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领军人才的特征及概念解析

合集下载

江苏文化强省人才战略研究

江苏文化强省人才战略研究
十二五期间我省文化事业建设需要文化艺术人才包括基层文化服务机构的文化艺术骨干和文化管理人才省市级文化机构需要一批相对高层次的文化管理人员文化艺术精品的人才支撑主要集中在文化艺术研究艺术创作舞台艺术表演艺术设计等领域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和利用人才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人才匮乏亟需培养能够有效地利用和开发非遗的文化经营研究人才
文 化 事 业 强 、文化 产业 强 ,文 化 人 才 队 伍 强 的具 体 目标 。进 入 “ 二 五 ” 文 化 人 才 的选 拔 、培 养和 人 十 , 才 队伍 建 设 成 为 江 苏 文 化 建 设 的 重 要 内容 。然 而 , 我省 在 文 化 人 才 队伍 规 模 、结 构 等 方面 都 存 在 较 大 瓶 颈 ,特 别是 在 高 层 次 文 化 经营 管 理 人 才 、文 化 技 术 人才 和 艺 术 专 业 人 才 方 面 ,存 在较 大 缺 I。因此 Z l
[ 摘 要 ]江苏 文化 强省战 略提 出 了文 化人才 队伍 强 的 目标 ,本文 在对 文化人 才 队伍 强 内涵界定 的基础 上 ,分析 了江 苏文化 人才 供 需 现状 和 “ 十二 五 ”期 间人才 缺 口,指 出江 苏 “ 二五 ”期 1 亟 需选 拔和 培 养 一批 高 层次 文 化经 营 管理 人才 、 艺术 十 ' 4 骨 干人 才 和 文化 科技 人 才 。本 文进 一 步分 析 了人才 缺 口成 因 ,提 出了 “ 二 五 ”期 间人 才 队伍 建 设 的建 议 。 十 [ 关键 词] 文化人才 ; 人才 需求 ; 人才缺 口; 人才 战略
加 快 江 苏 人 才 队 伍 建 设 和 确 立 科 学 的 人 才 选 拔 和
等 紧缺 人 才
( ) 二 注重异 质性 的文化 人力 资本的 开发

国际化视野下湖南省文化产业人才可持续发展战略分析——基于SWOT模型

国际化视野下湖南省文化产业人才可持续发展战略分析——基于SWOT模型

新型人才 的培养力度 , 不断提高人才队伍的能力。
和机制创新 , 不 断创造新 的经 营理念 , 进 而促进某 个 文
第二 , 湖南在文化人才 引进方 面 , 为不断突破身份 、 化产业领域兴 旺发达 的领军 型企 业家 匮乏 , 直接导致 湖
※本文为湖南省教育厅一般课题“ 国际化视野下湖南省 文化产业人才战略研究” 研究成果之一。
国 际 化 视 野 下 湖 南 省 文 化 产 业 人 才 可 持 续 发 展 战 略 分 析
— —
基于 S WO T模 型
何 玮
(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湖南 长沙 4 1 0 2 0 5 )
摘 要: 文化 生产有着丰富的精神 内涵 , 它决定 了人才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 中的特殊地位 和重要作 用, 可 以这样认为 , 人才就是文 化产业繁荣的根本 。 湖南省文化产业 的快速发展也对人才提 出了更高 的时代 需求。 在国际化进程加快 的背景下, 人才 问题
源、 两 个市 场 , 积极 主动 地参与 和应对 国际竞争 是文化 全省着 眼推动发 展 , 先后 出台了一 系列 政策 文件 , 主要 产业适应新潮流实现跨越式发展 的必然选择【 l 。然而 , 文 有 《 湖南省 中长期人才发展规 划纲要》 、 《 关 于加快推进 化产业应对 国际化竞争 , 抓住机遇 , 应对 挑战 , 实现跨越 试点地 区文化体 制改革 工作 的若 干意见 》 和《 湖南 文化

直是制 约文化产 业升级转 型和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瓶颈之 一,现行 的文化产 业人 才培 养的方式和途径还存在 明显 的
不足。如果文化产业的人才 问题不解决好 , 将会严 重制约湖南省文化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化进程 。

文化产业政策与法规复习必背考点

文化产业政策与法规复习必背考点

文化产业政策与法规复习必背考点第一章➢政策的概念p3《辞海》定义: 国家、政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路线和任务而规定的行动准则。

具体来说指侧重于为解决社会公共问题而制定的公共政策。

➢政策的特征(考简答论述)p4从公共政策的本质看:阶级性、利益性。

与动态的角度来考察政策特征: 稳定性和变动性。

除此之外:公平性、效率性、合法性、功能多样性、目标取向性等。

➢产业政策p6通常认为,产业政策是附属于产业而形成的、为各国政府所执行的一项基本经济政策。

具体来说,是指通过相应的政策手段,对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进行干预,对企业行为进行某些限制和诱导,从而对产业发展的方向施加影响的一系列政策。

➢法律的概念p8(简单解释)法是指由国家专门机关创制的、以权利和义务为调整机制并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的调整行为关系的规范,它是意志与规律的结合,是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手段,它是通过利益调整从而实现某种社会目标的工具。

➢法律的特征p9(解释)1.法是通过调整人的行为继而最终调整社会关系的规范。

2.法是由国家专门机关创制的。

3.法的基本内容是权力和义务。

4.法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

➢法律分类p11(背诵)(1)成文法与不成文法(2)实体法和程序法(3)一般法和特别法(4)国内法和国际法➢当代中国法律体系p141.宪法2.宪法相关法3.民法商法4.行政法5.经济法6.社会法7.刑法8.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政策与法律的区别p19(论述、简答)1.在制定主体和程序上,公共政策主要是由行政机关和政党制定。

而广义的法律则主要是由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制定。

政策制定在程序上比法律简单得多,法律制定有着严格的立法程序。

2.在执行层面,政策执行效应快、灵活的特点。

法律的执行主要体现在司法上,我国实行两审终审的审判方式,无形中导致诉讼的过程比较长。

3.在调节社会秩序的方式上,法律通常是以被动的方式参与社会秩序调节;政策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主动地对社会秩序进行调节。

领军人才集聚的创新创业热土

领军人才集聚的创新创业热土

领军人才集聚的创新创业热土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创新和创业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重要支撑。

知识和技术的输出和进口已经成为全球趋势,使得创新和创业热度高涨。

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而言,能否吸引和留住优秀的领军人才,创造一个创新创业的热土,已成为发展经济和推动进一步繁荣的必要条件。

本文将探讨领军人才集聚的创新创业热土,它包含了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的因素,以及建立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和文化。

一、吸引人才的因素首先,要创造领军人才集聚的创新创业热土,吸引力对人才是非常关键的。

吸引领军人才的因素包括政治和经济环境、机会和前景、福利和生活质量,以及良好的教育和研究环境。

1、政治和经济环境政治和经济环境是吸引人才的重要条件。

政治稳定、低税收、法律保障和开放的市场经济环境,可以为创业和创新提供良好的基础。

政府表明了其对新兴产业和高科技领域的支持,可以让人才对于“满怀信心,崛起于天”充满信心,资本市场也可以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援。

2、机会和前景优秀的领军人才,尤其是创业者,需要机会和前景。

就业机会丰富,能够满足人才的多种需求,让他们在职场上快速发展。

同时,营造全球化聚集的创新创业环境,提供含金量高的科技创新集群、技术成果转化等机会,会让人才有充分的可能和理由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获得更大的发展和成长空间。

3、福利和生活质量优秀人才的福利和生活质量是吸引力重要方面。

提供具有吸引力的薪资奖励、福利待遇、健康保险和免费体检等支持,能够让人才更加安心和稳定。

而生活的质量和“工作好去处”的概念,让人才快速融入当地文化。

良好的环境、便捷的交通、以及优秀的卫生、教育和住房等公共服务,能够满足人才的全面需求。

4、良好的教育和研究环境创新和创业需要良好的教育和研究环境的支持。

良好的教育、科研机构提供领军人才了解和掌握最新的时政、技术和市场动态的机会,以及一个全面发展的自我提升空间,这些都是吸引人才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试论黑龙江省文化产业专业人才的培养

试论黑龙江省文化产业专业人才的培养

2009年第35期 总第73期 经济研究导刊 ECON0MIC RESEARCH GUIDE No.35.2009 

Serial No.73 

试论黑龙江省文化产业专业人才的培养 高润红 (哈尔滨市群力新区文化产业发展中心,哈尔滨150018) 

摘要:贯彻《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基本要求,推进黑龙江省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培养一批文化产业的专业人 才,打造一个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团队。为此,必须在遵循文化市场发展规律基础上,采取积极有效的推动和激励 政策,为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关键词:文化产业;专业人才;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35—0085—02 

日前,国家公布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规划》指出:继 续抓好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培养丁程,着力加 强领军人物和各类专门人才的培养。继续办好经营管理人才 培训班,培养一批熟悉市场经济规律,懂经营、善管理的人 才。吸引财经、金融、科技等领域的优秀人才进入文化产业领 域。注重海外文化创意、研发、管理等高端人才的引进,为我 国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这是在新的历史时 期我们对文化产业发展问题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它基于目前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着重为文 化产业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是“十一五”期 间发展黑龙江省文化产业所必须遵循的基本指南。 为了推动黑龙江省文化产业更好、更快发展,黑龙江省 委宣传部、省统计局于2007年下半年开始依据国家统计局 下发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目录》,制定文化产业统计方案 和制度,对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状况进行了统计。统计结 果表明,近年来黑龙江省文化产业保持健康、稳定的发展态 势,但在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需要加以解决。其 中既有资金投入少、思想观念有待更新的问题,也存在着文 化产业从业人数少、贡献率低、文化产业人才稀缺的问题。 因此,贯彻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基本要求,推进黑 龙江省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培养一批文化产业的专业人 才,打造一个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团队;必须采取积极有效 的措施,为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一、注重尊重文化产业人才,建立行之有效的文 化产业专业人才准入机制,防止文化产业人才流失 首先,根据文化产业发展要求,加强文化产业人才选聘 环节的管理和控制,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应该高度重视,加大 对该环节的资金和人员投入。其次,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福 利机制。根据双因素理论,薪酬既是保健因素,同时也具有激 励功能,能够满足员工尊重、自我实现等较高层次的需求。文 化产业是新兴朝阳产业,必须尽早建立比其他传统行业更为 有效的薪酬兑现机制,比如,对管理人员可以推出股票期权 制、利润分享制、年薪制等长期激励措施,让他们分享产业发 展的价值;再次,设计良好的员工职业生涯发展阶梯,防止人 才流失。据调查,造成人才流失的因素中“缺乏职业发展规 划,职业成长空间有限”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因此,要想保证 文化产业人才队伍的稳定性,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技能水 平、不同个性特征的员T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至关重要。 

浅谈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浅谈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山 西 青 年
文化广 角
浅谈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庞 晓 婷
1 3 0 0 0 0 长春建筑学院 吉林 长春
摘 要 :文化创 意产业是 智慧产 业,其核 心竞争力是人才。人才 资 源是发展文化产业的核 ・ 心要素 , 是 决定其成败的关键 因素 ,能否建立 支适应 文化创 意产 业发展的人才 队伍,关 系到文化产业的可持 续发 展 。我们应 该在理清 中国文化创 意产业人才 队伍现 状和 问题的基础 上,进一步探讨适合 中国国情的文化产: 1 人才的培养机制,以期对进 步推动中国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有所帮助。 关键 词: 文化创意;/ x Y ] - ;队伍
游管理 、文化产业管理等。最后可延伸发展一些市场营销、产业 经济学等与行业相关的、指导生产销售的相关专业,作为行业相 关层 面 的专 业补 充 。而核心 层 、外 围层 、相 关层 的专业 构建 ,与 创 意产业 的发展 链条 一脉 相承 ,符合 了产 业发展 的需 求 ,也 提 出 了人 才培 养的纵 深价 值。 即 以创 意技 术为起 点 、突 出创意策 划主 线,培养具有较强创意管理的高端复合型人才的专业建设定位。 最后业 与产业 发展 的形势 很好 ,国家 重视 、产 业发展 快速 ,文化 人 才如 果跟不 上 ,将难 以支持 与促进 产业 的持 续与深 入发 展。 因 此 。未 来将加 大文 化人 才培养 力度 ,实施 文化 名家 工程 ,制定高 端文化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的优惠政策。 1 . 规 模化人 才培 养 目前中国最为紧缺的文化人才有四种:第一,高素质的文化 创意人才;第二 。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第三,复合型的文化 专业人 才 ;第 四 。国际性的 文化人 才。 这 四种 人 才的开 发与培 养 将是 未来5 — 1 0 年甚至 更长 时间需 要着 力解决 的问题 。 2 . 文化 人才激 励机 制的实 施 应建 立多元 投入 、立体 培 养和个 性定 制三结合 的产 业人 才培 养体 系。 文化产 业人 才的培 养需 要社会 各界 的参 与和 关注 ,需要 多渠 道 、多元化 的投入 。从 而 为提 升 文化产 业人 才质量 提供 必要

关于市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关于市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关于市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为进一步加强xx市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推动全市文化产业发展,市委宣传部与xx市统计局组成课题组,开展xx 市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专题调研。

本次调查采用统计抽样调查、问卷调查、专题座谈、实地调查等形式,其中抽样调查2695家文化企业,占全市文化产业调查单位的39.68%,对全市文化产业10个类别100家有代表性的文化产业企业进行问卷调查,收回调查问卷92份,对500名文化产业人才进行抽样调查,收回调查表478份,并深入15家有代表性文化企业进行调研。

运用统计方法对全市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发展现状及特点进行分析,查找问题,思考对策,为加快xx市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xx市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

“十一五”期间,xx市文化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古玩和艺术品产业、演艺娱乐业、新闻出版和印刷复制业等传统文化产业比较优势明显,持续稳步发展;影视产业、动漫产业和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聚集发展的态势。

厦门已逐步形成包括文化创意、新闻出版、印刷复制、图书发行、影视制作、动漫网游、文化旅游、演艺娱乐、文化会展和艺术品产业等在内的综合性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2010年,xx市文化产业增加值124.55亿元,占gdp的比重为6.06%,成为厦门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一、xx市文化人才队伍调查概况本次调研的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从事文化产业领域工作,并在本职工作岗位作出贡献的人。

统计调查显示,截至2010年6月,xx市文化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总数为141653人,其中人才数数为56200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39.7%。

人才结构如下:(一)人才行业分布情况本次人才调查统计按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产品的生产、销售和服务业三大类进行统计,其中,从事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产品生产的文化人才24042人,占全部文化人才总数的42.78%;从事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产品销售的文化人才3127人,占全部文化人才总数的 5.56%;从事文化及相关服务业的文化人才29031人,占全部文化人才总数的51.66%。

学科与人才:推动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

学科与人才:推动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

业从业 人员 占总 就业 人 口的 比例 不 到 千分 之 一 ,
高度重 视 , 其是 金 融 危 机 背 景 下 , 化 产业 以 尤 文 人 的智 力 、 意 等 非物 质 性 投 人 为 主 , 源 消 耗 创 资 小、 产业 附加值 高 , 其对 经济 结 构 的优 化 作 用 、 对
5 3
学科 文化融 合 开 始执 行 的阶段 , 一 阶段 往 往 伴 这
步的学科 教学 方 案 ; 二 个 阶段 是 碰 撞期 。这 是 第
作 者 简 介 : 周( 9 9 ) 男, 东潍 坊人 , 国传媒 大 学 文化 产 业 研 究 院院 长 , 授 , 士 。 范 15 一 , 山 中 教 博
第 1 期
范 周 : 科 与 人 才 : 动 文 化 产 业 可 持 续 发 展 学 推
第 2 卷第 1 1 期
21 0 0年 2月
同 济 大 学 学 报 ( 会 科学版 ) 社
T n jU i ri o ra S c l c neS cin o gi n es yJ un l o i i c e t v t aS e o
VO . . I21No 1
可 以使 我们 在 经济 困难 的形 势 下 增强 应 对 危 机
的能力 。文 化 产 业 的 快 速 发 展 因 此也 对 人 才 提 出 了更 高 的 时 代需 求 。但 人 才 问题 一 直 是 制 约 文化 产业 升 级转 型 和又 好 又 快 发 展 的 重 要 瓶 颈 之一 , 相关 数 据 显示 , 目前 我 国各 大城 市 文 化 产 研究对 象 的理 论成果 愈愈 多 ,同时也 产 生 了一
批 相 关 的 专 业 性 学 术 团 体 , 化 产 业 理 论 研 究 呈 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产业领军人才的特征及概念解析摘要:中国政府一直以来对文化事业就非常重视,近几年更是大力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文化产业领军人才是领军人才的一种类型,为了研究该类人才,首先从汉语构词法的角度探讨了领军人才的词语起源,从术语学的角度分析了领军人才的概念发展;然后,在领军人才特征的基础上,对文化产业领军人才从本质特征和区别特征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论述,结合本质特征和区别特征对文化产业领军人才的概念进行了定义描述;最后,从概念发展和概念外延方面对文化产业领军人才的概念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领军人才;文化产业;概念;解析中图分类号:f26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4-0131-03引言文化产业是中国未来五年要大力发展的一个重点产业。

近些年,中央政府对中国的文化建设工作日益重视:1996年,中共中央十四届六中全会就讨论了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问题;2000年,中共中央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第一次使用了“文化产业”概念;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首次提出“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2009年,国务院出台《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标志着发展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直到今年,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在总共16篇的全国“十二五”规划纲要中,第10篇“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共有三章,着重讨论了文化创新、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一、领军人才的词语起源和概念发展产业的发展和繁荣离不开人才。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政府对人才资源日益重视。

2001年8月7日,时任总书记的江泽民同志在北戴河亲切会见部分科学家并发表重要讲话,第一次明确提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

2010年6月6日发布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人才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这是对“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观念的新发展。

相对人才而言,领军人才属于人才这个群体中位于金字塔最顶端的那部分人才。

为了更好地研究文化产业的领军人才,有必要对领军人才的词语起源和概念发展进行回顾。

从汉语构词法来看,领军人才是四字格,即由“领军”和“人才”两个词组合构成,“领军”与“人才”之间的关系属于偏正结构中的定中结构,“领军”在该结构中作定语,“人才”作中心语。

从词语来源看,“领军”一词最早见于西晋潘岳所著的《杨荆州诔》:“或统骁骑,或据领军。

”这个词的原义是指一种官职,由东汉末年时任丞相的曹操所设,为相府属官,后来各朝代沿用,其职责就是统领禁兵,后来又演化成动词,意指率领军队,与现代含义相近。

“人才”一词则最早见于东汉王充所著的《论衡·累害》:“人才高下,不能钧同。

”在该文中,“人才”指的是人的才能。

到了东晋,葛洪在《抱朴子·逸民》中写道:“褒贤贵德,乐育人才。

”该文中人才的含义与现代含义是相同的,都是指有才能的人。

从时间上看,“领军”一词的出现要晚于“人才”一词,中国古代文献中也没有“领军人才”一词之说。

“领军人才”作为一个词语应该是中国进入现代社会以后才出现的。

从术语学的角度讨论,人们研究若干客体,根据其共有特性抽象形成的一般概念,其指称名为术语[1]。

通过对国内三大中文文献数据库cnki、万方、维普的文献调研,笔者发现“领军人才”作为专门术语最早出现在公开发表的论文中是2001年。

时任北京科技咨询业协会理事长的邹祖烨发表在《科学学研究》2001年第1期的《把研究会建成一个有影响力的智库型组织——在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一文中出现过“领军人才”一词。

不过,邹祖烨在文中只是用到这一术语,并没有进行概念意义上的解释。

此后,“领军人才”这个术语不断出现在各种公开发表的论文中。

下图反映了2001年以来包含有“领军人才”术语的论文数量的逐年变化情况:由上图可以看出,自2004年开始,从理论探索和实践应用两个方面来讨论和分析领军人才的论文数量呈倍数增长。

就笔者的研究角度来说,更注重理论探索类的论文,因为我们需要了解领军人才的词语起源并总结概念发展,用来指导文化产业的应用。

因此,从理论探索的角度,我们侧重讨论一些有标志性或理论性较强的论文,通过分析这些论文总结领军人才概念发展的情况。

胡章萍(2004)首先对领军人才的概念内涵进行了探讨。

她认为,领军人才,从其所起的作用看,至少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在学术技术上学有所长,二是具备优秀的团队领导与协调能力[2]。

夏京宁等人(2005)专门谈到领军人才这一概念。

他们引用了上海市人才研究会李春淼的解释:领军人才,顾名思义,不仅自身有才,而且通常具有崇高的价值追求、出类拔萃的科学素养、卓越的领导才能、独特的人格魅力、坚韧的拼搏毅力、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等优良素质[3]。

通过对100多篇论文的分析总结,我们发现领军人才这一概念最早起源于科技领域,具体表述为“科技领军人才”;此后,这一概念因用于“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项目”而增加了关注度;现今,这一概念已广泛用于文化、电子、软件、医药、农业、体育等各个产业来讨论人才问题。

二、文化产业领军人才的特征解析一群客体所共有的特性在人们心理上的反映就是指称这一群体的概念的特征。

概念特征又分为本质特征和区别特征。

从本质上说,文化产业领军人才就是领军人才,两个概念都属于人才学范畴,因此文化产业领军人才的本质特征与领军人才的概念特征是一致的。

就领军人才而言,已有多篇论文对它的概念特征进行了论述。

通过对这些分析的归纳总结,领军人才作为一群客体所具有的特征反映为八种特性,文化产业领军人才的本质特征同样也反映为这八种特性:高尚的道德品质、坚韧的拼搏毅力[4]、杰出的专业素养、卓越的创新精神、强大的进取之心、惊人的洞察能力、非凡的领导艺术、高超的沟通技巧。

1.高尚的道德品质。

文化产业领军人才坚持真理和原则,恪守法规和道义,乐于奉献、甘为人梯,是人才群体的道德模范。

2.坚韧的拼搏毅力。

文化产业领军人才是文化产业人才队伍中极少数最杰出的人才,他们位于金字塔的顶端。

个人必须经过长期的认真学习与艰辛的实践磨砺,才有可能成为领军人才。

3.杰出的专业素养。

文化产业领军人才拥有广博而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精深而领先的文化科技专业知识,掌握了科学而系统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5]。

4.卓越的创新精神。

文化产业领军人才具有创造性的个性、很强的探索意识和动手能力[5]。

5.强大的进取之心。

文化产业领军人才不断挑战自我,追求卓越,持续地把事业推向新的高度。

6.惊人的洞察能力。

文化产业领军人才具有战略眼光,能预见并把握文化产业领域发展前沿的动态和趋势。

7.非凡的领导艺术。

文化产业领军人才是文化产业人才队伍的领头羊,他们拥有独特的人格魅力,能够吸引、感召、凝聚人才进而形成团队,能够率领队伍并且带出队伍。

8.高超的沟通技巧。

文化产业领军人才善于进行上下左右内外的沟通协调,使内部资源一致化,外部资源内在化,各种资源配置优化[5]。

在区别特征方面,文化产业领军人才相对于科技领军人才、会计领军人才等其他领域的领军人才而言,受到文化产业这个范围的限定,不可避免地表现出文化领域的特征,这就属于文化产业领军人才独有的区别特征了。

换句话说,文化领域就是文化产业领军人才的区别特征。

三、文化产业领军人才的概念解析经过前面对文化产业领军人才的特征解析,构建文化产业领军人才概念的本质特征和区别特征都已非常清晰。

在一个知识领域中,概念用定义描述,被赋予约定的指称,即术语[6]。

在进行概念描述时,最重要的是突出区别该概念与其他概念的特征,即区别特征。

因此,在用定义描述概念时,除了要包括被指称客体最重要的本质特征外,还必须给出区别特征。

笔者将文化产业领军人才的八种本质特征和一种区别特征结合起来,根据术语工作原则,经过综合考虑之后,对文化产业领军人才的概念进行了如下的定义描述:文化产业领军人才是指文化产业领域中具有专业成就、创新精神、经营意识和领导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从概念外延的角度来看,文化产业领军人才的具体形式是非常丰富的,其原因主要是取决于文化产业自身外延的广泛性和复杂性。

这里则涉及到文化产业的概念。

目前,中国最权威的文化产业概念是国家统计局2004年制定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中的解释。

该《分类》将中国文化产业的概念定义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和服务的活动,以(下转240页)(上接132页)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6]。

该活动集合所界定的文化产业分类结构共包括九大类、二十七个种类、八十个小类。

九个大类具体是:(1)新闻服务;(2)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3)广播电视电影服务;(4)文化艺术服务;(5)网络文化服务;(6)文化休闲娱乐服务;(7)其他文化服务;(8)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9)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

因此,文化产业领军人才的外延从大类上划分就有九种,从种类上划分就有二十七种,从小类上划分则多达八十种。

从概念发展而言,领军人才这一概念往往与某一个具体领域相结合而产生一个新的人才概念,然后被广泛应用于各个产业的人才问题研究中。

文化产业领军人才这一概念就是领军人才的概念应用在文化产业而形成的一个新概念。

相对于前面讨论的领军人才的概念而言,文化产业领军人才的概念给领军人才设定了一个领军的范围,即文化产业。

目前,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正处于初期阶段,国内学者对于文化产业的人才问题研究也刚刚起步,尤其是有关文化产业领军人才的理论研究更为鲜见。

在国内三大中文文献数据库中,以文献标题或关键词中包含有“文化产业领军人才”为条件进行检索,只能找到一篇题为《文化产业领军人才的特质及培育策略》的论文,就算以全文中出现“文化产业领军人才”一词为条件进行检索,三大数据库的检索结果相加也不过18篇。

当然,文化产业领军人才的概念内涵和外延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展和演化。

参考文献:[1] 中国标准化与信息分类编码研究所.gb/t 16785-1997 术语工作概念与术语的协调[j].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3,(1):45-48.[2] 胡章萍.建立领军人才辈出的环境和机制[j].人才开发,2004,(9):12-13.[3] 夏京宁,王风贺.团队精神的培养和团队领军人物的塑造[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45-47.[4] 蔡秀萍.揭秘领军人才素质[j].中国人才,2007,(4):8-9.[5] 赵永乐.从硅谷的人才裂变看新兴产业领军人才的成长[n].中国组织人事报,2011-05-18(3).[6] 国家统计局.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eb/ol].http:///tjbz/hyflbz/xgwj/t20040518_402154090.h tm.[责任编辑吴明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