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构造应力场第一章
雪峰山构造带古构造应力场

,
M A S h o u — x i a n ¨
.
C UI J i a n - j u n )
1 )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N e o t e c t o n i c Mo v e m e n t a n d G e o h a z a r d , Mi n i s t y r fL o a n d a n d R e s o u r c e s , I n s t i t u t e fG o e o me c h a n i c s C h i n e s e A c a d e m y o fG e o l o g i c a l S c i e n c e s , B e i j i n g 1 0 0 0 8 1 ; 2 ) C h i n e s e A c a d e m y fG o e o l o g i c a l S c i e n c e s , B e i j i n g 1 0 0 0 3 7
S o u t h Ch i n a . T h e i n v e r t e d s t r e s s s h o ws t h a t t he s t u d y a r e a h a s e x p e r i e n c e d f o u r s t a g e s o f c o mp r e s s i v e s t r e s s s i n c e Me s o z o i c ,i . e . ,NE — t r e n d i n g ,n e a r l y NS — t r e n d i n g ,NW - t r e n d i n g a n d NNE— t r e n d i n g c o mp r e s s i v e s t r e s s e s .Th e
构造地质学(山东联盟-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

第一章测试1.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A:地质构造B:褶皱C:断层D:节理答案:A2.造山带属于A: 全球构造B: 大型构造C: 中型构造D: 小型构造答案:B3.大型建筑的施工是工程问题,与构造无关。
A:错B:对答案:A4.构造地质学研究以时间为线索地质构造的A: 运动学B: 古环境C: 几何学D: 动力学答案:ACD5.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方法包括_____等。
A:磁力勘探B:遥感技术C:重力勘探D:地震勘探E:野外地质调查F:GPS技术答案:ABCDEF第二章测试1.视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间的夹角称()A:倾角B:倾伏角C:视倾角D:侧伏角答案:C2.直立岩层在地质图上的地质界线表现为()A:与地层等高线平行B:封闭曲线C:直线状D:不确定答案:C3.岩层产状和厚度不变,若坡向与倾向相同,当坡角越接近傾角时,则露头宽度()A:越大B:不确定C:无变化D:越小答案:A4.两套地层间接触关系反映的构造演化过程为.下降沉积——褶皱、岩浆侵入并遭受剥蚀——再下降沉积,其接触关系为()A:角度不整合B:平行不整合C:假整合D:整合答案:A5.下列选项中不足以说明不整合存在的是()A:轻微褶皱B:古风化壳C:强烈地震D:底砾岩答案:A6.野外测量某一单斜岩层走向为330°,倾向北东,倾角45°,其产状用方位角表示法表示为()A:N60°E<40°SE>B:SE35°/70°NEC:N30°W/25°SWD:60°∠45°答案:D7.在垂直单斜岩层走向的剖面上岩层视倾角()真倾角。
A:等于B:不确定C:小于D:大于答案:A第三章测试1.物体中过一点正交截面上()个分量决定一点应力状态A:18B:9C:6答案:C2.在进行点应力状态表征时,一般选取一个体积趋于零的A:长方体B:八面体C:立方体D:十面体答案:C3.截面上,正应力随着()的变化而变化,对其求导可得到应力极值A:合应力B:截面法线方向C:截面法线与X轴的夹角D:剪应力答案:C4.通常,规定立方体六个面上受到的三对正应力大小顺序是?A:σ2>σ1>σ3B:σ2>σ3>σ1C:σ1>σ2>σ3D:σ3>σ2>σ1答案:C5.以主应力矢量σ1、σ2与σ3为半径所作的一个椭球体,用来代表作用于该点的应力状态。
构造应力场解析1

§7 ¨EAå|)Û
§7.1 ¨EAå|ïÄ{
矿物可作为温度计、压力计,进而反演矿物变形时的物理环境。 它主要是利用物理化学中的自由能判据进行分析。当新生矿物的克 分子体积比原始矿物的克分子体积小时,增加压力就有利于新生矿 物的形成。这说明,在高压下,新生矿物比原始矿物更稳定。因此, 根据矿物相可以判定压力水平。同理,有的矿物在化学变化中要放 热形成新矿物,有的则需吸热而形成新矿物。因为从热力学出发可 以分析,一些矿物在高温下稳定,另一些则在低温下稳定。这就可以 根据矿物相判定其温度水平。目前,研究较多的矿物温度计、压力计 有长石、辉石、石英、角闪石,云母、石榴石、方解石,白云母等。
§7 ¨EAå|)Û
§7.1 ¨EAå|ïÄ{
ÎÙÙ+Fg§§§©褶Yσ¿3Ùþ²2¶褶"â¥ãºã'§©'¥éσ7îYÛ#.13n3e'IXvÔv¡²üñ"I²«¡'褶§±
¢þ¥rº(p§Y¥½σ褶X3§3¶¢I´¶¡褶Øñ¶Øþå'Rå'G¶rܶӤσGå§σ1+c1²3"¶'ÏñI¿σY§3"¡¥,"ñþÓ3¥÷7p#褶GG©G&Óa©
§7 ¨EAå|)Û
§7.1 ¨EAå|ïÄ{
'ãñzG7!.1®¨G'vßñ´«ñ²VX¥(´Ü¥¹',ezk§Ï9¤鲕©±'âÙì§g'!H2zG"G2Ù^§¹¥§z"~TÜ51ñbX¶ì§rgþÏgH侏GQÛ§'nöXz&ùg«§QÚG¤ìnc¹" Ü;ɧ¿v¿§guÜHA¿Äq'¶&@ضñ"g¥À'ÜùöÚ&Y.Ô§¿#WA"R`²¶Tñ'
构造应力场

σ
θ
σ
r
• •
a
θ
•
Ri 20a
•
圆孔周围任意点的切向应力与径向应力之和为 2倍的原岩应力,即 r 2H
Λ =1
λ =1时圆孔周围应力分布
14
“孔”周围的应力分布
2、有压圆孔
当孔内有液体(或巷内支护)时,液体(或支护物)对孔壁产生附加应力。 此时,围岩将受孔内应力影响进行应力的重新分布。根据弹性厚壁筒理论得:
•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是研究矿山岩体力学现象的机理、控制理论,以及控制 所采用的人工构筑物的学科,属于岩石力学的分支,是矿山采掘工程的基础 学科。
概述
分类
概述
学习矿压的意义
矿山压力及其岩层控制是岩石力学在矿山上的应用学科,有人称之为矿山岩 石力学。它既是采矿工程最主要专业课之一,也是矿井开采方法课程的理论基础 课。在采矿中作用如下:
在原岩应力场弹性变形能包括体变弹性能、形变弹性能两种,由前苏联阿维 尔申计算为
体变弹性能
形变弹性能
(1 2 )(1 ) 2 2 2 Uv H 2 6 E (1 ) (1 )(1 2 ) 2 2 2 常由于塑性变形被吸收 Uf H 2 或转化,而消失。 3E (1 )
顶板:位于煤层以上一定范围内的岩层称为煤层顶板。根据煤层上方顶板对 回采工作面的影响程度和方式,把顶板进行再划分,即直接顶、伪顶和老顶。 伪顶:直接位于煤层之上,大多数情况下随采随冒的岩层。通常为厚度小于 0.3~0.5米的炭质页岩或其它松软脆弱岩层,一般允许悬露面积和时间在10平方 米和20分钟以下,很难在工作面维护住,而形成煤中矸石。在矿压上,伪顶主要 影响采场支架选型和采场安全。 直接顶:直接位于煤层或伪顶之上,通常随放顶而垮落的岩层。一般为一层 或几层岩性相近的岩层组成,常见岩性有页岩和砂页岩等。一般来说,直接顶裂 隙发育强度低,与前后方难以形成力的传递,从而形成静载荷作用于支架。然而 ,直接顶是采场直接维护的对象,其稳定状况,直接影响着矿工安全和正常生产 ,为此是矿压研究主要内容之一。 老顶(基本顶): 位于直接顶(有时直接位于煤层)之上厚而坚硬,一般不 随放顶而冒落的岩层。常见岩性有砂岩、砾岩、石灰岩、坚硬的砂页岩等,一般 厚度大于2米,岩石的单向抗压强度Rc>60~80MPa,节理裂隙不发育,节理间距 和分层厚度均大于1m,其运动常给采场带来严重的矿压显现。一般认为,该岩层 内可以形成结构层,上方岩层重量可通过该层把力传递到工作面的前方煤壁和后 方煤柱或采空区。老顶的结构分析和运动规律是矿压研究主要内容。
第1章构造应力场

二、应力场的主要研究内容
应力场的定时、定向和定量 定时:分期、存在的时代 定向:三个主应力方向 定量:三个主应力大小
应力场的分布规律与地应力剖面 应力场在油气勘探和找矿中的应用 地应力在油气田开发和地质工程中的应用
3.1994-1997年开展《地应力测量技术及其在油田 勘探开发中的应用》全国性攻关研究:
(1)多种地应力测量、计算、模拟、解释技术方 法(地震局、地质力学所、北大);
(2)储层裂缝延伸方位、密度测量技术与方法 (石油大学);
(3)地应力场演化与油气运移、聚集(石油大学、 地震局、地质力学所);
(4)地应力与油田开发(辽河、北京院、廊坊分 院、石油大学、大庆石油学院、胜利)。
学时 3 2 5 3 9 5 2 32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论
一、应力场的基本概念 二、应力场的主要研究内容 三、应力场的主要研究方法 四、应力场的研究现状与主要进展 五、应力场的研究意义 六、储层裂缝的相关概念 七、储层裂缝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八、储层裂缝的研究意义
提出了运用节理、断层和褶轴等构造变形形迹, 恢复构造应力场的地质方法。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3.70年代为显微分析大发展阶段:
70年代,随着显微测试技术的发展,提出了许多 构造应力场研究的显微技术方法,使构造应力场的 研究逐渐深入半定量阶段。
2.差应力值从构造活动强烈的板块边缘向内部明 显减弱。
3.现今地应力的主应力为压应力,一个主应力基本 垂直,另外两个主应力基本水平。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区构造特征及构造应力场、应变场分析

寰2矿区●■善t时应力状志
向展布,向外围逐渐降低。渌钟璜一带应变能剐僖低。
常区相对比较分傲(图3)。
从矿区成矿期量大剪应力等值线图(图3b)看,风置山处于较高值区,渌钟顶地区偏低,凤 量山到渌钟硬之间为低值区。而矿区外围,特别是东北部最大剪应力值很高。E、B断层附近
量大剪应力值较高,异常等值线基本上与断层走向平行,显示成矿期FI、F.断层带扭性特征。
矿区FI、F‘断层晨布范围内成矿期处于高应变能区域(图3c),应变能等值线呈线状Ew
分支一■
^
如
如
■癯
19妒297. 3r
1护
loD
1r
牵引■曲
l嬲o
FI
"
31so 16,o,酽
5D"·
10.
2竹o 11铲 o.
1r
2伊5护
2l妒
l""”
"
"”6r
L
”
l”w 56.
"
1· ”3,
18P 2蛄·90. 27铲 115. 1r
200"35。 ”5舻妒
W 175.”
∞o 5P 3铲
2"2”9F
襄l矿区节理分蛆一监襄l地■已童平)
T“Iel】oiIlt鲫p d洒dedintbe mi∞嘲
分
组
■膏●代号 优遗产状 基奉特征 蠢套关纛
I
Ⅱ
Ⅱ
Ⅳ
V
Ⅵ
《构造地质学》课程笔记

《构造地质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构造地质学的内涵和构造规模1. 构造地质学定义:构造地质学是地球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专注于研究地球岩石圈的结构、构造、形成过程、演化历史以及控制这些过程的动力学机制。
它涉及从微观到宏观尺度的地质现象,包括地层、岩体、断裂、褶皱等。
2. 研究内容详述:(1)地质体的形态、产状、规模和组合特征:研究不同类型地质体的外部形态、空间排列、大小和相互之间的组合关系,如断层、褶皱、节理等。
(2)地质体的形成、演化和改造过程:探讨地质体从形成到改造的整个地质历史过程,包括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
(3)地质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在地球动力学过程中的作用:分析地质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在板块构造、地壳运动等地球动力学过程中的角色。
3. 构造规模划分详述:(1)大型构造:涉及整个板块或大陆规模的构造,如板块边界、地槽-地台、造山带等。
(2)中型构造:介于大型和小型构造之间,如区域性的褶皱带、断裂带、火山带等。
(3)小型构造:在更小的尺度上,如单个褶皱、断层、节理、面理等。
二、地质构造的类型和关系1. 地质构造类型详述:(1)原生构造:在岩石形成过程中直接形成的构造,如层理、波痕、泥裂等沉积构造。
(2)次生构造:岩石形成后,在后期地质作用下形成的构造,如褶皱、断层、节理等。
(3)复合构造:原生构造和次生构造相互叠加、改造形成的复杂构造,如叠加褶皱、复合断层等。
2. 地质构造之间的关系详述:(1)成因关系:不同构造之间的成因联系,如断层活动可能导致褶皱的形成。
(2)时间关系:不同构造形成的时间顺序,如先形成断层,后形成褶皱。
(3)空间关系:不同构造在空间上的分布和排列方式,如断层与褶皱的相互切割关系。
三、构造分析的基本方法1. 地质观察详述:(1)观察地质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组合特征:通过野外实地观察,记录地质体的各种特征。
(2)使用地质罗盘、GPS等工具进行精确测量:测量地质体的产状、方位等参数。
《油气成藏机理》第一章 油气成藏过程分析概论

流体输导体系建立
¾ 输导格架:沉积盆地中可作为流体运移通道的地质体的三 维几何形态、内外部构成、流体行为及其与封闭层的关系
¾ 流体输导体系的作用与主要介质构成
(二) 内容、方法与技术
2. 研究要点
输导体间流体汇聚面积的分配
(二) 内容、方法与技术
2. 研究要点
烃类在输导体中的运移方式
古热流史图、古地温史图及成 熟史、 生烃强 度平面等值线图,生烃量史直方图
热史研究是成油母质生烃研究的先导与前提,并为后续生、排、 聚烃量的模拟计算提供必要的地质参数,其主要功能是重建含 油气盆地的古热流史和古温度史;烃类生成是油气运移、聚集 及成藏的物质基础。
(二) 内容、方法与技术
排烃模拟系统结构
Thomas Hantschel, Armin Kauerauf, Heike Broichhausen, Robert Tscherny November 2004
©IES Integrated Exploration Systems Ritterstr. 23, 52072 Aachen, Germany
镜煤反射率资料、地质分析法
地层剥蚀恢复 构造沉降分析 构造沉降模式、地球物理参数
地层单元厚度、埋深和沉积速率,构造沉 单井地史图,地质横剖面发育史图,地层埋深 降量和沉降速率,地层孔隙度 平面时间序列图,沉积速率和沉降速率图
精细的地史模拟是整个油气地质动力学系统的基础, 盆地的原始沉积与构造特征制约着油气的生成、运移 和聚集过程。地史模拟的主要功能是重建含油气盆地 的沉积史和构造史。
模型: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的基础 9 盆地模型:沉积体、构造体、烃源体、输导体、温度场、压力
场及应力场 9 油气运聚控制模型:油气生成动力学、烃类初次运移动力学和 烃类二次运移动力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够利用的构造形变可称为具有应力 感的构造,要研究其形成时的应力状态以 及利用其空间产状来反推主应力方向。 要完整地研究构造应力场的演化史, 还必须把构造形变(改造)与岩相古地理 (建造)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构造应力场的模拟研究方法包括各种 物理模拟与数学模拟。 应力方向和应力场强度的表示方法 构造应力场的研究意义
第一章
绪
论
构造研究的三个阶段: ⒈几何学,即形态学,是构造研究的 基础。 ⒉运动学,研究物质运动规律,如位 移方向、位移量等。 ⒊动力学,探索构造形变与应力状态 之间的关系,是构造应力场研究的主要内 容。
直立褶皱
斜歪褶皱
倒转褶皱 平卧褶皱
根据轴面和两翼产状划分的褶皱类型
一、构造应力场的概念
应力(σ )是作用在物体内任意截面的 单位面积(dF)上的内力(dP)。 σ x、σ y、σ z为正应力分量;τ xy 、 τ yz、τ xz为剪应力分量。 当剪应力分量等于零时,三个正应力 分量就称为主应力分量。 用 σ 3、σ 2和 σ 1分别表示最大、中 间和最小主压应力轴。
图1-1
用截面法求内力示意图
图1-2
单元微分体各截面应力分量示意图
图1-3主应力示意图应力法定计量单位为Pa或MPa。 1MPa(兆帕斯卡)=106Pa(帕斯卡) =10bar(巴)≈10atm(大气压) ≈10kg/cm2 表述应力状态的常用术语:三向应
力、二向应力、单向应力;普通应力、 轴向应力、静岩应力。
地应力是地球内部应力的统称。 动态的地应力是指作短周期变化的应 力,如地震波引起应力波动,还有引潮力、 极移、短期自转速率变化等引起的应力变 动。它们积累不起来,对于构造运动可能 有触发作用,但不足以推动构造运动。 静态的地应力是指由重力和长期构造 运动所造成的应力。 本书只讨论静态应力。
构造应力是指在地应力中偏离静岩 应力状态的部分,或者说是在静岩应力 状态之上所附加的一种应力状态。 构造应力的存在与大小常用差应力 来表示。 构造应力场是在一个空间范围内构 造应力的分布。 构造应力场是决定构造形变空间分 布规律的关键。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在确定各地点应力状态(方向、大 小)的基础上,研究在一定区域范围内 各个构造活动时期的构造应力分布。
定时:着重研究各地质时期构造 形变的先后顺序,结合古生物化石与 同位素年龄资料,以确定各构造应力 状态的不同形成年代。 定向:用构造形变确定构造应力 方位。 定量:半定量地估算古构造应力 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