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和比例》说课稿

《比和比例》说课稿
《比和比例》说课稿

《比和比例》说课稿

襄城区卧龙镇胡巷小学李莉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89、90页的内容的第一课时

2、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的编写意图主要是复习比和比例的意义与性质,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正反比例的判断,以及比和比例的一些应用。至于比例尺及其应用,在后面的“空间与图形”中进行复习。因为是复习课,所以课堂教学中就应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对学习的知识内容进行搜集、整理、归纳,通过开展讨论交流、分析比较等学习形式,感受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异同,体会数学知识在不同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使学生在实践、思考等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形成技能。

3、说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整理和复习有关比的知识,理解比的意义、性质。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能够正确的求比值和化简比。

2、整理和复习有关比例的知识,理解比例的意义、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会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数学思考:通过小组合作整理知识框架,提高学生学习的系统性。

问题解决:加强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在复习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

整理与复习课的教学必须明确课堂教学的任务和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作用,才能更好地提高整理与复习课的教学效果。所以,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通过归纳整理,进一步明确意义,辨析特点,熟练应用。

设计思路:

担任了几年毕业班的数学教学,到六年级的下学期,将有一半以上的课程是在复习和整理,传统的复习课让习题一道道呈现,让学生仅仅停滞在"会"的目标上,这复习课究竟应该如何去上好,应该如何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和数学的魅力一直是我们思索的问题。这节课我把电视上的一些比赛活动的规则植入课堂,这样数学课上的我就只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而不是课堂上的"权威"?本着"体现新理念,用活教材,练活习题,激活课堂"的思想,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采用让学生分组竞赛的方法,把复习活动贯穿到课前、课中、课后,让学生在合作与竞争中理解本课重点,疏通知识脉络,建构知识网络,掌握复习方法。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总复习,学生已经学完了小学阶段的新知识,并且具有一定的归纳、推理能力了,学习本节课是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比和比例的相关知识,并应用比和比例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出现的数学问题。

三、说教法、学法

(1)、以学生已有经验导入,提高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就本班学生的人数情况用比的知识去说一说,从现成的素材入手,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 2)、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凸现教学的实效性。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作用,让小组之间展开竞赛,提问和被提问,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热情高涨,感染了整个课堂。而要复习的知识在学生的一问一答中明了清晰起来。而且由于学生想难住对方,想出的问题一定是他们认为其他组不易答出的问题,或许本就是他们心中的疑惑之处,于是,在争论中也解决了学生想要解决的问题。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3)、在练习中提升学生应用数学意识,培养创新意识。

练习相似类型的习题。在练习活动中,先小组合作再独立解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使学生会应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

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

通过练习让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

四、说教学流程

基于以上分析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教学中,先利用比的知识说说我们班男生、女生以及全班同学的人数情况,然后点明我们今天要复习的内容。

(设计的意图)从现成的素材入手,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自主复习

这一部分共分六步进行:

1、分小组比赛。

2、确定比赛的规则。

3、抽签选择自己小组要研究的主题。

4、十分钟的时间学生自己整理复习,讨论研究,综合设计出四个问题,能反映自己小组同学的全体水平。

5、比赛开始。互问互答,竞赛很激烈,老师在这个过程中是调解员、记分员,并且适时给学生鼓励、加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还要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进行小结,并用课件展现出来。如:

再比如学生提到正比例反比例的知识时,课件呈现

=K(一定)正比例,

x

xy=k(一定)反比例。

(设计的意图)小组之间展开竞赛,提问和被提问,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热情高涨,感染了整个课堂。而要复习的知识在学生的一问一答中明了清晰起来。而且由于学生想难住对方,想出的问题一定是他们认为其他组不易答出的问题,或许本就是他们心中的疑惑之处,于是,在争论中也解决了学生想要解决的问题。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师小结。公布比赛的结果,并提出加分题,就是把刚刚整理复习的知识联系起来,制成框架图。

(设计的意图)把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采用加分的形式让学生主动去构建知识网络,给暂时落后的同学一个反败为胜的机会,同时又能互补互学,达到最优化。

7、教师用课件把框架图呈现出来。

(三)辨析应用

简单小结后,出示例4:

(李阿姨是剪纸艺人。平时李阿姨每天工作6小时,剪出72张剪纸。节日期间,李阿姨每天要工资8小时,能剪出96张剪纸。1、写出李阿姨平时和节日里剪纸张数和相应工作时间的比。2、上面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3、如果李阿姨要剪120张剪纸,需要多少小时?)

要求学生先小组讨论交流,在独立完成写出答案。教师强调:在写比时,要看清要求,前后项不能随意调换。比的比值表示什么?比值相等说明什么?另外第3题,学生的解法会有不同,(一种时用比例解,一种时是列算是解。)要让学生通过比较看到各种解法中间的联系与区别。

用比例解:设需x小时。

因为功效(即比值)相等,所以

72:6=120:x

72x=120×6

x=10

列算式解:

先求工作效率,再求工作时间

120÷(72÷6)

=120÷12

=10(时)

(联系:都是应用关系式。区别:比例,只用到一个关系式,即: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功效;而列算式,要用到两个关系式,要先求功效,再求时间。)

(设计的意图)适当的总结和鼓励为学生的学习活动作了较好的评价,学生从教师赏识的话语中获得了成就感,能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学习。

(四)对应练习

在对例4简单总结,然后进行一个综合的小练习。练习过程中,教师针对个别学生答疑,然后集体反馈、评价。

(设计意图)利用复习的知识解决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

五、课堂小结

学生谈谈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感受,同时对自己的表现做一个评价。

(设计意图)对本堂课是一个完结,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也是一个鼓励。

教学效果预测:

这节课,我本着精心钻研教材,把握好新课程的理念,认真做好整理与复习课的教学,让学生能把要整理与复习的内容根据自己的认知特点和理解方式对已激活的知识内容进行重新组织,并在头脑里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并将重新组织的知识牢记下来。这样一来,对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提高数学知识应用能力,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都将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可能在整理知识形成框架图这儿学生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可给予适时的帮助。

我的说课到此,敬请多提宝贵意见。 . .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