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瘤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胰腺肿瘤的症状有哪些 胰腺肿瘤晚期什么症状

胰腺肿瘤的症状有哪些胰腺肿瘤晚期什么症状
胰腺肿瘤常发生于胰头部,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恶性程度比较高,而且它的症状与一般的消化道疾病症状有些类似,那么胰腺肿瘤的症状有哪些呢?
一、胰腺肿瘤的症状有哪些
胰腺肿瘤比较小的时候,可能没有任何的症状,或者只是出现上腹部轻微的隐痛不适。
但是病变压迫或者是侵犯了腹腔神经丛的时候,可出现腰背部的酸痛,还有就是有的患者会摸到一个腹部的包块,这是一个主要的体征,包块大多数是位于上腹部。
二、胰腺肿瘤晚期什么症状
胰腺肿瘤后期症状会包括上中腹部的疼痛、或者是腰背部疼痛,还有就是饱胀不适、食欲下降、恶心、甚至是呕吐、消化不良、体重减轻、有的患者甚至会出现上消化道的出血。
还有的肿瘤压迫了胆总管、压迫胆道时出现黄疸,体查可以扪及到腹部的包块。
三、胰腺肿瘤骨转移症状
当出现了骨转移的时候,那么肯定是胰腺的恶性肿瘤,就是胰腺癌。
胰腺肿瘤骨转移的症状最主要的是转移处骨头出现剧烈疼痛,这是最常见的症状。
如果是承重骨,比如说髂骨或股骨等承受人体重量的骨头出现骨
转移,而且骨质破坏特别严重的时候,是会影响到患者行走的。
如果是腰椎骨头的骨转移,患者还会有下肢麻木这样一些临床表现。
四、胰腺肿瘤疼怎么办
腹痛是胰腺癌患者的常见症状,对症处理的话,是可以给止痛药止痛的,具体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当然,治本的话还是得控制胰腺癌,通过早期手术进行治疗,如果不能手术,或是晚期胰腺癌患者,那么就是选择化疗或者是一些靶向治疗,还有局部的姑息性放疗这样一些治疗手段。
只有当肿瘤得到了控制,它的疼痛才会得到缓解。
胰岛素瘤指南

胰岛素瘤指南(总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二十九章胰岛素瘤【概述】胰岛素瘤(insulinoma)又称胰岛β细胞瘤,是一种以分泌大量胰岛素而引起发作性低血糖症候群为特征的疾病,为器质性低血糖症中较常见的病因。
本病约90%以上为胰岛β细胞的良性肿瘤,且约90%为单个,也可多发。
90%左右的肿瘤位于胰腺内,在胰腺头、体、尾各部位发生的几率相同。
此外,肿瘤也可发生在胰腺外脏器,如网膜、脾门、胃壁、肝胃韧带、十二指肠、胆囊、肠系膜、空肠、回肠、美克尔憩室等。
腺瘤一般较小,直径在0.5~5.0cm之间,最大者可达15cm,血管丰富,包膜完整。
此外,有微腺瘤、腺癌(罕见)以及弥漫性胰岛细胞增生或胰岛β细胞增殖症。
约4%的胰岛素瘤与其他内分泌腺瘤如肾上腺瘤、甲状旁腺瘤、垂体瘤同时存在,与甲状旁腺瘤和垂体瘤组成I型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
本病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但40~60岁多发,无性别差异,部分有家族史。
【临床表现】本病多缓慢发病,有两个特征:一是空腹或餐后4~5小时发作性的低血糖症状,另一个特征是低血糖发作时低血糖表现比交感神经刺激症状明显。
1.低血糖致交感神经和肾上腺髓质兴奋,释放多量肾上腺素所引起的症状特征:心慌、心悸、烦躁、饥饿、口渴、软弱、手足颤抖、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心率增加以及血压升高等。
2.低血糖使脑细胞因葡萄糖供应不足伴氧供降低而发生脑功能障碍,出现精神、神经异常。
受累部位可从大脑皮质开始,顺序波及间脑、中脑、脑桥和延髓。
初始精神不集中,思维和语言迟钝,头晕、嗜睡、视物不清,步态不稳;继之可有幻觉、躁动、易怒、行为怪异等精神失常表现;病情进一步发展,皮质下依次受累时,病人神志不清、肌肉震颤及运动障碍,甚至发生癫痫样抽搐或瘫痪,并出现病理性神经反射,最后昏迷、体温下降,肌张力低下,瞳孔对光反射消失,可危及生命。
3.早期症状较轻,可自然或进食后缓解。
胰岛素瘤20例诊断与治疗

生国塞旦医列!Q!Q生!旦筮!!鲞筮竺翅g堕些竺』型些型堕型!型丛鲤塑丛业:!Q!Q,!!!:!!:塑!:!毕有2例子宫收缩不良肌肉注射缩宫素后好转,余收缩良好。
2.3术后1h情况:术后腹痛为子宫收缩性痛,所有患者清醒以后3例有轻微腹痛,休息5m i n后好转。
2.4不良反应:全组无不良反应发生。
无人工流产综合征…现象发生。
3讨论人工流产时扩张宫颈引起的疼痛,吸宫时对宫肇的机械性刺激引起迷走神经兴奋,释放大量乙酰胆碱,对心血管产生一系列症状:如胸闷、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等症状|2J,均导致受术者在术中感到疼痛或其他不适,无痛人工流产的开展减轻了孕妇对该手术普遍存在的恐惧心理。
丙泊酚用于人工流产的叮行性、安全性、良效性已被临床公认,它主要起镇静催眠作用。
镇痛作用弱,对精神紧张、疼痛耐受性差的患者,单独用时麻醉效果不够完善,可因疼痛引起肢体扭动,甚至人工流产综合征,故常需增加丙泊酚用量。
芬太尼是强效镇痛药,与丙泊酚合用可以明显增加后者的麻醉效能。
文献推荐p。
丙泊酚的理想剂量为3m e-/kg,而我们诱导用量仅为2m s/kg,80.55%的病例达到了理想的镇痛效果,说明胰岛素瘤20例诊断与治疗桑艳红69二药合用可减少丙泊酚用量,且麻醉效果满意。
从本文结果可以看出,全组术后1h腹痛仅为0.9%,与芬太尼的镇痛延续作用有关;从结果可看出全组病例术中及术后出血量不多、宫腔收缩幅度良好由此可推断,芬太尼与丙泊酚合用不影响子宫收缩,也不增加术中术后出血鼍。
应注意,丙泊酚与芬太尼均对呼吸循环有抑制作用,术中应有专职麻醉师实施麻醉,确保呼吸道通畅,并全程面罩吸氧,持续心电监护,确保麻醉及手术安全。
丙泊酚复合芬太尼行无痛人T流产术,用药量小,减轻经济负担,临床镇痛效果满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镇痛技术。
参考文献[1]王淑珍.妇产科理论与实践[M].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889.[2]邹家平,温冬梅.不同麻醉方法在无痛人流术中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8,24:360-361..[3]周之舟,王苑,周惠文,等.不同剂量异丙酚麻醉对人工流产术中血压和呼吸的影响及比较[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1,17(5):169171.(收稿日期:2009一12~16)(本文编辑:崔长征)【摘要】目的研究胰岛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为胰岛素瘤的诊治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胰岛素瘤

★血糖监测及护理
• • • • • • 1、空腹血糖的测定及护理 2、低血糖发作时血糖的测定及护理 四步法护理 3、饥饿试验室血糖的测定及护理 4、术中血糖的监测与护理 手术当天清晨直至麻醉后瘤体切除过程中,应 使血糖保持相应低值(2.78~3.33 mmol/l) 同时防止低血糖症状发作。 • 如果切除肿瘤前患者血糖低于3.6mmol/l,切 除肿瘤后血糖升至切除前的两倍(或升高2.8 mmol/l以上),即可判定肿瘤完全切除。
• 监测血糖:
胰岛素瘤切除后,胰腺分泌功能相对术前处于瘫 痪状态,会出现反跳性高血糖状态,因而,术后 每瓶液需加胰岛素,第一瓶液后GS:RI=1:4加入, 待GS余100ML后再测指血血糖,根据其调节液中 的RI的量,是血糖控制在100—200mg%。待胰 腺内分泌功能恢复后,不再增加胰岛素,血糖即 可维持在正常范围。
常用辅助检查(续)
• 胰岛素测定 测定病人的空腹或发作时周围静脉血胰岛素水 平,是确诊为胰岛素瘤的直接依据。病人不仅胰 岛素水平显著升高,即使在低血糖状态下胰岛 素水平仍然高(可达100~200μU/ml) 为本病最特异试验。正常:(5~30μU/ml, 平均低于24μU/ml)
常用辅助检查
• 空腹周围静脉血胰岛素浓度与葡萄 糖浓度的比值(IRI/G)诊断法:
妥善固定好并观察引流管
胰腺手术后,会有很多的引流管,如;尿管,胃管,胰 肠引流管,胆肠引流管,为了便于识别各种腹部引流 管,应分别粘贴标记,标注管道名称。 护士应向病人解释各种引流管的作用,以取得病人的 配合。 在帮助病人活动时和整理床单位时,应妥善固定引流 管的同时嘱病人翻身时保护好引流管,以防止脱出及 打折。引流管位置要低于引流管皮肤出口处。 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并记录24小时量。 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给予相应处理。
胰岛素瘤麻醉技术

胰岛素瘤麻醉技术(一)外科特点概述胰岛素瘤是因胰腺B细胞瘤或增生造成的胰岛素分泌过多,引起以低血糖症为主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一般胰岛素瘤体积较小,多为单发,多为无功能性。
胰岛素瘤也可能是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的一部分。
胰岛素瘤以良性腺瘤最为常见,其次为增生,癌和胰岛母细胞瘤少见。
胰岛素瘤90%为良性,直径为0.5~5cm。
瘤体分布于胰头、体、尾。
位于胰腺外的异位胰岛素瘤发生率不到胰岛素瘤总数的1%,多见于胃、肝门、十二指肠、胆总管、肠系膜和大网膜等部位。
胰岛素瘤也可能是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I型的一部分。
胰岛素瘤的胰岛素分泌不受低血糖抑制。
(二)患病人群特征1.年龄范围高发年龄为40-50岁。
2.发病率在功能性胰腺内分泌肿瘤中最常见,发病率女性略多于男性。
3.病因学通常在饥饿、饮酒、感染、活动过度等应激而发病。
多数由偶发至频发,逐渐加重,甚至每天发作数次。
发作时间可短至数分钟,长至持续数天,甚至长达1周以上,可伴发热等其他并发症。
若及时进食或静脉注射葡萄糖,则数分钟即可缓解。
初发病者或糖尿病患者伴本病的,血糖水平未降至3.33mmol/L(60mg/dl)以下,即可出现低血糖症状。
但是,临床症状和血糖水平并不成正比,甚至有的患者从在早餐前发病;发作后血糖并不一定很低,发作时不予补充葡萄糖也可自行缓解;若病情严重或发作时间延长,有时在进食数小时后症状才消失。
这些不典型的临床表现,可能与肿瘤间歇性分泌胰岛素有关,也与血糖的下降程度、速度、持续时间、病程长短及个体差异对低血糖的敏感性不同等有关系。
这种复杂的临床表现给诊断带来一定困难。
常被误诊为癫疴、癔病、精神病、一过性脑供血不足,但也有长期应用镇静药和抗痉药,造成脑组织损害等而出现的神经症状。
主要原因未充分认识本病不同情况下的临床特点。
(1)中年男性多见,可有家族史。
(2)病情呈进行性加重。
其临床表现为低血糖症状,如头晕、眼花、心悸、出汗,此类患者神经、精神异常极为常见,甚至出现麻痹性痴呆、卒中、昏迷。
胰岛素瘤诊断标准

胰岛素瘤诊断标准
一、胰岛素瘤是什么?
胰岛素瘤是一种常见的肿瘤,它可以在胰腺的任何部位发生,并且能够分泌胰岛素。
它的
发病率为每十万人中有三到四例,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但也可以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中。
二、胰岛素瘤的诊断标准
1. 临床表现
胰岛素瘤的临床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常见的是胰岛素的分泌,这会引起血糖水平的
持续升高,从而导致患者出现低血糖症状,如多饮、多食、多尿、乏力和恶心等。
此外,
还可能出现腹部肿块、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2.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是胰岛素瘤的重要诊断手段,包括血清葡萄糖水平检查、C肽水平检查、胰岛
素水平检查和IGF-1水平检查等。
由于胰岛素瘤能够分泌胰岛素,因此血清葡萄糖水平和
C肽水平均显著升高,而胰岛素水平和IGF-1水平则显著升高。
3. 影像学检查
胰岛素瘤的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胰岛素瘤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肿瘤的大小、位置、形状和是否转移。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超声检查、CT检查和核磁共振检查等。
4. 病理检查
病理检查是胰岛素瘤的最重要的诊断手段,它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肿瘤的类型、分期和是否
有转移。
病理检查的方法有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是细胞学检查,它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
胰岛素瘤。
三、总结
胰岛素瘤是一种常见的肿瘤,它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
和病理检查等。
其中,病理检查是最重要的诊断手段,它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胰岛素瘤。
得了胰腺肿瘤的早期症状

得了胰腺肿瘤的早期症状文章目录*一、得了胰腺肿瘤的早期症状*二、胰腺肿瘤怎么治疗效果好*三、怎样预防胰腺癌得了胰腺肿瘤的早期症状1、得了胰腺肿瘤的早期症状1.1、厌食,消化不良及体重下降。
1.2、腹部不适或疼痛,约有半数患者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约有20%的病人腹痛能放射到背部、左肩部,疼痛在仰卧时加剧,坐立、弯腰、侧卧、屈膝时减轻。
1.3、黄疸,表现为皮肤及巩膜发黄。
上述症状在肝炎或胆道疾病时也可以出现,所以早期胰腺癌被误诊为肝炎或胆囊炎、胆石症的并不少见。
2、胰腺肿瘤的病因胰腺肿瘤的发生一般与生活饮食有较大关系,如酗酒、喝过浓的咖啡、食高脂肪、高动物蛋白食物及吸烟等,都是胰腺肿瘤的主要诱因。
此外,患糖尿病、慢性胰腺炎的患者较于一般人群更容易诱发。
3、胰腺肿瘤会传染吗专家指出,胰腺肿瘤不会遗传,因为胰腺肿瘤不是传染病,它的本质是一群失去控制的呈浸润性生长的异常细胞。
它会破坏邻近正常组织器官,还可以通过淋巴道和血液循环向全身各处转移,并吸取大量营养,迅速生长和增殖,导致病人全身衰竭,直至死亡。
但是它不会像细菌和病毒那样,从一个人传染给另一个人。
它不像 SARS,不像肺结核,不像禽流感等一些传染病,它不具有传染源。
构不成传染病的基础。
胰腺肿瘤怎么治疗效果好胰腺肿瘤的手术是惟一可能根治的方法。
手术方式包括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扩大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全胰腺切除术等。
但因胰腺肿瘤的早期诊断困难,手术切除率低,术后五年生存率也低。
对梗阻性黄疸又不能切除的胰腺肿瘤,可选择胆囊或胆管空肠吻合术,以减轻黄疸,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也可在内镜下放置支架,缓解梗阻。
对于不适合做根治性手术的胰腺肿瘤患者,常常需要解除梗阻性黄疸,一般采用胆囊空肠吻合术,无条件者可做外瘘(胆囊造瘘或胆管外引流)减黄手术,多数病人能够短期内减轻症状,改善全身状态,一般生存时间在六个月左右。
胰腺肿瘤由于恶性程度高,手术切除率低,预后不良。
胰岛素瘤

(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本病患者约有半数服糖后呈典型低平曲线。服 糖后一小时呈早期低血糖症者约11.1%(本院34例 患者的分析资料),但不少患者曲线属正常型或耐 量减退型。患者之糖耐量典线的多形性可能与下列 因素有关:①肿瘤分泌胰岛素的量;②分泌胰岛素 呈持续性还是间歇性;③肿瘤组织分泌胰岛素的自 主程度;④瘤外正常胰岛B细胞功能是否受到抑制。 因此,在作口服糖耐量试验同时应测定血浆胰岛素, 并延长至服糖后4小时。有些正常人在进行OGTT时, 血浆胰岛素水平正常,但也可出现低平曲线。
治疗方案
一、低血糖发作时的治疗,轻者进食糖水或糖果,重者静脉注射50 %的葡萄糖液50—100ml,低血糖症状可即缓解。严重者除给予静脉注射 50%葡萄糖液外,还需继续给予5%—10%葡萄糖液静脉滴注直至病人能 进食,必要时可加用氢化可的松100mg静脉滴注和(或)胰升糖素1— 2mg肌肉注射。 二、根本治疗,手术切除肿瘤为治疗的根本措施。手术探查未找到 肿瘤者,多主张从胰尾开始向胰头逐步分段切除?。每切除一小段同时 监测血糖,如血糖上升表示不能摸到的细小肿瘤已去除。为避免吸收不 良并发症,一般在切除85%胰腺时随仍找不到肿瘤亦需停止手术。 一时未能确诊或手术未成功者,可用二氮嗪100—200mg,每日2—3 次,并加用氢氯噻嗪以消除钠潴留,苯妥英、普萘洛尔、氯丙嗪等亦有 抑制胰岛素分泌的作用,也可使用。 链脲佐菌素能破坏胰岛B细胞,但毒性较大,可引起肝、肾损害, 仅用于不能切除的胰岛素瘤癌或仅作为癌瘤术后的辅助治疗剂量每公斤 体重20—30mg,每周2次,总量8—12g。
病理说明
肿瘤大多呈灰白色或紫红色,边界清楚但大多 无包膜,质较正常胰组织为软,表面不平,血供丰 富,瘤体小,位置隐蔽,手术时难以发现,尤其是 胰头和钩突部的肿瘤。如肿瘤大并有钙化则提示恶 性可能,恶性肿瘤发现时多已淋巴结转移,肝转移 最多见,其次为肺和骨转移。肿瘤组织切面上呈结 缔组织多寡不一,内分泌细胞组织中有小管样组织, 有时呈淀粉样变,瘤细胞中含小圆胶体。 镜下癌细胞排列呈索状或腺样,较小,胞浆透 明而核染色较深,呈方形或多角形,细胞形态不一, 核分裂常见,且有软组织浸润。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导读
胰岛素瘤是一种很严重的疾病,患者会出现很多严重的症状,所以需要及时到医院检查,比如需要做生化检查,另外要对患者的胰岛素瘤进行定位检查,知道胰岛素瘤所处的具体部位,在确诊病情后,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比如通过手术的方式切除,那么患上胰岛素瘤会有哪些症状呢?
胰岛素瘤临床表现:
胰岛素瘤常有典型的Whipple三联征表现,即:低血糖症状、昏迷及精神神经症状,空腹或劳动后易发作。
1.交感神经兴奋表现
为低血糖引起的代偿性反应,如面色苍白、四肢发凉、出冷汗、心悸、手颤腿软。
2.意识障碍
因低血糖所致脑细胞缺乏葡萄糖所致,如精神恍惚、嗜睡、昏迷等;也可表现为头脑不清、反应迟钝、智力减退等。
3.精神异常
为低血糖反复发作,大脑皮层受到进一步抑制的结果,症状多种多样,严重者有明显的精神症状,有时被误诊为精神病。
4.颞叶癫痫
与癫痫大发作相似,为最严重的精神神经症状,发作时知觉丧失、牙关紧闭、四肢抽搐、大小便失禁。
检查:
1.生化检查
血尿便常规、血沉、肝肾功能、HbA1c水平、肿瘤标记物。
2.升糖激素检测
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血F及24小时UFC,IGF-1及生长激素空腹值,甲状腺功能,24小时尿儿茶酚胺;必要时可行相关轴系兴奋试验。
密切监测血糖,血糖降低时抽血查静脉血糖、胰岛素、胰岛素原、C肽,可同时查尿酮体。
必要时行饥饿试验。
3.筛查循环中抗胰岛素抗体。
4.胰岛素瘤的定位检查
经腹部超声、内镜超声、胰腺灌注CT、奥曲肽显像,必要时进行选择性动脉造影。
5.筛查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
诊断:
密切监测血糖,证实患者存在Whipple三联征。
胰岛素瘤常有典型的Whipple三联征表现,即:
1.低血糖症状、昏迷及精神神经症状,每天空腹或劳动后发作;
2.发作时血糖低于2.8mmol/L;
3.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后,症状可立即消失。
且需详细询问病史、查体并分析已有实验室检查结果,寻找其他病因的线索,如导致低血糖的药物、严重疾病、升糖激素缺乏以及非胰岛细胞肿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