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重失重练习题

超重失重练习题
超重失重练习题

超重和失重习题

A 组

1.质量为2.0kg的物体,用弹簧秤挂在可竖直升降的电梯里,示数为30N,由此可知该物体处于_______状态,电梯做_______运动,其加速度大小等于_______。

2.电梯在工作中如果钢丝绳突然断裂,则电梯里的人就将处于________状态.

3.下列关于超重、失重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超重现象就是重力增大,失重现象就是重力减小

B.无论是超重还是失重,实质上作用在物体上的重力并没有改变

C.卫星中物体,从一发射开始,就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D,不论因为什么原因,只要物体对支持物(或悬挂物)的压力(或拉力)增大了,就称物体处于超重状态

4.升降机运动时,下列给出的运动中哪种情况钢丝绳的拉力小于升降机(包括升降机内物体)的重力?( )

A、加速上升

B、匀速下降

C、减速下降

D、减速上升

5、在以加速度为a匀加速上升的电梯里,有一个质量为m的人,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的重力为m(g + a) B.人的重力为mg

C.人对电梯的压力为m(g + a) D.人对电梯的压力为m(g - a)

6.某电梯中用细绳静止悬挂一重物,当电梯在竖直方向运动时,突然发现绳子断了,由此可以判断此时电梯的情况是( ).

A.电梯一定是加速上升B.电梯可能是减速向上运动

C.电梯可能匀速向上运动D.电梯的加速度方向一定向上

7.如图3—13所示,质量为50kg的人通过光滑的定滑轮用绳拉着m=20kg的物体,当物体以加速度a=5m/s2匀加速上升时,人对地面的压力为(g = 10m/s2)( ).

A.200N B.300N C.500N D.不能确定

8.如图3—14,一铁球被两弹簧拴住,静止时,两条竖直的弹簧均被拉长,当固定弹簧的木箱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下做加速运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上弹簧的长度变长,下弹簧的长度变短

B.上弹簧的长度变短,下弹簧的长度变长

C.两弹簧的长度均不变

D.上弹簧的拉力变小,下弹簧的拉力不变

9.杯中水面漂浮一木块,如图3—15所示,当杯子竖直自由下落过程中,木块浸入水中部分体积( ).

A.变大B.变小C.不变D.等于零

B 组

10.如图3—16所示,水桶下部有两个小孔A、B,当筒内有水时,水从孔喷出,若让筒自由下落,那么,在下落过程中( ).

A.水继续以相同的速度喷也B.水将以更大的速度喷出

C.水将以更小的速度喷出D.水不再从小孔中喷出

11.某人站在一台秤上,当他猛地下蹲的过程中,台秤示数将(不考虑台秤的惯性)( ).

A.先变小后变大,最后等于他的重力

B.先变大后变小,最后等于他的重力

C.变大,最后等于他的重力

D.变小,最后等于他的重力

12.如图3—17所示,杯中小球的密度小于杯中水的密度,小球固定在弹簧上,弹簧下端固定在杯底,当该装置静止时,弹簧伸长Δx,那么,该装置自由下落时,在下落过程中弹簧的伸长将( ).

A.仍为Δx B.大于Δx C.小于Δx大于零D.等于零

13.当电梯以a1 = g/3的加速下降时,电梯中质量为M的人开始以相对于电梯为2g/3的加速度上举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求此时人对电梯地板的压力多大?

14.如图3—18所示,体积相同的两个球A与B用一条1m长的细线相连,A球的质量为m,B球的质量为2m,将它们放入水中恰好能静止不动,水的密度为1×103kg/m3,求:(1)此时细线中的张力?(2)若细线断了,求2s后两球相距几米?

参考答案:

1、超重,加速上升级或减速下降

2、完全失重

3、B

4、D

5、BC

6、D

7、A

8、B

9、C

10、D 11、A 12、A 13、14、,16m

谢谢大家下载,本文档下载后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编辑修改.再次谢谢大家下载.翱翔在知识的海洋吧.

高中物理重要知识点详细全总结(史上最全)

完整的知识网络构建,让复习备考变得轻松简单! (注意:全篇带★需要牢记!) 物 理 重 要 知 识 点 总 结 (史上最全)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注意:全篇带★需要牢记!) 一、力物体的平衡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因为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注意]重力是因为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但在地球表面附近,能够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3.弹力(1)产生原因:因为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 (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 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 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 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 (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 ★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相关,单位是N/m. 4.摩擦力 (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有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能够相同也能够相反. (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 ②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能够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 ①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 N实行计算,其中F N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四章超重和失重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四章超重和失重知识点总结 1.超重现象 (1)定义(力学特征):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 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叫超重现象。 (2)产生原因(运动学特征):物体具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 (3)发生超重现象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方向无关,只要加速度方 向竖直向上—物体加速向上运动或减速向下运动都会发生超重现象。 2.失重现象 (1)定义(力学特征):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 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叫失重现象。 (2)产生原因(运动学特征):物体具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 (3)发生超重现象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方向无关,只要加速度方 向竖直向下—物体加速向下运动或减速向上运动都会发生失重现象。 3.完全失重现象—失重的特殊情况 (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等于零的情 况(即与支持物或悬挂物虽然接触但无相互作用)。 (2)产生原因:物体竖直向下的加速度就是重力加速度,即只受 重力作用,不会再与支持物或悬挂物发生作用。 (3)是否发生完全失重现象与运动(速度)方向无关,只要物体竖 直向下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即可。 注意 1.超重和失重的实质:物体超重和失重并不是物体的实际重力变大或变小,物体所受重力G=mg始终存在,且大小方向不随运动状态

变化。只是因为由于物体在竖直方向有加速度,从而使物体的视重 变大变小。 3.判断超重和失重现象的关键,是分析物体的加速度。要灵活运用整体法和隔离法,根据牛顿运动定律解决超重、失重的实际问题。 有的同学课后总是急着去完成作业,结果是一边做作业,一边翻课本、笔记。而在这里我要强调我们首先要做的不是做作业,而应 该静下心来将当天课堂上所学的内容进行认真思考、回顾,在此基 础上再去完成作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复习的方法我们可以分成以下两个步骤进行:首先不看课本、笔记,对知识进行尝试回忆,这样可以强化我们对知识的记忆。之后 我们再钻研课本、整理笔记,对知识进行梳理,从而使对知识的掌 握形成系统。 作业 在复习的基础上,我们再做作业。在这里,我们要纠正一个错误的概念:完成作业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我们在课后安排作业的 目的有两个:一是巩固课堂所学的内容;二是运用课上所学来解决一 些具体的实际问题。 明确这两点是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做作业时,一方面应该认真对待,独立完成,另一方面就是要积极思考,看知识是如何运用的,注意对知识进行总结。我们应时刻记着“我们做题的目的是提 高对知识掌握水平”,切忌“为了做题而做题”。 质疑 小结 学习的最后一个是对所学知识的小结。小结的常用方法是列概括提纲,将当天所学的知识要点以提纲的形式列出,这样可以使零散 的知识形成清晰的脉络,使我们对它的理解更为深入,掌握起来更 为系统。看了“高一物理必修一第四章超重和失重知识点总结”的 人还看了:

太空授课物理知识点总结超重和失重现象

太空授课物理知识点总结超重和失重现象 1.超重现象 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叫超重现象。 产生原因:物体具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 2.失重现象 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叫失重现象。 产生原因:物体具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 3.完全失重现象 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等于零的情况即与支持物或悬挂物虽然接触但无相互作用。 产生原因:物体竖直向下的加速度就是重力加速度,即只受重力作用,不会再与支持物或悬挂物发生作用。是否发生完全失重现象与运动方向无关,只要物体竖直向下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即可。 【超重和失重就是物体的重量增加和减小吗?】 答:不是。 只有在平衡状态下,才能用弹簧秤测出物体的重力,因为此时弹簧秤对物体的支持力(或拉力)的大小恰等于它的重力。假若系统在竖直方向有加速度,那么弹簧秤的示数就不等于物体的重力了,大于mg 时叫超重小于mg叫失重(等于零时

叫完全失重)。 注意: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地球作用于物体的重力始终存在,大小也无变化。发生超重或失重现象与物体的速度V方向无关,只取决于物体加速度的方向。在完全失重(a=g)的状态,平常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比如单摆停摆、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受浮力等。 另外,超重或失重状态还可以从牛顿第二定律的独立性(是指作用于物体上的每一个力各自产生对应的加速度)上来解释。上述状态中物体的重力始终存在,大小也无变化,自然其产生的加速度(通常称为重力加速度g)是不发生变化的,自然重力不变。 考生们只要加油努力,就一定会有一片蓝天在等着大家。以上就是查字典物理网的编辑为大家准备的太空授课物理知 识点总结:超重和失重现象

知识点一超重和失重问题

知识点一:超重和失重问题 例:关于超重和失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超重就是在某种情况下,物体的重力变大了 . 物体向上运动一定处于超重状态 . 物体向下减速运动,处于超重状态 . 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正确答案: 解答过程:超、失重现象中物体的重力没有变化,只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绳子的拉力变化了,故不对。超重和失重的判断标准只与加速度的方向有关,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无关,故不对。物体向下减速时加速度向上,故处于超重状态,正确。当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物体的加速度为,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正确。 例:一质量为的人站在电梯中,电梯加速上升,加速度大小为g 3 1 ,为重力加速度。则人 对电梯底部的压力为( ) .mg 31 . . . mg 3 4 正确答案: 解答过程: 设电梯底部对人的支持力为,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g 31)=mg 3 4 ,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人对电梯底部的压力′==mg 3 4 题后思考:超重和失重实质上是对支持物而言的,凡是物体具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或具有向上的分加速度)就处于超重状态,反之就处于失重状态。对于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问题,该结论仍然适用,与物体的速度方向无关,它是牛顿运动定律知识应用的一个实例。 例:下列四个实验中,不能在绕地球飞行的太空实验舱中完成的是( ) . 用弹簧秤测物体的重力 . 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 用温度计测舱内的温度

. 用水银气压计测舱内气体的压强 正确答案: 解答过程:当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时,一切与重力有关的测量将无法实现,在太空实验舱中,物体均处于完全失重状态,与重力有关的实验都无法进行,故、、中的实验无法完成。 例:在体重计上做下蹲的过程中,体重计的示数怎样变化? 正确答案:先变小,后变大,再变小。 解答过程:由静止开始向下运动,速度增加,具有向下的加速度(失重);蹲下后最终速度变为零,故还有一个向下减速的过程,加速度向上(超重)。 知识点二:关于连接体问题的求解 处理连接体问题的基本方法 、若连接体中各个物体产生的加速度相同,则可采用整体法求解该连接体产生的加速度。、若连接体中各个物体产生的加速度不同,则一般不可采用整体法。 、若遇到求解连接体内部物体间相互作用力的问题,则必须采用隔离法。以上各问题均通过典型例题落实。 例:如图所示,物体和靠在一起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物体受到水平向右的推力,大小为,已知物体的质量为2kg,物体的质量为3kg,求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及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 正确答案:2m, 解答过程: ()由题意可知物体、将以共同的加速度运动,因此求解加速度的问题可以选用隔离法和整体法两种。 法一:用隔离法,分别以物体和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超重和失重知识点梳理和练习

一、课堂导入 回顾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 二、新课传授 一、共点力的平衡 一个物体在共点力作用力下,如果保持静止或者做匀速直线运动,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力等于零,即F合=0。 1、二力平衡条件: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三力平衡条件: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3、解共点力平衡问题的基本思路 1、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作出受力图。 2、物体在三个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常用解题方法:力的分解法、力的合成法。 3、共面的非平行的三个力平衡时: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必与第三个力等值反向且三个力的作用线必交于一点(三力汇交原理)。 4、物体在三个以上(或三个)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通常应用正交分解法。 例1.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上端固定,下端悬挂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处于静止状态,若从左侧将一斜面轻轻推到小球下方与球接触,弹簧保持原长,小球仍静止,则小球受到的力() A.重力,弹簧弹力 B.重力,弹簧弹力,斜面弹力 C.重力,斜面弹力 D.弹簧弹力,斜面弹力 例1 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下列说确的是( ) A.物体的速度等于零,物体就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B.物体相对另一物体保持静止时,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C.物体所受合力为零时,就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D.物体做匀加速运动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解析本题考查对于平衡状态的判断,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从运动形式上是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从受力上来看,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速度为零的物体,受力不一定为零,故不一定处于平衡状态,选项A错;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静止时,该物体相对地面不一定静止,如当另一物体做变速运动时,该物体也做变速运动,此物体处于非平衡状态,故选

高一物理《超重和失重》知识点解析

高一物理《超重和失重》知识点解析 高一物理《超重和失重》知识点解析 专题辅导:高一物理《超重和失重》知识点解析 【例1】竖直升降的电梯内的天花板上悬挂着一根弹簧秤,如图24-1所示,弹簧秤的秤钩上悬挂一个质量m=4kg的物体,试分析下列情况下电梯的运动情况(g取10m/s2): (1)当弹簧秤的示数T1=40N,且保持不变. (2)当弹簧秤的示数T2=32N,且保持不变. (3)当弹簧秤的示数T3=44N,且保持不变. 解析:选取物体为研究对象,它受到重力mg和竖直向上的拉力T的作用.规定竖直向上方向为正方向. (1)当T1=40N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T1-mg=ma1,解得这时 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当T2=32N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T2-mg=ma2,解得这 示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所选定的正方向相反,即电梯的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电梯加速下降或减速上升. (3)当T3=44N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T3-mg=ma3,解得这时 的加速度方向与所选的正方向相同,即电梯的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上.电梯加速上升或减速下降. 点拨:当物体加速下降或减速上升时,亦即具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时,物体处于失重状态;当物体加速上升或减速下降时,亦即具有竖直向

上的加速度时,物体处于超重状态. 【例2】举重运动员在地面上能举起120kg的重物,而在运动着的升降机中却只能举起100kg的重物,求升降机运动的加速度.若在以2.5m/s2的加速度加速下降的升降机中,此运动员能举起质量多大的重物?(g 取10m/s2) 解析:运动员在地面上能举起120kg的重物,则运动员能发挥的向上的最大支撑力F=m1g=120×10N=1200N, 在运动着的升降机中只能举起100kg的重物,可见该重物超重了,升降机应具有向上的加速度 当升降机以2.5m/s2的加速度加速下降时,重物失重.对于重物, 点拨:题中的一个隐含条件是:该运动员能发挥的向上的最大支撑力(即举重时对重物的最大支持力)是一个恒量,它是由运动员本身的素质决定的,不随电梯运动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例3】如图24-2所示,是电梯上升的v~t图线,若电梯的质量为100kg,则承受电梯的钢绳受到的拉力在0~2s之间、2~6s之间、6~9s之间分别为多大?(g取10m/s2)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电梯的运动情况为先加速、后匀速、再减速,根据v-t图线可以确定电梯的加速度,由牛顿运动定律可列式求解对电梯的受力情况分析如图24-2所示: (1)由v-t图线可知,0~2s内电梯的速度从0均匀增加到6m/s,其加速度a1=(vt-v0)/t=3m/s2

高一物理下册超重与失重知识点及练习

高一物理下册超重与失重知识点及练习 高一物理下册超重与失重知识点 1.超重现象 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叫超重现象。 产生原因:物体具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 2.失重现象 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叫失重现象。 产生原因:物体具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 3.完全失重现象 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等于零的情况即与支持物或悬挂物虽然接触但无相互作用。 产生原因:物体竖直向下的加速度就是重力加速度,即只受重力作用,不会再与支持物或悬挂物发生作用。是否发生完全失重现象 与运动方向无关,只要物体竖直向下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即可。 【超重和失重就是物体的重量增加和减小吗?】 答:不是。 只有在平衡状态下,才能用弹簧秤测出物体的重力,因为此时弹簧秤对物体的支持力(或拉力)的大小恰等于它的重力。假若系统在 竖直方向有加速度,那么弹簧秤的示数就不等于物体的重力了,大 于mg时叫“超重”小于mg叫“失重”(等于零时叫“完全失重”)。 注意: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地球作用于物体的重力始终存在,大小也无变化。发生“超重”或“失重”现象与物体 的速度V方向无关,只取决于物体加速度的方向。在“完全失

重”(a=g)的状态,平常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比如单摆停摆、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受浮力等。 另外,“超重”或“失重”状态还可以从牛顿第二定律的独立性(是指作用于物体上的每一个力各自产生对应的加速度)上来解释。上述状态中物体的重力始终存在,大小也无变化,自然其产生的加速度(通常称为重力加速度g)是不发生变化的,自然重力不变。 高一物理下册超重与失重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超重和失重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时,其重力增加了 B.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时,其重力为零 C.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时,其惯性比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增加或减小了 D.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时,其质量及受到的重力都没有变化 2.容器内盛有部分水,现将容器竖直向上抛出,设容器在上抛过程中不发生翻转,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上升过程中水对容器底面的压力逐渐增大 B.下降过程中水对容器底面的压力逐渐减小 C.在最高点水对容器底面的压力大小等于水的重力大小 D.整个过程中对容器底面都没有压力 3.在一个封闭装置中,用弹簧称一物体的重力,如果读数与物体重力相比有下列偏差,则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A.若读数偏大,则装置一定是在向上做加速运动 B.若读数偏小,则装置一定是在向下做加速运动 C.若读数为零,则装置一定是在向下做加速度为g的加速运动

高一物理下学期《超重与失重》的知识点归纳

高一物理下学期《超重与失重》的知识点归纳 高一物理下学期《超重与失重》的知识点归纳 1.超重现象 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叫超重现象。 产生原因:物体具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 2.失重现象 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叫失重现象。 产生原因:物体具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 3.完全失重现象 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等于零的情况即与支持物或悬挂物 虽然接触但无相互作用。 产生原因:物体竖直向下的加速度就是重力加速度,即只受重 力作用,不会再与支持物或悬挂物发生作用。是否发生完全失重现 象与运动方向无关,只要物体竖直向下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即可。 【超重和失重就是物体的重量增加和减小吗?】 答:不是。 只有在平衡状态下,才能用弹簧秤测出物体的重力,因为此时弹簧秤对物体的支持力(或拉力)的大小恰等于它的重力。假若系统在 竖直方向有加速度,那么弹簧秤的示数就不等于物体的重力了,大 于mg?时叫“超重”小于mg叫“失重”(等于零时叫“完全失重”)。

注意: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地球作用于物体的重力始终存在,大小也无变化。发生“超重”或“失重”现象与物体的速度V方向无关,只取决于物体加速度的方向。在“完全失 重”(a=g)的状态,平常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比如单摆停摆、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受浮力等。 另外,“超重”或“失重”状态还可以从牛顿第二定律的独立性(是指作用于物体上的每一个力各自产生对应的加速度)上来解释。上述状态中物体的重力始终存在,大小也无变化,自然其产生的加速度(通常称为重力加速度g)是不发生变化的,自然重力不变。

高一物理《超重和失重》知识点解析

高一物理《超重和失重》知识点解析www.5y https://www.360docs.net/doc/af8114227.html, 专题辅导: 【例1】竖直升降的电梯内的天花板上悬挂着一根弹簧秤,如图24-1所示,弹簧秤的秤钩上悬挂一个质量m=4kg 的物体,试分析下列情况下电梯的运动情况: 当弹簧秤的示数T1=40N,且保持不变. 当弹簧秤的示数T2=32N,且保持不变. 当弹簧秤的示数T3=44N,且保持不变. 解析:选取物体为研究对象,它受到重力mg和竖直向上的拉力T的作用.规定竖直向上方向为正方向.当T1=40N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T1-mg=ma1,解得这时 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当T2=32N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T2-mg=ma2,解得这 示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所选定的正方向相反,即电梯的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电梯加速下降或减速上升.当T3=44N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T3-mg=ma3,解得这时 的加速度方向与所选的正方向相同,即电梯的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上.电梯加速上升或减速下降.

点拨:当物体加速下降或减速上升时,亦即具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时,物体处于失重状态;当物体加速上升或减速下降时,亦即具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时,物体处于超重状态.【例2】举重运动员在地面上能举起120kg的重物,而在运动着的升降机中却只能举起100kg的重物,求升降机运动的加速度.若在以2.5m/s2的加速度加速下降的升降机中,此运动员能举起质量多大的重物? 解析:运动员在地面上能举起120kg的重物,则运动员能发挥的向上的最大支撑力F=m1g=120×10N=1200N,在运动着的升降机中只能举起100kg的重物,可见该重物超重了,升降机应具有向上的加速度 当升降机以2.5m/s2的加速度加速下降时,重物失重.对于重物, 点拨:题中的一个隐含条件是:该运动员能发挥的向上的最大支撑力是一个恒量,它是由运动员本身的素质决定的,不随电梯运动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例3】如图24-2所示,是电梯上升的v~t图线,若电梯的质量为100kg,则承受电梯的钢绳受到的拉力在0~2s之间、2~6s之间、6~9s之间分别为多大?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电梯的运动情况为先加速、后匀速、再减速,根据v-t图线可以确定电梯的加速度,由牛顿运动定律可列式求解

力与运动知识点详细归纳

第三章:力和运动 第一模块: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夯实基础知识』 1、历史上对力和运动关系的认识过程: ①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凭直觉观察的经验事实得出结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直到伽利略才用理想实验否认了这一观点。 ②伽利略的想实验:否定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他指出:如果没有摩擦,一旦物体具有某一速度,物体将保持这个速度继续运动下去。 ③笛卡儿的结论:如果没有加速或减速的原因,运动物体将保持原来的速度一直运动下去。 ④牛顿的总结:牛顿第一定律 2、伽利略的理想实验 (1)程序内容 ① (事实) 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 ② (推论) 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释放的高度。 ③ (推论) 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 ④(推论) 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小球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直线运动。 ⑤ (推断) 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运动时并不需要外力来维持。 (2)此实验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 力不是 ..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 维持。 (3)理想实验以可靠的事实为基础,经过抽象思维,抓住主要因素,略去次要因素,从而更深刻地揭示了自然规律,它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希望同学们用心理解。 3、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都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其改变运动状态为止。 (2)意义:牛顿第一定律是建立在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的基础上,经过科学推理而抽象出来的规律,其意义在于: ①揭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的一个重要属性——惯性; ②指出了物体在不受力或合外力为零时的运动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③澄清了力的含义——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换言之,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3)理解: ①牛顿第一定律分别从物体的本质特征和相应的外部作用两个侧面对运动作出了深刻的剖析。就物体的本质特征而言,一切物体都具有“不愿改变其运动状态”的特性;就物体所受到的外力与其运动的关系而言,外力是迫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也就是说,牛顿第一定律一方面揭示出一切物体共同具备的本质特性——惯性,另一方面又指出了外力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