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管理)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档案

(档案管理)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档案
(档案管理)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档案

株洲市一医院康复科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档案 A (试行)

姓名

省市

县(市、区)乡镇(街道)

使用说明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是《广东省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中提出的一项重点工程任务。为使这项工作科学、规范的开展,使脑瘫儿童通过康复训练改善康复状况,广东省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组织“广东省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技术指导组”成员和有关专家,在中残联编制的《脑瘫康复训练档案》基础上,根据新的训练任务要求,结合各地实际工作需要,对《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档案》进行了修改和完善:统一了指导用语、细化了康复评估与训练方法、规范了评分依据、细化了评估内容,以提高训练评估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更有利于基层使用。档案涉及功能评估、训练计划制定、训练情况记录、训练效果评估等康复训练的各个环节,对规范康复训练有重要意义。现就该档案的使用方法说明如下。

一、康复训练档案的使用及填写说明、康复训练档案的使用及填写说

(一)训练登记

筛选18 岁以下,诊断明确、有康复潜力、家庭成员配合的脑瘫儿童作为训练对象,纳入重点工程任务,由康复训练人员填写“训练登记”。

(二)训练评估训练对象的初次评估、中期评估和末期评估均应依据“训练评估”进行。按照评估标准,由康复训练人员对训练对象的能力逐项评估、计分。通过初次评估,掌握训练对象目前的障碍和困难情况,为制定训练计划、选择适宜的训练项目提供客观依据;通过中期的评估(在康复训练的中期进行),及时检查训练效果,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训练计划。通过末期评估,总结实现康复目标的情况,提出进一步康复的意见。“训练评估”由康复训练人员负责填写。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档案分A、B 两份,A 表评估内容共11个项目,供医疗康复机构使用,B 表评估内容共7 个项目,共非医疗康复训练机构

使用(详见“评估量表” )。

(三)训练计划康复训练人员依据初次评估结果,结合机构、社区和家庭康复训练条件,共同确定长期与近期康复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训练计划包括针对训练对象主要障碍和困难所确定的训练项目、训练内容、训练安排等。康复训练人员负责填写“训练计划” 。

(四)训练记录由康复训练人员将训练内容、训练次数、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等情况进行记录,要求每一个月填写一次。

(五)评估与总结

“评估与总结”包括阶段评估、末期评估与总结。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每三个月进行一次阶段评估,转介其他机构或其他原因结束训练时进行默契评估,计算由初次评估至阶段评估提高的分数,小结训练计划的执行情况,掌握训练对象目前存在的主要障碍和困难,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调整训练计划。末期评估与总结栏内,应填写末期分数和初次至末期提高的分数,判断训练效果,总结实现康复目标的情况,提出进一步康复意见。由康复训练人员负责填写“评估与总结”。

(六)评估标准

评估标准用于康复训练的效果评估,包括康复训练“评估项目” 、“评分依据” 和“效果判定” 三项内容。“评估项目” 与“训练评估” 中的项目及要求一致。“评估依据”是依据训练对象完成康复训练评估项目规定的内容和要求、范围和程度,分为四个等级评估计分。“效果判定”通过对康复对象初次与末期评估分值之差,判定训练效果。

二、康复训练档案使用的注意事项

(一)使用康复训练档案是推进康复训练工作规范化开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各级管理人员要了解康复训练档案的内容和使用方法,各级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要组织统一使用。

(二)各地在使用康复训练档案前,应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三)康复训练档案的填写要求及时、客观、准确,并妥善保管。

(四)为了更好的发挥康复训练档案的作用,各地在使用中要认真收集意见,并反馈至广东省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以便进一步修订和完善。

儿童康复住院病历(1)次

姓名: 性别: 邮编:

出生: 籍贯:

民族: 病历采集日期:

入院日期: 病历可靠性:

病史陈诉者: 父母工作单位:

父母姓名及职业: 通讯地址: 主诉:

病残史:

既往史:

(外伤、中毒、惊阙、麻疹、猩红热、百日咳、流脑、水痘、肺结核、脑膜炎、脑炎)其他史:

预防接种:(最近种痘时间,小儿麻痹、三联疫苗、乙肝疫苗、其它)

个人史:(母亲孕龄、怀孕周数、胎次)

出生前情况:(感染、中毒、先兆流产)

出生时情况:(窒息、早产)

出生后情况:(持续黄疸,颅内出血)

发育史:出生体重:抬头:(月)翻身:(月)

认人:(月)独坐:(月)爬:(月)站立:(月)

走路:(月)扶站:(月)说话:(月)出牙:(月)喂养史:(母乳、人工、混合)辅食添加:有无家族史:父:母:

已死亡小儿原因:(流产、早产、死亡情况)

家中其它人的健康情况:

社会生活史:家庭经济情况:

地区流行病:生活

环境:住家中()托幼儿机构()日托()全托()

般检查:

身长:体重:头围:体温:脉搏:

呼吸:血压:体位:步态:

意识状态:清醒、耆睡、朦胧、昏迷精神状态:正常、兴奋、烦躁、谵妄、狂噪、淡漠

行为智力情况:活动:注意力:情绪:智商:语言情况:流利、吐字不清、重复语言、暴破语言

失语(感觉性、运动性、混合性)

、体格检查:

皮肤:黄染:皮疹:皮下结节:血管痣:周身淋巴结:

头:颅形:前颅:头发:头颅叩诊:血管杂音:

眼:眼距:斜视:眼角:

鼻:

耳:

腔:口唇:牙齿:舌质:舌苔:舌位置:高颚骨:颈:位置:甲状腺:颈 A 博动:颈肌活动情况:

部:外形:

肺:

心:

腹部:

脊柱腰臀:外形:痛:有无肿物:

四肢:

生殖器:

肛门:

三、检验及其它检查:

四、问题小结:

入院诊断:

康复医生:

检查日期:

训练评估神经系统评定表

检查者签名:上肢徒手肌力评价记录表

颈及躯干徒手肌力评价记录表

下肢徒手肌力评价记录表

注:MP=跖趾关节,PIP=近节趾间关节,DIP= 末节趾间关节,IP=趾间关节

肌张力评定(改良Ashworth )

上肢关节活动度评价记录表

1.MP=,PIP=,DIP=

2. 因痉挛导致关节活动受限在角度后用“S”表示,因疼痛导致活动受限在角度后用“P” 表示。

颈、躯干及下肢关节活动度评价记录表

注: 1.MP=掌指关节,PIP=近端指间关节,DIP= 远端指间关节

2. 因痉挛导致关节活动受限在角度后用“S”表示,因疼痛导致活动受限在角度后用“P” 表示。

脑瘫儿童综合功能评定表

分标准(采用百分制):

(1)每项完成: 2 分。总分:100 分(2)每项大部分完成: 1.5 分。总分:75 分(3)每项完成一半:

1 分。总分:50 分。( 4 )每项小部分完成:0.5 分。总分25 分。(5)未能完成:0 分。总分:0 分。

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MFM )

本测试采用 4 级计分评定: 完全不能做 开始做(完成不到10%) 部分完成 全部完成

项目部分 /51× 100= 项目部分 /51× 100= 项目部分 /51× 100= 项目部分 /51× 100= 项目部分 /51× 100=

⑦脑瘫儿童精细运动功能测试( FMFM )(目前尚缺) 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 )

评价表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 )评价表

0 分:

1分 2分 3分 完成10% — 99%) 计分方法如下: A :卧位和翻身 B :坐

位 C :爬和跪 D :站立 E :走、跑、跳

% % % %

%

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5 4 3 2 1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