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记阅读:《秋瑾:单纯中的高贵》
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国庆独立作业试卷

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国庆独立作业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 (2019九上·大邑期末) 下列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 5月19日,在第七个“世界家庭医生日”来临之际,朝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处心积虑让家庭医生走进百姓家门。
B . “四川大发展,我们怎么办?”“天府大跨越,我们怎么干?”四川人已把深入贯彻十九大精神,当做实现天府跨越式发展的不二法门。
C . 莫高窟是无数大师前仆后继,用智慧和汗水建造出来的一座恢宏的艺术宫殿。
D . 中国经济发展了,国力强大了,许多外交难题自然就会山穷水尽了。
2. (2分)(2019·安顺)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的一组是()研究中国文化、探究中国文化精神,①注重田野调查②而要植根大地、连通地气③为此,要坚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④切不可坐在书斋里⑤一双脚丈量写在大地上的中华文化血脉A . ③②⑤①④B . ③④②⑤①C . ④②③①⑤D . ④③②①⑤二、字词书写 (共1题;共8分)3. (8分)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并改正。
派遣狭隘慷概拈轻怕重莫不关心帐蓬绿洲喧藤刨根问底沉默寡言三、句子默写 (共1题;共6分)4. (6分) (2017九下·临淄期中) 补全下列诗句。
(1)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2) ________,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3)苏轼几经沉浮,数遭贬谪,但始乐观旷达,时存报国之志,正如他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借用典故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
(4)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堪称“壮词”:既有“沙场秋点兵”的壮阔场面,更有“________,________”为国建功、报效君王的雄心壮志。
秋瑾:单纯中的高贵

【存在问题1】忽视相关链接中 的信息,没有体现具体的思想。
比较满意的答卷:
【解决方法1】梳理脉络,概括事件,确定区间,扣 关键词概括答案
1、在戒备森严之下,秋瑾平静从容赴刑场。 2、与思想进步女子吴芝瑛一见如故,义结金兰。 3、受陈天华“启蒙开智”,不穿清朝女服穿男装。 思想的 4、自费东渡日本留学,结识孙中山并深受其影响。 形成 5、“皖浙起义”之事败露,秋瑾本有机会逃走却选择留 下被捕。 6、秋瑾选择用鲜血唤醒昏睡同胞前,交代哥哥带家人逃 走,并做好周密安排。 7、与徐锡麟立下“西泠埋骨之盟”。 必死的打算 8、秋瑾关于革命的理想图景。 相关链接: (1)、自幼习经史诗词,有豪侠之气,提倡男女平等。 (2)、俯首就刑,从容镇定。 思想的形成 (3)、秋瑾受害产生的重大影响。
①有更多的同胞觉醒,为死难烈士招魂,挽救 国家危亡。 ②革命者前仆后继,用革命的风暴推翻封建专 制统治。 ③革命者以流血牺牲为己任。
考场反馈:
思想感情≠理想图景 【存在问题3】没能理清题目关键词,不懂得转 述文章内容使之成为答案
满分示例:
【解决方法3】锁定目标,圈点重点词句,分点 整理(条理、分解合并、补充完整)
7、如何理解秋瑾的“单纯”和“高贵”?请结合材料, 谈谈你的看法。(8分)
【存在问题2】不懂概括
1、2小点就想拿8分,异想天开
7、如何理解秋瑾的“单纯”和“高贵”?请结合 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
单纯:秋瑾一心为革命流血牺牲。 (概括) 她在徐锡麟牺牲之 后,决意不脱身苟活,而是以自己的方式独自承当一切,希望 用一死来唤醒昏睡的同胞,鼓动革命的风潮。 (分析) 高贵: (概括) ①秋瑾就义时平静而从容,透着难以言表的尊严和高贵。 (分析) 官府戒备森严,秋瑾却没有激动,也没有绝望或伤感。 (概括)在国家危亡之 ②秋瑾本为巾帼之身,却有豪杰之气。 (分析) 际挺身而出,勇于担当,她的死超凡脱俗。 (概括) 秋瑾遇 ③秋瑾用她的牺牲成功地进行了革命启蒙。 害引发了全国各地声讨凶手的浪潮,激起了革命者更加高昂的 斗志。(分析)
湖北省武汉市高中毕业班二月调研测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解析

第I卷(选择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在世界上有过宗族性的血缘组织的民族不乏其例,但像中华早期文明社会中所见的宗族组织与政治权利同构的情形,却属罕见。
古代中华文明中,宗庙所在地成为聚落的中心,政治身份的世袭和宗主身份的传递相合,成为商、周文明社会国家的突出特点。
政治身份与宗法身份的合一,或政治身份依赖于宗法身份,发展出一种治家与治国融为一体的政治形态和传统。
中国古代从西周到春秋的社会,其基本特点就是宗法性社会。
这里所说的“宗法性社会”是一个描述性的概念,并无褒贬之意,乃是指以亲属关系为其结构、以亲属关系的原理和准则调节社会的一种社会类型。
在宗法社会中,一切社会关系都家族化了,宗法关系即是政治关系,政治关系即是宗法关系。
故政治关系以及其他社会关系,都依照宗法的亲属关系来规范。
这样一种社会,在性质上近于梁漱溟所说的“伦理本位的社会”。
伦理关系的特点是在伦理关系中有等差、有秩序,同时又有情义、有情分。
因此,在这种关系的社会中,主导的原则不是法律而是情义,重义务而不重权利。
梁漱溟认为中国伦理本位的社会是脱胎于古宗法社会而来,是不错的。
从早期中国文化的演进来看,夏、商、周的文化模式有所差别,但三代以来也发展着一种连续性的气质,这种气质以黄河中下游文化为总体背景,在历史进程中经由王朝对周边方国的统合力增强而逐渐形成。
而这种气质在西周开始定型,经过轴心时代的发展,演变成为中国文化的基本气质。
这种文化气质在周代集中表现为重孝、亲人、贵民、崇德。
重孝不仅体现为殷商时期繁盛的祖先祭祀,在周代礼乐文化中更强烈表现出对宗族成员的亲和情感,对人间生活和人际关系的热爱,对家族家庭的义务和依赖。
这种强调家族向心性而被人类学家称为亲族连带的表现,都体现出古代中国人对自己和所处世界的一种价值态度。
从而,这种气质与那些重视来生和神界,视人世与人生为纯粹幻觉,追求超自然的满足的取向有很大不同,更倾向于积极的、社会性的、热忱而人道的价值取向。
广东省潮州市华美中学2021年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

广东省潮州市华美中学2021年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赶牛李娟我听到房子后面的塑料棚布在哗啦啦地响,帐篷震动起来。
不好!我顺手操起一个家伙就去赶牛。
绕到帐篷后面一看,好家伙,整整齐齐一大排。
乘凉的乘凉,蹭痒痒的蹭痒痒,一个比一个自在。
还有两位正在墙根那儿使劲拱土,土给刨的松松的,埋着的柱子根都给刨出来了。
我气坏了,直冲过去,看到谁就打谁。
众牛哄散逃命,紧张之中乱了套。
正在咬铁丝的那位情急之下居然钻进了铁丝和帐篷棚布之间的空隙里,还想从那里突围,却被紧紧卡住,进退不得。
只好拼命左右扯扭挣脱。
只听“嘶啦”一声,棚布被牛角挂烂了一尺多长。
我急了,拽住它的尾巴就拔,它却更加不顾一切地往前面钻---根本钻不过去嘛!除非把我们的帐篷整个拖走。
我只好又转过去,往相反的方向敲它的脑袋,它猛地往后一退,这才挣脱出去。
可是这么一折腾,牛角一挂一扯一拉,“吧!”铁丝断了,整面棚布被全部撕开,货架和商品的背影赫然曝了光。
我又惊又怒,顺手提起把铁锨就追。
那牛真的给吓坏了,一路长嘶、狂奔。
我把它从房子后面追到房子前面,又把它从房子前面追到房子后面,整整追了两圈。
直到第三圈,这个笨蛋才聪明起来,悟出和我这样绕着房子兜圈子毫无意义。
便斜出一条生路,直奔它的朋友们而去。
我也只好罢手,啪地把铁锨插在草地上,气呼呼地坐在那里等我妈回来给她汇报情况。
直到现在她还时不时提起这事,好像真有那么可笑一样。
在沙依横布拉克,这种事情几乎天天都有。
真不知我们家帐篷后面有啥好玩的,牛们每次聚会都选在那里。
后来我妈把柴禾堆中那些最稀奇古怪,枝枝条条刺拉得最夸张最不像话的柴禾棒子通通挑出来,篱笆一样围在后面。
还以为这样一拦,牛就走不到跟前了,也许能护住帐篷。
结果恰恰相反,这一做法无非给牛们提供了更大的方便,把更多的牛吸引过来----那些木头正好用来蹭痒痒。
而且牛一多,一挤一搡,房子破得更快,?帐篷后面补了又补的棚布更是被那些枝枝条条戳得千疮百孔。
秋瑾的人物生平资料介绍

秋瑾的人物生平资料介绍秋瑾是中国首位女权运动者,是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是近代中国女性革命的象征和辛亥三杰之一。
下面就随店铺一起来了解下秋瑾的人物生平吧!秋瑾的人物生平资料燃情岁月秋瑾,生于1875年11月8日(光绪元年十月十一),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市),出生于福建省云霄县城紫阳书院(七先生祠)。
另1916年修的湘乡《上湘城南王氏四修族谱》载:“王廷钧配秋氏,字瑾,寿南公女。
清浩封夫人,光绪三年丁丑十月十一日卯时生,光绪三十三年丁未六月初六辰时殁浙江山阴县,葬西湖,有碑亭。
子,沅德,出抚一半子麒为嗣。
女,桂芳。
”1894年,其父秋信候任湘乡县督销总办时,将秋瑾许配给今双峰县荷叶镇神冲王廷钧为妻。
1896年,秋与王结婚。
王廷钧在湘潭开设“义源当铺”,秋瑾住在湘潭,也常回到婆家。
秋瑾在婆家双峰荷叶时,常与唐群英、葛健豪往来,“情同手足,亲如姐妹,经常集聚在一起,或饮酒赋诗,或对月抚琴,或下棋谈心,往来十分密切”。
后来3个人被誉为“潇湘三女杰”。
1897年6月,秋瑾生下第一个孩子王沅德。
1900年,王廷钧纳资为户部主事,秋瑾随王赴京。
不久,因为八国联军入京之战乱,又回到家乡荷叶。
次年在这里生下第二个孩子王灿芝。
光绪二十九年,王廷钧再次去京复职,秋瑾携女儿一同前往。
革命生涯1904年7月,不顾丈夫王廷钧的反对,冲破封建的束缚,自费东渡日本留学,在东京入中国留学生会馆所设日语讲习所补习日文,常参加留学生大会和浙江、湖南同乡会集会,登台演说革命救国和女权道理。
秋瑾除在校学习外,还广交留学生中的志士仁人,如周树人(鲁迅)、陶成章、黄兴、宋教仁、陈天华等。
在此期间,秋瑾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革命活动,曾与陈撷芬发起共爱会,作为开展妇女运动的团体;和刘道一、王时泽等十人结为秘密会,以最终打破了桎梏在身上的封建枷锁反抗清廷、恢复中原为宗旨,创办《白话报》,参加洪门天地会,受封为“白纸扇”(军师)。
广东省揭阳市育英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

广东省揭阳市育英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快乐与原则朱塞佩·托马西,迪·兰佩杜萨当他挤上公共汽车时,他激怒了车上的每个人。
塞满了别人账簿的公事包,左臂夹着大盒子——这一切,都使他难以掏出回程票来。
不得已,他把盒子放在检票员的凳子上。
他踩了别人的脚,别人也踏到他的脚上。
他引来了一片斥责。
到站了,他挤下来,总算是一个人走在了回家的那条坑坑洼洼的小径上。
他急忙看了看他的塑料钱夹是否还在,然后,就开始轻松地品味起他的快乐。
钱夹里装着37245里拉——那是一个小时前,作为圣诞节的奖金,他刚刚领到的“第13个月的薪水”。
这笔钱意味着许多麻烦都可以解决了。
有了这几张高面值的钞票,就不用为下一张电费单而发愁,不用为瞥见孩子们的坏鞋而痛心。
他心里充满一种玫瑰色的感觉,红润得就像甜点盒子包装纸的颜色。
源源不断涌出的玫瑰色感觉来自他从办公室带回家的圣诞面包——一个7公斤重的节日果子面包,这个甜蜜的负担使他左臂发麻。
虽然面包是有限的,但对他们全家来说,实在是太丰盛了!玛丽娅该有多高兴啊!孩子们该闹腾成什么样子呀!不过,这些都属于另一种快乐,香草精和彩纸片带来的物质上的快乐,而他自己的快乐却全然不同——是一种建立在自豪之上精神上的快乐,对,是精神上的!几个小时前,男爵——他们公司的董事长,在分发红包并致圣诞祝词时宣布,公司特制了一个7公斤重的节日果子面包,准备送给最该得到它的雇员,以表嘉奖。
他恳请亲爱的同事们当场“民主”地推举出这个幸运的人。
雇员们笑着,低声嘀咕了一阵,然后由董事长带头,大家一起喊出了他的名字。
一种巨大的满足,一个保住职业的保证——总之一句话,一个胜利。
接下去的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减弱他的兴奋。
他朝自己的家走去。
他打开门,走进窄窄的门厅,放下沉甸甸的面包盒子,放下装着账簿的公事包,又把他的围巾放在一个食盒般大小的柜子上。
女英雄秋瑾的生平事迹

女英雄秋瑾的生平事迹秋瑾是我国近代历史上最值得纪念以及缅怀的一位女英雄,女诗人,秋瑾的故事可以说是相当感人,而她的英名也应该永远被世人所牢记,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秋瑾的生平事迹,希望能帮到你。
秋瑾的生平事迹秋瑾(1877-1907),女,原名秋闺瑾,字璇卿,后改名竞雄,又称鉴湖女侠,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市),出生于福建厦门。
性豪侠,习文练武,喜男装。
清光绪二十年(1894),其父秋信候任湘乡县督销总办时,将秋瑾许配给今双峰县荷叶乡神冲王廷钧为妻。
光绪二十二年,秋与王结婚。
王廷钧在湘潭开设“义源当铺”,秋瑾大部分时间住在湘潭,也常回到婆家。
这年秋天,秋瑾第一次回到神冲,当着许多道喜的亲友朗诵自作的《杞人忧》:“幽燕烽火几时收,闻道中洋战未休;膝室空怀忧国恨,谁将巾帼易兜鍪”,以表忧民忧国之心,受到当地人们的敬重。
光绪二十六年(1900),王廷钧纳资为户部主事,秋瑾随王赴京。
不久,因为八国联军入京之战乱,又回到家乡荷叶。
次年在这里生下第二个孩子王灿芝(女)。
光绪二十九年,王廷钧再次去京复职,秋瑾携女儿一同前往。
翌年,毅然冲破封建家庭的束缚,自费东渡日本留学,先入日语讲习所,继入青山实践女校。
秋瑾在日期间,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革命活动,与陈撷芬发起共爱会,和刘道一等组织十人会,创办《白话报》,参加洪门天地会,受封为“白纸扇”(军师)。
光绪三十一年归国。
春夏间,经徐锡麟介绍加入光复会。
七月,再赴日本,加入同盟会,被推为评议部评议员和浙江主盟人,翌年归国,在上海创办中国公学。
不久,任教于浔溪女校。
同年秋冬间,为筹措创办《中国女报》经费,回到荷叶婆家,在夫家取得一笔经费,并和家人决别,声明脱离家庭关系。
是年十二月(1907年1月),《中国女报》创刊。
秋瑾撰文宣传女解放主张提倡女权,宣传革命。
旋至诸暨、义乌、金华、兰溪等地联络会党,计划响应萍浏醴起义,未果。
光绪三十三年正月(1907年2月),秋瑾接任大通学堂督办。
2022年湖南省邵阳市城关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

2022年湖南省邵阳市城关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0题。
大兵梁晓声天黑了。
暴风雪呼啸得更加狂怒。
一辆客车,已经被困在公路上六七个小时。
车上二十几名乘客中,有一位抱着孩子的年轻母亲,她的孩子刚刚两岁多一点儿。
还有一个兵,他入伍不久。
他那张脸看去怪稚气的,让人觉得似乎还是个少年呐。
那时车厢里的温度,由白天的零下三十摄氏度左右,渐渐降至零下四十摄氏度左右了。
车窗全被厚厚的雪花一层层“裱”严了。
车厢里伸手不见五指。
每个人都快冻僵了。
那个兵自然也不例外。
不知从哪一年起,中国人开始将兵叫做“大兵”。
其实,普通的大兵们,实在都是些小战士。
那个兵,原本是乘客中穿得最保暖的人:棉袄、棉裤、冻不透的大头鞋,羊剪绒的帽子和里边是羊剪绒的棉手套,还有一件厚厚的羊皮军大衣。
但此刻,他肯定是最感寒冷的一个人。
他的大衣让司机穿走了。
只有司机知道应该到哪儿去求援。
可司机不肯去,怕离开车后,被冻死在路上。
于是兵就毫不犹豫地将大衣脱下来了……他见一个老汉只戴一顶毡帽,冻得不停地淌清鼻涕,挂了一胡子,样子非常可怜。
于是他摘下羊剪绒帽子,给老汉戴了。
老汉见兵剃的是平头,不忍接受。
兵憨厚地笑笑说:“大爷您戴着吧!我年轻,火力旺,没事儿。
”人们认为他是兵,他完全应该那么做。
他自己当然也这么认为。
后来他又将他的棉手套送给一个少女戴。
她接受时对他说:“谢谢。
”他说:“不用谢。
这有什么可谢的?我是兵嘛,应该的。
”后来那年轻的母亲哭了。
她发现她的孩子已经冻得嘴唇发青。
尽管她一直紧紧抱着孩子。
于是有人叹气……于是有人抱怨司机怎么还没找来救援的人们……于是有人骂娘,骂天,骂地,骂那年轻的母亲哭得自己心烦心慌……于是,兵又默默地脱自己的棉袄,走到那位年轻母亲身边。
帮着她,用自己的棉袄,将她的孩子包起来了……穿着大衣的几个男人和女人,都用大衣将自己裹得更紧了。
仿佛,兵的举动,使他们冷上加冷了……再后来,天就黑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物传记阅读:《秋瑾:单纯中的高贵》秋瑾:单纯中的高贵
吴先宁
1907年7月15日清晨,秋瑾走出仅关了她三天的山阴县署牢房,走向刑场轩亭口。
她的脚上了铁镣,两手反绑,身后是几个士兵端枪警戒,两旁还有山阴县都戎府、省派练军、山阴与会稽两县巡警弹压。
与官府戒备森严、高度紧张的状态相比,秋瑾则显得平静而从容——她身穿玄色生纱长衫,足蹬皮鞋,就像平时在街头漫步。
她没有喊激昂的口号、发临终的血誓,也没有绝望或伤感,有的只是平静和从容,以及在这种平静而从容之中透出的难以言表的尊严和高贵。
秋瑾的革命之路,与许多男性革命者不同。
最初的激发,于对自己婚姻的不满。
1903年的北京之行是秋瑾人生的分水岭。
那一年,她的丈夫王廷钧用钱捐了个小京官,带着秋瑾去北京赴任。
他们的邻居是一位颇有文名且思想进步的女子吴芝瑛。
秋瑾与吴芝瑛一见如故,义结金兰。
通过吴芝瑛,秋瑾经常看到当时出版的一些新书报,接触到一些新思想。
《辛丑条约》签订以后,神州大地危象丛生,秋瑾读了陈天华的《警世钟》《猛回头》以后,深受感动,她称陈天华是为自己启蒙开智的人。
她赋诗言志: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以后,秋瑾就穿起男装,表示永不再穿清朝女服。
秋瑾的思想发生了飞跃,与整天热衷于官场应酬的丈夫之间的冲突越来越多。
知己不逢归俗子,终身长恨咽深闺。
这是秋瑾对自己婚姻的感叹。
1904年,秋瑾不顾王廷钧的反对,冲破封建束缚,自费东渡日本留学。
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成立同盟会。
秋瑾所在的学校恰好与同盟会举行筹备会议的地方在同一条街上,秋瑾就是这时结识了孙中山,她对孙中山的革命方略非常信服。
此后,秋瑾的思想受同盟会政治纲领的影响颇多。
这年12月8日,陈天华投海自尽。
秋瑾受到很大震动,决定立即回国,直接参加反清斗争。
秋瑾与徐锡麟一起谋划皖浙起义。
徐锡麟在安庆率先起事而败露后,秋瑾本来是有充裕的时间和许多机会可以脱身的。
7月12日早晨,潜伏在杭州武备学堂的光复会员的密信就到了,告知浙江常备军两队官兵已经出发来绍。
此时,大通学堂的学生中有人提出即时起义;秋瑾的副手王金发则极力劝说秋瑾急速逃走,到嵊县山区躲避,以图改期举事。
但这些建议均为秋瑾所否决。
她以谋为日后之应援为由,命令大通学堂的党人学生全部撤离,又严词催促不愿离去的王金发赶快逃走。
7月12日晚上,秋瑾像往常一样回家。
这天是秋家祭祖的日子,全家人举行了祭祖仪式,又一起吃了晚饭,饭后,秋瑾还和家人聊了一会天。
然后,秋瑾将哥哥秋誉章叫到旁边的房间,告知他一切,并要他带家人逃走,接着烧毁了有关信札、文件、书籍。
13日下午四时左右,来抓她的士兵在大通学堂的前门胡乱鸣枪,而后门并无人包抄和把守。
在这个时候,还有不忍离去、坚决要陪伴秋瑾的学生劝她从后门乘船逃走。
但是,秋瑾平静而从容地坐在办公室里,纹丝不动。
秋瑾确实是要以她自己的方式独自承当这一切,不管是出于献身的庄严,还是要用鲜血唤醒昏睡的同胞。
秋瑾的决定绝非一时的冲动。
早在1906年10月,秋瑾、徐锡麟等光复会党人在杭州密商起义计划的时候,就已经做了必死的打算,相约埋骨西子湖畔。
1907年5月,秋瑾再赴石门向她的盟姐徐自华募集起义经费。
此前,两人同游西湖时已订下著名的西泠埋骨之盟。
这次临分手时,秋瑾告诉徐自华,自己已作牺牲之准备,埋骨西泠之约千万不可失信,徐自华慨然应允。
可见秋瑾为死后的埋骨之地也已作了托付。
早在7月10日,秋瑾得知徐锡麟起义失败身死的消息后,不禁失声痛哭。
她长时间把自己关在办公室,不见人、不吃饭、不说话,没有人知道她在做什么、想什么。
其实,在她当天写的《绝命词》中可以看出端倪:痛同胞之醉梦犹昏,悲祖国之陆沉谁挽?日暮途穷,
徒下新亭之泪;残山剩水,谁招志士之魂?不须三尺孤坟,中国已无干净土;好持一杯鲁酒,他年共唱摆仑[注]歌。
虽死犹生,牺牲尽我责任;即此永别,风潮取彼头颅。
壮志犹虚,雄心未渝,中原回首肠堪断。
这首词集中表达了秋瑾关于革命的理想图景。
(摘编自2015年11月24日《作家文摘》,有改动)
【注】摆仑:即英国杰出诗人拜伦。
拜伦曾投身于希腊的民族解放斗争,写下许多充满革命理想的诗篇。
相关链接
秋瑾(1875~1907),浙江绍兴人,别号竞雄,自号鉴湖女侠。
自幼随兄在家塾读书,学习经史、诗词。
15岁时跟表兄学会骑马击剑,有豪侠之气,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等巾帼英雄自励。
(《秋瑾史料》)
行至轩亭口,秋瑾不作一声,惟注视两旁诸人一周,即俯首就刑。
观者如堵。
(《秋瑾史料》)
秋瑾被害之后,各地民间媒体开始连续不断地追踪报道,将秋瑾死事的每一细节公诸报端,全国各地掀起声讨凶手的浪潮。
更为重要的是,秋瑾的遇害激起了革命者更加高昂的反清斗志。
从这个意义上说,秋瑾以她孤独的革命先驱者的失败,成功地进行了革命的启蒙。
(张晨怡《秋瑾:夜夜龙泉壁上鸣》)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秋瑾就义时从容镇定,她没有呼喊口号,也没有留下遗言,只是默默地看了看两边围观的众,然后慷慨赴死,这表明她的愿望已实现,心中没有遗憾。
B.官府抓捕秋瑾后就匆忙将她杀害,行刑时面对秋瑾这样一个手无寸铁的女性,官府高度紧张,戒备森严,这些均表现了当局者内心的虚弱和对革命的恐惧。
C.徐锡麟起事失败的消息传来,秋瑾痛哭失声,不语不食。
她命令王金发和党人学生全部撤离,而自已留下来谋为日后之应援。
D.秋瑾在被捕之前做了周密安排,她不动声色地与家人告别,并交待哥哥带家人逃走,还及时销毁了有关信札、文件、书籍。
E.秋瑾自幼跟随兄长在家塾读书,学习经史、诗词,材料中引用多篇诗作,除了用来说明秋瑾的革命思想外,还表现了她过人的文学才华。
(2)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秋瑾革命思想的形成过程。
(6分)
(3)秋瑾在《绝命词》中表达了怎样的理想图景?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4)如何理解秋瑾的单纯和高贵?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8分)
(1)B D
(答B给3分,答D给2分,答E给1分,答A、C不给分。
A项愿望已实现,心中没有遗憾不妥。
C项自己留下来‘谋为日后之应援’有误。
E项大体正确,表现了她过人的文学才华有点牵强)(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
(2)早年的成长经历奠定了她反对封建礼法、追求男女平等的思想基础。
(1分)时代风云的激荡和对婚姻的失望,催生了她个性中豪侠刚烈的一面。
(1分)在吴芝瑛、陈天华等进步人士的影响下,不断接触、吸纳新思想。
(2分)留学日本,结识孙中山,信服孙中山的革命方略和同盟会政治纲领,最后义无反顾地走上排满反清的革命之路。
(2分)(意思答对即可)
(3)有更多的同胞觉醒,为死难烈士招魂,挽救国家危亡。
革命者以流血牺牲为己任。
革命者前仆后继,用革命的风暴推翻封建专制统治。
(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4)单纯:指秋瑾在徐锡麟牺牲之后,决意不脱身苟活,而是以自己的方式独自承当
一切,希望用一死来唤醒昏睡的同胞,鼓动革命的风潮。
高贵:秋瑾就义时平静而从容,透着难以言表的尊严和高贵。
秋瑾本为巾帼之身,却有豪杰之气,在国家危亡之际挺身而出,勇于担当,她的死超凡脱俗。
秋瑾用她的牺牲成功地进行了革命启蒙。
秋瑾遇害引发了全国各地声讨凶手的浪潮,激起了革命者更加高昂的斗志。
(单纯2分;高贵6分,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