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gBee 网络规划和容量计算

ZigBee 网络规划和容量计算
ZigBee 网络规划和容量计算

ZigBee是一种新兴的短距离、低功耗、低数据速率、低成本、低复杂度的无线网络技术,也称无线传感器网络。ZigBee联盟预测主要应用领域包括工业控制、消费性电子设备、汽车自动化、家庭和楼宇自动化、医用设备控制等。

ZigBee灵活的组网方式,可靠的网络性能,大规模的网络容量为网络运营商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因此设计ZigBee解决方案也成为一个热点。这里就ZigBee网络设计规划和如何计算节点容量展开讨论。

ZigBee产品的优势表现在以下方面:

数据传输速率低:10KB/秒-250KB /秒,专注于低传输应用;

功耗低:在低功耗待机模式下,两节普通5号电池可使用6~24个月;

成本低:ZigBee数据传输速率低,协议简单,所以大大降低了成本;

网络容量大:网络可容纳65,000个设备;

时延短:典型搜索设备时延为30ms,休眠激活时延为15ms,活动设备信道接入时延为15ms

网络的自组织、自愈能力强,通信可靠;

数据安全:ZigBee提供了数据完整性检查和鉴权功能,采用AES-128加密算法(美国新加密算法,是目前最好的文本加密算法之一,各个应用可灵活确定其安全属性;

工作频段灵活:使用频段为2.4GHz、868MHz(欧洲)和915MHz(美国),均为免执照(免费)的频段。

根据应用环境的需求和对ZigBee产品特性的深入了解,就可设计一个实用的网络。我这里抛砖引玉,更细致的方案需要产品性能的进一步提高和组网设计经验的不断积累。

在一般规划设计时,必须考虑网络容量和时延。ZigBee标准的网络容量虽然可以支持到最多6.5万个网络节点,每两相邻节点完成一次通信需要15ms时间。但在实际应用中需

要考虑网络覆盖范围和响应时间。单点容量大了,覆盖范围扩充不大;响应时间大了,应用业务实现不了。这就需要根据应用环境的不同,设计有效的网络拓扑组合来满足各种不同应用。以下分别以理想状态下不同拓扑形式的网络容量计算加以分析:

线性网络

线性网络属于比较简单的网络形式,整个网络只有唯一的一条路径,这就决定了网络中的节点数等于网络的层数,也即跳数(Hop)。在线性网络中,网络的扫描周期(中心节点采集网络中所有骨干节点数据所需的时间)直接取决于网络的跳数,也即骨干网节点数。以每次通信周期为15ms计算,则整个网络的扫描周期T可表示为:

T = 15ms(1+ 2 + 3 + … + n)

其中,T为整个网络的扫描周期,n为网络层数,也即网络节点数。

当T = 20s时,计算可得n = 51,也即线性网络在满足最长20s的扫描周期时的网络最大容量为51节点。以每个节点的通信距离为100米(0.1km)计算,那么整个网络的覆盖范围为51*0.1=5.1公里长的线状区域。

根据上述公式,当n = 20时,T = 3s,也即在满足20s扫描周期的前提下可将网络分成6条有20点的支路,这样可使覆盖范围(近似πr^2=12.56)上升到12公里,整个网络容量也增加到120点。

分析结论:线性网络的单一支路20s轮询周期的最大节点数为51,尽量减少跳数有助于提高网络容量。

网状网络

网状网的结构比较复杂,由于网络的多路径性,网络的扫描时间分析起来也比较复杂,以下以正方形区域代替圆形作简要的分析。

图 1 ZigBee网状网络示意图

如图1所示,假设在任意两条直线的交叉点处放置一个节点,并且中心节点位于整个网络拓扑的中心位置,那么能和中心点直接通信(1跳)的节点有8个(围绕在中心点周围的8个节点),而中心节点需要用两跳的消耗才能到达的节点有16个,三跳的有24个… …,则整个网络的扫描时间可以下述公式表式:

T = 15ms * 8 (1 + 4 + 9 + … + n*n)

N = 8(1 + 2 + 3 + … + n)

其中,n为网络层数,N为网容节点数。

当T = 20s时,计算可得n = 7,N = 224,也即网状网络在满足最长20s的扫描周期时的网络最大容量为224节点。以每个节点的通信距离为100米计算,那么整个网络的覆盖范围为1.4*1.4=1.96平方公里的区域。

而如果中心节点位于整个网络拓扑边缘的话,很明显会增加网络的层数,从而延长了系统的扫描时间,也即减小了整个网络的容量。

分析结论:网状网络的中心节点尽量布置在网络拓扑的中心位置,越靠近边缘,系统的扫描时间会越长,在扫描时间的限定下,整个网络的容量也会变的更小。

空间网状网络

空间的网状网络较之网状网络(平面)更为复杂,可以想象在10层高每层分布20个房间的楼宇内,每个房间装一个通信节点所组成的网络结构。在这种拓扑结构下,整个网络的扫描时间计算为:

T = N * t + n*15ms (1 + 2 + 3 + … + N – 1 )

其中,T为整个网络的扫描周期,t为单层扫描周期,n为每层平面的节点数,N为空间层数。

根据上述公式,若把每一平面层可以看成是一个平面网状结构网络,整个网络由若干垂直分布的平面网状网络组成。以每层25个节点计算,则空间最多不能超过9层。

若把每一平面层可以看成是一个二分支线性结构网络,整个网络由若干垂直分布的二分支线性网络组成。以每层24个节点计算,则空间最多不能超过6层。

分析结论:空间网状网络的系统性能和每平面层的节点个数有直接的关系,为增加网络容量,应尽量减少每平面层的节点数。

混合网络

在实际应用中,现场环境肯定比理想状况复杂的多,一个网络可能需要综合采用以上几种拓扑结构;为了取得更大的覆盖面积,更是需要将各个子网连接起来,以形成一个以各个子网为单元的大的网络结构。如图2所示。

图 2 ZigBee混合网络示意图

安防监控硬盘容量计算公式

1080P、720P、4CIF、CIF所需要的理论带宽在视频监控系统中,对存储空间容量的大小需求是与画面质量的高低、及视频线路等都有很大关系。下面对视频存储空间大小与传输带宽的之间的计算方法做以先容。 比特率是指每秒传送的比特(bit)数。单位为bps(BitPerSecond),比特率越高,传送的数据越大。比特率表示经过编码(压缩)后的音、视频数据每秒钟需要用多少个比特来表示,而比特就是二进制里面最小的单位,要么是0,要么是1。比特率与音、视频压缩的关系,简单的说就是比特率越高,音、视频的质量就越好,但编码后的文件就越大;假如比特率越少则情况恰好相反。 码流(DataRate)是指视频文件在单位时间内使用的数据流量,也叫码率,是视频编码中画面质量控制中最重要的部分。同样分辨率下,视频文件的码流越大,压缩比就越小,画面质量就越高。 上行带宽就是本地上传信息到网络上的带宽。上行速率是指用户电脑向网络发送信息时的数据传输速率,比如用FTP上传文件到网上往,影响上传速度的就是“上行速率”。 下行带宽就是从网络上下载信息的带宽。下行速率是指用户电脑从网络下载信息时的数据传输速率,比如从FTP服务器上文件下载到用户电脑,影响下传速度的就是“下行速率”。 不同的格式的比特率和码流的大小定义表: 传输带宽计算: 比特率大小×摄像机的路数=网络带宽至少大小; 注:监控点的带宽是要求上行的最小限度带宽(监控点将视频信息上传到监控中心);监控中心的带宽是要求下行的最小限度带宽(将监控点的视频信息下载到监控中心);例:电信2Mbps的ADSL宽带,50米红外摄像机理论上其上行带宽是512kbps=64kb/s,其下行带宽是2Mbps=256kb/。 例:监控分布在5个不同的地方,各地方的摄像机的路数:n=10(20路)1个监控中心,远程监看及存储视频信息,存储时间为30天。不同视频格式的带宽及存储空间大小计算如下: 地方监控点: CIF视频格式每路摄像头的比特率为512Kbps,即每路摄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

企业网络规划与设计(H3C)

毕业设计(论文) 企业网络规划与设计 系别:计算机信息工程系 专业名称:计算机网络技术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姓名: 完成日期 xxxx年xx月 xx 日

毕业设计论文摘要 随着Internet技术的日益普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信息化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企业信息化不再满足于个人或单个部门的少量计算机应用,而逐步过渡到多部门、整个企业甚至跨企业跨地域的大量计算机的协同工作,因此我们需要把这些计算机用网络联系起来,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企业网。本文是对某IT企业的一个企业网络规划设计的解决方案,文章首先分析了企业网络的设计需求,根据需求提出了设计原则与设计目标,制定了总体的规划设计方案,然后再分层次具体地对该企业的局域网和广域网进行设计,在该方案中,我们采用了VLAN、三层交换、千兆交换等先进网络技术,基本满足了该企业的需求,并留有足够的扩充空间,以适应今后发展。 关键词企业网络规划设计 VLAN

目录 1 引言 (2) 2 概述 (4) 2.1企业概况分析 (5) 2.2企业网络设计需求分析 (5) 3网络总体规划 (6) 3.1企业网络设计目标 (6) 3.2企业网络设计原则 (6) 3.3网络设计相关协议说明 (7) 4网络具体规划与设计 (9) 4.1企业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9) 4.2 应用到的五个技术 (10) 4.3设备选型 (16) 致谢 (19) 参考文献 (20)

1 引言 目前,对于国内的部分企业而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很大程度上还只是停留在单机应用的水平上,应用软件也只是办公软件和简单的数据库应用。但是,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发展与普及、企业信息化的逐步深入和企业自身发展需求日益增大,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不需要很大投资的基础上,构建适合自身情况、满足实际需求的网络系统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 社会进入信息时代后,要求企业用信息技术来强化企业的管理、生产和经营,而企业要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借助信息技术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这不但适用于大型企业,对占相当比重的中小企业同样适用。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建设从基础架构到维护和管理都变得十分简单和智能,丰富的网络产品线和不断降低的价格,可以让中小企业根据自身的情况,按照实际的经济条件来构建自己的网络,用于网络建设的投资对于企业而言不再成为一个负担。各自为战的单机应用逐步暴露出现有资源利用率低、信息冗余大等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惟一途径就是建设一个满足应用需求的网络系统来实现资源的共享。一个成功的企业不仅要了解世界,还要让世界知道自己。实现这个目标的最佳途径就是要利用Internet。通过Internet,企业不仅可以获得大量的有价值的信息,同时也可以将企业的信息通过Internet发布到世界各地。 因此,企业进行计算机网络的建设,不仅是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自身发展所必须的。 2 概述 企业网络指的是具有一定规模的网络系统,它可以是单座建筑物内的局域网,可以是覆盖一个园区的园区网,还可以是跨地区的广域网,其覆盖范围可以是几公里、几十公里、几百公里,甚至更广。狭义的企业网主要指大型的工业、商业、金融、交通企业等各类公司和企业的计算机网络;广义的企业网则包括各种科研、教育部门和政府部门专有的信息网络。 我国的企业网络建设经过了单机应用阶段,目前正处在Internet应用热潮中。但从目前情况看国内相当多的企业还处于网络初步应用阶段,其具有以下特点:1应用水平较低,分散且不一致。企业网络缺乏整体性的设计,没有统一的标准,在业务互相衔接的应用系统之间缺乏一致性;2应用者的整体水平比较低,缺乏对计算机和

海康威视录像容量计算

海康威视设备的录像容量(含Smart265) 2017-02-20 15:29:28 从14年开始,我们陆续地推送过多次设备录像容量的计算方法~ 然而,还是会有很多用户询问录像容量如何计算的问题,最近比较集中的是关于Smart265编码格式下录像容量怎么算,重庆监控安装今天就来跟大家唠个两分钟的~ H.265来了,录像容量计算的新规则,可查阅 【新版】录像容量计算方法告诉你如何选择硬盘! 开启Smart 264功能后的容量规则,以及非Smart 264情况,可查阅 必备!HDTVI 3.0时代容量计算方法! 容量计算工具哪里有,怎么用?可查阅 海康设备录像容量计算方法 以上是之前我们推送过的录像容量计算相关文章的精选,大家有需要就可以点进去瞅瞅哦~ 下面来说说Smart265~ 关键点一:Smart 265覆盖全系列H.265经销产品 也就是说,我们平时提到的H.265摄像机=Smart265摄像机,H.265 NVR=Smart265 NVR (当然,这仅限于我们大海康的产品,Smart265是海康威视研究院自主研发的视频编码技术!) 关键点二:Smart265比H.265带宽再减,存储再省!

空闲场景(基本静止): 码率大小可在H.265基础上再降低70%以上 常规场景: 码率大小可在H.265基础上再降低50%以上 复杂场景: 码率大小可在H.265基础上再降低30%以上 根据《【新版】录像容量计算方法告诉你如何选择硬盘!》,H.265录像容量计算的结论是200万摄像头全天24小时的录像容量大约是20G,300万摄像头全天24 小时的录像容量大约是30G,依次类推。 所以,很方便就能得出结论:Smart265按常规场景计算,200万摄像头全天24小时的录像容量大约是10G,300万摄像头全天24小时的录像容量大约是15G,依次类推。 Smart265常规场景 200W≈1M≈10G 300W≈1.5M≈15G 400W≈2M≈20G *实际数值根据现场场景浮动。 海康威视H.265录像容量计算方法? 2015-08-12 19:16:49 海康威视容量计算 14年我们发过一篇计算容量的文章,大家还记得吗? 当时的结论是130万摄像头全天24小时录像的容量大约是21G,200万摄像头全天24小时的录像容量大约是42G,依次类推。

一个中小企业网络规划与设计的方案[1]

一个中小企业网络规划与设计的方案 网络工程设计方案需要一个中小企业网络规划与设计的方案 (1)公司有1000 台PC (2)公司共有多个部门,不同部门的相互访问要求有限制,公司有若干个跨省的分公司 (3)公司有自己的内部网页与外部网站 (4)公司有自己的OA 系统 (5) 公司中的每台机能上互联网 (6)核心技术采用VPN 根据以上 6 个方面的要求说明提出一个网络设计方案 目录 前言 一、项目概述 二、需求概述 三、网络需求 1。布线结构需求 2。网络设备需求 3.IP地址规划 四、系统需求 1.系统要求 2.网络和应用服务 五、存储备份系统需求

1。总体要求 2.存储备份系统建设目标 3.存储系统需求 4.备份系统需求 六、网络安全需求 1.网络安全体系要求 2.网络安全设计模型 前言 根据项目招标书的招标要求来细化为可执行的详细需求分析说明书,主要为针对项目需求进行深入的分析,确定详细的需求状况以及需求模型,作为制定技术设计方案、技术实施方案、技术测试方案、技术验收方案的技术指导和依据 一、项目概述 1。网络部分的总体要求: 满足集团信息化的要求,为各类应用系统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通路。 良好的性能,能够支持大容量和实时性的各类应用。 能够可靠的运行,较低的故障率和维护要求。 提供安全机制,满足保护集团信息安全的要求. 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未来升级扩展容易,保护用户投资。 用户使用简单、维护容易。 良好的售后服务支持。 2。系统部分的总体要求: 易于配置:所有的客户端和服务器系统应该是易于配置和管理的,并保障客户端的方便使用; 更广泛的设备支持:所有操作系统及选择的服务应尽量广泛的支持各种硬件设备; 稳定性及可靠性:系统的运行应具有高稳定性,保障7*24的高性能无故障运行。

安防监控录像占用硬盘容量的计算方法

安防监控视频存储 安防监控视频存储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硬盘能录多久的监控视频?要保留30天的监控需要多大的硬盘容量?一天能录制多大的视频?在解释这些问题之前,我们先了解以下信息: IPC码率 摄像机的码率即监控视频流的带宽,分为主码流和子码流,主码流用来存储,子码流一般用来预览。在不同分辨率/帧率以及画面效果时码率大小有所差异,默认情况下1080P的摄像头主码率为4M,720P的主码率为2M。 硬盘容量 即硬盘的存储空间大小,一般有500G/1T/2T/4T/6T,1T=1024G,1G=1024M,一般监控硬件的存储容量超过1T。需要注意的是,硬盘实际可用于存储视频的容量为总容量的90%,即容量系数为0.9。 监控路数 需要录像的监控摄像机数量,如6个摄像机需要保存录像,则为6路。 计算方法 单日录像大小=主码流(M)÷8×3600(秒)×24(小时)×通道数÷1024录像天数=硬盘容量(G)×1024×系数×8÷3600(秒)÷24(时)÷主码流(M)÷通道数 如:1个1080P摄像头,4M主码流的一天视频大小: 4÷8×3600×24×1=43200M≈42GB 以下,我们按照上述计算方法,我们列出常见网络情况下硬盘使用情况: 2TB=2048GB,实际存储大小≈2048×0.9=1843GB 说明:实际工程环境中,可能是多种类型的摄像机组合使用,计算方法类似。

根据以上计算,如果有4个720P(主码流2M)的摄像机,监控视频需要保存7天,则需要硬盘的存储容量至少为7×84GB=588GB,此时建议选购容量超过1T 的硬盘。同样,如果有4路720P的摄像机,监控视频需要保存一个月(30天),则需要硬盘容量为30×84GB=2520GB,建议选购3TB以上的硬盘。

磁盘存储容量计算

存储系统计算总结 一.磁盘存储容量计算 磁盘容量有两种指标,一种是非格式化容量,指一个磁盘所能存储的总位数;另一种是格式化容量,指各扇区中数据区容量总和。 公式有: 记录密度(存储密度):一般用磁道密度和位密度来表示。 磁道密度:指沿磁盘半径方向,单位长度内磁道的条数。 (1)总磁道数=记录面数×磁道密度×(外直径-内直径)÷2 (2)非格式化容量=位密度×3.14×最内圈直径×总磁道数 (3)格式化容量=每道扇区数×扇区容量×总磁道数 (4)平均数据传输速率=最内圈直径×3.14×位密度×盘片转速 或: 非格式化容量=面数×(磁道数/面)×内圆周长×最大位密度 格式化容量=面数×(磁道数/面)×(扇区数/道)×(字节数/扇区) 例1:假设一个硬盘有3个盘片,共4个记录面,转速为7200r/min,盘面有效记录区域 的外直径为30cm ,内直径为10cm ,记录位密度为250b/mm ,磁道密度为8道/mm , 每磁道分16个扇区,每扇区512字节,试计算该磁盘的非格式化容量,格式化容量 和数据传输率。 答: 非格式化容量=最大位密度×最内圈周长×总磁道数 最内圈周长=100*3.1416=314.16mm 每记录面的磁道数=(150-50)×8=800道; 因此,每记录面的非格式化容量=314.16×250×800/8=7.5M 格式化容量=每道扇区数×扇区容量×总磁道数=16×512×800×4/1024/1024=25M 硬盘平均数据传输率公式: 平均数据传输率=每道扇区数×扇区容量×盘片转速=16×512×7200/60=960kb/s 二.数据线和地址线的计算: 的位数,这里算出来是11位;4是一个存储单元的位数,也就是数据线的位数,所以这个芯片的地址线11位,数据线4位。 三.存储容量(1字节=8位二进制信息)及换算: 例:CPU 地址总线为32根则可以寻址322=4G 的存储空间 1KB=102B=1024Byte 1MB=202B=1024KB 1GB=302B=1024MB 1TB=402B=1024GB 1PB=502B=1024TB 1EB=602B=1024PB 四.用存储器芯片构成半导体存储器(主存储器组成) 用现成的集成电路芯片构成一个一定容量的半导体存储器,大致要完成以下四项工作: 1、根据所需要的容量大小,确定所需芯片的数目 2、完成地址分配,设计片号信号译码器 3、实现总线(DBUS ,ABUS ,CBUS )连接 4、解决存储器与CPU 的速度匹配问题 下面通过一个简单例子,说明如何用现成芯片来构成一个存储器。 扇区 磁道

关于硬盘录像机分辨率格式介绍及容量测算

关于硬盘录像机分辨率CIF、DCIF、D1格式的介绍 CIF简介 CIF是常用的标准化图像格式(Common Intermediate Format)。在H.323协议簇中,规定了视频采集设备的标准采集分辨率。CIF = 352×288像素 QCIF全称Quarter common intermediate format。QCIF也是常用的标准化图像格式。在H.323中,规定QCIF = 176×144像素。 CIF格式具有如下特性: (1) 电视图像的空间分辨率为家用录像系统(V ideo Home System,VHS)的分辨率,即352×288。 (2) 使用非隔行扫描(non-interlaced scan)。 (3) 使用NTSC帧速率,电视图像的最大帧速率为30 000/1001≈29.97幅/秒。 (4) 使用1/2的PAL水平分辨率,即288线。 (5) 对亮度和两个色差信号(Y、Cb和Cr)分量分别进行编码,它们的取值范围同ITU-R BT.601。即黑色=16,白色=235,色差的最大值等于240,最小值等于16。 下面为5种CIF 图像格式的参数说明。参数次序为“图象格式亮度取样的象素个数(dx) 亮度取样的行数(dy) 色度取样的象素个数(dx/2) 色度取样的行数(dy/2)”。 sub-QCIF 128×96 64 48 QCIF 176×144 88 72 CIF 352×288 176 144 4CIF 704×576 352 288(即我们经常说的D1) 16CIF 1408×1152 704 576 目前监控行业中主要使用Qcif(176×144)、CIF(352×288)、HALF D1(704×288)、 D1 (704×576)等几种分辨率,CIF录像分辨率是主流分辨率,绝大部分产品都采用CIF 分辨率。目前市场接受CIF分辨率,主要理由有四点:1、目前数码监控要求视频码流不能太高;2、视频传输带宽也有限制;3、使用HALF D1、D1分辨率可以提高清晰度,满足高质量的要求,但是以高码流为代价的。在现阶段,出现了众多D1的产品,但市场份额非常小;4、采用CIF分辨率,信噪比在32db以上,一般用户是可以接受的,但不是理想的视频图像质量。目前业内人士正在尝试用HALF D1来寻求CIF、D1之间的平衡。但随着单块硬盘的容量达到750GB甚至1000GB,而国内的大部分DVR已经可以做到连接8块1000GB 的硬盘,故D1逐渐会变成时常的主流。 DCIF分辨率是什么? 经过研究发现一种更为有效的监控视频编码分辨率(DCIF),其像素为528×384。DCIF 分辨率的是视频图像来历是将奇、偶两个HALF D1,经反隔行变换,组成一个D1(720*576),D1作边界处理,变成4CIF(704×576),4CIF经水平3/4缩小、垂直2/3缩小,转换成528×384.528×384的像素数正好是CIF像素数的两倍,为了与常说的2CIF(704*288)区分,我们称之为DOUBLE CIF,简称DCIF。显然,DCIF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上,比Half D1更加均衡。

安防监控硬盘容量计算公式

影响上传速度的就是“上行速率”。 下行带宽就是从网络上下载信息的带宽。下行速率是指用户电脑从网络下载信息时的数据传输速率,比如从FTP服务器上文件下载到用户电脑,影响下传速度的就是“下行速率”。 不同的格式的比特率和码流的大小定义表:传输带宽计算: 比特率大小×摄像机的路数=网络带宽至少大小; 注:监控点的带宽是要求上行的最小限度带宽(监控点将视频信息上传到监控中心);监控中心的带宽是要求下行的最小限度带宽(将监控点的视频信息下载到监控中心);例:电信2Mbps 的ADSL宽带,50米红外摄像机理论上其上行带宽是512kbps=64kb/s,其下行带宽是2Mbps=256kb/。 例:监控分布在5个不同的地方,各地方的摄像机的路数:n=10(20路)1个监控中心,远程监看及存储视频信息,存储时间为30天。不同视频格式的带宽及存储空间大小计算如下:地方监控点:

CIF视频格式每路摄像头的比特率为512Kbps,即每路摄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512Kbps,10路摄像机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 512K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10(摄像机的路数)≈5120Kbps=5Mbps(上行带宽) 即:采用CIF视频格式各地方监控所需的网络上行带宽至少为5Mbps; D1视频格式每路摄像头的比特率为1.5Mbps,即每路摄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1.5Mbps,10路摄像机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 1.5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10(摄像机的路数)=15Mbps(上行带宽) 即:采用D1视频格式各地方监控所需的网络上行带宽至少为15Mbps; 720P(100万像素)的视频格式每路摄像头的比特率为2Mbps,即每路摄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2Mbps,10路摄像机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2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10(摄像机的路数)=20Mbps(上行带宽) 即:采用720P的视频格式各地方监控所需的网络上行带宽至少为20Mbps; 1080P(200万像素)的视频格式每路摄像头的比

校园网网络设计中IP地址的规划与管理

校园网网络设计中IP地址的规划与管理 作者:林冬梅徐效美日期2006-10-24 21:17:40 一、IP地址简介 IP地址的结构 IP地址是IP协议用来标识网络中主机、路由器和网关等设备的不同接口。IP地址就相当于网络设备接口的身份证。从网络的层次结构考虑,一个IP地址必须指明两点:属于哪个网络,是这个网络中的哪台主机,因此IP 地址的结构为“网络号+主机号”,其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的位数因网络的规模大小而不同。 IP地址的类别 目前正在使用的IP协议版本是1981年9月制定的IPv4。IPv4规定IP地址用32位二进制数表示。为了便于读写,采用点分十进制数表示法,即的形式。 子网与子网掩码 为了提高IP地址的使用效率,人们将二级结构中的主机号部分进一步划分为子网号和主机号,IP地址的结构便变成了“网络号+子网号+主机号”的三级结构。这样就使得IP地址有了一定的内部层次结构,这种层次结构便于IP地址的分配和管理。 同—网络中的不同子网用子网掩码来划分,子网掩码(mask)是将IP地址中对应网络标识码的各位取l,对应主机标识码的各位取0而得到的。如果两台主机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的“与”的结果相同,则这两台主机是在同一个子网中。在没有划分子网时,A、B、C三类网络其默认的子网掩码分别为,,。在作IP地址规划时往往需要设置子网,如果将一个网络的主机号部分拿出n 位用做子网地址,可以将原来的网络划分为2n个子网,这些子网的大小都是

相同的。采用可变长子网掩码(VLSM)分配机制,可将网络划分成不同大小的子网,为单位节省大量的IP地址空间。 NAT地址转换 NAT(地址转换)就是把在内部网络中使用的IP地址转换成外部网络中使用的IP地址,把不可路由的IP地址转化成可路由的IP地址,对外部网络隐蔽内部网络的结构。通过NAT,可以节省NIC注册的IP地址。 内部地址是因特网地址分配组织规定的以下三类网络地址(又叫保留地址或私有地址): 这3个网络的地址不会在英特网上被分配,任何一个局域网都可以使用。使用私有网络地址的主机与互联网上的主机通信时,要通过地址转换技术,将私有地址转换成公有地址。 NAT应用有三种方式:静态NAT(static NAT)、动态NAT(pooled NAT)和PAT(端口复用NAT)。静态NAT是采用固定分配的方法映射内部网络的和外部网络的IP地址。动态NAT则是采用动态分配的方法映射内部网络的和外部网络的IP地址。PAT则是把多个内部网络IP地址映射到外部网络的同一个IP地址的不同端口上。 二、校园网IP地址的规划 IP地址的规划常常是校园网络设计过程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IP地址规划的好坏,影响到网络路由协议算法的效率,影响到网络的性能,影响到网络的扩展及网络的管理,也必将直接影响到网络应用的进一步发展。 IP地址的分配原则 IP地址空间分配,要与网络拓扑层次结构相适应,既要有效地利用地址空间,又要体现出网络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同时要能满足路由协议的要求,以便于网络中的路由聚类,减少路由器中路由表的长度,减少对路由器CPU、内存的消耗,提高路由算法的效率,加快路由变化的收敛速度,同时还要考虑到网络地址的可管理性。具体分配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多媒体网络管理论文:浅谈多媒体网络规划与管理

多媒体网络管理论文:浅谈多媒体网络规划与管理 摘要:近年来,多媒体技术迅速发展兴起,这种新兴的信息交流方式把我们引入全新的境界。但单个计算机进行多媒体信息处理有很多缺陷,将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集合,是多媒体网络产生的原动力,而多媒体网络的规划与管理是多媒体网络发展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多媒体;网络安全 多媒体是一种新兴的信息交流方式,它不是简单地把声、文、图、像等几种媒体叠加后呈现在人们面前,而是通过有机的信息集成,为人们提供最优的视听品质。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出现之前,信息交流基本通过文字、语音、图像或图形等单一媒体形式进行。多媒体计算机确实是多媒体技术得以发展的起源和主导,但是利用单个计算机进行多媒体信息处理有很大的缺陷:一是不能及时获得多媒体信息,很难保证信息的及时性;二是难以共享多媒体信息。而计算机网络技术很好地解决了上述不足,使得人们及时获得各种信息,同时能实现最大程度的信息共享,将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结合,是多媒体网络产生的原动力。 一、网络应用的需求网络应用需求是推动网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传统的网络框架定制了传统的网络应用,即共享以太网和低速链路接入广域网,就可以满足应用的要

求。但随着www的广泛应用,特别是网络多媒体应用对网络技术的要求如下: 1.多媒体通信网络需有足够的宽带。这一方面是多媒体通信海量数据的要求;另一方面,只要有高宽带才能确保实现用户与网络之间的实时性。一般估计,通过多媒体网络传输压缩的数字图像信号要求有2-15MB/S以上的速率,传输CD音质的声音信号要求有1MB/S以上的传输速率,才能充分满足各类媒体通信应用的需要。 2.网络必须满足多媒体通信的实时性和可靠性要求,以保证服务质量。为了获得真实的现场感,语音和图像的延时都要求小于0.25秒,静止的图像要求小于1秒。对于共享的数据要求没有误码。 3.对于媒体同步要求,包括媒体间同步和媒体内同步。因为传输对媒体信息在时空上都是相互约束、相互关联的,对媒体通信系统必须正确反映他们之间的约束关系,以保证声音与图像的同步。 4.为了适应多媒体网络的复杂和高开销等,人们正在加紧研究并推广一些新的网络技术。到目前为止,宽带网络是最适合多媒体传输网络技术的。 二、多媒体网络的技术分析现在的多媒体网络应用,如视频会议、视频点播、远程教育和远程诊断等,主要涉及到

网络规划管理

网络规划管理 浙江联通职位说明书职位编码:职位标识:职位名称:网络规划管理所属单位:中国联通浙江省分公司部门:移动部 所属职类职种:工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职位设立日期:职 位目的:组织编制移动网交换子系统和无线子系统建设项目的总体建议方案,为公司移动网业务发展提供支持。 工作关系:直接上级:移动部经理同僚:网管系统值机 员综合管理项目管理网络优化管理数据分析管理网管系统管理维护管理直接下属:主要职责:重要性应负职责衡量标 准1 网络规划。组织编制移动网交换子系统建设项目的总体建议方案,为公司移动网业务发展提供支持。 规划有效2 选型.谈判。承担对移动网络交换子系统.无线子系统各设备的技术谈判及选型。 设备型号适当谈判有利于公司利益3 综合分析。对网络负荷.业务收入.建设成本的综合分析,为公司相关部门提供数据支持。 分析得当4 设备管理负责完成可研.初设工作,落实配套费用。及时提供设备配置清单,结合工程要求制订发货计划,并向 工程交底介绍。 管理规范5 备品备件落实备品备件,配合应急需求。 备品备件管理6 技术方案制订。负责工程前期规划和技术方案的制定,并指导市分公司基站选址。

方案科学.经济任职要求:(列出此职位最低需要的基本要求.任职资格和素质等。)适应年龄25岁以上适应性别男√ 女√ 所需学历高中所需职称初级适应专业通信专业中专(职高)√ 中级大学专科高级√ 大学本科硕士以上 任职资格通信或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熟悉移动通信生产 的全过程,有三年以上的实际工作经验和较好的理论水平,注重 知识更新,了解通信网络建设规范与维护优化规程,熟悉移动通 信网设台组网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知识,有较强的文字处理能力,工作作风踏实,有较强的工作责任性。 素质要求所需培训(列出此职位所需接受的岗前培训与 在职培训课程项目)岗前培训 GSM.CDMA移动通信网络系统原理。 在岗培训程控交换原理及电话网组网方式.七号信令原理及 信令网组网方式。 职位依据:(主要填写编写本职位说明书所依据的任命文件.规章制度.部门职责.业务流程等,应包括文件签发日期.签发部门.签发文号和文件名。)编制:(本职位说明书编写信息。)编写: 批准:审核:编制日期:2

监控系统硬盘容量计算

监控系统硬盘容量计算 1) MJPEG MJPEG (Motion JPEG)压缩技术标准源于JPEG图片压缩技术,是一种简单的帧内JPEG压缩,它对视频的每一帧进行压缩,压缩比率较小,数量大,通常每路每小时 325X288分辨率录像需要硬盘空间1G左右。 2)小波算法 小波算法是基于小波变换的视频压缩,该技术是使图像信号的时域分辨率和频域分辨率同时达到最高。内核是采用行进中压缩和解压缩方式,视频中帧与帧之间没有相关性,以352X288录像,每路每小时一般为350M左右. 3) MPEG-4 MPEG-4标准是面向对象的压缩方式,不是像MPEG-1和MPEG-2简单地将图像分为一些像块,而是根据图像内容,将其中的对象(物体、人物、背景)分离出来分别进行帧内、帧间编码压缩,并允许在不同的对象之间灵活分配码率,对重要的对象分配较多的字节,对次要的对象分配较少的字节,从而大大提高了压缩比,使其在较低的码率下获得较好的效果。MPEG-4的传输速率为4.8~64kbit/s,使用时占用的存储空间比较小,以352X288录像,每路每小时一般为150M左右.

首先介绍一下公式:码流÷8×3600×24×30,这是一个月录像存储容量的计算方式,其实分辨率大小和录像存储容量大小没关系,主要的参数还是码流,无论DVR、DVS对不同分辨率的图像,比如CIF、QCIF、DCIF、D1等都有对应的码流范围,那CIF来说,码流200K左右,就算你把码流设的再高也没用,图像质量都不会有明显变化。就你的问题D1分辨率码流范围在1.5~2M之间,按最大存储容量就用2M来算,码流就是2048K,公式上码流÷8是比特和字节之间的转换,之后的你自己算吧。 这个问题不是一个公式能解决的,要看你的录像方式,24小时录像还是移动侦测录像?用CIF格式还是D1格式?还有每路图像的变化程度。 每种存储格式都有相应的计算方法 数据流量.带宽匹配及存储空间计算 1、数据流量的计算及网络带宽匹配 举正达网络数字摄像机以320×240格式传输为例:在320×240工作时,网络数字摄像机码流为8-20Kbps,即每秒每帧8-20Kbit,25帧即为8×25=200Kbits,20×25=500Kbits,即网络数字摄像机每秒输出码流为200Kbit-500Kbit之间。 对于“一点看多点“来讲,如果远程巡视监看中心的局域网出口下行带宽为10M,则设计时按摄像机最大流量计算,10M出口带宽允许10000/500=20路25帧视频数据流通过,总帧数为20×25=500帧,假设远程巡视监看中心同时需要远程监看巡视40路远程摄像机,则远程巡视监看中心可巡视监看的每路帧数降为500/40=12.5帧,即12帧,各局域网的远程多媒体网关将局域网上广域网的码流调节到12帧,即240Kbit/路。 2、局域网录像空间计算机方法 因局域网上广域网的摄像机数据流量由远程多媒体网关调节,不影响前端摄像机的工作和局域网内的视频数据流传输,因此局域网内的监看和录像仍然是按25帧进行,因此局域网的录像空间最大为500Kbits×3600s/8=225000KB=225M/小时,80G硬盘可录14.8天。 3、广域网远程巡视监看中心录像空间计算方法 上例中,远程巡视监看中心监看为12帧,每路摄像机的数据流量为240Kbit/s,因此,广域网远程巡视中心的录像空间为240Kbits×3600s/8=108000KB=108M/小时,80G 硬盘可录30.9天。 如果选择定码率,硬盘所需容量基本恒定,如果选择变码率,当现场图像无剧烈运动时,可节省硬盘容量。确定压缩码流的位率大小以后,根据前端录像的保存时间周期,就可以规划硬盘录像机内部需要安装的硬盘的容量:总容量(GB) = 位率/8×保存时间周期×通道数/1024

网络规划设计与管理维护1

(1) 以下关于以太网络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a. 关于Ethernet-II 的规范是IEEE 802.3 b. 以太网交换机的出现标志着以太网已从共享时代进入到了交换时代 c. 以太网的媒体访问控制方式是CSMA/CD d. 以太网采用了曼彻斯特编码技术 (11) 在管理VLAN 成员端口时,端口的输出规则一般是(b)。 a. Unchange b. 以上都有可能 c. Tag d. Untag (9) 生成树协议的作用是(a) a. 查找并消除循环冗余链路,并能在工作链路出现故障时自动启用备用链路来维持数据通信 b. 确定虚拟局域网VLAN 的构成 c. 确定任意两个节点间的最短路径 d. 寻找一个源节点到多个目标节点间的多播路由 (6) (a)相当于一个多端口网桥。 a. 以太网交换机 b. 中继器 c. 路由器 d. 网关 (2) 在以太网中,媒体访问控制采用(d)。 a. 半-坚持CSMA b. 非坚持CSMA c. p -坚持CSMA d. 1 -坚持CSMA (3) 对传统的以太网而言,限制网络跨距的最根本因素是(d)。 a. 跨距太大将不利于载波帧听 b. 节点发送的信号会随着传输距离的增大而衰减 c. 跨距太大会造成“退避时间”过长 d. 节点是边发送边检测冲突的 (8) 1000BASE-T 中采用(c)编码。 a. 差分曼彻斯特编码 b. 4B5B 码 c. 卷积编码 d. 5B6B 码 (5) 10Mb/s 以太网不支持的媒体是(c)。 a. 多模光纤 b. 粗同轴电缆 c. 单模光纤 d. 非屏蔽双绞线UTP (4) 以下关于802.3 帧格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a. 有一个长度字段 b. 802.3 帧即Ethernet-II 帧 c. 前导码为8 字节 d. 有一个类型字段 (10) (d)不属于VLAN 的划分方式。 a. 基于端口 b. 基于MAC 地址 c. 基于网络层 d. 基于应用层 (7) 在工程中,组建总线型10Mb/s 以太网应遵循(a)规则。 a. 5-4-3 -2-1 b. 4-3-2 -1 c. 3-2-1 d. 6-5-4-3-2-1 (12) 802.11 媒体访问协议定义了(a)种不同的帧间隙。 a. 4 b. 5 c. 6 d. 3

硬盘存储的计算方法

?什么是D1 ?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D1,大家都以为D1是硬盘录像机显示、录像、回放的分辨率,实际上不是的,D1是数字电视系统显示格式的标准,共分为以下5种规格:D1:480i格式(525i):720×480(水平480线,隔行扫描),和NTSC模拟电视清晰度相同,行频为15.25kHz,相当于我们所说的4CIF(720×576) D2:480P格式(525p):720×480(水平480线,逐行扫描),较D1隔行扫描要清晰不少,和逐行扫描DVD规格相同,行频为31.5kHz D3:1080i格式(1125i):1920×1080(水平1080线,隔行扫描),高清放送采用最多的一种分辨率,分辨率为1920×1080i/60Hz,行频为33.75kHz D4:720p 格式(750p):1280×720(水平720线,逐行扫描),虽然分辨率较D3要低,但是因为逐行扫描,市面上更多人感觉相对于 1080I(实际逐次540线)视觉效果更加清晰。不过个人感觉来说,在最大分辨率达到1920×1080的情况下,D3要比D4感觉更加清晰,尤其是文字表现力上,分辨率为1280×720p/60Hz,行频为45kHz D5:1080p格式(1125p):1920×1080(水平1080线,逐行扫描),目前民用高清视频的最高标准,分辨率为1920×1080P/60Hz,行频为67.5KHZ。( D5:实为电视高清最新标准:1920×1080) 其中D1 和D2标准是我们一般模拟电视的最高标准,并不能称的上高清晰,D3的1080i 标准是高清晰电视的基本标准,它可以兼容720p格式,而D5的 1080P只是专业上的标准,并不是民用级别的,上面所给出的60HZ只是理想状态下的场频,而它的行频为67.5KHZ,目前还没有如此高行频的电视问世,实际在专业领域里1080P的场频只有24HZ,25HZ和30HZ。 需要指出的一点是,D端子是日本独有的特殊接口,国内电视几乎没有带这种接口的,最多的是色差接口,而色差接口最多支持到D4,理论上肯定没有HDMI(纯数字信号,支持到1080P)的最高清晰度高,但在1920:1080以下分辨率的电视机上,一般也没有很大差别。 国内主流的硬盘录像机(DVR,Digital Video Recording)采用什么分辨率?怎样计算硬盘容量? 国内主流的硬盘录像机采用两种分辨率:CIF和4CIF(D1),分为两种型号。 硬盘录像机常见的路数有1路、2路、4路、8路、9路、12路和16路。最大可以连接8块2000GB的硬盘,总容量可高达16T(目前市面上最大的硬盘在1000GB左右),如果采用CIF分辨率,通常每1路的硬盘容量为180MB~250MB/小时,通常情况下取值200MB/小时;如果是D1的分辨率每小时录像需要的硬盘容量为720MB~1000MB/小时,通常情况下为了减少硬盘的容量可以按照500MB/小时计算,帧率智能设置比25fps 少一些,码流也要少一些!相信大家可以计算出一台装满8块500GB的16路硬盘录像机可以录像多长时间了吧? 计算举例:8路CIF格式24小时不间断录像30天所需硬盘容量? 8路×200M×24小时×30天÷1024M = 1125G (注:1G = 1024M) 安装硬盘总容量的参考计算方法

讲解监控硬盘存储量计算公式

海康的130W像素的 一天24小时录下来大概多大容量 大概30G的样子 100的是20G 200的是40G 当然这些都是粗略估计。具体看最后的步骤计算: 在视频监控系统中,对存储空间容量的大小需求是与画面质量的高低、及视频线路等都有很大关系。下面对视频存储空间大小与传输带宽的之间的计算方法简单介绍。 比特率是指每秒传送的比特(bit)数。单位为bps(BitPerSecond),比特率越高,传送的数据越大。比特率表示经过编码(压缩)后的音、视频数据每秒钟需要用多少个比特来表示,而比特就是二进制里面最小的单位,要么是0,要么是1。比特率与音、视频压缩的关系,简单的说就是比特率越高,音、视频的质量就越好,但编码后的文件就越大;假如比特率越少则情况恰好相反。 码流(DataRate)是指视频文件在单位时间内使用的数据流量,也叫码率,是视频编码中画面质量控制中最重要的部分。同样分辨率下,视频文件的码流越大,压缩比就越小,画面质量就越高。 上行带宽就是本地上传信息到网络上的带宽。上行速率是指用户电脑向网络发送信息时的数据传输速率,比如用FTP上传文件到网上往,影响上传速度的就是“上行速率”。 下行带宽就是从网络上下载信息的带宽。下行速率是指用户电脑从网络下载信息时的数据传输速率,比如从FTP服务器上文件下载到用户电脑,影响下传速度的就是“下行速率”。 不同的格式的比特率和码流的大小定义表: 传输带宽计算: 比特率大小×摄像机的路数=网络带宽至少大小; 注:监控点的带宽是要求上行的最小限度带宽(监控点将视频信息上传到监控中心);监控中心的带宽是要求下行的最小限度带宽(将监控点的视频信息下载到监控中心);例:电信2Mbps的ADSL宽带,50米红外摄像机理论上其上行带宽是512kbps=64kb/s,其下行带宽是2Mbps=256kb/。 例:监控分布在5个不同的地方,各地方的摄像机的路数:n=10(20路)1个监控中心,远程监看及存储视频信息,存储时间为30天。不同视频格式的带宽及存储空间大小计算如下: 监控点: CIF视频格式每路摄像头的比特率为512Kbps,即每路摄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512Kbps,10路摄像机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 512K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10(摄像机的路数)≈5120Kbps=5Mbps(上行带宽) 即:采用CIF视频格式各地方监控所需的网络上行带宽至少为5Mbps;

视频监控工程中硬盘存储容量的计算

视频监控工程中硬盘存储容量的计算 根据常规的容量计算公式: 1、每通道每小时录像文件大小计算公式:码流大小×3600÷8÷1024= MB/小时 硬盘容量计算公式: 2、每小时录像文件大小×每天录像时间×硬盘录像机路数×需要保存的天数 码流 CIF:512Kbps,在变码率设置下图像质量选择“较好”或“次好” DCIF:768Kbps,在变码率设置下图像质量选择“较好”或“次好” D1:2Mbps,在变码率设置下图像质量选择“较好”或“次好” 以16路硬盘录像,CIF格式举例: 每通道每小时录像文件大小 512×3600÷8÷1024=225Mbps/小时 硬盘容量为 225Mbps×24小时×16路×3030天=2592000Mbps(约2600G) 常用的存储格式和码流: CIF:512Kbps,在变码率设置下图像质量选择“较好”或“次好” DCIF:768Kbps,在变码率设置下图像质量选择“较好”或“次好” D1:2Mbps,在变码率设置下图像质量选择“较好”或“次好” 目前国内主流的硬盘录像机采用两种分辨率:CIF和D1,如果采用CIF分辨率,通常每1路的硬盘容量为180MB~250MB/小时,通常情况下取值200MB/小时;如果是D1的分辨率每小时录像需要的硬盘容量为720MB~1000MB/小时,通常情况下为了减少硬盘的容量可以按照500MB/小时计算,帧率智能设置比25fps少一些,码流也要少一些. 音频码流为固定16kbps,每小时所占容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硬盘录像机常见的路数有1路、2路、4路、8路、9路、12路和16路。最大可以连

接8块2000GB的硬盘,总容量可高达16T(目前市面上最大的硬盘在1000GB左右),!相信大家可以计算出一台装满8块500GB的16路硬盘录像机可以录像多长时间了? 硬盘容量占用计算:以正常画面质量计算,每路每小时200M。例如16路硬盘录像机,同时录像的情况下每小时共占用硬盘3.2G。根据不同应用场所,可以采用动态录像等方式进行录像,这样保证录像资料均为有效部分。 有些情况下为减少硬盘投入,可按每路每小时100M设置录像质量,但画面质量不能保证。建议只在要求不高的情况下使用。 各种DVR录像画质与占用硬盘空间对比表 一般工程计算公式:每小时数据量 * 24小时 * 天数 = ? G 注: 这里说的硬盘容量大小的工程计算,是指在一定的视频格式和分辨率基本确定的情况下,硬盘最小容量的确定。 由于采用各类编码技术(软件)和编码设备(硬件),即所谓智能(自动)调整码率而可以节余的容量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1G = 1024M;1T=1024G,但硬盘容量都因为工业生产的方便,实际都是以1000为单位。

网络建设管理与规划

网络建设管理与规划 当今网络越来越重要,网络的规模、复杂度也越来越大,为了保证网络有良好的性能,必须使用网络管理系统,网络管理系统监视和控制网络,即对网络进行配置,获取信息,监视网络性能,监视和管理故障以及进行安全控制。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现在的网络管理系统存在着缺陷,不同的网络运营商拥有各自分割的网管系统,有些厂商发展自己专用的协议。同时,针对不同的网络管理功能,存在着大量功能单一的网络管理系统。这些管理功能相互独立,甚至不同厂家同类设备间的管理系统也做不到很好的统一。这些情况致使网络协议不兼容,管理信息分离,不能更好的共享管理资源,缺乏对整个网络的统一管理,从技术方面看,管理内容庞杂、操作界面多种多样,从管理方面看,不同的网管系统需要更多的人员学习、维护,浪费人力,同时随着网络的复杂度增加,分散管理,不容易进行问题定位和对网络的优化。 针对以上网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各网络运营商希望能够在目前网络管理基础上建立一个综合的网络管理系统,以实现网络管理的统一。这就有了综合网络管理的需求,即把现有的独立的不同网管系统进行整合,实现兼容和互操作性,形成一个界面友好、功能齐全的网络管理系统。 网络由互相连接的诸如路由器、交换机、网桥、工作站等网络设备组成。网络管理系统对网络进行监视对网络设备进行控制。网络监视是指在不加影响的情况下对网络的状态进行监视,而网络设备的控制包括主动地参与和影响网络的状态。 一个典型的网络管理系统由四部分组成。网络管理站(NMS),运行在网络设备上的管理代理,协议和管理信息集。NMS是一个计算机系统,他执行网络管理功能,对不同设备提供了基本的网络管理功能。一个典型的NMS有以下部件组成: 1.一个图形用户界面(GUI) 2.管理进程 3.NMS核心 4.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5.信息处理机制 6.管理协议 GUI给用户提供了一个使用NMS的界面。NMS使用标准的方法去请求网络设备,从不同网络设备中收集信息。收集到的信息存放在DBMS中,管理应用使用DBMS进行存储信息和建立间的联系,用于网络分析和维护。NMS使用管理协议和运行在被管理节点上的管理代理进行通信。NMS和管理代理间进行通信的信息由管理信息库(MIB)来定义。使用的管理协议为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通用管理信息协议(CMIP)。 在这里,我们把网络设备管理系统分成两个大类,一个是主干网网络设备监控系统,另一个是桌面管理系统。 网络是由网络设备搭建起来的,网络设备的稳定性直接决定了网络的稳定性。网管员每天所做的干网维护工作有很大一部分是在维护网络设备。但是网络设备数量多,品种杂,在勤奋的网管员如果采用走查的办法每天也不会对整个网络查询3次以上。所以很多的网管员对网络设备的维护经常采用传统的“来电响应式”。可是一旦电话打过来,必然是发生了网络故障,发生了网络故障,必然造成了损失。尤其是以网络为业务基础的企业,5分钟的网络故障有可能带来的损失是成千上万的。 网络设备监控系统便是以保证网络设备稳定正常工作为主要目的网管系统。它通过对网络设备的监视,让网管员时刻了解网络中各个设备的工作情况。当某台网络设备发生异常,出现了故障的苗头的时候,网管员可以及时地把故障潜在因素排除掉,这种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