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综合医院建设标准》

合集下载

综合医院建设标准(2018年版--最新版)-县级医院建设规模标准

综合医院建设标准(2018年版--最新版)-县级医院建设规模标准

《综合医院建设标准》(2018年版最新版)目录第一章总则 (2)第二章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 (3)第三章选址与规划布局 (4)第四章建筑面积指标 (6)第五章建筑与建筑设备 (9)第六章医疗设备 (12)第七章相关指标 (12)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规范综合医院建设,提高综合医院建设项目决策和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合理确定建设规模,满足综合医院功能需要,充分发挥投资效益,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制定本建设标准。

第二条本建设标准是综合医院建设项目科学决策、合理确定建设水平服务的全国统一标准,是编制、评估,以及审批、核准综合医院工程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依据,是审查项目工程设计及监督检查工程建设全过程的重要尺度。

第三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综合医院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

第四条综合医院的建设,必须遵守国家有关经济建设的法律、法规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政策,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现状与发展的关系,做到规模适宜、装备适度、安全环保、经济适用。

第五条综合医院的建设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在满足各项功能需要的同时,注重改善患者的就医环境和医护人员的工作条件。

充分考虑使用人群的生理特点及心理需求,打造适宜空间环境,做到功能完善、布局合理、流程科学、环境温馨,管理智慧。

第六条综合医院的建设,应符合所在地区城镇总体规划、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要求,充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和基础设施条件,避免重复建设。

第七条新建综合医院,应结合当地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实际需求,从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运行和投资效益出发,切实做好项目论证等前期工作。

第八条综合医院的建设,应结合医院事业发展规划制定总体发展建设规划,经批准后,根据实际需要和投资可能,一次或分期实施。

第九条综合医院的建设,除执行本建设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和定额、指标的规定。

第二章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第十条新建综合医院的建设规模,应根据当地城市总体规划、区域卫生规划、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服务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疾病谱和发病率、卫生资源和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状况进行综合平衡后确定。

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8

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8

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8————————————————————————————————作者: ————————————————————————————————日期:创建“二级甲等医院”评审标准及评价细则一、医院管理(228 分) 项目内容评审标准分值检查方法判定结果扣分得分扣分原因(一) 科室设置(10分) 1.职能科室:设办公室、医务科、质控科、院感科、门诊办、护理部、人事科、财务科、总务科、信息科等。

3查人事资料和职工花名册。

①标准中所列科室齐全,每缺一科扣1 分; ②科室主任配ﻭ备齐全,每缺一科扣0.5 分。

2.临床科室: 一级临床科室:急诊科、内科、ﻭ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中医科、麻醉科、皮肤科、感染科、重症医学科、预防保健科。

二级临床科室:内科:应有4 个以上专科,设消化、心血管、呼吸、血液等。

外科:应设3 个以上专科,设普外、ﻭ泌尿外科、骨科等。

妇产科:设妇科、产科。

儿科:设儿内科、新生儿科。

3同上。

一级科室每缺一科扣1分;二级科室缺科扣0.5 分。

3.院级重点专科:全院应有3个以上重点专科,每个重点专科具有20 张以上床位数和必要的医疗设备。

1.5同上。

每缺一个重点专科扣1 分;每科床位数少于20张扣0.5分。

4.医技科室:设药剂科、检验科、输血科(血库)、病理科、影像科、理疗(可与康复科合设)、手术室、消毒供应室、内窥镜室、营养室、超声、心电图等。

2 同上。

每缺一科扣0.2分。

5.其他科室:图书馆(室)、病案统ﻭ计室。

0.5 同上。

每缺一室扣0.5 分。

2 项目内容评审标准分值检查方法判定结果扣分得分扣分原因ﻭ(二)人力资源(20 分) 1.医院实际开放床位数与编制床位数保持一ﻭ致。

1 查资料。

超过10%扣0.5 分,超过20%不得分。

2.病床与工作人员ﻭ之比≥1:1.3-1.5;床位与病床护士之比≥1:0.43。

4 听汇报、查资料。

了解:ﻭ人员编制、人员学历、资历、专业年限、技术职务、职称任命、人员编制。

《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2018年版

《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2018年版

《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6月12日,国家卫计委下发了最新得《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下文简称《标准》)得最新通知,替换了1994年得旧版标准。

《标准》对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专科医院、口腔医院、肿瘤医院、儿童医院、精神病医院、传染病医院、心血管病医院、血液病医院、皮肤病医院、整形外科医院、美容医院、康复医院、疗养院等得设立标准进行了明确规定。

此外,《标准》还指出,少数地区执行本标准确有困难得,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某些指标,作为地方标准,报卫生部核准备案后施行。

尚未列入本标准得医疗机构,可比照同类医疗机构基本标准执行。

民族医医院基本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第一部分医院基本标准凡以“医院”命名得医疗机构,住院床位总数应在20张以上。

综合医院一级综合医院一、床位住院床位总数20至99张。

二、科室设置:(一)临床科室:至少设有急诊室、内科、外科、妇(产)科、预防保健科;(二)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房、化验室、X光室、消毒供应室。

三、人员:(一)每床至少配备0、7名卫生技术人员;(二)至少有3名医师、5名护士与相应得药剂、检验、放射等卫生技术人员;(三)至少有1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得医师。

四、房屋: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45平方米。

五、设备:二级综合医院一、床位:住院床位总数100张至499张。

二、科室设置:(一)临床科室:至少设有急诊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肤科、麻醉科、传染科、预防保健科,其中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可合并建科,皮肤科可并入内科或外科,附近已有传染病医院得,根据当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可不设传染科;(二)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手术室、病理科、血库(可与检验科合设)、理疗科、消毒供应室、病案室。

三、人员:(一)每床至少配备0、88名卫生技术人员;(二)每床至少配备0、4名护士;(三)至少有3名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得医师;(四)各专业科室至少有1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得医师。

医疗机构基本标准2018年版

医疗机构基本标准2018年版

《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6月12日,国家卫计委下发了最新的《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下文简称《标准》)的最新通知,替换了1994年的旧版标准。

《标准》对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专科医院、口腔医院、肿瘤医院、儿童医院、精神病医院、传染病医院、心血管病医院、血液病医院、皮肤病医院、整形外科医院、美容医院、康复医院、疗养院等的设立标准进行了明确规定。

此外,《标准》还指出,少数地区执行本标准确有困难的,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某些指标,作为地方标准,报卫生部核准备案后施行。

尚未列入本标准的医疗机构,可比照同类医疗机构基本标准执行。

民族医医院基本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第一部分医院基本标准凡以“医院”命名的医疗机构,住院床位总数应在20张以上。

综合医院一级综合医院一、床位住院床位总数20至99张。

二、科室设置:(一)临床科室:至少设有急诊室、内科、外科、妇(产)科、预防保健科;(二)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房、化验室、X光室、消毒供应室。

三、人员:(一)每床至少配备名卫生技术人员;(二)至少有3名医师、5名护士和相应的药剂、检验、放射等卫生技术人员;(三)至少有1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

四、房屋: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45平方米。

五、设备:二级综合医院一、床位:住院床位总数100张至499张。

二、科室设置:(一)临床科室:至少设有急诊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肤科、麻醉科、传染科、预防保健科,其中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可合并建科,皮肤科可并入内科或外科,附近已有传染病医院的,根据当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可不设传染科;(二)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手术室、病理科、血库(可与检验科合设)、理疗科、消毒供应室、病案室。

三、人员:(一)每床至少配备名卫生技术人员;(二)每床至少配备名护士;(三)至少有3名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四)各专业科室至少有1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

综合医院建设标准

综合医院建设标准

综合医院建设标准综合医院是城市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标准直接关系到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安全。

在综合医院建设中,需要合理规划、科学设计、严格执行相关标准,以确保医院设施、设备和服务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要求,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

首先,综合医院建设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

在医院建设的初期阶段,需要进行严格的规划设计,确保医院建筑结构符合国家建筑规范,医疗设备符合国家医疗器械标准,医疗服务符合国家医疗质量管理规范。

同时,医院建设还需要考虑环境保护、消防安全、医疗废物处理等方面的要求,确保医院在建设过程中不仅满足医疗需求,也符合环保和安全标准。

其次,综合医院建设需要充分考虑医疗服务的需求和患者的利益。

在医院规划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医院的功能布局、科室设置、病房规划等,以满足不同患者的医疗需求。

同时,医院建设还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就医体验,提供舒适、便利的医疗环境,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细致的医疗服务。

另外,综合医院建设还需要注重医院设施和设备的质量和安全。

医院作为医疗服务的场所,其设施设备的质量和安全直接关系到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因此,在医院建设中,需要严格执行相关的质量标准和安全规范,确保医院设施设备的质量和安全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要求,为患者提供可靠的医疗保障。

最后,综合医院建设还需要注重医院管理和人才队伍的建设。

医院作为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其管理和人才队伍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因此,在医院建设中,需要注重医院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医疗人才队伍的培养,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综合医院建设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利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只有严格执行相关标准要求,合理规划、科学设计医院建设,才能真正实现医院的功能发挥,为社会和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建标110-2021)7月1日起施行!

《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建标110-2021)7月1日起施行!

ENDBiblioteka ▲ 点击查看:【德品医疗股份】为中国医院打造更智慧的护理系统整体解决方案 相关阅读 1.
《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建标110-2021)发布,床均面积110平方米,增加教学科研用房内容 2. 解读 |《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建标110-2021)与2018年征求意见稿内容对比 3. 实例解析 | 按新版《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医院项目建筑面积如何测算? 2021年8月21日-23日,第二十二届全国医院建设大会暨国际医院建设、装备及管理展览会将再次启航。 作为医院建设领域年度盛会,本届大会立足于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趋势,全面解读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设置了体制创新版块,涵盖全国大型医院可持续发 展院长高峰论坛、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发展专题论坛、“十四五”时期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与建设创新综合论坛及党建指引下的现代医院建设发展论坛等,完 整呈现美好医院建设知识体系,引领“十四五”医院建设风向。 诚邀全国各相关机构同仁共襄本届年度盛会,共同为中国医院高质量建设发展擘画美好未来!
2021年4月20日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建标1102021正式发布自2021年7月1日起施行原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建标1102008同时废止
《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建标 110-2021) 7月 1日起施行!
2021年4月20日,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建标110-2021)正式发布,自2021年7月1日起施行,原《综合 医院建设标准》(建标110-2008)同时废止。

《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2018年版

《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2018年版

《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6月12日,国家卫计委下发了最新的《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下文简称《标准》)的最新通知,替换了1994年的旧版标准。

《标准》对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专科医院、口腔医院、肿瘤医院、儿童医院、精神病医院、传染病医院、心血管病医院、血液病医院、皮肤病医院、整形外科医院、美容医院、康复医院、疗养院等的设立标准进行了明确规定。

此外,《标准》还指出,少数地区执行本标准确有困难的,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某些指标,作为地方标准,报卫生部核准备案后施行。

尚未列入本标准的医疗机构,可比照同类医疗机构基本标准执行。

民族医医院基本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第一部分医院基本标准凡以“医院”命名的医疗机构,住院床位总数应在20张以上。

综合医院一级综合医院一、床位住院床位总数20至99张。

二、科室设置:(一)临床科室:至少设有急诊室、内科、外科、妇(产)科、预防保健科;(二)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房、化验室、X光室、消毒供应室。

三、人员:(一)每床至少配备0.7名卫生技术人员;(二)至少有3名医师、5名护士和相应的药剂、检验、放射等卫生技术人员;(三)至少有1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

四、房屋: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45平方米。

五、设备:二级综合医院一、床位:住院床位总数100张至499张。

二、科室设置:(一)临床科室:至少设有急诊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肤科、麻醉科、传染科、预防保健科,其中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可合并建科,皮肤科可并入内科或外科,附近已有传染病医院的,根据当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可不设传染科;(二)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手术室、病理科、血库(可与检验科合设)、理疗科、消毒供应室、病案室。

三、人员:(一)每床至少配备0.88名卫生技术人员;(二)每床至少配备0.4名护士;(三)至少有3名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四)各专业科室至少有1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

《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对比分析总结.pdf

《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对比分析总结.pdf

《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对比分析——2018年修订版征求意见稿与2008版标准的对比一、新标准变化之处初步统计,新标准相较于旧标准共更新24条,其中变化较大且可能影响建设投资及医疗规划的有如下几条:1.用地指标旧标准对医院建设用地指标有规定要求,而新标准未提及。

旧标准新标准建设规模建设用地指标200-300床117400-500床115未提及600-700床113800-900床1111000床1092.建筑密度旧标准对医院建筑的密度未提及,新标准的对其规定如下:新建综合医院建筑密度不宜超过35%,容积率宜为 1.0 ~1.5。

改建、扩建项目可根据实际情况及当地规划要求调整,但容积率不宜超过 2.5。

3.单床建筑面积指标对医院建设规模的床位建筑面积,新标准的要求比旧标准的要求大,具体如下:旧标准新标准建设规模建筑面积指标建设规模建筑面积指标200-300床80 200张床以下110400-500床83 200-399床110600-700床86 400-599床115800-900床88 600-899床1141000床90 900-1199床1131200-1500床及以上1124.科研用房建筑面积指标承担医学科研任务的综合医院,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70%为基数配备可研用房的指标,旧标准按照按每人32㎡的标准增加科研用房,新标准按每人50㎡的标准增加科研用房。

另新标准还要求开展国家级重点科研任务的综合医院,按照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每个3000㎡增加相应的实验用房;承担国家、国际重大研究项目的综合医院,应根据实际业务需求单独报批。

5.规培用房建筑面积指标旧标准未提及,新标准要求承担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的综合医院,根据主管部门核定的规范化培训人数,按照1000㎡/个的标准增加培训用房面积,按照10㎡/人的标准增加教学用房面积,并按照12㎡/人的标准增加学员宿舍面积。

6.预防保健用房建筑面积指标旧标准的要求是按照编制内每位预防保健工作人员20㎡增加建筑面积,新标准要求是每位预防保健工作人员3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医院建设标准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施行日期:年月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规范综合医院建设,提高综合医院建设项目决策和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合理确定建设规模,满足综合医院功能需要,充分发挥投资效益,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制定本建设标准。

第二条本建设标准是综合医院建设项目科学决策、合理确定建设水平服务的全国统一标准,是编制、评估,以及审批、核准综合医院工程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依据,是审查项目工程设计及监督检查工程建设全过程的重要尺度。

第三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综合医院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

第四条综合医院的建设,必须遵守国家有关经济建设的法律、法规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政策,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现状与发展的关系,做到规模适宜、装备适度、安全环保、经济适用。

第五条综合医院的建设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在满足各项功能需要的同时,注重改善患者的就医环境和医护人员的工作条件。

充分考虑使用人群的生理特点及心理需求,打造适宜空间环境,做到功能完善、布局合理、流程科学、环境温馨,管理智慧。

第六条综合医院的建设,应符合所在地区城镇总体规划、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要求,充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和基础设施条件,避免重复建设。

第七条新建综合医院,应结合当地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实际需求,从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运行和投资效益出发,切实做好项目论证等前期工作。

第八条综合医院的建设,应结合医院事业发展规划制定总体发展建设规划,经批准后,根据实际需要和投资可能,一次或分期实施。

第九条综合医院的建设,除执行本建设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和定额、指标的规定。

第二章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第十条新建综合医院的建设规模,应根据当地城市总体规划、区域卫生规划、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服务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疾病谱和发病率、卫生资源和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状况进行综合平衡后确定。

第十一条综合医院的建设规模,按病床数量分为200张床以下、200~399床、400~599床、600~899床、900~1199床、1200~1500床及以上6个级别。

第十二条综合医院的日门(急)诊量与编制床位数的比值宜为3:1,也可按本地区相同规模医院前三年日门(急)诊量统计的平均数确定。

第十三条综合医院建设项目,由场地、房屋建筑、建筑设备和医疗设备组成。

场地包括建设用地、道路、绿地、室外活动场地和停车场等。

房屋建筑主要包括急诊、门诊、住院、医技科室、保障系统、行政管理和院内生活用房等。

建筑设备包括电梯、物流、暖通空调设备、给排水设备、电气设备、通讯设备、智能化设备、动力设备、燃气设备等。

承担预防保健、医学科研和教学任务的综合医院,还应包括相应预防保健、科研和教学设施。

第十四条正电子发射型磁共振成像系统、直线加速器等大型医疗设备等设施,应按照地区卫生事业发展规划,根据医院技术水平和实际需要合理设置,用房面积单独计算。

第十五条综合医院配套设施的建设应坚持专业化协作和社会化服务的原则,充分利用城镇公共设施。

第三章选址与规划布局第十六条综合医院的选址应满足医院功能与医疗环境的特殊要求,建设基地应满足下列要求:一、地形规整,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较好。

二、市政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宜临两条以上城市道路。

三、环境安静,远离污染源。

四、应远离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和储存区、高压线路及其设施。

第十七条综合医院的规划布局与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建筑布局科学、功能分区合理。

二、应急救援路线合理,洁污、医患、人车等流线组织清晰,避免交叉感染。

三、应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合理组织院区建筑空间,在满足使用功能和安全卫生要求的前提下,建筑宜相对集中布置,并适当考虑未来发展。

四、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合理确定建筑物的朝向,充分利用自然通风与自然采光,病房和医务人员工作用房宜获得良好朝向。

五、污水处理站及垃圾收集暂存用房宜远离功能用房,并宜布置在院区夏季主导风下风向。

六、设置传染病门诊的综合医院,应合理布置,避免交叉感染。

七、新建医院应配套建设患者、医护人员的康复、活动场地。

八、新建医院应配套建设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设施。

第十八条综合医院的出入口不宜少于二处。

第十九条新建综合医院建筑密度不宜超过35%,容积率宜为 ~。

改建、扩建项目可根据实际情况及当地规划要求调整,但容积率不宜超过。

第二十条综合医院绿地率应符合当地规划的有关规定,新建综合医院应有较完整的绿化布置方案,设置相应的室外活动场地,绿地率不宜低于35%;改建、扩建综合医院绿地率不宜低于30%。

第四章建筑面积指标第二十一条综合医院中急诊部、门诊部、住院部、医技科室、保障系统、行政管理和院内生活用房等七项设施的床均建筑面积指标,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综合医院建筑面积指标 (m2/床)第二十二条综合医院各组成部分用房在七项用房建筑面积中所占的比例宜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综合医院各类用房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注:各类用房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可根据地区和医院的实际需要调整。

第二十三条正电子发射型磁共振成像系统等大型医用设备的房屋建筑面积,可参照表3的面积指标增加相应建筑面积。

注:1.本表所列大型设备机房均为单台面积指标(含辅助用房面积)。

2.本表未包括的大型医疗设备,按实际需要确定面积。

第二十四条综合医院内预防保健用房应按编制内每位预防保健工作人员35m2的标准增加预防保健用房的建筑面积。

第二十五条承担医学科研任务的综合医院,应以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70%为基数,按每人50m2的标准增加科研用房;开展动物实验研究的综合医院,应根据需要按有关规定配套建设适度规模的动物实验室。

开展国家级重点科研任务的综合医院,按照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每个3000m2增加相应的实验用房;承担国家、国际重大研究项目的综合医院,应根据实际业务需求单独报批。

第二十六条承担教学和实习任务的综合医院教学用房配置,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 综合医院教学用房建筑面积指标(m2/学生)注:学生的数量按主管部门核定的临床教学班或实习的人数确定第二十七条承担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的综合医院,根据主管部门核定的规范化培训人数,按照1000平方米/个的标准增加培训用房面积,按照10平方米/人的标准增加教学用房面积,并按照12平方米/人的标准增加学员宿舍面积。

第二十八条综合医院图书馆按照编制内职工2m2/人的标准增加建筑面积,室内活动用房按照编制内职工1m2/人的标准增加建筑面积。

院内生活保障用房按照 m2/床的标准增加建筑面积。

第二十九条综合医院停车的数量和停车设施的面积指标,按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条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需要配套建设人防工程、卫生应急储备设施的,应按有关规范增加相应的建筑面积。

第五章建筑与建筑设备第三十一条综合医院的建设应贯彻安全、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原则,建筑装修和环境设计充分考虑使用人群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构建舒适、怡人的诊疗环境。

建筑标准应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条件合理确定。

第三十二条综合医院的各类用房及配套设施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0233)中重点设防类(乙类)进行抗震设防,并根据相关国家规范进行抗震设计,合理采用减隔震技术。

第三十三条综合医院建筑宜以多层、多层及高层组合形式为主。

门急诊楼、医技楼、住院楼等主要建筑的结构形式应考虑使用的灵活性和改造的可能性。

住院楼不宜设置阳台;因功能需要而设置阳台的,应设有相应的防护设施。

第三十四条综合医院二层医疗用房宜设电梯。

三层及三层以上的医疗用房应设电梯。

三层以上医疗用房电梯不得少于二台,其中一台为无障碍电梯,病房楼应单设污物电梯。

第三十五条综合医院的建设应符合国家《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及当地无障碍设施建设的有关规定。

第三十六条综合医院的建筑物应符合国家及地方建筑节能、绿色建筑的相关标准,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基本原则,并根据国家及当地的有关要求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第三十七条候诊区等公共空间应充分考虑老弱病残孕等特殊患者需要,设置无性别卫生间、哺乳室和婴儿整理台等。

第三十八条门急诊、病房、手术室等区域应设置医患交流室、医护人员休息区等,注重人文关怀,为医务人员提供必须保障。

第三十九条综合医院的室内装修和设施,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应选用坚固、环保、安全的材料,不应使用易产生粉尘、微粒、纤维性物质的材料和有尖锐棱角的家具,室内空气质量应达到相关标准。

二、室内顶棚应便于清扫、防积尘,易维修。

三、内墙墙体不应使用易裂、易燃、易吸潮、易腐蚀、不耐碰撞、不易吊挂的材料;有推床(车)通过的门和墙面,应采取防碰撞措施。

四、地面应选用防滑、易清洗的材料;检验科、血库、病理科等用房的地面用材还应耐腐蚀,便于清洁消毒;部分医疗设备用房应防尘、防静电。

五、化验台、操作台等台面均应采用易洁净、耐腐蚀、可冲洗、耐燃烧的面层,相关的洗涤池和排水管应采用耐腐蚀的材料。

六、厕所卫生洁具、洗涤池应采用耐腐蚀、难玷污、易清洁的建筑配件,洗手池和便器宜采用非手动开关。

男女卫生间的便器设置比例应小于或等于1:2。

儿科等区域卫生间应设置儿童卫生间或儿童专用洁具等。

门诊区域应设置医务人员专用卫生间。

七、儿童诊疗区域的门窗、家具和楼地面等应采取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

八、检查、治疗用房应满足使用人群的隐私要求,注意开门方向,宜设闭门器。

房间内宜设置隔帘或屏风。

第四十条综合医院的院区管网,应采用分区专线供应,宜采用综合管廊形式。

主要建筑物内,应设置管道井并根据需要设置设备层。

设备层及主要管道沟应考虑设备系统及干管维修和通风,并采取防水措施。

第四十一条综合医院的供配电系统和设施应安全可靠,应采用双重电源供电并配备应急电源,保证不间断供电,应符合《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及有关医疗建筑电气设计规范要求。

第四十二条综合医院应配置与其建设规模、医疗业务和医院管理相适应的智能化、信息化系统,并确保医院数据和网络信息安全。

第四十三条综合医院在室内外应配置完善、清晰、醒目的标识系统。

第四十四条综合医院绿化植物配置应避免选用种子飞扬、有异味、有毒、有刺及过敏性植物,不应使用带有尖状突出物的围栏。

第六章医疗设备第四十五条一般医疗设备的配置,应根据医院的不同功能、专科特长和所承担医疗诊断、疾病预防、康复保健工作任务,参照有关基本医疗装备配置标准的规定执行。

第四十六条大型医用设备的配置,应按国家相关规定执行。

配置大型医用设备要充分兼顾技术的先进性、适宜性和可及性,促进区域卫生资源共享。

第七章相关指标第四十七条综合医院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或投资估算,应按照国家现行有关规定编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