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域网与广域网设计教案

合集下载

2.2局域网说课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河大版(2020)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

2.2局域网说课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河大版(2020)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
接着,我讲解了局域网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原理。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我通过使用图表和示例,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同时,我还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课堂讨论,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在课堂的中间环节,我通过分析具体的局域网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局域网的应用和重要性。这个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答案:常见的局域网拓扑结构有星型、环型和总线型等。星型拓扑结构具有易于管理和扩展的优点,但成本较高;环型拓扑结构具有简单、可靠性高的特点,但故障会影响整个网络;总线型拓扑结构成本低、易于安装,但速度较慢,且抗干扰能力较差。
2.例题二:局域网的传输技术
题目:请解释局域网的共享介质传输技术和交换式传输技术的区别。
②流量控制:限制非关键业务的流量,保证关键业务流畅。
③故障排查:快速定位并解决网络故障,保障网络稳定运行。
板书设计要求简洁明了,重点突出,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使得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地掌握局域网的关键知识点。同时,注重艺术性和趣味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典型例题讲解
1.例题一:局域网的拓扑实验操作:学生在实验室进行局域网搭建实验,亲身体验并解决问题。
-角色扮演: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局域网搭建和维护的过程,增强理解。
3.确定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
- PPT:制作多媒体PPT,展示局域网的基本概念、搭建步骤和示例图。
-视频:播放局域网搭建和维护的视频教程,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
-在线工具:利用在线网络拓扑工具,学生可以模拟搭建局域网,实时查看效果。
2.2局域网说课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河大版(2020)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局域网与广域网设计教案

局域网与广域网设计教案

局域网与广域网设计教案实用CISCO路由器一、CISCO分层模型1、核心层(core layer)提供高速宽带的骨干传输,主要功能是尽可能快速地交换数据。

该层不实施任何过滤功能,以免降低数据传输速率。

有12000、7500、7200、7000系列路由器(Catalyst 交换机8500)2、集散层(distribution layer)该层的目的是通过使用访问控制列表和其他过滤器来限制进入核心层的数据包。

该层定义了网络的策略。

策略是一种处理某些类数据流的方法,包括路由更新、路由归纳、VLAN数据流和地址聚合。

有3600、4500、4000系列路由器(Catalyst 交换机5000)3、接入层(access layer)实现本地用户与宽带信息网互联。

也能通过广域网技术,如帧中继、ISDN 或专线,让远程场点访问网络。

有2600、2500、1700、1600系列路由器(Catalyst 交换机1900、2820)二、CISCO路由器设计1、路由器CPU2505路由器包含一个20MHz的Motorola 68EC030处理器,Cisco7010包含一个25MHz的Motorola MC68040处理器2 、路由器内存组件●ROM包含加电自检(POST:Power-on Self-Test)和启动程序(Boot-strap Program)。

ROM芯片包含了部分或全部IOS(互联网操作系统),如:2505包含了IOS子集,而7000系列包含了所有IOS。

●NVRAM(Nonvolatile RAM非易失性RAM)存储路由器的启动配置文件●Flash RAM(闪存)可擦写可编程ROM用于在存储Cisco IOS,能保持多个版本的IOS 软件。

●RAM:提供信息的临时存储区(当路由器检查地址信息时,数据包就存储在RAM中),此外,还保存当前路由表及当前运行的路由器配置信息。

3、接口(Interface)是主板上或独立接口模块上的网络连接器,数据包通过接口进入路由器。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教案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教案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和分类。

2. 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原理和常见的网络设备。

3. 培养学生理解网络协议和网络分层模型的概念。

4. 让学生了解互联网的基本结构和发展历程。

5. 使学生掌握局域网和广域网的组建、维护和管理方法。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功能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1.2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2.1 局域网(LAN)2.2 城域网(MAN)2.3 广域网(WAN)3.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原理3.1 网络设备3.2 通信协议3.3 网络拓扑结构4. 常见的网络设备4.1 交换机4.2 路由器4.3 网卡4.4 集线器4.5 网桥5. 网络协议与分层模型5.1 网络协议5.2 网络分层模型(OSI七层模型)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备。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网络应用场景,加深学生对网络知识的理解。

3. 利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搭建简单网络,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4. 开展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

四、教学资源1. 教材:《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2. 课件:PowerPoint3. 网络设备:交换机、路由器、网卡、集线器、网桥等4. 实验工具:计算机、网线、水晶头、测速仪等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参与度等。

2. 考试成绩:理论知识考试、实验操作考试等。

3. 综合评价: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的掌握程度、实际应用能力等。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原理及常见网络设备的功能与作用。

2. 网络协议和分层模型的概念及其在网络通信中的应用。

3. 互联网的基本结构和发展历程。

4. 局域网和广域网的组建、维护与管理方法。

教学难点:1. 网络协议的复杂性和分层模型的理解。

2. 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和配置方法。

《局域网广域网》PPT课件培训资料

《局域网广域网》PPT课件培训资料

27/71
Networking techno;ogy
3.5 PPP协议
3.5.1 PPP组成
3.5.2 PPP帧格式
3.5.3 PPP链路建立
3.5.4 PPP认证
3.5.4 PPP应用
28/71
Networking techno;ogy
3.5.1 PPP组成
29/71
Networking techno;ogy
发送和接收窗口为7的情形
19/71
Networking techno;ogy
发送和接收窗口为4的情形
20/71
Networking techno;ogy
3.4 HDLC协议
面向比特的同步数据链路协议
只支持同步传输线路
既可工作在点到点线路方式,也可工作在 点到多点线路方式
既适用于半双工线路,也适用于全双工线 路。
采用虚电路方式提供面向连接的网络方式,这 意味着源节点和目的节点在进行数据传输之前 必须建立连接,即建立一条虚电路。
39/71
Networking techno;ogy
建立虚电路
PVC SVC
信令协议
数据传输 删除虚电路
三个过程
40/71
Networking techno;ogy
实例
36/71
Networking techno;ogy
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
37/71
Networking techno;ogy
3.7 虚电路和数据报
3.7.1虚电路 3.7.2 数据报 3.7.3 两者比较
38/71
Networking techno;ogy
3.7.1虚电路
虚电路VC(Virtual Circuit)

2024年局域网组建及维护教案(特殊条款版)

2024年局域网组建及维护教案(特殊条款版)

局域网组建及维护教案(特殊条款版)教案局域网组建及维护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局域网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分类。

2.使学生掌握局域网的组建方法和维护技巧。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局域网的基本概念2.局域网的组成和分类3.局域网的组建方法4.局域网的维护技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局域网的组建方法和维护技巧2.教学难点:局域网的配置和维护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局域网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分类2.演示法:演示局域网的组建过程3.实践法:学生分组进行局域网的组建和维护实践4.讨论法:分析局域网组建和维护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案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提问:什么是局域网?它的作用是什么?引入:介绍局域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讲解局域网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分类局域网的概念局域网的组成:硬件设备、传输介质、网络协议局域网的分类:按传输速率、拓扑结构、传输介质等分类3.局域网的组建方法硬件设备的选型与连接网络协议的配置IP地质的分配与设置网络测试与调试4.局域网的维护技巧网络设备的日常检查与维护网络安全的防护措施网络故障的排查与解决网络性能的优化与升级5.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局域网的组建和维护实践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学生展示实践成果,相互评价与交流6.总结与拓展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提问:局域网组建和维护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拓展:介绍无线局域网、虚拟局域网等新型局域网技术7.课后作业复习局域网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分类完成局域网组建和维护的实践报告预习下一节课内容:广域网组建与维护六、教学评价1.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实践环节的表现,评价其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2.结果性评价:检查课后作业和实践报告,评价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3.学生自评与互评:让学生自我评价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相互评价实践成果七、教学资源1.教材:《计算机网络》2.多媒体课件:局域网组建与维护PPT3.网络资源:相关教学视频、局域网组建与维护教程4.实践设备:计算机、交换机、路由器、网线等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局域网的组建方法”。

局域网 教案

局域网 教案

局域网教案教案标题:局域网教案目标:1. 了解局域网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掌握局域网的组成和工作方式。

3. 能够配置和管理局域网。

教案步骤:一、引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局域网的概念,解释其与广域网和互联网的区别。

2. 引导学生思考局域网的作用和重要性。

二、讲解局域网的基本原理(10分钟)1. 解释局域网是指在一个较小的地理范围内,由多台计算机和网络设备组成的计算机网络。

2. 介绍局域网的主要特点,如高速传输、低成本、易于管理等。

3. 讲解局域网的基本工作原理,包括数据传输、数据交换和网络拓扑结构等。

三、局域网的组成和工作方式(15分钟)1. 介绍局域网的组成要素,包括计算机、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和通信介质(如网线、光纤)等。

2. 解释局域网的工作方式,包括数据传输的流程和网络通信的协议(如TCP/IP 协议)等。

四、配置和管理局域网(20分钟)1. 演示如何配置局域网,包括设置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等。

2. 介绍局域网的管理方法,如网络监控、安全策略和故障排除等。

3. 强调局域网的安全性,提醒学生注意网络安全问题,如防火墙、密码设置等。

五、练习与总结(10分钟)1. 给学生分发练习题,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

2. 与学生一起总结局域网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调查本地局域网的配置和管理情况,并写一份报告。

2. 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并准备下节课的讨论。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2. 批改学生的练习题和作业报告,评估他们对局域网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案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局域网的实际配置和管理实践,提升他们的操作技能。

2. 引导学生了解局域网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应用,如物联网、云计算等。

教案注意事项:1. 确保教学内容简明扼要,易于理解。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3. 强调网络安全意识,教育学生正确使用局域网并保护个人信息的重要性。

《局域网广域网》课件

《局域网广域网》课件
局域网通过共享通信通道、传输介质和网络设备等方式实现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 输和资源共享。
局域网的特点
覆盖范围较小
局域网覆盖范围有限,通常在一个建筑物、 校园或特定区域内。
高传输速率
局域网传输速率较高,一般在10Mbps至 1Gbps之间,甚至更高。
安全性较高
由于局域网覆盖范围较小,通常限制了外部 用户的访问,因此相对较为安全。
局域网主要应用于企业、学校、机关等 内部网络建设,而广域网则更多应用于 公众通信、媒体传播等领域。
VS
详细描述
局域网主要用于构建企业、学校、机关等 内部的网络环境,实现内部的信息共享、 文件传输、设备控制等功能。而广域网则 更多应用于公众通信、媒体传播等领域, 如互联网接入、远程办公、在线视频等, 满足广大用户的需求。
广域网覆盖的地理范围远远超过局域网,可以连 接不同地区的计算机和设备。
传输速率较高
广域网的传输速率通常较高,可以满足各种应用 的需求,如高速数据传输、视频会议等。
ABCD
传输距离长
广域网的数据传输距离通常较长,可能达到数百 公里或数千公里。
通信费用较高
由于广域网的覆盖范围广泛,传输距离长,因此 通信费用相对较高。
广域网概述
广域网的定义
• 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 WAN)是一种跨越较大地理范围 的计算机网络,通常覆盖一个城 市、地区或国家,甚至全球范围 。它通过公共通信网络(如电信 运营商的线路)连接不同地理位 置的计算机、终端和设备,实现 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
广域网的特点
覆盖范围广泛
智慧城市网络架构
感谢观看
THANKS
案例三:智能 家庭网络
03
04

2024年无线局域网教案

2024年无线局域网教案

无线局域网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无线局域网的定义、特点及分类。

2.掌握无线局域网的工作原理和关键技术。

3.学会搭建和配置无线局域网。

4.理解无线局域网的安全问题和解决策略。

二、教学内容1.无线局域网概述(1)定义:无线局域网(WirelessLocalAreaNetwork,WLAN)是一种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在有限区域内实现高速数据传输的网络。

(2)特点:无线局域网具有灵活性高、部署方便、易于扩展等优点,适用于家庭、办公室、公共场所等场景。

(3)分类:根据工作频段,无线局域网可分为2.4GHz和5GHz 两大类。

根据标准,可分为IEEE802.11a/b/g/n/ac/ax等。

2.无线局域网工作原理和关键技术(1)工作原理:无线局域网采用无线通信技术,通过无线信号传输数据。

设备之间的通信需遵循一定的协议,如IEEE802.11系列标准。

(2)关键技术:无线局域网的关键技术包括扩频技术、调制解调技术、编码解码技术、信道分配技术等。

3.无线局域网的搭建与配置(1)硬件设备:无线局域网主要由无线接入点(AccessPoint,AP)、无线网卡(WirelessNetworkInterfaceCard,WNIC)等设备组成。

(2)软件配置:无线局域网的软件配置主要包括无线网络名称(SSID)、加密方式、认证方式等。

4.无线局域网的安全问题及解决策略(1)安全问题:无线局域网面临的安全问题主要包括非法接入、数据泄露、网络攻击等。

三、教学方法1.理论讲解:通过讲解无线局域网的定义、特点、分类等基本概念,使学生了解无线局域网的基本知识。

2.案例分析:分析无线局域网在实际应用中的典型案例,使学生掌握无线局域网的搭建和配置方法。

3.实践操作:指导学生进行无线局域网的搭建和配置,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课堂讨论:针对无线局域网的安全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四、教学评价1.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无线局域网知识的掌握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CISCO路由器一、CISCO分层模型1、核心层(core layer)提供高速宽带的骨干传输,主要功能是尽可能快速地交换数据。

该层不实施任何过滤功能,以免降低数据传输速率。

有12000、7500、7200、7000系列路由器(Catalyst 交换机8500)2、集散层(distribution layer)该层的目的是通过使用访问控制列表和其他过滤器来限制进入核心层的数据包。

该层定义了网络的策略。

策略是一种处理某些类数据流的方法,包括路由更新、路由归纳、VLAN数据流和地址聚合。

有3600、4500、4000系列路由器(Catalyst 交换机5000)3、接入层(access layer)实现本地用户与宽带信息网互联。

也能通过广域网技术,如帧中继、ISDN 或专线,让远程场点访问网络。

有2600、2500、1700、1600系列路由器(Catalyst 交换机1900、2820)二、CISCO路由器设计1、路由器CPU2505路由器包含一个20MHz的Motorola 68EC030处理器,Cisco7010包含一个25MHz的Motorola MC68040处理器2 、路由器内存组件●ROM包含加电自检(POST:Power-on Self-Test)和启动程序(Boot-strap Program)。

ROM芯片包含了部分或全部IOS(互联网操作系统),如:2505包含了IOS子集,而7000系列包含了所有IOS。

●NVRAM(Nonvolatile RAM非易失性RAM)存储路由器的启动配置文件●Flash RAM(闪存)可擦写可编程ROM用于在存储Cisco IOS,能保持多个版本的IOS软件。

●RAM:提供信息的临时存储区(当路由器检查地址信息时,数据包就存储在RAM中),此外,还保存当前路由表及当前运行的路由器配置信息。

3、接口(Interface)是主板上或独立接口模块上的网络连接器,数据包通过接口进入路由器。

在配置路由器时,你必须以过诸多外部接口的一个。

这些接口包括控制台端口、辅助控制端口、以太网端口和串口。

三、路由器的启动过程见P84四、配置路由器●控制台(console)●辅助端口(auxiliary):使用调制解调器进行配置●虚拟终端(Virtual Terminal):用Telnet●TFTP服务器:CISCO基础知识一、路由器模式●用户模式(User mode):用户登录路由器后,即进入此模式。

该模式为只读模式,只能查看路由器的信息,不能更改。

Router>●特许模式(Privileged mode):该模式支持调试和测试命令,支持对路由器的详细检查,并可由此进入配置模式。

Router#●全局配置模式(Global configuration mode):可修改路由器的全局参数,也可进入更具体的配置模式。

Router#config tRouter(config)#●接口配置模式(Interface mode) :Router(config)#interface serial 0Router(config-if)#●协议配置模式(Protocol Configuration mode):Router(config)#router ripRouter(config-router)#●设置模式(setup mode):用于路由器的首次配置或者对路由器进行重新配置。

●线路命令模式(Line Command mode):用于在辅助线路、监控线路或虚拟线路下修改用户模式口令和连接参数。

Router(config)#line vty 0 4Router(config-line)#●监控模式(ROM monitor mode):当闪存中无IOS软件或自举引导中断时进入此模式。

>或rommon>●RXBoot模式:这是维护模式,可用来恢复口令。

二、一些常用命令1、exit2、Ctrl+Z3、tab4、?5、Ctrl+P:显示上一条命令6、show running-config3、show startup-config4、copy runnig-config startup-config5、erase start6、reload7、show version一、路由器标识配置1、给路由器命名Router(config)#hostname RouterARotuerA(config)#2、登录标题RouterA(config)#banner motd#Welcom to RouterA#RouterA(config)#3、接口描述RouterA(config)#interface e0RouterA(config-if)#description Wan link to Miami四、口令设置1、控制台口令:用于通过控制台登录Router(config)#line console 0Rotuer(config-line)#loginRotuer(config-line)#password cisco1、辅助口令:用于通过modem建立连接Router(config)#line aux 0Rotuer(config-line)#loginRotuer(config-line)#password cisco2、Telnet口令:用于通过虚拟终端登录Router(config)#line vty 0 4Rotuer(config-line)#loginRotuer(config-line)#password cisco3、特许模式的口令:●Router(config)#enable password cisco●Router(config)#enable secret cisco 采用Cisco专用的加密过程来改变口令字符串。

4、口令加密:对配置文件中的所有口令进行加密保护Router(config)#service password-encryption网络互连的协议一、自治系统(AS,Autonomous System):由一个单位或组织管理的一个互连网络。

AS内部可以自主决定采用什么路由选择协议。

外部世界将整个AS看作是一个实体。

见CCNP252。

二、内部网关协议(IGP,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在一个自治系统内部交换路由信息使用的路由协议。

常见两类内部网关协议:距离向量路由选择协议(RIP、IGRP)、链路状态路由选择协议(OSPF)、平衡混合路由选择协议(EIGRP)。

见P560距离向量路由选择(Distance-vector):以跳计数作为路由计量单位,定期地向相邻路由器发送其路由选择表(全部)的拷贝,并积累距离矢量。

收敛速度慢。

如:链路状态路由选择(Link-state):基于链路状态路由选择算法又称为最短路径优先(SPF)算法。

以链路成本(cost)计算:108/带宽。

作为路由计量单位,确定最佳路由,只向相邻路由表发送变更的路由信息。

这种算法使用:●链路状态通告(LSA):路由器向所有该区域的其他路由器通告它们的链路状态,以使每个路由器都能建立一个完整的链路状态数据库。

●一个拓扑结构数据库●SPF算法和所产生的SPF树●一个到每个网络的路径和端口的路由选择表利用LSA建立一个完整的拓扑数据库,运行SPF算法,计算到达其他网络的路由。

平衡混合路由选择(balanced hybrid routing protocol):用度量更精确的距离矢量来确定到达目的网络的最佳路径,但它使用拓扑改变来触发路由数据库的更新,而不是定期更新。

三、外部网关协议(EGP,External Gateway Protocol):在自治系统之间交换路由信息时使用的路由协议。

用于在ISP之间交换路由信息,或用于客户的AS和服务提供商网络之间。

常用协议:BGP4 二、管理距离/度量值(administrative distance/metric)如:R192.168.4.0/24[120/1] via 10.4.0.2 ,00:00:07(上次更新后过去的时间),Serial1D(EIGRP)10.2.0.0[90/2681856] via 10.3.0.1,,00:26:12,Serial0 路由器用度量值来评估、测量路由。

当存在到同一网络的多条路由时,度量值低的路由被认为是最佳的。

不同路由选择协议计算度量值的不同,如RIP使用跳数,IGRP协议支持多种路由度量值,例如:带宽、延时、负载、可靠性和最大传输单元。

EIGRP用带宽和可靠性来计算度量值。

管理距离:用于划分创建表的协议的优先级当路由器从不同路由选择协议接收到同一个网络的路由更新时,它不能用不同类的度量值来评估一条路由,只能用定时距离来决定使用哪种协议。

每种路由协议分配了一个缺省管理距离,该值越低,协议越可信。

直连网络:0静态路由:1[1/0]EIGRP:90IGRP:100RIP:120OSPF:110路由信息协议(RIP)•路由信息协议是基于距离矢量的内部网关路由协议。

•路由信息协议用数据包到达目的地所经过地路由器数(跳数)来决定路由的优先级。

•路由信息协议最大跳数为15跳;跳数为16时表示网络不可达。

•路由信息协议每隔30秒用UDP数据报向直接相邻的路由器广播自己的路由表。

180秒内没有接收到更新,则认为网络不可达。

•路由信息协议在没有路由更新时也发送路由表,因此会占用不必要的网络带宽和路由器处理时间。

•路由信息协议第一版在传输路由表时不携带子网掩码,因此所联网络必须采用相同子网掩码;第二版支持变长子网掩码,支持组播路由。

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OSPF协议是基于链路状态的内部网关路由协议,不受网络范围限制,支持变长子网掩码技术(VLSM),提供服务类型选路、负载均衡等功能。

•OSPF协议采用触发方式更新路由表。

即,当链路状态改变时才更新路由表。

•OSPF协议通过相邻的路由器之间发送Hello报文维持邻接关系。

•OSPF协议通过在各个路由器之间发送链路状态报告,来交换路由信息。

•OSPF协议中,每个路由器都有整个网络的链路状态,并独立生成最短路径优先树(即路由表)。

内部网关路由协议(IGRP)•内部网关路由协议(IGRP,Interior Gateway Routing Protocol)是Cisco公司私有的距离矢量路由协议。

•IGRP协议每隔90秒钟向网络中其他路由器发送路由更新。

•IGRP协议发送路由更新时不携带子网掩码信息,不支持变长子网掩码(VLSM)技术。

•IGRP协议所支持的最大跳数为255。

•IGRP协议自持负载均衡功能,最多支持6条等价路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