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地区构造应力场研究
第三章 地应力的工程地质研究

3.1.2 岩体应力的一些基本概念 地壳岩体内的天然应力状态,是指未经人为扰 动的,主要是在重力场和构造应力场的综合作用 下,有时也在岩体的物理、化学变化及岩浆侵入等 的作用下所形成的应力状态,常称为天然应力或初 始应力。 人类从事工程活动,在岩体天然应力场内,因 挖除部分岩体或增加结构面而引起的应力,称为感 生应力。
3.2 我国地应力场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变化规律
3.2.1 地应力场的空间分布及其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1、我国地应力场的空间分布特点
以东经100~105o为界分东西两区。 强度上:西强东弱(西高东低) 方向上:西: NNE-SSW为主,东:近E-W。
2、 地应力场的形成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b.饼状岩心是钻进过程中差异卸荷回弹的产物, 破裂主要发生在一定高度的岩心根部,是由拉张和复 合机制导致的。 c.饼状岩心的产生需具备特定的岩体力学条件: 弹性高,储能条件好的岩性条件,如火成岩; 整体块状的岩体结构条件; 高地应力条件,最大主应力在30MPa以上。 (2)钻孔崩落现象: 研究发现,一些钻孔的孔径不是圆的,而呈椭 圆型,长短轴之差可达3-18cm。观察表明,这种孔 径的增大是由于孔壁局部破损崩落所致,即钻孔崩 落。
1.自重应力:
由岩体自重产生的应力为自重应力。 在地表近水平的情况下,重力场在岩体内的某一任 意类形成相当于上覆岩层重量的垂直正应力σz。
σz=γh
(r为岩石的容重;h为该点的埋深.) 由于泊松效应(即侧向膨胀)造成水平正应力
σx=σy=λσz (λ称为岩体的侧压力系数。)
华北煤田陷落柱区域成因探讨

中 图 分 类 号 :P 2 . 64 8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7 6 3—9 8 ( 0 0 0 0 7 7 7 2 1 ) 4— 4 9—0 5
S p e c l mn i o l t d n t e r g o n lc u e fc la s o u n c a mi e a e f No t i a n r a o rh Ch n
t e P c fc p a e r b u d i h a t r i a a r h Chi a,t e c mpr s i e sr s s r l a e h a i l t e o n n t e e se n Ch n nd No t i n h o e s v t e s i e e s d,a d a l r e n a g
和 太 平 洋 板 块 俯 冲 影 响 ,认 为 华 北 地 区基 本 处 于 构 造 压 应 力 状 态 ,构 造 活 动 强 烈 ,发 育诸 多
造 山带 、隆起 带和 深 大 断 裂带 ,新 生代 的 喜 山 运 动 时期 ,印度 洋板 块 与 亚 欧板 块 碰 撞 , 同
时 , 太 平 洋 板 块 回 弹 ,在 中 国 大 陆 东部 , 华 北 地 区压 应 力 释 放 ,处 于 构 造 张 扭 应 力 状 态 , 形 成 了 大 量 张 性 N E 走 向 正 断 层 ,提 出 岩 溶 陷 落 柱 分 两 期 发 展 , 最 终 形 成 于 新 生 界 喜 山 运 动 N 时 期 ,得 出古 构 造 应 力 场 是 岩 溶 陷 落 柱 成 因 的 主 要 控 制 因 素 .
Aug 2 0 . 01
开滦矿区唐山矿构造特征及成因演化

开滦矿区唐山矿构造特征及成因演化唐鑫;朱炎铭;赵少磊;史乾【摘要】开滦矿区唐山矿位于开平向斜北西翼,隶属燕山南麓赋煤构造带,由北向南依次发育 FI、FII、FIII、FIV、FV主断层,地质构造复杂,控制了井田构造格局。
基于钻孔和矿井地质资料,以构造规律解析为基础,结合平衡剖面技术,探讨了唐山矿现今构造特征及构造演化期次。
研究结果显示:唐山矿主体构造形成于燕山期NW–SE向的挤压应力作用,动力来源为库拉–太平洋板块与欧亚大陆的相互挤压作用;喜马拉雅期,由于库拉–太平洋板块淹没于欧亚大陆之下,唐山矿受到NW–SE 向的拉张应力作用,形成了一系列小型正断层,并导致 FI逆断层发生构造反转而变为正断层;利用平衡剖面技术恢复了唐山矿构造演化过程,得到唐山矿地层缩短率为27.3%。
%Located in the northern west wing of Kaiping syncline, Tangshan mine belongs to the south coal struc-tural belt of Yanshan. In Tangshan mine field the main faults FI,FII,FIII,FIV and FV were developed from north to south, and the geological structure is complex. It also controls the mine tectonic framework. Based on the structure rule, combined with balanced section technique,the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current tectonic characteristics and tectonic evolution stage of Tangshan mine on the basis of the drilling and mine geological data. The research find-ings show:(1) The main structure of Tangshan mine has been affected by the NW-SE extrusion stress of Yansha-nian, and the power source has been the compression of Kula Pacific plate and Eurasia. During Kula Himalayan period, because of the Pacific plate submerged beneath the Eurasia, in Tangshan mine effected by the NW-SE ten-sile stress, a series ofsmall faults were formed and led to FI thrust tectonic inversion phenomenon turned into a normal fault. (2) This paper restores the tectonic evolution process of Tangshan mine by balanced section technique and acquires 27.3%shortening rate of Tangshan mine strata.【期刊名称】《煤田地质与勘探》【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6页(P1-6)【关键词】唐山矿;构造特征;平衡剖面;成因演化【作者】唐鑫;朱炎铭;赵少磊;史乾【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资源学院,江苏徐州221008;中国矿业大学资源学院,江苏徐州 221008; 中国矿业大学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徐州 221008;中国矿业大学资源学院,江苏徐州 221008;陕西煤业化工技术研究院,陕西西安 71006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1唐山矿作为开滦集团的主力开采井田之一,受静态特征和现今构造面貌影响,导致其地质构造变形复杂,井田断层多。
中国构造应力场特征及其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向的特点是一致的。
三、中国构适应力场的主要特征
现了明显的错动 P 元江断裂则具有右旋滑动性质,沿南北向安宁坷断裂带,在早更新世地层
中形成一系列轴向南北的裙曲。因此,前人已经指出川滇断块顺构造带走向向东南方向有比
较强烈的滑动 (6 , 11 , 1飞
昆仑一川西弧形构造带。西段北西走向的西昆仑北缘深断裂为右旋平移一逆断层带,推
测受到近南北向挤压的控制];中段和东段发育一系列走向北西西的逆断裂,沿断裂发育小型 的挤压性盆地,其主压应力方位应为北北东至北东向;但在此弧形构造带东端发育有北京向 龙门山构造带,断层面倾向北西,均为逆断层和逆掩断层,并具有右旋走滑特征。因此,川
-
K>
1.逆断层 1 2. 正断层 1 3. 平
移断层, 层,
4. 性质不明的断
5. 推测或隐伏断层, 9. 性质不明的盆
6. 裙曲 1 7. 庄性盆地 1 8. 张 性盆地,
地1
10. 优势主压应力方位, 12. 青藏断块
13. 次级断块位
1 1.剪 w方向
位移方向,
移方向
造带编号 z
14. 主要断层和构 (1)可可托海(2) 天山北缘
第 1 卷第 1 期 1979 年 3 月
地震地质
SEISMOLOGY AND GEOLOGY
Vo l. 造应力场特征及其
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邓起东 张裕明 许桂林 范福田
构造应力场

σ
θ
σ
r
• •
a
θ
•
Ri 20a
•
圆孔周围任意点的切向应力与径向应力之和为 2倍的原岩应力,即 r 2H
Λ =1
λ =1时圆孔周围应力分布
14
“孔”周围的应力分布
2、有压圆孔
当孔内有液体(或巷内支护)时,液体(或支护物)对孔壁产生附加应力。 此时,围岩将受孔内应力影响进行应力的重新分布。根据弹性厚壁筒理论得:
•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是研究矿山岩体力学现象的机理、控制理论,以及控制 所采用的人工构筑物的学科,属于岩石力学的分支,是矿山采掘工程的基础 学科。
概述
分类
概述
学习矿压的意义
矿山压力及其岩层控制是岩石力学在矿山上的应用学科,有人称之为矿山岩 石力学。它既是采矿工程最主要专业课之一,也是矿井开采方法课程的理论基础 课。在采矿中作用如下:
在原岩应力场弹性变形能包括体变弹性能、形变弹性能两种,由前苏联阿维 尔申计算为
体变弹性能
形变弹性能
(1 2 )(1 ) 2 2 2 Uv H 2 6 E (1 ) (1 )(1 2 ) 2 2 2 常由于塑性变形被吸收 Uf H 2 或转化,而消失。 3E (1 )
顶板:位于煤层以上一定范围内的岩层称为煤层顶板。根据煤层上方顶板对 回采工作面的影响程度和方式,把顶板进行再划分,即直接顶、伪顶和老顶。 伪顶:直接位于煤层之上,大多数情况下随采随冒的岩层。通常为厚度小于 0.3~0.5米的炭质页岩或其它松软脆弱岩层,一般允许悬露面积和时间在10平方 米和20分钟以下,很难在工作面维护住,而形成煤中矸石。在矿压上,伪顶主要 影响采场支架选型和采场安全。 直接顶:直接位于煤层或伪顶之上,通常随放顶而垮落的岩层。一般为一层 或几层岩性相近的岩层组成,常见岩性有页岩和砂页岩等。一般来说,直接顶裂 隙发育强度低,与前后方难以形成力的传递,从而形成静载荷作用于支架。然而 ,直接顶是采场直接维护的对象,其稳定状况,直接影响着矿工安全和正常生产 ,为此是矿压研究主要内容之一。 老顶(基本顶): 位于直接顶(有时直接位于煤层)之上厚而坚硬,一般不 随放顶而冒落的岩层。常见岩性有砂岩、砾岩、石灰岩、坚硬的砂页岩等,一般 厚度大于2米,岩石的单向抗压强度Rc>60~80MPa,节理裂隙不发育,节理间距 和分层厚度均大于1m,其运动常给采场带来严重的矿压显现。一般认为,该岩层 内可以形成结构层,上方岩层重量可通过该层把力传递到工作面的前方煤壁和后 方煤柱或采空区。老顶的结构分析和运动规律是矿压研究主要内容。
土木工程地质—地应力

浅谈地应力与地震的关系摘要:地应力测量是现今构造应力场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可为地震成因和地震预报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
本文通过简单的概况和实例资料简要的阐述了地应力与地震的关系,初步分析震前地应力变化的特征,并提出地应力的测量方法以及地应力相对值测量结果在地震研究工作中的应用。
关键词:地应力异常;地应力变化特征;地应力的测量;地震预报一、概况及实例资料沈阳、锦州、大连站于1974年1月至1975年1月,各自形成250一300天的大幅度地应力趋势异常(图1)。
据华北地区各站地应力趋势异常主应力方向交汇,预测的震中区在营口一带或唐山及其沿海或邢台地区(图2)。
唐山站于1974年12月至1975年1月,出现大幅度地应力跳动异常(图3)。
海城地震前,地质力学研究所于1975年1月23日正式提出短临预报:“1975年1月30日或2月13日前后,在(图2)所示地区,可能发生5级左右地震。
”图 1 海城地震地应力趋势异常图图2 海城地震前地应力异常主应力方向交汇震中图图3 唐山站海域地震前地应力跳动异常曲线图二、震前地应力变化特征从电感法地应力相对值测量结果中,科学家发现地应力可以出现一个数年加强(电感测值的降低反映压应力的加大)到恢复的过程,此类变化称之为地应力长趋势异常。
例如北京市镇罗营台地应力电感曲线从1973年出现下降,并在地应力大幅波动(即地应力趋势异常)后发生了海城、唐山大震,震后,1977一1978年恢复到1973年的测值水平。
科学家还发现一些地应力的大幅波动,或在地应力长趋势异常变化背景上的一些附加地应力变化,是由于“震前震源应力场”的变化所引起,其表现形式及特征如下:1、震前震源应力场的两类表现一是地应力趋势(负、正)异常——在地应力电感曲线上,往往表现为“凹兜”或“鼓包”的形式。
异常持续时间可以从十几天、几个月到一年多。
地震多在异常完成后数天、半个月以至数月发生。
这类异常是1966年邢台地震之后,在李四光教授主持下总结出来的。
中国大陆应变应力场研究

基金 项 目 :天 津 市应 用 基 础 研 究 (8C D C 8 0 )项 目资 助 0 J Z J 19 0
作者 简 介 :郭 良迁 ,男 ,1 5 9 0年 生 ,研 究 员 ,主要 从 事 地 形 变 、地震 地 质 和地 震 预 测 研 究
E— i: g o in q a @1 3 c r mal u l g in 6 .o a n
4
华 南 地 震
最小 主应 变率 是在 主压应 力作 用下 产生 的变化 ,其 大小 和主压 应力 的大 小成 比例 图 3
是 忽略 每 个点 的 主压 应变 轴 方 向 ,只用 主 压应 变 率值 绘制 的等值 线 图 它 表现 了不 同地 区 主压 应 变率 的大小 由图 3可见 ,大致 以南北 地震 构 造带 为 界 .中国大 陆 西部 地 区 主压 应变 率 明显 大于 东 部地 区 。西部 青 藏亚 板块 的主应变 率 最大 ,普 遍在 一 5 1 4a以下 ( 3 ,最 大量值 达 到一 1 ̄ 0/ 图 )
在 阿 萨姆 构 造 结 一 定 一 线 以南 的川 滇 地 区 压 应 力 作 用 优 势 方 向 有 3个 :N 0 。 康 I W3 0 、
N 4  ̄ S 向 。三个 方 向数量 共 占 4 %。对 照 图 1 N方 向 的压应 力 轴 主要 分布 在 滇西 W3 0 和 N 5 ,S 南 地 区 .N 4 o 向的 主压 应 力 轴分 布 在川 滇 交 界地 区 ,N 0 。 主压 应 力轴 分 布 在川 W3 0 方 W3 0 的
第 3 2卷
第 1 期
华 南 地 震
Vo . 2 NO 1 13 . .
21 0 2年 3月
S OUT CHI H NAJ OURNA E S oL Y L OFS IM oG
华北地区构造应力场研究

科技信息
0 8
10 1
12 1
14 1
16 1
1B 1
10 2
12 2
图 5 华北地区地 表构造应力场等值线图 ( 单位 : a) MP
图 1 垂线偏差计算的华北地区地表构造应力矢量图 ( 0 单位 : a MP )
' 舯
11 1 )
12 1
14 1
I5 1
Ie 1
,o 2
12 2
图 6 华北地 区 2 0公 里深处构造应力场等值线图( 单位 : a MP )
图 1 垂线偏 差计算的华北地区 1 地表构造应力等值线图 ( 单位: P ) M a
分析 比较分别利用 重力场和重力垂线偏 差计 算的重力总水平梯 度和构造应 力场结果 . 表明 : 3 图 28 . 1 、 和图 39 、 所示 的华北地 区的重 力总水平梯度分布形态相 似. 总体上该 区西部重力总水平梯度分布 比东部重力 总水平梯度分布
3 分 析 和 讨 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鬈
图 1 华北地区 D M 图( T 单位 : m) 图 2 华北地 区重 力总水平梯度矢量 图( 单位 : E)
1 重 力和垂线偏差场转换构造应 力场公式
1 利用重力场计算华北地区构造应力场 . 1 游永雄推导 了重力场转换构造应力场 的公式 即【 2 J J
明显 ; 区在经纬度 (0 。3 。 、 19 ,3 。( 1 。3 。 、 18 ,2 ) 该 18 ,6 ) (0 。 3 ) 、1 4 ,8 ) ( 1。4 。 附近的区域 . 重力水平梯度分布最明显。 3 对 比分析图 3 9 两种方法得到的重力 水平梯度分 布形态 表现出 . 2 、. 较强的一致性。 不同的是 . 出现明显地块边界线 的地方 . 在 用完全布格 重力异常计算得 到的分 布图层次感更强 : 而在断裂地带 . 则是用 垂线 偏差得到 的分布 图方 向更为明确 . 效果 也更 明显 . 比如在有断裂 带的 地方 . 图上往往是 出现较为规则 的圆形 等值线 . 而用完全布格 重力异 常计算的等值线形态则较 为模糊 3 图 4 1 所 示的应力 聚集部位与 重力总水平梯 度分布部位 具有 . 3 、0 对应关系 .说明重力总水平梯度分布明显地区应力聚集程度就高 . 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信息2011年第27期SCIENCE &TECHNOLOGYINFORMATION 华北地区构造应力场研究李富涛1孟昭焕2贾宝刚1(1.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山东泰安271021;2.莱芜市国土资源局山东莱芜271100)【摘要】本文结合相关数据、模型和软件分别利用重力场、重力垂线偏差与构造应力场的内在关系式对华北地区陆地构造应力值进行了计算,通过对相关数据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并得出了华北地区重力总水平梯度、构造应力场和研究方法本身的一些规律和特征。
【关键词】重力场;重力水平梯度;垂线偏差;构造应力0引言构造应力场是地球动力学研究领域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由于我们不能直接测量得到浅层地表以外的岩石圈构造应力场,一些学者于是另辟蹊径,以可以直接测量得到的相关区域重力数据为参考,通过研究构造应力场与重力场之间的内在关系的方法而最终获得构造应力场数据。
在这方面,典型的代表人物有游永雄、向文、方剑等。
游永雄曾利用重力场研究了包括华北地区在内的多个地区的构造应力场情况,本文即利用近似方法专门针对华北地区东经[106°,124°]、北纬[31°43°]范围的大陆构造应力场进行更加细致地研究[1],以期使得对该区域构造应力场及其变化规律和研究手段本身认识得更加详尽。
1重力和垂线偏差场转换构造应力场公式1.1利用重力场计算华北地区构造应力场游永雄推导了重力场转换构造应力场的公式即[2]:Δσxx =g 4πf ρx ,y ρmg x (1)其中,Δσxx 代表构造应力;g 为正常重力;f 为引力常量;ρx ,y 为均衡改正的单位均衡柱体密度;ρm 为地幔密度;g x 为重力总水平梯度,其水平分量Δg x 和Δg y 值可用下面公式计算[2][3]:Δg x =-12π+∞-∞乙+∞-∞乙(x-x')Δg z [(x-x')2+(y-y')2+H 2]32dx'dy 'Δg y =-12π+∞-∞乙+∞-∞乙(y -y ')Δg z [(x-x')2+(y-y')2+H 2]32dx'dy 乙乙乙乙乙乙乙乙乙乙乙'(2)Δg z 是得到的重力异常值,x'和y '是流动坐标,遍及整个测量区域,H 是空间延拓高度,积分面积可以有限化和离散化,以适应计算,本文即以离散化后2度范围为积分区域来计算。
求g x 的值的计算式为:g x =(Δg x )2+(Δg y )2姨(3)1.2利用重力垂线偏差计算构造应力场公式利用垂线偏差计算构造应力场公式如下[2]:Δσxx =-g 24πf ρx ,y·u ρm ·ρ(4)式中,u 代表重力垂线偏差;ρ=206265rad ·s 。
u的值根据下式计算[4]:u =(ξ2+η2)1/2(5)其中,ξ为南北垂线偏差(垂线偏差子午圈分量);η为西东垂线偏差(垂线偏差卯酉分量)。
2计算华北地区构造应力场2.1利用重力场计算华北地区构造应力场本文利用华北地区5′×5′分辨率的DTM 数据、360阶重力场模型EGM96并借助于PALGrav1.0软件[5]求得该区域布格重力异常值Δg z ,然后计算得到重力总水平梯度g x 。
在此基础上,再利用重力延拓知识[6],并根据式(1)分别计算得到了华北地区地表、20公里和40公里深度处的构造应力值。
以下分别是该区5′×5′分辨率DTM 图、重力总水平梯度图和地表、20公里、40公里深度构造应力场图。
2.2利用重力垂线偏差计算华北地区构造应力场利用上述同样DTM 数据、重力场模型和软件计算南北垂线偏差ξ和东西垂线偏差η,然后计算重力垂线偏差u 。
根据公式(4)进一步计算得到该区构造应力值。
以下分别是利用垂线偏差计算得到的华北地区重力总水平梯度图和地表构造应力场图。
3分析和讨论图1华北地区DTM 图(单位:m)图2华北地区重力总水平梯度矢量图(单位:E )图3华北地区重力总水平梯度等值线图(单位:E )图4华北地区地表构造应力场矢量图(单位:MPa )○科教前沿○图5华北地区地表构造应力场等值线图(单位:MPa)图6华北地区20公里深处构造应力场等值线图(单位:MPa)图7华北地区40公里深处构造应力场等值线图(单位:MPa)图8垂线偏差计算的华北地区重力总水平梯度矢量图图9垂线偏差计算的华北地区重力总水平梯度等值线图(单位:E)图10垂线偏差计算的华北地区地表构造应力矢量图(单位:MPa)图11垂线偏差计算的华北地区地表构造应力等值线图(单位:MPa)分析比较分别利用重力场和重力垂线偏差计算的重力总水平梯度和构造应力场结果,表明:3.1图2、8和图3、9所示的华北地区的重力总水平梯度分布形态相似,总体上该区西部重力总水平梯度分布比东部重力总水平梯度分布明显;该区在经纬度(108°,36°)、(109°,33)°、(114°,38°)、(118°,42°)附近的区域,重力水平梯度分布最明显。
3.2对比分析图3、9,两种方法得到的重力水平梯度分布形态表现出较强的一致性。
不同的是,在出现明显地块边界线的地方,用完全布格重力异常计算得到的分布图层次感更强;而在断裂地带,则是用垂线偏差得到的分布图方向更为明确,效果也更明显,比如在有断裂带的地方,图上往往是出现较为规则的圆形等值线,而用完全布格重力异常计算的等值线形态则较为模糊。
3.3图4、10所示的应力聚集部位与重力总水平梯度分布部位具有对应关系,说明重力总水平梯度分布明显地区应力聚集程度就高,由此引起的构造活动性更强,这与实际是相符合的。
从以往来看,上述经、纬度(108°,36°)、(109°,33)°、(114°,38°)、(118°,42°)附近区域恰好属于地壳活跃地带,其中不乏历史上著名的强烈地震场所[8],比如邢台、唐山地区就在这一区域范围之内。
3.4从图4、10还可以看出,除去上述地壳活跃地带发生了应力集中之外,华北地区的构造应力方向在整体上是呈现NW-SE向,这与华北地区地壳运动观测资料中的GPS速度场方向是一致的[7]。
但从该区西北部位开始,越是向东南部位靠近,构造应力场的方向越是向左偏移,以致到达该区东南角部位时,构造应力的方向左向偏转为SW-NE向。
3.5从图5、6、7、11上可以看到,越是应力集中或构造运动活跃的地方,等值线越密集,象燕山断裂带、太行山构造活动带、郯庐断裂带等构造强活动区,对应着的是等值线图上黑色或者圆形区域;相反,等值线稀疏或者无等值线出现的地带,则属于非构造应力聚集区,相应的构造运动不活跃,从地理位置上看,山东半岛、河南、河北大部和江苏是属于构造运动相对不活跃区;而等值线图上鄂尔多斯地块单元、阴山地块单元处的等值线密集程度介于二者之间,这两个地块则属于构造运动较稳定地带[9]。
3.6对比图5、6、7,可以发现该区构造应力大小是随深度呈递减的趋势,地表应力场平均值最大,最大达到近百MPa,40公里深度处,构造应力平均值相对最小,但最大构造应力值亦能达到近50MPa。
3.7该区表层构造应力等值线图上可以清晰反映出构造断裂带的位置,但越向更深的地层延伸,构造断裂带的特征越不明(下转第846页)●(上接第458页)显或者越粗略,尤其是郯庐断裂带,很多文献都已证明它是一组切割深度大约15~20公里的深大断裂,本文模型中构造应力等值线图正好是在这一深度范围显示出该断裂带的逐渐灭失[10]。
3.8以上现象表明重力与构造活动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说明重力确实是构造运动的力源之一[11],但有关重力在地壳运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的大小还有待进一步加以探讨。
4结论由以上计算、分析和讨论可以得出以下一些主要结论:4.1利用重力场模型及分辨率较高的数字地形模型并结合相关软件,能够计算得到任一区域的重力异常、垂线偏差。
4.2应用布格重力异常和垂线偏差能获取与现有地质及地震资料相对应的区域地壳构造应力场,在获取构造应力信息方面,二者各有优、缺点,在实际中可以考虑综合它们各自优、缺点来对地壳运动情况做出更加合理的解释和预测。
4.3华北地区重力总水平梯度和构造应力能够反映地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地壳构造形态,华北地区构造的活动性能从构造应力场的强弱得到诠释。
当然,本文这两种方法应结合更加详尽的各种地球内部信息诸如地壳密度、地质构造形态、温度场等来进行,重力与地壳内部构造应力之间关系密切,通过重力及其变化来分析解释地壳的运动变迁是一种有实用价值的方法,为地质资源调查、地震预报等工作提供了新途径。
【参考文献】[1]陈连旺,陆远忠,张杰,许桂林,郭若眉.华北地区三维构造应力场[J].地震学报告,1999,21(2).[2]游永雄.重力场转换区域构造应力场的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1994,37(2).[3]王虎彪,王勇,肖学斌,等.联合多种测高资料确定西太平洋海域2′×2′重力梯度[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9,24(3).[4]郭俊义.物理大地测量学基础[M].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4.[5]高精度局部重力场计算平台PALGrav1.0中文版.北京: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等,2007.[6]曾华霖.重力场与重力勘探[M].地质出版社,2005.[7]袁金荣,徐菊生,高士钧.利用GPS 观测资料反演华北地区现今构造应力场[J].地球学报,1999,20(3).[8]祝意青,梁伟锋,李辉,孙和平.中国大陆重力场变化及其引起的地球动力学特征[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7,32(3).[9]张跃刚,胡新康.华北地区块体及其边界的相对运动[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5,25(1).[10]万天丰.郯庐断裂带的延伸与切割深度[J].现代地质,1996,4.[11]马杏垣.重力作用与构造运动[M].地震出版社,1989.[责任编辑:常鹏飞]●(上接第448页)4对策4.1继续加强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到个人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针对学生对提高就业技能的需求迫切但目标不明确的现象,学校应提高就业指导的专业化程度,进一步加强对贫困学生的就业指导,加强就业指导师资队伍的建设,继续加强对贫困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大学生提供个性化就业指导服务[3]。
4.2为贫困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促进人际交流与沟通学校在帮助贫困生解决经济困难的同时,也应为贫困学生提供更多有组织、有针对性的实践机会,引导他们在社会实践中检验能力、积累经验、生发社会责任意识,提升自信心;让学生在获得物质支持的同时获得精神动力,逐渐摆脱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弱势地位,融入社会,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同时鼓励贫困生积极参加勤工俭学和社会公益活动,通过参加这些活动体现大学生自身的社会价值、扩大人际交往,更多接触社会、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并从中得到周围更多人的理解与支持[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