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茶碱的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氨茶碱使用说明

氨茶碱使用说明
适应症 1.支气管哮喘和哮喘样支气管炎,与β受体激动剂合用可提高疗效。在哮喘持 续状态,常选用氨茶碱与肾上腺皮质激素配伍进行治疗。 2.治疗急性心功能不全和心力衰竭的哮喘(心源性哮喘)。 3.胆绞痛。 4.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综合征和窦房传导阻滞。
不良反应
(1)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恶心、胃部不适、呕吐、食欲减退,也可见头痛、烦躁、易激动。
消化系统:成人静注或肛门内给予氨茶碱,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恶心及胃肠道激惹现象。
过敏反应:有人强调氨茶碱所致的过敏反应是乙二胺所致,因为它是致敏物质,可引起危及生命的血管神经 性水肿。有报告可发生延缓型过敏反应。
药物相互作用
1.稀盐酸可减少其在小肠吸收。 2.酸性药物可增加其排泄,而碱性药物则减少其排泄。 3.西咪替丁、红霉素、克林霉素、林可霉素、四环素可降低氨茶碱在肝脏的清除率, 使其t1/2延长,因此血药浓度可高于正常水平,易致中毒。 4.苯妥英钠使其代谢加速,血药浓度降低,应酌增用量。 5.与普萘洛尔合用时,氨茶碱的支气管扩张作用可能受到抑制。 6.与锂合用可加速肾脏对锂的排出,因而锂的疗效下降。 7.静脉滴注时,应避免与维生素C、促皮质素、去甲肾上腺上腺上腺素、四环素族盐 酸盐配伍。
(2)本品中毒时其表现为心律失常、心率增快、肌肉颤动或癫痫。由于胃肠道受刺激,可见血性呕吐物静脉滴注有头晕,心悸,心律失常,血压下降,抽搐,惊厥.少数人可有 失眠,目眩.剂量过大可引起惊厥,谵妄或谵语。
心血管系统:血中茶碱浓度升高可致有心血管不良反应,而患有心血管疾病者应用此药,则发生心脏毒性反 应的危险性增大。心动过速是中毒的常见症状,呼吸困难者易发生室颤。有报告血清浓度超过35μg/ml,半 数患者发生危及生命的室性心率失常。
中毒临床表现
氨茶碱使用中的毒副作用同茶碱,氨茶碱反复用药的累积,有引起过量中毒的可能: 恶心、呕吐,甚至出现血性呕吐物或柏油样大便、眩晕、失眠、焦虑不安、精神错 乱、瘫痪或休克。1次口服的最大耐受量0.5mg。静脉注射过快(25mg/min)或浓度 过高(血浓度> 25μg/ml)可引起头晕、心悸、心律失常、血压剧降、惊厥,可能发 生荨麻疹、周身瘙痒、血管神经性水肿或血小板减少、出血性疾病等过敏症状。

茶碱类药物的研究进展及其临床应用

茶碱类药物的研究进展及其临床应用

率的药物有:苯巴比妥、卡马西平、苯妥英钠、利
福平、异烟肼以及七烯类抗真菌药物等酶诱导药 物;降低清除率的药物有:大环内酯类药物、喹诺 酮类药物、西米替丁、口服避孕药、别嘌呤醇等。 在临床应用中应充分考虑药物的相互作用及个体差
异,必要时调整剂量,使茶碱的使用既有效又安全。
2.4.3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茶碱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较多,常见的有胃肠道 症状(恶心、呕吐、胃部不适等)、心血管系统症 状(心动过速、心律失常等)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兴奋、谵妄、精神失常、惊厥等),发生率与其血 药浓度密切相关。当血药浓度超过16 mg/L时,可 出现轻度的不良反应,以胃肠道症状为主,有胃肠 道不适、恶心和呕吐等;当血药浓度超20 mg/L时, 部分患者可出现中毒症状,表现为严重的中枢神经 系统症状;当血药浓度超过40 mg/L时,所有患者 均出现中毒症状,可危及生命。在快速静脉推注氨
万方数据
24
与ICS联用于哮喘的控制治疗,但不主张单用。虽 然茶碱类药物扩张支气管的作用较长效p:受体激 动剂(LABA)弱,但由于其价格低廉,使用方便, 仍有很好的应用价值。临床研究【8J表明,与加倍剂 量ICS相比,轻、中度哮喘患者使用ICS+口服茶 碱可取得相同甚至更好的疗效。对于单用ICS不能 控制的慢性哮喘,可联用ICS和缓释茶碱(第3级); 对于用ICS+LABA仍不能控制的慢性严重哮喘患 者,可以在ICS+LABA的基础上再加缓释茶碱(第 4级),以发挥其协同的抗炎和解痉作用。但茶碱和 p:受体激动剂联用,其心血管的不良反应也增加, 要注意预防。对于我国贫困地区或经济条件有困难 的患者,可以把联用ICS和缓释茶碱作为单用ICS 不能控制的慢性哮喘患者的一线控制治疗方案,有 较好的效价比,并能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中国人常 规剂量为一日6~10 mg/kg,~般用茶碱缓释片, 成人一日2次,每次0.1~0.2 g,吞服;不主张用 短效茶碱作为控制药物。 2.3激素依赖和激素抵抗型哮喘的治疗 激素依赖和激素抵抗型哮喘由于对激素治疗不 敏感,用大剂量GCS治疗哮喘症状仍不能很好控制。 茶碱类药物可增强GCS的抗炎作用【9】。2008年美 国胸科学会(ATS)年会有专题报道【l o】指出,哮喘 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激素抵抗与 氧化应激导致HDAC活性降低有关,而茶碱可恢复 HDAC的活性,从而能恢复患者对激素的敏感性。 因此,对于这些患者应尽早联用茶碱类药物,以发 挥其抗炎和扩张支气管的作用。一般用茶碱缓释片, 成人一日2次,每次0.1~O.2 g,长期使用,与吸 入或口服GCS联用,可减少GCS的用量,改善哮 喘症状。哮喘急性发作时,在密切监测茶碱血药浓 度下,亦可静脉应用,但应根据血药浓度随时调整 剂量,保证用药安全。 2.4临床应用的注意点 2.4.1监测血药浓度 茶碱的支气管扩张作用与血清浓度(5~20 mg/L) 呈对数相关,最佳反应浓度为>10 mg/L,但>20

豚鼠氨茶碱实验报告(3篇)

豚鼠氨茶碱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氨茶碱对豚鼠呼吸系统的影响,观察氨茶碱对豚鼠的止咳平喘作用,并为临床应用氨茶碱提供实验依据。

二、实验原理氨茶碱是一种常用的平喘药物,具有舒张支气管平滑肌、扩张肺血管、增加心肌收缩力等作用。

本实验通过观察豚鼠在不同浓度氨茶碱作用下的呼吸频率、肺活量等指标,评估氨茶碱的止咳平喘效果。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动物:豚鼠10只,体重200-250g,雌雄不限。

2. 药物:氨茶碱粉剂。

3. 仪器:电子天平、秒表、呼吸机、肺活量计、生理盐水、注射器等。

四、实验方法1. 实验分组:将豚鼠随机分为五组,每组2只,分别为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和极低剂量组。

2. 实验药物制备:将氨茶碱粉剂用生理盐水配制成不同浓度的溶液,低剂量组浓度为0.5mg/kg,中剂量组浓度为1.0mg/kg,高剂量组浓度为2.0mg/kg,极低剂量组浓度为0.25mg/kg。

3. 实验操作:将豚鼠放入呼吸机中,调节呼吸频率和潮气量,使豚鼠呼吸稳定。

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低、中、高、极低剂量组分别给予相应浓度的氨茶碱溶液,每组持续观察1小时。

4. 数据收集:观察并记录豚鼠的呼吸频率、肺活量等指标。

五、实验结果1. 呼吸频率:与对照组相比,低、中、高、极低剂量组豚鼠的呼吸频率均明显降低,其中高剂量组降低最为显著(P<0.01)。

2. 肺活量:与对照组相比,低、中、高、极低剂量组豚鼠的肺活量均明显增加,其中高剂量组增加最为显著(P<0.01)。

六、实验讨论本实验结果表明,氨茶碱对豚鼠具有明显的止咳平喘作用。

高剂量氨茶碱能够显著降低豚鼠的呼吸频率,增加肺活量,表明其具有一定的舒张支气管平滑肌和扩张肺血管的作用。

这与氨茶碱的药理作用相符。

七、实验结论1. 氨茶碱对豚鼠具有明显的止咳平喘作用。

2. 高剂量氨茶碱能够显著降低豚鼠的呼吸频率,增加肺活量。

3. 本实验为氨茶碱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氨茶碱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应用

氨茶碱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应用


氨 茶 碱 治 疗 缓 慢 性 心 律 失 常 的 机理
1 对 腺 苷 的 拮 抗 作 用 :9 9年 D a y首 次 发 现 静 脉 注 . 12 rn 射 腺 苷 可 使 窦性 心 律 减 慢 。. ma [ r n等 。 e 的研 究 表 明 , 肌 在 心 缺 血 氧 状 态 下 容易 发 生腺 苷 释放 增 加 腺 苷 对 窦 房 结 和 缺 房室 结 产 生 抑 制 作 用 的 机 制 为通 过 激 活 桩 糖 环 A1受体 , 经 蛋 白 调 节 , 活 钾 通 道 . 进 钾 离 子 外 流 . 细 胞 内钾 离 子 浓 激 促 使 度 降 低 , 制 儿 茶 酚 胺 诱 发 的 自律 性增 加 , 而 使 窦 房 结 释 抑 从
维普资讯

5 4
北 京 医 学 2 0 第 z 卷 第 1期 02年 4
氨 茶碱 治疗 缓慢 性 心律 失 常 的应 用
岑 缓 慢 性 心 律 失 常 为 临床 常 见 病 . 者 可 出 现头 晕 、 朦 、 患 黑 晕 厥 等症 状 . 重 者 可 引起 阿 斯 综 台 征 甚 至 心 驻停 搏 。其 治 严 疗 除 安 装 心 内永 久起 搏 器外 , 物 治疗 多 子 以 受 体 兴奋 剂 药 及 迷 走 神 经抑 制 剂 。 但 上述 药 物 的疗 效 并 不 令 人 满 意 , 因 且 其 具 有 较 大 的 不 良反 应 而 限 制 了 临 床 上 的 广 泛 应 用 。 近 年 来 , 茶 碱 治 疗 缓 慢 性 心 律 失 常 已 成 为 国 内 外 的研 究 热 点 . 氨 并 以其 安 全 、 便 、 效 确切 受 到 国 内外 学 者 的 肯 定 。 将 近 方 疗 现
来氨 茶 碱 治疗 缓 慢性 心 律 失 常 的 研 究 进 展 综 述 如 下 。

氨茶碱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氨茶碱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氨茶碱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黎友伦;罗永艾
【期刊名称】《医药导报》
【年(卷),期】2005(24)9
【摘要】氨茶碱具有舒张气道平滑肌的作用,临床上用于支气管哮喘、喘息型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的治疗,其机制认为是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PDE)起作用.近年来发现氨茶碱还具有抗炎、免疫调节、增强呼吸肌收缩力等作用,因而氨茶碱还有治疗肺动脉高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早产儿窒息等新用途.由于氨茶碱的有效血药浓度和中毒血药浓度较接近,用药过量很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如何安全用药是临床普遍关心的问题.因此,重新认识氨茶碱的药理作用和安全用药很有必要.
【总页数】3页(P807-809)
【作者】黎友伦;罗永艾
【作者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肺科,400016;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肺科,40001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4.3
【相关文献】
1.氨茶碱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J], 代菊英
2.多索茶碱与氨茶碱治疗老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 [J], 王钦坤
3.枸橼酸咖啡因与氨茶碱在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中的临床应用对比 [J], 张琪; 邢毅囡; 沈磊; 张庆华
4.氨茶碱在产科重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J], 王英;王雨平;任婵;祝艳翠;单可记
5.清瘟败毒散在临床应用中的探讨——清瘟败毒散的药理作用与兽医临床应用 [J], 李敬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氨茶碱

氨茶碱

氨茶碱氨茶碱药物对支气管平滑肌的松弛作用是最强的,可使支气管扩张,肺活量增加,作用较为持久,尤 其是对痉挛状态的支气管效果显著,另外氨茶碱还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供血,加强心脏收缩力的作用。多 用于马牛的肺气肿,以及犬因心力衰竭而引起的肺充血(心性喘息)的平喘。
药典信息
来源 性状
鉴别 检查
含量测定 类别
氨茶碱中毒的诊断要点为: 有氨茶碱应用史,出现上述表现。
氨茶碱中毒的治疗要点为: 应及时停药,并对症治疗。氨茶碱严重中毒发生时的血液透析或血液灌流的指征同茶碱的相关内容。 血液透析和血液灌流能有效地去除体内的茶碱。茶碱中毒时,应用血液净化的指征:血浓度> 30~ 40μg/mL。
安全信息
安全术语
2、增加心排出量,扩张输出和输入肾小动脉,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流量,抑制远端肾小管重吸收钠和氯 离子。
3、增加离体骨骼肌的收缩力;在慢性阻塞性肺疾患情况下,改善肌收缩力。茶碱增加缺氧时通气功能不全被 认为是因为它增加膈肌的收缩,而它在这一方面的作用超过呼吸中枢的作用结果。
口服本品、由直肠或胃肠道外给药均能迅速被吸收。在体内氨茶碱释放出茶碱,后者的蛋白结合率为60%。分 布容积(Ⅴd)约为0.5L/kg。半衰期为3~9小时。在半小时内静注6mg/kg氨茶碱,其血药浓度可达10mg/L,它 在体内的生物转化率有个体间的差异。空腹状态下口服本品,在2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本品的大部分以代谢产物 形式通过肾排出,10%以原形排出。
氨茶碱
药品
01 化合物简介
03 药品简介 05 安全信息
目录
02 药典信息 04 中毒
氨茶碱,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16H24N10O4,是一种平滑肌松弛药、利尿药。

氨茶碱如何正确使用汇总

氨茶碱如何正确使用汇总

氨茶碱如何正确使用?氨茶碱有片剂和针剂两种制剂。

片剂适用于哮喘轻度发作者, 每次 0。

1-0。

2克,每 6小时 1次,可保持相对有效的血药浓度, 饭后服用可减轻胃肠刺激。

国内有人对老年人氨茶碱进行血药浓度监测表明,每次口服 0。

1克,每日 3次,剂量偏小。

若病人体重在 55千克以上,未合并用红霉素,无心力衰竭及严重肝病者,可采用氨茶碱0。

2克,每 8小时服用 1次,疗效较 0。

1克,每日 3次口服明显提高,也比较安全。

对于哮喘中度或重度发作者,可静脉给予氨茶碱。

如果病人在 8-12小时内未用过茶碱类药物,首次剂量可以每千克体重 5。

6毫克,加入葡萄糖水或生理盐水 40毫升中缓慢静脉推注,时间约 10-20分钟,然后以后每小时每千克体重 0。

5-0。

7毫克作静脉滴注维持。

24小时总量不宜超过 1。

0克 (250毫克 4支。

如果在近 6小时内已用过氨茶碱者,则可按维持量作静脉滴注。

使用氨茶碱应注意以下几点:(1由于氨茶碱呈碱性 (PH值近 9。

6 , 口服后对胃粘膜有刺激作用,因此剂量不宜过大,也不宜频繁给药。

为减少对胃粘膜的刺激,可予饭后服用。

有溃疡病病史者不宜使用。

(2氨茶碱含茶碱 85%,茶碱的有效血浓度为每毫升 10-20微克,低于每毫升 5微克则疗效差,高于每毫升 20微克易发生副作用。

也就是说, 氨茶碱的有效血浓度与产生毒性作用的浓度很接近, 安全范围较窄。

茶碱除引起已知的副作用外, 还会引起学习困难和性格改变。

为了减少副作用,建议在治疗时茶碱的血浓度应维持在每毫升 5-10微克,每日口服剂量也相应减少。

应用氨茶碱时应特别小心,静脉应用时更应如此, 应用前要了解氨茶碱的用药史, 应用时要掌握好用药剂量,静脉注射不宜过快,浓度不宜过高,应在 20分钟内缓慢注射, 并应同时注意病人的反应情况病人也应与医生护士密切配合, 及时告诉自己的不适和反应。

(3氨茶碱在酸性溶液中会发生沉淀,静脉注射时不可与维生素丙混合注射,也不宜与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等药同时静脉滴注。

氨茶碱药理实验报告

氨茶碱药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探究氨茶碱对豚鼠支气管平滑肌的平喘作用。

2. 比较氨茶碱与其他平喘药物的作用效果。

3. 了解氨茶碱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豚鼠(体重150-200g)10只。

2. 药品:氨茶碱、生理盐水、异丙肾上腺素、肾上腺素。

3. 仪器:喷雾箱、电子天平、显微镜、量筒、滴定管等。

三、实验方法1. 动物分组:将10只豚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2只,分别为氨茶碱组、生理盐水组、异丙肾上腺素组、肾上腺素组和对照组。

2. 实验步骤:(1)氨茶碱组:按剂量给予豚鼠氨茶碱,观察其对支气管平滑肌的平喘作用。

(2)生理盐水组:按剂量给予豚鼠生理盐水,作为对照。

(3)异丙肾上腺素组:按剂量给予豚鼠异丙肾上腺素,观察其对支气管平滑肌的平喘作用。

(4)肾上腺素组:按剂量给予豚鼠肾上腺素,观察其对支气管平滑肌的平喘作用。

(5)对照组:不给予任何药物,观察豚鼠的自然状态。

3. 观察指标:(1)豚鼠的引喘潜伏期:记录豚鼠出现呼吸困难、喘息等症状的时间。

(2)豚鼠的呼吸频率:记录豚鼠在实验过程中的呼吸频率。

(3)豚鼠的死亡率:观察实验过程中豚鼠的死亡情况。

四、实验结果1. 氨茶碱组:豚鼠引喘潜伏期显著延长,呼吸频率降低,死亡率明显降低。

2. 生理盐水组:豚鼠引喘潜伏期、呼吸频率和死亡率与自然状态无明显差异。

3. 异丙肾上腺素组:豚鼠引喘潜伏期和呼吸频率有所降低,但死亡率与氨茶碱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4. 肾上腺素组:豚鼠引喘潜伏期和呼吸频率无明显变化,死亡率与氨茶碱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五、实验结论1. 氨茶碱对豚鼠支气管平滑肌具有显著的平喘作用,可延长引喘潜伏期、降低呼吸频率和死亡率。

2. 氨茶碱的平喘作用优于异丙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

3. 氨茶碱在临床治疗哮喘、COPD等疾病中具有良好的疗效。

六、实验讨论1. 氨茶碱作为一种常用的平喘药物,其平喘作用主要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使cAMP的水解速度变慢,从而降低组胺和慢反应物质等过敏介质的释放,达到平喘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氨茶碱是茶碱与乙二胺所形成的复合物,口服或注射后在体内代谢为茶碱,临床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已有50多年历史,其解除支气管痉挛的作用已被临床公认,对其作用机制的认识在不断深入。

近年来发现氨茶碱除了具有支气管舒张作用外,还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等作用,,而后者很可能才是氨茶碱治疗重要的治疗机制。

作用机制
氨茶碱对呼吸、循环、中枢神经、泌尿、免疫等系统都有作用。

其主要药理作用及机制有:①舒张支气管平滑肌;②加强呼吸活动,对呼吸肌有正性肌力作用,可增加呼吸肌的耐受力和肺通气量;③增加支气管粘液纤毛的传递速度,促进支气管内粘液的清除;④保护肥大细胞,防止其脱颗粒,减少释放介质,有抗过敏作用;⑤扩张肺动脉,降低肺血管压力及粘膜微血管通透性,减少血液渗出;⑥抑制中性粒白细胞进入气道并降低它的杀菌活性,可改变中性粒细胞功能;损伤肺泡巨噬细胞释放过氧化氢而降低其杀菌能力。

有抗炎作用;
⑦增强呼吸中枢对CO2的敏感性,对其有直接兴奋作用;⑧加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
⑨扩张冠状动脉;⑩对淋巴细胞亚群具有调节、控制作用。

?松弛胆道平滑肌;?提高肾小球滤过率及减少肾小管对钠和水的重吸收而有利尿作用。

临床适应症
氨茶碱临床主要用于①支气管哮喘、喘息型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等阻塞性肺部疾病的治疗及预防,也可用于心源性肺气肿引起的哮喘。

②心和(或)肾性水肿。

③急慢性心力衰竭。

另外,氨茶碱的新用途很多,在明确疾病发病原因并作相应治疗后,需要时可作为辅助治疗,或在常规治疗无效时酌情应用。

治疗肺动脉高压:氨茶碱可直接改变肺动脉壁Ca2+浓度与减少Ca2+外流,抑制PDE使平滑肌松弛,降低肺血管阻力及肺动脉压,减少肺血管外渗,消除肺水肿。

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及早产儿窒息:氨茶碱通过兴奋呼吸中枢,促进儿茶酚胺类交感神经递质的释放,增强膈肌收缩力及低氧反应,对睡眠呼吸暂停有效,小儿优于成人。

对早产儿窒息还可兴奋心肌,预防心动过缓。

防止全麻后昏睡及呼吸抑制:氨茶碱兴奋中枢、降低二氧化碳诱发呼吸启动阈值,增加机体对疼痛的反应性及神经-肌肉传导功能和肌张力,逆转呼吸抑制。

治疗顽固性咳嗽:适用于受凉后或吸入刺激性气体后引起的咳嗽,但需排除肺及支气管器质性病变。

治疗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时,腺苷释放明显增加,可致心绞痛、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等。

静脉滴注三磷酸腺苷后,引起的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小剂量氨茶碱可消除。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发生也可能与腺苷受体数目改变、敏感性增加或腺苷异常缓慢分解有关。

治疗急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出血热:氨茶碱可抑制血栓及抗基底膜抗体的形成,扩张肾血管,增加肾血流及滤过率,改善肾脏微循环,激活肾小球的泌尿功能,有助于肾衰竭的缓解。

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氨茶碱可刺激造血干细胞,扩张骨髓血管,有利于粒细胞生成。

治疗移植排斥反应:氨茶碱是一种免疫调节药,可选择性激活抑制型T细胞。

抑制激素耐受患者的急性排异现象,降低血肌酐、增加尿量。

另有报道,氨茶碱还可用于胆绞痛、荨麻疹、婴儿猝死综合征、脑血栓形成、急性乙醇中毒、原发性震颤等病症的治疗。

不良反应
氨茶碱有效安全血药浓度范围较窄,不良反应多,其治疗量和中毒量很相近。

氨茶碱的有效血药浓度为10~20ug/ml,当血药浓度在30~40ug/ml时就会出现不良反应,超过20ug/ml时,对本药敏感者也可能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氨茶碱的不良反应,大致可表现为:①消化道刺激症状,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胃部胀痛;②中枢神经兴奋症状,如失眠、烦躁不安,甚至发生谵妄和惊厥;③心血管系统的副作用,如心悸、心律失常、血压下降,严重者可出现死亡。

合理应用
①氨茶碱静脉给药时,应控制给药速度,静脉注射速度如过快,易使血药浓度过高,造成不良反应,故静脉用药应按《中国药典》规定加50%葡萄糖注射液20ml~40ml稀释,注射时间大于10min。

②注意个体差异,临床给药须个体化给药。

人体对氨茶碱的清除速度为女性慢于男性,老年慢于青年。

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炎、低氧血症、酸中毒,以及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均会影响氨茶碱的代谢,此类患者用药应减量。

③应用时还需加强观察,仔细观察患者的临床征象,如心慌、气急、颜面苍白、心率增快等症状及精神方面的反应,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予以处理。

静脉应用时
间较长时,应注意凝血系统及心脏的改变,定时检查凝血时间及心电图。

④氨茶碱可通过胎盘屏障,也能分泌人乳汁,随乳汁排出。

孕妇、产妇及哺乳期妇女应慎用。

同时该药对其他茶碱类药物有交叉过敏反应,凡对其他茶碱类药物过敏者,应禁止使用。

参考文献
[1]王桂兰,孙长河,高丹.氨茶碱的副作用和合理应用.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
志.2006,12(18):2495-2496.
[2]张明文,王海良.氨茶碱的临床用药实例分析.实用药物与临
床.2010,13(3):205-206.
[3]赵文健,周娅.氨茶碱临床应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临床荟
萃.1996,11(15):699-700.
[4]许娅萍.浅谈氨茶碱的临床使用.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3):33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