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法孟图解鹰爪门一百零八擒拿术
刘敬儒八卦掌(八大掌)

刘敬儒八卦掌(八大掌)一、起势1、闭门掩肘2、懒龙横门3、叶底探花4、青龙返身5、青龙探爪二、双换掌1、闭门掩肘2、懒龙横门3、指天插地4、燕子抄水5、走马活挟6、叶底探花7、青龙返身8、青龙探爪三、顺势掌1、青龙回首2、脑后摘盔3、白蛇伏草4、走马活挟5、青龙返身6、青龙探爪7、抽梁换柱8、青龙探爪四、背身掌1、云龙切掌2、背身吐信3、青龙出水4、燕子抄水5、白蛇吐信6、白猿献桃7、双蛇吐信8、拍胸扑肋9、走马活挟10、叶底探花11、青龙返身12、青龙探爪五、转身掌1、行步撩衣2、金龙合口3、平手四合4、阴阳鱼5、拍胸扑肋6、走马活挟7、叶底探花8、青龙返身9、青龙探爪六、摩身掌1、片施两门2、青龙掉尾3、白蛇缠身4、叶底探花5、青龙返身6、青龙探爪七、翻身掌1、迎门点脚2、燕子抄水3、大蟒翻身4、三盘落地5、反背掌6、拍胸扑肋7、走马活挟8、叶底探花9、青龙返身10、青龙探爪八、回身掌1、迎门劈掌2、燕子抄水3、青龙出水4、走马回头5、猛虎出洞6、撤步刁手7、拍胸扑肋8、叶底探花9、青龙返身10、青龙探爪八卦连环游身掌第一段1、起势2、青龙探爪3、闭门掩肘4、推窗望月5、叶底藏花6、迎门开掌7、推窗望月8、叶底藏花9、行步撩衣 10、脑后摘盔11、燕子抄水 12、走马活挟 13、叶底探花第二段14、白蛇吐信(右) 15、白蛇吐信(左)(行步撩衣)第三段16、阴阳鱼 17、鹞子翻身 18、鹞子穿林 19、乌龙摆尾 20、阴阳鱼第四段21、提膝撞掌 22、白猿献桃 23、狮子张口 24、拧身削掌 25、风轮劈掌26、转身反背掌 27、反背捶 28、提膝腕打 29、天马行空第五段30、横扫千军 31、指天插地 32、枯树盘根 33、大蟒缠身 34、径蟒翻身35、白蛇伏草 36、收势。
【拳种】鹰爪翻子门之鹰爪罗汉掌详解

【拳种】鹰爪翻子门之鹰爪罗汉掌详解罗汉拳,是鹰爪翻子门中的拳术套路之一。
该门派的徒手拳套除罗汉拳外,还有鹰爪连拳五十路、鹰爪行拳十路,八面捶、八步捶、大绵拳、小绵拳、抱月拳等。
罗汉拳的运动特点是:出手必有拳掌打,回手须用鹰爪抓,双拳密如雨,脆快一挂鞭,一举手一投足十分强调武术的技击特点,富有浓厚的攻防含意。
其运动风格是浑朴雄健,要求在演练时手快眼明,步轻身灵。
该拳套突出了鹰爪翻子门的抓、打、擒、拿、翻、崩、滚、靠、高挑、低压、搂抱、勾挂、撑踹等主要技法。
动作说明第一段预备势面向南方,并步站立,两掌位于两腿外侧,目视前方(图1)。
要点:头要端正,下颏微内收,挺胸直背、松肩,精神贯注。
1.并步双勾手①并步不变;两拳外旋,直臂上托,掌心向上,与肩同高}眼看两掌(图2)。
②上动不停,并步不变;两掌直臂向下,经左右体侧往后斜上方内旋向前下,再经左右体侧变勾反臂向后上抬起;在双勾手形成的同时,头部迅速向左转,眼平视正东方(图3)。
要点:直臂抡圆360。
可缓匀速度运行,当两掌内旋向后上变勾手时,要和转头快速完成,提气挺胸,收腹直背。
2.连环三挑掌①上动微停,身体略左转,左脚屈膝下蹲抬右脚;同时,右勾变掌直臂向东南方成侧立掌(侧立掌的要求是坐腕,掌指朝上,小指外缘向前。
往后出现,从略)挑起,与鼻尖同高,左勾手不变,眼看左掌(图4)。
②上动不停,左脚蹬地跳起,右脚向后(西北方)跃,全脚掌着地,左脚顺势移动,脚尖点地成左虚步;同时,右掌内旋,上领向后、向右体侧直臂伸展成侧立掌,掌略高于头部.左勾手变掌直臂向东南方成侧立掌挑起,与鼻尖同高;眼看左掌(图5)。
③上动不停,右脚向东南方上步,脚尖点地成右虚步;同时.右掌向下往前上直臂成侧立掌挑起,左掌下按至右肘下,眼看右掌(图6)。
要点:三次挑掌要连贯快速,劲贯掌指。
3.退步右踹脚滚扑掌①上动不停,右脚以脚尖碾地随身体向左转的同时,脚跟向东南方移动90。
,然后全脚掌踏地,左脚向右脚后方插步;同时,运劲于右腕根部以小指引动外旋屈臂里收体前.左掌沿右臂的肘侧贴擦至右腕.即内旋变鹰爪刁拿,眼看掌爪(图7)。
传统八卦掌拳谱

传统八卦掌拳谱直趟练习八卦掌学习内容目录一、传统八卦掌源流追溯传承渊源二、直趟八卦单操八掌起式:老僧托钵(一)进步挑打(二)闪步横劈掌(三)进步团撞(四)风轮劈掌(五)插花揶肋(六)翻身塌掌(七)挑手踏掌(八)封锁阴阳掌各项包括攻防技击含义三、六合八打下面所述八打拳势套路是借鉴少林拳门套路所来,可以看到其走势过程特别接近六十四掌走势,就是技击攻防招法用势也为如此,不过这里多是以拳为主,一些走势虽然与前述直趟八卦掌走势大有十分雷同很近似之处,但不论是走架和技击用招还是有一些自己的特点,故此,这里特意来做一单独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一、闪步劈打二、插花掖肋三、攉打冲捶四、撸手拨打架打五、反手踏掌六、撸手劈面十字手七、捋手蹬踹八、滚臂擂捶各项包括攻防技击含义四、十趟弹腿本篇这里所介绍的拳势套路仍民间回民所擅长的一套拳路,以腿法见长,对八卦掌习练和技击多有帮助,也就收进八卦掌习练拳路里来进行练习。
一路顺势敌难挡,二路十字按脚尖,三路劈盖腋行犁,四路掌抹步斜肩,五路栽捶步要斜,六路盘肘式单看,七路双看十字手,八路转环跺子腿,九路封锁阴阳手,十路插花似箭弹。
各项包括介绍攻防技击含义。
五、直趟八卦六十四掌(一)动作顺序说明(二)六十四掌攻防动作连环套用招图示说明用招欣赏一(三)六十四掌攻防动作连环套用招图示说明用招欣赏二六、转身八卦传统套路介绍七、谈八卦手法要领谈及要想学好八卦掌这一传统拳式套路,自然先涉及其身法要领,它即归属内家拳范畴,也就必而符合内家拳身法要求,象大的动作要求,气沉丹田、含胸拔背、松肩坠肘、虚灵顶劲,势必而行,可也有自己的特点,下面就八卦掌的一些规律及要领要求作一展述。
(一)歌诀一、要领歌、白话注释(二)歌诀二、八卦转掌攻防技击四十八法(三)歌诀三、八卦掌三十六盘歌八、八卦单操基础八掌(一)动作顺序说明(二)攻防技击含义九、八卦老八掌传统套路一十、八卦老八掌传统套路二传统八卦掌拳谱一、本趟传统八卦掌源流追溯传承渊源八卦掌作为一个传统内家拳种,在全国流传十分广泛,尤其是在北京更是群众基础颇深,倍受武术爱好者青睐和热爱,就在北京玉泉路星期八公园南侧,公园管理处旁有很多人在练习八卦掌,说起拳势八卦掌,自然会提到先辈董海川,传承第字形成程派、尹派、刘派、梁派等派系,本趟拳其传承脉搏由先师马玉清所留传。
太极十三式的八法与五步

搠为八法之首,有撑开之意,《杨氏九诀》之“八要”:“搠要撑”,《十八在诀》:“搠在两臂”,《十三行功诀》 :“搠手两臂要圆撑”,讲得都很清楚明确。搠的对应窍位为会阴穴,属肾经。太极拳走架子及推手与技击,无时无 刻不可离开此劲。搠劲产生于气劲,使周身气满而圆活顺畅,则如同充气之橡皮轮,既有防御之能,亦有反动力之 弹性在,则攻防两宜,粘走相随,运、接、蓄、发都能顺遂如意。搠犹如一道防线,进可攻,攻中有守,退可防, 而退中有攻,并可借以探听对方之虚实,借以化人发人。搠劲之用,非用手臂,须用腰腿劲,加以意气,方能奏效。 搠之用有单臂搠、双臂搠之分;搠之地点,以人之关节或拗处为好。搠之先,可先用弓I劲往后向下微诱,使其劲出 而显出焦点,再借其劲而搠发,则成功无疑。发搠劲,眼睛亦须专注,否则不能克敌。
不离阴阳,因此“头顶太极,身怀八卦,脚踩五行”的概括与说明,是合于太极拳的拳理拳法的。
需要说明的有二点,一是太极图与地图方位相反,地图是上北下南、右东、左西,而太极图是上南、下北、右 西、左东。二是太极拳的技法千变万化,不可能用五种简单的生克关系来概括,只要时刻不忘阴阳变化的理论就行 ,然而五行步法却不可不知。
8、靠劲
靠,是肩、背等部位在任何角度下向对方所发出的劲,一般以肩为主。人身的对应窍位是玉枕穴,属胆经。靠 多用
于比肘离人更近的时候,其势又比肘更猛。如善用靠,则身矮力小之人,可胜身高力大之人。靠为击人之第三 道防线。靠多用于己肘被闭而不能发劲之时。用靠,必须顶悬身正,肩与胯合,用腰腿劲加上意气靠击之。用靠劲 ,先要化得合法,靠时要快,劲要整,目标要明确。靠之种类较多,在上为肩靠,在下为膝靠,迎面为腹靠,转身 则为背折靠,皆以腰胯为发动之轴心。如以肩靠人,须顺步插入其裆内,斜而向下靠,不可平行而出,否则难奏效 。另外,还要注意防护己之面部及臂部,必须以另一手置于用靠之手臂肘弯处,则上可护面,下可防撅用靠之手臂 ,比较安全。拳式中有提手上势转白鹤亮翅时左转上步斜靠、斜飞式之七寸靠、云手之横靠等。
[八卦门散手八式技法剖析(中)] 八卦掌散手技法应用
![[八卦门散手八式技法剖析(中)] 八卦掌散手技法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4851afb79b6648d7c0c74650.png)
[八卦门散手八式技法剖析(中)] 八卦掌散手技法应用(接上期) 三、白猿搬枝谱诀:进步摧心力要猛,拧臂旋腕脱化精;扣步转身急搬枝,手搬臀顶腰胯力。
1 在实战中,敌我双方均采取右老僧托钵式相互对峙。
我采取主动进攻法先发制人,右脚向前迈进一步,左脚紧跟一步,脚下步势不变;同时,右手掌随身而进,仰掌迎面一点,手腕迅速内旋下沉,掌心朝前,掌指向上,以右摧心掌法,直奔对方的心窝膻中穴,力达右掌;左手掌心朝下,紧护左胸部。
目视对方面部(图17)。
对方见我来势凶猛,急忙坐身含胸避让我锋锐;同时,急用右手钻穿刁捋我右腕,右转体速用左手掳抓我右肘部,欲用擒拿法拿我右臂,以施顺手牵羊技法。
目视我面部(图18)。
注意要点:我进步时应用八卦门中跟步法,始终保持身体重心的稳固,右掌穿点随步身而人,一点即旋腕,速度要快,劲力要猛,力达掌根。
拳谱:掌用小天星,按实始用力。
整个动作须手眼身法步高度协调,灵活巧妙,一气呵成方妙。
技法说明:摧心掌技法独特,临敌实战中,脚踏中门夺地位,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破坏对方的重心,攻防兼顾,往往能取捷效。
如对方以右顺步拳击我上中盘时,我左掌向左下一搂按其来手,右手顺势以右反背掌击打对方太阳穴;对方必以左手格截,两臂一交,立即顺势旋腕翻塌对方心窝膻中穴;亦可身随步进,右掌一点对方眉头双睛,以惊扰其心神,无论对方接招与否,先声夺人,出声惊叫,以扰其心神;左转体借拧腰转胯之势,右掌翻腕旋对方心窝,势若马上开弓,迅若奔雷,亦常取捷效。
2 紧接上动,我见对方欲施擒拿之术,速将右肩松沉,右臂内旋往对方裆部拧插;使对方擒拿法不得力,迫使其双手随我而动,以解中节肘部之围,日视对方(图19)。
上动不停,我左脚迅速向前迈进扣步,右臂此时疾以逆时针旋转划圆,如描太极;同时,左掌紧扣对方右肘部,紧护中门,以防对方右肘中节之技。
(图20)注意要点:我左脚进步须进身,且左掌扣抓其右肘时应要似紧非紧,含有推托之意,以防其捶肘受制,右臂划圆要顺其自然,借势借力,不可妄用拙力。
拿法八卦门六把总拿技法剖析

八卦门中素有七十二拿之说,其实原传的八卦门中并无擒拿法,如八卦技击四十八法诀中云:八卦之手不讲拿,我拿人兮我亦差。
现在八卦门中流传的擒拿法,主要归功于大枪刘德宽先生,他在他创编的直趟六十四散手掌中渗入了部分擒拿手法。
有些八卦前辈们入八卦门之前就精通擒拿术,将其带入八卦门中,从而大大丰富了八卦门技艺。
而后代代相传,不断发展完善,便形成了目前较为系统的八卦门擒拿术。
然其应用变化皆出于六把总拿。
故六把总拿乃八卦门擒拿术之总纲。
它是八卦门无数前辈高人的心血结晶,是八卦门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其简洁明快,朴实大方,结构合理,布局巧妙,加之其体用时灵活多变,刚柔并济,技击性强,故历代师门传授甚严。
因此,门内人尚知者甚少,门外人更是望洋兴叹了。
笔者从学于著名武术家陈盛甫教授,复受益于运城市武协主席任锡平老先生,虽资质愚鲁,仍稍有收益。
而今两位恩师先后驾鹤西去,今余不揣浅陋,根据师传以及自己多年研练之体悟,将其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不妥之处,敬请前辈高人多加斧正。
一、八卦掌六把总拿拳谱拿法亦讲八字,即:提、拗、贴、靠、转、身、扭、扫。
六把总拿,八卦拿术之总纲。
我击人胸,人叉我脖;我抓人腕,人上盘肘拿我;我复托人肘,人又拿我一把,向下拿我,名曰翻天印。
我进步托人肘,人又拿我一把,勾挫我肘腕,名曰螳螂勾手。
我复抓人腕,人又拿我一把,名曰金丝缠腕。
我复抓人之腕,人又拿我,名曰怀中抱月。
我托人肘,人又拿我,名曰外掰筋。
我再抓人腕,人复旋转拿我,名曰弯弓射虎。
此即六把总拿。
二、八卦掌擒拿总诀拿法本是无极手,反过关节自然有。
虎抱龙拿车轮滚,上下相合稳准狠。
若遇他人飞带手,随式变化自然有。
拿里加打是正方,打里加拿法也良。
指腕力小使不好,三种技法传神妙。
三、预备式1.甲(红衣服)、乙(白衣服)双方均自然站立,双手放于身体两侧,头顶项竖,含胸拔背,精神集中,呼吸自然,气沉丹田,相对而立,相距约三步;双目平视对方面部(图1)。
2.甲、乙双方右脚均向前迈进一步,身体微下坐成三七步;同时,以右老僧托钵式右腕相搭,左手伏按于右肘侧下,掌心朝上,掌指向右;双目向前平视对方面部(图2)。
黑龙十八手

黑龙十八手黑龙十八手一、青龙探爪二、龙女照镜三、怪蟒翻身四、腋下偷桃五、踹膝索喉六、二龙戏珠七、玉龙盘腿八、劫肘扣带九、黑龙摆爪十、乌龙摆尾十一、金银双勾十二、瞒天过海十三、金鸡独立十四、龙盘玉柱十五、毒龙出洞十六、野马奋蹄十七、单掌推碑十八、骑龙入水黑龙江十八手是一套充满血腥的拳术,它是黑龙江武警总队经过多年的经验和实战总结出的一套刻敌制胜的拳术(也可算擒拿)81年创作,83年推广,后来因为其招试过于阴险被部队禁止学习,95年以前的武警特警才学过,基本上可以说一招必杀!因为现在部队已经禁止学习了,其招式澎湃大气!具有收藏价值呵呵,用不好会死人的,慎重~~!!起势要领:在立正姿势的基础上,右脚向右撤步(于肩同宽)的同时稍左转体,两腿自然伸直,两脚尖向侧前;右拳护于右额下方稍右,拳心向内稍下;左臂微屈,左掌按压手左胯外侧约20厘米处,掌刃向外,头左甩,目视前方。
要求:撤步要快,重心偏后腿,侧身对敌。
一、青龙探爪(空手夺刃)要领:左闪步的同时,右挑膝,左立掌向左前振击(于肋平)。
右爪于右膝外侧向下砍击、目视右膝。
随即在右脚向后落地成左弓步的同时,右爪前击,左拳收于腰际,目视前方。
要求,右爪砍击、前击要有力。
二、龙女照镜(拦门摔)要领:(接上动不停)右脚前扫,脚跟不离地同时右手八字掌屈肘后挑,掌心向内,左掌护于右肋前,掌心向下,目视右后。
要求:挑扫协调、有力,重心偏于左腿。
三、怪蟒翻身(攻击腹背摔)要领:(上动略停)右脚向前上步成马步的同时左转体,右臂屈肘摆击左脚向左后撤步(两膝微屈)随即弯腰顶臀,两手向左后猛力拉带,目视左后。
要求:肘击、背摔要猛。
四、腋底偷桃(击裆推胸)要领:(接上动不停)1、右脚步振脚的同时左脚前伸,右拳收于腰际,随即在成左骑龙步的同时左刁拿上架,右立拳前击(于裆平),目视右手。
2、速起身右勾拳上击。
左掌护于右肋。
3、随即右脚向前上步成弓步的同时,双爪前推,目视前方。
要求:快速、连贯、有力。
南少林八宝门大力鹰爪功,功成者十指利如钢爪,能碎酒杯、核桃

南少林八宝门大力鹰爪功,功成者十指利如钢爪,能碎酒杯、核桃八宝拳,全称“阴阳八宝拳”,开门于清代乾隆年间,创建人福建泉州少林寺至善禅师,乃少林南派名门之一。
何谓八宝?天上三宝“日、月、星”,人身三宝“精、气、神”,武家二宝“精湛硬气功、娴熟技艺”,共为八宝。
何又加称阴阳?因八宝拳分“阴拳”和“阳拳”两大类别。
因此贯名为阴阳八宝拳。
当代,八宝门最著名的传人是其第七代掌门人莫文丹。
莫大师功力超群,曾经函授八宝武功,学者数万人,盛极一时。
本功由张永兴先生所传,张乃莫大师亲传弟子,练功多年,功力超人,见解独到。
八宝大力鹰爪功,又名鹰爪千斤力,是专门练习爪上抓捏缠拧的一种硬气功,两到三年即可练成。
功成者双手十指利如钢爪,发力能碎酒杯、核桃,擒拿立致筋分骨错,令敌胆寒。
一、开功预备式直身站立,两腿横开,约同肩宽,两脚平直,脚尖稍扣。
双手下垂于两腿外侧,掌心向里,虎口向前,掌尖朝下,下颌微收,百会上顶,气沉丹田,精神贯注。
(图8-1)图8-1按顺呼吸法,鼻呼鼻吸,意念集中于脐下丹田处。
意守丹田发热之后,接练下式。
二、雄鹰亮爪式按预备势意守丹田发热之后,将顺式呼吸改为逆式呼吸,鼻呼鼻吸。
以鼻猛吸一口气,双腿同时屈膝下蹲成四平马步,收提肛门和睾丸。
双手从大腿外侧向前屈臂上提,掌变为拳,拳面约与下颌平,拳心对胸部,拳眼向外,两手间距约30厘米。
(图8-2)图8-2吸气末时,用喉头配合吸气动作吞入一口气,并以意念送入下丹田处。
接着以鼻腔喷气,同时,意想双手手指持有千斤重物,从胸前由拳变掌,向左右方向平行外推,臂高同肩,手指分开,掌心向外,虎口向前。
在双掌外推的同时,十趾抓地,松肛、松睾,并以意念导引丹田内气上升至膻中穴,然后再分向左右腋下、沿手臂内侧向下、经营宫穴而直透射双手指尖。
(图8-3)图8-3然后吸气,双掌变拳,回收至胸前,并以意领气从手臂外侧上升、过头部而返回丹田,并收提肛门、睾丸。
如此反复练习,次数自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法孟图解鹰爪门一百零八擒拿术
自序
我国拳术,向乏记载,无从考据,至梁代达摩东来,在中岳少室山面壁九年,为僧侣说,教以罗汉拳十八手,使其锻炼身体,是为少林拳术起源,至宋岳武穆,得少林余绪,力御金兵,后以七十二把拿腕手法,更加印点人体三十六要穴之擒法,成一百零八擒拿(即鹰爪连拳之散手)以教士卒,屡创金兵,盖擒拿手法,专擒其穴脉使其疼痛,拿其腕节令其麻痹,以静制胜,以柔克刚,雍容儒雅,行无所事,尽分筋、错骨、点穴,闭气之能事,以应敌制胜,洵技击之冠也。
其术全在近身制敌,敌越近越易制胜,运用时尚巧劲,宜迅速、明敌意,知进退,忌笨力。
巧妙者,除运自己原有之实力外,更借敌来之力为己用,而藉其力反制敌身之谓,此外对人体之麻筋,关节,及要穴之部位,亦须详加明了,盖麻筋通神经,拿之可使全身或局部麻痹而受制;关节何人肢体之活动,拿之可使肢体失灵而被窘,要穴乃人体要害,拿了非痛则痹,故纯熟此术者,如遇敌时,巧快机警,举手投足之间,随意令人疼痛而伤残,诚我国武术不可随意传授之秘,自卫卫人之至宝也。
然得此术者,应本武德至上之旨,出手使敌屈服已足,切忌毒手而获罪咎,此师视世代相传之诫言也。
法孟游于斯艺三十余年,足迹历大江南北星粤港澳,以技传人亦不可以数计,晚近以老病隐居长州,闭居无俚,执笔将鹰爪一百零八擒拿术每一法式之主要致用练法动作,邀门人邓剑峰、黄巨、郑增旺、陈勉芝、黄翰芬诸子及小儿刘志良,小女刘莉莉,分别是演式,摄成图片,由余逐式详细说明,名《鹰爪门一百零八擒拿术》,编印成书,旨在发扬本门武术,使入门者早得捷径,曾学者如遇遗忘时可以检阅温习,所谓“得诀回来好看书”,诸同学研究,可用作课本,此余之深意,非敢云著书立说也,尚希武林名宿,大雅君子,不吝赐教,实厚望焉。
擒拿手法
双手擒拿:此法先用左手阴手四指抓着敌人之左手腕脉穴(图1),拇指为辅,中指按其脉穴,此穴为肢体要穴,属晕穴,一被擒住,便觉昏眩,乃再以右手阴手抓其肘拗处,四指拿住其曲池穴,此穴位于肘关节内弯之中央,为肢体要穴,在二十四拿穴中,亦是晕穴,拿着之后,亦是以四指拿着正穴,因左手所擒,与右手所拿皆是晕穴,敌人自然受制矣。
阴阳手擒拿:此式之擒法(图2),先用左手阴爪擒其腕脉,敌遂
受制,不易活动,自己一占得再发右手,以阴手抓其曲池穴,此穴位于肘关节内弯之中央,即上臂与小臂骨接合之骨缝处,适于拿法,一经拿住,虽不致命,但其晕眩之力甚大,便无法活动矣,且此部位明显易拿,左手即擒其腕脉穴,右手拿之,自然可以信手招来也。
正面擒拿:此式之所谓正面,即是彼此面对面之谓,例如对方之右手一动,自己即应用先发制人手法,亦用右手擒住其掌腕处(图3),四指同时按住其腕脉穴,使其受影响而不能活动,复以左手为辅手拿之,拿法只须以四指按住其四指之背,此时敌方之阳池穴、阳谷穴、虎口穴,皆已受制,此三个皆是麻穴,一经受制,使觉麻痹,无法活动矣。
背面擒拿:此式为背面擒拿,例如自己在敌人之背后,突然以右手抓着其右腕脉穴,此一部位,亦是影响到阳谷、阳池两穴者,阳谷穴在腕脉穴外侧,即腕与前臂骨相接尾指之后,手背凹人之骨缝处,属晕穴,而阳池穴则位于腕脉之内侧,即腕骨与前骨相接,虎口之后,与阳谷穴相对,亦麻穴。
敌受制,更以左手压曲池穴(图4)。
擒手练法
爪力练习:擒手之运用,用揸力,其力发于五指之第二节而不是在指尖,故而练习擒手,则练五指第二节之力,其法则先找一种坚而有韧力之树丫叉一具,最重要便是取其有反弹力者,此种丫叉,在练武者称为“拘子”,初练取其较幼者,练愈久指力愈增,则取其较粗者,经常有暇,不限时刻。
以手揸之,一揸一放,久之擒手之力便愈强矣(图5)。
拿手练法
爪力练习:拿手之力,用抓力,其力发于五指之指尖与第一节之间,练法以大玻璃瓶或圆边之桂林埕为器具,初练之时,自测五指之力,放清水于其中(用沙亦可),伸直手(两手皆练)以五指抓着埕边,用力将之提起,愈久则埕里之水逐渐增加,如是则不特五指尖之力可以增强,抓着人体固不易脱,而腕臂之力,亦由此可以加强矣(图6)。
爪力练法:
1 擒拿指法,首要灵活,阴手阳手,循环运用,一擒一拿,皆有节度,故练爪抓之力,亦须有方,故而对于练爪,先以抓为主,左右互用练抓之法,只有四式,练习之先,凝神静气片刻,立定马式,较肩略阔,略蹲如骑马状,不可过高,亦不可过低,以自然为合适,上身正直,悬顶松胯,气向下行,沉肩垂肘,两手握置腰旁,先出右手向前刁去,作抓拘状,向后拉回,左右握拳,仍置腰间不动,此时九节放松,行气串之,是为练习擒手之方法,切忌努力,只听自然(图7)。
2 承上式,右手由爪一抓而变拳,揖回腰际,拳心向上,不须扯尽,同时一扭马,微微向右,变作弓式,肘肩各节,以松而不动为合,劲由右拳贯至右(月争),当右拳挂回腰间之际,不妨抓一大圈,扯过头部,然后收至腰肋间,神意贯注于右拳,扭马之时,身向右移,以腰用力,松胯一转,膝动而脚步不移,在扭转之时,放置腰间之左拳,扭转平肩打出,拳背向上,打时可以用力打尽,目注拳背,腕节发响(图8)。
3 承上式,经过片刻,屏神凝气,将弓式马向左略扭,发回马式,松腰松膀,将马略坐,握拳之右手仍然放置腰间不动。
左手之拳张开,作抓物握着之状,同时扭转,变为掌心向上,向后拉回,拉至腰肋间不动,九节放松,行气丹田,着重点乃在抓手之肘,着重点在小指、无名指及中指,所谓后三指以食指及拇指辅佐之,此即为擒手,抓人肌肉,擒人脉穴有分筋错骨之功(图9)。
4 承上式,在左拳拉回腰门之后,此时两拳分置两肋,略一停留,随即一扭马,身微向左,变马为左弓右箭,动作有如图8,但是易右马为左马,易左拳为打出右拳而已(图10),此四种动作,异常简单,可以由左而右,由右而左,回环练习,朝夕练习一次,初练之时,左右各练十次,不可过多,须如法练习,勿用拙力,周日之后,动作灵活,气不促,神不散,便可以按日增加一次,至百次时,指爪劲已足够矣。
指部
(一)推指
1 推者,即将人之指拿住,用力推弯之谓,因人之手指,在掌部下端,由掌骨与指骨基衣之关节,有屈伸及内外回转之作用,由囊状韧带,缓包关节,在背侧,密接伸筋骨膜,日内侧韧带,及外侧韧
带,在掌侧横连第二至第五关节,日掌骨韧带,其接连如是,故而推指就是错骨之方法,施用推指之手法,可使敌人疼痛难忍,甚至指骨脱臼,便可以从败中取胜,因为推指之法,是顺利着来势而施田者,假如敌人迎面而来,突然以右手执住我之裤带前面,其手背向上(图11)。
2 我之裤带即被执住,要想摆脱,固不可能,此时形式,我已经完全受制矣,故而应用擒手,以左手从下兜上,执住其手腕之腕脉穴,掌心掩着其腕脉穴,大指按着其阳池穴,其余四指则紧握其阳谷穴(图12)掌心托着腕脉,虽不致受制,只是副作用,但是阳池穴与阳谷穴,皆为我之五指指头按紧,此两个皆是麻穴,一为我按住,自然起酸麻作用,影响到整条手臂,一起酸麻,其手虽然抓着我之裤带,力量亦会消失,此一擒手施出,则自己之威胁已经解除一半矣。
3 我之受人威胁,由第二动作解除威胁,且将其右手擒住,便应用拿法向敌人反攻矣,因其时敌执住我之裤带,其五指皆已屈曲,我便迅用右手搭住其执裤之拳,使中阳手法,拇指在上,四指在下,将敌人之食指或任何一指拿住(图13),因敌之腕已被我执着,脉穴受制,自然不能动弹矣,我便用推指之法,将其指推弯、推其第一指节,同时拇指及其余四指迎力向里带,则敌必痛极而松手,我之受制已解除矣。
(二)折揞
折指,其动作即与推指相反,推指是顺着其执住握拳之势,将其指拿住力推。
而折指则因其用掌压来,故而我将具指反折断也。
假如敌人迎面向我胸腹间用掌打到,不论其所用者为右手或左手,我即以最迅速之手法,两手执着其来掌,每手分执其二指或一指,将之反折(图14),此种动作,正如俗语之所谓手指拗出,因其指骨脆弱,自然不及我两手力,我若力折之,则敌人之指掌必觉得非常痛苦,弯腰受制,而我则可以反占上风矣,但此种动作必须迅速,方可有效。
(三)分措
1 分指者,即将敌人之指分开也。
此种动作,最适用于敌用掌心击我腹部,或是以掌向我之胸腹插来,因此两种动作照例是将五指伸直者,敌以右掌击来,我使两手齐施,分执其五指,因大指较短,故每手执其二指便合,以力将之分开,因手指之关节脆弱,而五指之骨节复相连中,一为我以力分开(图15),则其外层皮在交叉处自然觉痛,而骨节复恐被拗折,所以痛极而失去攻击之力我即乘其痛楚时制
之,彼便消失其抵抗之力矣,但在执其手指是之时,动作须迅速。
(四)甩指
1 甩指者,即是被敌人之指执住,自己两手皆受制,故必须摆脱之,摆甩敌人之手指也。
例如我与敌相对立,猝然被敌双手将自己两手之腕际执住,自己已经受制,在此时候,倘欲罢甩其指,因自己须用抽力,实不易脱,故而必须先将自己之两拳力握,一发力握其两拳,两手之力,便完全集中在手腕与拳之间,手腕已含劲力,则敌人虽欲以指握吾之脉穴,自不容易,且在此时,敌见吾一用力,势必紧握吾之两腕不肯放,以防吾将两拳抽上,摆脱其掌指者(图16)。
2 承上式,敌人即注意于我抽拳,但我将双手顺势弯起,至距离肩部约一尺,此是彼注意我直抽,我则偏用横力,因其防吾力抽,所用者当为顺力,而我则用横力,使彼不防有此一着,我三两拳便容易弯起,彼虽仍然牢执,但已为我以横破直之法所克,此时我之两拳已由拳背向上而变为拳背向下,力将两拳抽回己胸,使敌两腕伸直,我之两手即曲,用力较力,乃乘向高弯起之势,向左右用冷劲一沉,敌之大拇指力此其余四指弱,便被吾沉静之力摆脱矣(图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