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浆基本概念

合集下载

木材制浆造纸

木材制浆造纸

木材制浆造纸工艺学1、造纸工业特点:①是人们日常生活以及生产资料所离不开的;②造纸工业投资大,生产复杂;自动化、连续化、机械化程度高;③能源消耗大;水耗量大;④纤维原料消耗大;⑤化工原料消耗大;2、所谓纸,就是从悬浮液中将植物、动物、化学纤维、矿物纤维或这些纤维的混合物沉积到适当的成型设备上,经过干燥制成的平整、均匀的薄页。

3、中国的造纸工业存在问题:①纤维原料中木材的比重很小;②原材料及能源消耗偏高,并且供应紧张,对环境污染严重;③企业平均规模较小,给生产和三废治理带来很大的困难;④技术装备落后,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不高,劳动生产率很低;⑤经营管理分散,不利于合理组织生产力,以发挥最好的经济效益;4、制浆基本概念制浆是指将木材或其它纤维原料转化为纤维物质的任何工艺过程;具体而言,制浆是指利用化学的、机械的或二者结合的方法使植物纤维原料磨解成浆或分离出浆的过程;5、制浆的基本过程:化学浸渍和磨碎原料-→备料-→化学蒸煮――→洗涤-→筛选-→漂白-→贮浆磨解6、制浆方法的分类碱法:烧碱法、硫酸盐法、氨法等;化学法40-50% 亚硫酸盐法:酸性亚硫酸盐法、亚硫酸氢盐法等;机械法:原木磨木法、木片磨木法、草类机械法;高得率法 94-98%化学机械法:高得率化学法、半化学法、化学机械法;50-65% 65-85% 85-90%7、我国制浆技术的发展重点在:化学法→碱法→硫酸盐法;原因:(1)原料的适应性强,纸浆强度大,针、阔叶材都可适用;(2)由于多段漂白技术的发展,使纸浆漂白度提高,从而扩大纸浆使用范围;(3)由于碱回收技术的完善,使黑液的污染大大减少,降低了生产成本;8、原料贮存的意义⑴满足连续化生产的需要;⑵降低水分,提高装锅量;⑶降低树脂障碍,改善原料质量,从而降低碱耗;9、原料场的要求⑴要有防火安全措施⑵要求运输方便⑶要求排水畅通⑷要求通风良好⑸要有良好的照明条件10、木片露天贮存的优点:①节省场地;②节省劳动力及备料费用;③不同材种木片易于分开堆放,易于计量,工艺条件精确;不影响连续化生产;④新伐树木立即剥皮削片,原料损失小;⑤多树脂原木削片后贮存,有利于树脂分的降低;缺点:①木片易受污染,特别在贮存时间较长时;使用前必须进行洗涤等处理;②木片长时间贮存会使其质量下降;11、备料的生产流程:削片机→筛选→木片仓→蒸煮锅原木→拉木机→锯木机→去皮机→短原木去节机→劈木机→磨木机→磨浆12、碱法蒸煮:用碱性化学药品处理植物纤维原料,将木素溶出,尽可能地保留纤维素和不同程度地保留半纤维素,使原料中的纤维分离出浆;13、硫酸盐法优点:成浆强度大,色泽较深;但采用多段漂技术后,可得到白度较好的纸浆;缺点:①纸浆得率低,仅40~50%;②成浆颜色深;③要获得漂白浆,需采用比较复杂的多段漂;④碱回收设备复杂,投资大;⑤虽有碱回收但仍有水域污染;⑥蒸煮产生恶臭气体污染大气;14、亚硫酸盐法优点:①本色浆颜色较浅,漂白剂及其它化学药品消耗量低;②制精制浆不需预水解,从而简化生产过程;③针叶木浆废液可以生产酒精;④各种原料制浆后的废液都可用于制造酵母、粘合剂、香兰素等;缺点:①蒸煮时间较KP法长;②除碱性SP法外,多需要耐酸器材;③对原料要求一般都较严格;④大多数情况下需附设制酸设备;15、蒸煮常用术语:绝干原料和风干原料;蒸煮液;黑液;绿液;白液;活性碱;有效碱;总碱量;硫化度D;用碱量;液比;化合酸、游离酸、总酸、酸比;红液;16、碱法蒸煮的目的:就是利用碱的作用除去原料中的木素,使纤维间结合力下降,从而削弱纤维间的结合力,促使其解离成浆或为离解成浆创造条件,同时使原料中的树脂、蜡、脂肪等皂化除去;SP法蒸煮的目的:是要使植物原料中的木素与药液反应,变为可溶性的木素磺酸和木素磺酸盐而除去;17、草类在100℃前就大量脱木素原因:①含半纤维素多,特别是聚戊糖、糖醛酸、乙酰基易溶解脱除;②草类原料含易溶木素多,达60%,木材只占30%;③草类原料所含木素量比木材少,为18~20%,而一般木材为25%左右;④木素在原料中位置的不同对它的溶出也会造成影响;⑤草类原料结构分子中只有少量酯类连接,在蒸煮中易断裂;⑥草类细胞壁、胞间层脱木素速率一样,这也使木素的溶出更为方便;18、碱法蒸煮中臭味产生的原因:R-OCH3+NaOH→R-ONa+CH3OHR-OCH3+NaSH→R-ONa+CH3SH (甲硫醇)CH3SH+O2→CH3-S-S-CH3(二甲二硫醚)R-OCH3+CH3SH→CH3-S-CH3(二甲硫醚)H2S19、蒸煮操作过程:碱法蒸煮基本操作过程包括装锅、送液、升温、小放汽、保温和放锅等;亚硫酸盐法基本工艺过程为:装锅→预处理→送液→酸液循环→第一段通气与保温→第二段通气与保温→移液或转注→蒸煮终点确定→放气与放锅20、机械浆特点:纸浆得率高,生产成本低,化学药品消耗少,蒸汽消耗少,对环境污染小,成纸吸墨性强,不透明度高,纸张软而平滑,适合印刷上的要求等特点;缺点:动力消耗大,成纸纤维短,非纤维组分含量高,成纸强度低,易返黄发脆,不能长期保存等;21、磨浆机理:压力脉冲理论;①由于热机械作用引起木材胞间层的塑化;使纤维和纤维间结合松弛;②从木材结构上分离纤维;③分离出的纤维和纤维束的精磨和复磨;22、CMP、SCP化学处理目的:①在得率高的基础上,满足所抄造纸张的性能;②为降低成本,不用或少用高价的长纤维化学浆;③开辟制浆原料;④软化纤维,提高纸浆强度,减少碎片含量;⑤节约磨浆能耗;机械处理作用:①木片的加热和软化;②解离成单根纤维;③单根纤维的细纤维化;23、纸浆洗涤的目的:①除去会在以后工序中污染纸浆的残液;以获得洁净的纸浆;②以最低限度的稀释,回收最大量的废化学品;24、黑液分布形式:①以游离状态存在于纤维与纤维之间,其含量约占总液量的70~80%;这一部分黑液可通过挤压作用很容易除去。

什么是制浆

什么是制浆

什么是制浆?答:制浆——由植物纤维原料分离出纤维而得纸浆的过程(把植物纤维原料离解变成单根纤维的过程)制浆的几种方式及其特点制浆一般有三种方式,机械法、化学法和化学机械法。

除此之外,还有近些年的新工艺——生物制浆一、机械法:利用机械磨制植物原料(主要是木材)从而制成纸浆,制成的木浆被称为机械木浆。

特点:该方法得浆率较高,达到90~95%,且成本较低;不使用化学药品。

制的的纸浆具有较好的弹性和塑性,主要用于制造包装用纸和纸板,但强度不高。

二、化学法:采用化学药品和原木在蒸球内共同蒸煮,通过药品的作用去除非纤维素物质从而制成的木浆,制成的木浆被称为化学木浆。

特点:利用化学法制浆的种类较多,不同种类有不同特点:①酸法木浆(亚硫酸盐)(H2SO3、Ca(HSO3)2)特点:制的的纸浆纤维较长,性质柔软而富有强度,有良好的结合力,易漂白,但得浆率较低(50%)②碱法木浆(硫酸盐)特点:纤维损失比较少,纸浆的纤维强韧而有力;但漂白较困难,主要用于制造牛皮纸及强度较高的包装纸袋。

③化学草浆定义:用草料和氢氧化钠(NaOH)的水溶液共同蒸煮而成的纸浆。

特点:纤维组织均匀且较紧密,表面较平整,具有良好的印刷性能;但纸张的强度较差。

可制成包装纸及各类包装纸板。

③苇浆常用硫酸盐法或亚硫酸盐法制得,纤维形态和纸浆质量与一般草浆差不多,但杂细胞含量较少,滤水性和机械强度也较好。

漂白的苇浆可用于制造一般书写纸的印刷纸等。

⑤ 破布浆定义:主要采用烧碱法制浆,利用破布和废棉﹑麻等经过除尘﹑拣选和切碎,然后和药液蒸煮而成的纸浆。

特点:强度大,没有木质素,纤维柔软而富有弹性,交织能力强。

三、化学机械木浆:将化学方法和机械方法配合在一起,形成两段制浆法,第一段先将植物纤维原料进行一定的化学处理,松散纤维间的结合力;第二段采用机械研磨拆分,以此得到纸浆。

特点:纸浆质量介于机械法和化学法纸浆之间,得率也介于二者之间。

四、生物制浆随着科技的发展,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更为环保的制浆方法——生物制浆。

制浆

制浆
制浆造纸原理与工程
2. 扩散作用:主要靠药液浓度差造成的离子浓度梯度的推动力 扩散作用:主要靠药液浓度差 药液浓度差造成的离子浓度梯度的推动力 使蒸煮液中的离子扩散浸透入原料切片内部,通过导管、 使蒸煮液中的离子扩散浸透入原料切片内部,通过导管、管 纤维的胞腔和细胞壁进行。 胞、纤维的胞腔和细胞壁进行。 影响因素:原料密度、水分含量(适宜于水分饱和的原料片) 影响因素:原料密度、水分含量(适宜于水分饱和的原料片) 蒸煮液组成(影响大,扩散作用主要取决于有效毛细管截积) 蒸煮液组成(影响大,扩散作用主要取决于有效毛细管截积) 当蒸煮液pH>13时,纤维轴向的扩散作用与横向的扩散作用 时 当蒸煮液 比较接近,约为 润胀作用的效果) 比较接近,约为1 :0.8(润胀作用的效果) 润胀作用的效果 当蒸煮液pH<13时,纤维轴向的扩散作用比横向的扩散作用 时 当蒸煮液 大得多。 大得多。 使浸透作用顺利的重要前提: 使浸透作用顺利的重要前提:药液与原料片的均匀混合
制浆造纸原理与工程
S2
S3
四、蒸煮过程脱木素反应历程 1. 针叶木硫酸盐法脱木素反应历程 美国辐射松: 美国辐射松: 脱木素阶段
1
2
3
(初始脱木 (大量脱木 (残余木素 素阶段) 素阶段) 脱除阶段) E.A.变化 E.A.变化 NaOH, (NaOH, g/L)
51
28
28
15
15
7
木素含量变 27 化(对o.d. 木片) 木片)
药剂制备系统
喷放装置
洗浆和废液提取系统
废液回收和综合利用系统 纸浆筛选系统
硫铁矿
(主要FeS2) 主要
粉碎
焙烧 矿渣利用
炉气除尘冷却
炉气吸收 盐基乳液

制浆造纸工艺简述

制浆造纸工艺简述

生物法制浆
以微生物或其制品(酶)对木片进行预处理,然后用机械
法或化学机械法制浆。
生物处理的目的:有选择性地分解(降解)原料中的木 素,尽可能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损失。从而降低磨浆能耗, 减轻废水污染,提高纸浆强度。 主要采用:白腐菌、漆酶等(研究阶段)
造纸(papermaking)
造纸就是将制得的纸浆分散开来后获得交织均匀的薄 片。
反应,生成木素磺酸,木素 磺酸与溶液中的盐基结合, 生成木素磺酸盐,从木片中 溶解出来。
化学法制浆中纤维素的分解
1、碳水化合物的降解反应:剥皮反应 ,100°C以上开始;碱性水解, 150°C以上开始
化学法制浆
化学浆的特点:

这种方法制得的纸浆大致保留了纤维的天然长度,
去除了大部分木素,能用来生产强度高、柔软的高档 纸;
施胶(Sizing)
疏水性表面
加填(Fill)
加填 向纸浆中加入适当的无机填料,以改善纸页的光学性能( 不透明)、印刷性能(表面光滑、均匀、吸墨性好),降低 成本,加入量在2—40%。 常用的填料: 滑石粉(成分:MgO 30.6%, SiO2 62%, 白度96.8% 瓷土(成分:Al2O3 39%, SiO2 45%,白度82%) CaCO3 TiO2 BaSO4
蒸煮条件的确定
在100°C以前,蒸煮液浓度有所下降,但木素基本没 有溶出,此阶段碱液向原料内部浸透,主要溶解的物 质是原料的淀粉、果胶、脂肪、树脂及低分子量的半 纤维素。 初始脱木素阶段:100~150°C这一升温阶段,蒸煮 液浓度继续下降,但木素溶出仅26.6%(对原木素) 。 大量脱木素阶段:150~175°C(最高温度),木素 溶出63.2%(对原木素),此时,木片已分散成浆。 残余木素脱除阶段:碱液浓度继续下降,但木素溶出 只有8%(对原木素),这一阶段碳水化合物降解较多 。

造纸制浆知识点总结

造纸制浆知识点总结

造纸制浆知识点总结一、制浆工艺1. 机械制浆机械制浆是指用机械设备将木材原料破碎、粉碎,形成纤维的过程。

常见的机械制浆设备包括磨浆机、粉碎机、制浆机等。

机械制浆工艺简单,成本较低,但由于机械破碎会破坏纤维结构,因此纸张的强度和光泽度较差。

2. 化学制浆化学制浆是指将木质纤维用化学方法分离出来的过程。

常见的化学制浆方法包括热碱法、热磺法、过氧化法等。

化学制浆用于生产高品质的纸张,具有纤维结构完整、强度高、光泽度好等优点,但成本较高。

3. 半化学制浆半化学制浆是介于机械和化学制浆之间的一种制浆方法,主要用于废纸等原料的制浆。

该方法将原料在一定温度下用化学溶液浸泡,然后用机械方法进行破碎,可以获得较高质量的纤维。

二、原料选择1. 木材木材是制浆的主要原料之一,包括松木、杨木、桦木、桉树等。

不同种类的木材含纤维量和纤维长度各有不同,因此选择合适的木材种类对纸张质量有较大影响。

2. 废纸废纸是制浆的另一种重要原料,可以分为废旧书报、废旧包装纸、废弃建筑纸板等。

废纸的来源广泛,制浆成本低,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3. 其他原料除了木材和废纸,还可以利用稻草、甘蔗渣、竹子等植物纤维作为制浆原料。

这些原料具有丰富的资源,成本低廉,是未来制浆的发展方向之一。

三、制浆设备1. 刨芯机刨芯机是用于木材制浆的重要设备,主要用于将木材表皮去除,得到含纤维的木芯。

刨芯机的性能对于木材制浆的效率和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2. 制浆机制浆机是用于将木芯或废纸破碎成纤维的关键设备,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旋转刀片或者压榨方式完成。

制浆机的设计和选用对于纸浆纤维的长度和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3. 漂白设备漂白设备是用于对纸浆进行漂白处理的设备,一般采用氧漂、过氧化物漂、二氯化漂等方法。

漂白处理可以提高纸张的光泽度和白度。

四、环保措施1. 循环利用水资源制浆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资源,因此合理利用并循环利用水资源对于环保至关重要。

采用闭路循环系统、污水处理设备等措施可以减少制浆过程对水资源的消耗。

制浆造纸的主要术语

制浆造纸的主要术语

制浆造纸的主要术语(一)制浆1、制浆:制浆是指利用化学的方法或机械的方法或两者结合的方法使植物纤维原料离解变成本色纸浆(未漂浆)或进一步变成漂白纸浆的生产过程。

制浆方法分为化学法和高得率法。

化学法包括碱法和亚硫酸盐法;高得率制浆包括半化学法、化学机械法和机械法。

2、本色浆:不需漂白的纸浆称为本色浆,用于生产如:水泥袋纸、电缆纸、电容器纸等。

3、漂白浆:经过漂白后的纸浆称为漂白浆,用于生产如:胶版纸、书写纸、铜版原纸等高级文化用纸。

4、木浆:以木材为原料制得的纸浆称为木浆,主要包括针叶木浆(又称软木浆)和阔叶木浆(又称硬木浆).5、非木浆:以各种非木材为原料制得的纸浆称为非木浆,主要包括棉浆、竹浆、蔗渣浆、麦草浆、棉秆浆、稻草浆等。

6、废纸浆:对废纸进行处理后制得的纸浆称为废纸浆,主要包括包装废纸浆和废纸脱墨浆等.7、化学浆:以各种化学药剂作为蒸煮液制得的纸浆称为化学浆。

8、半化学浆:采用与化学法相同的蒸煮液进行较轻微的处理后再加以机械磨浆处理得到的纸浆称为半化学浆.9、化学机械浆:采用比半化学法更轻微的化学处理然后或同时加以机械磨浆处理得到的纸浆称为化学机械浆。

10、机械浆:不用化学处理,而用各种机械法生产的纸浆统称为机械浆。

11、蒸煮:蒸煮就是在蒸煮设备(蒸球、蒸煮锅、连续蒸煮器)内使蒸煮液与植物纤维原料充分混合,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进行化学反应,脱除原料中木素、获取纸浆的工艺过程。

12、黑液:原料经碱法蒸煮后,从纸浆中分离出来的残液称为黑液。

13、纸浆得率:又称纸浆收获率,原料经蒸煮后所得绝干(或风干)粗浆重量对未蒸煮前绝干(或风干)原料重量的百分比,一般称为粗浆得率;粗浆经筛选后所得绝干(或风干)细浆的重量对绝干(或风干)原料重量的百分比称为细浆得率。

14、纸浆硬度:纸浆硬度是表示原料经蒸煮后残留在纸浆中的木素和其他还原性物质的相对量,测定时通常采用高锰酸钾作为氧化剂,以高锰酸钾值、卡伯值或贝克曼值表示。

制浆

制浆
阶段 1、主要脱木素阶段~100℃ 2、补充脱木素阶段~160℃ 脱木素 60% 25-30% 脱碳水化合物 45% 10% 5%
3、残余脱木素阶段,保温 5-10% 脱木素情形: 草类:次生壁和胞间层木素几乎同时脱 木材:先次生壁后胞间层。
4、反应结论 (1)草料比木材易蒸煮 原因:疏松、木素少、木素类型决定。 (2)草料可低温快速蒸煮。
3、蒸煮液的组成和性质
(1)黑液:原料经硫酸盐法蒸煮以后,从纸浆中分 离出来的残液叫黑液。 (2)绿液:黑液经蒸发浓缩后经碱回收炉燃烧,所得溶 融物从炉中流出后溶解于水中所得的溶液叫绿液。主 要成分为:Na2CO3+Na2S,另外还有Na2SO4 , Na2SO3 ,Na2S2O3, NaOH等。 (3)白液:绿液经苛化后的溶液叫白液。 (4)蒸煮液组成:主要组成为NaOH+Na2S,此外,还 有Na2CO3, Na2SO4 , Na2SO3 ,Na2S2O3,甚至 可能有少量的Na2Sn 。
1、蒸煮液对木片的扩散作用 扩散作用主要是靠浓度差通过导管、管胞(或 纤维)胞腔和细胞壁进行,是蒸煮液中的离子扩散到 存在于木片的水分中。作用动力是液体中离子的浓度 差,扩散速度主要决定于离子的浓度梯度和液体的温 度,因此,水分含量和蒸煮液组成对扩散作用影响较 大。扩散作用的特点: A)有水存在就能发生 B)适宜于水分饱和的木片 C)仅在较短距离内有效 D)能沿横纹方向扩散 E)不同材种差别不大 F)木材相对密度有影响 G)药液成分影响很大。
PH<10时: HS-离子浓度降低,而H2S浓度增加。
从Na2CO3的水溶液看: PH>12时: 以CO32-为主。 PH=10.5时:以CO32-和HCO3-并存。 PH<9时: HCO3-浓度下降, H2CO3浓度增加。 另外, Na2SO3也会受PH值影响而发生水解或电离。 C)受温度的影响,各组分的溶解度也不同。如:NaOH和 Na2S都是随温度的升高溶解度不断增加。

制浆原理与工程

制浆原理与工程

制浆原理与工程一、制浆原理概述制浆是造纸工业中的关键过程之一,它是将纤维素原料转化为纸浆的过程。

纸浆是造纸的基础材料,其质量直接影响到纸张的品质。

制浆原理主要包括纤维素原料的分解和纤维分离两个步骤。

1. 纤维素原料的分解纤维素原料一般采用木材、废纸等植物纤维作为主要原料。

在制浆过程中,首先需要对原料进行分解,使纤维素与非纤维素物质分离。

这一步骤主要通过化学方法或机械方法来实现。

化学方法主要是采用化学药剂对纤维素原料进行处理,使其在特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使纤维素与非纤维素物质分离。

常用的化学药剂有氢氧化钠、硫酸等。

机械方法主要是通过物理力学的作用将纤维素原料进行分解。

常用的机械方法有磨浆、切割等。

2. 纤维分离纤维分离是将纤维素与非纤维素物质进行分离的过程。

在制浆工程中,常用的纤维分离方法有浆液分离、筛选和洗涤等。

浆液分离主要是通过物理力学的作用,将纤维素与非纤维素物质分离。

常用的浆液分离设备有离心机、压滤机等。

筛选是通过筛网将纤维素与非纤维素物质进行分离。

常用的筛选设备有振动筛、压力筛等。

洗涤是将纤维素原料中的杂质通过水洗的方式进行分离。

常用的洗涤设备有洗涤机、洗涤塔等。

二、制浆工程概述制浆工程是指将制浆原理应用于实际生产中的一系列工艺和设备。

它包括制浆设备的选择、制浆工艺的设计和操作流程的优化等。

1. 制浆设备的选择制浆设备的选择是制浆工程的关键环节之一。

根据纤维素原料的性质和生产要求,选择适合的制浆设备可以提高制浆效率和纸浆质量。

常用的制浆设备有磨浆机、切割机、洗涤机、筛选机等。

根据不同的原料和工艺要求,可以选择单一设备或者多种设备的组合。

2. 制浆工艺的设计制浆工艺的设计是制浆工程的核心任务之一。

根据纤维素原料的特性和生产要求,设计合理的制浆工艺可以提高纸浆的质量和产量。

制浆工艺的设计包括原料处理、分解、分离和洗涤等步骤的参数选择和操作条件的确定。

同时还需要考虑能耗、设备投资和生产成本等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页眉内容
硫酸盐制浆工艺的几个基本概念——仅供项目组人员参考制浆——将造纸原料分散为单个纤维的过程叫制浆,获得的产品叫纸浆。

制浆的目的——溶出原料中的木素,使原料分散为单个纤维,增加单位重量纤维的表面积。

制浆的基本过程——备料—制浆—洗涤—筛选—漂白—纸浆
备料——制浆前把粗长的原料切成小料块并去除杂质。

化学法制浆——用化学药液蒸煮料片,在高温下化学药剂与料片中的木素反应成水溶解物,使纤维分散分离成浆料。

洗涤——通过挤压、过滤将废液从纸浆中分离出来。

筛选——将纸浆中的杂质分离去除。

漂白——去除浆中的残留木素,或改变木素发色基团,以提高纸浆白度。

硫酸盐法制浆——用氢氧化钠和硫化钠做蒸煮剂制浆,在碱回收中往燃烧炉内加硫酸钠补充制浆中的化学药品损失,故称硫酸盐法制浆。

蒸煮液——原料蒸煮时使用的碱液。

蒸煮目的——利用碱的作用去掉(溶解)原料中木素,解离出纤维成浆。

蒸煮过程是脱木素过程,一般温度155-180度,时间1.5-2小时。

碱回收——利用加热、蒸发、燃烧有机物的方法将废液中的无机物硫化钠和碳酸钠进行苛化(加入氢氧化钙),在废液中生成氢氧化钠,
重新用作蒸煮液。

作用:减少废液污染,循环使用化学药剂。

黑液——碱法蒸煮后从纸浆洗涤分离出的废液。

黑液的燃烧——利用热解方法,使黑液中的无机盐和有机物分离,回收纳盐和有机物燃烧的热量。

加入硫酸钠补充制浆过程中损失的钠和硫。

绿液——黑液在碱回收炉内燃烧后流出的熔融物用稀白液或水溶解后的液体。

主要成分:碳酸钠和硫化钠。

白液——绿液用加石灰(氢氧化钙)苛化后得到的澄清液(氢氧化钠)用做蒸煮的原始碱液。

稀白液——用水洗涤白泥(绿泥)得到的稀液。

苛化——将绿液中的碳酸钠转变为氢氧化钠(石灰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的过程)。

白泥——澄清白液沉淀的碳酸钙,煅烧后成石灰,石灰再次用于绿液的苛化。

1页脚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