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都市圈案例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善放射通道,加强东西走廊,建设与管理并重。
26
沿江“整体化”策略
目标:实现沿江地区整体协调 发展 • 1、加强两岸横向通道建设 • 2、优化长江岸线利用 • 3、促进桥、港、城互动发 展
• 4、合作建设物流区带
27
核心圈层“公交化”策略
目标:提升核心圈层的交通运输 能力
合理加密核心圈层路网密度
km2
9
核心城市地位突出
• 南京的GDP占都市圈39%,财政收入占53%,实际利
用外资占64%,进出口总额占75%。
南京都市圈中心城市市区国内生产总值
亿元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 南京 扬州 镇江 芜湖 马鞍山 滁州 巢湖
亿元 120
南京都市圈中心城市市区地方财政收入 101.64
历史文化的厚积,近代文明的兴起
山水城林的交融,科教文化的基础
19
五、空间结构
1.总体结构
总体结构:一个核心、 两个圈层 发展重点:一带一轴三 通道 发展策略:强化核心、
提高沿江、带动纵深
20
一个核心:南京都市发展区
范围:南京主城及其半 径30公里左右的区域。 作用:南京城市的功能 重组和集聚新兴城市
圈的重工业产值比重超过工业产值的50%
• 主导产业发展集群化:沿江的石化、机电、建材具有集
群化发展趋势
•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南京综合科技实力雄厚,
但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部工业产值比重较低
• 以国有经济为主 :工业国有控股比例超过50%
7
服务业
• 总体发展水平较高 :2001年,第三产业增加值1202亿元,
都市圈案例分析 ——南京都市圈
李家华
张玉婷 武聪聪 魏燕荣
1
一、都市圈背景与发展基础
• “南京都市圈”是江苏省委、省政府近年来提 出着重建设的该省三大都市圈之一,且是第一 个跨省的都市圈,其范围锁定在南京周边10 0公里左右,由于驱车往来只需1个多小时, 故又被称为“南京一小时都市圈”。“南京都 市圈”不是行政区划意义上的城市概念,而是 一个被发达的交通网络紧密联系起来的城市群 落。其实质是以南京为中心形成一个经济区域 带,在这个区域带里,大家共同发展,共同做 强做大,即以一个城市为龙头来带动一大批城 市及周围农村发展 。
• 3)各城市在高校、科研机构、人才和科技资源
等方面有较强的互补性
14
南京为核心、沿江为主导的“放射圈层状”结构初具雏 形
• 1)以南京为核心的放射 状高等级公路格局初步形成 • 2)圈层状城镇分布已具 雏形(核心圈层、紧密圈层) • 3)沿江城市带发展迅速
15
四、功能定位
长江流域与东部沿海交汇地带的枢 纽型都市圈、 江苏省核心型都市圈、兼 容并蓄、开放多元的文化型都市圈
982
100 80 60
233
165
132
40
110
57
58
20 0 南京
10.08 10.6 8.76 8.63 3.1
镇江 扬州 马鞍山 芜湖 滁州
2.67
巢湖
10
三、与周边的联系
• 与都市圈周边地区的合作:
• 都市圈区域交通的互联互通,将有效减 小产业发展环境落差,有效推动各地优 势资源互补利用,在都市圈内形成分工 有序、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
最大体育中心 (座位数)
三级医院(个) 普通高校在校学生 (万人)
60000 (在建 ) 19
27.8
20000
2 3.41
10000
2 3.7
13
城市间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
• 1)长江港口、铁路、金融等方面已经建立了各
种区域性管理机构
• 2)产业布局、物流中心建设和旅游一体化发展 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协作
占GDP的40.64%(苏锡常38.72%)
• 新兴服务业兴起:南京第三产业在总体发展上具有较明
显的集聚优势(占都市圈第三产业增加值的45.3% ), 主要体现在商贸、文化教育、金融保险等方面。
• 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2000年,南京有会展公司20
多家,且规模小,而同期深圳有300多家。
• 传统服务业的区域扩展较为保守:以商贸业为例,核心
2
都市圈范围
省内: 南京、镇江、扬州
的全部以及淮安的南部。
省外: 马鞍山、芜湖、滁
州的全部以及巢湖的部
分地区。
3
• “南京都市圈”源于国家计委一份关于 中国大都市圈的研究报告。这份报告提 出:南京可以联合安徽几个城市和扬州、 镇江、共同构造一个长江中下游大都市 圈。报告认为,以南京为中心的都市圈 地区具有相对完整的大工业体系,这里 距上海有一定距离,又与安徽的经济往 来密切,从人口、地理位置和经济总量 等方面都具备形成大都市的条件。
城市尚未利用自身优势去整合周边地区生产和消费资源。
8
城市化进程加速
城市化水平较高
• 城市化水平:80.23% (2012 年底) • 城镇个数:440个左右 省内240个,省外200个 • 县城以上城市:30个
省内14个, 省外16个
• 城镇密度:10个/千km2 省内12个/千km2 ,省外8个/千
港口
大力推进南京港建设
进一步完善镇江港和扬州港
30
• 谢谢观赏
31
32
4
相关政策
• • • • 《南京都市圈区域规划》 《长三角地区区域规划》 《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专业转移示范区 规划》
• 南京都市圈规划实施有利于引导加工制 造环节,在沿江带和江北地区集聚布局, 推进南京都市圈一体化、同城化。
5
二 、 南京都市圈的发展特点
人文基础相近
16
枢纽型都市圈
战略性区位:地处中国沿
长江与沿海的交汇地带, 东部与中部经济发展的转 换地带,南北经济发展的 交融区域
交通枢纽型区域:国道干
线、过江通道密集
生产、销售集散基地国内
最重要的市场之一
17
核心型都市圈
地处长三角西翼,
依托江苏省省会
18
文化型都市圈
吴楚文脉的交错,南北文化的融合
11
南京在商贸等方面对周边城市具有较强辐射力
• 2001年南京市批发零售贸易商品销售总额为1022亿元,
占都市圈的81%
• 南京商圈的辐射范围东至常州,北到淮安,西及合肥,
南抵芜湖,双休日南京市的主要商场外地消费者占总 客源的30%-50%。
12
• 南京已经具备作为都市圈文化中心的地位
——南京为江苏省省会,具有强大的文化辐射力。 ——逐步形成高标准的文体卫设施 类别 最大图书馆建筑面 积(m2) 每百人公共图书馆 藏书量(册) 南京 85000 317 扬州 3430 165 镇江 16000 107
当涂、和县等中小城市。 城镇发展轴:从金湖、盱眙 (xū yí )开始,经天长、南京、 溧(lì )水至高淳。
三条通道:南京至滁州、凤
阳通道,南京至句容通道,南 京至全椒、合肥通道。
24
2、空间分区组织
空间分区
沿江地区
沿轴线地区
沿通道地区 其它地区
25
六、交通发展策略
总体策略:
1.相同的吴楚文化底蕴 2.南北文化的交融 3.“山水城林”的特色 4.南京、镇江、扬州、马鞍山、芜湖历史上 联系紧密 5.南京经济协作区的合作基础
6
工业化加速发展
制造业
• 基础工业雄厚:南京的电子、石化生产规模居全国第二
位,汽车居第三位,扬州的化纤、汽车,马鞍山的钢铁, 芜湖的建材,镇江的造纸在全国均具有一定地位,都市
都市发展区
21
二个圈层 1)核心圈层
• 范围:核心城市及外围
半径50公里左右的城市和 区域。 •
核心圈层
22
2)紧密圈层
• 范围:核心圈层外围、
距核心城市100公里左右的 城市和区域。

紧密圈层
23
一带一轴三通道
沿江城市带:包括南京、镇 江、扬州、马鞍山、芜湖5个特
Leabharlann Baidu
大城市、大城市及仪征、江都、
• 加快普通等级公路环线建设
• 重视高速公路互通口规划建设
• 避免城镇空间无序蔓延
28
紧密圈层“高速化”策

• 完善核心城市与节点城
市,主要节点城市之间 高速公路网络
29
长江岸线
建设和预留城市生活岸线,优
化长江岸线利用
“长期预留,适时建设” ,加
强两岸横向通道建设,促进桥、
港、城互动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