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大附中【最新】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实验班)

福建师大附中【最新】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实验班)
福建师大附中【最新】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实验班)

福建师大附中【最新】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实验

班)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改变下列条件,可以改变反应活化能的是

A.压强B.温度C.反应物浓度D.催化剂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沈括《梦溪笔谈》记载:“石穴中水,所滴者皆为钟乳。”,此过程涉及沉淀溶解平衡。

B.古人用明矾水除铜镜上的铜锈是利用了盐类水解的原理。

C.葛洪所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所述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化学变化。D.《本草经集注》记载的区分硝石(KNO3)和朴消(Na2SO4)的方法:“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利用了焰色反应。

3.下列关于热化学方程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A.H2的燃烧热为285.8 kJ·mol?1,则表示H2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H2(g)+1 2

O 2H2O(g) ΔH=?285.8 kJ·mol?1

B.中和热为57.3 kJ·mol?1,则NaOH与醋酸反应的中和热可以表示如下:

NaOH(aq)+CH 3COOH(aq)CH3COONa(aq)+H2O(l) ΔH=?57.3 kJ·mol?1

C.已知:C(s,金刚石)+O 2(g)CO2(g) ΔH=?395.4 kJ·mol?1,C(s,石墨)+O2(g)

CO 2(g) ΔH=?393.5 kJ·mol?1,则C(s,金刚石)C(s,石墨)ΔH=?1.9 kJ·mol?1 D.已知1 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放出890.4 kJ的热量,则该反应中转移1 mol电子时放出的热量为222.6 kJ

4.下列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腐蚀

B.棕红色NO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

C.往往需要在催化剂条件下SO2氧化成SO3

D.H2,I2,HI平衡混和气加压后颜色变深

5.一定量的锌粉和6 mol/L的过量盐酸反应,当向其中加入少量的下列物质时,能够加快反应速率,但不影响产生H2的总量的是

①铜粉②铁粉③石墨粉,CuO ⑤浓盐酸⑥碳酸钠⑦醋酸钠

A.,,,B.,,,,C.,,,,D.,,,

6.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碳酸氢钠的水解:HCO3-+ H2O H3O++ CO32-

B.以硫酸铝和小苏打为主要反应物的泡沫灭火器中的反应原理:Al3+

+3HCO3-=Al(OH)3↓,3CO2↑

C.1 mol/L NH4Al(SO4)2溶液中逐滴加入等体积4 mol/L NaOH溶液,Al3+,4OH— = AlO2-,2H2O

D.用惰性电极电解AlCl3溶液,2Cl- + 2H2O 2OH- + H2↑+ Cl2↑

7.一定条件下,在水溶液中1molCl-,ClO x-(x=1,2,3,4)的能量(kJ)相对大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ClO2-→ClO3-+ClO4-可以自发进行

B.A,B,C,D中C最稳定

C.B→A+D反应的活化能为60 kJ?mol-1

D.B→A+C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3ClO-(aq)=ClO3-(aq)+2Cl-(aq) ,H= -117 kJ?mol-1 8.将1 mol·L-1的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从常温加热至100 ℃,溶液的pH保持不变的是

A.氯化钠 B.氢氧化钾 C.硫酸铵 D.硫酸

9.实验室用蓄电池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氯气,已知铅蓄电池放电时发生如下反应:负极:Pb+SO42-=PbSO4+2e-,正极:PbO2+4H++SO42-+2e-=PbSO4+2H2O,今若制得0.05mol Cl2,这时电池内消耗的H2SO4的物质的量至少是( )

A.0.025mol B.0.050mol C.0.10mol D.0.20mol 10.25℃时,0.1 mol/L下列溶液的pH如下表,有关比较正确的是

A.酸性的相对强弱:HClO<HCO3-

B.由水电离产生的c(H+):①=②

C.溶液③④中酸根离子浓度:c(ClO-)>c(HCO3-)

D.在④⑤溶液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中:c(HCO3-) + c(CO32-) + c(H2CO3)=0.1 mol/L 11.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解释或结论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12.某同学做如下实验:

已知K3[Fe(CN)6]遇Fe2+生成深蓝色沉淀,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流计指针未发生偏转”,说明铁片I、铁片II均未被腐蚀

B.用K3[Fe(CN)6]溶液检验铁片III,IV附近溶液,可判断电池的正、负极

C.铁片I,III所处的电解质溶液浓度相同,二者的腐蚀速率相等

D.铁片IV的电极反应式为Fe-3e-=Fe3+

13.某温度下,向10 mL 0.1 mol/LCuCl2溶液中滴加0.1 mol/L的Na2S溶液,滴加过程中溶液中?lgc(Cu2+)与Na2S溶液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已知:lg2=0.3,Ksp(ZnS)=3×10-25 mol2/L2。

A.a、b、c三点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为b点

B.Na2S溶液中:c(H+)+c(HS-)+c(H2S)= c(OH-)

C.该温度下Ksp(CuS)=4×10-36 mol2/L2

D.向100 mL Zn2+、Cu2+浓度均为10-5 mol?L-1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10-4 mol?L-1的Na2S 溶液,Zn2+先沉淀

14.利用CO和H 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甲醇,发生的反应如下:CO(g)+2H2(g)

催化剂CH3OH(g)。在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按物质的量之比1:2充入CO和H2,测得平衡混合物中CH3OH的体积分数在不同压强下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H<0,且p1,p2

B.反应速率:v逆(状态A)>v逆(状态B)

C.在C点时,CO转化率为75%

D.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不同量的CH3OH,达到平衡时CH3OH的体积分数不同

15.25 ,时,用0.1 mol/L的CH3COOH溶液滴定20 mL 0.1 mol/L的NaOH溶液,当滴加V mL CH3COOH溶液时,混合溶液的pH,7。已知CH3COOH的电离平衡常数为K a,忽略混合时溶液体积的变化,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K a,B.V,

C.K a,D.K a,

16.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越大,导电能力越强。用0.100 mol·L-1的NaOH溶液滴定10.00 mL浓度均为0.100 mol·L-1的盐酸和CH3COOH溶液。利用传感器测得滴定过程中溶液的电导率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曲线①代表滴定HCl溶液的曲线

B.A点溶液中:c(CH3COO-)+c(OH-)-c(H+)=0.1 mol·L-1

C.在相同温度下,A、B、C三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C<B<A

D.D点溶液中:c(Cl-)=2c(OH-)-2c(H+)

二、填空题

17.室温下向10 mL 0.1 mol·L-1 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0.1 mol·L-1的一元酸HA,溶液pH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a点(横坐标为10)所示溶液中离子浓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c(Na+)______c(A-)+c(HA)(填“>”“<”或“=”,,

,2,c点所示溶液中,c(Na+)_____c(A-)(填“>”“<”或“=”,,

,3,b点所示溶液中,c(A-)_____c(HA)(填“>”“<”或“=”,,

,4,a,b,c点所示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以下滴定操作会导致V(HA)偏大的是____________,

A、滴定管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B、锥形瓶洗涤后没有干燥

C、滴定时锥形瓶中有液体溅出

D、滴定开始前读数时平视,滴定终点,读数时俯视

18.草酸钴用途广泛,可用于指示剂和催化剂制备。一种利用水钴矿[主要成分为Co2O3,含少量Fe2O3,Al2O3,MnO,MgO,CaO等]制取CoC2O4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

①浸出液含有的阳离子主要有H +,Co 2+,Fe 2+,Mn 2+,Ca 2+,Mg 2+,Al 3+等;

,酸性条件下Co 3+的氧化能力很强。

,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完全沉淀时溶液的pH 见下表:

,1,浸出过程中加入Na 2SO 3的目的是将还原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2,请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加Na 2CO 3能使浸出液中Fe 3+,Al 3+转化成氢氧化物沉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除钙、镁”是将溶液中Ca 2+与Mg 2+转化为MgF 2,CaF 2沉淀。当加入过量NaF 后,所得滤液c(Mg 2+)/ c (Ca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

Ksp(MgF 2)=7.35×10-11,Ksp(CaF 2)=1.00×10-10,

(4)已知:NH 3·H 2O

+4NH +OH ? K b =1.8×10?5; H 2C 2O 4H ++24HC O - K a1=5.4×10?2;

24HC O -H ++224

C O - K a2=5.4×10?5。 所用(NH 4)2C 2O 4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萃后余液中制取CoC 2O 4·2H 2O ,需要进行的系列操作有蒸发浓缩、__________、过滤。

三、原理综合题

19.无色气体N 2O 4是一种强氧化剂,为重要的火箭推进剂之一。N 2O 4与NO 2转换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 2O 4(g)2NO 2(g) ΔH =+24.4 kJ/mol 。

(1)将一定量N 2O 4投入固定容积的真空容器中,下述现象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的是 _________。

a.v正(N2O4)=2v逆(NO2) b.体系颜色不变

c.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d.气体密度不变

达到平衡后,保持体积不变升高温度,再次到达平衡时,混合气体颜色_______(填“变深”“变浅”或“不变”),判断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平衡常数K可用反应体系中气体物质分压表示,即K表达式中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例如:p(NO2)=p总×x(NO2)]。写出上述反应平衡常数K p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用p总、各气体物质的量分数x表示);影响K p的因素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反应中,正反应速率v正=k正·p(N2O4),逆反应速率v逆=k逆·p2(NO2),其中k

、k逆为速率常数,则K p为_______________(以k正、k逆表示)。若将一定量N2O4投入正

真空容器中恒温恒压分解(温度298 K、压强100 kPa),已知该条件下k正=4.8×104 s-1,当N2O4分解10%时,v正=______________kPa·s-1。

(4)真空密闭容器中放入一定量N2O4,维持总压强p0恒定,在温度为T时,平衡时N2O4分解百分率为α。保持温度不变,向密闭容器中充入等量N2O4,维持总压强在2p0条件下分解,则N2O4的平衡分解率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查阅资料并设计如下实验。

资料:AgSCN是白色沉淀,相同温度下,溶解度AgSCN,AgI,

, 步骤3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步骤4中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

NH4Cl(s) , NH3(g) + HCl(g) ΔH = +163.9 kJ?mol-1

HCl(g) + CH3OH(g) , CH3Cl(g) + H2O(g) ΔH = -31.9 kJ?mol-1

①写出氯化铵和甲醇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能自发进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由下图知,HCl和CH3OH的混合气体通过催化剂时的最佳流速在20 L?min-1~30 L?min-1之间。流速过快,会导致氯甲烷产率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流速过慢,会使副产物二甲醚增多,其反应为2CH3OH → CH3OCH3 + H2O,生产中常通入适量的水蒸气,该操作对制备CH3Cl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高能锂离子电池充电时,总反应方程式为LiMn2O4=Li1-x Mn2O4+xLi。则充电时阳极的电极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电池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时的能量转化率为90%,则当消耗14 g锂时,电路中转移的电子数目为__________N A,

参考答案

1.D

【详解】

A.压强可以使化学反应速率改变,但是不能改变反应途径,因此不能改变反应活化能,错误;

B.温度可以使化学反应速率改变,但是不能改变反应途径,因此不能改变反应活化能,错误;

C.反应物浓度可以使化学反应速率改变,但是不能改变反应途径,因此不能改变反应活化能,错误;

D.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途径,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正确。

2.C

【详解】

A. 钟乳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其形成过程主要有

CaCO3+CO2+H2O=Ca(HCO3)2,Ca(HCO3)2=CaCO3↓+CO2↑+H2O两个反应,此过程涉及沉淀溶解平衡,故A正确;

B. 明矾溶液中Al3+水解使溶液呈酸性,铜锈主要成分为Cu2(OH)2CO3,Cu2(OH)2CO3可溶于酸性溶液,所以用明矾溶液清除铜镜上的铜锈利用的是盐类水解的原理,故B正确;

C. 对青蒿素的提取利用的是萃取原理,萃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 错误;

D. 鉴别KNO3和Na2SO4,利用的是钾元素和钠元素的焰色反应现象不同,钠元素焰色反应为黄色,钾元素焰色反应为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为紫色,故D正确;

答案选C,

3.C

【详解】

A、根据燃烧热的定义,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放出的热量,产生H2O为液态,因此氢气的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H2(g),1/2O2(g)=H2O(l) ,H=,285.8kJ·mol-1,故A错误;

B、中和热是稀强酸和稀强碱生成1molH2O时放出的热量,CH3COOH属于弱酸,弱酸的电离是吸热过程,因此CH3COOH和NaOH反应生成1molH2O时,放出的热量小于57.3kJ,故B错误;

C,①C(s,金刚石)+O2(g)=CO2(g),②C(s,石墨)+O2(g) CO2(g) ,①-②得出C(s,金刚石)

C(s,石墨) ΔH=?1.9 kJ·mol?1,故C正确;

D,1mol甲烷生成CO2,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8mol,则转移1mol电子放出的热量是

890.4/8kJ=111.3kJ,故D错误。

答案选C。

4.B

【解析】试题分析:A.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发生吸氧腐蚀,与勒夏特列原理无关,错误;

B. 棕红色NO2加压后,化学平衡向产生N2O4的方向移动,但是平衡移动的趋势是微弱的,所以气体的颜色先变深后变浅,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正确;

C. 往往需要在催化剂条件下SO2氧化成SO3,这与化学平衡移动无关,错误;

D. H2、I2、HI平衡混和气加压,由于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相等的反应,所以化学平衡不发生移动,但是由于物质的浓度增大,故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深,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错误。

考点:考查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的知识。

5.A

【解析】

①加入铜粉,构成原电池,反应速率加快,不影响锌粉的量,不影响产生H2的总量,故①正确;②加入铁粉,构成原电池,反应速率加快,锌反应完毕,铁可以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产生H2的总量增大,故②错误;③加入石墨粉,构成原电池,反应速率加快,不影响锌粉的量,不影响产生H2的总量,故③正确;④加入CuO,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氯化铜与锌反应生成铜,形成原电池,加快反应,但与盐酸反应的锌的量减少,生成氢气的总量减少,故④错误;⑤加入浓盐酸,氢离子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不影响锌粉的量,不影响产生H2的总量,故⑤正确;⑥加入碳酸钠,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总量减少,故⑥错误,⑦加入醋酸钠,醋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弱电解质醋酸,c(H+)减少,锌与酸反应,氢离子逐渐减少,醋酸就逐渐电离,但n(H+)不变,故化学反应速率减慢,但不影响产生H2的总量,故⑦错误;综上所述,A项正确。

点睛:Zn与过量盐酸反应,锌的量决定氢气的体积,能够加快反应速率,又不影响产生H2的总量,采取措施有:形成原电池,注意形成原电池是不能消耗Zn,升高温度,改变锌粉的颗粒大小,增大氢离子的浓度等,注意据此解答,

6.B

【解析】试题分析:A、碳酸氢钠水解生成碳酸和氢氧根离子,而该离子方程式是碳酸氢根

离子电离方程式,错误;B、硫酸铝与碳酸氢钠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可以灭火,氢氧化铝是固体,附着在可燃物上隔绝空气,达到灭火的目的,正确;C、1 mol/L NH4Al(SO4)2溶液中逐滴加入等体积4 mol/L NaOH溶液,则氢氧根离子与铝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剩余的氢氧根离子与铵根离子反应生成一水合氨,错误;D、用惰性电极电解AlCl3溶液,阴极产生的氢氧根离子与铝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铝沉淀,错误,答案选B。

考点:考查离子方程式书写正误的判断

7.D

【解析】A、ClO2-中Cl的化合价为++3价,ClO3-中Cl显+5价,ClO4-中Cl显+7价,化合价都升高,没有降低的,故A错误;B、能量越低,物质越稳定,即A最稳定,故B 错误;C、B→A+D反应的活化能是(100-60)kJ·mol-1=40kJ·mol-1,故C错误;D、△H=(63+0-3×60)kJ·mol-1=-117kJ·mol-1,故D正确。

8.D

【解析】

试题分析:水的电离是吸热的,加热促进水的电离,离子积常数增大。氯化钠溶液显中性,pH降低;氢氧化钾溶液显碱性,pH降低。硫酸铵溶液显酸性,加热后pH降低。硫酸是强酸,加热后氢离子浓度不变,pH不变,答案选D。

考点:考查温度对电离平衡的影响、溶液pH的计算

点评:该题是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基础性强,侧重能力的培养,解题方法的指导和训练。该题的关键是明确pH的含义,及温度升高后对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影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9.C

【详解】

设生成0.050mol氯气需转移的电子为xmol,根据2Cl--2e-=Cl2↑可知x=0.01,设消耗硫酸的物质的量为ymol,放电时,铅蓄电池的电池反应式为:PbO2+Pb+2H2SO4=2PbSO4+2H2O,消耗2mol硫酸转移2mol电子,则y=0.1,即消耗硫酸0.1mol。故选C。

10.D

【详解】

A、根据表中数据得到碱性为:NaClO<Na2CO3,再根据越弱越水解的原理得到酸性为:HClO <HCO3-,选项A错误。

B、NaCl对于水的电离无影响,CH3COONH4对于水的电离起到促进作用,所以选项B错误;

C、因为碱性:NaClO>NaHCO3,所以ClO-的水解能力更强,则ClO-剩余的浓度应该更小,即溶液③④中酸根离子浓度:c(ClO-)<c(HCO3-),选项C错误;

D、④⑤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是c(NaHCO3)=c(Na2CO3)=0.05mol/L的混合溶液(注意体积变为原来的2倍),c(HCO3-)+c(CO32-)+c(H2CO3)=0.1mol/L是溶液的物料守恒,选项D正确。【点睛】

利用越弱越水解的原理解决问题时,应该要注意二元酸的正盐和酸式盐的区别。一般可以这样理解:正盐对应的“酸”应该酸式盐的酸根,酸式盐对应的酸才是真正的二元酸。例如:碳酸钠对应的是碳酸氢根,碳酸氢钠对应的是碳酸。

11.A

【解析】

Na 2CO3溶液中存在CO32-,H2O HCO3-,OH-,加入少量BaCl2,发生Ba2+,CO32-=BaCO3↓,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c(OH-)减小,红色变浅,故A正确;B、如果测的是中性溶液,用蒸馏水润湿的pH试纸测溶液的pH不变,故B错误;C,NaOH溶液中加入几滴MgCl2溶液,NaOH过量,再加入几滴FeCl3溶液,Fe3+与过量的OH-反应生成Fe(OH)3沉淀,不能说明溶度积大小,故C错误;D、浓硫酸与水放出热量,因此测的反应热偏高,故D错误。

12.B

【解析】A、图1中因两溶液中氯化钠的浓度相等,因此发生的是普通的化学腐蚀,且腐蚀速率相等,电流计指针未发生偏转,铁片Ⅰ、铁片Ⅱ均被腐蚀,A错误;B、图2中因两溶液中氯化钠的浓度不相等,因此发生的是电化学腐蚀,且浓度大的一极发生的反应是

Fe-2e-=Fe2+,可以用K3[Fe(CN)6]溶液检验亚铁离子的存在,进而判断电池的正、负极,B

正确;C、自同一个原电池装置中,铁片Ⅰ、Ⅱ所处的电解质溶液浓度相同,二者的腐蚀速率相等,C错误;D、铁片Ⅳ的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D错误;答案选B。

13.C

【解析】

【详解】

A、CuCl2和Na2S发生CuCl2+Na2S=CuS↓+2NaCl,b点时两者恰好完全反应,a点时CuCl2过量,CuCl2属于强酸弱碱盐,Cu2+水解,促进水的电离,c点时Na2S过量,S2-水解,促进水的电离,因此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不是b点,故A错误;

B 、根据质子守恒,则有c(H +)+c(HS -)+2c(H 2S)=c(OH -),故B 错误;

C 、CuS(s)

Cu 2+(aq)-+S 2-(aq),在b 点时c(Cu 2+)=c(S 2-)=10-17.7,K sp (Cu 2S)=10-17.7×10-17.7=10-35.4,已知lg2=0.3,K sp (CuS)=(10-0.3)2×10-36=4×10-36 mol 2/L 2,故C 正确; D 、Zn 2+出现沉淀,需要c(S 2-)=K sp (ZnS)/c(Zn 2+)=3×10-25/10-5mol·L -1=3×10-20mol·L -1,Cu 2+出现沉淀,需要c(S 2-)= K sp (CuS)/c(Cu 2+)=4×10-36/10-5mol·L -1=4×10-31mol·L -1,因此Cu 2+

先沉淀,故D 错误。 14.C

【详解】

A .由图可知,升高温度,CH 3OH 的体积分数减小,平衡逆向移动,则该反应的△H <0,300℃时,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CH 3OH 的体积分数增大,所以p 1>p 2,故A 错误;

B .B 点对应的温度和压强均大于A 点,温度升高、增大压强均使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因此ν逆(状态A )<ν逆(状态B ),故B 错误;

C .设向密闭容器充入了1molCO 和2molH 2,CO 的转化率为x ,则

2

3CO +2H CH OH (mol)120 (mol)x 2x

x (mol)1-x 2-2x x 始变平 在C 点时,CH 3OH 的体积分数=1+22+x x x x

=0.5,解得x =0.75,故C 正确; D .由于生成物只有一种,则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不同量的CH 3OH ,平衡状态是等效的,由等效平衡可知,达平衡时CH 3OH 的体积分数都相同,故D 错误; 故答案选C 。

15.A

【解析】

试题分析:25,时,,用0.1mol/L 的CH 3COOH 溶液滴定20mL0.1 mol/L 的NaOH 溶液,当滴加VmLCH 3COOH 溶液时,混合溶液的pH=7,则溶液中

,在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H +)+c(Na +)=c(OH -)+c(CH 3COO -),由

于pH="7," c(H +)=c(OH -),所以c(Na +)= c(CH 3COO -)。c(Na +)=[0.002mol÷0.001(20+V)]mol/L ,CH 3COOH 的电离平衡常数为Ka =

,所以选项A正确。

考点:考查化学平衡常数的有关计算等方面的知识。

16.D

【分析】

溶液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成正比,CH3COOH是弱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较小,加入NaOH 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溶液导电性增强;HCl是强电解质,随着NaOH溶液加入,溶液体积增大,导致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溶液导电能力减弱,当完全反应后离子浓度最小,继续加入NaOH溶液,离子浓度增大,溶液导电能力增强,根据图知,曲线②代表0.1 mol/L NaOH溶液滴定HC1溶液的滴定曲线,曲线①代表0.1 mol/LNaOH溶液滴定CH3COOH溶液的滴定曲线,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A.由分析可知,曲线①代表滴定CH3COOH溶液的曲线,A错误;

B.A点溶液中c(Na+)=0.05mol/L,电解质溶液中都存在电荷守恒,根据电荷守恒得c (CH3COO-)+c(OH-)-c(H+)=c(Na+)=0.05mol/L,B错误;

C.酸或碱抑制水电离,含有弱离子的盐促进水电离,C点溶质为NaCl,A点溶质为醋酸钠,促进水电离,B点为等物质的量浓度的醋酸钠和NaOH,NaOH会抑制水的电离,所以在相同温度下,水的电离程度:B<C<A,C错误;

D.定量分析可知,D点溶液中,c(Na+)=1.5c(Cl-),根据电荷守恒得c(Cl-)+c(OH-)=c(H+)+c(Na+),则c(Cl-)=2c(OH-)-2c(H+),D正确;

答案选D。

17.c(Na+),c(A-),c(OH-),c(H+) = = , a A

【解析】

本题考查离子浓度大小比较、误差分析,(1,a点,消耗HA的体积为10mL,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溶质为NaA,此时溶液显碱性,说明A-为弱酸根离子,发生A-,H2O

HA,OH-,因此离子浓度为c(Na+)>c(A-)>c(OH-)>c(H+);根据物料守恒,c(Na+)=c(A -),c(HA),,2,c点时,根据电荷守恒,c(Na+),c(H+)=c(OH-),c(A-),溶液的pH显中性,c(H+)=c(OH-),即c(Na+)=c(A-),,3,b点溶质为NaA和HA,且两种物质的物质的量相等,

此时溶液显酸性,说明HA 的电离程度大于A -水解程度,即c(HA)

离程度最大的时a 点;(5,A 、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V(HA)偏大,故A 正确;

B 、锥形瓶中有无干燥,对实验无影响,V(HA)不变,故B 错误;

C 、锥形瓶有液体溅出,锥形

瓶中溶质物质的量减少,消耗HA 的体积减小,故C 错误;D 、滴定前平视读数,滴定终点,

俯视读数,消耗V(HA)减小,故D 错误。

18. Fe 3+、Co 3+ 溶液中存在平衡Fe 3++3H 2O Fe(OH)3+3H +、Al 3++3H 2O Al(OH)3+3H +,加入碳酸钠后,H +与CO 32-反应,使水解平衡右移,从而产生沉淀 0.735 c(+4NH )>c(224C O -)>c(H +)>c(24HC O -)>c(OH ?) 冷却结晶

【解析】考查化学工艺流程,(1)根据水钴矿的成分,且Fe 3+和Co 3+具有强氧化性,因此加入Na 2SO 3目的还原Co 3+和Fe 3+;(2)溶液中存在平衡Fe 3++3H 2O

Fe(OH)3+3H +、Al 3++3H 2O

Al(OH)3+3H +,加入碳酸钠后,H +与CO 32-反应,使水解平衡右移,从而产生沉淀;(3)

=7.35×10-11/1.00×10-10=0.735;(4)电离平衡常数Ka 1>Ka 2>Kb ,说明NH 4+的水解程度大于C 2O 42-的水解程度,溶液应显酸性,盐类水解程度微弱,根据化学式,c(NH 4+)最多,因此离子浓度大小顺序是c(NH 4+)>c(C 2O 42-)>c(H +)>c(HC 2O 4-)>c(OH -),,5,制取CoC 2O 4·2H 2O ,需要进行的操作时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点睛:本题的难度时问题(4),草酸铵属于弱酸弱碱盐,应先判断溶液的酸碱性,根据Kw=Kh×Ka ,Ka 越大,则Kh 越小,如本题电离平衡常数Ka 1>Ka 2>Kb ,说明NH 4+的水解程度大于C 2O 42-的水解程度,溶液显酸性盐类水解程度微弱,根据化学式,c(NH 4+)最多,因此离子浓度大小顺序是c(NH 4+)>c(C 2O 42-)>c(H +)>c(HC 2O 4-)>c(OH -),

19.bc 变深 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升高平衡正向移动,c (NO 2)增加,颜色加深 (p 总·x )2(NO 2)/x (N 2O 4) 温度 k 正/k 逆 3.9×106

【详解】

(1)a .应是2v 正(N 2O 4)=v 逆(NO 2) 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a 错误;b .体系颜色不变,说明二氧化氮浓度不变,反应到达平衡状态,故b 正确;c .混合气体总质量不变,随反应减小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增大,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当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时,反应到达平衡状态,故c 正确;d .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变,容器的容积不变,气体密度始终不

变,故d 错误,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升高平衡正向移动,c(NO 2)增加,颜色加深,故答案为bc ;变深;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升高平衡正向移动,c(NO 2)增加,颜色加深;

(2)由题目信息可知,用某组分(B)的平衡压强(P B )表示平衡常数为:生成物分压的系数次幂乘积与反应物分压系数次幂乘积的比,N 2O 4(g)?2NO 2(g)的平衡常数K p =()()2

224[]p x NO p x N O ??总总=

()

()

2224p x NO x N O ?总,平衡常数只受温度温度影响,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故答案为()

()2224p x NO x N O ?总;温度;

(3)平衡时正逆速率相等,由v 正=k 正.p(N 2O 4),v 逆=k 逆.p 2(NO 2),联立可得K p =K K 正逆,当N 2O 4分解10%时,设投入的N 2O 4为1mol ,转化的N 2O 4为0.1mol ,则:

N 2O 4(g)?2NO 2(g) 物质的量增大△n

1 2-1=1

0.1mol 0.1mol

故此时p(N 2O 4)=10.110.1mol mol mol mol -+×100kPa=911×100kPa ,则v 正=4.8×l04s -1×911

×100kPa=3.9×106 kPa?s -1;故答案为K K 正逆;3.9×106; (4)在温度为T 时,平衡时N 2O 4分解百分率为a ,设投入的N 2O 4为1mol ,转化的N 2O 4为amol ,则:

N 2O 4(g)?2NO 2(g)

起始量(mol):1 0

变化量(mol):a 2a

平衡量(mol):1-a 2a

故x(N 2O 4)=11a a -+,x(NO 2)=21a a +,则平衡常数K p =()()2224[]p x NO p x N O ??总总=()()

2224p x NO x N O ?总=p 0×

22()111a a a a +-+,保持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令N 2O 4的平衡分解率为y ,则:p 0×22()111a a a a +-+=2p 0×22()111y y y y

+-+,解得

20.证明AgSCN 存在溶解沉淀平衡 AgSCN(s)

Ag +(aq),SCN -(aq),加入KI 后,因为溶解度AgI,AgSCN ,故Ag +与I -反应生成AgI 黄色沉淀:Ag +,I -=AgI↓,AgSCN 的溶解平衡正向移动 NH 4Cl,s,+CH 3OH,g,=

NH 3,g,+CH 3Cl,g,+H 2O,g,,H=+132kJ?mol -1 化学反应自发进行满足条件

△G=△H -T △S,0,该反应的△S,0,,H,0,适当提高反应温度△G 可能小于0,能自发进行 流速过高反应物与催化剂的接触时间过短,原料利用率降低,导致产率降低 对主副反应有抑制作用,提高CH 3Cl 纯度的同时,也降低了其产率 LiMn 2O 4–xe -=Li 1-x Mn 2O 4 + xLi + 1.8

【解析】

,1,本题考查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①步骤1中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步骤2中滴加1滴Fe(NO 3)3,说明溶液中含有SCN -,步骤3中继续滴加5滴AgNO 3溶液,溶液变浑浊,证明AgSCN 存在溶解沉淀平衡;②AgSCN 为白色沉淀,AgI 为黄色沉淀,浊液中加入KI 溶液,出现黄色沉淀,说明K sp (AgI)0,依据复合判据,△G=△H-T△S,自发进行,△G<0,△H>0,△S>0,自发进行,应在高温下进行;②流速过高反应物与催化剂的接触时间过短,原料利用率降低,导致产率降低;通入适量的水蒸气,对2CH 3OH → CH 3OCH 3 + H 2O 和

NH 4Cl,s,+CH 3OH,g,= NH 3,g,+CH 3Cl,g,+H 2O,g,都起到抑制,提高CH 3Cl 纯度的同时,也降低了其产率,,3)本题考查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和电化学计算,充电时,阳极上失去电子,氧化反应,阳极反应式为LiMn 2O 4–xe -=Li 1-x Mn 2O 4 + xLi +;14gLi 被消耗,Li 失去电

子物质的量为14/7mol=2mol,电池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时能量转化率为90%,则整个电路中转移电子物质的量2×90%mol=1.8mol,即个数为1.8N A,

点睛:本题的难点时(3)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充电是电解池装置,根据电解原理,阳极上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如本题充电时的电极反应式为LiMn2O4=Li1-x Mn2O4+xLi,Mn的价态由+7/2→(7-x)/2,化合价变化x/2,因此阳极反应式为LiMn2O4–xe-=Li1-x Mn2O4 + xLi+。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