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秋季《广播电视新闻节目评析》作业(二)

2022秋季《广播电视新闻节目评析》作业(二)

一、单项选择题(每道题5分,共30分)

1.以下类别中哪一个不属于电视评论__D_____。

A 录音评论

B 口播评论

C 谈话评论

D 图像评论

2.1954年,___B____正式开办彩色电视节目,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开办电视节目的国家。

A 英国

B 美国

C 日本

D 德国

3.广播电视新闻中的电视声音可以分为三大类:音响、音乐、__D_____。

A 配音

B 画外音

C 同期声

D 解说

4.系列报道的基本特点不包括__C_____。

A 集中性

B 广博性

C 即时性

D 深刻性

5.转场是不同空间不同场景的两个镜头之间的衔接方式,分为技巧转场和___C____。

A 空镜头转场

B 声音转场

C 无技巧转场

D 特写转场

6.广播节目编排的基本规律包括:适应___C____、适应线性传播规律、适应听众接收状态。

A 图像传播规律

B 视觉传播规律

C 声音传播规律

D 画面传播规律

二、判断题(每道题5分,共40分)

1.电视是以电波传送的声音为符号的大众传播工具。X

电视是以电波传送的视觉和听觉为符号的大众传播工具。

2.中国最早的广播电台由美国人奥斯邦于1922年在上海创办。√

1922年12月,美国人E.G.奥斯邦把一套无线电广播发送设备由美国运到上海,在上海创办中国无线电公司,并与英文《大陆报》馆合作,租用外滩广东路三号大来洋行的屋顶,开办起“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

3.电视画面的最小单位不是单幅画面,而是由若干单幅画面组成的镜头。X

电视画面的最小单位不是单幅画面,而是由若干单幅画面组成的镜头。它的最小单位是画帧。

4.按符号组成不同,可以将广播新闻分为口播新闻和录音新闻。X

广播新闻通常按是否运用音响,把广播新闻分为口播新闻和录音新闻。

5.广播的声音包括语言、音响两个要素。X

广播的声音包括语言、音响、音乐三个要素。

6.1936年11月2日,美国开办世界上第一座正规电视台,是世界电视史的重要里程碑。X

1936年11月2日,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市郊的亚历山大宫建成英国第一座公共电视台,也是世界上第一座正规的电视台。

7.广播电视消息写作一般使用单线结构,即信息以声音的形式,以时间顺序进入听众大脑。√

广播电视消息写作要适应线性传播的特点,力求线索单一,结构单纯。最常用的结构是时间顺序及层次单纯的逻辑顺序。

8.电视新闻节目编排技巧中,可以设置重点、关联点、新鲜点、视听冲击点等兴趣点。√

三、简答题(每道题10分,共30分)

1.请简述现场语言(同期声)的含义及其作用。

同期声是电影录音的一种工艺,其记录的是现场的真实声音,它比后期的配音要自然、逼真。因此,它体现了电视新闻真实的特征。

作用

1、增加报道的信息量

2、增强报道的感染力

3、披露信息、揭示内容、展示说话者个性。

4、丰富画面内容、再现和拓展空间

2.请简述广播新闻节目的编排技巧。

①遵循编排原则,把握节目定位

a.有针对性选择新闻内容,既遵守新闻工作的党性基本原则又讲求灵活机变。

b.确定好头条新闻,抓住观众注意力。

c.合理安排,控制好节目节奏。

d.把好关堵错,确保安全播出。

②灵活采用编排艺术

a.精心撰写新闻内容提要。

b.巧拟“醒目”的新闻标题。

c.充分发挥新闻的组合优势。

3.请简述电视新闻消息的特点。

电视新闻消息具有传播迅速、形象生动、传播内容丰富、立体展示等特点。

①传播迅速

电视新闻消息具有强时效性,因此不管是采编还是传播速度都是同样惊人。电视新闻消息以声音、画面、文字三种元素同时传播,无论接受到哪一种都是传播速度的一种强化方式。

②形象生动

电视新闻消息用图像、声音、文字三种传播元素打造新闻消息内容,立体传播更有助于加深受众印象。

③传播内容丰富

电视新闻消息比广播新闻消息、纸媒新闻消息的单一传播方式多了两种,图像声音文字三种组合方式让电视新闻消息内容更加丰富。

④立体展示

电视新闻以图像、声音、文字等符号直接作用于听众的感知器官,在多数情况下,易为人们接受。

电视新闻评论

电视新闻评论 一、什么是电视新闻评论? 电视新闻评论是电视机构或评论者、评论集体对当前现实生活中具有普遍意义的事件、问题或社会现象明确表示意见和态度,对事态的演变、发展进行分析、评述,是电视机构的政治旗帜和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手段。 二、电视新闻评论分类 早期电视新闻评论从 1950 年起便出现了沿袭报纸和广播评论方法的“电视短评”、“编后语”、“编者的话”等。我国电视工作者一直在努力探索有电视特色的新闻评论节目,目前常见的形态有以下几种: 1、电视谈话电视谈话是由新闻节目主持人邀请嘉宾和观众,就观众普遍关注的问题,以平等的对话交流方式,充分表达各自的意见、观点和见解。在节目中参与讨论的人尽可能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表明自己对问题的态度和认识。这种节目形式能够反映社会舆论的各个方面,是最广泛的社会讨论,具有强烈的参与感。2000 年 7 月央视推出《对话》,半年后《对话》成为很有影响力的节目。目前全国范围内有一定影响力的电视谈话节目还有央视的《艺术人生》、凤凰卫视的《锵锵三人行》等等。 2、电视论坛电视论坛是由主持人针对当前某一重大新闻或者公众普遍关注的事件、问题邀请有关方面的权威人士发表意见或进行讨论。参与电视论坛评论的嘉宾都是有关方面的权威人士,其发表的意见和观点富有权威性、客观性、前瞻性,因而比一般电视谈话节目更具权威性,具有极强的启迪、沟通和引导的作用。譬如:在伊拉克战争期间,央视各频道采用电视论坛的形式,纷纷邀请国际问题专家、军事问题专家对战争进行解释、分析和评论,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央视新闻频道成立以后,还设立了专门的《央视论坛》,由此可见电视论坛也是打造品牌节目频道的行之有效的手段。 3、主持人评论主持人评论是由电视新闻主持人就某一社会问题或者社会想象发表自己见解和看法的评论形式。一般由主持人参与策划、写作、播出的全过程,对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社会现象展开分析,并以与观众直接交流的方式出现,以自己良好的新闻素质和个人魅力去洞察新闻的意义,以达到吸引观众的目的。《一丹话题》是我国最早的主持人评论节目,后来《东方时空》中的《面对面》也属于这一形态。 4、电视短评电视短评是新闻报道前后配发的编者按语,包括编后语、编前语、编辑点评等等。典型的如一些法制节目后的评论多属于此,运用得当,常常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短评要求紧扣事实,把火力集中于一点进行有的放矢的点评,言简意赅,一针见血地道出新闻事实蕴涵的意义,所谓“评其一点,不及其余”。 5、电视新闻述评电视新闻述评是叙述新闻事件与发表议论相结合的评论形式。述评以对事实的报道为基础,力求透过纷繁复杂的事态表象,通过对事物内在逻辑的揭示,抓住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达到引导观众思考、判断的目的。以《焦点访谈》为代表的电视新闻述评,形式上具有很强的丰富性和视听冲击力,达到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的融和,在内容上则讲求引导性,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另外,从功能上分,电视新闻评论分为提示性评论、倡导性评论、批评性评论。

新闻评论考试主要内容

第一章:新闻评论概述 1 新闻评论的定义: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最新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发议论、讲道理,有着鲜明针对性和引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述评等的总称,属于论说文的范畴。(丁法章在《新闻评论教程》中的定义) 所谓新闻评论是传者借用大众传播工具和载体,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新闻事实、问题、现象直接发表自己意愿的一种有理性、有思想、有知识的论说形式。新闻评论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上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或文字、或声音、或音像结合、或图文并茂,在新闻传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赵振宇在《现代新闻评论》中的定义) 2 新闻报道与评论的区别:反映内容方面:新闻评论反映意见性信息(主观),求异不求同,新闻报道反映事实性信息(客观),求同不求异。写作目的方面:新闻评论宣传主张、观点,新闻报道传播事实信息。表达方式方面:新闻评论议论为主,讲究判断、推理的逻辑性,新闻报道记叙为主,用事实说话。 3.评论的特点:(一)论题的新闻性。第一层含义,先有新闻再有评论,评论以新闻为依托,新闻要具有时效性和新闻价值。第二层含义,针对现实工作和实际生活中的某一个迫切问题、某一类思想倾向而写的。(二)论理的思想性。包含三 层意思:新闻评论贵在说“理”、说什么样的“理” 、怎样说“理” 。(三)论说的公众性。新闻评论从内容到形式,从论题到论理,从语言到文风都要面向最大多数的公众,具有广泛的公众性、公益性。首先,论题来自公众,与公众切身利益相关。其次,评论的立论客观、公允、为民代言,真正成为受众利益的代表者,正群舆论的传播者和引导者。第三,评论的论述方式和语言表达上也应当以符合广大民众的特点和需要,尽量照顾他们的兴趣和爱好,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第四,评论的公众性还表现为群众对于新闻评论的积极参与。 第二章:新闻评论的发展历程(选择题) 徐铸成《漫谈新闻和新闻评论》 ?新闻这一行,如果也要从历史上找开山祖师爷,那么“司马迁和司马光应是我们的祖师爷,而王船山则是新闻评论家 杰出的代表。 ?司马迁著《史记》,在每篇“本纪”、“世家”、“列传”的后面,写一段“太史公曰”,对此人此事作简要概括的评议,“这 也可说是为后代的史论、新闻评论开创了先例,树立了典范”。 ?司马光编《资治通鉴》,运用夹叙夹议的手法,在紧要处写上一段“臣光曰”,发挥了史论——旧闻评论的传统。 ?王船山写《谈通鉴论》,就《资治通鉴》所载的重要史事,逐条加以评论,篇篇都有新见解,内容精辟,文字简洁, 为史论增一异彩。 新闻评论源起: ?在我国,唐朝就出现了被称为《邸报》的报纸,但由于封建专制下没有言论自由,所以其算不上现代意义上的报纸, 更谈不上新闻评论的体裁。 ?进入19世纪后,1815年出现了最早的以我国文字刊行的《马六甲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开始登载论说,可以看作我 国报刊言论的发端。 ?新闻评论在报纸上地位的真正确立,是在19世纪70年代我国民间报纸勃兴以后。 以政论为主的报纸评论时期(1874—1894)主要代表人物: 王韬(1828~1897):我国近代报刊思想的奠基人,是我国新闻史上第一位报刊政论家。1874年创办《循环日报》是近代中国人自己办的第一份政论型报纸。他撰写的100多篇政论,直抒胸臆,表达了他力主变法的政治观点。办报立言。 早期时评及其特色:时评:以议论时事为主的评论,最初专指时事短评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报刊时评开始出现。1904年创刊的《时报》,专门设置《时评》专栏,所发评论注意与当天重大新闻相配合,篇幅短小,时效性强,一日数篇,分版设置。时评成为《时报》的一大特点,是新闻评论演进为独立新闻体裁的重要标志。与政论相比,时评更注意新闻性,因此更接近于今天的新闻评论。 张季鸾(1888~1942),中国新闻家,政论家。1926年与吴鼎昌、胡政之合作,成立新记公司,接办天津《大公报》,任总编辑(主笔)兼副总经理,主要负责评论工作。1941年9月6日病逝于重庆。张季鸾在主持《大公报》笔政后,先声夺人,提出著名的“不党、不卖、不私、不盲”四不主义办报方针。 邹韬奋:邹韬奋从1926年接办《生活周刊》到1944年逝世。《生活周刊》从第2卷第47期起,开辟了“小言论”专栏,每期一篇或几篇,大部分由邹韬奋亲自执笔。邹韬奋小言论的特点是善于抓群众最关心的问题,说群众想说的话,往往从一件具体事出发,采取谈家常的方式,评它三五百字,开门见山,一针见血,简单干脆,明白晓畅,既生动活泼又有战斗性,很适合群众阅

新闻评论写作名词解释应试题集

《新闻评论写作名词解释应试题集》 1.新闻评论:是一种政论性的新闻题材。它是针对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章。它包括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语、专栏评论、述评、杂文、广播评论、电视评论等体裁,是报刊、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介的评论文章和节目的总称。 2.选题:就是选择素要评价的事物或素要论述的问题,也就是确定一篇评论所要评论的对象和论述的范围。就一篇评论来说,选题就是确定论题,只要是指出的是什么问题,是针对什么问题发言的。 3.立论:就是指一篇评论的主要论断或结论。它是作者对所提出的论题的主要见解,是贯穿全文的中心思想,起统率全文所有观点和材料的作用。 4.由头:所谓由头,就是特指据此引发议论、印证论点的事实性材料。有了典型又恰当的由头,议论也就有了头绪。 5.新闻评论的标题:标题是以醒目的形式刊出,用以提示文章内容的简短文字。新闻评论的标题是概括或提示评论的议论范围、中心论点或基本倾向的简短文字。 6.易字法:是使用成语、俗语的第一种做法。是指将约定俗成的成语、俗语、古语等加以改造,用易字的方式,或凸现新的矛盾,或提出新的见解,以此引人注目或发人深思。 7.谐音法:是易字法的特殊形式,即选用发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替换成语、俗语中原有的字,使其在具有新的词义的同时别有一种新的意趣。 8.比喻法:是一种用某些具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描绘想要说的另一事物的修辞手法,以使表述更为生动、鲜明。 9.比拟法:是一种借助于想象力把物比做人或把人比作物的修辞手法,以使标题更具活力或更显新奇。 10.对照法:是一种将两个悬殊巨大的事物、矛盾、现象、做法等放在一起加以比对、形成反差的修辞手法,用以突出标题开阔的思路和辩证的态度。 11.回环法:是一种在词语或句子组合过程中通过有意的颠倒或重复,使其首位呼应的修辞方式,以使标题在“回文”与“连珠”中,别有一番妙趣。 12.寓虚于实:也是虚实结合的一种特殊的说理方法。它不是通常采用的直截了当地讲道理,而是一种寓理于事,寓思想、见解道理与客观事实或典型论据的叙述之中的论述方法。 13.算账说理:正通过对数据的分析、统计、推演、比较和折合计算,进而对事物作出说明和判断,找出其内在联系,揭示其本质意义的一种科学的分析说理的方法。 14.折合算账:所谓折合算账,就是将一个事物的量用另一个事物的量来表示,旨在将抽象的数字折合成有形的、人们比较熟悉的东西,从而缩小数字与读者的距离。 15.比较分析法:就是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事物的比较和具体分析来论证或说明论点,就是运用马列主义的辩证分析方法从事物的普遍联系、发展变化和对立统一中去正确理解和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的科学的分析方法。 16.论辩交锋法:论辩交锋就是通过思想交锋、辩论和批驳,在辨明是非的基础上讲述道理的一种说理方法。 17.虚实结合:即说理论述应当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本质上讲,虚实结合就是现象与本质的结合,感性与理性的结合,政治和业务的结合。 18.归纳式结构:是一种从材料到观点,先结论后分论的结构方式。一般先摆出作者的观点,然后围绕这一观点引入事实或材料,并分别加以论证。 19.并列式结构:是一种将总论分为两个以上的分论点,然后分别进行论证的结构方式。

2022秋季《广播电视新闻节目评析》作业(二)

2022秋季《广播电视新闻节目评析》作业(二) 一、单项选择题(每道题5分,共30分) 1.以下类别中哪一个不属于电视评论__D_____。 A 录音评论 B 口播评论 C 谈话评论 D 图像评论 2.1954年,___B____正式开办彩色电视节目,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开办电视节目的国家。 A 英国 B 美国 C 日本 D 德国 3.广播电视新闻中的电视声音可以分为三大类:音响、音乐、__D_____。 A 配音 B 画外音 C 同期声 D 解说 4.系列报道的基本特点不包括__C_____。 A 集中性 B 广博性 C 即时性 D 深刻性 5.转场是不同空间不同场景的两个镜头之间的衔接方式,分为技巧转场和___C____。 A 空镜头转场 B 声音转场 C 无技巧转场 D 特写转场 6.广播节目编排的基本规律包括:适应___C____、适应线性传播规律、适应听众接收状态。

A 图像传播规律 B 视觉传播规律 C 声音传播规律 D 画面传播规律 二、判断题(每道题5分,共40分) 1.电视是以电波传送的声音为符号的大众传播工具。X 电视是以电波传送的视觉和听觉为符号的大众传播工具。 2.中国最早的广播电台由美国人奥斯邦于1922年在上海创办。√ 1922年12月,美国人E.G.奥斯邦把一套无线电广播发送设备由美国运到上海,在上海创办中国无线电公司,并与英文《大陆报》馆合作,租用外滩广东路三号大来洋行的屋顶,开办起“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 3.电视画面的最小单位不是单幅画面,而是由若干单幅画面组成的镜头。X 电视画面的最小单位不是单幅画面,而是由若干单幅画面组成的镜头。它的最小单位是画帧。 4.按符号组成不同,可以将广播新闻分为口播新闻和录音新闻。X 广播新闻通常按是否运用音响,把广播新闻分为口播新闻和录音新闻。 5.广播的声音包括语言、音响两个要素。X 广播的声音包括语言、音响、音乐三个要素。 6.1936年11月2日,美国开办世界上第一座正规电视台,是世界电视史的重要里程碑。X 1936年11月2日,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市郊的亚历山大宫建成英国第一座公共电视台,也是世界上第一座正规的电视台。 7.广播电视消息写作一般使用单线结构,即信息以声音的形式,以时间顺序进入听众大脑。√ 广播电视消息写作要适应线性传播的特点,力求线索单一,结构单纯。最常用的结构是时间顺序及层次单纯的逻辑顺序。 8.电视新闻节目编排技巧中,可以设置重点、关联点、新鲜点、视听冲击点等兴趣点。√ 三、简答题(每道题10分,共30分) 1.请简述现场语言(同期声)的含义及其作用。 同期声是电影录音的一种工艺,其记录的是现场的真实声音,它比后期的配音要自然、逼真。因此,它体现了电视新闻真实的特征。 作用

广播电视新闻节目评析考试

广播电视新闻节目评析 一、简答题(每题20分,共60分) 1.简要分析电视直播节目与网络直播节目的区别。 (1)管理体制:不同的形态的传播媒体,必然会在新技术、新形势环境下,电视及网络媒体新闻直播节目的管理体制也必然存在不同的地方,最显明的区别在于市场化程度不同。新闻传播事业有其阶级性和倾向性,强调媒体对新闻信息的把关从政治、法律、思想、文化等角度入手,与所属阶级、阶层、社会集团的利益意志保持一致,实则是对新闻事业本质属性的坚持。虽然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将电视带入自负盈亏的时代,受众的喜好、需求越来越受到媒介把关人的重视,他们把信息选择的天平越来越向市场标准一是否合受众口味,是否盈利的方向倾斜,但是在我国现行新闻管理制度的制约下,大部分电视新闻管理体制还是有着鲜明的事业化管理特征的。而众多新闻媒体网站由于与电视相比在出资方式上有着截然不同的性质,则是实行公司化运作。尤其大量民营商业门户网站,由于有着多种资本背景,其融资、并购、上市等完全按照互联网经济模式运作,在不违背当前宣传政策、坚持舆论导向功能的前提下,更是彻底颠覆了传统的把关标准,"把关人"角色不断向市场化方向进化。 (2)就新闻受众群体而言,当今世界电视已经潜入到大众的生活中,成为了一件的普通的生活用品,成为大众的生活背景,已经构成了日常生活经验的一部分,成为每天面对的一种精神食粮。无论男女老少,还是文盲或高级知识分子,都可以通过电视直播了解天下事。电视直播信息的接受者和反应者是社会上的一般大众,用传播学术语束说即"受众"。受众是一个模糊的集合概念,它并不特指社会的某个阶层或群体,而是指社会上所有的"一般人"。任何人无论其性别、年龄、社会地位、职业、文化层次如何,只要他接触电视直播的信息,便是受众的一员。电视直播信息具有受传者广泛性,具有跨阶层、跨群体的广泛社会影响。而相对于电视直播受众群体范围,网络直播受传者范围则小得多。通过互联网收看或收听直播,首先要求受众会使用电脑并且拥有电脑。对于大多数中老年人、儿童、文化水平不高的人以及生活贫穷没有电脑的人来说,不会用电脑或是没有电脑则没有办法上网收看或收听直播。截止到2003年6月30日,我国的上网用户总人数为6800万人,在我国将近13 亿的总人口中6800万网民还仅占5.3%,

广播电视新闻节目评析

广播电视新闻节目评析 1. 简介 广播电视新闻节目是人们获取时事资讯的重要途径之一。 它们承载着报道新闻事件、分析时事问题,传递信息和观点的重要责任。本文将对广播电视新闻节目进行评析,包括内容的准确性、信息的可信度、报道的客观性、节目的创新性等方面。 2. 内容的准确性 广播电视新闻节目重要的一项质量标准是内容的准确性。 新闻节目应该确保所报道的事件或事实的真实性,避免虚假报道或错误信息的传播。对于重大事件和敏感问题,新闻节目应该通过多方核实和验证,确保报道的对象、时间、地点和事件过程的准确性。 3. 信息的可信度 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可信度是人们选择收听或收看的关键 因素之一。新闻媒体应该保持独立公正的原则,不受政治、商业或其他利益集团的干扰。新闻节目应该提供可信的来源和证

据,避免主观臆断和不负责任的报道。此外,新闻节目还应该及时更新信息,确保观众获得最新、最可靠的新闻。 4. 报道的客观性 新闻节目应该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它们应该充分呈现不同观点和利益相关方的声音,避免片面、偏颇或主观的报道。新闻节目应该提供平衡的报道,让观众能够获得全面的信息,自行判断和评估。此外,新闻节目还应该避免对个人或团体进行无端指责或攻击,尊重新闻伦理和职业道德。 5. 节目的创新性 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在内容、形式和表达方式上需要保持创新性。新闻报道应该采用多种形式和手段,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和兴趣。在内容方面,新闻节目可以引入专家评论、实地采访、数字图像等元素,丰富报道的层次和角度。在形式和表达方式上,新闻节目可以使用短视频、动画、互动图文等手段,提升观众的参与度,增强信息的传达效果。 6. 结论 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在现代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评析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内容准确性、信息可信度、报道客观性和节

电视栏目评析

电视栏目评析

电视栏目评析

改版(ɡǎi bǎn)节目(jiémù)评析从8月15日起,我台广播电视节目全新(quán xīn)推出。改版(ɡǎi bǎn)后的广播电视节目(jiémù)定位更准确、节目形态和整体包装也有了进一步的创新,给人感觉耳目一新。为进一步改进完善节目改版后存在的问题,总编室召集组织开展改版节目评析会,并发放节目评析表,大家对节目改版以来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评析认真,建议诚恳,现将节目评析汇总、梳理、归纳如下: 《网罗天下》是由于网络的出现,让人们面对资讯的海洋,很多时候更是真真假假不知如何适从。《网罗天下》利用主持人和幕后人员的专业知识以及敏锐眼光,为观众进行资讯的挑选和梳理。让观众通过一个节目,知晓当天天下大事,掌握最流行的网罗词汇和话题。 《网罗天下》是一档网罗最新网络新闻和话题的栏目,周一到周五播出,每期时长10分钟。这档节目主要是以主持人姜亮担任主要的播报和点评,由于整个节目播出的信息量很大,点评很考验主持人的现场把握和评论功底。 总体感觉《网罗天下》是一档有生命力的电视栏目。由于追踪每日新闻热点,取材广泛,形式多样,一推出就受到观众的喜爱,成长空间,潜力等都很大。栏目后期包装与本台其他栏目相比,有很大的提高,预留了广告位,栏目的整体舆论导向健康向上,弘扬人间正气,鞭挞社会丑恶现象。

缺点:主持人出镜(chū jìnɡ)时旁边的电视背景太单调,一味的滚动播放栏目logo,令人乏味。主持人出镜不太自然,由于所取素材庞杂。栏目画面让人感觉太杂。 建议:主持人应该再放开一些(yīxiē),串词应该更口语化,可以更情绪化,突出主持人的个性魅力。外地台的视频新闻上所带的LOGO应该加遮罩。 《爱尚生活(shēnghuó)》的栏目定位是时尚互动外景生活节目,主要是给本地观众带去武义及周边县市的衣食住行、养生、旅游,全方位跟生活有关的资讯(zī xùn)。栏目组由两位男女主持人串场带领观众进行体验。栏目的形式上基本由两大块组成:外景+生活资讯。 以《爱尚生活》的首期节目为例,第一期中,男女主持以小专题的形式,选择了清水湾的水上游乐项目,亲身体验,以自身的体验引导观众,期间(qījiān)穿插解说词,制作上配合字幕、音乐,做得活泼生动。突出节目的趣味性。第二大块是做特色菜教学:第三板块以资讯为主,突出节目的实用性。【生活参考】生活宝典、心灵花园、健康驿站、旅游路线等方面的内容。 栏目总体感觉还不错,作为生活服务类的节目,版块设置新颖,节目风格活泼轻松,内容上看点多多,主持人的风格贴近观众。栏目的类型,栏目板块设置上看,由于取材受限,成长空间狭小,首期节目出彩,之后的节目明显注水比例偏大。要达到每期都要要精彩困难多多,可以看出栏目组已经很努力,但是很累。

电视体育节目评析复习

电视体育节目评析复习 ENG电子新闻采集(Electronic News Gathering):一种基本的电视节目制作方式。指使用便携式的摄像、录像设备,来采集电视新闻。最简单的采集设备:一台摄像机和一条编辑线。在ENG制作方式中,一般在使用便携式摄录机时用肩扛等方式,需要时加上一名记者构成一个流动新闻采访组,可以方便灵活地深入街头巷尾、村庄山区进行实地拍摄采访。ENG方式由于非常机动灵活,也被其他节目采集素材时大量采用。 EFP电子现场制作(Electronic Field Production):“即时制作方式”,同“多机摄录、即时编辑”的概念相通。以一整套设备连结为一个拍摄和编辑系统,进行现场拍摄和现场编辑的节目生产方式。EFP也是电视技术迅速发展的产物,它是一种适用于“台外”作业的电视节目生产方式必备技术条件是一整套设备系统:两台以上的摄像机,一台以上的视频信号(图像)切换台,一个音响操作台及其它辅助设备(灯光、话筒、录像机运载工具等)。利用EFP,可以在事件发生的现场或演出、竞赛现场制作电视节目,进行现场直播或录播。如果电视节目是在事件发展同时播出,称为现场直播;如果电视节目是在事件发生、发展的同时进行录制后,再播出,我们称之为现场录像、实况转播。摄录过程与事件发生发展同步进行,现场性特别强烈。EFP是最具有电视特点、最能发挥电视独特优势的制作方式,因此,每一个成熟的电视台都将EFP制作视为必须具备的能力。它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文艺、专题、体育等类节目的制作方式。 ESP电子演播室制作(Electronic studio Production):主要是指演播室录像制作。由于演播室在设计和建造时预先充分考虑到了节目录制、播出的技术要求;具有高保真的音响效果;完备的灯光照明系统和自动化调光系统;布景中心;录制设备和控制设备等。使用质量最好的固定式摄像系统如高清晰度、数字化的广播级摄像系统,摄像机的体积和重量不受某些条件的限制,并可架设于有移动轮的液压支撑设备上,使摄像机的操作移动平稳可靠;应用特技功能较多的高级多功能型特技切换系统等等。因此,ESP制作方式技术质量高、特技手段丰富,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制作

2022年12月线上考试《广播广告理论与操作》作业

广播广告理论与操作 提示:考生须独立认真完成答卷,若答卷出现雷同,则雷同答卷作废,并以“0”分计。 (答案:1534499857) 一、论述题(共60分) 1.结合课上相关的理论以及你自己在录制第二次作业广播广告作品实例的感受,谈谈在塑造情境和表现人物时,如何用特定的语音来实现广播广告对语言文案内容的要求?(本题10分) 2.举一条你平时在广播中收听的给你印象最深的广播广告作品,分析为什么说音响是广播广告声音符号体系中最具广播个性的因素?(本题10分)。 3.音乐在广播广告中有哪些作用?试以你平时在广播中收听的一条广播广告为例,分析该作品是如何以此为依据选取音乐或歌曲素材的?(本题10分)。 4.以你收听过的某一在线音频电台节目为例,分析当下的音频广播广告播出形式与传统广播电台的广告播出形式有何区别。除此以外有关未来广播广告的播出形式你还有哪些新奇的设想?(本题15分) 5.结合当下某一社会热点事件,分别对比广播媒体与传统纸媒、电视媒体以及自媒体、社交媒体等新型媒体分别是如何关注和报道的。然后从下面选项中任选其一作答:♦——从技术层面比较广播媒体与其它媒体的异同。 ♦——分别从传播主体和受众角度对比广播媒体与其它媒体的异同。 ♦——从传播内容层面总结传统广播媒体的媒体特性和传播优势。 ♦——分析当下在线音频媒体传播效果的影响力。 (本题15分)

二、广告创意(本题共40分) 以“季节”为主题,创作一条广播公益广告,完成一篇含创意阐释的广播广告文案脚本。要求: (1)运用贴切合理的声音符号表现手段。 (2)主题要鲜明。 (3)表现形式要新颖。 (4)符合广播广告文案的书写格式。 (5)创意与文案脚本必须为原创,如有雷同和抄袭,本题按零分记.

《广播电视新闻》笔记重点整理

绪论 1、名词解释:广播电视新闻 广播电视新闻,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或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变动或正在变动的事实信息的传播。 2、广播的显著优势与劣势 显著优点:先声夺人,时效性强;覆盖面广,渗透力强;声情并茂,生动感人;群众性强,随身收听效果好。 弱点:广播按顺序播出,选择性差;广播声音不留痕迹,稍纵即逝。 由此决定广播新闻要扬长避短:更快捷,更简练,更新鲜。 3、电视的显著优势与劣势 显著优点:直接传播,现场感强;视听兼备,声画并茂;面对面传播,近距离观赏;便于受众参与并介入。 弱点:图像有表面性、浅显型弱点;有些声像事过境迁,无法再现。 因此电视新闻一定要发挥现场报道特别是直播的优势,注意发挥多种传播符号组合的功能。 第一章广播电视新闻的传播符号 1、新闻规律:新闻规律是新闻传播活动固有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必然性的品格。 2、双重价值律:新闻报道既要讲新闻价值,又要讲宣传价值,这种“双重价值”律是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新闻报道的特殊规律。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新闻报道不仅要反映实际,客观报道,还有改造社会、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的任务,因而在选择什么样的事实进行报道时,必须讲究“双重价值”律。 3、广播电视新闻的特殊规律 电视新闻的特殊规律:包括直线律、顺序律、近距离亲切律、完整律、分立对位律等五种。广播新闻的特殊规律:直线律、顺序律、完整律三种。这三种是广播电视新闻共有的特殊规律。 (1)直线律 广播电视新闻的传播形态与报纸新闻不同,报纸新闻平面展开在报纸上,按空间顺序编排文字信息,自上至下,自左至右。

(2)顺序律 从报道结构与技法看,报纸新闻为了突出重大信息,让人先睹为快,往往采用“倒金字塔”式结构,按新闻事实重要性递减的顺序来编排整条新闻的段落;广播电视新闻在表述事物发展过程时,一定要顺着时间程序,不可打乱顺序段落结构。 (3)完整律 人的听觉对于声音语言有一种完整性的要求,这种要求称为完整律。 (4)近距离亲切律 近距离亲切律来源于电视传播在家庭氛围中的面对面传播与近距离观赏的特点与优势。(5)分立对位律 分立对位律则是揭示电视新闻的两大表现要素画面与声音之间的关系,既分立又对位,相辅相成,有机结合。 此外,电视新闻还有“原生态”信息传播的特殊规律。 电视新闻,尤其是现场直播的电视新闻,把现场的声音、图像等“原生态信息直接传播给观众,并产生“共时空”的效应,减少了“编码”与“译码”两个层次。而传播学认为,对新闻事实(新闻信息)的转述层次越少.噪音(非有用信息)干扰越少,有效信息量就越大,可信度也随高;反之,则信息量小,可信度低。 电视新闻的这种“原生态”信息传播的特殊规律,带来了现场感强、可信度高、形象生动的特性,也使文化程度低者,甚至文盲都能收看电视新闻,这是电视新闻尤其是现场直播电视新闻最能吸引受众的显著优势。 4、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 我国广播电视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有:党性原则、真实性原则、思想性原则、社会效益第一原则与为受众服务原则等。 第二章广播电视新闻的传播符号 1、传播符号:是指能被感知并揭示意义的现象形式,即能还原成“意思”的传播要素。 2、语言符号:是人类进行信息传播与感情交流的主要工具,包括了声音语言(有声符号)与文字语言(写作符号)两部分。 3、非语言符号:是指在声音语言与文字语言以外的直接为人们的感觉器官接收的各类表象符号,例如人的神态、姿势、服饰、色彩、人际距离、环境景致、音响等。

自考新闻评论写作备考题1

一、选择、填空: 1、短评的特点:(短小精悍),(新鲜独到),(生动灵活),(重在分析)。 2、在新闻评论的各类体裁中,编者按语是篇幅(最为短小)、(依附性最强)的一种体裁。 3、编者按语与我国历史上源远流长的(文学评注)和(史学评点)的作用和写法上十分接近。 4、曾有人认为,中国最早的编者按语是(司马迁)在(《史记》)中为各篇“本纪”、“列传”、“世家”文后所写的(“太史公曰”)。 5、与《史记》中的“太史公曰”相似,宋代(司马光)与其所修的(《资治通鉴》)中,也以(“臣光曰”)的方式,对历史人物和事件进行评点议论。 6、1833年出版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是我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中文报刊),在这份由(外国传教士)主编的报刊上,开始出现了一些类似于编后的(编者评论)。此后,在1853年创刊的(《遐迩贯珍》)中,出现了一些位置居于文前或文后的夹叙夹议式的文字。 7、1876年,上海的(《申报》)上开始出现与报道或文章相配合的(编后),用以分析评价或引申。 8、1895年12月16日(《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正式出版,在这份由(梁启超、汪大燮)任主笔的强学会机关报上,几乎每期都有附于文前或文后的(编语按语)出现。 9、(“五四”运动之后),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延安的(《解放日报》)和晋绥分区的(《晋绥日报》)等都注意运用编者按语随时对报道或文章进行褒贬评注。 10、按照编者按语的性质和内容分类,可分为(说明性按语)、(政论性按语)和(注释性按语)三种类型。 11、编者按语的功能是:(提示说明)、(评价表态)、(提醒建议)、(补充强调)。 12、新闻评论各类的体裁中,如(社论)、(评论论员文章)、(编者按语)、(短评)等一般都是编辑部的(编辑)、(评论员)执笔撰写的。专栏评论则有所不同,它一般向外开放,欢迎读者自由投稿,由编辑部择优选用,因此多数属于(群言型评论)。 13、美国著名(专栏作家李普曼)相继在(《纽约先驱论坛报》)和(《新闻周刊》)上撰写(《今日与明日》)专栏评论。 14、专栏小言论比俗称“千字文”的杂文还要短得多,一般在(500字)左右。 15、述评大多出自(记者)的手笔。 16、述评的基本特点:(评述结合,以评为本);(述中有评,评中有述);(由述而评,以评驭述)。 17、述评的类型:(工作述评)、(形势述评)、(事件述评)、(思想述评)。 二、名词解释: 1、短评:是一种篇幅短小、内容单一、分析扼要、运用便捷的评论体裁,在报纸、广播、电视中都可以使用。短评的字数多在500字左右,在发表时有署名与不署名两种。 2、署名短评:以个人身份发言,形式自由,手法多样。

2022-2023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广播电视业务》证书考核易错、难点精编(带答案)试卷号:3

2022-2023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广播电视业务》证书考核易错、难点精编(带答案) (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 一.全考点综合测验(共45题) 1. 【多选题】电视新闻采制画面时应重点发掘()。 A.纪录新闻主体形象的画面 B.凸显新闻事实的画面 C.揭示事实本质的画面 D.突出典型情节的画面 E.衬托铺垫的画面 正确答案:ABCD 2. 【多选题】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为:()。 A.阿里斯托芬 B.埃斯库罗斯 C.索福克勒斯 D.欧里庇得斯 正确答案:BCD

3. 【单选题】构成电视新闻画面的裸体要素不包括 A.主体 B.前景 C.空白 D.线条 正确答案:D 4. 【单选题】为获得和传播体验性信息,补充仅靠视觉所不能获得的信息内容,记者在新闻现场可以采取()角色定位。 A.记录者 B.行动者 C.目击者 D.参与者 正确答案:D 5. 【单选题】本台评论的特点是()。

A.具有权威性、政策性和指导性 B.篇幅不长、内容单一、分析扼要 C..对新闻事实进行强调补充 D.融新闻与评论于一体 正确答案:A 6. 【多选题】下列哪些作品属于关汉卿的作品()。 A.《窦娥冤》 B.《梧桐雨》 C.《汉宫秋》 D.《倩女离魂》 E.《单刀会》 F.《鲁斋郎》 G.《救风尘》 正确答案:AEFG 7. 【问答题】简述谈话节目的特点及要求。 正确答案: 通过各抒己见的谈话传播观点与见解,反映当代人的心态观念等,以平等的对话交流方式充

分表达各自意见、观点和见解。要求主要从主持人来讲双向交流、彼此互动; 即兴谈话,真实传播; 特殊情境,制约性强 8. 【多选题】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是指:()。 A.《麦克白》 B.《罗密欧与朱丽叶》 C.《奥赛罗》 D.《暴风雨》 E.《哈姆莱特》F F.《李尔王》 正确答案:ACEF 9. 【单选题】民间的谚语、民谣等在新闻评论中经常作为()论据来使用 A.概括性论据 B.事实性论据 C.理论性论据 D.规律性论据 正确答案:C

南开大学22春“广播电视学”《新闻学概论》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试卷号2

南开大学22春“广播电视学”《新闻学概论》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 案) 一.综合考核(共50题) 1. 舆论的形成过程,要吸引公众参与,促进广泛的社会讨论,并最终整合为一致的意见,以实现对公众利益的影响。这反映了舆论所具有()的特点。 A.评价性 B.急迫性 C.广泛性 D.公共性 参考答案:D 2. 新闻策划的本质,是挖掘与特定组织相关的“新闻点”,并通过特定的“包装”强化其()或其他能够吸引新闻媒体关注的素质。 A.新闻价值 B.新闻要素 C.新闻审美 D.新闻框架 参考答案:A 3. 新闻价值就是指新闻报道能给受众带来的好处,也指在更广阔的社会生活中新闻内容所发挥的实际作用。()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B 4. 知情权是现代媒介的核心问题之一,在社会公共生活中至关重要。因此,政府部门可以拒绝普通民众获取本机构信息的要求,但必须对新闻媒体的采访要求作出回应和支持。() A.正确 B.错误

5. 受众细分理论的提出是传播效果研究的产物。() A.错误 B.正确 参考答案:A 6. 《实际应用新闻学》是中国第一部业务新闻学著作,它的作者是()。 A.徐宝璜 B.戈公振 C.邵飘萍 D.陆定一 参考答案:C 7. 舆论的出现与变化,是新闻报道的重要题材之一。() T.对 F.错 参考答案:T 8. 县级及以下党委一般不能主办机关报。() A.错误 B.正确 参考答案:B 9. 新中国新闻事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第一家报业集团是1996年成立的()。 A.经济日报报业集团 B.解放日报报业集团

参考答案:D 10. 按照人类以往的新闻传播发展规律来看,网络电子媒体的出现早晚会取代传统媒体。() A.错误 B.正确 参考答案:A 11. 广播中,新闻传播主体发出的声音,如记者在新闻现场报道事件时的说明、描述,新闻节目播音员或主持人的话语,都属于()。 A.广播语言 B.背景音响 C.主题音响 D.声音特效 参考答案:A 12. ()理论认为,传播效果是经由“大众传媒—舆论领袖—受众”这一过程而实现的。 A.魔弹论 B.两级传播 C.沉默的螺旋 D.新闻建构 参考答案:B 13. 社会主义国家新闻媒介的基本特点包括()。 A.新闻媒介一般为国家所有 B.新闻媒介接受党委的领导 C.以社会效益为首要目标 D.党和国家多方面支持新闻媒介 参考答案:ABCD

2023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广播电视基础知识》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汇编贰(答案参考)试卷号:34

2023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广播电视基础知识》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汇编贰(答案参考) (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 一.全考点综合测验(共50题) 1. 【单选题】广播电视编辑的工作环节包括新闻节目生产过程中的()。 A.获取线索、构思、组织、加工 B.栏目定位、组织、加工 C.构思、组织、加工、制作 D.构思、组织、制作、播出 正确答案:D 2. 【单选题】艺术作品的基本要求是 A.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B.弘扬主旋律 C.强调为人民服务,为艺术服务 D.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三者的统一 正确答案:D 3.

【单选题】广播电视节目按内容构成和组合形式可分为综合节目、专题节目、( ) A.谈话性节目 B.文艺性节目 C.杂志型节目 D.知识性节目 正确答案:C 4. 【单选题】深度报道是()。 A.一种新闻体裁 B.一种报道方式 C.一种评论形式 D.一种报道理念 正确答案:B 5. 【单选题】关于“匿名消息源”,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尽量使用匿名的消息来源 B.在报道中解释匿名消息源的背景

C.对消息源要求匿名的确切原因,应当作合理的评估与判断 D.必须使用匿名消息来源时应做到:至少有一名编审人员知道匿名消息源的真实身份正确答案:A 6. 【多选题】新闻编辑工作的主要职责是()。 A.把关 B.核实新闻线索 C.发言(评价新闻事实) D.统合新闻信息 正确答案:ACD 7. 【问答题】简述正面宣传与新闻批评的关系。 正确答案: (1) 正面宣传和新闻批评都是新闻事业运用新闻手段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手段。

(2) 正面宣传,指的是对社会主流与光明面所进行的肯定性和赞扬性的报道与评价; 新闻批评,是指运用新闻手段对社会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及落后反动势力所作的揭露和批评。 (3) 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不要大量集中展示消极面。社会生活中需要进行批评和揭露的事情,不能都搬到报纸、广播和电视上来, 批评性报道的内容要有所选择,不能搞“有闻必录”。一个时期内,批评性报道不能过于集中,以免引起负作用。 8. 【单选题】在画面编辑中,把几个主体内容类似的画面连接在一起,以渲染气氛,强调情节的组接方式是()。 A.积累 B.对比 C.比喻 D.象征 正确答案:A 9. 【问答题】简述新闻真实性的含义。 正确答案:

《广播电视作品评析》总复习(学生版)

《广播电视作品评析》 总复习 一、破窗理论与细节伤害:广播电视传播环境应对 二、励志立台:励志是广播电视的永恒主题——阿甘与许三多 三、情感立台:广播电视必须承担起在婚姻与情感问题上解疑释 惑和传播人间真情的社会责任 四、娱乐立台:丰富大众生活,健康社会风气——《非诚勿扰》 为什么大受欢迎,中国选秀节目批评 五、新闻立台:新闻价值判断与新闻选择——学会解读社会是广 播电视主持人的必备素质 六、广播电视主持人必须加强文化艺术修养:《红楼梦》赏析 一、“破窗理论”与细节伤害:广播电视传播环境应对 本讲强调的是:成长的关键在于自控力的培养以及广播电视传播环境对主 持人的素质考验。 1、破窗理论与细节伤害 (1)避免对他人的细节伤害 生活中我们不能太不注意细节,因为不注意,我们常常忽视了细节给他人的感受,细节像一把软刀子,不小心就伤害了别人,细节伤害常常会留下难以消除的记恨,切割着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温情。主持人尤其不可以在节目中有意无意的伤害受众。

(2)提防“慈悲”对自己的伤害 “慈悲”是可以当武器用的。鲁迅先生曾说过,对人,是可以“棒杀”,也可以“捧杀”的。我们要警惕棒杀,也要警惕捧杀。不被棒杀或捧杀的唯一办法是自己足够强大、足够清醒、有足够的志向相同的同事和朋友。 (3)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是由环境决定的 我们的工作环境通常有两类:一类是硬环境,如办公环境、设备环境等。一类是软环境,如工作单位的氛围,企业文化,生活习惯、语言习惯等。很多单位都很注意硬环境上的“破窗子”,只要一出现问题立即修理,但却不太在意软环境中的“破窗子”:比如同事关系紧张,相互缺乏信任,容易出现流言,不文明语言流行等等。我们既要争取进入一个好环境,更要努力为自己创造一个好环境,更要为营造单位的好环境贡献力量。 (4)营造好环境从自己做起 (1)创造清洁有序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宿舍书桌办公桌尽可能窗明几净,衣被用品尽可能的干净清爽;办公环境不要杂乱无章。(2)养成文明高雅的行为举止:举止谈吐尽可能的文明高雅,衣着装扮尽可能的大方得体。(3)培养豁达明亮的健康心理:忘记是对心理创伤最好的修补,相信每一天都会升起新的太阳。 (5)及时修补自己的“破窗” 中国有句老话: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如果你是一辆车,一定要车身明亮,车门车窗完整。如果有了“破窗”(行为上的、心理上的)一定要及时修补,行为上的放任会导致受到进一步的伤害。 (6)不可作儇薄之人 《聊斋志异戏缢》中蒲松龄感慨地说:“粱干自经,不亦奇哉?是可以为儇薄者戒。” 张小舟发表《弄他,弄他》一文招来激烈批评,南京大学王彬彬教授撰文说,实际上,古往今来,因言行的儇佻轻薄而招致奇祸者,并不少见。而张晓舟的短文之所以惹来这么大的麻烦,也实在因为其为文之佻薄。 这也并不是个别现象。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一种“油滑文体”大行其道。在娱乐界,在体育评论中,在文坛上,这种“油滑文体”都不难见到。一些人,已习惯了以油腔滑调谈论一切问题。不管这问题本身多么严肃,他也敢像谈论短裤胸罩一样地谈论它;不管这问题本身多么重大,他也敢像评说邻居的发型似的评说它。将肉麻当有趣,将无聊当机智,还自以为在幽默。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