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唐朝女性服饰的特点及其社会性

合集下载

唐代女子穿搭

唐代女子穿搭

唐代女子穿搭唐代是中国历史上非常繁荣和富饶的时期,同时也是中国古代女性生活中最为自由和多样化的时代之一。

唐代女子的穿搭不仅注重美观与舒适,更体现了社会地位、职业身份和个人品味。

下面将针对唐代女子穿搭的方方面面进行全面、生动、具有指导意义的介绍。

首先,唐代女子的服饰非常丰富多样。

常见的上衣有襦裙、罗裳和束腰。

襦裙常由丝绸或绫罗制成,长及膝盖,饰以精致的刺绣或金银丝;罗裳则是一种束腰长袍,用于重要场合,通常由丝绸编织而成,上面还装饰着绣花、云纹等图案;束腰则是唐代女性常见的一种服饰,用以通过束紧腰部突出女性的曲线美。

配以丝绸裙裾和丝带,整体效果既优雅又大方。

其次,唐代女子注重头饰的搭配和装饰。

著名的“双髻”发饰是唐代女子的标志之一,将头发分为两股盘在两侧,再用丝带扎紧,垂下时形如蝴蝶翅膀般绚丽;另外,还有花环、发钗、发簪等多种发饰,能够增添女性的妩媚和美感,其中尤以珠宝饰物为高级品质的象征。

再次,唐代女子重视服饰与身份的匹配。

根据社会地位和职业身份的不同,女子的服饰会有所不同。

宫廷妃嫔们通常穿着华丽、色彩丰富的衣裳,装饰着贵重的玉器和珠宝;贵族和达官贵人则着装典雅,追求精致而不张扬的服饰;平民百姓的女子则带有朴素和节俭的特点,注重实用性和舒适度。

再者,唐代女子也重视季节的搭配与变化。

夏季时,女子多穿薄纱、绸缎等透气的衣料,以轻盈清凉为主;冬季时,女子穿上厚重的丝绸袍褂和兔皮衣物,以保暖为主。

同时,还会根据不同场合和活动选择不同风格的服饰,如曲艺演出时穿着绚丽而夸张的表演服,婚礼上穿着婚纱等。

最后,唐代女子穿搭也注重修饰身材和展示个人品味。

女子常常以宽松或束腰的上衣搭配长裙,以突出纤细的腰身和优美的身姿。

同时,还可以通过腰带、项链、耳坠等配饰来凸显装扮的个性与风格。

综上所述,唐代女子穿搭以丰富多样、注重舒适与美观为特点,反映了社会地位、职业身份、季节和个人品味等因素的考量。

这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对唐代女子时尚的了解,同时也为我们现代女性在穿衣搭配上提供了一些有益的指导意义。

唐代女子服饰

唐代女子服饰

唐代女子服饰唐代女服集中体现了唐代服装浓烈的民族风情和极度的开创性意识,唐代女性日常服装充分表达了唐代妇女的大胆开放 .追求自身美感。

展现时代精神的思想观念,唐代女子对新奇的东西都有极大的热情,服饰上追求变化创新,同时在发髻和面妆上花样翻新争妍斗奇 ,把一个大唐社会装扮得艳丽无比。

大唐女子服装的特点大唐女子的服装是封建社会划时代的文化现象,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上承历史之源头,下启后世之径道,和其他艺术共同创造了唐代灿烂辉煌的文化,在服装史上让人们惊叹不已。

作为现代的我,看到影视剧里大唐女子的服饰也是唏嘘不已,极其喜爱,于是总结了下发现它有以下几个特点:女着男装古语有曰“男女不通衣裳”。

在封建社会女子着男装,会被认为不守妇道,而在唐朝“女扮男装”的装扮形式成为一种时尚装扮。

男装先是由贵族和宫女们所穿着,后渐渐传入民间,为大多数女性所喜爱,女着男装蔚然成风。

在气氛非常宽松的唐代,着男装成为公开化、生活化和普通化的生活着装方式。

这一特点体现了唐代独有的服饰审美心态—平等、宽容与开放。

这是对封建服饰礼制的一个巨大挑战。

“穿胡服”初唐到盛唐间,北方游牧民族(当时称其为胡人)与中原交往甚多,对唐代服饰影响极大。

随胡人而来的胡服文化令唐代妇女耳目一新。

于是,一阵胡服热席卷大唐,其饰品也最具异邦色彩。

胡服中最为妇女喜好的是羃篱、帏帽、回鹘装、胡帽和靴。

幕篱和帷帽都是为妇女出行时,为了遮蔽脸容,不让路人窥视而设计的帽子。

回鹘装的特点是翻折领连衣窄袖长裙,衣身宽大,下长曳地,腰际束带。

回鹘装的造型,与现代西方某些大翻领宽松式连衣裙款式相似,是古代综合希腊、波斯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产物。

唐代仕女图和文物考古所出土的穿着胡服的唐人俑与胡人佣,以及看《武则天秘史》和《唐宫美人天下》里皇帝和武媚娘打马球,都可看出唐代女子喜欢胡服,就连唐代一些古诗句,如元稹诗曰:“女为胡服学胡装,伎进胡音物胡乐……”等无不体现了这一服饰习俗。

上至王宫贵族,下至民间妇女无所不好,形成了这一时期的服饰审美心态。

晚唐女子服饰特点

晚唐女子服饰特点

晚唐女子服饰特点首先,晚唐女子服饰的颜色非常鲜艳。

受到当时盛唐文化的影响,晚唐女子的服饰注重色彩的明亮和丰富,尤以红色最为常见。

红色象征着喜庆和吉祥,因此在晚唐女子的服饰上经常可以看到大量的红色元素。

此外,蓝色、绿色和紫色也是晚唐女子服饰经常采用的颜色。

这些鲜艳的颜色给人一种豪华和热情的感觉,彰显了晚唐女子的时尚品味和身份地位。

在廓形方面,晚唐女子服饰延续了盛唐的华贵气派,注重庄重和典雅。

上装通常是宽袖直衫或者披肩式的衣袍,下装多为长裙或拖地裙。

衣袍的廓形宽松舒适,既不束缚活动,也能展示女性的优美曲线。

长裙的廓形丰满而优雅,突显女子的婀娜多姿。

此外,晚唐女子的服饰还常常配有宽松的外套,增添了整体服饰的层次感和华贵感。

最后,晚唐女子的服饰饰品繁多,注重细节的装饰。

首饰是女子服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晚唐女子的首饰包括头饰、耳饰、项链、手镯等。

头饰通常是用贵重的宝石、珠宝和彩绣等制作而成,而且经常配有长长的垂饰,使女子的头部更加显得娇美。

耳饰多为耳坠,也常常用宝石和珠宝装饰,增添了女子的魅力。

项链和手镯多为金银制品,设计精美,镶嵌着各种珍贵的宝石和珠串。

这些饰品不仅能够衬托女子的美丽,还能够展现她们的优雅品味和财力。

总的来说,晚唐女子服饰的特点是颜色艳丽、图案丰富、廓形庄重、饰品繁多。

它们的特点既体现了社会的繁华和女子的时尚追求,也体现了唐代女子对于美的不懈追求和对于文化艺术的热爱。

这些特点使得晚唐女子的服饰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成为了中国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唐代女子服饰描写

唐代女子服饰描写

唐代女子服饰描写唐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也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巅峰之一。

在唐代,女子的服饰也是独具特色的,体现了当时的时尚和文化风貌。

唐代女子的服饰以华丽、多样为主,注重细节和装饰。

首先,我们来看看唐代女子的头饰。

唐代女子喜爱在头上佩戴发饰,如钗、簪、环、珥等。

这些发饰通常是由金银、宝石、珍珠等贵重材料制成,造型繁复精美。

有的发饰上还镶嵌着花卉、动物等图案,彰显出女子的高贵和美丽。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唐代女子的服装。

唐代女子的服装主要分为上衣和下裙两部分。

上衣通常是长袍,袖子宽大,下摆拖地。

袍子的颜色多样,有红、黄、绿、蓝等,能够展示出女子的身份和地位。

袍子上常常绣有各种花纹,如花鸟、山水、神话传说等,增加了服装的艺术感。

下裙则是长裙,也是丰富多彩的。

裙子多为褶皱状,有时还有褶皱装饰,使女子行走时更加宜人。

除了上衣和下裙,唐代女子还会穿一种叫做“衫”的内衣。

衫是一种类似于背心的衣物,质地柔软,用来贴身穿在上衣之下,起到保暖和保护的作用。

衫的颜色通常较为素雅,但也有些女子会选择色彩鲜艳的衫,以突显个人的个性。

唐代女子的腰带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腰带是用来束腰的,有时还能起到装饰的作用。

腰带多为细长的带子,带子的颜色和材质与服装相配,使整体造型更加和谐。

有些腰带上还会系着一个小小的挂件,如玉石、金银等,增加了整体的华丽感。

我们来看看唐代女子的鞋子。

唐代女子的鞋子多为缠足鞋,也就是俗称的“小脚鞋”。

这种鞋子是唐代女子的标志之一,也是当时社会对女性美的一种标准。

缠足鞋的特点是鞋子很小,只能包裹住脚趾,脚跟则露在外面。

缠足鞋通常由绸缎、丝绢等材料制成,鞋面上还会绣上各种花纹和图案,使鞋子更加精致。

唐代女子的服饰以华丽、多样为主,注重细节和装饰。

头饰、服装、腰带和鞋子等都体现了当时的时尚和文化风貌。

这些服饰不仅展示了女子的美丽和高贵,也体现了唐代的繁荣和富饶。

唐代女子的服饰无论在设计和制作上,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

唐代服饰的风格与特点

唐代服饰的风格与特点

唐代服饰的风格与特点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辉煌的时期,其文化艺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这个时期,服饰也达到了极为丰富多彩的程度。

唐代服饰不仅在颜色、花纹、款式、细节等方面都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而且背后还寄托着社会文化、政治意义等深层次的内涵。

下面将从颜色、款式和细节等方面介绍唐代服饰的风格与特点。

一、颜色唐代服饰以丰富多彩的色彩为特点,主要包括红、黄、绿、蓝、黑、白等颜色。

其中,红色在唐代被视为吉祥、喜庆、热烈等象征。

皇室和贵族常常穿着红色衣裳以显示自己的身份地位。

黄色则是唐代皇帝专属的颜色,象征着皇权至高无上。

绿色则被视为清新、自然的颜色,尤其适合春夏季的服饰。

蓝色则比较少使用,主要是因为当时染蓝色的技术不够成熟。

黑色在唐代的意义比较复杂,一方面象征着庄重、严谨,另一方面也与外来文化和异国风情联系在一起。

白色则是端庄、素雅、清净的象征。

二、款式唐代的服饰款式比较多样,但总体上还是从前代继承而来,不是很有创新。

唐代男子的服装主要有袍、衫、褡裢、裤等。

唐代幼童的服装大多为披襦裙,少数家族可以穿适宜气候的短衫、马褂。

唐代女子的服装则更加丰富多彩。

唐代女子的服装主要是裙子、袄、襦裙、对襟罗衫、小衫、宽衫等。

其中,袄和襦裙是女子的主要内衣,宽衫则是女子穿上外衣后的一种束腰服装。

唐代女子的服装以宽袍、宽袖、宽襟为特点,大多注重服装的轻飘感和舒适度。

三、细节唐代服饰的细节处理非常精致,其中有些马上就能看得出来,而有些则需要仔细观察。

比如,唐代的服饰细节注重穿着的顺应性。

搭配方式非常讲究,不同颜色、不同材质、不同宽窄的服装都要搭配得恰到好处。

唐代服饰的设计还十分考究细节与和谐度的统一。

包括服饰花边、衣袖、穗带等细节装饰都要与服饰整体设计相得益彰,从而达到动静相呼应,充分展现出唐代服饰的美感。

结语唐代服饰以颜色丰富、款式多样、细节精致闻名世界。

不同的服饰在颜色、款式、细节上都有其独特之处,共同构成了这个时代非常独特、丰富多彩的服饰风格。

从唐代女性服饰看其社会地位

从唐代女性服饰看其社会地位

从唐代女性服饰看其社会地位摘要:唐代女性服饰风格独特,在中国历史上独树一帜,在完美地展现女性之美的同时也兼顾了方便实用的功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而唐代女性服饰从袒露性感的风格到女着男装的刚柔并济风气更是无一不展现出当时女性社会地位之高,即使放眼整个中国古代历史,也是独一无二的。

接下来本文将着眼于唐代女性服饰特色,详细分析其独特形制和风格,并说明其中体现的女性社会地位。

关键词:唐代;女性服饰;女性社会地位历史上女性曾经拥有过较高的社会地位,但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结构分工的改变和思想逐步禁锢等因素,女性社会地位逐渐低于男性并不断下降。

这种情况一直到近代才得以改善。

然而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曾有两次女性地位较高的时期,分别为汉、唐两朝。

尤其唐代,女性地位的特殊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也尤为难得。

种种前所未有的“自由”和“权力”无一不体现出这是一个女性地位高涨的年代。

上到首位女皇的出现,下到社会生活的点点滴滴,而服饰作为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处细节也无不体现出唐代女性的独特社会地位。

一、女性服饰与女性意识(一)服装1、襦裙和内衣襦裙是唐代女性最常见最主要的服装样式,由上身短衣下身长裙和披帛组成,即衫、裙、帔。

盛唐时期襦裙宽大华丽,多精美刺绣纹样,极尽丰腴盛大之美感,长裙腰带多束在腋下,略去腰线体现纤长体态的同时又凸显出了女性丰满的胸部线条。

而唐代女性内衣在当时名为“袔子”,是一种无肩带的侧开合内衣,配以半露胸裙装,便有襦裙下内衣若隐若现的效果。

因此时人有诗曰:“慢束罗裙半露胸[ 唐代诗人周濆所著《逢邻女》]”、“粉胸半掩疑晴雪[ 唐代诗人方千所著《赠美人四首》]”,形容的就是这样的搭配情形了。

然而,这样的情况与古代中国女性普遍的穿衣规则是相反地,女性性征作为“女性守则” 的重要一环,往往与贞节观联系起来,历朝历代都认为是需要隐藏起来的部分。

然而唐代却并非如此,反而极力推崇自信外扬的展现女性之美,这在历史上也是极为罕见。

唐朝服饰变化总结(热门5篇)

唐朝服饰变化总结(热门5篇)

唐朝服饰变化总结第1篇在唐朝时期,女子服饰的款式设计和服饰特点也有一些独特之处。

·服饰款式设计上衣:唐朝女子的上衣大多为短衣、长袍或马褂。

短衣多用于宫廷、歌舞场所,通常是露出肚脐或腰部的贴身上衣。

长袍则是日常生活中的主要穿着,一般长度到脚踝或地面。

马褂是唐代官员的常服,但也被女性采用。

下装:唐朝女性的下装有裙子和裤子两种,裙子包括挂裙和长裙。

挂裙则是两条布料垂挂在肩膀,裙摆较宽,长裙长度到地面。

裤子则以马裤和束腰裤为主,马裤为宫廷女子的主要下装,束腰裤则适用于户外活动。

外套:唐朝女子的外套主要有披风和斗篷两种。

披风为前后开衩,类似于现代的外套。

斗篷则是一件无袖、开口较大的罩衣。

·服饰特点鲜艳的色彩:唐朝女子的服饰以鲜艳的颜色为主,如红、绿、黄、紫等,这些色彩象征着唐代的繁荣和富裕。

华美的装饰:唐朝女子的服饰注重细节和装饰,如衣领、衣袖、衣襟等部位都会进行精致的装饰,通常使用金银线、丝绸、珠子等材料。

宽松的设计:唐朝女子的服饰设计相对较宽松,这也是反映了唐朝社会的开放和自由,同时也符合了当时的审美标准。

唐朝服饰变化总结第2篇唐朝时期,服饰在社会生活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存在着一些较为严格的规范。

1.身份与职务决定着着装唐代社会有着三品、九品等级制度。

不同身份的人在着装上有着明显的差异,例如贵族和官员穿着华丽、讲究的礼服,而百姓则着装更为朴素。

2.性别与年龄决定着着装唐代男女着装分别有着明显的区别,同时也有着不同年龄段的着装规范。

例如,青年女子穿着颜色鲜艳、花样精美的衣裳,而中年妇女则穿着更为朴素的服饰。

3.婚嫁与丧葬决定着着装唐代社会中,婚嫁和丧葬是两个特殊的场合,对着装有着严格的规定。

在婚礼上,新娘要穿着华丽、富丽堂皇的粉红色嫁衣,而在丧葬仪式上,服饰要朴素,黑色为主。

4.长度和颜色有着特殊的含义唐代服饰中,长度和颜色都有着特殊的含义。

例如,长袖代表尊贵身份,黄色代表皇家身份,红色代表喜庆、吉祥等,黑色则代表悲伤、丧事等。

唐代女性服饰形制特点及其成因

唐代女性服饰形制特点及其成因

唐代女性服饰形制特点及其成因唐代女性服饰形制特点及其成因从唐代女性的两种基本形制入手,分别介绍了唐代不同时期女性服饰的特点,其中包括襦裙和胡服。

并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对不同形制的形成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纵观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唐代时期服饰的发展无论衣料还是衣式,都呈现出一派空前灿烂的景象,可谓是为我国灿烂的服饰文明画上浓墨重彩的一个时期。

此文就这个时期的女性服饰进行分析,讨论其形制的特点和成因。

唐王朝的服饰不仅种类丰富多变,而且风格非常开放。

唐代刘昫的《旧唐书》中曾有过记载:“既不在宫廷,而风俗奢靡,不依格令,绮罗锦绣,随其好尚。

上自宫掖,下至匹庶,递相仿效,贵贱无别”。

可以看出唐朝服饰文化发展之蓬勃,尤其是在女性服饰方面。

关于唐代女性服饰的形制主要有一下几个特点:以襦裙服式为主不论是初唐,或是盛唐、晚唐,女性服饰都以襦裙为主要的形制特点。

襦裙,最早诞生于先秦时期,由短上衣加长裙组成,即上襦下裙式套装。

1.上身以襦为主《辞源》将“襦”解释为:“短衣、短袄。

服于单衫之外。

”《中国衣冠大辞典》则为襦的长度增加了具体的定义,即为“长不过膝的短衣”。

唐初女子襦衫的袖子有窄有宽,但当时妇女为了便于活动,多着小袖,后又由于胡服的影响,小袖的形制逐渐流行开来。

当时的小袖又细又窄,没有缘边。

进入盛唐时期,袖子的宽度慢慢变大,贵族女性的衣袖宽度竟然超过4尺,为此朝廷只能颁布相关的法令来限制女装中的“奢靡之风”。

唐朝末年,这种宽大的袖子更是发展到极致,达到唐朝初期衣袖的十倍以上。

周昉的《挥扇仕女图》中描绘的两位仕女所着服饰的衣袖不但都很宽还特别长,长到拖地,不免让人区分不出到底哪个是裙摆,哪个是衣袖了。

上述特点都能反映出晚唐时期女服,特别是贵族、官宦人家女性的衣着特点——奢靡夸张的大袖款式十分盛行,风靡一时。

至于襦服的领口款式也是变化多端的。

有圆领、直领、方领、斜领、鸡心领等。

总的来说,初唐襦服的领口较小,衣领较高,盛唐时逐渐变大降低,此外还流行袒领,反映出唐代开放、大胆的社会风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 2011-2012年第二学期《中国社会生活史》科目考查卷

专业:历史学 班级:10—1 任课教师:程莉莉 :古正婵 学号: 成 绩

浅论唐朝女性服饰的特点及其社会性 摘要: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中国古代的服饰演化史就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史的外在表现。而在中国古代的历史发展中,唐朝又以其独特的服饰风格大放异彩,形成了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的服饰文化。本文试从初唐,盛唐,中晚唐三个时期分析唐朝女性服饰的特点及服饰文化所体现等级观念,文化融合及其审美倾向。 关键词:唐朝服饰 特点 等级观念 文化融合 审美倾向

俗语说:“衣食住行”,从古到今,服饰服饰作为一种文化形态,贯穿了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历史。而在中国古代的服饰发展史上,唐朝服饰以其新的审美因素和色彩成为了中国古代服饰史上最为灿烂的一段时期。 一. 唐朝女性服饰的特点 唐朝的发展历程可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不同的时期形成了不同的服饰特点。 (一)初唐以窄袖衫襦和长裙为主。初唐承接汉北朝的服饰风格,女子的服装样式与隋代基本相似。上身穿窄袖衫襦,在“嘉祥英山一号隋墓的壁画《徐侍郎夫人出游图》中,可以看到隋代女子穿窄袖衫的形象。至于唐朝的资料则比较丰富,如阎立本的《步辇图》,永泰公主墓、章怀太子墓、懿德太子 墓等壁画中的宫女、侍女形象都穿窄袖衫襦。”(1)唐诗中也有反映,如白居易《柘枝词》诗:“绣帽珠稠缀,香衫袖窄裁。(2)”贺《宫诗》:“秃襟小袖调鹦鹉,紫绣麻缎踏哮虎。(3)”窄袖流行的原因,古今学者大都认为是受胡服的影响。而下身则穿着 . . . . . . 长裙,腰上系着长带,肩上披着长巾。服饰色彩主要由土红、土绿、灰兰和深棕色组成。这些比较厚重的颜色反映了初唐的温柔和谐的服饰特点。窄袖衫襦的袖型比较窄,袖到腕部,而衣身的长度紧至腰部,又短又窄。这种窄袖衫襦和长裙装扮该开始在共同流行,后逐渐流传宫外,盛行到中后唐。(如图1)

图1(窄袖衫襦和长裙) (二)盛唐以女穿男装,喜穿胡服为特点。 盛唐时期,社会经济空前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空前开发。唐朝妇女的一大胆装束当属女着男装。女着男装盛最早在宫中流行,行于开元天宝年间,成为唐代女装的一大特点。古诗云:“或有著丈夫衣服、靴、衫,而尊卑外斯一贯矣”,另有“至天宝年中,士人之妻,著丈夫衣靴、衫、鞭帽,外一体也。”(4)都记录下当时女着男装的情景。史书还记载了武则天和太平公主喜穿男装的时期,可见在当时女穿男装在盛唐的流行程度。对于女性喜穿男装的原因,普遍认为是由于盛唐时期社会开放,妇女参加社会活动较多,男装较为方便;唐代妇女的自我表性意识较强,男装可以体现女性身体各部位的曲线。尚武和开放,无疑是女扮男装流行的大背景。(如图2) . .

. . . . 图2萱《虢国夫人游春图》中有穿着男装的妇女 此外,胡服盛行也是盛唐时期的一个突出的服饰特点。“自从胡骑起烟尘,毛毳腥羶满咸洛。女为胡服学服妆,伎进胡音务胡乐”。“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竟纷泊”。(5)这是唐朝诗人元稹的诗句,诗中描写的唐代当时社会实际情景虽然多少有些艺术夸,但是却生动地反映了唐代时代胡服在中原地区流行繁盛的景象。《唐书·五行志》有记载,“天宝末,贵族及士民好为胡服胡帽”。《资治通鉴》也有记载,大历14年“诏回纥诸胡,在就师者,各服其服,无得效华人。先是回纥留京师者常千人,商胡之人伪服汉人服而杂居者又倍之……或衣华服,诱娶妻妾,故禁之。”(6)这些史料都可以看出胡服对中原服饰的重大影响。所谓“胡服”, 唐代的所谓“胡服”不但包括西北少数民族的服装,还包括着印度、波斯等外国服饰的混合因素。唐时胡服的大致形制特征:窄袖、翻领、对襟,在衣裳的领、袖、襟、缘等部位一般多缀有各色锦边,和中原地区的传统服饰比较,胡服在裁剪、用料、款式、装饰等方面都有很大不同,其异域情调相当突出,色彩也相当艳丽鲜明,让人耳目一新。(如图3) . .

. . . . 图3唐开元年间的胡服 盛唐的女装服饰具有强大的流行性,往往由争奇的宫廷妇女服装发展到民间,被纷纷效仿,又往往受西北民族影响而别具一格,是中国服装史最为精彩的篇章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女子着装最为大胆的一段时期。 (三)中晚唐服饰以宽袍大袖,长裙为主。盛唐以后,胡服的影响逐渐减弱,女服的样式日趋宽大。到了中晚唐时期,这种特点更加明显,窄窄的袖型变得宽大,女性直接在衣裙里加抹胸(唐朝时女性的衣)。外面批一条被帛, 面料精美, 上饰织纹、绣纹。 下身则穿裙子,裙子特别长, 最长时到达胸上处, 用大带系结、拉长, 加强腰带。面料大胆地选用纱罗等轻薄制品, 在某些部位呈半透明状,当时的裙式有许多著名的记载, 名种材料形状的裙子争相斗艳, 还有的带有香味。花笼裙和百鸟裙就是唐代贵族妇女盛行的两种裙式。概括而言,当时妇女的装束可谓为薄、透、露。表达了唐异常开发的思想观念和审美观念。此外,中晚唐时期的服饰图案更为精巧美观。花鸟服饰图案、边饰图案、团花服饰图案在帛纱轻柔的服装上,真是花团锦簇,争妍斗盛。正如五代王建所说:“罗衫叶叶绣重重,金凤银鹅各一丛,每翩舞时分两向,太平万岁字当中。”(7)(如图4) . .

. . . . 图4唐朝宽袍大袖 二.唐朝女性服饰中的等级观念 在封建社会,服饰往往体现了不同的等级观念。不同阶级的女性在服饰上也有不同的规定。上至皇室贵族,下至平民百姓。他们的服饰在样式,用料,风格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的特点。 从服饰的质料方面看,身处贵族阶层的女性,衣裙多用丝绸、绫、罗等织物制作而成,从服饰的质料来看,主要是质地粗糙的麻布,即大麻和苎麻,还有布。杜荀鹤在《蚕妇》中就有对平民女子衣服质料的描述“年年道我蚕辛苦,底事浑身着苎麻。”(8) 从服饰的颜色方面看,贵族阶层的女性的服饰色彩也较为鲜艳,大多以红、黄、紫、绿灯颜色,其中以红色的裙子最受喜爱,又称石榴裙。武则天《如意娘》“不信此来长下泪中,开箱验取石榴裙。”而贵妃则偏爱黄裙,《新唐书·五行志》中有“义髻抛河里,黄裙逐水流。”(9)而平民女子只有在婚嫁大典是允许穿最低等的命妇服饰,平时以青碧色调的服饰为主。当然白色也是主要的颜色。另外《新唐书·车服志》也对庶人服饰的颜色和质料作出限制:“流外及庶人不服绫、罗、縠、五色线鞋、履。”(10) . . . . . . 从服饰的设计反面看,贵族女性喜欢在裙子上有绘画刺绣等不同的装饰。唐代女服中的裙腰都提的很高,直到胸部,并用丝带扎系,这样可以来显示身形的修长。衣袖宽大,裙子的长度也垂到地面,孟浩然在《春情》中对长裙进行了描述“坐时衣带萦纤草,行时裙裾扫落梅。”(11)在《新唐书·车服志》中也从侧面印证了当时衣裙宽大拖沓的情景,并对此做出了规定:“衣曳地不过二寸,袖不过一尺三寸。妇人裙不过五幅,曳地不过三寸,襦袖不过一尺五寸。”以及“凡裥色衣不过十二破,浑色衣不过六破”(12)。除此之外,贵族阶级的女性往往喜欢标新立异,最具代表性的要数安乐公主命人用百鸟毛织成的裙子,十分奢华。“正视为一色,旁视为一色,日中为一色,影中为一色,而百鸟之状皆见”结果导致“贵臣富家多效之,江、领奇禽异兽毛羽采之殆尽。”平民女子的服饰显得暗淡无光虽然服装的款式都是以上身着褥、衫,下着裙为主,但从色彩和质料上都有着明显的差别。与贵族宽大的服饰不同,由于平民女子有繁重的劳动,服饰依然以紧身窄袖为主。这一点也与贵族女性服饰在风格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由此看见,在唐朝灿烂辉煌的服饰文化中也体现了浓浓的等级观念。 三. 唐朝女性服饰所表现的文化融合 初唐到盛唐间,北方游牧民族匈奴,契丹和回鹘与中原交往甚多,加上丝绸之路的骆驼商队络绎不绝,对唐代服饰影响极大,也促进了服饰文化的交流融合。 唐朝服饰之所以绚丽多彩,有很多因素。 第一,它吸收了前面所有朝代服饰的优点并善于改进。中国人特有的民族文化经过之前的朝代的沉淀,到唐代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唐文化,这种文化对服饰有着深远的影响。 第二,当时社会稳定,经济发达,人们有心思花在穿衣上面,良好的经济基础和比较发达的生产力给服饰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三,唐朝与国外的频繁往来,对各国文化采取的开放的态度,使各种文化在这个时期显出大融合的趋势,因而各种融合也使得服饰出现了很多新的变化。匈奴,契丹,回鹘,以及波斯登民族的服饰文化元素都可以在唐服饰中找到。唐朝服饰 . . . . . . 不但融合了外民族服饰的精华,还结合了华夏民族自己的文化精髓,在融合的同时还将各自的特点和民族文化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形成了服饰文化史上最绚烂的一篇章。 四. 唐朝女性服饰中的审美倾向 唐朝的女性服饰文化中体现的审美倾向主要有三点,开放美,华丽美和艺术美。 (一)开放美。在唐代之前,广大妇女深受封建思想的束缚,但在唐朝,社会经济空前发展,文化大融合,伴随而来的就是女性地位的提高。唐朝的女子服饰也开始了多样式的变化,开始追求开放式的美。从先前遮羞蔽体的含蓄美日渐趋于暴露在外的开放美,主要体现在她们着装的大胆性以及妖艳性,在如此自信如此 有尊严的大唐女子服饰中,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一种发自心的开放审美风尚,她们开始将自己的身材展现给外人,将自己最美好的一面突显起来,“惯束罗裙半漏胸”(13)就描绘出了唐朝女子平时的穿衣打扮,从这句话中体现的就是日渐流行的低胸露背、身姿妖娆的服饰日渐开始流行,裙长曳地,裙腰束胸。这种“坦胸露乳”的大胆着装,可以说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没有任何一个朝代敢与唐代女性媲美。 (二)华丽美。唐朝的服装有着不同与先前任何一个时期所具有的特点,那就是色彩斑斓,并且款式新颖、多样化,这也同样反映出来了当时人们对追求服饰的华丽美。这是一唐朝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基础的。此外,当时的统治阶级大多都是贵族出身,其中处在上流社会或者是宫廷之中的贵族女性,爱好修饰,注重着装,服饰的华美、绚丽多彩是富贵与安逸的象征,便自然而然地成为她们的首选。对于一件服装而言,色彩位于首要,他可以反应着装者的心理,也同时给观赏者以最强烈的视觉冲击。唐代的服饰,一般以红、黄、绿、紫为主要色彩,其中红色与黄色斑居多,是贵族服装的通用色彩,黄色是富贵的象征,是贵族身份最直接的彰显。唐代女子的服饰虽然种类繁多,但不繁杂,在绚丽夺目,千变万化的同时又注重风格的协调,显示出了唐代人们偏重于奢华艳丽的服饰风尚 (三)艺术美。唐朝的服饰在高度发展时期,艺术气息也变得越来越浓厚,唐人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