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采集与远距离传送系统(第七组)
数据采集SCADA系统

数据采集SCADA系统数据采集系统是指为了实现对数据的采集、传输、处理和存储等功能而设计的一种系统。
SCADA系统(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监控与数据采集系统)是一种用于对工业过程进行监控和控制的系统,它通过数据采集来实时监测和分析工业过程,并通过控制指令对工业设备进行远程操作。
在数据采集SCADA系统中,数据采集是一个关键环节,它主要通过传感器、仪表和设备接口来获取现场数据。
传感器可以是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等,它们可以实时采集现场的温度、压力、流量等参数,并将数据传输给数据采集系统。
仪表是用于测量和记录设备的工艺参数,如液位仪表、流量仪表等,它们可以实时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并将数据传输给数据采集系统。
设备接口是用于将设备和数据采集系统连接起来的接口,如Modbus接口、OPC接口等,它们可以实现设备数据的传输和交互。
数据采集系统不仅要能够实时采集现场数据,还要能够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存储。
数据处理主要涉及数据的清洗、校验、转换和计算等过程,以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
数据存储主要通过数据库来实现,它可以将采集到的数据按照特定的格式进行存储,并提供查询和分析功能,以支持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决策。
在实际应用中,数据采集SCADA系统通常还需要具备以下功能:1.实时监控和控制:可以通过图形界面实时显示监控参数,并可对设备进行远程操作和控制,如开关机、调节参数等。
2.历史数据分析:可以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以发现设备运行的趋势和异常情况,并提供相应的预警和报警功能。
3. 报表生成和导出: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生成各种报表,并支持导出为Excel、PDF等格式。
4.可靠性和安全性:系统要有高可靠性和安全性,能够实时备份和恢复数据,同时要有权限管理和防火墙等机制,以保护数据的安全。
5.扩展性和兼容性:系统要支持模块化设计和接口扩展,以适应不同场景和设备的需求,并能与其他系统进行数据交互和集成。
ems-第二章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SCADA)第3节.

任课教师:王守相天津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2013年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及 EMS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及 EMS 第二章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 (SCADA第一节SCADA 概述第二节交流数据采集与处理第三节远动终端 RTU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及 EMS 第三节远动终端 RTU一、概述三、远动终端硬件与软件配置二、远动终端的功能四、遥测信息采集五、遥信信息采集六、遥控及命令执行过程七、遥调及命令执行过程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及 EMS 一、概述远动终端(Remote Terminal Unit是电网监视和控制系统中安装在发电厂或变电站的一种远动装置,简称RTU。
作用:采集所在发电厂或变电站表征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模拟量和状态量,监视并向调度中心传送这些模拟量和状态量, 执行调度中心发住所在发电厂或变电站的控制和调节命令。
简言之,采集电网运行数据和执行调度命令。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及 EMS 二、远动终端的功能(一远方功能:RTU与调度中心之间通过远距离信息传输所完成的监控功能。
(二当地功能:RTU通过自身或连接的显示、记录设备,实现对电网的监视和控制的功能。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及 EMS (一远方功能1、遥测(Tele-measurement2、遥信(Tele-indication、Tele-signalization3、遥控(Tele-command4、遥调(Tele-adjusting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及 EMS (一远方功能1、遥测(Tele-measurement遥测即远程测量,它是将采集到的被监控发电厂或变电站的主要参数按规约传送给调度中心。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及 EMS (一远方功能2、遥信(Tele-indication、Tele-signalization遥信即远程信号。
它是将采集到的被监控发电厂或变电站的设备状态信号,按规约传送给调度中心。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及 EMS (一远方功能3、遥控(Tele-command即远程命令。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第七章数据通信

下行信息:召唤子站时钟,设置子站时钟校正值、设置子站时钟;遥控选择、执行、撤销命令;升降选择、执行、撤销命令;设定命令;广播命令、复归命令,下行是非循环传送,按需要传送。
在满足规定的循环时间前提下,帧系列可以根据需要任意组织。对于A、B、C、D1、D2帧,可以按要求的循环时间,固定各帧的排列顺序循环传送。如: ABACABACABAD1ABACABACABAD2
1
2
3
4
5
6
7.1 数据通信概述
设备层和间隔层,1~100ms。
间隔内各个模块间,1~100ms。
间隔层的各个间隔单元之间,1~ 100ms。
间隔层与变电层之间,10~1000ms。
变电层的各个设备之间,≥1000ms。
各层次之间和每层内部传输信息时间的要求
7.1 数据通信概述
7.1 数据通信概述
7.2 远距离数据通信的原理
7.2 远距离数据通信的原理
图7-8数字调制波形图 数码(b)调幅波(c)调频波 二元绝对调相波(e)二元相对调相波 0
图7-9是用数字电路开关来实现FSK调制的原理图。
02
图7-9 数字调频原理图
01
7.2 远距离数据通信的原理
7.2 远距离数据通信的原理
数字调频解调方法—零点检测法 图7-10 零交点检测法原理图和相应波形图 原理框图 (b)相应波形图
循环式传输规约(CDT)
7.4 变电站信息传输的通信规约
7.4 变电站信息传输的通信规约
(一) 帧结构 图7-17 循环式远动规约的帧结构 图7-18 控制字和控制字节的组成 EB90
7.4 变电站信息传输的通信规约
表7-1 帧类别代码定义表
信息字结构
基于XDSL宽带技术的实时数据采集远距离传输系统的设计

A S 局端 , DL 这是上行的过程 , 和下行是互逆的。
维普资讯
基于 XD L S 宽带技术的实时数据采集 远距离传输系统的设计
[ 陈 卫 荆秀芝 ]
哪
根 般 采 系 的 点研等 培 基 xS屯 技 的 辊 据 据 柴 统 特 究 荆 于 】 带 术 般 采 . 井出 ) I 陈
桀 远 距 离传 榆 方案 根 据 信 方 案 . 采 用 嵌 八 式 P wl 琦 处 理 嚣 . 采 用 ¨ ll r
讲
高级 工 程 师 . 芫 通 信 发展 总套 司 . 究方 向是 电信 技 术 等 东 研 斫
究 方 是
l 座J
敷
据
采
1 引 言
网络 的快 速发展推动着 X S D L技 术迅速提高 X S .DL
采用了基于 D P的先进的信道编解码调制勰调技术 . S 使用
域。使用 AD L芯片组 、P A、 S F G 处理器等 改造局端 . 去掉原 来的 D L S AM机 架.改造后 的局端成 为数 据采集终 端 。 简
.
秀 芝 A S, 片组 蜜现 数 据 处 理 和卫 入 奉 文 详 细 给 出了 件 的 实 现 方 法 . 此 b I芯 接 硕 删
方 法设 计 的 宴 时托 据 采 集 远 程 传 输 象 统 有 化 良 的性 能
求
}
荛
理
工
学
阮
《电工电子学》数据采集系统培训PPT课件

优点: 连续监测液位 重复性高 与液体的介质无关 接线简单
3.电容式液位传感器
利用被测介质面的变化引起电容 变化的一种变介质型电容传感器, 用于测量非导电液体介质的液 位。 当电极间无液体时
当内外电极间有液体时
电容的变化正比于液位高度 其中ε表示介电常数
电工电子学(下)
第10章 数据采集系统
此课件及“海南风光”封面属清华大学唐庆玉创作,如发现剽窃,必究法律责任! 此课件及“海南风光”封面属清华大学唐庆玉创作,如发现剽窃,必究法律责任!
此此课课件件及及““海海南南风风光光””封封面面属属清清华华大大学学唐唐庆庆玉玉创创作作,,如如发发现现剽剽窃窃,,必必究究法法律律责责任任!!
(3) 热电偶冷端温度的补偿
因为分度表都是指冷端温度0℃时的热电势,因此要 求热电偶工作时,冷端温度必须保持在0℃,或进行冷 端温度补偿,否则将要产生误差。
① 0℃恒温法
把热电偶冷端放在环境温度为0℃的容器里,此时热 电偶的输出准确地和分度表值一致。但这种理想方法 只适用于实验室中使用,工业中使用极为不便。
测量电容的串联电阻式交流电桥
交流电桥复阻抗平衡时
Rx
R3 R4
R2
Cx
R4 R3
C2
10.2.5 其他传感器 1.位移传感器
e=k x
2.光电式转速传感器
n60f (r/min) N
n - 转速 f - 脉冲频率 N - 圆盘开孔数
光电脉冲变换电路(选讲)Biblioteka 10.3 信号测量与变换电路
在自动控制和非电量测量等系统中,常用各种传感 器将非电量(如温度、压力、应变、流量等)的变化变 换为电压信号。但这种非电量的变化是缓慢的,电信 号的变化量常常很小(一般只有几毫伏到几十毫伏), 所以要将电信号加以放大,有时还要将电压信号变换 为电流信号。
计算机控制系统第7章总线技术课件

2024/8/6
19
二、SPI总线的时序
在实际应用中,各I/O芯片只能在收到CPU发出的使能命令后,才能 向CPU传送数据或从CPU接收数据,并遵循“高位(MSB)在前,低位(LSB) 在后”的数据传输格式。
2024/8/6
20
三、SPI模式
CPHA=0时,SPI时序
2024/8/6
21
CPH=1时,SPI时序
现数字通信,属于模拟系统向数字系统转变过程中工业过程控制的过渡性
产品,因而在当前的过渡时期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发 展。
HART通信模型由3层组成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应用层。物理层采
用FSK(Frequency Shift Keying)技术在4~20mA模拟信号上迭加一个
2024/8/6
25
二、OSI参考模型与现场总线通信模型
典型的现场总线协议模型
如图所示。它采用OSI模型中的
三个典型层:物理层、数据链
路层和应用层,并增加一个现
场总线访问子层,以取代OSI模
型中第3~6层的部分功能,以
满足工业现场应用的要求。它
是OSI模型的简化形式,其流量
与差错控制在数据链路层中进
2024/8/6
2
(2)根据总线的用途和应用环境,总线可以有如下3种类型
①局部总线
②系统总线
③外总线
2024/8/6
3
(3)根据总线传送信号的形式,总线又可分为2种
①并行总线 如果用若干根信号线同时传递信号,就构成了并行总线。并行总线 的特点是能以简单的硬件来运行高速的数据传输和处理。 ②串行总线 串行总线是按照信息逐位的顺序传送信号。其特点是可以用几根信 号线在远距离范围内传递数据或信息,主要用于数据通信。 显然,上面提到的总线和局部总线均属于并行总线范畴。而现场总 线(Fieldbus)则是连接工业过程现场仪表和控制系统之间的全数字化、 双向、多站点的串行通信网络。
监控系统的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

监控系统的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监控系统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而监控系统的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是保证监控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围绕监控系统的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展开讨论,通过对不同技术的比较和分析,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有线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有线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是较为传统和常用的方法之一。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有线连接将监控设备与中心控制台进行数据传输。
这种技术具有稳定可靠、传输速度快的特点,适用于相对靠近的监控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1. 采集技术在有线数据采集技术中,常用的采集手段有模拟和数字两种方式。
模拟采集技术通过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进行采集,适用于传感器等模拟设备;数字采集技术则直接采集数字信号,具有更高的精度和抗干扰能力。
2. 传输技术有线数据传输技术主要包括以太网、串口、CAN等。
以太网是目前最常用的传输方式之一,具有较高的传输速度和大容量的传输能力,适用于需要传输大量数据的场景。
串口常用于远距离传输和传输速度不高的监控系统。
CAN总线则广泛应用于汽车领域,其具有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
二、无线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成为了监控系统领域的新宠。
无线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通过无线信号传输数据,具有灵活性和便捷性。
1. 采集技术无线数据采集技术主要包括无线传感器网络(WSN)和移动设备。
无线传感器网络通过将传感器节点分布在监控区域,实时采集数据并传输给中心控制台。
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可以通过特定的应用程序实现对监控设备的数据采集。
2. 传输技术无线数据传输技术包括无线局域网(WLAN)、蓝牙、移动通信等。
其中,WLAN技术是一种常用的无线数据传输方式,可以实现高速稳定的数据传输。
蓝牙技术主要用于距离较短的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移动通信技术则可以实现远距离、高速的数据传输,如4G、5G等。
单片机远程监测系统中数据的采集与传输

单片机远程监测系统中数据的采集与传输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单片机远程监测系统在各个领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这个系统中,数据的采集与传输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将着重探讨单片机远程监测系统中数据的采集与传输技术及其应用。
一、数据的采集数据的采集是单片机远程监测系统的关键环节之一。
在采集过程中,我们需要收集各个传感器的数据,并将其转化为数字信号,以便进行后续处理和传输。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数据采集方法:1. 模拟信号采集:单片机通过模拟转数字转换器(ADC)将传感器输出的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
ADC将模拟信号分成多个离散的采样点,然后将其转化为数字形式进行存储和处理。
2. 数字信号采集:有些传感器输出的已经是数字信号,无需进行模拟信号转换。
此时,单片机可以直接采集数字信号并进行存储和处理。
3. 串行接口采集:单片机可以通过串行接口(例如UART、SPI、I2C等)与传感器进行通信,直接接收传感器发送的数据。
这种方式通常用于短距离的数据采集,例如传感器与单片机在同一个电路板上。
4. 无线传感器网络采集:在一些需要远距离、分布式采集的场景中,可以使用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来采集数据。
每个传感器节点具备采集和传输功能,可以互相协作完成数据采集和传输任务。
二、数据的传输数据的传输是单片机远程监测系统与外界进行通信的关键环节。
在传输过程中,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传输方式,并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实时性。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数据传输方法:1. 有线传输:有线传输是一种稳定可靠的传输方式。
可以通过串口、以太网等有线连接方式将数据传输到远程服务器或计算机中。
这种传输方式适用于距离近、带宽要求较高的场景。
2. 无线传输:无线传输是一种灵活便捷的传输方式。
可以使用蓝牙、Wi-Fi、LoRa等无线通信技术将数据传输到远程服务器或云平台上。
这种传输方式适用于距离远、无线信号覆盖较好的场景。
3. 短信传输:在一些远程地区或没有互联网接入的场景中,可以使用短信(SMS)传输数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