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关联词,易混词语、成语辨析

中考关联词,易混词语、成语辨析
中考关联词,易混词语、成语辨析

常见的关系有:

1.转折关系。

如:虽然……但是……;尽管……还是……;……然而……;即使……也……。2.假设关系。

如:如果……就……;要是……那么……;不管……也……;倘若……就……。3.并列关系。

如:一边……一边……;既是……也是……。

4.递进关系。

如:不但……而且……;不仅……还……。

5.选择关系。

如:与其……不如……;宁可……也不……;或者……或者……。

6.因果关系。

如: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由于……因此……。

7.承接关系。

如:首先……接着……然后……再……又。

8.条件关系。

如:只要……就……;只有……才……;无论(不论、不管、任凭)……都(也、还)。

中考易混词语辨析

1.【抱负——报复】前者指远大志向,后者指对别人反击。对这两个词,要注意“抱”和“报”的区别,前者是怀有,指自己;后者是对别人,“报”在这里就是报复之意。

2.【化装——化妆】化装:改变原来的样子,使人难以辨认。如:他化装成了乞丐的模样,混进了队伍中。化妆:用脂粉等使容貌更加美丽。如:这瓶化妆品,价格也太高了。

3.【暴发——爆发】这两个词都有突然猛烈发作的意思。不同之处是,前者强调突然性,后者强调爆炸性。“暴发户”指突然发财的人家,“山洪暴发”指山洪突然冲下来。“火山爆发”“爆发革命”都是强调爆炸性。

4.【反应——反映】反应:本指有机体受到刺激引起相应的活动,也指化学上一种物质与别的物质发生作用,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如:病人产生一些反应。反映:原指光线的反照,现多用它的比喻义,即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把实际情况或意见等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如:这种不良现象被反映到了有关部门。5.【处世——处事】前者泛指在社会上的活动、人际交往,如为人处世;后者指处理事务。

6.【世故——事故】前者指处世经验,或指待人圆滑,如“老于世故”;后者指出了意外,如交通事故、伤亡事故。

7.【度过——渡过】前者用于指时间,如“度过假期”;后

者指从此岸到彼岸。“过度”与“过渡”则完全不同,前者指超过限度,后者指从一个阶段转入另一个阶段,如“过渡时期”“过渡段”。

8.【法制——法治】前者指有关的法律制度,如“健全法制”;后者指根据法律来治理,如“实行法治,反对人治”

9.【灌注——贯注】前者指用液体浇灌,或用于灌输知识、思想之类;后者指精神集中,贯穿下去,如“全神贯注”。

10.【国事——国是】前者指国家大事,后者指国家大计,大政方针。比较具体的事务不能用“国是”。

11.【检查——检察】前者指一般的查看查考,如“检查工作”;后者专指对犯

罪事实的审查检举,如“检察院”自然不能写成“检查院”。

12.【侦查——侦察】前者专指司法机关为了确认犯罪事实和犯罪嫌疑人而进行的活动,如“立案侦查”;后者指为了弄清敌情而进行的军事活动,如“侦察兵”“侦察敌情”。

13.【考查——考察】前者强调用一定的标准来衡量,如“考查干部”;后者着重指观察了解,调查研究,如“出国考察”“到贫国地区考察生产状况”。14.【截止——截至】前者强调“停止”“完了”,如“报名截止日期”;后者指事情到中途的某一时间,如“截至五月二十日,参观者已超过五万”。15.【克服——克复】前者指用精神力量战胜或抑制,如“克服困难”“克服急躁情绪”;后者指把敌人占领的地方夺回来,两者完全不同。

16.【权利——权力】前者与“权益”相同,相对于“义务”而言;后者指政治上的强制力量或一定职责所具备的支配力量,如“权力机关”“干部不要滥用自己的权力”。的。

17.【启示——启事】前者是启发的意思,如“读这本书我得到了重要的启示”;后者指刊登或张贴出来的某种声明,如“寻人启事”“征文启事”。

18.【溶化——熔化——融化】“溶化”是化学用语,指固体的溶解,或指冰雪等变成水(这一点与“融化”相同);“熔化”是物理用语,指固体加热到一定的温度变成液体,“熔化”不能写成“融化”;“融化”指冰雪变成水。19.【委屈——委曲】前者指受冤屈,如“我说得不对,委屈

你了”;后者指曲折,用于曲调、道路、河流等,

如“委曲的小溪”“这支歌委曲婉转”。林冲“委曲求全”包含受委屈的意思,但不能写成“委屈求全”。

20.【修养——休养】前者指提高学识或思想水平,后者指体力方面的休息调养,如“到北戴河休养”。

21.【义气——意气】前者指主持公道或忠于朋友兄弟的感情,如“重义气”“哥儿们义气”。后者指志趣、性格、气概,如“意气相投”“意气风发”;也指偏激情绪,如“意气用事”。

22.【以至——以致】以至,有“直到”的意思,也表示某种情况的自然结果,如“变化太快了,以至一时难以适应”。以致,多用于不好的结果,如:“平时

不严格要求,放任自流,以致出了这么严重的问题。”

23.【振荡——震荡】前者是物理用语,指物体运动的一种形式,这个意思与“振动”相同;或电流的周期变化。后者指外力引起的动荡,也指精神上受到重大影响,不能平静,如“山谷震荡”“人心震荡”。

24.【作客——做客】前者是“客居”的意思,即离开家乡生活在另一个地域,如“作客他乡”。后者指当客人,如“到朋友家做客”。

25.【绿阴——绿茵】“绿阴”是指绿树的阴影,即树阴,如:绿阴蔽日。“绿茵”特指绿草地,如:绿茵如毯。

26.【艰苦——坚苦】艰苦:艰难困苦,用来形容环境条件差,多用于客观条件。如:艰苦道路,艰苦生活。坚苦:坚忍刻苦,用来形容人的意志表现。如:坚苦战斗。

26.【艰苦——坚苦】艰苦:艰难困苦,用来形容环境条件差,多用于客观条件。如:艰苦道路,艰苦生活。坚苦:坚忍刻苦,用来形容人的意志表现。如:坚苦战斗。

27.【工夫——功夫】工夫:多用于时间、空闲时间、时候。如:你只要有工夫,就可以和我到操场打球。功夫:多指花去的精力或达到的造诣或练就的本领。如:语言的功夫,要从写作的实践上炼就。

28.【抚养——扶养】抚养:爱护并教养,使之除了正常地生活下去以外,还要受到呵护、培养、教育,一般用于长对幼(包括兄弟对弟妹),适用范围较窄。如:三个弟弟在哥哥的抚养下慢慢长大。扶养:养活,着重在扶助、供养,使之能正常地生活下

去以外,还要受到呵护、培养、教育,一般用于长对幼(包括兄弟对弟妹),适用范围较窄。如:三个弟弟在哥哥的抚养下慢慢长大。扶养:养活,着重在扶助、供养,使之能正常地生活下去,可以用于长对幼、少对长,也可以用于平辈之间,适用范围较广。如:他的父母牺牲后,他们兄弟俩就由我们来扶养。29.【必需——必须】“必需”是一定要有,不能缺少的意思,表示对某种事物的特别需要。例如:粮食为我们所必需。“必须”是一定要这样的意思,表示一定得这样做。如:天黑之前我们必须回到学校。

30.【简洁——简捷】简洁:指谈话行文等简明扼要,没有多余的内容,如“文

笔简洁”。简捷:指简便快捷,如“算法简捷”。

31.【淡薄——淡泊】淡薄:指感情、兴趣等不浓厚,如“人情淡薄”;“淡泊”指不追求名利,如“淡泊明志”。

32.【接受——接收】接受:指对事物容纳而不拒绝,如“接受考验”。接收:指收受,如“接收来稿”“接收无线电信号”等。

33.【终止——中止】二者都有“停止”之意。“终止”指最终停止,结束;“中止”指做事中途停止。

34.【变幻——变换】两者都含有变化的意思。“变幻”所指的事物多是动荡不安,变化无常,使人不可捉摸和难以预料,一般不带宾语;“变换”所指的事物较实在具体,常带宾语。

中考易混成语辨析

1.【视而不见——熟视无睹】

两词均指“看见就像没有看到一样”。但“视而不见”偏重于“不注意,不用心,看见就像没有看见,或装作没看见”;“熟视无睹”偏重于“漫不经心,不重视”,并有“经常看见”之意,程度较深。

2.【鳞次栉比——比肩接踵】

二者都形容多,但对象不同。前者多用来形容房屋密集,就像鱼鳞和梳子齿一样紧密排列着。后者则用来形容人很多,很拥挤,肩挨着肩,脚跟着脚。

3.【卷土重来——重整旗鼓】

二者都有“失败后再来”的意思。“卷土重来”指失败后人马众多汹涌而来,势不可当。“重整旗鼓”重在强调失败后重新集合力量再干。

4.【秩序井然——井然有序】

“秩序井然”形容很整齐、很有条理的样子,多指人类的社会秩序。“井然有序”指整齐有条理,适用范围比“秩序井然”宽。

5.【不谋而合——不约而同】

二者都有“偶然一致”的意思。“不谋而合”多指见解、计划、理想等相同;“不约而同”多指(不同人的身体各部分)活动的相同,侧重动作。“不约而同”有动作、活动同时发生的意思,而“不谋而合”无此意思。

6.【不由自主——情不自禁】

二者都有“自己控制不住自己”的意思,都用于人。“情不自禁”表明“自己控制不住自己”的原因在于“情”,多形容感情激动;而“不由自主”没有表明“自己控制不住”的原因。

7.【处心积虑——呕心沥血】

二者都有“用尽心思,费尽心血”之意。“处心积虑”多指在不好的事情上挖空心思,绞尽脑汁,多用于贬义。“呕心沥血”多指为好的事业费神劳心,鞠躬尽瘁,多用于褒义。

8.【耳闻目睹——耳濡目染】

二者都有“亲耳听到,亲眼看到”的意思。但“耳闻目睹”只指听到看到,不管

是否“经常”或有没有“受影响”;“耳濡目染”则指听惯看惯,无形中受到影响,有所改变。

9.【绘声绘色——有声有色】

二者都形容说话、文章生动。“绘声绘色”多用于人的描写功力,多用来形容叙述描写得生动逼真,不能形容表现得出色;“有声有色”多用于说话、作文和表演,形容表现得出色、精彩。

10.【苦口婆心——语重心长】

二者都形容“说”,都有“好心说服”的意思。“苦口婆心”多形容“劝”,经常跟劝告、劝导、劝诫、劝阻等词配合运用;“语重心长”多形容“教”,经常跟嘱咐、教导、教诲、教育等词配合运用,多用于上对下、长对幼的教诲或嘱咐。“苦口婆心”含有“再三”“反复”“耐心”等意思;“语重心长”含有“深刻”“有分量”等意思。

11.【明目张胆——明火执仗】

二者都有“公开地放肆地(干坏事)”之意,都含贬义。“明火执仗”侧重“公开”,毫不隐蔽,多形容抢劫掠夺等强盗行径。“明目张胆”侧重“大胆”,肆无忌惮,形容对象要广泛得多:偷窃、迷信活动、抵制行为、情绪的流露等都可以用“明目张胆”。

12.【手足无措——束手无策】

二者都有“不知道怎么办才好”的意思。“手足无措”侧重在慌乱,多指“短暂的”,语意较轻。“束手无策”侧重在无法,不一定是“短暂的”,语意较重。13.【迫在眉睫——燃眉之急】

二者都有“事情非常紧迫”之意。“迫在眉睫”形容事情紧迫,“燃眉之急”指紧急的事情。

14.【侃侃而谈——夸夸其谈】

二者都形容说话。“侃侃而谈”重在形容说话的态度从容不迫,带褒义;“夸夸其谈”重在评论说话的内容浮夸不实,带贬义。

15.【参差不齐——良莠不齐】

二者都指“不整齐”。用于人,前者指水平不一,后者指好人坏人本质有别;用于物,前者指高低、长短、大小不一,后者指好事坏事混在一起。

16.【步履维艰——寸步难行】

二者都可指行走十分困难。但前者一般只用于老年人或有病的人;后者常比喻处境困难。

17.【耸人听闻——骇人听闻】

“耸人听闻”指故意夸大或捏造事实使听者震惊;“骇人听闻”指事件本身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

18.【如虎添翼——为虎添翼】

“如虎添翼”指使强的更强,一般用于人或组织,带褒义;“为虎添翼”则比喻给恶人做帮凶,助长恶人的势力,带贬义。

19.【另眼相看——刮目相看】

二者都有“特别看待”之义。但“另眼相看”作横向比较,表示看待某个人不同于一般;“刮目相看”作纵向比较,表示去掉老印象,用新眼光看待。20.【饱经沧桑——饱经风霜】

二者都指阅历深。但“饱经沧桑”侧重于经历许多世事变化;“饱经风霜”则侧重于经历长期困苦生活的磨炼。

21.【不堪设想——不可思议】

二者都有“不能想象”之义。但“不堪设想”适用于严重的、不良的后果;“不可思议”一

般适用于奇妙深奥的不可理解的事情或道理。

22.【迫不及待——刻不容缓】

二者都形容紧迫。但“迫不及待”多用来形容心情十分迫切;而“刻不容缓”则形容事情紧迫,必须立即去做。

23.【大海捞针——海底捞月】

二者都指白费力气。但“大海捞针”比喻目的虽很难达到但仍有达到的可能;“海底捞月”则指目的完全达不到,只是白费力气。

24.【涣然冰释——烟消云散】

“涣然冰释”指嫌疑或误解消除;“烟消云散”指情绪或思想消除。

25.【手不释卷——爱不释手】

两者都含有“放不下手”的意思。但“手不释卷”仅用于对书的喜爱,形容勤奋

好学,所指范围小;“爱不释手”可指一切喜爱的东西,范围广

26.【姹紫嫣红——万紫千红】

二者都有“花多、色彩艳丽”的意思。“姹紫嫣红”只用来形容花。“万紫千红”不但可以用来形容花草色彩艳丽,还可以用来形容人、文章,或比喻景象繁荣昌盛,事物丰富多彩,使用的范围比较宽。

27.【万籁俱寂——鸦雀无声】

二者都形容非常静。“万籁俱寂”表示任何声响也没有,在语义上重于“鸦雀无声”。“鸦雀无声”可表示人声消失或群众聚集的场所很安静,还可以表示人们缄口不言、默不作声,“万籁俱寂”却不能

28.【孤注一掷——破釜沉舟】

二者都表示“下定决心,最后拼一下以求胜利”的意思。但是“孤注一掷”偏重在尽所有力量做最后一次冒险行动,含有贬义;“破釜沉舟”侧重有坚定信念,坚决行动,带有褒义。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