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钼勘查规范
【矿产资源综合勘查评价规范】

【矿产资源综合勘查评价规范】Specification for Comprehensive Appraision,Prospecting and Explor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前言本标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等条款,参照《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 17766-1999)、《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 13908-2002)和《铀矿地质勘查规范》(DZ/T 0199-2002)等18个矿种(类)规范,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编制。
本标准的附录A、B、C、D、E、F、G、H、I、J、K、L、M、N、O、P、Q、R、S是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矿产资源储量司、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中国冶金地质总局,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指挥部,中化地质矿山总局,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核工业地质局,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公司。
本标准起草人:杨强、邓善德、袁琦、唐正国、邵厥年、徐金芳、雍卫华、万会、余中平、熊军、王炳铨、杨兵、张子光、苗建华、张金带、程永才.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负责解释.目次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24综合勘查评价的目的和任务。
34.1预查阶段. 34。
2普查阶段. 34。
3详查阶段. 34。
4勘探阶段。
34。
5矿山地质工作阶段. 35综合勘查评价基本原则及工作要求. 35。
1共伴生矿产综合勘查评价的基本原则. 45。
2共生矿产勘查的工作要求。
45.3综合勘查评价分析测试。
45。
3。
1分析测试及样品采取。
45。
3。
2共伴生组分分析测试的内、外检要求。
55.4共伴生矿产综合评价研究。
55。
4.1共伴生矿产的物质组成研究. 55。
4.2矿石加工选冶试验. 55.4。
【矿产资源综合勘查评价规范】

【矿产资源综合勘查评价规范】Specification for Comprehensive Appraision,Prospecting and Explor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前言本标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等条款,参照《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 17766-1999)、《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 13908-2002)和《铀矿地质勘查规范》(DZ/T 0199-2002)等18个矿种(类)规范,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编制。
本标准的附录A、B、C、D、E、F、G、H、I、J、K、L、M、N、O、P、Q、R、S是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矿产资源储量司、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中国冶金地质总局,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指挥部,中化地质矿山总局,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核工业地质局,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公司。
本标准起草人:杨强、邓善德、袁琦、唐正国、邵厥年、徐金芳、雍卫华、万会、余中平、熊军、王炳铨、杨兵、张子光、苗建华、张金带、程永才.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负责解释.目次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24综合勘查评价的目的和任务。
34.1预查阶段. 34。
2普查阶段. 34。
3详查阶段. 34。
4勘探阶段。
34。
5矿山地质工作阶段. 35综合勘查评价基本原则及工作要求. 35。
1共伴生矿产综合勘查评价的基本原则. 45。
2共生矿产勘查的工作要求。
45.3综合勘查评价分析测试。
45。
3。
1分析测试及样品采取。
45。
3。
2共伴生组分分析测试的内、外检要求。
55.4共伴生矿产综合评价研究。
55。
4.1共伴生矿产的物质组成研究. 55。
4.2矿石加工选冶试验. 55.4。
铜铅锌规范及铜、金多金属矿成矿预-杨建功

《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和铜、金多金属矿成矿预测理论与方法(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北京中色地科矿产勘查研究院有限公司 杨建功)受中国矿联地勘协会的委托,就《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和铜、金多金属矿成矿预测理论与方法,与各位同仁一起学习和探讨,不当和谬误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Ⅰ.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一、规范的主要特点《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基本符合我国国情;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其主要特点表现在:(一)类别划分和名词、术语的定义基本与国际惯例接轨规范按照“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将矿产资源/储量分为储量、基础储量、资源量三大类16种类型,每一类型一个编码,便于不同类型的识别和数据的计算机处理与信息交流。
名词、术语的定义严谨、词义确切,与国际惯例基本一致,便于国际交流。
(二)强化了矿产资源/储量的经济内涵资源/储量分类的依据是经过矿产勘查所获得的不同地质可靠程度、相应的可行性评价及其得出的不同经济意义。
突出了可行性评价程度(特别是可研和预可研)及其得出的经济意义在分类中的重要作用。
(三)取消了“各级储量比例”的要求规范对“各级储量比例”再不作硬性规定,而是由投资者根据需要确定,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矿业市场发展的需求。
对于各类储量、基础储量或资源量的用途要求仅作了一般性规定,基本原则是探明的矿产资源应满足矿山建设还本付息期所需的矿量;控制的矿产资源应达到矿山最低服务年限的矿量;推断的矿产资源应满足矿山远景规划的矿量。
(四)利用“类型系数”作为划分矿床勘查类型的依据本规范对矿床勘查类型的划分,首次引入了“类型系数”的新概念,利用“类型系数”作为划分矿床勘查类型划分的依据,减少了人为的干扰因素,使矿床勘查类型的划分从定性向半定量转变。
(五)规范包含四个勘查阶段的有关技术要求规范对铜、铅、锌、银、镍、钼矿的勘探、详查、普查、预查工作均提出了相关的技术要求,而不仅是对某一阶段工作提出了技术要求,以满足多层次勘查和不同业主对地勘工作的需求。
【矿产资源综合勘查评价规范】

【矿产资源综合勘查评价规范】【矿产资源综合勘查评价规范】前⾔本标准是根据《中华⼈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第⼆⼗四条、第⼆⼗五条等条款,参照《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 17766-1999)、《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 13908-2002)和《铀矿地质勘查规范》(DZ/T 0199-2002)等18个矿种(类)规范,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编制。
本标准的附录A、B、C、D、E、F、G、H、I、J、K、L、M、N、O、P、Q、R、S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民共和国国⼟资源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国⼟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资源部地质勘查司、矿产资源储量司、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中国冶⾦地质总局,有⾊⾦属矿产地质调查中⼼,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中国⼈民武装警察部队黄⾦指挥部,中化地质矿⼭总局,中国建筑材料⼯业地质勘查中⼼,核⼯业地质局,中国⽯油勘探与⽣产公司。
本标准起草⼈:杨强、邓善德、袁琦、唐正国、邵厥年、徐⾦芳、雍卫华、万会、余中平、熊军、王炳铨、杨兵、张⼦光、苗建华、张⾦带、程永才。
本标准由中华⼈民共和国国⼟资源部负责解释。
⽬次1范围. 12规范性引⽤⽂件. 13术语和定义. 24综合勘查评价的⽬的和任务. 34.1预查阶段. 34.2普查阶段. 34.3详查阶段. 34.4勘探阶段. 34.5矿⼭地质⼯作阶段. 35综合勘查评价基本原则及⼯作要求. 35.1共伴⽣矿产综合勘查评价的基本原则. 45.2共⽣矿产勘查的⼯作要求. 45.3综合勘查评价分析测试. 45.3.1分析测试及样品采取. 45.3.2共伴⽣组分分析测试的内、外检要求. 55.4共伴⽣矿产综合评价研究. 55.4.1共伴⽣矿产的物质组成研究. 55.4.2矿⽯加⼯选冶试验. 55.4.3低品位矿及尾矿的利⽤研究与评价. 65.4.4零星分散的共伴⽣矿⽯矿产评价. 66矿产资源储量估算. 66.1共伴⽣矿产资源储量估算原则与⽅法. 66.2伴⽣矿产品位的确定. 76.2.1伴⽣组分种类与品位确定的原则. 76.2.2伴⽣组分综合评价参考指标. 76.3综合⼯业品位的确定. 76.3.1基本原则. 76.3.2综合品位指标的应⽤条件. 86.4共伴⽣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86.5低品位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8附录A(资料性附录)共伴⽣矿⽯矿产. 9附录B(资料性附录)共伴⽣矿物矿产. 10附录C(资料性附录)共伴⽣元素矿产. 12附录D(资料性附录)我国部分矿种各主要矿床类型共伴⽣矿产. 17附录E(资料性附录)伴⽣组分资源储量估算⽅法. 22附录F(资料性附录)铀矿床伴⽣组份综合评价. 25附录G(资料性附录)铁锰铬矿床伴⽣组份综合评价. 26附录H(资料性附录)钨、锡、汞、锑矿床伴⽣组份综合评价. 28附录I(资料性附录)铝⼟矿、冶镁菱镁矿矿床伴⽣组份综合评价. 30附录J(资料性附录)稀有⾦属矿产伴⽣组份综合评价. 31附录K(资料性附录)岩⾦矿床伴⽣组份综合评价. 32附录L(资料性附录)铜铅锌银镍钴钼矿床伴⽣组份综合评价. 33附录M(资料性附录)硫铁矿磷矿床伴⽣组份综合评价. 35附录N(资料性附录)盐类盐湖热矿⽔伴⽣组份综合评价. 36附录O(资料性附录)煤的勘查中煤层⽓及其他有益矿产的勘查评价. 38附录P(资料性附录)伴⽣组分综合评价最低品位参考指标汇总表. 39附录Q(资料性附录)伴⽣组分综合评价品位计算公式. 41附录R(资料性附录)共伴⽣矿产综合经济评价计算⽅法. 43附录S(资料性附录)某银铅锌矿床综合⼯业品位的应⽤实例. 45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矿产资源勘查各阶段和矿⼭地质⼯作中,综合勘查评价的⽬的和任务、基本原则及⼯作要求、矿产资源储量类型的确定和估算等。
【矿产资源综合勘查评价规范】

【矿产资源综合勘查评价规范】Specification for Comprehensive Appraision,Prospecting and Explor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前言本标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等条款,参照《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 17766-1999)、《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 13908-2002)和《铀矿地质勘查规范》(DZ/T 0199-2002)等18个矿种(类)规范,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编制。
本标准的附录A、B、C、D、E、F、G、H、I、J、K、L、M、N、O、P、Q、R、S是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矿产资源储量司、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中国冶金地质总局,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指挥部,中化地质矿山总局,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核工业地质局,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公司。
本标准起草人:杨强、邓善德、袁琦、唐正国、邵厥年、徐金芳、雍卫华、万会、余中平、熊军、王炳铨、杨兵、张子光、苗建华、张金带、程永才.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负责解释.目次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24综合勘查评价的目的和任务。
34.1预查阶段. 34。
2普查阶段. 34。
3详查阶段. 34。
4勘探阶段。
34。
5矿山地质工作阶段. 35综合勘查评价基本原则及工作要求. 35。
1共伴生矿产综合勘查评价的基本原则. 45。
2共生矿产勘查的工作要求。
45.3综合勘查评价分析测试。
45。
3。
1分析测试及样品采取。
45。
3。
2共伴生组分分析测试的内、外检要求。
55.4共伴生矿产综合评价研究。
55。
4.1共伴生矿产的物质组成研究. 55。
4.2矿石加工选冶试验. 55.4。
钼矿体矿体特征、勘查及估算探析

地质勘探G eological prospecting钼矿体矿体特征、勘查及估算探析钱富武摘要:钼属于一种稀有金属,经济价值较高,现已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重要工业领域。
我国目前拥有丰富的钼矿储备,为了充分了解钼矿资源、有效开采钼矿、提高钼矿开采效率,应该重点对钼矿床进行地质勘探,了解钼矿体和矿体特征等内容。
本文以广西隆林县大花地金矿为例,从钼矿体和矿体特征入手,分析矿床成因和找矿标志,简述了钼矿体和矿体勘查方法,并对钼矿体和矿体特征的资源量进行了估算。
关键词:钼矿体;矿体特征;勘查估算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各个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钼作为一种稀有金属,由于其良好的物理性质,在我国的许多支柱产业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全球范围内,我国的钼矿资源储量约占25%左右,其中原生钼、回收钼催化剂中的钼、铜矿副产和共生钼是钼的主要来源。
目前,我国东北、中南和华北地区具有较大的钼矿资源开发潜力,并已在这些地区勘探出了许多钼矿床。
因此,对钼矿体和矿体特征、勘查和估算等内容进行分析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1 钼矿体矿体特征1.1 地质岩组特征根据岩石结构类型、物理力学性质、完整程度以及抗风化能力等特征,结合工程岩体分级标准,可将矿区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第一种类型为碳酸盐岩类,包括坡段组灰岩、礁灰岩、茅口组灰岩等。
该类型涵盖了含水量各层的全部岩石,主要包括泥质灰岩、中厚层至厚层灰岩、燧石灰岩、白云质灰岩等。
这类岩石具有较强的抗风化能力和硬度,但也存在一定缺点,如不具备良好的抗溶蚀能力。
第二种类型为层状泥岩类,包括黏土岩、泥岩等。
这类岩石不具备较高的力学强度,通常为Rc30MPa~60MPa,且完整性较差,长时间受水浸泡后力学强度会明显下降。
第三种类型为软质岩组,主要由软岩和较软岩组成,其抗压强度为Rc5MPa~30MPa,不具备较好的完整性,主要成分为石黏土和砂质黏土等,含水量较大,会影响采矿质量。
1.2 矿体特征现阶段,通过对广西隆林县大花地金矿的勘察分析,了解该矿区存在的以下矿体:第一,Mo-1号矿体。
各种矿产资源勘查规范名称

我国的矿产资源勘查规范从1959年首次制定至今,有三次大的修改和重新制定颁布。
现行的矿产资源勘查规范是以1999年发布的《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国标)为主要依据编制的,包括了规范总则和17个分矿种规范。
《矿业权评估指南》要求矿业权评估,特别是探矿权评估中的分析、判断、评述和测算时,选用作为依据的规范必须是评估基准日时现行的、有效的和最新版本的。
现行的矿产资源勘查规范是2002-2003年发布实施的,具体包括:《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国标,GB/T 13908-2002)《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行标, DZ/T 0033-2002)《铀矿地质勘查规范》(行标, DZ/T 0199-2002)《铁、锰、铬矿地质勘查规范》(行标, DZ/T 0200-2002)《钨、锡、汞、锑地质勘查规范》(行标, DZ/T 0201-2002)《铝土矿、冶镁菱镁矿地质勘查规范》(行标, DZ/T 0202-2002)《稀有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行标, DZ/T 0203-2002)《稀土矿产地质勘查规范》(行标, DZ/T 0204-2002)《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行标, DZ/T 0205-2002)《高岭土、膨润土、耐火粘土矿地质勘查规范》(行标, DZ/T 0206-2002)《玻璃硅质原料、饰面石材、石膏、温石棉、硅灰石、滑石、石墨矿产地质勘查规范》(行标, DZ/T 0207-2002)《砂矿(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行标, DZ/T 0208-2002)《磷矿地质勘查规范》(行标, DZ/T 0209-2002)《硫铁矿地质勘查规范》(行标, DZ/T 0210-2002)《重晶石、毒重石、萤石、硼矿地质勘查规范》(行标, DZ/T 0211-2002)《盐湖和盐类矿产地质勘查规范》(行标, DZ/T 0212-2002)《冶金、化工石灰岩及白云岩、水泥原料矿产地质勘查规范》(行标, DZ/T 0213-2002)《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行标, DZ/T 0214-2002)《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行标, DZ/T 0215-2002)。
矿产资源综合勘查评价规范

【矿产资源综合勘查评价规范】SpecificationforComprehensiveAppraision,本标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等条款,参照《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和《铀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199-2002)等18个矿种(类)规范,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编制。
本标准的附录A、B、C、D、E、F、G、H、I、J、K、L、M、N、O、P、Q、R、S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矿产资源储量司、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中国冶金地质总局,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指挥部,中化地质矿山总局,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核工业地质局,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公司。
本标准起草人:杨强、邓善德、袁琦、唐正国、邵厥年、徐金芳、雍卫华、万会、余中平、熊军、王炳铨、杨兵、张子光、苗建华、张金带、程永才。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负责解释。
目???次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24综合勘查评价的目的和任务.34.1预查阶段.34.2普查阶段.34.3详查阶段.34.4勘探阶段.34.5矿山地质工作阶段.35综合勘查评价基本原则及工作要求.35.1共伴生矿产综合勘查评价的基本原则.45.2共生矿产勘查的工作要求.45.3综合勘查评价分析测试.4455.4共伴生矿产综合评价研究.555666矿产资源储量估算.66.1共伴生矿产资源储量估算原则与方法.66.2伴生矿产品位的确定.7776.3综合工业品位的确定.7786.4共伴生矿产资源储量分类.86.5低品位矿产资源储量分类.8附?录A(资料性附录)共伴生矿石矿产.9附?录B(资料性附录)共伴生矿物矿产.10附?录C(资料性附录)共伴生元素矿产.12附?录D(资料性附录)我国部分矿种各主要矿床类型共伴生矿产.17附?录E(资料性附录)伴生组分资源储量估算方法.22附?录F(资料性附录)铀矿床伴生组份综合评价.25附?录G(资料性附录)铁锰铬矿床伴生组份综合评价.26附?录H(资料性附录)钨、锡、汞、锑矿床伴生组份综合评价.28附?录I(资料性附录)铝土矿、冶镁菱镁矿矿床伴生组份综合评价.30附?录J(资料性附录)稀有金属矿产伴生组份综合评价.31附?录K(资料性附录)岩金矿床伴生组份综合评价.32附?录L(资料性附录)铜铅锌银镍钴钼矿床伴生组份综合评价.33附?录M(资料性附录)硫铁矿磷矿床伴生组份综合评价.35附?录N(资料性附录)盐类盐湖热矿水伴生组份综合评价.36附?录O(资料性附录)煤的勘查中煤层气及其他有益矿产的勘查评价.38附?录P(资料性附录)伴生组分综合评价最低品位参考指标汇总表.39附?录Q(资料性附录)伴生组分综合评价品位计算公式.41附?录R(资料性附录)共伴生矿产综合经济评价计算方法.43附?录S(资料性附录)某银铅锌矿床综合工业品位的应用实例.45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矿产资源勘查各阶段和矿山地质工作中,综合勘查评价的目的和任务、基本原则及工作要求、矿产资源储量类型的确定和估算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业书店网络专家―――希望书店(http://www.hopebook.cn) 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工作勘查研究程度、勘察类型及其勘查控制程度、勘查工作质量、可行性评价及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铜、铅、锌、银、镍、钼矿产勘查和矿产资源/储量估算,也适用于验收和审批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报告,还可作为矿业权转让及矿产勘查开发筹资、融资、股票上市等活动中矿业权评估、估算矿产资源/储量的依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GB/T 17766-1999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GB/T 13908-2002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3 勘查的目的任务 3.1 预查 对铜、铅、锌、银、镍、钼矿有成矿远景的地区,通过综合地质研究、初步野外观察、极少量工程验证,初步预测可能的资源量,提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的地区。 3.2 普查 对矿化潜力较大的地区或地段通过地质、物探、化探等有效的技术工作、数量有限的工程验证和取样测试,进行可行性概略评价,相应估算矿产资源量,提出是否有进一步详查的价值,圈出详查区范围。 3.3详查 采用各种勘察方法、手段及系统取样工程,对详查区内的矿体加以控制,估算矿产资源/储量,并通过预可行性研究,做出是否具有工业价值的评价,圈出勘探区范围。 3.4 勘探 对勘探区内的矿体,通过加密各种采样工程及采用其他技术方法手段,探求矿产资源/储量,同时为可行性评价和矿业权转让、矿山建设设计提供必须的地质资料并提交有关的地质勘查报告。 3.5 勘查工作顺序 勘查工作应遵循立项论证、设计编审、组织实施和报告编写等顺序进行。 4 勘查研究程度 4.1 地质研究程度 4.1.1 预查阶段 收集地质、矿产、物探、化探和遥感地质资料,了解区域地质及矿产信息,选定找矿远景区进行预查。 4.1.2 普查阶段 在预查阶段收集地质、物探、化探、遥感地质资料的基础上,了解区域地质及矿产信息和成矿远景。 4.1.3 详查阶段 根据该区域相关地质、矿产及物探、化探资料,大致了解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4.1.4 勘探阶段 4.1.4.1 区域地质:应根据该区地质、矿产和物探、化探资料,简要反映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和主要成矿因素,了解区域成矿远景。 4.1.4.2 矿区地址:通过(1:5000)~(1:1000)甚至(1:500)比例尺的地质填图工作查明地层层序,详细划分与成矿有关的地层,研究岩性和组合特征及其与成矿的时空关系。 4.1.4.3 矿床地质:用加密的取样工程详细查明勘探范围内矿体的数量、赋存部位、顶行业书店网络专家―――希望书店(http://www.hopebook.cn) 底板岩性,分布范围。 4.2 矿石质量研究 4.2.1 预查阶段 对预查中已发现的矿体,应大致了解矿石品位、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矿石结构构造,大致了解矿石自然类型。 4.2.2 普查阶段 通过有限的样品分析,大致查明矿石矿物、脉石矿物种类、矿石品位、物质成分、结构构造特征、矿石自然类型等情况,初步评价矿石的经济价值。 4.2.3 详查阶段 基本查明矿石矿物、脉石矿物种类、含量、共生组合及矿石结构构造特征,基本查明矿石有用,有害组分种类,含量,赋存状态和分布规律,初步划分矿石自然类型和工业类型。 4.2.4 勘探阶段 4.2.4.1 矿石组分及赋存状态:详细查明矿石矿物、脉石矿物种类及含量、共生组合,嵌布粒度特征及矿石结构构造特征。 4.2.4.2 矿石类型划分研究:按有用组分种类、含量、组构特征、氧化程度及脉石矿物种类等因素划分自然类型,确定氧化带,混合带,原生带矿石界线。 4.3 矿石选(冶)和加工技术条件研究 4.3.1 预查阶段 对发现的矿体可以通过少量的矿石进行类比研究,做出是否可选的判断和预测。 4.3.2 普查阶段 一般进行矿石选(冶)性能的对比研究。 4.3.3 详查阶段 应初步查明主要矿石类型的选(冶)性能。 4.3.4 勘探阶段 对易选矿石,进行实验室流程试验,如矿石物质组分复杂,综合利用价值又较高,或为新类型矿石,必要时还需进行实验室扩大连续试验。 4.4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研究 4.4.1 预查阶段 对经预查发现有工业价值前景的矿点可顺便搜集资料,了解该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条件。 4.4.2 普查阶段 对已基本确定具有工业价值前景的矿床,应初步了解该区地表水体分布、地下水类型及补给,排泄条件、矿床主要充水因素,初步了解矿体顶底板围岩和矿石稳定性,初步了解环境地质状况,为是否可以进一步开展地质工作提供依据。 4.4.3 详查阶段 4.4.3.1 水文地质研究:基本查明矿区含水层、隔水层、构造破碎带、风化带、岩溶等的水文地质特征、发育程度和分布规律。 4.4.3.2 工程地质研究:根据矿体围岩类型及矿石特征,初步划分矿区工程地质岩组,测定主要岩石、矿石的力学性质,研究其稳定性能。 4.4.3.3 环境地质研究:基本查明岩石、矿石和地下水中对人体有害的元素,放射性及其他有害气体的成分、含量等情况。 4.4.4 勘探阶段 4.4.4.1 水文地质研究:研究区域内水文地质条件,圈定汇水边界,查明矿区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行业书店网络专家―――希望书店(http://www.hopebook.cn) 4.4.4.2 工程地质研究:测定矿体及顶底板岩石的力学性质参数。 4.4.4.3 环境地质研究:详细调查矿区内的有关环境地质现象、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质量,放射性和其他有害物质的含量,对矿床开采前的地质环境质量做出评价。 4.5 综合勘查、综合评价 4.5.1 预查阶段 预查工作中,如发现工业矿体,应大致了解与主元素共生、伴生矿产的种类及其地质特征。 4.5.2 普查阶段 普查工作中如发现具有工业价值和经济效益的共生、伴生矿产,应大致查明其种类、含量、赋存状态,并研究其综合利用的可能性。 4.5.3 详查阶段 应基本查明矿床详查地段有工业利用价值的共生矿产和伴生有用组分的种类、含量、赋存状态、分布特点及其与主元素的相互关系,并进行综合评价,探讨其工业回收利用的可能性。 4.5.4 勘探阶段 4.5.4.1 应对矿床中有工业价值的共生矿产的赋存部位、分布、矿体规模、形态、产状、品位、厚度变化及与主元素矿产之关系等进行勘查研究,并估算矿产资源/储量。 4.5.4.2 对矿床伴生有用组分,要查明种类、含量及赋存状态和分布富集规律,研究综合利用回收途径。 4.5.4.3 伴生有用组分在选(冶)过程中能回收利用者,勘探时应系统采组合样,了解含量与分布,并分别估算矿产资源/储量。 4.5.4.4 共伴生组分资源/储量类型视其勘探研究程度而定,参与资源/储量估算的共生矿产,伴生组分的样品均应作内外检查。 5 勘查控制程度 5.1 勘查类型的确定 5.1.1 划分矿床勘查类型和确定勘查工程间距时,应依据主要矿体规模、主要矿体形态及内部结构、矿床构造影响程度,主矿体厚度稳定程度和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等五个主要地质因素来确定。 5.1.2 矿床勘查类型划分主要根据上述五个地质因素及其类型系数来确定,具体划分为三种勘查类型: a) 第I勘查类型:为简单型。五个地质因素类型系数之和为2.5—3.0。主矿体规模大到巨大,形态简单到较简单,厚度稳定到较稳定,主要有用组分分布均匀到较均匀。构造对矿体影响小或中等。 b) 第II勘查类型:为中等型,五个地质因素类型系数之和为1.7—2.4。主矿体规模中等到大,形态复杂到较复杂,厚度不稳定,主要有用组分分布较均匀到不均匀,构造对矿体形状影响明显。 c) 第III勘查类型:为复杂型,五个地质因素类型系数之和为1—1.6。主矿体规模小到中等,形态复杂,厚度不稳定,主要有用组分分布较均匀到不均匀,构造对矿体形状影响明显道严重。 5.2 勘查工程间距的确定 5.2.1 勘查工程的布置,一般是以一定几何形态的网格来控制矿体,并根据工程密度估算不同类别的矿产资源/储量,勘察工程的布置还应考虑不同勘查阶段的衔接。 5.2.2 预查阶段验证异常和矿化体的勘查工程极少,只能大致了解矿体情况,对工程间距不作具体要求。 5.2.3 普查阶段勘查工程是根据验证异常和初步控制矿体的需要布置的有限取样工程,一般以1条----3条剖面稀疏控制矿体。 行业书店网络专家―――希望书店(http://www.hopebook.cn) 5.2.4 详查阶段是在普查时对矿体初步查明之后,布置系统取样工程度矿体加以控制,能满足基本确定矿体连续性的需要。 5.2.5 勘探阶段探明的矿产资源/储量的工程间距是对详查中系统取样工程间距加密后的工程间距,能满足确定矿体连续性的需求,也是估算探明的矿产资源/储量的工程密度。 5.2.6 勘查工程间距的确定与矿床勘查类型有关,亦即与矿体五种主要地质因素有关。 5.2.7 不同矿种、不同矿床勘查类型、不同地质可靠程度的矿产资源/储量按类比法确定的工程间距。 5.2.8 对于第III勘查类型中极其复杂的小型矿床,无法探求控制的资源量/储量时,可施行边采边探,探采结合的方法。 5.3 矿床控制程度的确定 5.3.1 预查对发现的矿体或异常矿化区,可根据极少量验证工程所获得的取样资料,估算预测的矿产资源量(334)?,并能为区域远景提供宏观决策的依据。 5.3.2 普查除大致查明矿体地质特征外,地表应有系统工程控制,深部由有限的取样工程控制,根据地质成矿规律等推断的矿产资源量(333)可以作为矿山远景规划的依据。 5.3.3 详查应基本查明矿床地质特征,基本控制矿体的分布范围,矿体出露地表的边界及延深应有系统工程控制。 5.3.4 勘探时矿床地质研究程度应达到勘探阶段的要求,主要矿体应在详细控制基础上由加密工程加以圈定。 6 勘查工作质量要求 6.1 测量工作 地形测量和地质勘查工程测量应采用全国统一坐标系统合最新的国家高程标准。 6.2地质调查 6.2.1根据不同勘查阶段目的任务,进行不同比例尺地质填图,其精度要求按相应规范执行。 6.2.2 矿床大比例尺精测地形地质图,应以质量达标的相应比例尺地形图作为底图,对矿体分布地段和覆盖区的重要地质界线必须采用槽探、井探或浅钻工程揭露控制,所有地表工程和地质观测点均须用全仪器法测定位置。 6.2.3 在条件适宜地区充分利用各种遥感地质资料,提取尽可能多的矿化蚀变信息,提高工作效率和成图质量。 6.3 物探、化探工作 6.3.1 根据勘查区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条件,自然地理因素和地质工作要求,开展方法试验,测定有关参数,实测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的综合剖面,选择有效的物探,化探方法,进行综合勘查。 6.3.2 对有找矿意义的物探、化探异常、综合运用地质、物探、化探、探矿工程进行检查评价。 6.3.3 充分利用钻孔等工程进行井中物探、化探、寻找盲矿,研究矿体形态、产状和连接关系。 6.3.4 详查、勘探中应顺便进行放射性检查。 6.3.5 物探、化探工作质量精度应符合现行专业规范和规程要求。 6.4 探矿工程 6.4.1 槽探、井探:主要用于系统控制矿体在地表及近地表浅部的实际位置,揭露地表重要的地质界线。 6.4.2 坑探:一般用于矿创首采区或主要储量区。 6.4.3 钻探:钻探工程质量按《岩心钻探规程》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