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PPT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归纳课件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 归纳 (课件49张)
• 5.之 • 臣之壮也,尤不如人 • 邻之厚,君之薄也 •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 唯君图之 • 因人之力而敝之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 归纳 (课件49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 归纳 (课件49张)
之
1/何陋之有 ? 句读之不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 归纳 (课件49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 归纳 (课件49张)
(七)本文重要的文言句式
• ①以其无礼于晋 • ②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 ③夫晋,何厌之有? • ④是寡人之过也。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 归纳 (课件49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 归纳 (课件49张)
(名词作状语,向上) (名词作状语,象簸箕一样)
❖ ⑤ 秦兵旦暮渡易水
(名词作状语,马上)
2.名词作动词
❖ ① 前为谢曰 ❖ (方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 ②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 (白衣冠:名作动,穿白衣,戴白帽) ❖ ③乃朝服,设九宾 ❖ (朝服:名作动,穿朝服)
❖ (二)动词的活用
❖ 8、左右乃曰 ❖ 古义:皇帝周围的侍卫人员。 ❖ 今义:表两种方向;或表大体范围;有时亦有控制之义 ❖ 9、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 古义:可以用它来,为“可以之”的省略。 ❖ 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 11.持千金之资币物
❖ 古义:礼物
今义:货币
❖ 12.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 古义:袒露一只臂膀
动用法,使…..作 为 疆界。)
•⑦夜縋而出 ⑩与郑人盟 ⑾共其乏困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 归纳 (课件49张)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复习经典.ppt

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 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 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演示课件
《荆轲刺秦王》 1、《国语》是国别体史书。 2、卿:古代对人的敬称。 3、竖子:对人的蔑称。 4、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 变徵七音。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悲凉; 羽,声调激愤。 5、中庶子:管理国君车马之类的官。 6、郎中:宫廷的侍卫。民间又称医生。 7、箕踞: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象像箕, 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演的示课件姿态。
必修一文言文专题复习
课文+虚词+文化常识
演示课件
课文回顾
演示课件
1、编年体——史书编著的一种体裁。编年体史书是按 在世皇帝的年号记载(即按年代顺序记载)历史事件。 编年体:某年发生了某事 代表作:《资治通鉴》(由宋代司马光编纂,是我国现 存编年体史书中影响最大的一部)。此外,编年体史书 还有孔子《春秋》、"春秋三传":左丘明《左传》(又 名《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等。 编年体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是编 写历史最早用的也是最简便的方法。其优点是给人以明 确的时间观念,比较容易反映出史事发生和发展的时代背 景;其缺点是不易集中反映同一历史事件前后的联系。弥 补方法是,在记载史事时,有时要追叙往事,有时也附带记 述后事。 通史记载从黄帝到作者生活年代的历史。《史记》、 《资治通鉴》(中国第一部演示编课件年体通史)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
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 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 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
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 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 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 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
演示课件
《荆轲刺秦王》 1、《国语》是国别体史书。 2、卿:古代对人的敬称。 3、竖子:对人的蔑称。 4、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 变徵七音。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悲凉; 羽,声调激愤。 5、中庶子:管理国君车马之类的官。 6、郎中:宫廷的侍卫。民间又称医生。 7、箕踞: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象像箕, 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演的示课件姿态。
必修一文言文专题复习
课文+虚词+文化常识
演示课件
课文回顾
演示课件
1、编年体——史书编著的一种体裁。编年体史书是按 在世皇帝的年号记载(即按年代顺序记载)历史事件。 编年体:某年发生了某事 代表作:《资治通鉴》(由宋代司马光编纂,是我国现 存编年体史书中影响最大的一部)。此外,编年体史书 还有孔子《春秋》、"春秋三传":左丘明《左传》(又 名《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等。 编年体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是编 写历史最早用的也是最简便的方法。其优点是给人以明 确的时间观念,比较容易反映出史事发生和发展的时代背 景;其缺点是不易集中反映同一历史事件前后的联系。弥 补方法是,在记载史事时,有时要追叙往事,有时也附带记 述后事。 通史记载从黄帝到作者生活年代的历史。《史记》、 《资治通鉴》(中国第一部演示编课件年体通史)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
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 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 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
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 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 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 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
高中语文必修一到必修三文言文复习ppt课件

•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轻微转折、只是
P6-(6)
• 我见相如,必辱之
看见、看到 会见
• 项伯即入见沛公
• 曹刽请见
拜见、谒见
召见、接见 见识、见解 被
•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见 • 汝真女子之见
•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 图穷而匕首见
显现
•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我 •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告诉、劝告
问 凋谢
词性活用.总结
• 沛公军霸上 • 沛公欲王关中 • 范增数目项王
• 常以身翼蔽沛公
• 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 素善留侯张良
•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 籍吏民,封府库
• 于是项伯复夜去
• 秦地可尽王也
• 吾得兄事之 •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项伯杀人,臣活之
。(《兰亭集序》)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特殊句式.总结
•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 具告以事
•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 得复见将军于此 • 亚父者,范增也。
特殊句式.总结
• 若属皆且为所虏 • 客何为者
古今异义.总结
• 约为婚姻 • 所以遣将守关者, 备他盗之出入与 非常也
•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看见的东西
词性活用
• 晋军函陵 • 越国以鄙远 • 共其乏困
特殊句式
• 无礼于晋
• 有益于君
• 何厌之有
• 既东封郑
• 邻之厚,君之薄也
P6-(13)
• 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 推辞、谢绝
P6-(6)
• 我见相如,必辱之
看见、看到 会见
• 项伯即入见沛公
• 曹刽请见
拜见、谒见
召见、接见 见识、见解 被
•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见 • 汝真女子之见
•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 图穷而匕首见
显现
•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我 •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告诉、劝告
问 凋谢
词性活用.总结
• 沛公军霸上 • 沛公欲王关中 • 范增数目项王
• 常以身翼蔽沛公
• 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 素善留侯张良
•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 籍吏民,封府库
• 于是项伯复夜去
• 秦地可尽王也
• 吾得兄事之 •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项伯杀人,臣活之
。(《兰亭集序》)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特殊句式.总结
•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 具告以事
•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 得复见将军于此 • 亚父者,范增也。
特殊句式.总结
• 若属皆且为所虏 • 客何为者
古今异义.总结
• 约为婚姻 • 所以遣将守关者, 备他盗之出入与 非常也
•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看见的东西
词性活用
• 晋军函陵 • 越国以鄙远 • 共其乏困
特殊句式
• 无礼于晋
• 有益于君
• 何厌之有
• 既东封郑
• 邻之厚,君之薄也
P6-(13)
• 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 推辞、谢绝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知识归纳共34页PPT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知识归纳
41、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42、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 4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44、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4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 当勉励 ,岁月 不待人 。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41、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42、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 4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44、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4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 当勉励 ,岁月 不待人 。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高中语文必修一二文言文复习-精品.ppt

(((111456)))褒其余禅文与山漫四·亦灭人·谓:拥·模之火糊华以、山入磨::持灭称、、拿叫 ((1178))有夫碑夷·仆以·道近::·倒平坦
3.解释下列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烛之武退秦师》
(1)行. 李. 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义: 出使的人。 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2)微夫. 人. 之力不及此
古义:·代词,这。
今义:判断词。
(2)有感于斯. 文.
古义: 代词,这次集会的诗文。 今义:常指“文化”“文人”。 《赤壁赋》
(3)七月既望.
古义:农历每月十五。 今义:希望,远望。
(4)冯虚御风
古义:名·词,太空。
今义:空虚,虚假。 (5)纵一苇之所如
古义:动词,往。·
今义:表列举,如同、适合。
必修一 文言文考点
[教材篇目]——《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
考点知识巩固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写出下列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义
《烛之武退秦师》
(1)无能为也已
通: “矣”,句末语气词
(2)共其乏困 ·
通:“供”, 供给
(3)秦·伯说
通:“悦”, 高兴
(4)失其所·与,不知 通:“智”, 明智
因人之力而敝. 之: 损害 (2)敝 摄敝. 衣冠:破旧的
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疲劳,困乏
《荆轲刺秦王》
(3)见 (4)顾
见. 陵之耻:被 图穷而匕首见. : 通“现”,显露 秦王必喜而善见. 臣:接见 顾. 计不知所出耳:不过、只是 顾. 笑武阳:回头看 三顾. 臣于草庐之中:拜访
《鸿门宴》
(5)军
·
《荆轲刺秦王》
(5)秦王必说见臣
3.解释下列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烛之武退秦师》
(1)行. 李. 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义: 出使的人。 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2)微夫. 人. 之力不及此
古义:·代词,这。
今义:判断词。
(2)有感于斯. 文.
古义: 代词,这次集会的诗文。 今义:常指“文化”“文人”。 《赤壁赋》
(3)七月既望.
古义:农历每月十五。 今义:希望,远望。
(4)冯虚御风
古义:名·词,太空。
今义:空虚,虚假。 (5)纵一苇之所如
古义:动词,往。·
今义:表列举,如同、适合。
必修一 文言文考点
[教材篇目]——《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
考点知识巩固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写出下列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义
《烛之武退秦师》
(1)无能为也已
通: “矣”,句末语气词
(2)共其乏困 ·
通:“供”, 供给
(3)秦·伯说
通:“悦”, 高兴
(4)失其所·与,不知 通:“智”, 明智
因人之力而敝. 之: 损害 (2)敝 摄敝. 衣冠:破旧的
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疲劳,困乏
《荆轲刺秦王》
(3)见 (4)顾
见. 陵之耻:被 图穷而匕首见. : 通“现”,显露 秦王必喜而善见. 臣:接见 顾. 计不知所出耳:不过、只是 顾. 笑武阳:回头看 三顾. 臣于草庐之中:拜访
《鸿门宴》
(5)军
·
《荆轲刺秦王》
(5)秦王必说见臣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总结ppt 人教课标版

3、非常 古:意外的变故。 今: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4、河北 古:黄河以北地区。 今:黄河北部的一个省。
5、河南 古:黄河以南地区。 今:黄河南部的一个省。
6、寿 古:敬酒。 今:长寿。7、细说 古:小人的谗言。今:详细地讲▪ 一词多义
谢: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罪、道歉)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感谢) 乃令张良留谢。 (辞谢、告别)
文言知识
▪ 通假字 1、采—彩:彩色 2、距─拒:把守 3、内─纳:接纳 4、要─邀:邀请 5、倍─背:违反 6、蚤─早:早一点 7、郤─隙:隔阂,嫌怨 8、坐─座:座位
▪ 古今异义
1、山东 古:指崤山以东地区。 今:指太行山东边的一个省。
2、婚姻 古:结为儿女亲家。 今: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 成语典故 1、切齿拊心:又作“切齿腐心”。形容愤恨到极点。
2、一去不复返:一去之后就不再回来。形容事物已 成过去。
3、发上指冠:毛发竖起的样子,形容极度愤怒。
4、图穷匕见:比喻事情发展到了最后,真相或本意 显露出来。
5、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无法可想,表示事已如此, 再要挽回已是无能为力。
6、悲歌击筑:亦作“悲歌易水”,常用以抒写悲壮 苍凉的气氛。
必修一 文言文知识总结
烛之武退秦师
关于《左传》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 作,相传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著。“传”意为注释, 《左传》是给儒家经典《春秋》所作的注释性文字。 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 《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 《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
短语后置,数量词作定语后置 )
▪ 固定结构 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有以:有用来……的办法 2、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3、将奈何 奈何:怎么……,表疑问。(下文“为之
4、河北 古:黄河以北地区。 今:黄河北部的一个省。
5、河南 古:黄河以南地区。 今:黄河南部的一个省。
6、寿 古:敬酒。 今:长寿。7、细说 古:小人的谗言。今:详细地讲▪ 一词多义
谢: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罪、道歉)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感谢) 乃令张良留谢。 (辞谢、告别)
文言知识
▪ 通假字 1、采—彩:彩色 2、距─拒:把守 3、内─纳:接纳 4、要─邀:邀请 5、倍─背:违反 6、蚤─早:早一点 7、郤─隙:隔阂,嫌怨 8、坐─座:座位
▪ 古今异义
1、山东 古:指崤山以东地区。 今:指太行山东边的一个省。
2、婚姻 古:结为儿女亲家。 今: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 成语典故 1、切齿拊心:又作“切齿腐心”。形容愤恨到极点。
2、一去不复返:一去之后就不再回来。形容事物已 成过去。
3、发上指冠:毛发竖起的样子,形容极度愤怒。
4、图穷匕见:比喻事情发展到了最后,真相或本意 显露出来。
5、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无法可想,表示事已如此, 再要挽回已是无能为力。
6、悲歌击筑:亦作“悲歌易水”,常用以抒写悲壮 苍凉的气氛。
必修一 文言文知识总结
烛之武退秦师
关于《左传》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 作,相传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著。“传”意为注释, 《左传》是给儒家经典《春秋》所作的注释性文字。 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 《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 《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
短语后置,数量词作定语后置 )
▪ 固定结构 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有以:有用来……的办法 2、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3、将奈何 奈何:怎么……,表疑问。(下文“为之
教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归纳.ppt

最新.课件
9
4、 (1) (2) (3) (4) (5) (7)
其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失其所与,不知 吾其还也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其可怪也欤
最新.课件
10
• 5.之 • 臣之壮也,尤不如人 • 邻之厚,君之薄也 •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 唯君图之 • 因人之力而敝之
7/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音节助词,无实义
最新.课件
12
(七)本文重要的文言句式
• ①以其无礼于晋 • ②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 ③夫晋,何厌之有? • ④是寡人之过也。
最新.课件
13
《荆轲刺秦王》
---知识点复习检查
最新.课件
14
二、古今异义
❖ 1、仰天太息流涕
❖ 古义:眼泪。
❖ 今义:鼻涕
❖ 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 古义:袒露一只臂膀
❖ 今义: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
❖ 13.诸郎中执兵
❖ 古义:宫廷的侍卫
今义:中医医生
❖ 14.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 古义:投击
今义:拿着
最新.课件
18
三、词类活用
❖ ( 进兵北略地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
❖ ② 函封之
(名词作状语,用匣子)
❖ ③ 发尽上指冠 ❖ ④ 箕踞以骂曰
最新.课件
22
❖ 【而】 ❖ ①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 ③荆轲和而歌 ❖ 伏尸而哭 ❖ 自引而起 ❖ 秦王还柱而走 ❖ 倚柱而笑
❖= ]❖=
连词,表修饰
却,连词,表转折
最新.课件
23
❖ 【以】
❖ ①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 ❖ 以故荆轲逐秦王
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归纳-PPT课件

• 仰天太息流涕 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 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古义:可以用它来……。 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古今异义
• 持千金之资币物 古义:礼物。今义:钱币。 • 秦王还柱而走 古义:跑。今义:步行。
• 诸郎中执兵 古义:宫廷侍卫。今义:指中医。
• 左右既前,斩荆轲 古义:周围侍从。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文言知识点归纳
——《烛之武退秦师》
文学常识
编年史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 著作。相传 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 所作。主要记载了东周前 左丘明 期二百四五十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 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的有 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又 《春秋左氏传》 称 《左氏春秋》 、 。因为《左 《公羊传》 《谷梁传》 传》、 、 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 所以被称为 。 “春秋三传”
词类活用
•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名词作状语,在东边
• 夜缒而出
名词作状语,在晚上、当晚
• 朝济而夕设版焉
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黄昏
词类活用
•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动词作名词,恩惠、好处
• 越国以鄙远
形容词作名词,远方、边远的地方
• 肆其西封
形容词作动词,延伸、扩张
• 因人之利而敝之
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文言知识点归纳
——《鸿门宴》
文学常识
司马迁,字 子长 ,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 家、文学家,思想家,所著《史记》是中 纪传体通史 国第一部 ,被鲁迅称为“史家之 绝唱,无韵之离骚”。 共130篇,分为 十二 “ 本纪”、“ 世家”、 三十 七十 “ 列传”、“ 表”、“十 书”。 八
文学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