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孔子学院看待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试论孔子学院对中国文化外交的意义

试论孔子学院对中国文化外交的意义一、孔子学院诞生的背景世界文化是丰富多彩的,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借鉴是促进文化自身和世界多元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而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和文化载体,成为各国人民之间增进了解和友谊的纽带,对加强各国之间的学习和借鉴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往日益广泛和深入,汉语的文化价值和使用价值也在提升,汉语学习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和民众的重视。
为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增进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为各国汉语学习者提供方便、优良的学习条件,20XX年作为文化外交的一部分,中国政府宣布了在世界各地建立孔子学院的计划。
中国国家汉办将在世界上有需求、有条件的若干国家建设以开展汉语教学、传播中国民族文化为主要活动内容的“孔子学院”,并在北京设立了“孔子学院总部”。
可以说,在海外建设孔子学院是中国国家积极推动的项目,也是21世纪初中国外交的一个战略。
“孔子学院“的英文名称是”Confucious Institute”,孔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其学说在世界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对于中国人来说,孔子是中华文化的首要记忆;对世界来说,孔子是中华文化的标志性符号。
因此,该名称体现了中国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语言文化底蕴,也体现了新世纪中国文化将逐步融入世界的发展趋势。
自20XX年11月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开办以来,从尼罗河畔到乞力马扎罗山,从富士山下到伊洛瓦底江边,从五大湖区到西伯利亚田野……在世界五大洲的78个国家和地区,已设立了249所孔子学院和56所孔子课堂。
短短4年,孔子学院花开全球,其发展速度非常惊人。
孔子学院的迅猛发展,得益于中国经济实力的提升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得益于世界迫切了解中国的需要。
“孔子学院”是世界各国人民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国文化的园地,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是加强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友谊合作的桥梁。
毫无疑问,孔子学院的诞生、建设和发展势头对中国塑造和提高自己在国际社会的良好国家形象和构建和谐世界的外交理念,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为中国文化外交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孔子学院的文化交流意义与可持续发展

孔子学院的文化交流意义与可持续发展作者:戴俊红来源:《人民论坛》2015年第32期【摘要】孔子学院自2004年成立以来,发展规模不断壮大,文章从“汉语热”、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文化全球化等方面阐述孔子学院产生和发展的原因,从文化传播、汉语教学推广两方面分析孔子学院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意义,并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借鉴海外教学经验、加强语言教学与文化传播有机结合、以及开发对外汉语教材等角度论述孔子学院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关键词】孔子学院中外文化交流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G125 【文献标识码】A自2004年韩国首尔第一家孔子学院建立以来,目前世界上12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470多所孔子学院,尚有200多所处于申请中。
孔子学院在推广中国文化、增强中国“软实力”等方面的作用也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
①从“汉语热”、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文化全球化等方面阐述孔子学院产生和发展的原因,从文化传播、汉语教学推广两方面分析孔子学院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意义,并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借鉴海外教学经验、加强语言教学与文化传播有机结合、以及开发对外汉语教材等角度论述孔子学院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孔子学院概况孔子学院(Confucius Institute),是在借鉴其他国家海外办学机构经验的基础上,由中国国家汉办在世界各地开设的教授汉语、传播中华文化的非营利性公益文化交流机构。
孔子学院给世界各地的汉语学习者提供正规权威的汉语教学渠道,培训汉语教师、开展汉语教师资格认证、举办汉语考试、进行汉语教师资格认证。
孔子学院采用中外合作办学的模式,由外方提出申请并提供教学场所,中国提供汉语教师和教材。
孔子学院为世界各地的汉语学习者提供现代汉语教材和汉语教学渠道,在将中华传统文化推向国际文化舞台中扮演重要角色,已经成为推广汉语教学、传播中华文化的国际品牌。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学习汉语、了解中华文化成为越来越多海外人士的需求,孔子学院正是在这样的趋势中应运而生。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以孔子文化传播为例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以孔子文化传播为例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其中,孔子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一部分,对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以孔子文化为例,从历史背景、途径和影响等方面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
首先,要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需要了解历史背景。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内容和深厚的历史积淀,其核心是儒家文化。
儒家文化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导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其学说对中国社会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孔子及其儒家学说被逐渐传承和发展,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东亚地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例如,中国的周易、礼仪、道德观念等传统文化元素深刻影响了韩国、日本等东亚国家的文化。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途径多种多样。
在古代,中国的传统文化通过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活动传播到周边地区和远东地区。
这些贸易活动不仅促进了商品的交流,也引进了中国的文化元素。
在近现代,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主要通过外交、旅游和跨文化交流等途径进行。
例如,中国政府积极与外国展开交流与合作,在交流活动中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此外,大量的中国游客也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力量,他们通过旅游活动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带到了世界各地。
再次,孔子文化的国际传播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文化以其尊师重道、礼仪之邦的核心理念被世界所接受和传播。
孔子的经典著作《论语》和《大学》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并成为世界各地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教材。
孔子学院作为孔子文化的传播渠道,在海外建立了许多分支机构,并通过教授汉语、传授中国文化等方式将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给世界各地的学生和公众。
此外,孔子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也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互动和对话。
通过了解和学习孔子文化,世界各国人民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和东亚地区的历史、思想和传统价值观。
国学由国内日趋世界化的例子

国学由国内日趋世界化的例子《国学走向世界:一场妙趣横生的文化之旅》国学,那些古老而深沉的智慧,曾经仿佛是一位娇羞的姑娘,躲在国内的深闺之中。
但现如今,就像搭上了超级特快列车,正飞速地走向世界化,这样的趋势带来了无数令人捧腹又深思的例子。
就拿孔子学院来说吧。
以前外国人对孔子的印象或许仅仅停留在那些古老雕像或者几句简单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然而现在,在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里,那可是热闹非凡。
中国的老师们像武林高手传授绝学一样,把国学知识一点点灌输给外国的小伙伴们。
我的一个外教朋友就给我讲过他在孔子学院的逗趣经历。
他说第一次去上书法课的时候,看着那软软的毛笔,就像拿着外星生物的触角一样不知所措。
可是当他歪歪扭扭地写出一个“人”字的时候,那种兴奋劲儿就甭提了,还打趣说感觉自己像是刚刚发明了文字的仓颉。
孔子学院在全球扎根,就像是在世界文化的大花园里种下了无数国学的种子,如今这些种子正茁壮成长,开枝散叶。
再说说中医吧。
中医在国外可是火得一塌糊涂。
以前老外要是头疼脑热,就知道吃片西药。
现在呢,他们也开始尝试针灸、拔罐这种“东方神秘疗法”。
记得有个新闻说,一个外国运动员比赛后肌肉酸痛,他的教练带他去体验拔罐,那罐在背上留下一圈圈圆圆的印记。
结果这家伙把照片发到网上,还配文说“获得了来自东方的神秘力量加持”。
瞬间,拔罐就在国外的社交网络上成为了酷炫的健康疗法代名词。
这不仅是中医走向世界,更是国学里养生哲学的一种传播。
中医里面的阴阳调和思想,就像给那些习惯了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西医思维的人们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原来身体可以从整体上、从自然与人体关系的角度去调养。
还有中国的古典文学。
《西游记》这本充满神话色彩的小说在国外的热度可说是节节攀升。
外国朋友们看孙悟空七十二变的时候,就像我们小时候看超级英雄电影一样目瞪口呆。
有些西方国家还根据《西游记》改编成儿童剧,看着那些金发碧眼的“孙悟空”和“唐僧”,那场面既有种反差的奇妙感,又真心觉得国学已经融入到了世界文化的血液里。
中国文化在世界的传播和影响

中国文化在世界的传播和影响
中国的传统儒家文化,也是世界的文化。
中国向外传播文化输出,主要靠孔子学院的推广为主,孔子的伟大思
想是世界通用的。
这样有利于传播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提高中
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通过文化的推广,有利于世界人民了解中国和
中国文化;文化价值的输出向世界各国传播正能量,增进与中国人民的团
结友谊,有利于促进我国对外开发,共同发展建设和谐地球村。
所以说中
国文化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孔子学院在德国迎来了总理的亲临祝贺。
孔子学校在大力开展汉语教学和文化交流活动,同时为推广世界各国
文明交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为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探讨,架起了友谊
的牢固桥梁。
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领域是独树一帜,像中国的书法、国画、武术、西医都是吸引外国友人学习中国文化的起源。
特别是中国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其它著名文化魂宝,被译成多国文字,深深影响着世界文坛。
孔子学院对外文化的输出,
有利于提高中国的良好形象;另外博取众长,吸取各国优秀文明成果,提
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让中国的文化包容性更强大,同时也让世界认识中
国是一个有担当负责任的大国。
文化的有利传播,会带来经济上的发展。
孔子学院,让国学与世界对话.doc

孔子学院,让国学与世界对话作者:臻于至善来源:《学生天地·初中》2013年第02期二千六百多年前,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甚至有过“乘桴浮于海”(坐着木筏出海)的梦想。
但终其一生,他的足迹也没有走出过今天山东、河南两省的地界。
然而,孔老夫子可能做梦也不会想到,在21世纪的今天,他的学说作为中国的文化名片走向了世界。
文化之旅当代,世界各国交流频繁,文化交流成为诸多交流中的一朵奇葩,展示着其独特魅力。
中国文化的代言人“孔子学院”,走出国门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文化传播之旅。
名片——孔子学院,即孔子学堂(Confucius Institute),它不是一般意义的大学,而是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的文化交流机构。
它的特点是一个非盈利性的社会公益机构,一般设在国外的大学和研究院的教育机构里。
使命——孔子学院秉承孔子“和为贵”与“和而不同”的理念,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以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宗旨。
足迹——2004年,第一所孔子学院落脚韩国,标志着国学迈开走向世界的第一步。
现在孔子学院已经在五大洲100多个国家350多个教育机构落户,其中欧洲、美洲最多。
比较著名的有美国西密歇根大学孔子学院、英国伦敦南岸大学中医孔子学院、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孔子学院、非洲肯尼亚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等等。
2008年,我国建立电视孔子学院——黄河电视台,国学正多维度向世界传播。
今天,更多的人从孔子学院开始认识中国。
一路行走,异域口味的中国话总会在耳边回响,亲切而又动听。
一所所孔子学院犹如一串串坚实的脚印,带着中华文明走遍世界各个角落。
传播之歌孔子学院开设的课程具有我国传统特色,包括剪纸、毛笔字、水墨画、少林武术、太极拳、汉字、中文歌曲等方方面面。
其中中国水墨画作为中国特色走进了西班牙孔子学院,而且已成为瓦伦西亚大学孔子学院文化课程中的主要选修课程。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汉语等级考试(HSK)已风靡全球,现在我们也可以自豪地问外国友人“你的汉语过几级”了。
“孔子学院事件”对中国文化外交的启示

“孔子学院事件”对中国文化外交的启示作者:任晶晶来源:《对外传播》2013年第07期文化是公共外交的重要载体和实践平台。
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迅速提升,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步伐日益加快,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扎实推进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的目标和任务。
但是,中国文化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也不得不面对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挑战。
2012年5月发生的“孔子学院事件”,折射出美国在防范中国崛起的经济和政治影响的同时,对中国文化影响力提升的担忧和恐惧也在日益增强。
当前,中国文化“走出去”已经成为中国崛起背景下的一种必然趋势。
而在此过程中,不同文化的碰撞也将成为一种必然。
“孔子学院事件”为我们更好地谋划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和文化公共外交提供了重要启示和借鉴。
一、孔子学院走向世界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汉语热”在全球各地悄然兴起。
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更是助推了外国人探索和研习中国文化的兴趣与热情。
当前,越来越多的美国父母因意识到汉语将会在未来成为重要的交流工具,而为自己的孩子选择开设汉语课程的中小学校。
而掌握汉语可以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则成为“汉语热”的直接推动力。
英国中小企业联合会2011年的一项调查显示,英国企业界对于掌握中文雇员的需求急剧上升,对汉语人才的需求已仅次于对法语人才的需求。
在北非旅游胜地开罗,每年有超过两万人报名学习汉语,因为汉语导游的工资比法语导游的工资要高出两倍。
如今,全球学习汉语的人数已超过5000万。
在日本、韩国、泰国和蒙古,汉语已跃升为第二大外语。
全世界已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颁布政令,将汉语教学正式纳入本国国民教育体系。
“汉语热”的兴起直接促成了以汉语教学和推广中国文化为主要目标的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的大发展。
自2004年11月21日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成立以来,截至2013年初,全球已有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410多所孔子学院和550多家所中小学孔子课堂。
孔子学院背后所代表的中国文化软实力

语 言 和文 化 之 间有 着相 互依 存 , 密不 可 分 的关 系 , 言 的推 广 对 文化 的传播 有 巨大 语 的推 进 作用 。 语是 中华 民族 文化 的最 重 要 汉
的载 体 , 的 形成 和产 生 源远 流长 , 丰 富 汉语 是 的文 化 和历 史 内涵孕 育 而成 。 国 人 民在 继 我
断提 升 , 界 各 国对 汉 语 与 中华 文 化 的学 习 世 热情 空前 高涨 , 形成 潮流 。 们对 中 国独 逐渐 他 “ 实 力 ” 个 概念 最 早 是 由 哈佛 大学 究所 的汤 哲远 则 更 加 坚信 : 中华 民 族优 秀 软 这 以
观 , 助于 解 决 西 方文 化 思维 模 式 下人 类 面 有 临的 一些 困境 , 和谐 世界 的 发展 。 促进 孔子 学 院建 设 是世 界 文 明 间 的对 话 , 现 了 文化 的 体
辅 助 教 学 用 品 等 方 面形 成 对 外 汉 语 教 育产 业 。 外 汉语 教 育产 业会 给我 国带来 直 接 的 对 经 济收 益 , 为拉动 中 国经济 的新 增长 点。 成 另 方 面, 随 着汉 语 的 国际推 广 , 越 多 的 伴 越来
一
【 关键词】 孔子学院 文化 软实力
强世 界对 中 国的 了解 、 识与 认 同, 于提 认 以利 高 国际 地位 , 大 中 国在 国际 事 务 中的 话语 扩
权。
( 促进 中 国经济 的发展 -/ 汉 语 国 际推 广 能 从 直接 和 间 接 两 种途
径 促进 中国经济 发展 。 方面 , 着汉语 国 际 一 随 推 广 的 不 断深 入 , 界 各 国对 汉语 的需 求越 世 来 越 大, 将从 对外 汉语 教 师供 给 、 这 教材 及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学院是我国在海外设立的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非赢利性公益机构,它建立的背景是中国经济快速地发展,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成为世界各国的迫切要求。
孔子学院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给世界各地的汉语学习者提供规范、权威的现代汉语教材;提供最正规、最主要的汉语教学渠道。
2004年11月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成立以来,已有达到300家孔子学院遍布全球近百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推广汉语教学、传播中国文化及国学的全球品牌和平台。
孔子学院总部设在北京,2007年4月9日挂牌。
境外的孔子学院都是其分支机构,主要采用中外合作的形式开办。
一.孔子学堂的现状
孔子学院在全球范围内开办,且增长速度迅速。
从表一和表二的数据可以看出,孔子学院在美洲和欧洲的数量09年分别占总数30.85%,33.33%,10年分别占31.99%,32.61%,孔子学堂在美洲和欧洲的数量09年占总数73.03%,14.11%,10年占65.04%,22.22%。
孔子学院和孔子学堂在西方国家的数量远大于东方国家,可见孔子学院主要致力于在西方国家中传播汉语文化。
表一
孔子学院
亚洲非洲美洲欧洲大洋洲总计
09年10月28国70所15国21所11国87所29国94所2国10所85国282
所
10年10月30国81所16国21所12国103
所31国105
所
2国12所91国322
所
表二
孔子学堂
亚洲非洲美洲欧洲大洋洲总计
09年10月10国27所2国2所5国176所7国34所1国2所28国241
所
10年10月11国31所5国5所6国240所10国82所2国11所34国369
所
孔子学院在全球范围内的开办引起了“汉语热”。
中国官方估计全球非汉语为母语的国家中共有4000万人在学习汉语。
美国现代语言学会每三年都要调查大学中的外语学习情况。
与2006年相比,2009年学习外语的学生增加了6.6%,其中学习韩语的人数增长19.1%,汉语增长18.2%,葡萄牙语增长10.8%,日语则增长10.3%。
根据这份调查,2009年美国大学前十大热门外语依次为西班牙语,法语,德语、美国手语、意大利语、日语、汉语、阿拉伯语、拉丁语和俄语。
虽然汉语仅排第七名,但是学习汉语的人数的确比以往增加了
汉语水平考试(HSK)也能反映外国人学习汉语的情况,由表三和表四可以看到,参加海外汉语水平考试的总人数为08年67558人,09年76088人,10年98291人,每年平均增长20.6%,但由表四显示,88.01%的考生为亚洲考生,而欧美考生仅占10.58%,相比于亚洲和欧美的孔子学院数量,反差十分明显。
虽然在欧洲和美洲投入巨大,但是得到的成效却与投入不成正比。
西方人并未想象中那样热爱学习汉语。
并且从不同等级的考试情况可以看出,80.33%的亚洲考生参加HSK三级,四级,和五级考试,而在欧洲考生,美洲考生和非洲考生中占据的比例仅有29.42%,37.03%和17.44%。
可见,亚洲人不仅学习汉语的人数多,而且汉语水平也比全球其他洲的学习者高。
表三.2008-2009年旧HSK考试人数
2008年2009年
考试
数量比例数量比例
HSK(基础)8635 12.78% 8856 11.64%
HSK(初中等)45597 67.49% 50782 66.74%
HSK(高等)13326 19.73% 16450 21.62%
总计67558 100% 76088 100%
表四.10年HSK考生洲别信息
序号洲别数量比例
1 亚洲86503 88.01%
2 欧洲7691 7.82%
3 美洲2711 2.76%
4 大洋洲761 0.77%
5 非洲625 0.64%
总计98291 100%
表五.10年笔试各等级考生洲别比例
考试
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非洲
数量比例数量比例数量比例数量比例数量比例HSK(一级)2424 2.96% 1567 21.49% 509 20.27% 125 17.03% 192 30.72% HSK(二级)5509 6.72% 1771 24.29% 520 20.71% 178 24.25% 142 22.72% HSK(三级)8178 9.98% 1808 24.80% 552 21.98% 139 18.94% 182 29.12% HSK(四级)16510 20.15% 1239 16.99% 458 18.24% 175 23.84% 76 12.16% HSK(五级)30323 37.01% 672 9.22% 375 14.93% 75 10.22% 28 4.48% HSK(六级)18980 23.17% 234 3.21% 97 3.86% 42 5.72% 5 0.80%
孔子学院是学习德国的歌德学院和英国文化委员会而开办的。
与其他国家的语言推广机构比较,如表六,可发现孔子学院的海外分支是除法语联盟最多的机构,平均每年就建立76所海外孔子学院,每4天建立一所孔子学院的扩张速度让人惊奇,不得不让人联想到这是“文化的大跃进”,结合之前的结论,孔子学院有些重视量而忽视了质。
孔子学院无论是在开发目的、合作平台和运行机制上都仍然处于一种“高成本低产出”的弱势竞争状态,而西方社会向世界推销的文化教育产品却处于强势竞争状态,与孔子学院相类似的机构如塞万提斯学院或歌德学院在西方对外文化产品中的地位相当有限,相反,它们是将优势资源集中到在国外办综合大学、资助高端的多学科的国际学术思想交流、输出代表本民族强势文化传统的政治、宗教、经济学、哲学等课程、选派并资助各种渠道的专家学者向海外推销本民族的思想和精神产品方面,营造了国际交流中的优势竞争文化氛围,也极大地增加了西方传统的物质消费品的文化品牌价值。
表六
机构历史(截至
2008年)性质目的海外分支(截
至2008年)
年度经费估
算及来源
法语联盟126年与外交部有
协议的半官
方机构在全世界传播法
语,扩大法国思
想和精神的影响
1100 约6亿美元,
政府拨款约
25%
歌德学院89年与外交部有
协议的非政
府机构促进海外德语教
学,增进与各国
的文化交流
142 约4亿美元,
政府和公共
基金投入
英国文化协会65年隶属外交部
的半官方机
推广对外英语教
学,增进外国对
223 约6亿美元,
主要为政府
构英国文化的了解拨款
西班牙塞万提斯学院17年隶属外交部
的半官方机
构
在全球推广西班
牙语教学,宣传
西班牙文化
60 0.8亿美元,
主要为政府
拨款
孔子学院4年隶属国家汉
语国家推广
领导小组的
非政府机构增进世界人民对
中国语言文化的
了解,促进多元
化文化发展
305 近年较快增
长,主要为
国家财政投
入
二.孔子学院所展现的传统文化的魅力及其存在的原因
文化传播的途径有:1.商业活动2.人口迁徙3.教育。
孔子学院属于以教育手段传播中国文化。
孔子学院是学习德国的歌德学院和英国文化委员会而开办的。
它主要开展汉语教学和中外教育、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所提供的服务包括:开展汉语教学;培训汉语教师,提供汉语教学资源;开展汉语考试和汉语教师资格认证;提供中国教育、文化等信息咨询;开展中外语言文化交流活动。
孔子学院主要的任务是教授外国人汉语,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一定程度上学习汉语也能使外国人了解中国的文化。
同时,孔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选择孔子作为汉语教学品牌是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标志。
三.传统文化与时俱进,走向世界
在世界文化逐渐趋同的大环境背景下,保持本国文化的独立性显得尤为重要。
西方文化不断地渗透,使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意识到保护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语言和文化之间有着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语言的推广对文化的传播有巨大的推进作用。
汉语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最重要的载体,汉语的形成和产生源远流长,是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孕育而成。
在汉语的国际推广过程中必然会伴随着中国文化的传播,加快京剧、影视剧、文学作品等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走向世界的步伐,满足国外对中国文化的向往,同时增强海外华人、华侨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
孔子学院为传播中国文化提供了载体,促进我国文化外交。
语言是文化的基础,是民族形成的基本要素。
“孔子学院”以汉语教学为渠道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各国人民更直接地接触中国文化,更有效地了解中国文化。
孔子学院在全球范围内的兴办表明了中国力图在国际上扩大影响力的决心。
孔子学院已成为体现中国“软实力”的象征,成为当代中国“走出去”的符号。
中国输出传统文化可以促进世界文化的多元化性,但目前来看,孔子学院还未达到输出价值这个层次,目前孔子学院的活动仅停留在教授汉语和打太极拳的程度上。
仅有数量并不代表已经输出了文化。
师资和教材是孔子学院创办过程中的两大瓶颈,孔子学院在大张旗鼓地创建的同时,师资和教材无法跟不上。
对于正在成长发展中的各国孔子学院来说,提高教学质量,用优质教学来吸引学生,
打造孔子学院的良好口碑就成为了目前各孔子学院的当务之急,也是孔子学院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为了提高孔子学院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传播中国文化,目前应该控制孔子学院的数量,提高办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