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之死,他们都殁于盛年
观后感200字简短八佰(9篇素材参考)

观后感200字简短八佰(9篇素材参考)观后感200字简短八佰篇1八月份,电影大作《八佰》即将上映的消息纷纷刷爆朋友圈,可以看出各位观众们还是对这部电影充满期待的。
有人预测,《八佰》上映后,其票房很有可能会超过20某某年的票房冠军《战狼2》。
《八佰》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这样的故事: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留守上海四行仓库,与租界一河之隔,孤军奋战4昼夜,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战争;为壮声势,四百人对外号称八百人。
电影《八佰》由管虎导演,是亚洲首部全片使用IMA某摄影机拍摄的商业影片,本应该于20某某年7月5日全国上映,最后却搁置了。
想必大家和我一样都很清楚,《八佰》这部电影是根据真实的历史事件改编的,而这起历史事件,便是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淞沪会战。
自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便加快了侵华的步伐,并提出了三个月的计划。
为了打击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中国军队奋起反击。
而电影《八佰》,便讲述了发生在淞沪会战期间一个著名的历史故事。
1838年,淞沪会战进入相持阶段,为掩护我军的行动,团长谢晋元临危受命,率军驻守四行仓库。
此时的四行仓库西面和北面已被日军占领,东面和南面是公共租界,与未被占领的中国地界完全隔绝,成为一个"孤岛",进入四行仓库,也就成了孤军。
部队进驻后,谢晋元与一营长杨瑞符集合部队作简短动员,说明奉命掩护大军撤退并据守四行仓库--这个当时上海唯一属于中国军队守卫的一块国土,第一营已是离开大部队的一只孤军。
他要求全体官兵,抱必死决心,与仓库共存亡,剩最后一人,也要坚守阵地。
后来,谢晋元与全体官兵一起齐心协力,多次打退了日军的进攻。
第一天战斗,我军共消灭敌兵80余名,伤敌更多,日本侵略者受到中国人民的严厉惩罚,"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又一次被打破了。
其实,坚守四行仓库的只有一个营的兵力。
该营士兵陈德松在《殊死报国的四行孤军》一文详细记述道:"以该团第一营为基干,组成加强营,仍用团番号。
《探海灯》与三位报人之死

《探海灯》与三位报人之死民国时的香港小报《探海灯》,内容大半针对当时国内的政局,以内幕新闻见称。
当时治粤者曾一度禁止该报入口,但禁而不止,港穗途中,每日有许多“水客”从香港潜带该刊回广州,使本来每份在港只卖两仙即两分的报纸竟在广州炒至五毫。
尽管《探海灯》销数高,由于只是三日刊小报,却不受收藏家所重视。
那1934、1935年之《探海灯》合订本很可能是人间“孤本”了。
在此,想谈的是和该报有极大关系的三位报人。
友人的残簏中有1934、1935年之《探海灯》合订本,这是当年在香港逢三日出版一次的刊物,最初是附属于当时的《香港时报》,但受欢迎的程度又远甚于时报,据说每期销行达三万份,这是了不起的销量。
它虽然出版在香港,但内容大半是针对当时内地的政局,以内幕新闻见称,其所以取名“探海灯”。
所指的“海”,是当时的“宦海”,所谓“探海”,就有晋朝温峤海底燃犀烛怪的意思。
正因《探海灯》对当局的抨击,自然而然受到当局的嫉恶。
当时治粤者曾一度禁止该报入口,没想到禁而不止,更令该报销量上升。
港穗途中,每日有许多“水客”从香港潜带该刊回广州(当时粤港自由往来),使本来每份在港只卖两仙的报纸竟在广州黑市炒至五毫。
尽管《探海灯》销数高,由于只是三日刊小报,却不受收藏家所重视。
它在香港发行了十四年,但如今除香港大学存有1928~1932年总200期外,其他广东公众图书馆却未见有收藏记录,至于广东以外的地方,其存藏的机会也更少了。
这看来,那1934、1935年之《探海灯》合订本很可能是人间“孤本”了。
在此,想谈的是和该报有极大关系的三位报人。
这三人在数十年前的穗、港两地口碑甚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新事物之应接尚且不暇,也渐少人去捡拾这尘封记忆。
虽然现在研究广州香港地方文学的人多了,但谈及二十年代睥睨省港的“翁派”的还是很少,见过一些地方性的文学史、新闻史都有言而不尽,甚至挂漏了这三位人物。
三人著述都很多,在此要说的是这三人都同是横死,但死法各别。
中国近代历史故事-旅顺大屠杀的故事

中国近代历史故事-旅顺⼤屠杀的故事 1937年12⽉13⽇,侵华⽇军在南京进⾏为期6个星期的惨绝⼈寰⼤屠杀,屠杀我⼿⽆⼨铁的⽆辜同胞30多万!时光再向前推进43年,甲午战争期间,侵华⽇军进⾏的旅顺⼤屠杀同样丧⼼病狂、残暴⾄极!下⾯⼩编给⼤家讲⼀讲中国近代历史故事-旅顺⼤屠杀的故事。
⽇军攻下旅顺,即刻开始屠城 清政府⽤时16年、耗资数千万两⽩银建成的旅顺军港,被称为“远东第⼀军港”,驻守清军总兵⼒为14700余⼈,1894年11⽉21⽇,旅顺半岛20多个炮台,⼀天之内全部被⽇军占领,清军战死2000多⼈,⽇军战死66⼈,伤亡353⼈,失踪7⼈。
⽇军攻占旅顺后进⾏了4天3夜的抢劫、强奸和屠杀。
⼤屠杀的知情⼈鲍绍武讲述:“⽇军⼊旅顺,沿户搜杀,妇婴不免,历三昼夜始⽌。
⼫体随处掩埋。
”1935年,经过实地访查,历史学者孙宝⽥算出了旅顺⼤屠杀罹难⼈数:“当时除有家⼈领⼫安葬者千余外,被焚⼫体实为⼀万⼋千三百余。
”合计⼈数约2万。
当年的⽇军⼠兵洼⽥忠藏记述:“看见中国兵就杀,看到旅顺市内的⼈⼀个不留,所以街道上堆满了死⼫,⾏⾛极不⽅便。
住在家⾥的⼈也不能免,⼀般⼈家都有三个到五六个⼈被杀,流出的⾎令⼈作呕。
”辎重兵⼩野六藏记载:“我们第⼀分队得到允许外出,便到旅顺市街散步,看到每家多则⼗多名少则⼆三名‘敌⼫’,有⽩发⽼头⼉和婴⼉同被打死,还有⽩发⽼婆⼉和媳妇⼿牵⼿陈⼫在地,其惨相不可名状。
”——⽩发⽼⼈、嗷嗷的婴⼉、柔弱的妇⼥,这些都成了“敌⼫”! 当年参与抬⼫的幸存者说:“我们在收⼫时,亲眼看到了同胞们被害的惨状。
在上沟⼀家店铺⾥,被⿁⼦刺死的账房先⽣还伏在桌上。
更惨的是有⼀家炕上躺着⼀位母亲和四五个孩⼦的⼫体,⼤的⼋九岁,⼩的才⼏个⽉,还在母亲怀⾥吃奶就被⿁⼦捅死了。
许多⼈都死在⾃⼰家门⼝,他们都是在开门时被⿁⼦杀死的。
死者⼤多数是⽼年⼈和妇⼥⼉童。
” “把俘虏绑上屠杀,杀害平民,甚⾄妇⼥也不例外,这些似乎都是事实。
3 明成祖朱棣之暴

第三节明成祖朱棣之暴成祖生于明太祖起兵之后,眼见太祖的流氓手段,故他的行为最像他老子。
朱棣先生是个六亲不识的人,他象一个暴徒从小孩手中抢走苹果一样,毫不客气地,以武力从他侄儿建文帝手中夺过皇位。
朱元璋的这个桀骜不顺的儿子,在残暴和冷酷方面跟乃父是一脉相承的,有的地方还会叫他做老爸的也自叹不如。
例如,他因为一点宫闱丑事,居然一次就诛杀宫女二千八百多人。
朱棣先生还亲自监刑,以极大的耐心和不可思议的冷酷,看着那些无辜的少女,一个个被剥皮割肉,凌迟处死。
那一声声撕肝裂肺的哀鸣,那一张张靓丽脸蛋上扭曲的痛苦,那一个个血肉模糊的青春倩影,都不曾打动他那铁石心肠。
例如,他不仅夺了建文帝的皇位,不仅屠杀了建文帝的忠臣,还对他们的家属进行了令人发指的处置。
男丁全部杀光,那不是一个一个的杀,一家一家的杀。
而是一族一族地杀。
别的暴君最多杀到九族,但是朱棣先生可以创纪录地杀到十族。
对于女眷,朱棣先生的政策不是杀,而是辱。
对这些女眷的处置,他显然是作为一件极重要的国家大事来办的,因为他不仅亲自指定人把这些女眷押到军营做军妓,而且指示这些监管人凡事都要直接向他本人汇报。
而在这请示和批示的过程中,朱棣先生下达了许多很具体的指令。
多次指示要将这些可怜的人多多“转营”,让她们遭受更多男人的侮辱。
他的指示还明确指出:凡是不幸怀孕的,生下男孩做“龟子”,女孩则“长到大便是个淫贱材儿”,如果被折磨死了,便“抬出门外让狗吃了”。
例如,他重建北京城,修建皇宫,别的不说,单单为了给他采伐金丝楠木一项,进山一千人,出来不足五百,再碾转送到北京,楠木运到,人已所剩无几。
例如,他血腥镇压由尼姑唐赛儿领导的农民起义。
由于未能捕获唐赛儿,他竟下令把北京、山东境内的民姑和道姑全部押到北京来审讯,接着又把全国各地的出家妇女全部逮捕,严刑审问,前后秧及数万人,大有宁可错杀一千,不可使一人漏网的气势。
例如,他对残酷的人殉制度的不折不扣地执行。
临终前下令,让他喜欢的三十多个女子,都活生生地跟随他,一起去那阴森森的长陵。
俞樾《春在堂楹联录存》 4

俞樾《春在堂楹联录存》 4俞樾《春在堂楹联录存》春在堂楹联录存(四)孙琴西同年挽联琴西以翰林直上书房,出守安庆,历官至江宁布政使,以太仆卿内召,引疾归。
工诗文,兼喜校刻。
其乡先辈遗书与余。
为丁酉、甲辰、庚戍三次同年,虽学术门户不同,而颇相得。
年至八十而终。
其官翰林时,再上封事甚切,非徒以文学见者也。
数丁酉、甲辰、庚戍三度同年,洵推理学名臣,内官禁近,外任屏藩,晚以太仆归田,老去白头,重游泮水;刻横塘、竹轩、水心诸家遗集,自任永嘉嫡派,文法桐城,诗宗山谷,更有封章传世,将来青史,岂仅儒林。
廖谷士中丞六十寿联中丞以二月十六日生,时方抚吾浙。
春满浙东西,百五韶光钟五百名世;月明弦上下,十六望日庆六十生辰。
余母程太夫人挽联太夫人为余古香观察之母,正月八日生,年八十九而卒。
已有元孙,惜其子皆前卒矣。
耄耋出九旬,止欠一龄,正拟寿筵开谷日;曾元罗五世,仅虚一代,已堪人瑞告枫宸。
沈母蒋太夫人挽联太夫人为雪门先生之配,光绪二十年,年九十有七,遵例计闰作为一百岁。
奏建百岁坊并奉旨加赏,上用鞋一匹、银十两。
至二十一年五月而卒。
有子二人,孙十三人,曾孙十五人,元孙三人,可称全福矣。
赐寿有加隆,上溯嘉道咸同来,计闰一百零一岁;归真无遗憾,俯看子孙曾元辈,送终三十又三人。
林笃甫太史挽联太史自贵州学政罢归,即侨居吴下。
其先德梦一僧入室而生,太史去年又梦受命为扬州府城隍,或不诬也。
临卒前二日,犹向其妻弟恽季文内翰问余安否,亦可感矣。
同馆论交情,又兼同寓胥闾,垂死病中犹念我;前年征梦兆,更溯前身寒拾,归真去后定成神。
朱焕文总戎挽联曾忠襄收复金陵时,从龙脖子地道首先冲入者,焕文也;而叙首功,竟不之及,时论惜之。
其任云南鹤丽镇,曾发火枪毙一虎,绘《杀虎图》,余有诗存集中。
乙未夏防寇海上,卒于军中。
海上落大星,争传当日战功,匹马冲开龙脖子;吴中怀旧雨,听话平生快事,一枪击毙虎于菟。
杨石泉制府七十寿联制府时督陕甘,九月九日其生日也。
从前六十生辰,上赐以四字额曰“岩疆锡羡”,想古稀之庆,锡赍必有加矣。
关于电影《八佰》观后感(例文9篇).doc

关于电影《八佰》观后感(例文9篇)关于电影《八佰》观后感篇1“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敢尺寸与人,”曾经的抗日战争为我们烙印下了落后就挨打的道理,《八佰》这个电影也重现了当时抗日的情景。
《八佰》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在1937年东北沦陷之后,日军进一步侵略上海发生的事。
日军轰炸上海,除对面的租界外整个上海几乎都是废墟,四行仓库中有八十八军团,但人数只有四百多人,租界是一片繁华。
晚上,大楼上围满了金色彩灯,穿着华丽的服装,该玩儿玩儿,该吃吃。
而四行仓库却是破烂不堪,简直走灰头土脸,用恰当的词就是对面为“天堂”,四行仓库却是“地狱”。
后来,为了鼓舞对面的同胞共同加入战斗,不怕艰辛过桥,却一直受者日军阻挠。
有一个画面,就是在人当做炸弹炸敌人时,日军背着一个钢板,拿手榴弹和枪都无法打死他们,有勇者,在身上绑炸药,用自己的性命而换取日军的死亡,他们的威武在所有人睹目下证实。
所有人都是有血有肉有家人的,只为中华人民的胜利不顾一切冲上去,从而在炸弹的爆炸中死去。
他们跳下去的那一瞬间是多么的英勇而悲壮!在日军开飞机的机枪扫荡下,为了证实我们中华民族还在,不顾身上的伤口甚至用满是血的身躯,牢牢的支住国民党国旗,不让国旗倒下,对面的租界向我们敬礼、呐喊,我看见他们正咬牙坚持支撑国旗,仿佛那旗杆和旗帜有千斤重,在敌人的暴击下国旗慢慢倒下。
为了获取租界四百万人的支援,四行仓库的所有士兵冒着枪林弹雨向桥的前方冲去,身体中弹了,就是爬也要爬出去,满身是血的士兵在不断挑战自己的耐力,只为冲出去!《八佰》这部电影让我们懂得了只有不怕牺牲,团结一心才可攻无不克!关于电影《八佰》观后感篇2八月份,电影大作《八佰》即将上映的消息纷纷刷爆朋友圈,可以看出各位观众们还是对这部电影充满期待的。
有人预测,《八佰》上映后,其票房很有可能会超过20某某年的票房冠军《战狼2》。
《八佰》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这样的故事: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留守上海四行仓库,与租界一河之隔,孤军奋战4昼夜,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战争;为壮声势,四百人对外号称八百人。
《一生悬命》阅读感想

《一生悬命》阅读感想当一束光照进深渊,我们会看到什么?在阅读完《一生悬命》后,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光与暗交织、人性复杂与矛盾重叠的世界。
倪向东,这个被命运推向风口浪尖的角色,成为了我们窥探这一切的窗口。
故事开篇,倪向东接到好友的求助电话,他毫不犹豫地踏上了人生的另一条道路。
然而,这一切并非一帆风顺。
带着一个神秘的大木箱,他艰难地来到了荒山上的老宅。
阴差阳错之下,他窥见了木箱底下好友的尸体,而其“抛尸”过程也被意外目击。
惊恐万分的他在短暂的镇定之后,决定隐瞒这个跳进黄河也洗不清的嫌疑。
就在他与好友作最后的道别时,木箱里的另一副面孔再次震惊了他。
加上外面好友妻子的报警,他还是成为了最可能的嫌疑人……一个充满悬疑与未知的世界就此展开。
随着事件的发展,倪向东和他的好友不为人知的过往也逐渐被揭开。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复杂与矛盾。
倪向东,一个曾经犯下大案的人,为了逃避过去的阴影而努力洗心革面;而他的好友,一个看似正常的人,却有着不为人知的秘密……他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在这部小说中被细致地展现出来。
作者对于细节的描写功力深厚,每一个情节、每一个人物都栩栩如生。
比如主人公在山林中逃亡的那一段,月光成为了他唯一的伴侣,孤独、绝望都被生动地刻画出来。
与被害者夫妻重逢的前前后后,更是一场立体生动的命运捉弄,人性的复杂跃然纸上。
悬疑与推理只是该作品的一部分,人性的善与恶、命运的无常与残酷才是另一个主题。
倪向东的毁容,是被命运所迫,还是他自己的选择?被害者的苟活,是命运的宽容还是残忍?……当一系列问题接连抛出时,不禁会问自己一个问题:什么是真正的“一生悬命”?“一生悬命”,这个词语在这部小说中被赋予了多重含义。
它可以理解为倪向东为了逃避过去的阴影而努力洗心革面的一生,也可以理解为被害者为了生存而不得不隐藏自己真实身份的一生。
而当这两个“一生悬命”的人相遇时,命运的轮盘开始了转动……读罢全书,掩卷长思: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一生命悬,一生悬命。
【人教版】2020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答案)新版 人教版

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2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题。
(14分)中华民族是chóng shàng英雄、成就英雄 A 英雄辈出的民族。
历久弥新的英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今天,中国正发生着 B (日新月异/日积月累)的变化,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英雄精神。
让我们míng jì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从英雄身上汲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páng bó力量。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
(3分)2.请在A处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1分)A处的标点符号是。
3.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B处。
(1分)B处的词语是。
4.文道中学开展“致敬英雄”主题活动。
(9分)活动一:读英雄(4分)英雄就是为了实现美好理想,艰苦奋斗,长期坚持,战胜一切困难的人。
请结合《西游记》三打白骨精或《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创作《暴风雨所诞生的》中的具体内容,谈谈孙悟空或保尔为什么能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
活动二:访英雄(2分)根据下面材料,以小记者的身份,向英雄机长刘传健提两个问题。
川航3U8633航班飞行途中,风挡玻璃突然爆裂。
机长刘传健回忆当时的情景说:“其实那时候我真没把握,我当时心里也是喊‘完了,完了’。
”然而,他临危不乱,凭借手动和目视操纵飞机安全备降,所有乘客平安落地。
活动三:学英雄(3分)下面是“我也可以成为英雄”主题班会主持人的结束语,请将它续写完整。
同学们,英雄就是普通人拥有一颗伟大的心。
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英雄细胞,学英雄不是要你做力所不能及的事……5.用课文原句填空。
(9分)(1)子曰:“,可以为师矣。
”(《《论语〉八则》)(2)烈士暮年,。
(曹操《龟虽寿》)(3)万里赴戎机,。
(《木兰诗》)(4)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秋词》)(5),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6)“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者之死,他们都殁于盛年
作者:杜涛欣李晓磊
来源:《华声》2016年第11期
5月8日,“深蓝财经记者社区”发起《2016年中国媒体人健康问卷调查》。
调查显示,每天工作超过8小时的记者占到了83%。
工作压力剧增,导致有60%的人超过晚上12点睡觉。
晚睡的重要原因,主要是采访写稿、看新闻以及精神状态焦躁不安。
在这些不安因素之中,主要因为工作、收入和前途。
5年以来,调查记者转身的背影,渐行渐远……
3年以来,新闻人猝死高发,令人心生恐惧……
当逝者从零星到多发,逝者的年龄不断降低,从60岁、40岁到30岁,甚至20多岁……越来越多青春的脸庞暗淡,生命火焰过早熄灭。
“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报。
”美国知名报业巨头普利策,百年之前如此定位记者。
现实是,站在时代巨轮上的瞭望者正在不断离去……
记录者之死
5月23日,微信公众号河南法制报发表一篇文章,标题为《今天,我们把头条留给他……》,内容如下:2016年5月23日18点45分/河南法制报失去了一个敬业的编辑/河南传媒界失去了一个亲爱的兄弟/他是我们的一版编辑/一起缅怀,我们的好编辑,好兄弟……
微信用H5的格式制作了8个“版面”,主题为“法制报痛失好编辑!”
5月27日的《河南法制报》用了一个整版,纪念该报的头版编辑王军。
据了解,王军生于1977年,从2004年进入河南法制报工作。
在他做头版编辑的3000多个日夜里,共编辑了6000多个版面。
公开报道显示,王军是这一个月内去世的第7位媒体人。
4月26日凌晨,知名调查记者尹鸿伟因病医治无效,在云南省昆明市去世,享年43岁。
《绵阳日报》编委会编辑中心主任任杰女士于5月3日中午,在睡梦中突然离世,年仅42岁。
5月3日下午3时53分,由成都传媒集团主办的“成都全搜索新闻网”于其官方微博发布消息,年仅41岁的“成都全搜索新闻网”记者江俊于当天凌晨逝世。
5月4日上午,《解放军报》主任编辑马越舟上校病逝,享年45岁。
中国军网视频资料还显示,“军报记者”的微博、微信均由马越舟创办。
5月18日,网易河北频道在其官方微博发布消息证实,编辑王雅珊罹患肝癌去世,年仅28岁。
5月21日,前《通州时讯》摄影记者王力利因病去世,享年60岁。
知名评论人石扉客写文章称,王力利曾经因为“工作差错”被辞职。
殁于盛年
除了王力利以外,其余6位记者的年纪平均不超过40岁,都倒在了不惑之年的门槛上。
4月26日,知名调查记者尹鸿伟离开人世,人生的岁月在43岁定格,褒贬臧否也在此休止。
尹鸿伟的博客签名是“做人要低调,文章要高调。
文章写得好,读者爱看才是最重要的。
”
尹鸿伟曾供职于《南风窗》《南方周末》等媒体,长期活跃在国内调查报道一线,其代表作品有:《“躲猫猫”的惨剧、闹剧与正剧……》《阳宗海砷污染迷雾不散》等知名报道。
除了国内,尹鸿伟的步履遍及越南、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国家,被业界称为东盟问题专家。
按照民国初年著名记者黄远生总结,新闻记者要具备“能想,能奔,能听,能写”的四能标准,尹鸿伟当之无愧。
他还没有做好准备,就永远停下了脚步。
尹鸿伟的家人透露,从发现患病到离世,才一个多月的时间。
“斯人已去,天堂没有新闻”。
4月26日,“成都全搜索记者”江俊在朋友圈内写下了这样一句话,追忆患癌去世的调查记者尹鸿伟。
一周后的5月3日凌晨5点多,江俊因突发脑溢血去世。
江俊在朋友圈对媒体人的这份工作,曾这样评价:“一把辛酸泪,高离婚率,身体透支”。
“感觉江俊很拼,经常很早就发朋友圈,显示他已经出发在路上。
”“有时,他写上几句,凌晨6点20分,发完最后一封邮件,该睡一个小时起床了,明天继续吧,不是不想睡,是必须这样干。
即便年终总结,都会说,活着,就该奋斗。
”媒体同仁回忆,由于工作压力大,他也抽烟、常常熬夜。
另据熟悉他的朋友介绍,江俊上有年迈多疾的父母,下有马上小升初的爱女,年前刚买房尚未入住。
江俊在朋友圈留言:“身心很疲惫,世界那么大,却无力去看看。
”
江俊去世之后数小时,42岁的绵阳日报编辑中心主任任杰在睡梦中离世。
再过20天,就是任杰的43岁生日。
同事回忆,几年来,任杰就是靠着一盒盒的咖啡,与疲倦做着永无休止地抗争。
数小时内,两位川籍媒体人相继离世,媒体界的伤痛,如洪水决堤,朋友圈不断刷屏。
“对不起,我的同事们/我很累/我真的只想睡一会儿/没想到,这一睡,睡过了今生!”一位同事在悼念任杰的诗中写道。
记者的青春年华就是在加班、劳累中消耗殆尽。
网易河北频道的王雅珊去世时年仅28岁。
今年3月7日,王雅珊在自己的微博写下“生命进入倒计时!”不到3个月的时间,她走完了人生的最后时光。
网络截屏王雅珊2011年以来所发的微博中,出现字眼最多的就是“加班”“累”。
她多次在凌晨更新微博,诉说加班苦累。
其中2012年的微博写道:“好累,马上到家,可是累得不想下车。
”
4月4日,王雅珊转发人民日报官微发布的“从疲劳到癌症仅需4步!你还在透支身体吗?加班,熬夜,从疲劳到癌症仅需4步。
”王雅珊评论说:“我就是例子啊!”
4月17日凌晨5点,王雅珊发布了生前最后一条微博,这条微博为央视新闻“官微”所发,内容与改变生活方式、预防癌症有关。
“每天能早点休息就早点休息,不要太透支身体;我的病和常熬夜、生活没规律有很大关系;身体是咱自己的。
”同事记录了王军生前告诫同仁的几句话。
5月8日,“深蓝财经记者社区”发起《2016年中国媒体人健康问卷调查》。
调查显示,每天工作超过8小时的记者占到了83%。
工作压力剧增,导致有60%的人超过晚上12点睡觉。
晚睡的重要原因,主要是采访写稿、看新闻以及精神状态焦躁不安。
在这些不安因素之中,主要因为工作、收入和前途。
“希望阳光打在每个人的脸上”
除了正义、良知、责任感,物质上的清贫,成为媒体人工作“拼”的一个主要原因。
“今年3月2日合同到期,3月3日住院,本来前面单位说给6个月医疗期,昨天又说不给了,之前已经花了快8万多了,失业加即将到来的巨额医疗费,接着还要化疗,医生说预计花费最少还要30万以上,希望陌生的你,给这个家庭支柱活下去的希望,谢谢!”
4月14日,轻松筹平台上的一则“淋巴癌的求助”发起了为尹鸿伟治病捐助的信息,使尹鸿伟患病的消息得以迅速扩散。
“他因为担心钱花完了女儿没钱上学,一度拒绝治疗。
”轻松筹上16名公众人士证实,尹鸿伟得知患癌症之后,要求放弃治疗。
媒体人士和前媒体人士踊跃捐款,还有很多喜欢他的读者和爱心人士,30万元的捐款迅速筹到并转给了尹鸿伟。
“作为同行,希望你像坚持新闻理想一样,勇敢地战胜生活!为了你深爱的女儿。
”众多的媒体朋友守望相助,无数朋友、陌生人留言鼓励。
可是尹鸿伟的病情已经急转直下,医生也无力回天……
南方都市报记者过国亮也是极具爱心的记者,他在参与报道“7·23”温州动车事故的时候,参与发起了救助小伊伊的行动。
2014年1月底,过国亮被发现患病,他和爱人汪雯均是报社采编一线员工,孩子才3岁半,刚上幼儿园。
由于记者职业以稿件多少计酬,而过国亮生病后无法写稿,汪雯需要照顾丈夫和孩子,分身乏术,无暇顾及工作,导致家庭收入微薄。
2013年3月,过国亮的同事及其他媒体同行通过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平台,发起捐款救助过国亮的行动。
2014年3月下旬,腾讯公益基金发起“救助患癌首席记者”的乐捐项目,救助病重中的过国亮。
爱心捐款也没有挽留住过国亮的生命——这几位媒体人相似的遭遇是,一发现就进入晚期,没有了机会。
“命运向我露出爪牙,我向他做个鬼脸。
”过国亮在住院时写了一句诗。
在同行前来看望时,过国亮提出成立国内首个行业互助基金。
其实,有关大病的保障曾经也是尹鸿伟的话题。
2007年4月,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和中国医师协会正式公布《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尹鸿伟在《南风窗》发表文章《重大疾病保险争议未断》,关注如何彻底消除保险公司“保死不保生”的霸王条款。
“现在医保、报销很有限,有了补充医疗保险,就可以报销大多数,自己只用掏个零头,非常有用。
”一位媒体人士建议。
“真正完整的新闻,是一系列的问题可以得到解决,把死伤、悲惨的事情说出来都不是关键,而要让事故引起大家的重视,提出建设性意见,提出解决方案。
”2010年尹鸿伟接受《大前程》杂志的采访,谈到自己的作品《伤心的大峡谷》时,如此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