手足口病普遍易感,主要以学龄前儿童为主。 手足口病怎样传播 手足口病隐性感染率高,患者、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该病主要通过被患者的粪便、唾液、咽部分泌物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直接接触患者穿破的水泡亦会传播病毒,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患者的粪便在数周內仍具传染性。 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状 手足口病潜伏期一般为3~7天,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约半数病人于发病前1~2天或发病的同时有发热,多在38℃

左右,并出现丘疹或疱疹,好发于手、足、口、臀四个部位,有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的“四不像”特征,临床上更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点。初期可有轻度上感症状。由于口腔溃疡疼痛,患儿流涎拒食。口腔粘膜丘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班丘疹或疱疹。 手足口病的危害 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咽痛,在口腔、手、足等部位出现丘疹或疱疹,可自愈,不留痂。一般仅需对症治疗,预后良好。少数病例可有脑炎、心肌炎、肺水肿等并发症,个别危重病人可因多种原因导致死亡 怎样护理手足口病患儿 对手足口病患儿要加强护理,注意加强营养、休息,做好口腔卫生,食物以流质及半流质等为宜,避免日光曝晒时间过长,防止过度疲劳引发机体

抵抗力降低,出现心肌炎、脑炎和肺水肿等并发症时应及时到医疗机构进行诊治。 手足口病的预防 1、预防手足口病的主要措施是做好病人粪便等排泄物的处理。 2、手足口病常在婴幼儿聚集场所发生,因此,托幼机构、学校等单位要做好晨检,及时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3、被污染的食物、日常用品、食具、玩具、床上用品以及便器等物品应及时消毒处理,衣物置阳光下暴晒,保持室内通风换气。 4、要勤洗手,搞好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把好病从口入关。 5、该病流行期间家长要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14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14版)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是我国法定报告管理的丙类传染病。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皮疹和疱疹为主要症状。少数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手足口病常出现爆发或流行,为指导各地做好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制定本指南。 一、目的 (一)指导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疫情报告 与监测。 (二)指导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病原 学监测。 (三)指导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开展重点场所 及公众预防控制工作。 二、疾病概述 (一)病原学 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属于肖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包括柯萨奇病毒A组的2、4、5、7、9、10、16型等,B 组的1、2、3、4、5型等;肠道病毒71型;埃可病毒等。 其中以EV71及CVA16型较为常见。 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75%酒精和5%来苏不能将其灭活,对乙醚、去氯胆酸盐等不敏

感;对紫外线和干燥敏感,各种氧化剂(高猛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以及56℃30分钟可以灭活病毒。病毒在4℃可存活一年,-20℃可长期保存,在外环境中可长期存活。 (二)流行病学 1、传染源人是人肠道病毒的唯一宿主,患者和隐性 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隐性感染者难以鉴别和 发现。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和粪便就可检出病 毒,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2、传播途径肠道病毒可经胃肠道(粪-口途径)传播, 也可经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传播,亦 可因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粘膜疱疹液及被 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传播。尚不能明确是否可经 水或食物传播。 3、易感性肠道病毒普遍易感。不同年龄组均可感染发 病,以五岁及以下儿童为主,尤以3岁及以下儿童 发病率最高。显性感染和隐形感染后均可获得特异 性免疫力,产生的中和抗体可体内存留较长的时 间,对同血清型病毒产生比较牢固的免疫力,但不 同血清型间鲜有交叉免疫。 4、流行特征该病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全年均可发 生,一般5-7月为发病高峰。幼托机构等易感人群 集中单位可发生暴发。肠道病毒传染性强、隐形感

手足口病重症或死亡病例个案调查表(空白)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百度文库 附件: 手足口病重症或死亡病例个案调查表 病例分类:①重症②死亡 病例编号: 一、患儿及及其家庭的一般情况 患儿姓名:性别:①男②女年龄岁月 出生日期年月日(①阴历②阳历)身高cm 体重kg 分类:①散居儿童②幼托儿童③学生④其他 家庭现住址市县(区)乡(镇、街办)村(小区)号(楼、号) 现住地居住时间:年月 户口类型:①常住人口(本地户口或居住时间≥6个月);②流动人口(居住时间小于6个月)现住地类型:①农村②城乡结合部③城区 家庭同住人口数,其中14岁以下儿童数 家长姓名联系电话: 二、发病、就诊及治疗情况 1、发病日期:年月日 2、初次就诊日期:年月日初诊医院名称 初诊医院类型:①村(个体)诊所②乡镇(社区)医院③县医院④市及以上医院 初诊是否诊断手足口病:0否1是 3、诊断重症的日期:年月日 诊断重症医院名称 诊断重症医院类型:①村(个体)诊所②乡镇(社区)医院③县医院④市及以上医院 4、是否去村级(个体)医疗机构就诊:0否1是,就诊日期:年月日 治疗时间:天是否诊断手足口病:0否1是 是否给药治疗:0否1是 给药途径:①口服②肌注③静点④肛门给药⑤其它 是否使用退热药物:0否1是,使用日期:年月日 药物具体名称 是否使用地塞米松等激素类药物:0否1是,使用日期:年月日 药物具体名称 是否使用抗生素药物:0否1是,使用日期:年月日 药物具体名称 是否使用抗病毒药物:0否1是,使用日期:年月日 药物具体名称 5、是否去乡镇(社区)医疗机构就诊:0否1是,就诊日期:年月日 治疗时间:天是否诊断手足口病:0否1是是否给药治疗:0否1是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