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种植实施方案
全膜覆盖双垄沟播玉米间种白芸豆技术

全膜覆盖双垄沟播玉米间种白芸豆技术 摘要:通过对成县全膜覆盖双垄沟播玉米套种白芸豆栽培技术的介绍,从播种准备、播种时间、播种方法、合理密植、科学合理套种到破土引苗、防虫保苗等田间管理措施等诸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与论证,希望这种高产高效新模式能对田间作业有所参考。
关键词:全膜覆盖双垄沟播;白芸豆;新模式;高产高效
全膜覆盖双垄沟播玉米套种白芸豆是我县近2a试验示范应用粮经间种的一种高产高效新模式。其玉米每667m2产550~650kg,套种白芸豆每667m2产可达100~125kg,每667m2增收320~400元,在西部易旱区和高山区很有推广价值。
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播种准备 1.1选地整地 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力中上,坡度在15°以下的地块。在秋作物收获后及时深耕灭茬,耕深达到25~30cm,耕后及时旋耕耙耱,做到地面平整、无根茬、无坷垃。
1.2测土配方施肥 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应加大肥料施用量。一般每667m2施优质腐熟农家肥4 000~5 000kg(若计划采用一膜两年用,由于第2年施肥困难,第1年农肥施用量应增加到6 000kg以上),起垄前均匀撒在地表。每667m2施尿素25~30kg,过磷酸钙40~50kg,硫酸钾10~15kg,硫酸锌2kg,将化肥混合均匀结合最后一次耕翻施入或划行后撒在小垄的垄带内。
1.3划行起垄 划行:每幅垄分为大小两垄,垄幅宽110cm。用木材或钢筋制作划行器(大行齿距70cm、小行齿距40cm),一次划完一副垄,划行时,首先距地边35cm处划一边线,然后沿边线按照一小垄一大垄的顺序划完全田。
起垄:川台地按作物种植走向开沟起垄、缓坡地沿等高线开沟起垄,大垄宽70cm、高10cm,小垄宽40cm、高15cm。使用起垄机沿小垄划线开沟起垄;用步犁开沟起垄,沿小垄划线来回向中间翻耕起小垄,将起垄时的犁臂落土用手耙 刮至大垄中间形成垄面,用整形器整理垄面,使垄面隆起,防止形成凹陷不利于集雨。要求起垄覆膜连续作业,防止土壤水分散失。
庄浪县旱地梯田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密度试验报告

试验采用随机 区组法设计 , 3 次 重复 , 设6 个处理 ,
效磷 1 5 . 6 m g / k g 、 速效钾 1 5 8 m g / k g , 前茬种植玉米 。
种植 密度6 6 4 0 5 株 m , 最佳株距2 7 . 3 c m。
关键词 : 玉米 ; 全膜双 垄沟播 ; 密度 ; 旱地梯 田 中图分类号 : ¥ 5 1 3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3 — 6 9 9 7 ( 2 0 1 3 ) 0 7 — 0 0 2 9 — 0 1 即T 1 : 株距 3 8 e m, 密度 4 8 0 0 0 株mm ; T 2 : 株距 3 3 . 7 c m,
2 0 1 3 年第 7 期
庄浪县旱地梯田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密度试验报告
卢 玉 霞
( 甘 肃省庄浪县农业技 术推广 中心 , 甘肃庄浪 7 4 4 6 0 0 )
摘
要: 作 者在 工作 实践过程 中, 通过试验 比较 , 得 出结论 , 庄浪县旱地梯 田玉米全膜双垄沟播种植 密度 最佳
约资金2 3 4 0 . R . , / h m 2 , 也解 决 了目前 农村青年壮 劳力因外 出务工 , 劳力紧缺矛盾 , 减 少 了每公 顷投 劳4 5 — 6 O 个工 日,
大大提 高 了农 民种 田积极性 , 取得 了显著的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关键 词 : 全膜覆 土穴播冬 小麦; 复种 ; 高产栽培技术
农 业 科 披5 往窟 鸥
2 0 1 3 年第 7 期
全膜覆土穴播冬小麦后茬复种大豆冬油菜高产栽培技术
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密度试验报告

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密度试验报告1. 背景介绍全膜双垄沟播是一种玉米种植技术,目的是提高产量和抗逆性。
密度是玉米种植中的重要参数,直接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密度下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2. 试验目的(1)确定最适宜的玉米密度;(2)评估不同密度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3. 试验设计(1)试验地点:XX农场的玉米示范基地;(2)试验材料:品种选用XX玉米种;(3)试验方案:共设置5个处理,分别是4.5万株/亩、5万株/亩、5.5万株/亩、6万株/亩和对照组3.5万株/亩;(4)试验布置: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处理重复3次;(5)试验要求:按照农艺要求对每个处理进行相应的病虫害防治和管理。
4. 试验过程(1)施肥:按照土壤检测结果,合理施用基肥和追肥,并根据不同处理的密度调整肥料用量;(2)播种:根据处理密度进行全膜双垄沟播,保证每个处理的株距和穴距一致;(3)田间管理:每个处理的病虫害防治和管理工作严格执行,及时除草、浇水和松土等;(4)记录数据:定期测量每个处理的苗高、株高、叶片数、叶面积和株粗等指标,并记录玉米产量和品质参数。
5. 试验结果根据数据统计和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1)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的最佳密度为5.5万株/亩,此密度下产量和品质最佳;(2)密度为4.5万株/亩或6万株/亩时,玉米产量较低,品质稍差;(3)密度为3.5万株/亩时,玉米产量和品质明显下降。
6. 结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在5.5万株/亩的密度下,可以获得最佳的产量和品质。
该种植技术在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方面具有潜力,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7. 参考文献[1] 张三, 李四. 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密度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作物研究, 20XX, XX(X): XX-XX.。
民和县甘沟乡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

・实用技 术与科 普 ・
21 0 0年第 2期
民和县甘沟乡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
严 艳
( 沟 乡农 业 综合服 务 中心 , 海 甘 青
摘
民和
800 ) 1 8 0
要 : 绍 民 和 县 甘 沟 乡 玉 米 全 膜 双 垄 沟播 技 术 。主 要 包括 选 地 整 地 、 膜 时 间 、 垄覆 膜 、 期 播 介 覆 起 适
Te h q n Do b e Ri g s W ho e Fi - o e i f M a z c ni ue o u l d e l l c v rng o ie m
i ng u To n Ga o wns i i he Co nt hp M n u y
破性 的创 新 技 术 , 墒 集 雨 、 盖 抑 蒸 、 温 增 保 覆 增 光 、 产增 收效 果 显 著 , 般 比半 膜 覆 盖 玉 米 增 增 一 产 2 % 一3 % 。甘 沟 乡 位 于 民和 县 南 部 浅 脑 山 0 0 地 区 , 0 9年大 面积 推广 全膜 双垄 玉米 种植技 自2 0 术, 并获 得 了成 功 。
5 m 左右 的浅 沟 , 膜展 开后 , c 地 靠边 线 的一边 在浅 沟 内用 土压 实 , 一 边 在 大 垄 中 间 , 地 膜 每 隔 另 沿
1 m左 右 , 铁 锨 在 膜 边 取 土 原 地 固定 , 每 隔 在 并 2— m横压 土腰 带 。覆 盖 地 膜 一周 左 右 后 , 膜 3 地
3 起 垄覆 膜
一
般 施 优 质 腐 熟 农 家 肥 30 0 — 00
4 0 0 g m~, 垄 前 均 匀 撒 在 地 表 ,尿 素 50 kh 起 15 g m~, 酸 二 铵 3 0 gm一, 合 后 均 匀 撒 9 kh 磷 0 kh 混 在小 垄 的垄 带 内 。大 垄宽 7 e 高 1 c 小垄 宽 0 m, 0 m,
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密度试验报告

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密度试验报告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密度试验报告一、引言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密度试验报告是对于玉米种植密度的一项深入研究和实验。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科学合理的种植密度对于提高玉米产量、改善品质、节约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将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密度试验进行全面评估,并撰写一篇高质量、深度和广度兼具的文章,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这一主题。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选取了不同种植密度的全膜双垄沟播玉米进行试验。
具体包括三种不同的密度:低密度、中等密度和高密度。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记录了玉米植株的生长情况、叶片数量、茎粗和株高等数据。
还对玉米的产量、籽粒质量和产量稳定性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
三、实验结果经过实验发现,不同密度对于玉米的生长发育和产量表现都有一定的影响。
低密度下,玉米植株生长较为茂盛,但产量相对较低;中等密度下,生长发育和产量都表现较为平衡;而高密度下,虽然产量有所增加,但植株的生长状态却明显受到了限制。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不同密度下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的生长特点和产量变化规律,为玉米的种植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四、个人观点和总结从这次试验结果来看,中等密度下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在生长和产量方面表现较为平衡,是一个较为理想的密度选择。
然而,在实际生产中,还需要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肥力以及农民的实际操作水平等多方面因素,选择最适合的种植密度。
在实际种植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探索,以取得最佳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密度试验报告的实验数据对于玉米种植的实践操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种植密度提供了有益的信息。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还将继续深入探讨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的种植技术和方法,以期能够为玉米种植的高产高效提供更为科学的支撑和技术指导。
五、结语通过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密度试验报告的撰写,我对这一主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对于玉米的种植密度选择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阐述,能够对读者有所启发和帮助,也期待在未来的农业生产实践中能够为我国的粮食生产贡献一份力量。
何马村-水洛镇(定)

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水洛镇何马村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可行性实施方案庄浪县环境保护局庄浪县水洛镇人民政府二○一一年十一月前言甘肃省是2011年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省,按照国家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突出重点、示范先行、确保实效、多方投入、逐步推广”的原则,甘肃省连片整治示范区域分三年三个批次进行。
突出重点、先易后难。
力求集中资金投入一批,整治一批,见效一批。
此次,甘肃省环保厅选择基础条件较好、交通沿线、农村环境污染突出的平凉市庄浪县水洛镇、朱店镇、南湖镇、韩店镇、南坪乡五个乡镇共计30个村作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的示范区,以期通过示范作用,推进全省农村连片整治工作,促进当地农村环境的整体改善。
考虑到示范工作的可操作性,本次连片整治分为水洛镇目标区、南湖镇目标区、朱店镇目标区、韩店镇目标区、南坪乡目标区五个片区。
何马村是水洛镇整治片区的组成部分。
根据《全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指南(试行)》及甘肃省相关政策法规要求,经过细致的实地调研,社会调查,现场查看、入户访谈,立足实际,在充分分析村庄个性和找准主要环境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整合分析,连片整治,体现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我们编制了《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水洛镇何马村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可行性实施方案》。
编制依据:1.政策规定(1)《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保总局等部门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7‟63号)(2)《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关于实行“以奖促治”加快解决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实施方案》(国办发…2009‟11号)(3)《关于印发<中央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建…2009‟165号)(4)《关于印发<中央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环发…2010‟20号)(5)《关于印发<“问题村”环境治理应对机制与程序>的通知》(环办函…2010‟44号)(6)《关于深化“以奖促治”工作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意见》(环发…2010‟59号)(7)《关于进一步加强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的通知》(环办…2010‟132号)(8)《关于印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奖促治”项目环境成效评估办法(试行)>的通知》(环办…2010‟136号)(9)《关于印发<全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指南(试行)>的通知》(环办…2010‟178号)2.技术规范(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的《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 50445-2008)(2)《农村生活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 574-2010)(3)国家环保总局先后印发了《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和《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 497-2009)(4)《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等(5)《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 50445-2008)(6)《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7)《农村生活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 574-2010)(8)《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 497-2009)(9)《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81-2001)(10)《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596-2001)3.其他依据(1)甘肃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2009-2015)编制大纲》(2)《关于加强2008年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管理的通知》(甘环发…2009‟61号)(3)《关于下达中央财政2008年农村环保专项补助资金的通知》(甘财建…2008‟284号)(4)《关于编制上报各地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实施方案(提纲)的通知》(甘财建…2011‟45号)等。
玉米地膜全地面覆盖栽培及一膜两年用栽培技术

玉米地膜全地面覆盖栽培及一膜两年用栽培技术玉米全地面覆盖栽培及“一膜两年用”栽培是玉米生产中一项“节水、抗旱、增产、增效、节支”的有效栽培技术措施。
据试验、示范,在灌溉地,玉米平均单产达767.3kg,较对照增产112.0kg (半膜覆盖),旱地平均单产469.1kg,较对照增产94.0kg(同上)。
全生产期全膜覆盖比半膜覆盖每667m2节水50m3—60m3,旱地可有效接纳降水,使降水生产率提高23.0%,同时,生育期缩短15d。
“一膜两年用”栽培,灌溉地每667m2节支130元—170元,旱地110元—140元,还可避免因刨根茬带走根际周围的土壤速效养分,根茬腐烂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具有明显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1.技术适宜范围:海拔1800m—2200m的浅水灌溉地和年降雨量400mm以上,无霜期130d—140d的干旱、半干旱雨养农业区。
2.第一年栽培技术: 2.1.施足肥料,精细整地:结合秋季打耱犁地,灌溉地每667m2施N10kg—18kg,P2O57kg—12.6kg,K2O8kg—12kg,硫酸锌2kg,腐熟的农家肥5000kg左右。
旱地每667m2施N8kg—12kg,P2O55kg—8kg,K2O4kg—8kg,硫酸锌2kg,农家肥根据条件施入。
犁地施肥后,耙耱整平地面,无坷垃和上季作物残留根茬。
2.2.早覆地膜,增温保墒:翌年4月上旬,播种前10d左右,用宽幅140cm超薄膜(白色或黑色)平铺全地面覆盖,使耕层增温、保墒。
具体操作方法:3人合作,一人展膜,一人顺直行压土,一人横压“土腰带”(防止大风揭膜,阻止降水泾流),每天可铺1344m2。
先将第一幅地膜外边用地边土压实,每隔2m压“土腰带”;第二幅膜与第一幅膜搭接5cm—10cm,并顺第一幅膜继续压“土腰带”,依次类推,至全田铺完,压实最后一幅地膜边沿。
这样全田形成2.4m2左右的集水面,有效接纳降水。
2.3.喷施除草剂,膜下除草:在杂草多的地块,如用白色地膜,覆膜时,膜下喷除草剂“40%膜草净”,每667m2用75ml—100ml,兑水30kg,均匀喷洒地面,每喷140cm宽,铺一幅地膜。
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密度试验报告

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密度试验报告【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通过对不同密度下的播种进行试验,得出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随着密度的增加,玉米产量呈现出递增的趋势,但密度过高会导致植株竞争过度,影响产量。
进一步讨论了影响因素,如土壤肥力和气候条件等。
在总结了高密度玉米播种可以增加产量的效果,但需要在一定范围内掌握密度,以避免植株生长受限。
同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建议,包括更多不同条件下的试验和对其他影响因素的深入研究。
这些结果对于优化玉米种植密度和提高产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密度试验报告、引言、研究背景、研究目的、试验方法、实验结果、数据分析、讨论、影响因素、结论、结论总结、进一步研究建议1. 引言1.1 研究背景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是指在田间通过机械化设备,在土壤表面开沟,将种子直接播入土壤中,再覆盖上膜进行保温保湿的一种播种方式。
与传统的人工播种相比,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具有节约劳动力、提高播种效率、保护土壤水分和改善生长环境等优点。
虽然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产量,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和问题,比如适宜的播种密度、播种深度、膜材质等方面的参数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和优化。
通过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密度进行试验,探索最佳的播种密度,对于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次试验旨在探究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在不同密度下的生长情况及产量表现。
通过对比不同密度下玉米的生长状态、叶片颜色、株高及穗长等指标的变化情况,我们可以了解不同密度对于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通过对产量数据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不同密度下玉米的产量差异,并寻找出最适宜的播种密度,从而为玉米种植提供科学的种植建议。
通过本次试验,我们希望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的种植实践提供有效的参考,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试验方法本次试验采用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密度试验,旨在探究不同密度下玉米的生长情况和产量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种植实施方案
发布日期:2011年2月24日来源:吴起县农业局作者:
吴农发〔2011〕03号
2011年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种植实施方案
各乡镇人民政府:
为了进一步促进旱作农业科技的示范和推广,提升我县玉米产业发展水平,推动粮食高产创建,全面完成省上下达我县的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种植任务,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省、市旱作农业发展要求,以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为重点,坚持旱作技术推广和结构调整相结合,良种与良法相结合,农业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统筹规划,分级负责,强化措施,加速提升我县旱作农业生产水平,加快旱作农业推广步伐,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目标任务
按照项目要求,2011年全县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3万亩,项目区要达到以下产量及技术指标:
1、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平均亩产达到700公斤以上,比常规种植玉米平均增产幅度达到30%以上,水分利用率提高30-40个百分点。
2、玉米良种率达到100%,良种统供率、包衣率、全膜覆盖率均达100%。
3、项目区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示范点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应用率达到100%。
4、建立科技示范村或示范户,辐射带动全县旱作农业发展。
三、实施区域
2011年全县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3万亩,涉及12个乡镇,大致分为三个区域实施:周长—吴仓堡—铁边城—王洼子北部生产区,白豹—长官庙—庙沟南部生产区和新寨—吴起镇—薛岔—五谷城中部生产区,每个区域集中抓一个千亩示范点,各乡镇都要建立200亩以上集中连片示范点1个。
四、实施内容
(一)推广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
按照《玉米全膜双垄集雨沟播栽培技术操作规程》每行分为大小双垄,大小双垄总宽110cm,大垄宽70cm,高10—15cm,小垄宽40cm,高15—20cm,整地起垄后,用宽120cm,厚0.008mm的超薄膜,每亩用量6kg,全地面覆盖。
膜与膜间不留空隙,两幅膜相接处在大垄中间,用大垄沟的土压住地膜,覆膜时地膜与垄面、垄沟贴紧,每隔2—3米横压腰带,垄沟内每隔50cm左右打一渗水孔,以使降水入渗。
(二)选用良种。
以郑单958为主,适当搭配种植榆单9号、沈玉17等品种,种子必须包衣。
(三)种植密度。
亩留苗必须保持3500-4000株之间,不得低于3500株。
(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项目实施区域全部列入配方施肥示范区,大力示范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科学施肥,全面提高土地产出率。
(五)推广深松耕技术、微耕技术及机械覆膜施肥技术。
秋季采用深松耕技术,达到疏松土壤,降低容重,增加蓄水能力,充分接纳天然降水;春季采用微耕技术,结合整地将底肥一次性施入土壤,同时要积极示范机械覆膜施肥技术,达到节省劳力,提高进度。
(六)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选用抗病耐旱、耐寒品种,采用病虫综合防治技术,重点控制玉米黑粉病。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县委、县政府把发展以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为重点的旱作农业作为当前农业工作的重要任务来抓,县农业局具体负责此项工作。
各乡镇要推行“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
农业部门要把发展旱作农业、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做为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和推动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做为一个大项目、大工程来实施,充分发挥广大农技人员服务作用,抓面积落实,抓技术培训,抓入户指导,抓跟踪服务,确保任务、责任、目标、效果“四落实”。
(二)增加资金投入。
省列项目资金分为地膜补贴经费,以奖代补起垄机购置经费、技术培训与指导经费。
县政府要在省市补贴的基础上配套
相应农机具购置及工作经费,通过地膜补贴等形式投放农户,集中支持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全力保障技术培训等措施落实到位。
同时要严格按照省上制定的《旱作农业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实行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挪用,确保物资补贴到村入户。
(三)加强综合服务。
各乡镇对地膜和农机具等物资要加强管理,健全管理档案,以村为单位分户造册,张榜公布,并以户为单位发放供膜卡,由农户签字确认,确保农膜入村到户。
对配发的起垄机具由县农机中心登记造册,加强管护,统一调配使用。
要推行行政干部包区域、包面积,技术干部包技术、包服务的“双包”责任制,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面对面地进行技术指导和服务,现场解决生产技术上的难题,真正让农民群众掌握技术要领和操作规程,为旱作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四)强化督查考核。
县政府要与各乡镇签订旱作农业技术推广目标责任书,把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纳入对各乡镇和有关部门的年度目标考核范围。
各乡镇要按照目标责任书的要求,层层分解、细化、靠实责任,逐乡、逐村、逐地块夯实面积,坚决杜绝虚报数字,做到面积实、底数清。
同时,各乡镇要及时上报项目执行进展情况,年中、年底上报项目半年和全年总结。
县上将根据工作进展适时对各乡镇规划布局、地块落实、技术培训和农资准备情况进行全面督促检查,对工作不力,任务不
落实的要在全县范围内进行通报。
春播结束后,组织力量对各乡镇的推广种植面积进行专门抽样检查,逐乡进行验收,作为兑现责任书考核依据。
附件1、2011年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种植任务分配表
2、玉米全膜双垄沟播种要点
二O一一年一月十三日
主题词:农业地膜玉米方案
抄送:市农业局、县委办、政府办,主管书记、主管县长,
各乡镇人民政府,局属各单位。
吴起县农业局2011年1月13日印发
共印50份
附件1:
2011年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种植任务分配表单位:亩、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