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旅游空间结构完善研讨

合集下载

谈河南和谐乡村旅游发展思路与对策探讨

谈河南和谐乡村旅游发展思路与对策探讨

谈河南和谐乡村旅游发展思路与对策探讨摘要:和谐乡村旅游对于乡村地区旅游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在探讨河南乡村旅游特点的基础上,指出河南和谐乡村旅游发展中应突出防止“飞地化”、“公地悲剧”、“城镇化”等现象,并提出河南和谐乡村旅游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河南乡村旅游发展思路对策分析一、河南乡村旅游发展特点 1.乡村旅游发展热情高,发展速度快河南乡村游虽然还处在起步的阶段,但发展热情高涨,势头迅猛。

根据河南省假日办公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五一黄金周,全省共接待海内外游客2529.3万人次,其中40%是近郊游和乡村游,达到1000万人次。

2.缺乏标准,管理粗放由于乡村旅游产品仍处于起步阶段,经营管理中的随意性和混乱不容忽视。

各级政府和部门一哄而上抢占双休休闲度假旅游市场,忽视游客的需求和满意度,导致整体接待水平低下,配套设施不协调,影响人们的旅游质量,使乡村旅游产品处于低质量、低收入的经营状态之中。

2007年7月1日,《河南省农家宾馆星级的划分与评定》实施,农家休闲度假的标准、农家乐的标准仍正在制定中,尚待推出。

3.政府重视,亮点突出河南以前旅游开发的重点是在郑州、洛阳、开封。

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对河南乡村旅游作出了重点研究,作出了重大决策,重点转移到农村、转移到山区,也就是河南的四个区旅游区,嵩山旅游区、南太行旅游区、大别山旅游区、伏牛山旅游区,重点突破是伏牛山旅游区。

如,栾川虽是国家级贫困县,他们瞅准旅游业这二十一世纪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把旅游业作为“一号工程”来抓,使栾川县一跃成为综合经济在河南省118个县排名前36位的小康县,创造了驰名中外的“栾川模式”。

另外,焦作、新乡在推进乡村旅游,建设新农村方面都有很好的实践。

目前,河南乡村旅游正在以点带面,全面快速发展。

4.产品单一,体验性文化性不够乡村旅游属于专项旅游产品,能够进行综合性、多样化的项目设计,但目前仅仅局限在观光层次,它与传统的观光产品相比,只是观赏的对象不同而已,产品的特性没有充分体现,影响了产品的吸引力和游客的重游率。

基于SWOT分析的河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河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1492014年9月下半月刊城市旅游规划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河南省作为经济大省和享誉国内外的文化旅游资源大省,也把文化旅游产业放在突出位置,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抢抓中央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大好机遇,但目前河南省文化旅游资源“好说的多、好看的少”,开发项目遍地开花,缺少“眼球”项目的重点突破。

本文利用SWOT 分析法对河南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目的在于突出资源优势,满足发展文化旅游的迫切要求,以推动我省文化旅游产业全面、健康、快速的发展。

一、文化旅游产业内涵“文化旅游产业”的提法在国外文献中很少见,Khalid 在他的工作论文中曾使用过该说法,但并没有对该词作出任何的界定。

在“十二五”规划期间,我国旅游界虽然开始热衷于对“文化旅游产业”的研究,但从研究成果看,我国学术界始终没有对文化旅游产业的概念、内容等有一个公认的、权威的 界定。

徐群、张春香观点基本一致,认为文化旅游产业是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和地区从历史文化中留存下来并进入旅游市场的物质遗产及精神遗产,将文化旅游资源视为一种特殊的商品提供给旅游者,供旅游者游览、感受和体验,同时提供其吃住行游购娱等服务;龚绍方将文化旅游产业概括为两大类——历史文化类旅游产业和社会文化类旅游 产业。

本文认为文化旅游产业是依托文化景观资源、文化风情资源、文化艺术资源,通过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为社会公众以及旅游者提供游览、欣赏、感受和体验文化旅游产品的一项产业。

通过对人类精神文明成果进行包装、加工、宣传、推介、利用,并加以市场化的运作来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河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SWTO 分析(一)河南文化旅游产业优势(Strength )分析1、旅游资源优势河南是华夏民族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厚重。

中国八大古都中河南占一半:即郑州、洛阳、开封、安阳;河南地下文物居全国第一,地上文物全国第二,馆藏文物占全国的八分之一,被誉为“天然的中国历史博物馆”。

河南省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探讨??

河南省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探讨??

河南省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探讨??【摘要】河南省作为中国的中部省份之一,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

当前河南省的旅游业仍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进行转型升级。

本文通过对河南省旅游业现状的分析发现,提高旅游业的品质和服务水平已成为当务之急。

为此,本文提出了一些战略探讨,包括发展特色旅游产品、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这些措施将有助于吸引更多游客、提升旅游业的竞争力。

本文强调了河南省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并给出了未来发展的建议。

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为河南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河南省、旅游业、转型升级、战略探讨、特色旅游产品、基础设施建设、旅游服务质量、重要性、未来发展、建议、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河南省位于中国中部,是中国的重要文化名城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风光资源。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河南省的旅游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河南省旅游业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传统的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竞争压力大;旅游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影响了游客的体验感受;旅游服务质量亟待提升,不够满足游客的需求。

为了更好地推动河南省旅游业的发展,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只有通过战略性的思考和规划,才能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竞争力。

本文将围绕河南省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探讨展开讨论,分析当前旅游业的现状,探讨转型升级的必要性,提出发展特色旅游产品、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等战略探讨,并最终得出对河南省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性以及未来发展的建议。

1.2 问题提出河南省旅游业在长期发展中面临诸多问题,需要进行转型升级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河南省旅游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吸引力不足。

虽然河南拥有众多世界文化遗产和历史名胜,但在旅游业的开发和利用上存在较大的差距。

缺乏特色旅游产品和服务,无法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游览,导致旅游资源的浪费和潜力未能充分发挥。

河南省旅游开发现状及分析论文

河南省旅游开发现状及分析论文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学校名称专题目:河南省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分析专业:宋体四号学生姓名:宋体四号指导教师:宋体四号完成时间:宋体四号河南省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分析关键词:旅游河南“三点一线”发展战略生态旅游内容摘要: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加大了河南省旅游业的发展力度,把旅游业的发展作为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在沿黄地区原有的旅游产业资源的基础上,加快增多了旅游景点的开发。

明确我省旅游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认清发展的态势,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和信息化建设,逐步完善我省旅游业的发展体系。

河南省包括17个地级市和一个省直辖市,其中,以郑、汴、洛“三点一线”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依托,以嵩山少林寺、龙门石窟、黄河小浪底、开封宋都景区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着力开发以古都、名寺、祖根、功夫、宗教为特色的文化观光、寻根朝觐以及休闲度假、生态观光旅游项目,加快了伏牛山、南太行、桐柏—大别山景区的连线连片开发。

一:软实力驰名中外的登封嵩山少林寺,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成功创建成为国家5A级景区。

并且随着登封市政府正式与港中旅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港中旅嵩山少林旅游文化有限公司挂牌成立,以后的嵩山少林香火会更加旺盛,发展态势也会越来越好。

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是国家AAAAA级景区,位于洛阳南郊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

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的营造,南北长达1公里,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

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

龙门石窟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2000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2023年河南省旅游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2023年河南省旅游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2023年河南省旅游行业市场发展现状河南省位于我国中部地区,是中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拥有众多的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具有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

近年来,河南省旅游行业市场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一、河南省旅游市场的快速发展随着国内外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旅游消费的不断增加,河南省旅游市场逐渐成为投资热门。

过去几年,河南省旅游行业市场一直在快速发展,不仅在旅游市场的空间布局上有了变化,更是在内部结构上实现了转型。

同时,政府也加大了对旅游产业的资金支持和政策倾斜,从而真正实现了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

二、河南省旅游消费情况河南省的旅游消费市场主要以省内游客为主,同时也吸引了大量的外来旅游者。

河南省的旅游产品线丰富多彩,除了有著名的景点,还有各种主题游,如民俗文化、美食之旅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此外,河南省旅游消费的价格也比其他地区更为优势,人们可以在这里用更少的钱享受更好的服务。

三、河南省旅游市场的优势河南省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这也是其旅游市场得以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

首先,黄河流经河南省,使得其自然景观非常优美,如龙门石窟、云台山、白马寺等景点。

其次,河南省是我国中原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多达14项,如河南安阳殷墟、洛阳龙门石窟等。

最后,河南省的地理位置优越,与华东、华南、西南等地区互通有无,交通便利。

四、河南省旅游市场未来发展的趋势根据河南省旅游发展“十三五”规划,未来五年,河南省旅游市场将进一步发展,旅游消费的规模将继续扩大。

河南省将致力于推动旅游经济与其他产业协同发展,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和旅游名城,提高旅游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此外,政府也将加大投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高旅游行业的服务水平,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河南省旅游市场的快速发展是来自于其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以及政府的积极推动。

未来,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河南省旅游市场将不断探索创新,走向更加稳健和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河南省旅游业发展对策探析

河南省旅游业发展对策探析

河南省旅游业发展对策探析摘要:河南省的旅游产业在进入 21世纪以来,获得了十分迅速的发展,旅游收入以及旅游产业的规模不断朝着扩大化的趋势发展,但是河南省旅游业的发展与全国其它旅游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相比还是显得还是非常的滞后,这与河南省的旅游资源大省的地位极不匹配。

本文就如何促进河南省旅游业的又好又快地发展,提出相关能够促进河南省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通过科学的方式来引导河南省旅游业的发展,探索出一条适合河南省旅游业自身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河南省;旅游业;发展对策一、河南省旅游业发展所具有的自身优势(一)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河南省旅游资源非常的丰富,其历史悠久、历史古迹众多,拥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旖旎的自然风光,素有“天然历史博物馆”的美誉。

根据最新的旅游资源普查可知,目前河南省所拥有的旅游资源单体一共是39802个(其中的人文旅游资源已经在所有旅游资源单体之中的比例达到了63%)。

[1]除此之外,河南省的地下文物的数量位居全国第一位,地上文物的数量位居全国第二位,馆藏的文物可以达到一百三十万件之多,占据全国馆藏文物总数的八分之一之多,例如,拥有“中华第一龙”之称的蚌壳龙,距今它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了;在三门峡一处贵族的墓葬中出土的铁制工具,被称为“中华第一剑”,距今将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中国最早的关隘——函谷关;有周文王创立的闻名于世的《周易》;中国最早的寺院——少林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的登封嵩阳书院。

可谓是人文底蕴浓厚,人文景观资源丰富多彩,使河南省的旅游业具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河南省不仅人文底蕴非常的浓厚,而且自然景观也非常的丰富。

因为从地理位置上来讲,河南省处于我国的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过渡的地带,处于全国的中心位置;如果从气候的特点来讲,由于河南省处于暖温带与亚热带之间的地区,这样就造就了河南省温和宜人的自然气候,更加适合旅游活动的发生;从河南省所具有的地貌特征上来讲,河南省的地质条件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各个年代的底层保护完好,在我国国内,可以成为旅游环境先对优越的地区之一。

河南文旅融合发展现状与措施探讨

河南文旅融合发展现状与措施探讨

Tourism Economy旅游经济河南文旅融合发展现状与措施探讨侯 冰(漯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漯河 462000)摘 要:河南作为中国的历史文化名省,近年来在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中取得了显著成果。

本文将系统地探讨河南文旅融合发展现状,分析其在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的成效,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如资源分布不均、文旅产品同质化和宣传不足,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包括加强文旅资源整合、创新开发文旅产品、提高宣传力度,致力于通过这些措施,促进河南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关键词:文旅融合;现状;措施;河南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引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和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文化旅游产业已成为各地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河南作为中国的历史文化名省,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

近年来,河南省政府部门高度重视文旅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旨在推动文旅融合,打造文旅品牌,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文旅体验,提高文旅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然而,河南文旅产业的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河南文旅产业的健康发展,还制约了河南经济的持续增长。

因此,本文旨在深入分析河南文旅融合发展现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为河南文旅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一、文旅融合概述(一)文旅融合的概念文旅融合,简而言之,是文化与旅游两大产业在资源、市场、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

这种融合不是两个产业的简单叠加,而是在相互促进中创新发展,形成一个新的业态。

文化为旅游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内涵,而旅游则为文化提供了更广阔的传播渠道[1]。

文旅融合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模式,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是它能够有效地挖掘和利用地区的文化资源,为旅游业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

二是文旅融合有助于提高地区的文化软实力,增强其对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三是文旅融合能够促进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河南省旅游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对策研究

河南省旅游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对策研究

河南省旅游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对策研究作者:熊建设来源:《搏击·武术科学》2015年第06期摘要:文章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2012-2013年河南旅游产业经济统计数据研究发现:河南旅游产业在部门结构中存在交通运输、娱乐、游览等部门经济收入所占比重偏大:在区域结构中存在景点数量多,规模小而散的现状,在组织结构上存在融资渠道和旅游产品结构单一现象;在人才结构存在高端旅游管理人才缺乏等。

提出河南省旅游产业优化升级应该实施“政府主导型”与“旅游企业创新型”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优化消费结构,做好文化宣传,扩大入境游;利用河南交通便利,使河南旅游产业形成东西南北纵横交错的旅游产业聚集区;充分利用河南丰富的教育资源和人才资源优势,加快高端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等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河南省旅游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中图分类号:C8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643( 2015 )06-0097-031研究目的2013年,河南省全省共接待海内外游客4.11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3.2%,其中入境游客207.33万人次,增长8.7%,旅游总收入3875.50亿元,增长15.3%,相当于全省CDP的12%[1]。

河南省旅游产业已经成为中原发展腾飞新的支柱产业。

但河南省旅游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如旅游企业规模偏小,全省旅游企业没有一家进入全国50强,没有一家上市企业,到河南旅游的外同人还太少等结构性问题的存在。

[2]本研究分析当前河南旅游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提出河南省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路径,为河南省旅游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2河南旅游业产业结构现状分析2.1河南旅游业产业各部门现状在河南旅游产业迅速发展情况下,河南省在接待国内游客的消费水平也到达了历史的最好水平,其中外省游客的消费总额2011年达到88.6亿元,2012年到达108.4亿元,省内游客旅游消费总额2011年为217.4亿元,2012年为252.3亿元,2013年消费总额为3875.50亿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河南旅游空间结构完善研讨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2011年3月,中原经济区被正式纳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上升到国家
战略层面。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构想得到了中央领导的关注。这意味着中原经济区
有望成为未来中国发展新的经济增长极,成为促进周边地区发展的倍增器。中原
经济区范围很广,包括以河南为中心,涉及周边地区的广大区域。它将成为中原
崛起、河南振兴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与此同时,郑西高铁的开通成为了一条连通
中西部旅游的黄金线路。[1]2012年郑州至北京、至武汉的高铁将相继开通运营,
未来3-5年郑州至太原、徐州、济南、合肥等地的高铁相继建成。米字型高铁
交通框架形成后,将给中部地区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的优化带来机遇。作为中原经
济区的枢纽城市,郑州将在中部地区起到重要支撑作用。空间距离的缩短使得处
于不同区域的旅游资源可以相互依托,深度挖掘,推出精品。
二、河南省旅游资源概况与空间结构的现状分析
1、河南省旅游资源概况旅游资源是进行旅游开发的前提条件。自然因素、
历史政治经济发展程度决定了该区域的旅游资源数量、类型和空间分布状况。河
南位于中原腹地,良好的自然条件和悠久的历史积淀使得河南旅游资源丰富,分
布广泛。河南有4大古都,5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0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26个省级风景名胜区,16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点的层次上看,旅游资
源主要集中于安阳、洛阳、焦作、南阳、商丘、郑州(开封)等城市;从线的层次
上看,主要分布于陇海铁路和京广铁路沿线以及交汇之处;从面的层次上看,豫
西北地区和中心区域是旅游资源集中地区,豫东南则分布较散。
2、河南省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特征与开发现状河南地处中原腹地,山地多见
于西北部和东南部。经过多年的发展,河南旅游资源开发格局明显:首先,旅游
资源开发以沿黄地带为主,尤以郑汴洛一线的旅游发展最为迅速。这条主轴线成
为河南旅游宣传和发展的主要核心,形成了西热东冷的发展状况。其次,城市的
历史积淀影响了政府决策倾向。河南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注重历史古都如安阳、开
封、洛阳的发展,这些旅游城市交通状况、景点的配套设施等都相对完善。综合
来看,河南旅游空间结构并未真正实现合理构建,在东西部之间以及重点城市与
2

一般城市之间已经形成两极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河南旅游业在构建中原
经济区过程中更好更快地发展。
三、河南省旅游空间结构的构建策略
“点—轴”系统是由我国著名经济地理学家陆大道先生在1984年首次提出
的。[2]之后,在城市规划、旅游发展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很多学者应用
“点轴理论”对单一城市、某一区域的旅游空间结构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在对相
关资料的统计中发现,近年来学者们围绕焦作、安阳等城市进行了有关旅游空间
结构的研究,同时也有对中原城市群旅游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的研究结论。但从河
南省域角度分析旅游空间结构的研究结论并不多见。中原经济区是涵盖了包括河
南省众多城市及相关省份城市的广大区域,在这个背景下研究河南省旅游空间结
构有着深远的意义和积极的作用。省域的旅游空间网络是以主要城市为节点,由
交通道路、旅游线路等线状要素组合而成的区域总体空间结构形态。[3]旅游空
间构建过程中城市成了搭建框架的主要载体,并形成了强大的城市支撑体系。中
原经济区构建过程中要最大可能地发挥各地资源优势,使河南旅游业借助良好的
政策得到充分发展。以郑汴旅游开发为核心,以安阳、南阳、洛阳、商丘为支撑
点,以陇海、京广铁路为发展轴线,构筑“一核为中心,四点为支撑”的空间结
构,最终形成以点带面,逐渐扩散的旅游空间格局。
1、一核为中心郑州旅游核心圈位于河南版图的中心,是全省的政治、经济、
文化的中心,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其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和旅游经济状况对带
动整个河南及中原经济区的发展意义重大。郑州作为中心城市辖6区、5市和1
县,多年来郑州城区旅游的发展也带动了周边新郑、巩义、荥阳等地的旅游业发
展,形成了由中心向外辐射的节点网络结构。随着中原经济区框架的构建,郑州
已经成为中部地区经济的核心。发达的经济、便利的交通使得郑州未来旅游经济
的发展速度加快,成为中部省份旅游的集散中心。郑州应当发挥核心优势,努力
发展城市旅游、会议旅游、商贸旅游,将郑东新区发展成为观光旅游的重点。登
封少林寺、开封清明上河园是多年来带动郑州及河南发展的国家级景点,要在挖
掘其现有旅游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加大产品创新力度,打造世界知名旅游品牌。
同时要着力加强郑州与开封、新乡、许昌的联合,在这些区域打造都市休闲度假
旅游,成为郑州“后花园”。
3

2、四点为支撑河南是全国铁路线路较为集中的省份,京广、陇海铁路纵贯
南北、东西,成为带动省际经济、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铁
路发展的重视,给铁路沿线城市的发展带来了不可多得的机遇。商丘、南阳、洛
阳、安阳、郑州位于河南地理区域中的东南西北中五个特殊的位置,在地图上形
成了一个不规则的矩形。同时,这些城市也是两条铁路省际沟通的重要出入口,
是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在旅游空间结构构建中要重视这些城市的旅游发展,使
这四座城市成为河南旅游发展的副中心和区域旅游发展的核心,充分发挥其对区
域旅游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安阳—鹤壁—濮阳旅游圈位于河南北部,境内不仅
有殷墟、红旗渠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还有太行山大峡谷等旖旎的自然景色。
这一区域的旅游大发展可以带动和弥补中心城市辐射力量的不足。以安阳为中心
形成豫北旅游区,一方面带动鹤壁、濮阳两地旅游宣传,进行捆绑旅游线路开发;
另一方面,安阳是河南的北大门,是八大古都之一和优秀旅游城市。北与山西长
治、河北邯郸、山东聊城相连,成为与这三省旅游发展的桥梁。安阳殷墟世界闻
名,应当充分利用安阳的知名度,提升豫北旅游资源的综合竞争力,主要发展太
极文化艺术之旅、龙乡之旅。
洛阳—焦作—三门峡旅游圈成为河南与西部省份的重要通道。洛阳是河南西
部重要的旅游中心,应努力发展西接西安、东连郑州、北靠焦作的联合关系,重
点发挥洛阳历史古都强辐射作用,结合焦作山水旅游资源和三门峡人工水库的优
势。加强龙门石窟的宣传和维护,发展石窟游;同时应重视如何将龙门的文化魅
力与云台的山水风情旅游更好地结合,缩短两地的空间距离。商丘—周口位于河
南省东部,是东西对接的咽喉,两地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丰富,但知名度不高。商
丘古城、芒山汉墓陵,周口太昊陵、老子故里均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但与其他
地区人文古迹开发相比,这些景点的宣传力度还远远不够,省内知名度不高。在
这个区域应当充分挖掘历史古迹和历史文化名人优势,努力发展寻根游、修学游。
同时,要着力发展两地的工业旅游,将现代工业产业集聚园打造成新的旅游产品,
展现城市发展的成就。南阳—平顶山—驻马店—信阳旅游圈以自然风光为主,平
顶山石人山、驻马店嵖岈山均以奇特的山水风光著名。宝天曼自然保护区、鸡公
山自然资源条件优越,要联合发挥度假避暑的优势,将两处景点打造成为河南甚
至全国的知名避暑胜地。今后的建设重点应当是:着力发展观光旅游、体验旅游、
4

度假旅游,提升景点的可进入性,发展道路交通网络,优化圈内的旅游产品结构。
四、河南省旅游空间结构优化建议
1、规范行政体制,共享市场品牌严格的行政区划往往使得旅游目的地城市
或地区各自为政,各自开发。中原经济区建设淡化了行政区划的范围,更加注重
区域的联合发展。这给旅游空间结构的重组和优化提供了政策保障。发挥各地政
府部门的积极性,整合区域间的旅游资源,避免资源开发的相似性和重复性是区
域旅游发展的重要问题。河南省在构筑旅游空间结构时要将自然风光型资源与人
文历史遗迹资源宣传更好地结合,达到不同区域间共享旅游产品市场品牌,提高
品牌知名度的目的。
2、重组旅游资源,打造旅游精品河南自然和人文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为发
展综合性旅游提供了基础。将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生态资源更好地整合,能使旅
游者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文化的熏陶,营造高质量的旅游经历。通过资源重组,
展示目的地旅游新形象。洛阳以人文历史遗迹文明,焦作以自然山水著称,如能
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以旅游联合开发的形式将两地的旅游资源更好地整合,将
给豫西北旅游带来新的发展。
3、优化基础设施,共建交通网络今后要不断规范和完善旅游交通网络建设。
一方面注重河南省与周边省份的合作建设,增强区域的可进入性。在完善省内城
际快速交通网络基础上可将范围继续扩大,修建省际快速交通线路。另一方面修
建省内铁路快速通道,直接缩短东西南北如安阳至南阳、商丘至洛阳的空间距离。
4、优化旅游形象,培养多级中心随着旅游经济的发展,各地旅游开发的速
度越来越快,规模越来越大,旅游竞争也随之激烈。河南要提升在全国的旅游地
位,吸引游客,就要有一个统一的旅游形象。河南可以用“华夏之根,文明之源”
为整体形象符号进行形象推广。以郑州为整体形象的源头,同时培养多个旅游节
点城市中心,通过二级城市中心的发展带动县域城市旅游的发展,真正成为“点
—轴—渐进扩散”的合理旅游空间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