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国体班)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巴彦淖尔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巴彦淖尔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巴彦淖尔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0题;共20分)1. (2分) (2015高一上·天津期中) 下列选项中加横线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 发酵(jiào)踯躅(chí)锲而不舍(qiè)叱咤风云(chà)B . 果脯(fǔ)拙劣(liè)强词夺理(qiáng)安全着陆(zháo)C . 溃脓(huì)漫溯(sù)载歌载舞(zài)奖掖后生(yè)D . 摒弃(bìng)彳亍(chù)长歌当哭(dāng)引吭高歌(háng)2. (2分) (2019高一上·诸暨期中)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 也许慵(yōng)懒的日子,不应该想太多,也不应该说太多,我也生怕跌荡起伏的故事会打破这份惬(qiè)意,所以我也只好,喝着咖啡,静静地敲着键盘。

B . 我总喜欢带上耳机,随手拿起身边的笔,在本子上恣(zì)意涂画,这样,就可以很快速地消磨(mó)大半天的时光,而且不知不觉中内心也平静轻松了许多。

C . 绿(lù)林好汉身材高大,大麾裹在身上只遮了上身大半部分,露出内里赭色夹(jiā)袄。

见不少人以各色眼光打量他,不由抬了抬下颌,伸出食指掸了掸衣襟。

D . 随着七点钟的到来,现场的购房者都已经按捺(nài)不住,跃跃欲前,一轮又一轮的滚动摇号中,现场持续升温,仅仅一个半小时,所推房源全部告罄(qìng)。

3.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 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发文裁定:长虹并未对竞争对手厦华构成侵权。

至此,围绕“CHDTV Ready”的商标标识之争尘埃落定。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国体班)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国体班)

巴市中学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月考高一年级12、20班语文试题注意事项:本试卷分为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卷面总分为120分。

第Ⅰ卷阅读题(65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国内,提起蓝莓,许多人的第一直觉就是“草莓”“蛋糕”“果冻”等类似的水果或其它蓝莓味的食品。

调查发现,90%以上中国人没吃过或不了解蓝莓。

买过蓝莓的人都知道,这是一种非常昂贵的水果。

确实,蓝莓鲜果在国际市场上售价昂贵,每500克价格为10美元左右,而在2009年7月,蓝莓鲜果在上海家乐福的零售价为每公斤270.4元。

资料显示,国外许多机构都非常重视蓝莓:自2000年开始,美国教育部将蓝莓列为中小学生保护眼睛的营养配餐食品,要求每人每周至少食用一杯蓝莓鲜果或加工品;在日本,人们把蓝莓视为“聪明之果”,中小学生已从昔日“每天一杯牛奶、提高一代人体质”,转为“每天一袋蓝莓、聪明一代人大脑”;二战时期,英国空军每天都食蓝莓果酱,投弹准确率大大提高。

“在微明中能清楚地看到东西”,美国军方供给特种部队,作为改善视力、增强夜战能力的特殊食品。

蓝莓果实单果重平均2克,最大5克,果实呈蓝色并有一层白色果粉,果肉细腻,种子极小,清淡芳香,为一鲜食佳品。

蓝莓富含VC、VE、VA、SOD、花青素、食用纤维等其他品种少有的特殊成分以及丰富的钾、铁、锌、锰等微量元素。

而根据美国Tufts大学的分析,在40种具有抗氧化效力的蔬菜和水果中,蓝莓的花青素含量排名第一。

维生素C和维生素E、SOD对于抗衰老、美容养颜的作用已众所周知。

蓝莓中还富含珍贵的花青素。

花青素能够修复受伤的胶原蛋白和弹性纤维,是纯天然的抗衰老营养补充剂,经研究证明是当今人类发现最有效的抗氧化剂,在欧洲被称为“口服的皮肤化妆品”,能清除体内有害的自由基,防止皮肤皱纹的提早生成,减少皮肤病和皱纹,甚至消除疤痕、祛除色斑、美白肌肤,并且使皮肤长期光滑,富有弹性。

[推荐学习]2016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推荐学习]2016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巴彦淖尔市一中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年级语文试题注意事项:本试卷分为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卷面总分为150分。

其中第I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务必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阅读题(共72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同其它林木相比,竹子颇有一些独特之处,如虚心、有节、清拔凌云、不畏霜雪、随处而安等等。

这些特点,很自然地与历史上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发生契合,进而被引入社会伦理美学范畴,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不仅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常常以竹来互相吹捧或以竹自诩,那些落泊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待价而沽的名士,也普遍寓情于竹、引竹自况。

在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中,有关竹子的诗词歌赋层出不穷,画竹成为中国绘画艺术中一个重要门类,封建士大夫在私园、庭院中种竹养竹以助风雅,亦成为普遍风气。

最早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它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恐怕要算《礼记》了。

《礼记·祀器》中说:“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

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

”魏晋时期政治局势反复无常,文人士子意气消沉,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为逃避现实,不与当权者合作,遁隐竹林,借竹之高标、清姿佐己之风流,在当时社会引起很大震动,对后代封建文人的行止也产生了莫大影响,可以说,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况,竹林七贤乃是“始作俑者”。

自此以后,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便与竹子结下了不解之缘。

晋室东渡之后,文人士子大量南逃,南方秀丽的山水将他们从对现实的迷惘、懑闷中解脱出来,他们纵情山水、远离尘嚣,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广袤的竹林正是他们托身、浪迹之所,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风流名士们沉醉痴迷。

一时间,闻有好竹即远涉造访而不通名姓者有之,种竹十顷栖居林中者有之,对竹啸吟终日不辍者亦有之,王徽之、张廌、翟庄、袁粲等,是其中风流最著者;王徽之乃至声称:不可一日无此君!这一时期,文人雅士赋竹、赞竹,为竹作谱,蔚成风气,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谱——戴凯之的《竹谱》正是在这种风气下以韵文的形式诞生的。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国际班).doc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国际班).doc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国际班)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百舸(ɡě)火钵(bō)桀骜(ào)浪遏飞舟(è)B.青荇(xìnɡ)刀俎(zǔ)浸渍(zì)长歌当哭(dānɡ) C.颓圮(pǐ)弄堂(nònɡ)解剖(pōu)叱咤风云(zhà) D.漫溯(shù)喋血(dié)嘈杂(cáo)忸怩不安(ní)【答案解析】A2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包袱涟漪嗔目扭转乾坤B.顿足庭院谄媚陨身不恤C.气概长篙凌辱风华正茂D.尸骸绯红寥落肆无忌殚【答案解析】C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B.《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记载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的史实。

C.《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订的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的计策及有关的谋议或辞说。

D.“二十四史”是指我国古代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前四史”则指“二十四史”中的《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

【答案解析】A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8、9题。

早寒有怀 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8.诗中描写了什么季节的景物?你从诗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5分)   9.“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一句中“遥隔”有什么内涵?透露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5分)  【答案解析】5(1)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__________________。

(《沁园春·长沙》)(2)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________。

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试题

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试题

巴市中学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月考注意事项:本试卷分为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卷面总分为120分。

第Ⅰ卷阅读题(65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国内,提起蓝莓,许多人的第一直觉就是“草莓”“蛋糕”“果冻”等类似的水果或其它蓝莓味的食品。

调查发现,90%以上中国人没吃过或不了解蓝莓。

买过蓝莓的人都知道,这是一种非常昂贵的水果。

确实,蓝莓鲜果在国际市场上售价昂贵,每500克价格为10美元左右,而在2009年7月,蓝莓鲜果在上海家乐福的零售价为每公斤270.4元。

资料显示,国外许多机构都非常重视蓝莓:自2000年开始,美国教育部将蓝莓列为中小学生保护眼睛的营养配餐食品,要求每人每周至少食用一杯蓝莓鲜果或加工品;在日本,人们把蓝莓视为“聪明之果”,中小学生已从昔日“每天一杯牛奶、提高一代人体质”,转为“每天一袋蓝莓、聪明一代人大脑”;二战时期,英国空军每天都食蓝莓果酱,投弹准确率大大提高。

“在微明中能清楚地看到东西”,美国军方供给特种部队,作为改善视力、增强夜战能力的特殊食品。

蓝莓果实单果重平均2克,最大5克,果实呈蓝色并有一层白色果粉,果肉细腻,种子极小,清淡芳香,为一鲜食佳品。

蓝莓富含VC、VE、VA、SOD、花青素、食用纤维等其他品种少有的特殊成分以及丰富的钾、铁、锌、锰等微量元素。

而根据美国Tufts大学的分析,在40种具有抗氧化效力的蔬菜和水果中,蓝莓的花青素含量排名第一。

维生素C和维生素E、SOD对于抗衰老、美容养颜的作用已众所周知。

蓝莓中还富含珍贵的花青素。

花青素能够修复受伤的胶原蛋白和弹性纤维,是纯天然的抗衰老营养补充剂,经研究证明是当今人类发现最有效的抗氧化剂,在欧洲被称为“口服的皮肤化妆品”,能清除体内有害的自由基,防止皮肤皱纹的提早生成,减少皮肤病和皱纹,甚至消除疤痕、祛除色斑、美白肌肤,并且使皮肤长期光滑,富有弹性。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

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5.0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1927年,毛泽东在这革命的关键时刻,指点江山....,辨明方向,成为中国革命道路的重要开拓者之一B. 戴望舒的《雨巷》哀而不伤....,有一种中性美,在新年朗诵会上,他对《雨巷》的朗读,恰到好处地诠释了这首经典的意蕴C. 《东方红1949》以全新的角度诠释了那段观众早已熟悉的历史,带着观众重新回忆了那段红色的峥嵘岁月....,因此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D. 从《哈利•波特》系列到《纳尼亚传奇》系列,再到《魔戒》三部曲,好莱坞魔幻电影以行云流水....的想象力和强大的电脑特技支撑,影响着世界魔幻电影创作的发展走向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微信是一种更快速的即时通讯工具,具有零资费、跨平台沟通、显示实时输入状态,与传统的短信沟通方式相比,更灵活、智能,且节省资费。

B. 大力推广普通话数十年来已经取得很大成就,虽然还不到人人会讲的程度,但利用各种方言腔调的普通话来交流一般没有太大的障碍。

C. 针对“三农”问题,全国政协组织专题调研组将分赴黑龙江、湖北等地,与全国13个产粮大省政协联合调研,提出了关于稳定粮食生产、拉动农村消费、增加农民收入的建议。

D. 通过阅读红色经典,能使生命达到一种自由的状态,使我们以一种全新的眼光看待自我与世界,从而提升生命质量。

3.下列各句中,传统礼貌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A. 你和我小学毕业时的合影我一直当做珍贵的“文物”惠存着B. 我的一首小诗在《星星》上发表了,现抄寄给你,请雅正C. 你寄来的使用说明书,我有几个地方不大明白,特去信垂询D. 昨日本人不慎丢失《随想录》一书于阅览室,期盼拾得者璧还原物,谢谢哟4.对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受禅,也叫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以来推举首领的一种方式,即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国际班)试题Word版含答案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国际班)试题Word版含答案

巴市一中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试卷高二年级国际班语文试题试卷种类:A出题人:张六和说明:本试题分为第I 卷和第II 卷,考试时间150 分钟,卷面总分150 分,将题答在答题卡上,考试完成后,只交答题卡。

第 I 卷阅读题(共 71 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 9 分,每题 3 分)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1~3 题。

“美”和“爱”修建的理想王国——读《边城》①沈从文先生的名作《边城》表达了一个情节简单的故事:一个山川如画的古渡头,有一户独处的人家,住着摆渡的老船工和外孙女。

老船工年逾古稀,小孙女翠翠情窦初开。

船总顺顺的两个儿子都那么好,那么俊,都爱上了翠翠。

大老托人说媒,老船工满心欢欣,可翠翠不快乐,翠翠对二老动了情。

大老下船跌进了激流,二老也出走了,老船工在误解中重病一场,在风雨之夜去世了,只留下翠翠守在山川如画的古渡头。

故事结束了,山依旧青,水依旧绿,人依旧那么美。

假如要用两个字来归纳《边城》,那就是:“美”和“爱” 。

②《边城》中无处不美,山美、水美、人美。

“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 ,, 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

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可以落底,却依旧清亮透明,河中游鱼来往皆能够计数。

”作者用简简单单的文字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美丽的桃源。

在这样美的环境中孕育出来的人自然更美。

“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

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

”翠翠天真和善,朴实开朗,拥有大自然给予的活力。

在读者眼前,她是这样一个生动透明的“美”的形象,“美”的化身。

忠厚和善的老祖父,五十年如一日撑船摆渡,不论白日黑夜,起风下雨。

端阳龙舟,令人神往,他却忠于职责,孤独地守着渡船。

过渡的人感谢老人的热忱尽责,馈送他,他却“俨然吵嘴时的认真神气:‘我有口粮,三斗米七百钱,够了。

’”“他从不考虑自己职务对于自己的意义,只静静地忠实地在那边活下去。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A.鉴于秦朝迅速灭亡的历史事实,董仲舒适应历史的需要,提出“德主刑辅”的主张,认为既应该依法断案,更倡导“据义行法”。

B.董仲舒为了使社会的法制建设适应历史需要,认为官吏断案应“据法听讼”和“依法刑人”,不否认法律条文在断案中的作用。

C.董仲舒认为应该用“软硬两手”代替“专制刑治”,他的凭借儒家经典中的微言大义来判案的“春秋决狱”就是出自这一思想。

D. 虽然“春秋决狱”更注重于礼的作用,但它促动了法律儒家化的“礼法融合”,在中国古代法律文化发展进程中有着很大的贡献。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由于司法者引用《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等儒 家经典判案,而《春秋》最为常用,所以有了“春秋决狱”这一称法。

B.“春秋决狱”所表现出的审判方法上的礼法融合,改变了秦以来客观主义的审判方法,开始特别重视对行为人主观心理动机因素的衡量。

C.“春秋决狱”的弊端是当法律与春秋决狱发生矛盾时,往往舍法律而取经义,并最终将经义法律化,即以礼入法,加大了司法的随意性。

D.“春秋决狱”推动了人们引用儒家经义来注解法律的活动,唐朝统治者就在法律中渗透了大量礼教的精神内容,不少法律是依礼义而定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分) ?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荫登第,调郴尉 登第:应试得中。

B.持节招纳夷人 持节:坚守气节。

C.然恪为相,无济时大略。

济时:拯救时世。

D.帝幡然而改 幡然:很快而彻底地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都水孟昌龄移檄索船与兵/恪报水势方恶/船当以备缓急/沧为极/边兵非有旨不敢遣/ B.都水孟昌龄移檄索船与兵/恪报水势方恶/船当以备/缓急沧为极边/兵非有旨不敢遣/ C.都水孟昌龄移檄索船与兵/恪报水势方恶/船当以备缓急/沧为极边/兵非有旨不敢遣/ D.都水孟昌龄移檄索船与兵/恪报水势方恶/船当以备/缓急沧为极/边兵非有旨不敢遣/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恪有孝心,有执政才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市中学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国体班)语文试题试卷类型:A 出题人:邵岩审题人:刘彩霞注意事项:本试卷分为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卷面总分为120分。

第Ⅰ卷阅读题(65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漫话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在讨论作为历史事件的改革之前,有必要先梳理一下“改革”的含义。

此词首见于《后汉书》之《梁统传》和《黄琼传》,皆指对已有成规的改动变易。

自此以后,“改革”遂成习见之词,而且其词义越来越宽泛,凡对原有制度、惯例、习俗,甚至文体、文风的改易变革,均可称之为改革。

不过,近代以前,改革是一个中性词,既可用于革故鼎新的正面场合,也可用于变好为坏的负面场合。

近代以来,改革演化为一个纯褒义词,《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就体现了这种趋向:“把事物中旧的不合理的部分改成新的、能适应客观情况的。

”不过,今人所言历史上的改革,所用显然并非上述宽泛的词义,而是一个相对狭义的概念,特指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比较重大的除旧布新。

对于这种形式的历史事件,今天概以“改革”称之。

具体到某次事件,则或称之为“变法”,如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戊戌变法等;或称之为“新政”,如王莽新政、庆历新政等;或称之为“改革”,如孝文帝改革、张居正改革等。

这些称谓,有的当时就有,更多的则是后人所加。

如同改革本是中性词一样,说某人“变法”,也未必就是正面评价。

古代典籍中甚至常将“变法”与“坏纪”连用,意为变乱成法、败坏纪纲。

正因为“改革”含义宽泛,在不同人的心目中,其范围相差悬殊。

有人将改革的范围划得很大,几乎是“江山代有改革家”;也有人将改革的范围划得很窄,认为真正称得上改革的事件没有几次。

具体到某人某事,看法更加纷纭。

比如,引发“国人暴动”的周厉王,在历史上向来形象不佳,但有人称他是中国史上见诸记载的最早的改革家。

再如王莽新政,有人说是“托古改革”,有人说是“复古改制”。

又如张居正,多数人认可他是改革家,但也有人说他的政策并无新意,算不上改革。

即便当事人自己的说法,也不一定可以为据。

如管仲推行的一系列政策,今人称之为“改革”或“革新”,他自己却说是“修旧法”。

事实上,要给改革下一个严谨、周延的定义,是非常困难的,更不可能提出一套量化指标。

改革之事,古今中外皆有。

从改革的原初推动力看,既有自上而下的改革,也有自下而上的改革,但前者占绝大多数。

在中国漫长的王朝史上,君主一直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力,没有君主的发动或支持,就不可能出现改革。

所以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全部都是自上而下,即由统治阶层中的一部分人发起和推行的。

平民大众没有推动改革的途径和机会,当他们忍无可忍时,只能揭竿而起,发动以改朝换代为目标的暴力革命。

影响改革成败的因素很多,用人是否得当是一个不能忽略的重要因素。

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之所以能够取得积极成果,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君大力招贤、大胆任用。

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虽然认识到“方今之急,在于人才而已”,但却不善于识人用人,所倚任者多为反复无常的奸佞小人,给改革造成很大的伤害。

纵观中国历史上的改革,能像管仲那样一帆风顺,或像孝文帝那样基本成功者,并不多见。

大多数改革都遭遇了挫折或失败,如商鞅变法是政存身败,张居正改革是人亡政息,王安石变法是半途而废,戊戌变法是昙花一现。

若观察君主之外的改革者的命运,能够善始善终者可谓凤毛麟角,绝大多数身败名裂,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

如吴起乱箭穿身,商鞅惨遭车裂,王安石忧愤而死,张居正死后抄家,戊戌六君子喋血刑场。

改革之难,于此可见。

篡用明太祖的一句话说:“犹行荆棘中,寸步不可移,纵得出,体无完肤矣。

”(节选自《博览群书》)1.下面关于“改革”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改革”一词首见于《后汉书》之《梁统传》和《黄琼传》,都是指对已有成规的改动变易。

B.自《后汉书》之后,凡对原有制度、惯例、习俗,甚至文体、文风的改易变革都可称之为改革,词义越来越宽泛了。

C.“改革”一词感情色彩的变化是以近代为分界线的。

近代以前,改革是一个中性词,而近代以来改革演化为一个纯褒义词。

D.现在所说的改革是一个相对狭义的概念,特指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比较重大的除旧布新。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如同改革本是中性词一样,“变法”也是一个中性词,古代典籍中甚至常将“变法”与“坏纪”连用,意为变乱成法,败坏纪纲。

B.“改革”一词含义宽泛,所以不同的人所认为的改革范围差异极大,具体到某人某事,看法更加多样化。

C.引发“国人暴动”的周厉王,在历史上向来形象不好,但有人称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改革家。

D.不同的人对同一个人的改革看法不同,即使是当事人自己的说法,也未必可以为据。

所以,给改革提出一套量化指标是不可能的。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在中国漫长的王朝史上,因为平民大众只能发动以改朝换代为目标的暴力革命,所以改革都是由君主发动或支持的。

B.改革必须用人得当,否则会给改革造成很大的伤害。

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能够取得显著成效,就是因为国君大力招贤、大胆任用。

C.古今中外的改革既有自上而下的改革,也有自下而上的改革,但前者占绝大多数。

D.纵观中国历史上君主之外的改革者的命运,能够善始善终者非常少,绝大多数都身败名裂,甚至有的还付出生命的代价。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2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王思远,琅邪临沂人。

尚书令晏从弟也。

宋建平王景素辟为南徐州主簿,深见礼遇。

景素被诛,左右离散,思远亲视殡葬,手种松柏。

与庐江何昌宇、沛郡刘琏上表理之,事感朝廷。

景素女废为庶人,思远分衣食以相资赡。

建元初,迁太子中舍人。

文惠太子与竞陵王子良素好士,并蒙赏接。

思远求出为远郡,除建安内史。

长兄思玄卒,思远友于①甚至,表乞自解,不许。

及祥日②,又固陈,世祖乃许之。

世祖诏举士,竞陵王子良荐思远及吴郡顾暠之。

思远与顾暠之友善。

暠之卒后家贫,思远迎其儿子,经恤甚至。

邵陵王子贞为吴郡,世祖除思远为吴郡丞,以本官行郡事,论者以为得人。

以疾解职,还为司徒谘议参军。

高宗辅政,不之任,仍迁御史中丞。

临海太守沈昭略赃私,思远依事劾奏,高宗及思远从兄晏、昭略叔父文季请止之,思远不从,案事如故。

建武中,迁吏部郎。

思远以从兄晏为尚书令,不欲并居内台权要之职,上表固让。

曰:“陛下矜遇之厚,古今罕俦。

正以臣与晏地惟密亲,必不宜俱居显要。

且亦缘陛下以德御下,故臣可得以礼进退……”上知其意,乃改授司徒左长史。

初,高宗废立之际,思远与晏闲言,谓晏曰:“兄荷世祖厚恩,今一旦赞人如此事,彼或可以权计相须,未知兄将来何以自立。

若及此引决,犹可不失后名。

”晏不纳。

及拜骠骑,集会子弟,谓思远兄思微曰:“隆昌之末,阿戎③劝吾自裁。

若从其语,岂有今日?”思远遽应曰:“如阿戎所见,犹未晚也。

”及晏败,故得无他。

思远清修,立身简洁。

衣服床筵,穷治素净。

宾客来通,辄使人先密觇视。

衣服垢秽,方便不前;形仪新楚,乃与促膝。

虽然,既去之后,犹令二人交帚拂其坐处。

上从祖弟季敞性甚豪纵,上心非之,谓季敞曰:“卿可数诣王思远。

”永元二年卒,年四十九。

——《南齐书》卷四十三列传第二十四王思远传》【注】①友于:兄弟之爱。

②祥日:丧祭名。

③阿戎:称堂弟,此指王思远。

4.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思远求出为远郡,除.建安内史除:授予官职B.思远不从,案.事如故案:查究C.今一旦赞.人如此事赞:赞同D.卿可数诣.王思远诣:拜访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体现王思远美德的一项是()(3分)①思远亲视殡葬,手种松柏。

②长兄思玄卒,思远友于甚至,表乞自解。

③竞陵王子良荐思远及吴郡顾暠之。

④暠之卒后家贫,思远迎其儿子,经恤甚至。

⑤正以臣与晏地惟密亲,必不宜俱居显要。

⑥既去之后,犹令二人交帚拂其坐处。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⑥D.④⑤⑥6.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景素对王思远以礼相待,等到他被杀,其女被废为平民,王思远以衣食资助养活她。

B.沈昭略贪赃徇私,思远据实弹劾,高宗、王晏等人让他停止做此事,思远不从。

C.建武年间,王思远跟从兄长王晏一起做尚书令,因不愿同居要职,他上书辞让。

D.王思远曾经劝说王晏,但王晏没有吸纳他的建议,且颇为得意,最终落得失败的结局。

7.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各4分,共12分)(1)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8. 阅读下面这首诗,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这首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中的“随”“入”二字炼得好,请赏析。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5分,每空1分)(1),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2),大礼不辞小让。

如今,我为鱼肉,何辞为?(3)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的人生,。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2分)大师聂鑫森上午九点钟的时候,八旬著名山水画家黄云山,正坐在画室的大画案前用紫砂壶啜着茶,目光却移动在一张铺好的四尺宣纸上,于下笔之前,构思着一幅《深山行旅图》。

门铃小心翼翼地响了。

过了好一阵,门铃再一次响起,透出一种急迫的心情。

黄云山重重地放下紫砂壶,他急急地走出画室,穿过客厅,猛一下把门打开了。

站在门外的是一个五十多岁的陌生汉子,风尘仆仆,右手提着一个旅行袋,左手拿着一幅折叠着的没有装裱的画。

黄云山问:“你找谁?”来人彬彬有礼地向他鞠了一躬,说:“您是笔樵先生吧?”黄云山很意外,来人居然知道他名字,便点了点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