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百姓是最重 一枝一叶总关情

合集下载

《一枝一叶总关情》作文800字_初三优秀作文

《一枝一叶总关情》作文800字_初三优秀作文

《一枝一叶总关情》作文800字_初三优秀作文一枝一叶总关情季节的更替总是令人感慨万千。

秋天的到来,给人们带来了丰硕的果实和金黄的稻黍,还有那一枝一叶总关情。

一枝一叶总关情是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传统之一。

它源于杨家将的故事。

南宋末年,南宋宁宗年少即位,奸臣秦桧当权,祸及百姓无辜。

但南宋将领杨业和其子杨万年奋起抵抗,他们勇猛无比,音容笑貌,风趣幽默,赢得了将士们的深深敬爱。

在南宋抗金战争中,杨家父子被害,成为了民族英雄。

为了纪念他们的英勇事迹,人们将织花条拴在杨家墓碑上,并依照杨家掌舵的做法,留下认识号码,掌舵的在织花条上起誓,副舵的作为见证。

一般十天一回,头子也就是掌舵的,按照号码顺序依次联系各位副舵的,稽查站到家,大家开会巡山;如果巡山不在,要向生物元素样本报道。

这就是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由来。

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思想内涵非常丰富。

它强调了团结合作。

在家里,我们要与父母和睦相处,互相帮助,共同把家庭建设得更加温馨和谐。

在学校,我们要与同学关心彼此,团结友爱,共同学习、进步。

在社会上,我们要与邻居守望相助,与同事互帮互助,共同为社会和谐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个人只有与他人和谐相处,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和成功。

一枝一叶总关情还强调了守望相助,互助互爱的重要性。

在我们的生活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困难,但只要我们坚持守望相助,互助互爱,就能渡过难关,迎来成功。

人人都有难处,就像每一枝每一叶都有毛病一样,只有互相帮助,才能在关键时刻破解困境。

一枝一叶总关情还提醒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份子,都要有奉献精神。

奉献不一定要大富大贵,只要能力所及,尽自己绵薄之力就是大奉献。

通过奉献,我们可以获得深深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也可以得到别人的尊重和敬慕。

一枝一叶总关情,既是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传统,也是我们日常生活的真谛。

让我们在团结合作、守望相助、互助互爱、奉献精神的道路上,心怀一枝一叶总关情,追求真、善、美的境界,为实现中国梦,建设美好社会做出贡献!。

群众路线 诗句

群众路线 诗句

群众路线诗句
关于群众路线的诗句有很多,以下是一些例子及其意思和出处:1.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意思是:我们这些小小的州县官吏,所管辖的地方虽然不大,但老百姓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民间疾苦的关怀之意,流露出诗人对老百姓命运的深切关注之意。

2.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李纲《病牛》
意思是:只要能够让天下的百姓都吃饱,即使自己累倒病倒在残阳之下也在所不辞。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为天下苍生的温饱而不辞辛劳、甘愿奉献的精神,体现了诗人的高尚情操和为民情怀。

3. “百姓多寒无可救,一身独暖亦何情。

”——白居易《新制布裘》意思是:老百姓大多生活贫寒,无法得到救助,而我一个人穿着温暖的皮衣又有什么用呢?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老百姓生活困苦的同情和关怀,流露出诗人对老百姓命运的深切关注之意。

这些诗句都强调了为人民服务、关注民生、关心百姓疾苦的重要性,体现了群众路线的核心价值观。

一枝一叶总关情 类似关心百姓生活的诗词

一枝一叶总关情 类似关心百姓生活的诗词

一枝一叶总关情类似关心百姓生活的诗词1、悯农(其一)唐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

普天之下,没有荒废弃置的田地,辛苦劳作的农民,仍然逃不掉饿死的命运。

这首五言绝句,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秋天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庄稼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残酷现实。

2、蚕妇宋张俞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这首五言绝句,通过以养蚕为业的农妇入城卖丝的所见所感,揭示怵目惊心的社会现实,表达了诗人对悲苦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不劳而获的剥削阶级的愤恨。

3、陶者宋梅尧臣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烧瓦的人挖尽自己的门前土,自己的住屋却无片瓦遮风挡雨。

达官贵人锦衣玉食,十指不沾土,却居住在高楼大厦。

这首五言绝句,诗人运用白描手法,刻画了一位劳作艰辛,仍住着不蔽风雨的破屋的陶瓦者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下层百姓的深切同情,是反映劳动者疾苦的有一名篇。

4、江上渔者宋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江上来来往往,饮酒作乐的人们,只知道品尝鲈鱼味道的鲜美。

看看那些打鱼的人吧,正驾着一条小船,在大风大浪里上下颠簸,飘摇不定。

这首五言绝句,语言质朴,真实地反映了渔民冒着生命危险,艰辛劳作的现实生活,表达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5、悯农宋杨万里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

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

稻田因天气大旱少雨,而大多数没有成熟,荞麦徒然地开着花,又因为寒霜来得太早,而没了收成。

农民们早就预料到,今年要忍饥挨饿过日子了,却偏偏又赶上今年闰了一个月,挨饿的日子就更长了。

这首七言绝句,以层层递进的写法,展现了灾荒之年庄稼歉收的景象,揭示了农民的苦难生活,作者对农民悲悯同情的意绪,深深地浸透于字里行间。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译文】我们这些小小的州县官,老百姓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

【出典】清朝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注:1、《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郑板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2、注释:潍县:今属山东。

年伯:古称同榜考取的人为同年,称同年的父辈为年伯。

包大中丞括:包括,字银河,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年间曾任山东布政使,署理巡抚,故称“中丞”。

衙斋:官衙中的书斋。

些小:微小,指官职卑'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微。

吾曹:我们,我辈。

一枝一叶:借以比喻细微末事,指民生疾苦。

关情:关心。

3、译文1:在书斋躺着休息,听见风吹竹叶发出萧萧之声,立即联想是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

我们虽然只是些小小的州县官吏,但是老百姓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们(州县官吏)的感情。

译文2:在一个凄风冷雨的夜晚,我在县衙书斋躺着休息,听见风吹竹叶发出萧萧金石之声,立即联想是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

我们这些小小的州县官,老百姓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

4、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xiè音:“谢”),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

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

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县令,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

”做官前后,均居扬州,以书画营生。

工诗、词,善书、画。

诗词不屑作熟语。

画擅花卉木石,尤长兰竹。

兰叶之妙以焦墨挥毫,藉草书中之中竖,长撇运之,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

书亦有别致,隶、楷参半,自称“六分半书”。

间亦以画法行之。

印章笔力朴古逼文、何。

为人疏放不羁,以进士选县令,日事诗酒,及调潍县,因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罢归,居扬州,声誉大着。

恣情山水,与骚人、野衲作醉乡游。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出自清代郑板桥的诗《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墨竹图题诗》,全文如下:
衙y á斋zh āi 卧w ò听t īn ɡ萧xi āo 萧xi āo 竹zh ú,疑y í是sh ì民m ín 间ji ān 疾j í苦k ǔ声sh ēn ɡ;
些xi ē小xi ǎo 吾w ú曹c áo 州zh ōu 县xi àn 吏l ì,一y ì枝zh ī一y ì叶y è总z ǒn ɡ关ɡu ān 情q ín ɡ。

译文:
在衙门里休息的时候,听见竹叶萧萧作响,声音呜咽,仿佛是饥寒交迫中挣扎的老百姓的呜咽之声。

我们虽然只是州县里的小官吏,但为民解忧是我们这些官员的职责。

简介:
郑板桥,名燮xi è,字克柔,清代画家、文学家。

“扬州八怪”之一。

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

著有《板桥全集》。

这首诗是郑板桥出任山东潍县知县时所作,他曾画过一幅《风竹图》送给包括,诗就是题写在这幅画上的。

一枝一叶总关情——丰子恺《梧桐树》赏析

一枝一叶总关情——丰子恺《梧桐树》赏析

一枝一叶总关情——丰子恺《梧桐树》赏析
赏析:全诗语言质朴,不用典故堆砌,既有明智自勉之心,更含有相与为善之意,竹
之清雅超拔与诗人的两袖清风的高尚节操自然相照。

四句诗把诗人对百姓真挚而执着的人
道主义情怀寄寓其中,是题画诗中的佳作。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衙斋斜听到萧萧竹,疑就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作者简介:
郑板桥(—)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

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

一生主要客
居扬州,以卖画为生。

“扬州八怪”之一。

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
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

著有《板桥全集》。

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

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

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

古诗墨竹图题诗翻译赏析

古诗墨竹图题诗翻译赏析

古诗墨竹图题诗翻译赏析《墨竹图题诗》作者为清朝文学家郑燮。

其古诗全文如下: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前言】《墨竹图题诗》这首诗是郑板桥(郑燮)在乾隆十一、二年间出任山东潍县知县时赠给包括的。

当时山东受灾,饥民无数,百姓的疾苦声让郑燮难以放下。

郑燮日夜为灾民奔波,白天劳顿,晚上思绪万千,夜不能寐,故上书请示放赈。

灾情严重,情况紧急,他来不及等上级批复,毅然决定开仓放粮救济百姓,因此得罪上级,被罢官。

朋友说他糊涂,他写“难得糊涂”表明自己坚决的态度。

【注释】衙斋:衙门里供职官睡觉·住的地方。

萧萧:竹枝叶摇动声。

吾:我。

曹:古代分科办事的官署。

一枝一叶:一举一动,也指画上的枝枝叶叶。

关情:牵动感情。

【翻译】卧在衙门的书房里静听着OrG竹叶沙沙的响动,总感觉是民间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

我们虽然只是小小的州县官吏,但老百姓的一举一动就像衙门卧室外竹子的一枝一叶,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

【赏析】诗的一、二两句托物取喻,而三、四两句畅述胸怀。

第一句“衙斋卧听萧萧竹”,写的是作者在衙署书房里躺卧休息,这时听到窗外阵阵清风吹动着竹子,萧萧丛竹,声音呜咽,给人一种十分悲凉凄寒之感。

且"萧萧"二字表达了作者为人民着想的胸怀。

第二句“疑是民间疾苦声”,是作者由凄寒的竹子声音产生的联想。

由自然界的风竹之声而想到了老百姓的疾苦,好像是饥寒交迫中挣扎的老百姓的呜咽之声,充分体现了作者身在官衙心系百姓关心百姓的情怀。

第三句“些小吾曹州县吏”,既是写自己,又是写包括,可见为民解忧的应该是所有的“父母官”应该做的,这句诗拓宽了诗歌的内涵。

第四句“一枝一叶总关情”,这句诗既照应了风竹画和诗题,又寄予了深厚的情感,老百姓的点点滴滴都与“父母官”们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郑板桥的这首题画诗,由风吹竹摇之声而联想到百姓生活疾苦,寄予了作者对老百姓命运的深切的关注和同情,一个封建时代的官吏,对劳动人民有如此深厚的感情,确实是十分可贵的,萧萧两字使作者联想到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表现了作者关心百姓疾苦亲民爱民的胸怀。

人民为中心最经典十首诗句

人民为中心最经典十首诗句

人民为中心最经典十首诗句哎呀呀,说到以人民为中心的经典诗句,那可真是不少呢!“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燮的这句诗多真切呀!就好像咱生活中那些细微之处的关怀,每一点每一滴都体现着对人民的在意。

这不就跟咱身边那些细心照顾家人、关心朋友的人一样嘛!还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他老人家心系天下苍生,渴望能给所有人一个温暖的家,这是多么伟大的情怀呀!就好比在困难时刻,有人站出来说要为大家遮风挡雨一样让人感动。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的这句简直太经典了!这是一种多么无私的奉献精神呀,把天下人的忧愁放在自己前面,把快乐留到最后。

这不就像那些默默付出、为了大家的幸福而努力奋斗的人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先生用这句话表明了他对敌人的坚决和对人民的忠诚,他愿意像孺子牛一样为人民服务。

这就好像是那些在逆境中依然坚守正义、为大众谋福祉的英雄们啊!“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于谦的这句诗充分展现了他对百姓温饱的关切。

就如同那些为了让大家过上好日子而不辞辛劳的人们一样值得敬佩。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为百姓的艰难而叹息流泪,他的这种悲悯之情多让人动容啊!就好像我们看到他人受苦时心里的那份难受。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是多么深刻的认识呀!把人民的地位看得如此之高,真的太了不起了。

这不就是在告诉我们,人民才是最根本的嘛!“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这是多么高深的境界呀,能做到以百姓的心思为自己的心思。

就像那些真正懂我们、关心我们的人一样。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治理国家有不变的法则,但最根本的是让人民获利。

这是多么直白又实在的道理呀!我觉得这些诗句真的都太经典了,它们都表达了对人民的尊重、关心和爱护。

人民就是一切的根本,只有把人民放在中心位置,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美好,更加和谐。

这就是我的观点,没有什么比人民更重要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中百姓是最重一枝一叶总关情
心里清清楚楚。

婆媳不和她去说,夫妻吵架她去劝,下水道堵了她找人掏,只要有问题第一个出现的人肯定是她。

她认为,既然当了书记就不能怕困难、嫌麻烦,只要是老百姓需要的就得管、就得办。

“鸡毛蒜皮”里藏着“大文章”。

社区工作看起来是些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小事,可对群众来说都是关系切身利益的大事。

为了更好地为社区的父老乡亲服务,解决社区居委会“居民上班我上班、居民下班我下班”的问题,经过曹再娣同志两年多的实践摸索,社区总结提炼出了一套贴近民意的社区服务管理方法--走访工作法。

所谓“走访工作法”简而言之就是要求社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主动走出办公室去为居民服务,在走访中了解居民实际困难,限时解决,统一办理。

一是勤走、勤问、勤看、勤记,做到“四勤”。

每天上午,工作人员佩戴工作牌,统一着装,携带民情记事本,通过勤走、勤问、勤看、勤记,辖区居民反映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一一登记在册。

二是热心、尽心、贴心、细心、耐心,确保“五心”。

社区服务工作人员在走访中坚持做到接待群众热心、帮助群众尽心、提供援助贴心、办事处事细心、解答问题耐心。

自“走访工作法”开展以来,社区服务中心接待咨询来访群众500余人次,建立居民基本信息档案500余份,共收到辖区居民生活类、活动类、困难救助类等各种请求400条,及时办结率达95%以上。

“走访工作法”的实施使社区真
正实现了“为民服务无空白”。

做群众亲近的贴心人
有人说:社区工作一没权,二没钱,干的都是些婆婆妈妈的事,有时候还累得要死。

可曹再娣同志认为,既然干了社区工作,就不能图捞好处、赚便宜,就得全心全意给老百姓办点事,只要老百姓日子过好了,舒心了,满意了,她的心愿也就实现了。

把荣誉看轻一点。

这些年来,曹再娣同志先后多次被评为市、区、街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个人等。

可她从来只是把这些荣誉当做是党组织对她工作的肯定,从不居功自傲。

把金钱利益看淡一点。

对于个人利益,她始终看得很淡。

她常说,干社区工作,能帮群众的尽力帮,实实在在给老百姓办点好事,办点实事,得到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是无法形容的。

对失去的看开一点。

有时候回想起来,曹再娣同志也会觉得自己亏欠家人的实在太多了,自从干上社区工作家里的事基本顾不上。

看到她那么忙,家里人都心疼她劝她别干了,可她总是这样回答:看着居民群众那么信任我,那么需要我,我真是离不开他们,大家、小家都是我的家!
确实,人生的选择多种多样,人生的价值各有不同。

曹再娣同志选择的是一条为百姓群众无私奉献的服务之路。

“为社区居民当好家、服好务就是幸福”,这是曹再娣在10多年的社区基层一线工作历程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出的价值观和幸福
观。

近年来,在曹再娣同志的带领下,雨花家园社区先后荣获“雨花区十佳科普示范社区”、“长沙市未成年人活动室”、“长沙市三个文明建设先进单位”、“长沙市市级文明社区”、“全国文明指数测评先进社区”、“全国科普示范社区”等荣誉称号。

这一系列荣誉的取得,是对她情系社区,情系居民,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的公仆本色的最好写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