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阳极用煤沥青改性研究

合集下载

三种改性煤沥青的性能及其炭化行为对比

三种改性煤沥青的性能及其炭化行为对比

述这 两种 物质 混合 改性 的沥青。通过 红外光谱及热分析对原料沥青及改性 沥青进行 了表征 。对这 四种 沥青在不 同温度下进 行炭化 , 并对其炭化产物进行红外光谱和偏光表 征。结果表 明 , 通 过改性 , 煤沥青 的性能 和炭化行 为发生 较大变 化。在这 四 种沥青 中, 用C MA和 P T S混合物改性 的沥青 , 炭化产率 高于仅用其 中一种物质改性 的沥青 的炭化产率 。另外 , 1 0 0 g煤沥青 用7 g P T S和 1 0 mL C MA 的混合物改性 的产物在 8 0 0 。 C的炭化产率 比原料沥青增加 5 . 0 8 % 。并且在相同条件下 , 与其他 三 种沥青相 比, 其 能够 得到更多的中问相碳微 球。红外 光谱结果表 明 , 在改性沥青热解过程中 , C MA在 3 0 0 ℃ 以下 挥发 , 并且 甲 基 和亚 甲基 随着温度 的升高逐渐消失 。 关 键词 : 煤沥青 ; 苯丙烯醛 ; 对 甲苯磺酸 ; 炭化
Z H A NG We n - j u a n, L I T i e — h u, L U Me n g , H O U C u i — l i n g
(D e p a r t m e n t 0 , r f 0 S c i e n c e a n d E n g i n e e r i n g, N o t r h w e s t e r n P o l y t e c h n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X i ’ 口 7 1 0 0 来自 2 ,C h i n a)
a t if d f e r e n t t e mp e r a t u r e s nd a he t p r o d u c t s we r e c h ra a c t e r i z e d b y Fr . Ⅱ a nd p o l a r i z e d — l i g h t mi c r o s c o p y .Re s u l t s s h o w ha t t he t mo d i . i f c a t i o n s h a v e a l rg a e i n f l u e n c e o n 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nd a c rb a o n i z a t i o n b e h a v i o r o f he t C 1 1 P .T h e is d i t l l a i t o n o f C MA o c c rs u a t a

煤沥青基功能碳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前景

煤沥青基功能碳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前景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 2016年第35卷第6期·1804·化 工 进 展煤沥青基功能碳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前景肖南,邱介山(大连理工大学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暨能源材料化工辽宁省重点实验室,辽宁 大连116024) 摘要:我国煤沥青资源丰富,但深加工技术落后,产品附加值低,实现煤沥青高附加值利用是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本文介绍了以煤沥青为原料合成高性能功能碳材料的主要技术,重点阐述了以煤沥青为原料制备中间相沥青、多孔碳材料、碳纤维、二维纳米碳材料及碳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分析表明,高芳香性和高缩合度分子结构所引起的强π-π相互作用是阻碍煤沥青基高性能功能碳材料设计合成的瓶颈问题。

通过催化聚合、氧化、共热解等技术手段可有效改善煤沥青分子结构及其物理、化学性质。

结合模板复制、物理/化学活化、界面诱导以及催化石墨化等技术可实现多种功能性碳材料结构设计与表面化学性质调控。

发展煤沥青分子结构调控新技术作为改善煤沥青基碳材料性能的重要策略,需要系统深入研究。

关键词:煤沥青;碳材料;合成;电化学中图分类号:TQ 52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6613(2016)06–1804–08 DOI :10.16085/j.issn.1000-6613.2016.06.021Progress in 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s of functional carbon materials fromcoal tar pitchXIAO Nan ,QIU Jieshan(State Key Laboratory of Fine Chemicals ,Liaoning Key Laboratory for Energy Materials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ian 116024,Liaoning ,China )Abstract: Coal tar pitch is abundant as a byproduct of coke production in iron-steel industry in China. However ,the traditional methods cannot efficiently convert coal tar pitch into value-added products and how to make effective use of coal tar pitch remains a big challenge. This review has summarized several techniques for further processing of coal tar pitch ,with a focus on the 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s of high performance functional materials including mesophase pitch, porous carbons ,carbon fibers ,two dimensional nano-sized carbon materials and carbon based composites. This review highlights that the strong π-π interactions between highly condensed polycyclic aromatic molecules in coal tar pitch is the bottle-neck that hinders the efficient conversion of coal tar pitch into functional carbon materials with tuned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coal tar pitch can be improved through catalytic condensation ,oxidization or co -pyrolysis. With coal tar pitch as precursor ,methods including templating, physical/chemical activation, surface induction and catalytic graphitization have been developed for the controlled synthesis of high performance carbon materials. Novel methods that can tune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of coal tar pitch are highly demanded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coal tar pitch based carbon materials and related researches should be intensified.及性能研究。

“无钠低灰”煤沥青对预焙阳极质量的改善

“无钠低灰”煤沥青对预焙阳极质量的改善
第 2 ( 第 13期) 期 总 5 2 1 年 4月 01
煤 化 工
C a e c 1I d sr o lCh mia n u t y
N .(o l N . 3 o Tt o1 ) 2 a 5
Ap .2 1 r 01
“ 无钠低 灰 " 沥青对 预焙 阳极 质 量 的改善 煤
分析 了煤 沥青 中的灰 分和钠 离子对 预焙 阳极质 量的影 响 。通 过 分析“ 无钠 低灰 ” 沥青 的灰 分及钠 离子 含量 的 煤
数据, 预测 在 电解 铝过程 中 , 该煤 沥青 可降低 阳极炭 耗约 1k / 5 g t铝 , 为优质 煤沥青 的利用 找到一 条 出路 。 关键 词 源自沥青 无 钠低灰 预焙 阳极 炭耗
当温度下熔化成液态的煤沥青 , 具有 良好 的黏结性能。 ( ) 沥青 属 于亲 油憎水 物 质 , 2煤 混捏 时能 很好 地 浸 润和渗透各 种炭质物料 的表面 和孔隙 , 使炭质 干物
料 塑化而形成具 有 良好塑 性状态 的糊 料 , 容易压制 成

使 用 , 电流 导人 电解槽 的炉 膛 ; 把 二是 参 与氧化 铝 的 电化学过程 。 阳极 在 电解铝 过程 中的消耗 主要为 电化
煤沥 青在 预焙 阳极 生产 中的作用 是黏 结 固体 碳
粒, 使其 构成 一定 塑性 的碳糊 , 并且 在碳 糊焦化 过 程
中渗入骨料 之间 , 使炭 素材料具有 足够 的机械强 度 。 预焙 阳极生 产工 艺包 括预 碎 、 烧 、 分 、 煅 筛 配料 、
黏 结剂 的预处 理 、 混捏 、 糊料 的成 型 、 焙烧及 清理加 工
成 整体 。同时赋 予焙 烧 品较高 的机 械强 度 和导 电导
热 性能 。

煤沥青的改性及中间相结构研究

煤沥青的改性及中间相结构研究
沥青发 生 一系 列复 杂 的 热解 和缩 聚 反 应 , 挥 发 的轻 易
材料 的导电性 、 力学 性能 、 热膨 胀 系数 和石 墨 化等 性 能
具有 重要影 响[ 。因此 , 8 ] 提高 中间相含量 及结 构 的有 序
性一 直是煤沥青 升值利用过程 重点研究 的内容 之一 。 煤 沥青炭 化产 率 的高低 及显 微组织 结 构对 电极材
( le fM a e i lSc e e a gi e i 1 Co l ge o t ra inc nd En ne rng,Tayu n Uni e st fTe h l y, i a v r iy o c no og Ta y n 03 02 Chi a; le e s r nd Ch mia gi e i i ua 0 4, n 2 Co l geofCh mi t y a e c lEn ne rng, Ta y n Un ve s t f Te hn o i ua i r iy o c ol gy, i a 3 2 Ch n Tayu n 0 00 4, i a)
解小 玲 赵彩霞 。曹 , ,
青 。靳 利娥 张怀 平 , ,
( 1太 原 理工 大学 材 料科学 与工 程学 院 , 原 0 0 2 ; 太 3 0 4
2太 原 理 工 大 学 化 学 化 工 学 院 , 原 0 0 2 ) 太 3 0 4
XI Xio l g , E a —i ZHA0 i i。 CAO n 。 JN — ZHANG u i ig n Ca— a , x Qig , I Li , e H a— n p
[ 1 BRZ OW S 1] OZ KA ZI T, ELI KIJ NS ,M ACH NI K0W S .Efet KIJ fc

沥青含量对炭阳极理化指标的影响

沥青含量对炭阳极理化指标的影响

#"%@ %L ?"; $# $
!"?% >"<L $"L! L<"# #"? ?"# L;"! <"# >"@
#"%; %% #< $# %"#
!"L@ >"<@ !"!> ?L"> >"% ?"! L;"L <"# >"<
#"%$ %L
?"$L !>"#@ $">L !"!L >"<@ >"## ??"?
标.一般配方中细粉(小于 #3"TT+含量约占干料总 量的 *#w以上-但是这些细粉的比 表面 积却占 干料 总比表面积的 &,w以上.沥青用量的多少主要决定 于 配 方 中 料 粉 的 比 表 面 积 总 和 .从 所 周 知 -炭 阳 极 中 沥 青 含 量 过 高 -在 焙 烧 过 程 中 容 易 使 制 品 变 形 和 裂
677689:7;<98= 8:>96>9:> ;=?@<8:8=6A<@9B? <>C6D :78EBF:> E>:C6
GHIJKLMN (0OJPOQNJRJ5SMTQNMT PUTVWNXYJZWN[\WN]OU^^Q]JPW\_UN‘SWNa-YJZWN’,##’"-POQNW+
Ebcdefgd!5aV\JRJNa-POQNWOWRNUNWaQUNWSRaWNhW\hU^5NUhJiRWQ\VJ\TJW_QSQaX-WNhaOJHNaJ\NWaQUNWS RaWNhW\hQRRa\Q]ajQaOQa-aWLQNk5TJ\Q]WWNUhJ^U\JlWTVSJaOQRVWVJ\-hQR]MRRJRaOJJ^^J]aU^aOJVQa]O ]UNaJNaUNVOXRQ]U]OJTQRa\XQNhJlU^]W\_U_\MRO_X]OWNkQNkaOJVQa]O]UNaJNam nopqresc!]W\_UNWNUhJ/VOXRQ]U]OJTQRa\XQNhJl/WQ\VJ\TJW_QSQaX/VQa]O]UNaJNa/^U\TMSWaQUN

应用改性煤沥青技术研究开发优质预焙阳极(下)

应用改性煤沥青技术研究开发优质预焙阳极(下)

结果发现, 沥青组分对预焙阳极的使用性能影响很大 。特别是 p 煤 组分, 决定 了 沥青粘结 强度 , 煤 适量调 整煤 沥青组
分 有 利 于 提 高预 焙 阳极 的 使 用 性 能 。
关键词 :预焙 阳极, 沥青, 组分, 煤 口 热沉降试验方法 中圈分类号 :T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编号:10 — 7 2 2 0 )7 3 5 M2 2 0 2 1 5 (0 8 0 — 9—
(0 0 相 比较 , 化 温 度相 近 , 温 度与 粘 度 关 系 14 C) 软 但 差 异较 大 , 中温煤 沥 青 在 1 0 4 ℃时粘 度为 50mP ・ 5 a S改性 煤 沥 青 1在 10 时 粘 度 为 5 5 aS二 , 4℃ 5 0mP ・,
者 相差 1 倍 。 0
e eaclpo ry i o ndo tta om p st no o lpthh sag e tif e eO tea pia o so r b k / d , p cal o n e th saC I h r ia rp t ,tfu e u h tc o io fc a i a ra nl nc n h p l t n fp e a e al e e e il i c u ci d o s y臼c t a Ol n —
S ej w eh ooyDee p n o , t Anh n 1 4 4 , h n ) h ni Ne T c n l vl me t . L d. sa 1 0 6 C ia a g o C
Ab ta tA eo me o lpths i bef raldep e kn a e n d v lp d i c n ieigt eg pe itdb t e o si n tr ain le es sr c : rfr dca ic ut l o / a o r b ig h sb e eeo e o sd rn h a xse ewen d metca di en to a v l n n l

煤沥青交联改性处理对碳结构的影响

煤沥青交联改性处理对碳结构的影响

煤沥青交联改性处理对碳结构的影响程俊霞;满梦瑶;褚宏宇;吴秋萍;宋帅超;文锡量;朱亚明;赵雪飞【期刊名称】《洁净煤技术》【年(卷),期】2024(30)2【摘要】沥青基炭制品的碳结构高度依赖前驱体沥青的性质。

采用化学交联的方法对沥青进行改性处理时,尽管化学交联的反应机理为亲电取代反应,但交联剂、催化剂的种类不同,沥青改性程度存在差异,进而影响炭制品结构。

以中低温煤沥青为原料,探索3种交联剂(对苯二甲醇(PXG)、苯甲醛(BA)、对苯二甲酰氯(TPC))、5种催化剂(对甲苯磺酸、浓硫酸、浓硝酸、浓盐酸、硼酸)对沥青交联改性后炭制品结构的影响。

通过TG-DTG、FT-IR研究交联改性后沥青热稳定性及沥青官能团的变化;借助XRD、Raman表征改性后沥青炭制品的微观结构差异。

结果表明:交联剂和催化剂的存在促进了沥青分子的交联,有效阻止了热转化过程中轻组分挥发,提高了沥青的结焦值、软化点、热稳定等指标。

以PXG为交联剂,沥青支链上亚甲基CH2的H不易被取代;而以硼酸为催化剂时,支链末端甲基上的H易被取代;以BA 为交联剂,取代氢的位置明显发生在芳香环上;以TPC为交联剂、浓硫酸为催化剂时,交联产品的C=0官能团含量增加,说明在这种组合下,TPC参加反应较多。

无论与哪种交联剂相结合,浓盐酸为催化剂时,交联反应更易促进苯环上和支链上的C—H 键发生取代反应。

经过交联改性后的沥青,炭化过程中分子间较强的π-π相互作用减弱,有效阻止碳有序结构的形成,碳无序结构含量ID/IG增大。

同时碳微晶层间距d002明显增加,有序堆积平均堆积高度Lc减小,芳香层数降低,说明化学交联不仅影响有序碳结构排列,还可抑制碳微晶结构发育。

其中硼酸作为催化剂时,催化效果更理想。

获得的炭制品d002在同组产品中最大。

PXG、硼酸组合与沥青发生交联时,所得碳材料的d002达0.377 nm。

本研究为进一步定向调控和构筑沥青基碳材料奠定基础。

分析煤沥青的改性及其机理研究进展

分析煤沥青的改性及其机理研究进展

分析煤沥青的改性及其机理研究进展摘要:煤沥青具有价格低廉、资源丰富等优势,但仍存在残炭率低等弊端,要想对这些弊端进行改善,必须通过改性来实现,文章对改性沥青的制备方法以及近段时间国外以及国内改性煤沥青的发展状况作了简要的介绍,并且深入探讨了其机理。

但是由于煤沥青的组合较为复杂,所以并不能切实知道其真正的反应机理,我们只能根据相应的测试结果对其提出可能的改性机理。

关键词:煤沥青机理改性碳材料是指选用无定型碳或者石墨作为主要的原料,辅以其他原料通过特殊的生产工艺,进而制出的无机非金属材料。

碳材料发展至今,其种类越来越多,综合性能相比从前也非常优异,被广泛地应用于冶金、航空航天、机械和半导体等工业领域。

研究高性能、低成本的碳材料,已经逐渐受到了国际范围内的普遍关注。

研制高性能、低成本的碳材料的关键在于研制综合性能优良的基体前驱体。

文章主要介绍了煤沥青的性质、种类以及组成,对改性煤沥青的制备方法以及国内外改性煤沥青的发展情况作出了深入的探讨。

一、煤沥青的性质煤沥青的全称是煤焦油沥青,是煤焦油蒸馏以后提取馏分以后的残留物体。

煤焦油是生产民用煤气时作为煤高温干馏的副产物或者生产炼铁用冶金煤得到的。

它是煤焦油加工中分离出的产品,根据蒸馏条件的不同,其产率通常在50%以上,煤沥青在常温状态下为黑色固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呈现出玻璃性状,在受热之后软化进而熔化,在金属冶炼、碳素工业、耐火材料、道路建筑以及建材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煤沥青的组成其实,煤沥青的组成极为复杂,它是多种组成的共熔混合物体,现已经查明,其中的化合物大概有70多种,绝大部分为三环以上的多环芳烃,其中还有氧、氮、硫等元素的杂环化合物以及少量的高分子碳素物质。

在这些化合物中,约有一半带有甲基、酚羟基、亚氨基、苯基等,沥青组成与炼焦煤的性质和杂原子的含量密切相关,其还受到了煤焦油蒸馏条件以及炼焦工艺制度的影响,与其他物质相比较,煤沥青价格低廉、资源丰富、流动性高、含碳量高以及易石墨化,这些优点决定了煤沥青被常常用来作为碳材料的基本前驱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沥青类别 0号 1号 2号 3号 4号 5号
A 1.556×10−8 2.068×10−8 2.495×10−8 1.098×10−8 1.523×10−7 1.996×10−9
R 0.999 1 0.998 8 0.999 6 0.999 3 0.999 2 0.999 5
∆E/(kJ·mol−1) 103.323 102.169 101.101 104.002 98.791 106.011
(2)
式中:ΔEη 为黏流活化能,kJ/mol;R 为摩尔气体常数,
586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 42 卷
表 2 沥青的表观黏度与温度的线性回归参数
Table 2 Linear regression parameter of apparent viscosity and
temperature of pitch
注:R 为相关系数。
图 2 改性沥青和对比沥青(0 号)高温结焦值 Fig.2 High temperature coking value of modified pitch and
contrasting pitch
8.31 J/(K·mol);T 为热力学温度,K;A 为与物质有关 的常数。对式(2)两边取对数得:
在铝电解过程中,炭阳极的综合质量对电解的各 项性能均有重要影响,而煤沥青的使用性能与阳极质 量密切相关[1]。煤沥青的关键性能包括流变性、结焦 值、黏结性等。在使用过程中,要求确保煤沥青在具 有良好的黏结性能的前提下,既有较好的流变性(能在 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包裹炭素骨料并渗透到骨料颗粒的 孔隙中),又不影响它的结焦值(防止阳极密度和强度 降低),随着阳极原料石油焦质量的不断下降,这个问 题显得越来越突出。煤沥青流变性受特定流动范围和 有效黏度所控制。随着煤沥青受热温度的提高,其流 变性能只取决于沥青体系的黏度[2],在此温度区间 内,可以通过黏度的形式来表征和控制煤沥青的流变
changshaxiaojin@
第3期
肖劲,等:炭阳极用煤沥青改性研究
585
需温度均不同程度地降低。这些表面活性剂包括二乙 烯基苯[8]、油酸和硬脂酸[9−10]、对苯二甲醛(TPA)[11]、 呋喃树脂[12]、丁苯橡胶[13]以及均四甲苯[14]等。这些研 究主要是针对道路沥青,无需注重结焦值。国外对沥
性。少量表面活性剂能显著降低煤沥青的表面张力和 黏度,提高煤沥青对炭质物料的浸润和渗透能力,从 而改善糊料质量和成型工艺条件,还可减少煤沥青用 量;而沥青的结焦值与其本身的高分子组成含量关系 较大,在一定程度上还取决于焙烧过程中的某些条件 (如升温速度、加热持续时间、挥发分排出时的阻力 等),结焦值对焙烧块的机械强度、气孔率、密度和电 阻率等都有明显影响[3−4]。对沥青改性最常用的方法是 在沥青制备过程中采用一些特殊的工艺[5−7]。如苏武 等[8−14]研究了添加有机表面活性剂对煤沥青流变性能 的影响,结果发现一些表面活性剂的加入有效地改善 了煤沥青的流变性能,达到相同黏度时,改性沥青所
mPa·s
1 实验
沥青
温度/℃
类别 160
165
170
175
180
185
0 号 1 587 1 096 784 576 431 330
1.1 样品制备
1 号 1 516 1 053 757 553 413 324
实验选用国内某炭素厂所用煤沥青和煅后焦为改
2 号 1 356 961 691 513 384 292
2.1 单组分改性沥青实验结果 在 20 多种候选的改性剂中最终选择 5 种能使沥青
黏度显著下降的单组分改性剂:硬酯酸(1 号)、油酸(2 号)、硬酯酸正癸酯(3 号)、邻苯二甲酸二丁酯(4 号)和 邻苯二甲酸正癸酯(5 号)。优化各种改性剂的最佳配入 量。表 1 所示为对比沥青即 0 号沥青和 5 种单组分改 性沥青在不同温度下的黏度,图 2 所示为对比沥青和 改性沥青的高温结焦值。
炭阳极黏结剂煤沥青寻找一种廉价的改性剂,使其既 能有效改善沥青的流变性,又能确保沥青维持较高的 结焦值,从而可以适当降低混捏温度或缩短混捏时间。
表 1 单组分改性沥青和对比沥青的黏度
Table 1 Viscosity of single-component modified pitch and
contrasting pitch
9 号样品:1%邻苯二甲酸二丁酯+0.3%石墨粉(以 沥青总量计算)。
表 3 所示为对比沥青和多组分改性沥青在不同温 度下的黏度和高温结焦值。
与表 1 中的 2 号和 4 号改性沥青相比,加入超细 石墨粉的 6~9 号改性沥青(见表 3)虽然黏度有所提高, 但是,与对比沥青相比仍明显降低,其中在 160 ℃时, 6 号和 7 号改性沥青的黏度比对比沥青的黏度分别下 降 190 mPa·s 和 161 mPa·s,8 号和 9 号改性沥青黏度 分别下降 131 mPa·s 和 184 mPa·s,在 175 ℃时,6 号 和 7 号黏度分别下降 51 mPa·s 和 53 mPa·s,8 号和 9 号分别下降 31 mPa·s 和 48 mPa·s;在结焦值方面,4 个样品的结焦值均提高,其中尤以 8 号改性沥青的结
摘要:在筛选单组分有机改性剂的基础上,采用由单组分有机改性剂和无机增炭剂组合的多组分改性剂对煤沥青
进行改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与普通煤沥青相比,在 160~175 ℃时,添加质量分数为 2.0%~2.5%油酸和石墨粉
或者添加 1.0%~1.5%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石墨粉可以降低煤沥青的黏度至 31~190 mPa·s,其高温结焦值与对比沥
为内坩埚质量,g;m2 为内坩埚和残渣质量,g。
2 结果与讨论
青改性的研究主要注重于添加无机物,如:Bhatia 等[15] 向煤沥青中添加炭类物质如炭黑、石油焦或天然石墨 来考察沥青的屈服应力与温度以及黏度的关系; Larsen 等[16]采用碳纳米纤维作为添加剂对煤沥青进行 改性,以改善电极的力学性能、导电性能和热膨胀性 能;Rantell 等[17]在制备炭纤维时,通过在煤沥青中添 加 5%的单层炭纳米管(SWNT)来增大炭纤维的强度和 电导率;Toda 等[18]在煤沥青中添加碳黑(CB)以增大石 墨阴极的抗磨损性能。在此,本文作者针对铝电解用
黏度是分子间摩擦的反映,它与物质流动及分子 的内摩擦扩散和取向等因素有关。温度对黏度的影响 非常复杂。在恒定的剪切速率下,在流动温度以上, 煤沥青黏度与温度的关系可用 Arrhenius 公式表示:
K = m2 − m1 ×100%
为试样质量,g;m1
ηs = Aexp[ΔEη /(RT )]
第 42 卷第 3 期 2011 年 3 月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炭阳极用煤沥青改性研究
Vol.42 No.3 Mar. 2011
肖劲,邓松云,王英,赖延清,李劼
(中南大学 冶金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 长沙,410083)
青的接近;多组分改性沥青结构组成基本不变,软化点下降 3~9 ℃。
关键词:煤沥青;黏度;结焦值;改性
中图分类号:TF2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7207(2011)03−0584−04
Modification of coal pitch used in carbon anode
XIAO Jin, DENG Song-yun, WANG Ying, LAI Yan-qing, LI Jie
从表 1 可见:与没有加入改性剂的对比沥青(即 0 号沥青)相比,5 种改性沥青的黏度均不同程度降低。 其中:4 号改性沥青的黏度下降最为显著,在 160 ℃ 时,与对比沥青黏度相比下降 399 mPa·s,在 175 ℃时 比对比沥青黏度小 123 mPa·s;其次是 2 号和 3 号添加 剂,在 160 ℃时分别比对比沥青黏度下降 231 和 241 mPa·s,在 175 ℃时分别比对比沥青黏度下降 63 和 88 mPa·s;改性沥青黏度降低幅度显著。但是,结合图 2 可知:在改性沥青黏度降低的同时,它们的结焦值也 明显下降,其中 5 号改性沥青结焦值下降最多(2.88%); 下降最少的 1 号改性沥青,也高达 2.12%。 2.2 单组分改性沥青黏流活化能计算
lgηs = lg A + ΔEη /(2 303R) × (1/T )
(3)
以 lg ηs 对 1/T 作图,根据直线的斜率,可以求得 ΔEη。对沥青的黏度−温度曲线(见图 3)按阿仑乌斯公 式进行线性回归,结果如表 2 所示。
活化能反映沥青黏度对温度的敏感程度,活化能 低有利于沥青的混捏工艺操作。从表 2 可见:加入不 同种类的添加剂使煤沥青的黏流活化能发生变化,其 中 4 号和 2 号改性沥青的黏流活化能降低最明显。结 合表 1 中改性沥青在不同温度下的黏度变化情况,实 验选择 4 号和 2 号改性沥青对结焦值进行改进实验。
性原料和实验阳极骨料。实验前需要将沥青烘干并破
碎备用。选择改性剂的原则是:与沥青有良好的相容
3 号 1 346 936 668 488 364 278
性;在混捏和沥青熔化温度(160~190 ℃)下挥发较少;
4 号 1 188 849
610
453
343
267
成本较低且安全性好,不对环境造成污染。改性沥青
(School of Metallurg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3,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selecting single-component organic modifier, pitch modification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with the multi-component modifier composed of single-component organic modifier and inorganic recarburizing ag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adding 2.0%−2.5% (mass fraction) oleic acid and graphite powder, or 1.0%−1.5% di-butyl phthalate and graphite powder can reduce the viscosity of coal tar pitch in 160−175 ℃ by 31−190 mPa·s, but the high-temperature coking value is close to that of blank pitch. The structure of multi-component modified pitch is basically the same as the contrasted one, and its softening point decreases by 3−9 ℃. Key words: coal pitch; viscosity; coking value; modifica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