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十八反药理毒理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中药毒理研究进展

中药毒理研究进展

中药毒理研究进展
袁满;高建平;汪选斌;徐宏喜
【期刊名称】《亚太传统医药》
【年(卷),期】2024(20)1
【摘要】中药毒理研究对于明确毒性作用、阐明减毒机制、确保临床安全用药非常重要。

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技术和新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中药毒理研究中,并在该领域飞速发展。

近十年来,中药毒理研究在中药的主要毒性作用、毒代动力学、减毒方法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多组学、网络毒理学、体内外新模型等方法也在中药毒理研究中得到应用。

同时,关于新技术与新方法在中药毒理研究中的应用前景的展望,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总页数】8页(P225-232)
【作者】袁满;高建平;汪选斌;徐宏喜
【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武当特色中药研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
【相关文献】
1.我国中药中重金属毒理学研究进展
2.中药半夏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毒理活性研究进展
3.基于瘀毒理论活血解毒中药多靶点治疗冠心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4.含马兜铃酸中药的毒性与毒理学研究进展
5.中药保健食品的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中药配伍禁忌“十八反”

浅谈中药配伍禁忌“十八反”

浅谈中药配伍禁忌“十八反”
杨莹;蔡晓雯;吴晓玮
【期刊名称】《当代医药论丛》
【年(卷),期】2022(20)6
【摘要】“十八反”是中药“七情”配伍中“相反”的具体体现。

“七情”配伍中的“相反”是指本来单用无害的药物在与其他药物配伍后产生毒性反应或强烈的副作用。

原则上在进行中药配伍时应避免出现“相反”的情况,但相关的医案及文献资料指出,“十八反”并非完全禁忌,将一些“反药”配伍使用有时可治疗特殊疾病。

本文通过查阅大量的中医药文献,摘录、梳理了关于中药配伍中“十八反”的相关内容,对其历史沿革和临床应用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以促进中药的合理使用,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总页数】4页(P134-137)
【作者】杨莹;蔡晓雯;吴晓玮
【作者单位】上海市静安区中医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29
【相关文献】
1.从“十八反、十九畏”看中药的配伍禁忌
2.浅谈中药配伍禁忌"十九畏,十八反"
3.基于毒性整体早期评价的“十八反”中药配伍禁忌毒性表征的研究思路及方法
4.
中药的"十九畏与十八反"与中药的配伍禁忌5.浅谈“十八反、十九畏”中药配伍禁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药十八反十九畏讲解

中药十八反十九畏讲解

十八反: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芨;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芨攻乌藻戟遂芫具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第一句:本草明确的指出了十八种药物的配伍禁忌第二句:半(半夏)蒌(瓜蒌)贝(贝母)蔹(白蔹)芨(白芨)攻击或与乌(乌头)相对第三句:藻(海藻)戟(大戟)遂(甘遂)芫(芫花)都与草(甘草)和睦第四句:诸参(人参、丹参、沙参、元参等所有的参)辛(细辛)芍(赤芍白芍)与藜芦相叛变十九畏:硫磺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

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

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

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

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爁炙煿莫相依。

中医药物配伍分为:相须、相使、相畏、相恶、相杀、相反.所以说十八反是指两种药物相反妊娠用药禁忌某些药物具有损害胎元以致堕胎的副作用,所以应该作为妊娠禁忌的药物。

根据药物对于胎元损害程度的分歧,一般可分为禁用与慎用二类。

禁用的大多是毒性较强,或药性猛烈的药物,如巴豆、牵牛、大戟、斑蝥、商陆、麝香、三棱、莪术、水蛭、虻虫等;慎用的包含通经去瘀、行气破滞,以及辛热等药物,如桃仁、红花、大黄、枳实、附子、干姜、肉桂等。

凡禁用的药物,绝对不克不及使用;慎用的药物,则可根据孕妇患病的情况,斟情使用。

但没有特殊需要时,应尽量防止,以防发生事故。

服药时的饮食禁忌饮食禁忌简称食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忌口。

在古代文献上有常山忌葱;地黄、何首乌忌葱、蒜、萝卜,薄荷忌鳖肉;茯苓忌醋;鳖甲忌苋菜:以及蜜反生葱等记载。

这说明服用某些药时不成同吃某些食物。

另外,由于疾病的关系,在服药期间,凡属生冷、粘腻、腥臭等不容易消化及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都应根据需要予以防止。

中草药的十八反内容

中草药的十八反内容

中草药的十八反内容中草药的“十八反”是指中医药理论中,草药在某些适应症下使用可能会产生不良反应的现象。

下面列举了中草药的十八反内容:1. 肤痛反应:包括皮疹、瘙痒等皮肤不适的症状。

2. Dry-温燥反应:使用燥热性质的草药可能导致口、喉、鼻腔等部位的干燥和不适。

3. Heat-温阳反应:燥热的草药可能导致内脏器官的热感,如口渴、烦躁、心烦等。

4. Toxicity-毒性反应:某些草药可能具有毒性,使用过量或不当使用可能导致中毒反应。

5. Hypersensitivity-过敏反应:使用草药时,个体对某些成分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如荨麻疹、过敏性休克等。

6. Indigestion-消化不良反应:草药可能导致消化系统不适,如胃痛、恶心、呕吐等。

7. Diarrhea-泄泻反应:某些草药可能导致腹泻或增加排便次数。

8. Abdominal Distention-腹胀反应:使用某些草药可能导致腹胀不适。

9. Dizziness-头晕反应:部分草药可能导致头晕失眩。

10. Tinnitus-耳鸣反应:使用某些草药可能导致耳鸣声或听力下降。

11. Thirst-口渴反应:某些草药可能导致口渴不止。

12. Constipation-便秘反应:使用某些草药可能导致排便困难。

13. Sleepiness-嗜睡反应:某些草药可能导致嗜睡或昏睡。

14. Urine Retention-尿潴留反应:使用某些草药可能导致尿潴留现象。

15. Palpitation-心悸反应:某些草药可能导致心悸或心动过速。

16. Shortness of breath-气短反应:使用某些草药可能导致呼吸困难或气短。

17. Edema-水肿反应:某些草药可能导致全身或局部水肿。

18. Light-headedness-头晕反应:某些草药可能导致头晕或昏厥。

中药十八反实验研究现状分析及展望

中药十八反实验研究现状分析及展望

中药十八反实验研究现状分析及展望
李建荣
【期刊名称】《中国中药杂志》
【年(卷),期】1999(24)12
【总页数】4页(P758-761)
【关键词】中药;十八反;药理实验;配伍
【作 者】李建荣
【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R28
【相关文献】
1.中药十八反实验研究概况 [J], 肖成荣;高月
2.十八反中部分禁忌中药的毒理实验研究 [J],
3.中药“十八反”、“十九畏”实验研究进展 [J], 胡志方;喻伟华;郭慧玲
4.病理生理条件下中药十八反实验研究的综合报告 [J], 高晓山
5.中药十八反中部分禁忌中药的毒理实验研究 [J], 黄文权;程相岭;肖鸿;邵华;徐梓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什么是中医的“十八反”和“十九畏”

什么是中医的“十八反”和“十九畏”

什么是中医的“十八反”和“十九畏”中医药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在老百姓的疾病治疗和日常保健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大部分的老百姓使用过中草药或者中成药。

久而久之,人们对中草药的使用也积累的一定的经验。

大家知道的“人参不能和萝卜同服”或者“生姜能减低生半夏的毒性”等知识,其实,这些说的都是中药的配伍关系,最早在《神农本草经》中有阐述,主要分为以下几种:(1)相须:相须指的是功效类似的药物配合使用,可以增强原有疗效,如大黄和芒硝配合使用能增强攻下泄热的效果。

(2)相使:相使指的是功效虽然不相同,但治疗目的一致的药物配合使用,能提高疗效。

如茯苓配合黄芪使用,能提高黄芪补气利水的效果。

(3)相畏:相畏指一种药物的毒性或者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如刚才说的生半夏的毒能被生姜减轻。

(4)相杀:相杀和相畏类似,如果上面说的是半夏畏生姜,那么从另外一方面来说,生姜能杀生半夏的毒。

(5)相恶:相恶是指两药合用,一种药物和另外一种药物合用,能使原有功效降低,比如上面说的人参和莱菔子(萝卜子)的关系。

(6)相反:相反指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者增强毒副作用。

《神农本草经》中指出:“勿用相恶、相反者。

”尤其是相反这种配伍关系,可能会危害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在临床上原则上是禁止配伍使用的。

这里要提到的是,到了宋代,出现了畏、反使用混乱的情况,所以目前中药里公认的配伍禁忌“十八反”和“十九畏”,这里面的畏和前面说的相畏的含义是相悖的。

换句话说,可以这么理解,“十八反”和“十九畏”都是我们临床上的配伍禁忌。

具体来说,如下:(1)十八反: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

(2)十九畏: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上面谈的是被中医药界普遍认可的中药配伍的十八反和十九畏,随着研究的深入,现代中医药也在进行积极研究和探索,比如近年还发现了一些新的配伍禁忌,也就是具有相反关系的药对,比如麝香和马钱子,延胡索和马钱子,槲寄生和乌头,罂粟壳和藜芦等等,都是我们在临床应用中需要注意的。

十八反、十九畏、四十五忌、常见药物与食物相克大全及解救方法

十八反、十九畏、四十五忌、常见药物与食物相克大全及解救方法

一、十八反古代中药文献以歌诀或列表记载的中药相反配伍禁忌(配伍禁忌,是指某些药物合用会产生剧烈的毒副作用或降低和破坏药效)。

中医药物配伍分为:相须、相使、相畏、相恶、相杀、相反。

历代关于配伍禁忌的认识和发展,在古籍中说法并不一致,已不限于十八种。

金元时期概括为“十八反”和“十九畏”。

十八反最早见于张子和《儒门事亲》,列述了三组相反药,分别:甘草反甘遂、京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川乌、附子、草乌)反半夏、瓜蒌(全瓜蒌、瓜蒌皮、瓜蒌仁、天花粉)、贝母(川贝、浙贝)、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沙参(南、北)、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赤芍、白芍)。

歌诀及解释: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第一句:本草明确的指出了十八种药物的配伍禁忌;第二句:半(半夏)蒌(瓜蒌与天花粉)贝(贝母)蔹(白蔹)及(白及)[1]与乌(川乌、草乌和附子)相对;第三句:藻(海藻)戟(大戟)遂(甘遂)芫(芫花)都与草(甘草)不和;第四句:诸参(人参、党参、沙参、玄参、苦参、丹参)辛(细辛)芍(赤芍白芍)与藜芦相背。

诸参究竟包括哪些?《本草纲目》中记载为人参、沙参、丹参、苦参、玄参。

而党参、太子参、西洋参虽也名为参,但植物来源、成分及功效均与人参不同,又无任何临床依据,不可其有参名就认定反藜芦。

二、食物十八反食物中也有十八反,是吃东西的禁忌,希望大家多多注意,别不小心中了毒!1、萝卜反水果,可致甲状腺肿大;2、萝卜反木耳,会得皮炎;3、蜂蜜反洋葱,食则伤眼睛;4、蜂蜜反豆腐,会耳聋;5、香蕉反马铃薯,面部会生斑;6、香蕉反芋头,食则会腹涨;7、花生反黄瓜,食会伤身;8、对虾(包括某些海鲜)反维生素c以及西红柿猕猴桃,可致砷中毒及三氧化二砷中毒,食少肚痛难忍,食多死亡。

上述食物不宜同时服用,但可以分开进食,吃完一种后,最好相隔4小时以上再吃另外一种食物。

三、常见食物相克大全及解救方法下列食物不可同时烧煮或同时食用,否则将发生中毒,甚至生命危险,千万不可疏忽大意。

中药的十八反和十九畏

中药的十八反和十九畏

中药的十八反和十九畏在宋朝时期,人们就把重要的药物配伍禁忌总结为十八反、十九畏。

十八反是指中药的配伍使用问题,两种药物配伍应用后,可能发生严重的副作用。

相畏为中药七情之一。

从宋朝开始,一些医药著作中,出现畏、恶、反名称使用混乱的状况,与《本经》“相畏”的原义相悖。

作为配伍禁忌的十九畏则是在这种情况下提出的。

十八反: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莞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复、白蔹、白芨;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

十八反歌: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芨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十九畏: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十九畏歌:硫磺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颐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荆三棱;乌草乌不顺犀角,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石脂相遇便相欺;举凡修合有顺逆,炮燧炙焯莫相依。

中药的配伍有七种,分别是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和相反。

相反、相畏即是配伍禁忌,也就是指某些药物合用会产生剧烈的毒副作用或降低、失去药效,因而应该避免合用。

《神农本草经》谓,“勿用相恶、相反者。

”《蜀本草》谓,“《神农本草经》载药三百六十五种,相反者十八种,相恶者六十种。

”《新修本草》承袭了十八种反药的数目。

可见相反、相畏的提法,一直延续下来直到今天。

中药禁忌中药的一般禁忌如下。

●外感风寒发烧忌用麻黄根、地骨皮、洋金花、诃子、麦冬、乌梅、银柴胡、五倍子、黄芪、五味子、冬虫夏草。

●实证、实热忌用人参。

●胃病慎用远志、皂矾。

●食欲不振忌用阿胶、黄芩、芦荟、玄参、鳖甲、栀子、防己、山豆根。

●腹胀忌用诃子、红枣、生地、龙眼肉、饴糖、当归、山药、熟地、黄精、蜂蜜(乳)。

●皮肤过敏忌用白芥子。

●脾虚水肿忌用商陆、半边莲、牵牛子。

●脾胃虚寒慎用山豆根、鳖甲、磁石、石膏、龟版、天花粉、知母、黄柏、枳实、川棟子、生地、龙胆草、黄芩、旱莲草、麦冬、青黛、芦荟、天冬、黄药子、玄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刘洪谦,屈凌波.生脉饮口服液超滤技术研究[J].中草药,1996,27(4):209.[26]李淑莉,鸥兴长,毛德法,等.超滤法与传统的醇沉法对黄连解毒汤纯化效果的比较研究[J].水处理技术,2001,26(1):21.[27]王文祥,蒋小岗,顾明,等.超滤和醇沉制备精制血府胶囊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1,26(8):543.[28]S.Mok,D.J.WorsfoId,A.Fouda and T.Matsuura.Surface Modification of PoIyethersuIfone HoIIow-Fiber Membranes by!-Ray Irradiation[J].J.AppI.PoIym.Sci.,1994,51(1):193.[29]刘陶世,郭立玮,金万勤.无机陶瓷膜微滤技术精制部分单味中药及复方水提液的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17(5):301.[30]金万勤,高红宁,郭立玮.陶瓷微滤膜微滤法与醇沉法澄清2种中药水介液的比较研究[J].中草药,2002,33(4):309.[31]冯青然,王元瑜,马振山,等.中药水煎煮液分离、纯化工艺的比较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2,27(1):28.[32]程卫强,陆伟根,潘天华.小儿喜食糖浆方煎液澄清工艺的研究[J].中成药,2002,24(1):15.[33]袁小红,周艳.不同工艺制备通脉口服液的实验研究[J].中成药,2001,23(12):867.[34]陈冲,罗思齐.银杏叶提取物的生产工艺条件研究[J].中草药,1997,28(7):402.[35]郭立伟,彭国平,王天山,等.大孔吸附树脂与超滤联用对六味地黄丸中丹皮酚与马钱子素含量的影响[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15(2):86.[36]崔元璐,沈锋,姚康德,等.吸附澄清-高速离心-微滤法制备菖蒲益智口服液[J].中草药,1999,30(10):742.收稿日期:2002-08-22中药十八反药理毒理研究进展王宇光,高月(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二室,北京100850)摘要:综述了近十年中药十八反在药理学和毒理学上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十八反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十八反;药理;毒理;细胞色素P450中图分类号:R28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903(2003)03-0060-04Recent Advances in Pharmacology and Toxicology Study of Eighteen Imcompatible PairsWANG Yu-guang,GAO Yue(Institute of Radiation Medicine,Academy of Military Medical Sciences,Beijing100850,China)Abstract:Recent ten years about PharmacoIogy and ToxicoIogy study of Eighteen ImcompatibIe Pairs were reviewed. Some probIems existed in the study were commented upon.Some prospects in the study were enumerated.Key words:Eighteen ImcompatibIe Pairs;pharmacoIogy;toxicoIogy;cytochrome P-450中药十八反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药七情中“相反”这一配伍关系的具体体现。

中药十八反为传统的中药配伍禁忌,为历代医家所推崇,但在临床实践中,部分相反中药使用后并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并且有相反相成作用。

受研究策略、实验思路、设计方案及实验条件等诸多因素影响,实验结果也不尽相同,这就造成争议也颇多,对其来源、含义及临床应用仍未形成统一认识。

本文将结合近十年来有关十八反的文献对中药十八反的药理毒理及物质基础研究做一综述。

1中药十八反毒理研究1.1十八反毒性研究与实验方法1.1.1采用离体蛙心和小鼠心电图作为毒性观测指标范春光等[1]通过采用离体蛙心的心脏收缩幅度和心率作为观测指标,同时观察小鼠心电图,研究了地道药材附子与半夏配伍后的毒性。

结果表明附·6· 万方数据子与半夏单煎和l1l混合煎液对离体蛙心的心脏收缩幅度和心率无明显影响。

从心电图结果看,生、制附子单煎液及其相应生、制半夏混合煎液均可使小鼠心率减慢,R波电压增高,P-R间期和ORS时间延长,呈现不同程度的传导阻滞,但混合煎液时间延长值小于单煎液时间延长值,提示附子与半夏l1l配伍的毒性低于附子单煎剂。

!.!."用正交设计探讨十八反反与不反量变到质变规律正交设计是利用正交表,从全面实验方案中抽出部分进行实验而起到全面实验的剖析事物内部规律的作用。

关天增等[2][3]采用正交设计,编制因素位级表,通过观察动物死亡情况并测量给药前后动物体重的增减来反映配伍后药物毒性大小,分别以较少的实验次数探讨了“诸参辛芍叛藜芦”和“半蒌贝蔹芨攻乌”不同剂量比配伍反与不反的量变到质变规律,进一步证明药物与毒物之间区别在于量的大小,在于各配伍的用量。

!.!.#采用发光细菌研究十八反配伍药物毒性沈光稳[4]利用发光细菌在正常生理条件下发出波长为4900A可见光,并用测光仪定量测定环境中有害物质浓度与抑光成比例的原理,测定了十八反配伍相反对各组发光强度,用抑光率表示。

研究结果显示单味甘草抑光率高于或等于与甘遂、芫花、大戟、海藻配伍后的抑光率,单味半夏、瓜蒌、白蔹、白芨的抑光率均较它们与川乌配伍后的抑光率高,提示该两组药物配伍后毒性没有增加,而且似有降低。

!.!.$病理组织成为研究中药十八反的内容黄文权等[5][6]考察甘草甘遂配伍前后对动物心脏组织、肝脏组织、肾脏组织的影响。

用福尔马林固定,切片后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部分单味药对实验动物组织轻度影响,表现为实质细胞轻度肿性变,血管轻度扩张充血,少量灶性细胞浸润,轻度组织水肿。

但l1l配伍组药物0.8g生药/l0g剂量对动物心脏、肝脏、肾脏组织影响较单味药明显增强,表现为多脏器及血管充血、出血、小灶性炎性细胞浸润、细胞组织蚀肿变性及空泡样改变,表明二者配伍后存在一定毒性。

李同琴等[7]研究党参反藜芦时,也采用肝、肾组织等变化作为研究手段,对各组中肝细胞浊肿、气球样变、灶性坏死、肾小管上皮细胞浊肿等指标进行了统计。

藜芦对肝肾组织有损伤,党参与藜芦配伍对肾组织也有损伤,与藜芦比较二者无明显差异,提示诸参不应包括党参。

!."十八反毒性与动物模型以往的药理实验多以正常健康动物作为实验对象,而健康动物与病理生理状态动物在质和量反应不同,且不同病理生理状态动物会显示不同的药物反应。

从临床角度,多应从具有中医药特色的病理生理条件入手研究“十八反”。

李建荣[8]也认为在动物正常生理状态下给予十八反组对药物,不管其结果如何都与中医临床有较大差距,因动物在正常生理状态下服药难以观察到病理状态同样的结果。

高晓山[9]等对病理生理条件下中药十八反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十八反是古人在临床用药中发现的问题,病人处于病理生理状态,因此十八反应限定于专属的病理生理条件下,广泛地增加毒性,未必是十八反的普遍规律。

病理生理条件下某些十八反组可显示毒性增强,死亡率升高或某些不利于治疗的情况。

川乌与半夏21l配伍,8g生药/kg剂量对于饲喂甲状腺粉所致阳盛实验动物耐高温能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显示较明显毒性增强,而对正常健康动物来说,同样的高温下生存时间则较病理模型下长。

提出只有在特定的病理生理条件下显示毒性增强的特点,可能为十八反的主流。

李同琴等[7]在研究党参反藜芦实验中也采用了生理条件和CCI4所致小鼠肝损伤病理模型作为对比,结果显示党参与藜芦l1l配伍l5g生药/kg在肝损伤条件下未见毒性增加,认为诸参中不应该包括党参。

!.#十八反毒性与生化功能黄文权等[5]采用实验动物肝功ALT(谷丙转氨酶)、TP(总蛋白),肾功能UREA(尿素氮)、CR(肌酐)及心肌酶谱CPK(肌酸磷酸激酶)、LDH(乳酸脱氢酶)、HBDH(!-氨基丁酸脱氢酶)等指标,观察十八反中部分禁忌中药(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同用后毒副反应。

单味药对实验大鼠无明显影响,甘草与甘遂、海藻l1l配伍,0.8g生药/l0g剂量导致实验动物ALT升高,心肌酶谱指标异常,提示甘草与甘遂、海藻配伍后有一定毒副作用。

李同琴等[7]采用测定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SGPT作为指标,对党参反藜芦的毒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肝损伤条件下,党参组与CCI4组比较对肝损伤无明显影响,而藜芦组与CCI4组比较可加重肝损伤,党参与藜芦l1l配伍l5g生药/kg给药组,同藜芦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党参与藜芦配伍未见毒性明显增加,党参对肝脏无损害,配·l6· 万方数据伍组毒性相当于藜芦的毒性。

!."十八反毒性与肝药酶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细胞色素P450是一个对外源性和内源性物质进行生物转化的酶超家族,除了具有代谢药物的效应外,其同工酶可以被许多外源性物质诱导或代谢。

两种以上药物合用时,可导致某种药物药效或毒性增强或降低,既药物间相互作用(drug———drug interaction),在此过程中P450扮演重要角色。

中药不论其成分多么复杂,在体内起作用物质基础仍为化合物,同样面临着P450的代谢。

而中药十八反属中药配伍禁忌,即中药间相互作用(herb———herb interaction),对中药十八反从P450角度进行研究,有利于从分子水平更深入了解十八反的作用机理。

许立等[10]研究了甘草、海藻煎剂及其按1=1、3= 1、1=3比例配伍合煎和分煎合剂,13.2g生药/kg剂量对小鼠肝药酶影响,测定了不同水平下小鼠肝药酶P450含量。

结果表明甘草及甘草与海藻比例为3 =1和1=3合煎剂能显著提高小鼠肝匀浆P450含量,提示甘草对肝药酶有诱导作用,至于如何影响海藻代谢,有毒成分增多还是有效成分减少,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丁远胜等[11]研究了海藻、甘草单煎剂及不同比例合煎、单煎混合剂及单体A(甘草酸铵)、B(甘草次酸)、C(甘草素)、D(异甘草素)、E(甘草苷)对小鼠肝药酶影响。

结果显示甘草、甘草与海藻合煎液及单体A、B、C、D、E均能显著提高小鼠肝药酶P450含量,而海藻、海藻与甘草单煎后混合液未能提高小鼠肝匀浆中P450含量,提示甘草对肝药酶诱导作用可能为“甘草解百药之毒”的一个机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